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9篇

时间:2023-05-25 0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党课讲稿: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在迈进新征程的路上,我们可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到进步的力量。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党课讲稿: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历史自信源于百年党史、源于伟大成就、源于历史经验。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强烈的历史自觉,不断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敏锐把握历史发展态势,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发掘百年党史这座“精神富矿”,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一、学习百年党史,坚信党的领导不动摇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百年来,共产党人始终把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牢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再次深读党史,深刻感受到,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铺天盖地,到建党的开天辟地,从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熟、发生历史性变化。学好党史,就直观明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就深刻认识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真切清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我们没有理由不信党爱党跟党走,没有理由不忧党护党促党兴。当前,首要在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

  二、学习百年党史,坚定理想信念不偏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学习党史,了解历史,让爱国思想深扎心里,落到实处。广大青年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追寻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足迹,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复兴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百年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时至今日更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成功地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为更多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非凡的历程、历史的变革、实践的成就,更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威力和理论引领的自信。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需要靠理论的清醒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学习百年党史,坚实前进步伐不停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一百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虽筚路蓝缕,却壮志不改;虽历经沧桑,仍勇往直前。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闯出“生路”,杀出“血路”,走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沿着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主动到矛盾大、困

  难多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在磨砺中愈益顽强,在斗争中不断成长,以一往无前、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四、学习百年党史,坚固宗旨情怀不懈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也是一个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翻开党的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1年创业史、社会主义x年建设史、改革开放x年发展史,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史实历历在目。追根溯源,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坚守住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历尽沧桑不曾改变的宝贵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不论什么年代、什么时期,共产党人都需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举过头顶,接上地气、打成一片。特别是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更要坚守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保持为民本色,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执政施政之举与民声民意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五、学史回味执政规律、坚守担当斗争不含糊

  回顾百年党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深入洞观党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任务,可以深度洞晓党曾经面临的重大选择、重大转折、重大挫折、重大斗争,我们更能深彻洞悉党情国情、危难抉择,从而深刻洞知党坚守真理的执着、实事求是的清醒、敢于担当的精神、善于斗争的胆识、永葆纯洁的坚定、自我革命的勇气、恪守先进的自觉、锐意创新的魄力。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掌握革命先辈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治国理政的精神瑰宝。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六、学史回味执政规律、坚持传承践行不断线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劳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智慧、担当、情怀、意志、信念、人格,凝聚的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和政治财富,感召和影响着最广大的党员和群众,汇集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更需要学好用好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精神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激励感召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同志们,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是我们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篇二: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

  **

  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

  **年前的7月

  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

  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

  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

  8600多万的党员。

  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

  **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

  **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

  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

  目叫做

  :学习党史

  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

  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

  概括地说,**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

  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

  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

  “30年”(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

  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

  (1919年

  9月

  至

  1923年

  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3年

  6月至

  1927年

  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

  ;(1927年

  8月至

  1**7年

  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7年

  7月至

  1945年

  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

  8月至

  1949年

  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

  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

  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

  194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的民族民主革命统

  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

  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

  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

  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

  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

  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

  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

  “一穷二白

  ”,我们党为实现

  “国富民强

  ”,开始了在

  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

  “30年”。

  第二个

  “30年”(1949~1978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

  194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6年

  10月粉碎

  “四人帮

  ”,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

  27年的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

  1949年到

  56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

  ;56年社会主

  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

  49年

  到

  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7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

  27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

  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这

  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

  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个“30年”,第二件大事

  :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了伟大成就。

  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

  土完整,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

  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且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切,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其次,经济上,通过连续四个半

  “五年计划

  ”的建设,国家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

  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和物质技术基础。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

  第三,我国在外交、国际环境

  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国加入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阵

  营,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发展

  同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等自卫战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特别是我们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

  ”和核潜艇,增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外交方面,1972年中国和美国改善关系,并促成了

  1973年中日

  邦交正常化,最令人激动的就是

  1971年在第三世界朋友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这些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这

  30年提供的有利国际条件,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非常艰难的。最后,党进行了适

  合中国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在新中国头

  30年探索中,也有很多“文化大革不成功乃至失败的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莫过于错误发动

  命”。但邓小平说

  :“没有‘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从这个角度讲,‘文化大革命

  ’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这

  27年的历程并

  不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从

  1957年的大跃进、人民

  公社、大练钢铁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绵延了

  20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实际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但是第二个三十年也为第三个三十年在政治、经济、外交

  我们讲第三个三十年

  :第三个

  “30年”(1978~**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下面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76年

  10月粉碎

  “四人帮

  ”,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结束。从

  1976年

  10月至

  1978年

  11月,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年

  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

  史,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

  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从

  1978年至

  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

  :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评价毛泽东,实现

  历史的伟大转折。

篇三: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座讲稿合集四篇

  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下面是为您推荐的。

  专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座党课讲稿1在学党史中涵养三种精神

  领导领导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组织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重温百年奋斗史,涵养三种精神,筑牢信仰之基,汲取前行力量,奋力走好新征程。

  学党史、忆初心,涵养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领导领导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百年奋斗史承载着共产党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革命初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大国重器,从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到燃遍全中国的燎原之势,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满园春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尽显了我们党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斗志。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涵养开天辟地、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汲取精神之钙,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强大合力。

  学党史、担使命,涵养矢志不渝的实干精神。领导领导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势,切实强化历史担当。在学习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毅,迎难而上,破局开路,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急先锋,做为民请命的实干者,勇担时代重任,趁势而上奋进新征程,砥砺前行谱写新篇章。

  学党史、系民心,涵养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领导领导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百业兴。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史,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时刻与人民站在一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用行动深刻诠释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精神内涵。百年风雨,初心如磐。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深刻领悟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厚植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涵养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躬身实干做好群众贴心人,盼民所盼,急民所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心与群众牢牢系在一起,始终走好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专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座党课讲稿2在党史学习中守初心担使命

  历史是厚重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迷失方向时的清醒剂。近日,领导领导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99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的一座巨大精神富矿。党员干部就应深挖这座富矿,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获取精神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当时代重任。

  在深学中坚定理想信念。领导领导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我们党99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书写出一幅幅壮烈的历史画卷、树立起一座座伟岸的精神丰碑,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才能不断创造新奇迹、走向新胜利,彻底改变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广大党员干部就应从学习党史中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并将其融入血液,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前行的步子,自觉扛起历史重任、扛起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明辨中淬炼党性修养。领导领导曾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善于学习与借鉴,才有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就是为了认清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新时代面临许多新情况,需要具有新判断的定力和能力,需要解决新问题的钥匙和方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具有更高超的政治智慧、更强大的政治勇气、更坚定的党性修养作为保障。广大党员干部,就须把学习党史作为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方法、重要途径,在强化党史学习中接受党性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陶冶情操、涵养品格、厚植正气,始终做到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在细照中恪守为民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回顾中国共产党99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领导讲的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还是新时代领导领导说过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体现出党的领导人浓浓的为民情怀,也是党心系人民群众的最直接表现。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常思自己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了什么?对照党的要求、党员标准,对照服务群众的要求和群众的满意度,自觉涵养为民服务情怀,始终以群众的呼声为信号、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团结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小康路,收获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书写新时代为民服务新篇章。

