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12-09 17:55:07 来源:网友投稿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沈阳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集聚发展动能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总体要求,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发展定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运行向上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城市影响力日益彰显,人民生活稳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41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109个便民服务事项在56个社区试点“全市通办”,136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清偿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144亿元,清理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8.8亿元,解决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117个、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354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口径减税167.7亿元,降低社保缴费52.2亿元。应急转贷资金累计投放667.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构建民营经济“28+34”政策体系。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办结企业诉求4674件。全年实现“个转企”2197户、“小升规”超过210户、“规升巨”25户。24户企业入选辽宁民企百强,3户企业成为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308个,比上年增加260个。华晨宝马新工厂土地整备提前完成,中航发燃气轮机公司投入运营,恒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轮毂电机三大基地同步建设,新松机器人未来城、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等项目开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39种产品进入国家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机器人、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5%、10%、10.5%、16%和50%。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举办会展活动408项。全市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0.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沈阳成为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首批5g商用城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20.7万亩、设施农业1.2万亩,生猪存栏呈恢复性增长。“两品一标”认证数量超过500个。农村电商主体突破1000家。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顺利完成全创改三年任务。6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全省推广,6项举措入选全国第三批经验清单。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沈阳成为全国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集团层面混改实现新突破,“3+1+n”国资平台运营效能不断提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系统推进开发区改革。经开区与中德园合署办公,自贸区、高新区与浑南区融合发展。“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区+主题园区”逐步推开。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已建和在建市级政府投资引导专项基金达到32只。重构政策性担保体系。上市后备企业达到201家,芯源微成为科创板辽宁“第一股”。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应颁尽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万家。185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四)强化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完善开放平台通道。自贸区形成40项制度创新成果,综保区桃仙园区封关运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中德园新落地项目120个。中欧班列运行数量占东北地区50%以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新增国际产能合作项目20个,开放触角向产业、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延伸。深化区域开放合作。266个京沈对口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沈阳经济区产业协作配套体系不断完善,飞地经济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引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137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36家,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达到48家。提高协同创新水平。产业技术联盟达到56家,7个协会学会落户沈阳,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1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新增两院院士3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4.5万人。

(五)着力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地铁9号线投入运营,10号线试运行,2号线南延线、3号线开工。东一环、沈辽路快速路建成通车。建设“四好农村路”1005公里。新建盘活停车泊位16.4万个。补齐城市运行短板。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10公里、供热管网110公里、燃气管网316公里。完成排水防涝工程23项。以大辛、西部、老虎冲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为标志,沈阳城市生活垃圾告别了“填埋”处置历史。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淘汰燃煤锅炉190台,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653户,大气优良天数达到284天。实施47项水体治理工程,11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标准。1538个村实现“三清一改”,建成美丽示范村135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成城管、交通、农业、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创卫长效机制,市容环境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覆盖率达到51.8%。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新增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京皇城入选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沈阳植物园整改通过国家验收。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投入扶贫资金7.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持动态为零。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上涨5.3%,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6%和6.7%。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300个。改造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100个。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384个。749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消除。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drgs付费试点成效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成全市街道区划调整。推进信访矛盾减存控增。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重强抓”专项行动为载体解决了一批积久、积深、积难、积重的问题。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工作获国家部委表彰。

同时,我们也认真查找、分析了制约振兴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城市运行还有短板,民生保障还需加强,政府效能存在差距。对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解决。

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三期”叠加影响继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更要看到,沈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成长性在增强,沈阳的营商环境在优化,各方面对沈阳的预期也在改善,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更为沈阳振兴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推动沈阳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争取早日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体系,不断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发37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大力解放思想,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抓重点带全局,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迈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坚实步伐。

我们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克服路径依赖,勇于自我革命,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着力培育比较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奋斗姿态,树立干成事的鲜明导向,以排除万难的决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咬定目标,倍道兼程。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继续把住基本盘,稳住基本面,巩固好势头。我们必须恪守为民职责,不忘初心使命,着力兜住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解决热点民生,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改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改善市场监管,积极推进以评促改,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建设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多元发展、集群发展、特色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服务业。三是强力推进改革攻坚。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改、大胆改、抓紧改,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深化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四是积极建设开放合作新前沿。主动对接国际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着力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持续拓展开放平台通道,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高对内合作水平。五是加快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新一轮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活跃创新创业,努力建设创新沈阳。六是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区县域协同发展,促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产业融合、城乡统筹、区域互动新格局。七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短板弱项,突破重点难点,精准发力、一鼓作气,务求决战决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八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开展城市体检试点,深化“治、改、提、创”,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夯实“文化+”基础,促进城市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努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九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促进高质量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化发展,实施健康沈阳行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围绕百姓所急所需所盼,今年市政府要着力办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电力弃管小区用电设施改造、“暖房子”工程、排水防涝、公园改造建设等12件民生实事。

着力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全市政府系统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全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加快建设诚信政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唯有初心不变方能砥砺奋进,唯有自强不息才能重振雄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只争朝夕,笃定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而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