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12-08 14: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初心网编辑按】尽快恢复国内需求是当前我国落实好“六稳”“六保”的重要政策导向。中央已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传递出三个重要信号:一是要在消费上下功夫,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初心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1
——实现“六稳”“六保”重在稳住需求端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时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在“六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保”。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就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出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需求端看,一季度消费(下降19%)、投资(下降16.1%)和出口(下降11.4%)“三驾马车”全部失速。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下降8.4%)和服务业生产(1-2月下降13%、3月下降9.1%)也双双下降。而时下欧美国家应对疫情的情况并不明朗,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由此可见,尽快恢复国内需求是当前我国落实好“六稳”“六保”的重要政策导向。中央已把“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传递出三个重要信号:一是要在消费上下功夫,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二是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合理扩大投资规模,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三是要加大部分领域的投入,比如疫情暴露问题的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以及中央去年已决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领域。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比如4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又联合发文促进汽车消费,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而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推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此外,财政部表示,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央行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年期下调20BP(基点),这是LPR改革后最大幅度“降息”;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内容。

  毫无疑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危机,关键是要稳企业、稳就业、稳消费。有研究分析指出,在此次危机中,从经济危机到金融危机的转化,很可能体现在如下的风险传导链条:需求减少+供应链中断—订单缺乏—企业资产负债表危机—流动性短缺—企业债务爆仓—银行坏账增加+债务违约增多—消费大幅疲弱—危及金融机构—发生金融危机。由此而言,谁能稳住需求端,提供消费政策的支持,谁就会在后危机时代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强调扩大内需战略,关键在于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消费活动,市场供求关系才能走入正向运转。换言之,稳住就业和民生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而稳住就业的重点是要稳住中小微企业。企业好了,就业就好,就业好了,很多民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唯有确保就业稳定,才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激活一池春水。

  从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已出台多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抗击疫情、恢复经济,相信随着宏观政策更加精准有力,定能实现“六稳”“六保”,促进经济持续正循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2
——山西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这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要求,是我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冲刺“双过半”目标的根本遵循,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瞄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有底线思维。从“六稳”到“六保”,并不是把目标降低,而是基于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六稳”与“六保”相辅相成,不仅是应对复杂局面的“兜底”举措,而且更强调兜住民生底线、守好经济基本盘。只有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有备无患,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统筹推进。“六稳”和“六保”各有侧重,彼此关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守住底线,稳住大局,经济才有发展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六稳”和“六保”,协调推进,扎实做好,全面落实。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明确重点。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重在保障大学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特殊人群就业;保基本民生,重在帮助困难和弱势人群渡过疫情难关;保市场主体,重在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保粮食能源安全,重在保障基本生活资料的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在保障各类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保基层运转,重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证正常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

  加大力度做好“六稳”“六保”,要措施到位。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山西省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内容涉及金融支持、租金减免、税费减免缓缴、社保支持、账款清欠、服务保障等10条措施。只有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企业“转起来”,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把握发展主动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六稳”和“六保”中,就业都放在第一位。可见,就业作为民生福祉所系,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9日,省政府发布《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条“硬核”措施,加快推动复工复产,进一步突出就业优先政策主线,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的工作导向。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一季度,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省委提出的预期目标,为决战二季度、冲刺“双过半”奠定良好基础;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明确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要求。只要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此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就一定能够奋力实现“双过半”目标,实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3

——从六稳到六保 中国“战疫策”彰初心强信心

 

  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年前,中央明确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一揽子举措,“六稳”政策落实落地有力确保了我们经济社会迎难而进、稳定发展;两年后,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进一步提出“六保”新对策,非常时期的非常招数凸显出鲜明的兜底思维,释放出打赢经济战“疫”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心。

  “六保”彰显为民初心。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保就业才能保收入来源、保民众幸福感。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央就十分重视民众基本生活的稳定保障;国内疫情基本阻断后,又出台一系列政策,给群众就业创造便利、提供支持,并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济力度。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始终被“置顶”,全面强化保就业举措,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恰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充分体现。

  “六保”传递发展决心。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人们都感同身受,疫情席卷全球同样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进而也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难度。面对极其严峻的现实考验,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坚持防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手硬,在扩投资、拉内需、促消费等方面精准发力,尽力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限度。相对“六稳”而言,“六保”更细化,更重视保障产业链的稳定与循环,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心显而易见。