  在笃用中担当时代重任。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回顾党的历程,我们党正是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才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也正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开创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有利于从学习中汲取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时代

  呼唤担当,使命引领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就应自觉加强党史学习,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觉把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不断涵养面对诱惑的坚定,厚植攻坚克难的胆识,鼓足迎接挑战的勇气,在真学真用、真学真促中不断汲取宝贵经验,提高干事创业本领,在战疫斗贫、防汛救灾、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迎难而上、担当尽责、奋力拼搏,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加强党史的学习,是为了深刻认识我们的过去,看清我们的未来。在加强党史学习中要坚定信仰信念、淬炼党性修养、厚植为民情怀、强化实干担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实干苦干、无私奉献、奋发有为,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做出新作为。

  专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座党课讲稿3在党史学习中提升应变能力

  近日,领导领导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组织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学习党史就是学习我们党的发展史、奋斗史。时代呼唤担当,使命需要作为,我们当在不断地学习党史中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奋进密码,汲取变与不变的精神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以学党史应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变,坚定不变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使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当时刻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时常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要把群众的小事、烦事当成大事、急事来解决,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时刻做到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心中有责。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朝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奋蹄前行。

  以学党史应对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之变,筑牢不变的忠诚品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重要法宝。中国革命实践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一朝入党,终生为党。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规矩、坚守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善于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契机给自己洗洗澡、治治病;借助纠四风专项治理的东风给自己去去毒、清清污;借助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平台给自己刮刮痧、除除疾。自觉做到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不断塑造党员干部忠诚担当的政治本色,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

  以学党史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变,砥砺不变的奋斗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更应该始终坚持真干苦干实干,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工匠人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做,以愚公移山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以铁杵磨针

  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继续传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之力。

  专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座党课讲稿4在党史中学习基层为官之道

  领导领导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等工作的深入人心,基层工作也备受重视。

  基层为官要舍小我扎根奉献。在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基层干部要向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和模范典型学习本质,在基层奉献青春,无私忘我。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抗台防台巡查中突遇山体塌方殉职的绩溪县荆州乡原纪委书记李夏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却成了他短暂而不平凡一生的写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共产党员,要分清公和私、大我与小我的关系。领导领导说过: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基层为官要蹲下去看见问题。这一百年里,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不论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还是乡村振兴等工作,都是以人为本的工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懈努力。在基层,只有赢得群众的支持,获取群众的信任,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才能开展好工作。这也正是为什么国家会下派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干部进行扶贫等工作,只有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真知,了解群众所需所求。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在兰考,泡桐就是焦裕禄精神的化身,只有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

  基层为官要学经验迎难而上。领导领导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2002年我国面对非典型性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相互支援,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率领8600万人民沉着应对,开展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抢险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救援抢险。正是共产党员誓言铮铮,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一次次的风风雨雨和防灾减灾中取得伟大胜利。在去年夏季抗击汛情和至今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正是完备的应急制度,才能让基层的工作有条不紊。基层干部更当在急难险重中挑重担显担当。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风雨中的洗礼,是烽火中的探索,更是基层党员干部汲取的澎湃力量。身处基层,更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建党百年创造新辉煌。

篇四: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篇五: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2021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年是2021年,再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姿态、拿什么样的成绩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是在座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思考的内容。在我看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积极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以“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坚定初心使命”为题,为大家上次党课,和大家一起从两个方面回顾光辉历史、坚定初心使命。

  一、重温党的100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这个党“是什么、干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贯穿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史的重大主题,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奋斗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

  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不惧流血流汗,乃至牺牲宝贵的生命。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8人为党英勇献身,没有一人叛党投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长征出发时,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来搭设了浮桥。在淮海战役66个昼夜的战火中,543万群众奋勇支前,男女老少齐上阵,仅小推车就动员了88万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理论探索史。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顺应这样的形势任务而诞生和成长。近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一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1840年以来追寻民族复兴的历程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近100年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72年接续发展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自我革命、勇立潮头的自身建设史。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危急关头,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作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由此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开展了延安整风,全党同志系统学习党的历史,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978年,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近100年来,我们党一次次勇敢地拿起手术刀革除自己的病症,一次次依靠全党同志的努力解决了自身的问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华民族走

  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当前,我们正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严明纪律、反对腐败的艰辛创业史。

  我们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现在成为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有9100多万党员的大党,靠什么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始终有铁的纪律,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和胜利的保证。

  我们党成立伊始,就强调立规矩、讲纪律。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15条,900多字,虽无纪律专章,但涉及纪律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陷入生死存亡之境,叛变者有之,不听招呼者有之,消极动摇者有之,在党内另立派别者也有之,1927年4月,党中央在武汉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党的监察委员会。1932年5月9日,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在江西瑞金伏法,这是我党反腐败历史上枪毙的第一个“贪官”。毛泽东很关注谢步升案,他力主严惩,并指示说:“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做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内的腐败现象也有所增长。1949年11月,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50年代严厉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化堕落分子。公审刘青山、张子善之前,有人向毛泽东说情,他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受到了党内外、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著名作家二月河评价:“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

  从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看,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党内各唱各的调、各弹各的琴,不要说夺取全国政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恐怕我们党早在革命初期的白色恐怖中就消亡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巨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尖锐而严峻,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反复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我们要自觉做党的纪律的坚定执行者和忠诚捍卫者,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

  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二、践行初心使命,必须担当作为

  党员干部必须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有资格、有底气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ד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的要求,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

  (一)要不忘初心勇担当。作为党员都要首先在初心上找差距,认真思考和回答自己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对不对、变没变?决不能掩盖、回避这些问题,决不能轻描淡写、大而化之。×××要求我们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等八对关系,首要的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外在表现,归根结底都可以从这个问题上找到答案。97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们要学习这种胸怀境界,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个人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心无旁骛努力工作。

  (二)要狠抓实战提能力。党员干部既要有敢担当的意识,又要有能担当的本领,还要有会担当的水平。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如饥似渴学、对照结合学、联系实际学,边学边干、边干

  边学,尽快补齐短板、夯实底板。要注重提高专业化能力,不断积累专业素养储备,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来支撑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专才”。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淡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三)要聚精会神干事业。×××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不干,半点理由也没有,半点威信也没有。我们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新时代的疾风劲草、烈火真金。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选准目标、集中火力,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要严守纪律作表率。党员干部不是一般的人员,而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服务员。因此,要坚持做到“五个更高更严”:队伍素质标准更高更严、纪律作风要求更高更严、工作规范化水平更高更严、工作质效标准更高更严、社会形象更高更严。我们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表里如一、对党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守工作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加强请求汇报材料,做到严细深实;严守群众纪律,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群众工作;严守保密纪律,决不跑风漏气;严守廉

  洁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

  同志们,100年风雨兼程,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新时代一定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只争朝夕、勤奋工作,坚持把组织需要、人民期待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努力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

篇六: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

  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

  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微党课主题是“让初心铸就梦想”。

  近日,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六十多年来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他精彩的一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致敬的楷模。

  我常常会问自己,初心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还是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初心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标和准则。在和平安逸的今天,一个人的初心或许只是一时的冲动,亦或者只是周边环境的使然,再或者是通过学习思考之后的树立。生活的复杂,人生的坎坷,总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坚定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是把好“思想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向时代取经,向历史问道,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拿自己的错误认识“开刀”,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特别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二是把好“政德关”。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政治体现。在党的建立初期,无数共产党人把实践崇高政德作为毕生的追求,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苦境遇下毫不畏惧,才能用热血书写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践行铮铮誓言。

  三是把好“落实关”。党员干部应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责任;担当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而是兢兢业业地实干。作为服务经济工作的同志,我们要把中心放在工业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把握好具体要求和基层实践的结合点,进一步攻坚克难、抓出实效。

  我们怀念过去,忆苦思甜,并不是要照搬照抄,学习的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通过感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我们还有感动、还有泪可流,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次次蜕变,依然能够守住那颗初心,坚守梦想,才能继续前行。

篇七: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党的光辉历程党课讲稿

  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一类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等。这两个主题,对应党的建设一条主线的两个方面,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业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可以表述为:

  执政业绩=先进性×执政能力

  相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也可表述为:工作业绩=先进性×工作能力

  这两个因子,不管哪个低了,都会影响业绩。有了这两条,我们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过去的辉煌;有了这两条,我们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是89年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昭示。

  从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看,增强先进性与提高能力的要求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增强先进性的空间更大一些,时间更紧迫一些。因为有了先进性,能力即使不是太强,也可以通过研究和实践得到提升;反之,如果能力再强,但缺乏先进性,动力不足,状态不佳,就不可能有好的业绩。二者之中,先进性更具有决定性。从实际情况看,一个单位,同样层级的干部,有的爱岗敬业、勤奋研究、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稍差一点,往往也能把工作做得比较好。而有的状态不佳、萎靡消沉,碰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困难绕着过,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很强,往往工作也做不好,也难以让组织下决心委以重任。所以说,在不懈推进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和发展员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源动力。

  今天我想重点谈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稍微具体点说,就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创造最佳业绩,谱写美好人生”这个题目,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教育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者”的要求;二是源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关于向XXX同志研究的要求。XXX之所以能够在小岗村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是有崇高的理想支撑的,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

  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小岗群众尽快富起来。

  XXX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在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都明确表示拥护纲,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入党的时候,都郑重宣过誓:我志愿加入XXX,拥护纲,为共产主义奋斗毕生。

  但是,一般说来,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往往还必须在入党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研究、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

  我们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想法:

  一、党的理想本质上就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

  这个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是个漫长的汗

  青历程,在其低级阶段,这个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当下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我们党正努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近期的基本目标和汗青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政治理想规定了纲和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所有工作,是党存在、发展和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号召、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源泉。正如XXX同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论述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文章写到: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XXX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

  士至少占40%。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XXX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XXX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由于支付了太多的牺牲,由于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XXX的长征在人类汗青历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英勇。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历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分歧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顷刻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

  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我给大家朗读这段对XXX的描述,和大家共同感受我们力量。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就是活生生地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是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是体现在广大XXX的行动中。为新中国建立英勇奋斗,为建设新生活顽强奉献的许许多多英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的化身。XXX就是胸怀党的理想,奋发进取拼搏的模范。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第四批已经出发。前后总共选派了人,其中人已经回来了。在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勤奋敬业、不怕困难、奋发进取、热心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员,XXX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我下去调研经常看望他们,有的干部期满离开的时候,群众舍不得啊,扶老携幼,送到村口,有的村还给他们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在选派干部身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我们人理想信念的作用和力量。

  我们道至简,我试着用“三大内涵”、“一个本质”、“四个依据”和“四大意义”对她做极简要的阐释:

  (一)“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科学揭示人类认识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1848年《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重大的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是一种历史运动。共产主义还是人所从事的一项不断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运动。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90年的历史,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发生重大曲折,但她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活力最终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有力地、不断地证明和昭示这一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其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也是XXX始终为之奋斗,不断建设完善的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最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关于共产主义制度的基本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一系列的描述。我们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最新的阐述,是XXX同志在庆祝建会上指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报告的研究,我认为,社会实现高度和谐,也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90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懈地顽强奋斗。经过异常艰苦的斗争和探索,在确立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之后,在取得宝贵的历史经验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XXX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建设,都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进行积累,不断增加她的因素和成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科学的、完整的共产主义内涵体系。其中,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确定理想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理想的思想武器;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理想、创造最美好生活的漫长奋斗过程。现阶段,坚持共产主义,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二)党的理想的本质

  我觉得,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党的理想的本质,那就是:建设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如果用进行时态来概括,那就是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最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如今,党带领我们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进社会协调,就是朝着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和汗青历程。

  党的理想是客观真理,是可为广大众掌握的。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赴汤蹈火,部队将领一般对共产主义理想有比力全

  面深入的理解,广大基层官兵也懂得这个理想的本质,就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过上好日子,由此一心一意跟党走。XXX扎根基层,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小岗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实践着党的理想。

  (三)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要理解我们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握好她的汗青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始基因在人类社会的汗青历程中。人类社会将一定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讨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科学预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结果。人类汗青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汗青规律为依据的,是汗青发展的一定趋势和结果,有着客观的汗青规定性。

  二是要把握好她的认识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头脑武器在科学理论中。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精密联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在深刻

  揭露并阐发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提出来的,这一科学理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她有着充分、高度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的最有力、最强盛的头脑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先辈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最伟大最优秀的成果;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贯串全部20世纪,直到21世纪的跨世纪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会合体现。

  1999年9月,XXX(XXX)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XXX位居第一,XXX第二。2005年7月,XXX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XXX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XXX得票率为12.6%。

  我国杰出科学家XXX同志对XXX主义理论也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说他在美国看到XXX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时,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相见恨晚”。他对他的德国朋友说,我们中国是有办法的,因为我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又用我们工作中的经验不

  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用这样一个办法,把人类的智慧,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中国的,都汇集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三是要把握好她的群众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动力在群众中。最广大人民最根本、最一致、最不懈的追求,就是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愿望、最大追求基础之上的,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因而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性。从这一点来说,她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现在进行的“”热议的话题,包括就业题目、农夫工题目、住房题目、教育医疗题目等等,无不关系人民的幸福。怎么解决这些题目?就是要改革、完善制度和体制,推进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协调,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只有我们的理想,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让最广大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要把握好她的现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肌体发育在现实中。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美好的,同时也是与

  活生生的现实精密相连的。我们今天所处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辈文化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协调社会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的高度协调。对共产主义最终的状况,还无需要、也不可能作出详细描绘,但可以清楚以为,这些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一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正在干的事业,就是活生生地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相一致的、相同一的、相连接的。我们逐日每时,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添砖加瓦。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讲到理想信念就有些觉得虚无缥缈,理不直,气不壮。对此,我感到心境很沉重。我们为实现理想的奋斗历程,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活生生的现实,怎么虚无缥缈了呢?30年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多么有力的证明

  啊!万万不能本人否认本人。在一次会上,我和搞哲学社会科学的同道谈到,如果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愿讲、不敢讲我们的理想信念,整天研讨的东西本人都不相信,那你此人生多么苦恼啊,你这日子过得多么暗淡啊!比如我在讲台上讲理想信念,如果我不信,那多痛苦啊!当然你们看得出来,我是信的,否则不会这么有劲啊!(四)坚持党的理想,事关党的灵魂、血脉和生命