  “六保”增强必胜信心。民生稳人心稳,人心齐泰山移。“六保”经济“战疫策”是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情况下,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评估基础上提出的要求。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越是面对困难,越要保持定力。“六保”既体现了坚定的底线思维,也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更表达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睿智。只要全国上下锚定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增进信心、团结拼搏,落细落实好“六保”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夺取抗疫情、稳经济两条战线全面胜利。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4
——从“六稳”到“六保”,凸显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

 

  ▲资料视频。业内专家点评一季度GDP降6.8%:很多积极因素正在显现。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引发广泛关注。

  首提“六保”,不止是针对一季度经济数据下滑的即时反应,也是针对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及时调整,体现了国家对宏观策略层面的务实判断。

  所谓“保”,是一种托底。从“稳”到“保”,“稳”“保”并行,实是凸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具体来看,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是目标,而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在某些层面上,既是目标,也尤其反映出疫情影响之下,对一些潜在风险和问题的准确判断,突出强调了盘活存量资源的重要性。这几方面体现的底线思维与风险思维最值得关切。

  对风险的认知,来自于正视现实:截至4月15日,全国复工复产率呈现齐头并进的趋势,25个省份的复工率超过80%,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84%。但是,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复工率仍然较低,甚至为零,这种风险需要被正视。而“保”,则是对规避、克服风险最底线的要求。

  保市场主体,意味着需保持扶持企业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继续通过减税降费、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存量政策措施,帮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上下游行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经营互通,向内寻求订单,减弱外部需求下降的冲击。

  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保物价。虽然总体上看粮食不存在安全问题,但大豆等饲料材料的进口需求依然较大,猪肉价格还没完全稳定。第二波蝗灾和一些经济体的粮食出口禁令,对粮食期货价格也可能形成干扰。而国际石油战事实上还远未到结束时,相反刺激出新的地缘政治事件。对于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失控必须要有底线预期,以免影响宏观调控节奏。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一表述不仅强调对外部环境变化未雨绸缪,同时涵盖了对内部产业链供应链协调的新部署。

  虽然因疫情给各国造成的经济压力,部分修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如美国给华为供应商临时出口申请延期、批准通用电气向中国C919项目出口民用航空发动机,但也要看到,不少国家已有重新打造自主产业链的行动。

  对此,既需要努力维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也要加大国内创新的力度,摸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家底,提高国内产品的替代率,防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对国内企业形成重大冲击。而摸清家底,同样是一种底线思维。

  保基层运转,眼下来看就是保防疫。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下降幅度较大,同比财政收入普遍出现下滑。基层受企业规模、数量、消费等限制,下滑更加明显。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基层社会运转受滞,活力不足,也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保基层运转,就是保证基层社会尽快恢复秩序,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局面尽快达成。

  需要指出,虽然“六保”比“六稳”有表述上的明显变化,但其实宏调政策的方向并没有偏移。从目标看,“六稳”上稳就业居首位,“六保”同样如此。从操作面看,“六稳”中的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与“六保”中的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含义相同。有所变化的是增加了保粮食能源安全和保基层运转。

  整体来看,从“稳”到“保”,反映出的是当前的宏观政策“随疫应变”,突出了明显的底线思维与风险意识,中央对国内外环境有了更清醒的判断和更务实、更细致的部署。从方法论来讲,这种底线思维、风险意识要求不盲目强求扩大投资,不盲目改变住房等宏调基调,而强调盘活用好存量政策资源和经济资源。

  毋庸讳言,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冲击。当此之时,只有提高风险意识,才能防患未然;做好防御,才有未来更大的进取。而保持忧患意识,做到常备不懈,就是当下最需要守的底线。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5
——“六稳”“六保”,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指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当前,在常态化条件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多、不可控性强,“底线思维”不可须臾而离,只有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准备,拿出相应对策,才能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不可控性中把握工作主动权。

  “六稳”“六保”,释放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就是坚持“底线思维”。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多、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等特征十分明显。从“六稳”到“六稳”“六保”,正是针对当前新形势提出的,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是对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估计的责任和担当,是坚持“底线思维”、着眼全局的关键部署。

  尤其要看到,“六稳”“六保”不意味着工作压力减轻,也并非调低目标,其重点在于坚持“底线思维”,把该“稳”的“稳得住”,把该“保”的“保得实”,做到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做到稳中有进。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关键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

  “六稳”“六保”,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把“底线思维”贯穿始终,就要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优化防控策略和方式方法,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紧紧围绕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兜牢民生底线,把疫情对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稳住经济基本盘;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化改革攻坚,加强政策创新,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纠治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怠政问题,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疫情 心得体会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