  坚持党的理想,关系着党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成长、作为和进步。

  第一,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进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改革才有遵循,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才有根本的依据。如果我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从何而来,通向何方,我们难免不陷入迷茫,我们的方针、政策难免不产生摇摆,发生偏差。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建立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制度,我们的各项改革,就没有方向、没有遵循,就不知道要往哪里改,要改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容易目光短浅,难以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楚,步子坚定,奋发有力。

  在现实生活中,说谁是改革者,一般都很高兴;但如果说他是共产主义者,有的同道感觉反而不那么好。可是如果你连

  方向都没有,目标都没有,或者方向、目标不正确,怎么能搞好改革呢?我们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改革起来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呢,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呢?当前“”正在热议的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最根本的都是完善社会制度,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都是朝着理想前进。没有理想,没有方向,就走欠好、走不稳脚下的路,搞欠好今天的改革。

  第二,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才能把全党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执政才有基础,奋斗才有力量。我们党有着近8000万党员,我们国家有着13亿多人口,怎么统一思想,用什么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的理想最能统一思想,最能凝聚力量。有了这样的理想,在XXX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上下一心、目标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国外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这一优势。如果失去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会一盘散沙,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部专题片,叫《解放战争日志》,从抗日战争结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一天记叙XXX两党的紧张作为,看后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非常有匡助。XXX被俘后,在战犯管理所谈感想,他说XXX不是不会接触,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在国外培训的,武器也是精良的,抗日战争中也打过许多大胜仗,怎么就输在XXX的手下呢,题目不在军事上。XXX是XXX最忠实的,被俘后,他没有说一句对XXX不满的话,但他总结教训的时候,不得不说了一句,“他那一套太旧了”。甚么意思?就是逆汗青潮流,必失民气,必遭失败。所以XXX说,XXX曾那么强盛,想同一中国,但一天也没同一,最后还是跑到孤岛上去了。XXX为甚么有力量,就是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和为之经心全意、完全彻底的英勇奋斗,所以凝结了最广大的人民。

  第三,坚持党的崇高理想,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取得再辉煌的成绩,再巨大的成就,与理想相比,都还差得很远很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只有卧薪尝胆,牢记“两个务必”,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实现远大目标。

  正如XXX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强调的:“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篇八: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70年风雨兼程,我们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赢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历经磨难跋山涉水,建设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并且,我们最终完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伴随着伟大历程,中华民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日益接近和实现。在这个7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更需要怀抱梦想,凝聚共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走好新时代的路程。

  这70年来,我们党以前无古人的勇气和毅力,从一片荒芜崩塌的土地上奋起,开辟出一条不一样的途径,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回顾历史,我们有许多值得铭记的成功故事,其中有太多的感人之处,让我们铭记在心。

  新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加以解决。我们要保持团结和合作的精神,继续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成立70周年,是一个值得我们广泛学习的时刻。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激发爱国热情,让中国梦深

  入人心,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在推进国家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伟大的梦想付出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最后,我相信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努力下,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稳定、更加繁荣。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始终紧贴时代的脉搏,不断开展自我革命,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这个伟大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与睿智,也看到了人民的永恒信仰与信任。正是因为有着举世无双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的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梦,始终是我们党强烈的主题。这个梦想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期望和未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奋斗目标。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成为了一个特定的、复杂的、现实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成为我们强大的动力源。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运动、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我们的人民群众也已经享有了更高水平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这片沃土变得更加豁然开朗,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也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关心的各项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新职能,优化公共服务,全面落实承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热爱。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要切实感恩回馈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将以饱满的热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

  成立70周年,我们在弘扬的同时,也要牢记使命,勇担责任,不断深入开展自我革命,加强各项工作,团结带领人民,全力以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70年风雨兼程,党和人民共同经历了一段充满坎坷和挑战的历程。回顾这段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畏风雨,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和信念。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党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实力的经济体之一。同时,我们

  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提高,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福利。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始终紧紧贴近人民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大力推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我们党伴随着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路子,努力构建富民强国的新型发展格局,谋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坚定不移推广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为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不断做出贡献。我们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等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成立70周年,我们党始终保持着革命先锋队的优良作风,始终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党将继续汇聚人民的力量,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自我革命,以更加严密的组织机构、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更加良好的形象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70年风雨兼程,我们党的历程,是人民对我们党的评价和信任,更是我们党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困难而又受人尊敬的,我们必须继续探索,不断前

  进。让我们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挥新的作用!

篇九: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前进历程

  (党课讲稿)

  前

  言

  2011年1月11日,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发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这段历史,我想是因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这29年的历史波澜壮阔而且又曲折复杂。这段历史是一段离我们今天很近的历史,与我们今天乃至于今后的继续探索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正确认识、评价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我就结合《党史二卷》的编纂,从五个方面谈谈29年来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

  一、探索是29年党史的主线

  (一)主线从两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主线决定着我们对这29年历史基调的认识。基调的确定就是要明确这段历史基本上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同时,基调又决定着我们对这段历史当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在这段历史当中活动着的领导人的评价;第二,主线决定着全书的章节结构。主线虽然贯穿着一个历史时期,但是它在整个历史时期内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1-

  面貌和特点不一定是一样的。每个阶段表现不一样还能叫主线是因为其中的方向和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因此主线一旦确定下来,各个章节就跟主线相联系,所以对于研究、编纂党史的同志来讲,首要的任务是确定主线。

  (二)将“探索”确定为29年的主线的两个基本依据:一是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1949年到1981年32年的历史做了一个基本评价,《决议》的第六条讲,这32年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从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观察历史的眼光和方法;二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建党85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对我们党的整个历史做的总体评价:我们党在这85年中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党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29年间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由此使得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胡锦涛总书记这里面讲到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今天要讲的29年。

  -2-

  (三)将“探索”确定为29年的主线的两个佐证:一是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讲过,我们现在从许多方面来说,正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二是薄一波同志在领会小平同志这段话之后用六个字做的一个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这六个字很好地概括了我们党建国六十年的这条主线,也很好地说明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一脉相承的。前30年,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我们认识的不太清楚,以至于在实践中犯了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我们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可以说前30年的探索基本上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后30年我们接受了前面的经验教训,才逐步找到了正确道路,这是前后两个30年的本质区别。但是从探索这条正确道路的意义上来讲,前后两个30年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29年的主线就是探索。

  二、探索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是29年的主流和本质

  (一)政治方面的成就

  第一,奠定了四大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一是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建立这样一个政权是中-3-

  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另外,在马克思主义著作当中没有“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概念,只有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当时的苏联老大哥那里也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二是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就有了“人民代表会议”这种政权组织形式。当时毛泽东同志就说,这个制度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又能集中处理国事,还能保障人民必要的民主活动。建国以后,我们将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为我国人民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存在,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为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政治合作关系。我们党在建国以后非常珍视这种合作关系,把各民主党派保存下来,确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民主党派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个制度既不同于“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许多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关系的生动体现;四是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

  这四大基本制度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延续至今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第二,实现了除台湾岛屿之外的全国范围的国家统一。这里面包括实现了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的团结,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等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第三,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经济方面的成就

  第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战略思想。这些经济战略思想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是提出突破苏联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建国之初,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可是我们不懂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只能借鉴别人。当时世界上我们能借鉴的只有前苏联。可贵的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很快就发现了前苏联体制中的一些弊端。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以后,引起了国际范围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我们国内也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闹事事件,然后出现了“波匈事件”。由此,毛泽东同志开始认识到前苏联的那套体制有僵化的东西,他当时说了一句话,你看每一棵树长的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都要跟苏联一样呢?!提出要突破苏联模式,-5-

  找到一条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勇气,也非常有智慧的战略。那么,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呢?没有现成的答案。当时,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许多领导人分头带队到各部门、各地方去搞调研,最后形成一批理论成果。这批理论成果体现在两个文件里面:一是“八大”会议的文件;二是《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毛泽东讲到,我们提出了很多办法、原则和苏联相同,而方法有我们自己的一套。这种探索一直持续到“文革”发生前。这时候提出的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二是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建国开始,我们提出“一化三改”,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我们照抄照搬前苏联,搞了一段片面发展重工业。后来很快发现这在我国行不通,另外,我们也看到片面发展重工业这条道路在前苏联、东欧也行不通。毛泽东同志说,苏联、东欧搞片面发展重工业引起两个弊端:一是货币不稳定;二是货物供应不足,特别是农产品、轻工业产品供应不足。他说,中国要搞工业化不能走苏东的工业化道路,而要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根据这个国情,我们制定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来安排经济,这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特点;三是提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当-6-

  时前苏联说咱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不必每个国家都去搞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我就够了,你们各个国家适合发展农业的发展农业,适合发展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不必都搞独立完整,各个国家应该说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唯有中国没有。当时毛泽东同志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理由就是我们一定要以经济的独立保障政治上的独立,与这个方针同时提出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由此,我们战胜了之后不久遇到的难以克服的经济困难。新中国刚一建立的时候,我们处于极端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在政治上,美国胁迫其他西方国家一起敌视中国;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这段时间长达20年之久。当时我们只能从苏联、东欧那里得到一点援助,但是不久我们跟前苏联的关系恶化,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正是因为之前我们就有了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才克服了这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四是提出了“四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同志一开始提出来的是“三化”,后来发展成“四化”,当时“四化”的内容和现在也不太一样。从“三化”到“四化”,从当时的“四化”发展到后来的“四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当时还提出了“分两步走”等一系列宏伟目标;五是提出打破封锁,争取外援。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政治上敌视我们,在经济上对我们实行封锁禁运,使我国处于相对孤-7-

  立的状态,我们从来没有过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西方世界给我们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在西方世界对我们实行封锁禁运的时候,我们提出一定要打破封锁,争取外援这样的战略思想:一方面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另一方面要争取外援,争取外援是为了增强本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我们还灵活巧妙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封锁、反禁运的斗争,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当时提出争取外援包括吸收外国的资金,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等等,虽然这样提出来了,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美国长期不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不放弃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所以我国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面,得不到外面的援助。

  第二,在上面这些经济方针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巨大成就。分三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建国头七年。建国头七年我们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我们在极低的起步基础上,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二是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原定“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完成,我们在1956年底就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到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们之后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1957年到1965年“文革”发生前。这是我们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犯错比较多,有很多失误,但是有一条没有变,就是这十年当中我们没有放松生产,特别是1961年到1965年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原因是我-8-

  们遇到了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到1965年我国经济有比较大的发展,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们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具规模,最后建成是在1979年,由叶剑英同志在人代会上宣布:我们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现在已经建成。可以说我们现在赖以进行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我们现在全国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经验很大一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决议》说,这些是这个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欣欣向荣的,但是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被“文革”的发生突然打断了。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一方面十年内乱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党和人民跟“左”倾错误一直在做斗争。由此,“文革”十年对经济的损害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第一次是文革刚开始的时候,经济急剧恶化,到1972年经济又有所恢复。因为1972年到1973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使急剧恶化的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第二次就是1975年邓小平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候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这个期间国民经济在遭受巨大损失的同时有若干进展,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如果粮食得不到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是真正危险的,在这个期间粮食生产保持了稳-9-

  定增长;二是工业交通发展得比较快,建成了一些新的铁路干线,特别是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等等;三是基本建设有很大发展。建成了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并且投产。比如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攀枝花钢铁厂、酒泉钢铁厂等等都是在这个期间建立起来的,再有葛洲坝水电站也是在这个期间开始动工的等等。这些若干进展或者说若干成就,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同“四人帮”斗争的结果。我们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文革”动乱国民经济会有更大的发展,“文革十年”给我们的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第四阶段,“文革”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就是1976年到1978年。《决议》称这两年是在徘徊中前进的时期,虽然只有两年,但是这是我国发展中很重要的阶段。这两年应该怎么定位?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讲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两年做了很多工作,如果没有这两年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地确定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不可能的,这两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胡耀邦也说过,这两年是拨乱反正的两年,是扭转乾坤的两年。《决议》对这两年讲了成绩和错误两个方面,错误比如说“左”倾错误继续,还有“两个凡是”等等;成绩也是很多的,比如说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教育、科学、文化也从这时候开始走向正常等等。这29年经济方面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成就。我们的教育、科学、文化、-10-

  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两弹一星”就是在这个期间发射成功的,“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在当时打破了美苏核垄断,保卫了国家的安全,提高了我们的国防能力,从长远讲这个意义不可小看。“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是我们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我们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证。其他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成就今天就不讲了,大家看《党史二卷》上都有。

  (四)外交与国防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个时期我国面临着恶劣的国际环境,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我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支持。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同12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最重要的一点,我国的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是在这个期间得到恢复的,还包括我国支援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他们的新独立国家的建设事业,所以这个时期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这一切都为我们国内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或者说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条件;国防方面的成就:这个时期我国国防方面的成就也很多,比如说我国原来只有陆军,在这个时期发展成集海陆空,加上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同时,这个时期我们部队的素质和技术装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在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了坚强的柱石作用。这期间,我们取-11-

  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取得了珍宝岛战役的胜利,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保卫了国家安全,保卫了边疆。

  以上讲了29年的成绩,虽然是初步的但是极其宝贵。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讲,就是我们在这个时期取得的这些成就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

  三、探索中的失误和原因分析

  我们党在这个期间,在工作上、在指导思想上犯过错误,有些甚至是严重错误,就是小平同志说的,我们搞了20年的“左”,20年的“左”指的就是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我们经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20年的“左”。在编纂《党史二卷》的时候我们要求成绩写够、错误写透、评价公正。错误写透是什么意思呢?错误写透不是要渲染错误,因为光渲染错误,不讲成绩,不符合历史事实又不利于我们总结教训,不利于我们克服错误,不利于我们以后不重犯,反而还会使群众失去信心。错误写透就是既要写出错误的内容,又要挖掘犯错原因。

  (一)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及其原因

  经济建设急于求成表现在: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冒进,接着出现反冒进,以后出现批评反冒进,之后出现“大跃进”。

  首先,提出加快经济建设的原因

  从主观上来讲,同我们经验不足有关系;从客观上来讲,跟-12-

  当时我们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太大有关系。那时候的差距比现在的差距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压力太大,急于赶上,导致急于求成。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的头脑当中有两点非常明确:一是认为建设速度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二是认为当时具备了高速度的条件。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一,毛泽东同志觉得建设速度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的原因。一方面,西方世界敌视我们;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又比我们先进好几个世纪。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以比他们更快的速度发展,我们就永远赶不上他们。对此,毛泽东同志有着深刻的忧虑。当时,毛泽东同志讲过一段非常激愤的话:这个地球上有六亿人口的国家只有我们一个,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我们应该对人类有贡献,但是全世界都看不起我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人类没有贡献,我们太落后了。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应该对人类有贡献,我们可以对人类有贡献了。对人类有贡献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要超过美国,如果我们不能超过美国的话,我们就对人类没有贡献,就对不起全世界的人民,就没有理由在地球上待着,就要被消灭掉球籍。这段话感染了全党全国人民,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15年超英赶美,“落后就要挨打”,当时提出超英赶美,可以说是全党全国人民都同意的,大家都想赶快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赶快过上好日子,我们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没有错。

  第二,毛泽东同志认为当时具备了高速发展的条件的原因。-13-

  当时我们认为出现了十到十二年的和平时期,这个估计是没错的,因为1955年开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是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二是1955年4月到7月的日内瓦会议,这两个会议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这两个会议以后党中央做出了一个分析,就是在十到十二年的时间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打不起来,帝国主义之间发生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我们有十到十二年的国际休战期。当时党中央有一个共识,我们一定要利用这段和平时期加快建设速度。“大跃进”客观上造成了很多的失误,但是倾注着党中央毛泽东以至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一穷二白”落后面貌,尽快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错就错在对什么是真正的高速度,怎么样达到高速度,缺乏正确认识,也就是说对于经济建设的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作用。比如当时的“大跃进”没有经过试点,也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在全国就大规模的展开了,这种办法是不科学的。

  那么,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总的来说还是建设经验不足,对规律认识不足,对国情认识也不足,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简单地沿用了革命战争时期群众运动的一些作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搞人民战争,以弱小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在建设时期,我们简单移植这种做法,以为只要搞群众运动,就能高速发展经济。我们说发动群众是没有错的,问题在于我们忽视了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大跃进”运动中千千万万人赤手空拳最后炼出一堆废铁就是一个最-14-

  典型的表现,这就是只知道发动群众,没有掌握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典型表现;二是把加快速度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上升为阶级斗争。在批评反冒进的过程中,毛主席说,“大跃进”是促进,促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冒进、反对大跃进,就是促退,促退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就是“右”派,就是反党,就是反革命,一路这样的帽子戴上去,大家都觉得很可怕,所以都不敢讲真话,不讲真话就讲假话,讲了假话,上面就信,信了以后就更加讲假话,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大跃进”能够发动起来又不容易纠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讲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就会联想到“庐山会议”,事实上,“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毛泽东同志首先觉察到的,所以,他提出要纠“左”,当时纠了九个月的“左”。在1959年七八月份召开了庐山会议,庐山会议是一个纠“左”的会议,纠“左”的会议怎么变成了一个反“右”倾的会议呢?原因是彭德怀的一封信。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彭德怀觉得纠“左”不彻底,就给毛主席递了一封信,俗称“万言书”,这封信批评了我们党犯了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错误,否定三面红旗,这封信上去以后这个会议的性质马上变了,开始了反“右”,在全党展开了一次为时半年之久的反“右”倾运动,结果就是继续“大跃进”,由此造成了“三年困难时期”。从纠“左”逆转变成了反“右”,原因在于毛泽东同志纠“左”并没有全盘反对“大跃进“,而彭德怀的“万言书”是批判了“三面红旗”,毛泽东认为这是“左”,就是说毛泽东同志把速度问题上的分歧上升到阶级斗争来理解了。

  -15-

  (二)所有制急于求纯及其原因

  所有制急于求纯指的是不切实际地提高公有化程度。表现在一些具体工作过急、过快、出现偏差,搞“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讲到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观点,有些人说“三大改造”是错的,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又私有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三大改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正确的,是必然的。因为当时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工业化,搞工业化靠小家小户搞不起来,同时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确实和政府之间有很多冲突,同国营经济之间有争夺市场、争夺原料等等很严重的冲突,当时不实行“三大改造”的话,工业化搞不起来。事实上“三大改造”的结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是一个历史必然,是正确的。我们今天说“三大改造”在总体成功的情况下,有些具体做法过急、过快、出现偏差。导致了农业方面高级社规模过大;工业方面不适当地搞大厂、全能厂;商业方面盲目追求大店;手工业方面合并过急过快,形势过于简单化,这些做法同当时的生产力是不相适应的,是生产关系过于拔高的一种表现。之后的1958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搞“一大二公”,“大”是规模大,“公”指的是公有化程度高,就是把经济核算单位提高到公社,而且把生产队以致社员部分财产无偿收归公有,然后搞一平二调,之后又搞“割资本主义尾巴”,又刮“共产风”等等,结果是损害社员利益,影响积极性,损害了农业生产。

  所有制问题上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高的根本原因是超越了-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反思错误,重新认识国情做出的一个正确判断,这个判断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极大飞跃,但是在这个之前我们没有这个认识,没有这个认识就容易在理论和实践上超越阶段。超越阶段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实践经验不足,思想准备不足。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起码有两次在阶段问题上提出过正确的认识。第一次正确认识是在“三大改造”结束不久,他在一次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中说,我们要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时他把这句话叫做新经济政策。他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太短了,我这个新经济政策要实行的长一点,但是他没有付诸实践,并后来被他自己抛弃;第二次正确认识是在三年困难阶段来了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大家反思错误,在反思错误阶段他提出了一个正确观念,我们现在正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就是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可惜的是毛泽东同志没有付诸实践,并后来被他自己抛弃。为什么两次正确认识都没有付诸实践,都被他自己抛弃呢?就是因为当时的实践经验不足,我们只搞了十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感性认识不充分就没有上升为成熟理性认识的条件,所以我们经常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社会主义改造只经过三年就顺利完成了,当时准备是很长的时期,结果三年就顺利完成了,这给我们一个错觉,认为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软-17-

  弱,所以社会主义就特别容易搞成,这个思想从孙中山开始就有。通常我们讲,孙中山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要在中国建设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对的,他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但是说他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对的。事实上,孙中山从来不准备在中国搞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呢?因为20世纪初他周游世界,到过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看到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面两个弊端:一是贫富悬殊;二是阶级冲突严重。所以孙中山认为在中国不能走这条路,不能建资产阶级共和国,他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说的社会主义和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不是一回事,他说,我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所以就特别容易搞成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联系一下毛泽东同志当年说的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句话里面多少也有这样的思想,就是我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我们的资产阶级很软弱,所以我们容易搞成社会主义。可是,我们没有看到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达阶段,第一,存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问题;第二,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第三,缺乏管理大生产的经验;第四,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这些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利条件,我们对这一点认识不够。当然也不能说一点没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期“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没有用了,而很多不熟悉的东西正等着我们去学,我们一定要学懂我们不懂的东西,这说明他已经看到了我们这方-18-

  面的艰巨性。问题就在于学习是一个艰苦的事情,真正学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真正学懂之前我们就不免犯错误。对此,我给大家介绍列宁的一个观点: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里的资产阶级组织得很好,你要攻破它很困难。但是革命一经爆发要继续下去却容易得多,因为那里的无产阶级在组织方面和团结方面要高得多,所以革命比较容易胜利;相反,一个落后的国家,开始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个国家里敌人已经腐朽,资产阶级没有组织起来。但是要把革命继续下去,把它完成就十分困难,需要万分谨慎小心和坚韧不拔。从中列宁概括出一条规律: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那么,越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越困难,因为这里除了破坏的任务之外,还有一个空前困难的经济建设的任务,他把这个叫做巨大的困难。从这段话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在很长时间里面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看得太容易了,这是造成许多失误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在所有制问题上超越阶段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没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不了解;另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教条化理解。我们先说第一种情况,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了解的情况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正确而精辟的论述不知,或者不真知,或者熟知而不真知,或者不知,或不甚知。我们常说熟知不等于真知,况且有很多我们有不知或者不甚知,这就妨-19-

  碍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它们的思想。比如说在所有制问题上,马克思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当时马克思有几个概念是通用的,新世界的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理想社会在他那儿都是同一个概念。他讲新世界建立的时候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赋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界的统治,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了表球一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教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马克思在这段话里面表达了以下几点意思:第一,他充分估计了资产阶级时期所赋有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没有资产阶级创造的物质基础,新世界的创立是不可能的;第二,他在这里表达出对资产阶级时代的憎恶,他把这个残酷的时代形容为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第三,他表达出对推翻这种吃人制度的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的无比向往;第四,他表达出他绝不认为这种伟大的社会革命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而需要有生产力做前提和基础,对此,恩格斯多处有过更加通俗地表达,比如在《共产主义原理》文章中,他说,共产主义革命发展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过多,-20-

  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他这个话是在当时一个座谈会上讲的,刚讲完这段话,有人站起来提问,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恩格斯明确地回答说,不能。他说,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在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正象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有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思想,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有社会。我理解,这个思想也就包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之后,对私有制也不能一下子就立即全部废除,而要经过创造大量生产资料的过程,直到废除私有制所必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反思一下我们自己,长期以来我们“左”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以为公有化程度越高,生产力发展越快,所以在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之后不久,还没有来得及经过创造大量生产资料的过程,就急急忙忙宣布全部废除私有制。现在看来这个思想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这是第一种情况,对马克思重要的一些精辟的论述不知或者不甚知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的情况。在所有制问题上教条化的理解,起码有两点理论上的失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最基本的原理。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有一段话,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反过来决定生产力,上层建筑反过来决定生产基础。前面-21-

  说的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量变时期;一定条件指的是质变时期,就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革命时期,当不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得到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三大改造”就是这种情况,不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这时当然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起决定作用。那么,我们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呢?错就错在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不进行量变与质变的区分,加以泛化。比如我们在“大跃进”时期、在“人民公社化”时期、搞“一大二公”的时候,不是质变时期,是不需要进行革命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时期,这时,实行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无限拔高来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肯定是要摔跤的;第二,更重要的一个失误就是马克思确实给社会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社会主义就是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我们就是按照马克思这个定义做的,我们在社会主义搞单一公有制为什么错了呢?这里面就是对马克思这句话所说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做了教条化的理解。当时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新世界的创造这几个概念是通用的,可见他没有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加以区分。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加以区分的是列宁,列宁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者说是低级阶段。所以,马克思在这里给社会主义下定义:社会主义就是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单一公有制。这里我们要搞清楚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马克思自己做了一个解释:我所说的社会主义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工人-22-

  站在一旁轻轻地一按电纽,产品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时候,生产力高度发达到这种时候就是我所说的社会主义,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实行单一公有制,就是全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就对了。我们在生产力还很低的时候就想实行全部、纯粹的公有,即单一公有制,这当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这里要说明的就是社会主义当然要实行公有制,但是我们只从公有化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出发,而不对公有化的形式、范围做科学研究,以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越大越好,而最高、最大的就是国有,那么以为国有就是国家直接管理、直接经营,一切由国家统管起来最好,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在“三大改造”中总体成功,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体是正确的,但是当时把所有小商、小贩、小私有者经营的小店铺等等,统统国有化,这是对公有化的形势和范围都缺乏正确理解的表现。所以我们在生产力低的情况下实行单一公有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同理,马克思还说过一个定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列宁后来也说:只要在社会主义阶段还讲什么商品经济是十分可笑的,这里,列宁说的社会主义其实已经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到这样的程度的社会里面是不是可以消灭商品经济呢?的确是可以的。比如说我这个杯子值多少钱,说值十块钱,为什么值十块钱呢?因为它花了工人十块钱的劳动时间在里面。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它值十块钱,现在我生产这个杯子,只要工人一按电纽它可-23-

  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的时候,不需要十块钱的劳动时间了,那他还值十块钱吗?不值了,他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可以说谁要谁就拿走,不值钱了。当生产力高度发展到不仅仅是一个杯子,所有贵重的东西包括建筑材料都是站在一旁只要一按电纽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时候,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呢!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当然我们现在离共产主义社会还非常遥远,需要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就因为它要经过几十代人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所以商品经济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发展的时候,必须实行商品经济。由此,我们联想到有些同志说,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破了马克思主义,这话是不对的,我们没有突破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按马克思主义说的做了,我们才成功了。马克思说的很明确,生产力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你必须实行商品经济。在“人民公社化”的时候,那么低的生产力我们就想搞吃饭不要钱,当时陈伯达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消灭商品经济》,肯定是不对的。而我们现在回到马克思主义,按马克思主义说的做了,我们在没有达到那么高的生产力的时候,我们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才对了,才是合乎逻辑的。

  (三)阶级斗争扩大化及其原因

  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一直到1959年反“右”倾,到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我们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导致了1963年到1965年四清,四清当中把干部的思-24-

  想作风、经济问题都当成阶级斗争来抓,提出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最后发展到提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且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我们不断地把阶级斗争的范围扩大化,把阶级斗争的作用夸大化。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理论认识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在于:一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不可能始终存在。列宁讲过,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如果始终存在阶级斗争说明我们永远建不成社会主义,这是荒谬的;二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不是全局性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把它当成全局性的;三是阶级斗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是生产力;四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一种落后于阶段的理论。前面说的所有制结构求纯是超越阶段,而阶级斗争为纲是落后于阶段,因为只有在剥削阶级社会里面,或者由剥削阶级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行阶级斗争才是必要的,在社会主义时期还以“阶级斗争为纲”是落后于阶段的。第二,国际环境的影响。毛泽东同志在“八大”报告里面宣布,我国阶级斗争已经消灭,我们说他这个宣布为时过早,但是奇怪的是宣布没有几个月就搞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就搞反“右”扩大化。原因在于,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1956年是多事之秋,发生了“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当时这些事件发生以后,特别是“匈牙利反革命暴乱”发生以后,毛泽东非常震惊,他当时说,匈牙利有那么多反革命分子原来不知道,这下暴露出来了,教育了我们-25-

  中国同志,所以他从这几个事件里面做了一个总结,不依靠群众进行阶级斗争,不分清敌我,这很危险。他说,东欧一些国家,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搞好,就是因为反革命分子没有肃清,现在自食其果,火烧到自己头上来了。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环境对阶级斗争理论形成的影响;第三,制度方面的原因。邓小平说过,最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因为过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反面,这个“他”指的是毛泽东。一些制度不健全,这也是一种时代环境的客观因素,就是我国封建历史很长,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没有完全肃清,加上其他原因,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为当时党内权力过分集中,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的发生提供了一点条件。我们说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就如《决议》说的,党中央对此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归咎于个人,如果仅仅归咎个人,就不利于全党总结教训。

  前面我讲了如何看待我们党发生的失误。我们应该对党发生过的失误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就是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观察和衡量,着重分析历史背景而不应该着重于个人责任,尤其不能从个人品格、个人恩怨找原因,这样我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才能够比较客观公允,而且准确全面。

  四、如何评价在探索中发生失误的毛泽东

  第一,毛泽东的失误是探索中的失误。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一直在探索,探索在中国怎样建立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26-

  义道路,探索如何赶超发达国家,探索如何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如何保卫国家安全等等。他的成功也罢,失误也罢,光辉也罢,瑕疵也罢,大多与此相关的一些失误都是在他探索中犯的,而丝毫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第二,毛泽东有历史的局限,他的局限是历史的局限,而历史的局限往往是很难突破的。我们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这里我借用恩格斯评价黑格尔的话,恩格斯是非常崇拜黑格尔的,恩格斯在讲到黑格尔划时代的功绩和他的局限的时候说:黑格尔虽然是当时最博学的人物,但是他毕竟受到了限制,首先是他自己的必然有限的知识的限制,其次是他那个时代,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我觉得这段话用来讲毛泽东非常得恰当,毛泽东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时候,当然受到了同样的限制。搞社会主义在中国是第一次,在全世界上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所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规律肯定要受到时代的和知识的限制,所以要求毛泽东本人超越一切限制是不公允的。

  第三,党中央的结论。党中央对党史中的重大问题和领袖人物是非功过的评价都已经做出正确结论。首先做出表率的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没有把对毛泽东功过的评价留给后人去评说,而是在他那时候就及时做出了符合实际、符合党和国家利益的历史决议。邓小平在起草决议的时候,对决议组的同志一开始做了三项基本要求:第一,明确指出这个《决议》一定要确立毛泽东-27-

  同志的历史地位;第二,《决议》一定要对建国后三十年的历史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决议》一定要统一全党认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他说,如果我们这个《决议》不阐述或者阐述不好毛泽东思想,这个《决议》不如不做。我们可以看到,《决议》确实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历史地位做出了公正、准确地评价。之后,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讲话当中,都对毛泽东同志做出了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方向。

  第四,正确评价毛泽东关系全党利益。对毛泽东和其他主要领导人如何评价关系党的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解放思想,党内民主也不断扩大,人们开始以审视而不是盲从的目光来观察党和国家评价领袖人物,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说这种评论应该是严肃的、公正的、客观的,而不能是轻率的、轻薄的任意褒贬,因为这关系全党利益,是个大事。

  第五,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对我们党史工作者讲,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至关重要。党史一经出版会流传很广,还会流传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求自己撰写党史一定要实事求是,着眼大局,要以总结经验教训,鉴往知来,以利于推进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我们的出发点,以实事求是的评判历史是非,得出规律性结论,提高党的执政兴国能力为我们的目的,以客观公道-28-

  的态度评价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功过,而不应该苛求于前人。

  五、正确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正确看待两个三十年的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29年同改革开放的关系。

  第一,“探索”贯穿于整个六十年。六十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我们说这二十九年同改革开放新时期紧密相连,这六十年改革开放当中,发展最快、最健康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六十多年,但是历史不能割断,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同前二十九年的发展分不开。前面这二十九年我们历经挫折,但是整个看来成绩是主要的,这些成绩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制度的基础和物质的基础,提供了正反经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正面的经验可以继承,有了这些负面教训可供借鉴,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是在深刻反思前29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创造性的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征程。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面有一段话是叫做永远铭记,这段话是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段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前30年和后30-29-

  多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所以我们真的是要永远铭记。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是对前29年的否定,恰恰是在前29年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继承其正确的,改正其错误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结果。

  第二,正确认识毛与邓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在探索的道路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前面我们讲了薄老的六个字:始于毛成于邓,很好地概括了建国以后的主线。还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记牢,就是党的“十四大”指出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发展这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二者关系的根本规定。继承说明了它们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发展说明了它们的差异性和阶段性。邓小平理论把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阶段的差异是历史使然,对于“始于毛成于邓”,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句话:一曰继承,继承毛泽东同志正确的;二曰纠正,纠正毛泽东同志错误的;三曰创造,创造毛泽东同志所没有的。这也体现了把六十多年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的想法。

  第三,我们党历来在探索中前进,在纠正失误中前进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就是我们党能够自己纠正失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有人主张多党制,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共产党不能自己纠错,而要靠多党制加以监督。我们说需要加以监督这个话没有错,但是说共产党不能自己纠错,这个话错了,我们前面讲了那么多正说明我们共产党有自我纠错的能力,这是我们党-30-

  重要的执政能力之一。

  第四,探索中的失误是前进的先导。我们不是说失误放在那里就可以成为前进的先导,而是说我们只要能正确地总结失误,总结教训,失误就能够成为前进的先导,所以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所以他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就是没有“文革”就不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系列正确政策,所以重要的是犯了错误能自己反思、自己纠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伟大、光荣、正确不是说不犯错误,要求一个党或者任何一个个人永远不犯错误这是不公道的,也是不可能的,伟大、光荣、正确是说犯了错误能够自己检讨,自己纠正,而自己发现、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正是一个郑重的、伟大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一个政党,并且我们党历来是在纠正失误、总结教训中发展壮大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六、学习党史的一点感受

  这29年在历史长河中其实是短暂的一瞬间,如果我们看得很长远的话,可以看到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活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身影。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探索,有他们独特的使命,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局限,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辉煌。所以作为后-31-人,我们不仅要记住前人的经验、失误和教训,更要记住他们的经验和成功。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今天最好的借鉴。有这样的遗产、这样的借鉴才使我们今后慢慢求索中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不可战胜。所以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丝毫没有理由觉得这段犯了错误的历史羞于见人,更没有任何理由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我们党的全部历史。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历史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更不要轻率地否定我们年轻共和国刚刚起步时候的艰难探索,对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和创造了这段历史的前辈,我们永远充满敬意,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否定我们的人民为争取美好未来付出的艰辛劳动,对领导人民走过这段辉煌而又曲折道路的领袖人物也不能采取一笔抹煞的不公正态度。所以说我们应该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确地说明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段历史,为我们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历史依据。我想只有这样,历史才会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师,我们也才能从历史这座宝库当中汲取无尽的智慧。

  谢谢大家。

  -32-

推荐访问:新中国发展史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