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8篇

时间:2023-05-07 12:1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

  一、课题扩充法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改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人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再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在读文后,让学生把课题扩充成一句完整的话:红军飞夺泸定桥。在具体一些,加上时间地点就成了,红军在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在突出那个“飞”字,就成了红军在长征中抢时间夺下泸定桥。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落花生》一课,第一段讲的是我们种的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段写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花生,第三段写的是一家人议论花生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把这三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即:我们种的花生收获了在吃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谈论花生的用处让我们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再如概括《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主要内容,在做这一练习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六要素串连法。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毽子里的铜钱》这篇文章就是就可以这样来概括它:我十岁左右的一天,烤山薯的老人送给我两块烤山薯,“我”想给他毽子里的铜钱,他不要。还有《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如《冰城》一文就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开头的总起句和末尾的总结句,适当缩减,就概括出“我国著名城市哈尔滨是一座尽人皆知的美丽城市,景色美丽,被人们誉为天鹅项上的一颗明珠。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被誉为“东方之珠”这一主要内容了。

  有的文章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文章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如《九寨沟》最后一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也总结了重点段的意思。找到这句话,改感叹句为陈述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中心句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中国结》一课,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指出中国结特别受宠。最后一段,从中国人说到外国人,呼应开头,再一次说明中国结受宠也点明了中国结受宠的原因。把这些重点的句子综合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文章,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互相结合运用,效果会更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会更容易更准确。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

  (一)1、阅读下文,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每个段落的要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中心。

  做简单的人(节选)

  刘艺

  ○1做简单的人就是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中,从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的简炼中忘却烦恼,让我们对自己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后心平气和地从一大堆琐事中理出头绪。

  ○2做简单的人就是要抓住生活的核心,过一种高效率的生活,而不为生活繁琐刻板的一面所禁锢。做简单的人不是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而是分清主次,一针见血地深入实质精益求精。从某种意义上讲,做简单的人正是善于从主体上把握事物的脉络。

  ○3做简单的人就是不世故,不虚伪,不自欺欺人,不故作高深,不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作茧自缚。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坦率,需要求实,需要勇气,需不断舍弃那些心灵的累赘和种种执迷,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以一种博大的心胸去容纳一切。

  ○4做简单的人不是变得幼稚,更不是一种退化,而是在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对生命作更高层次的回归。做简单的人并不是要我们头脑简单,不做思考,而是要我们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简单的人不一定是旁引博证3的哲人,却能是一个洞悉世界的智者。认识世界不只靠博闻强记和繁琐的推证,而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顿悟的大师往往是有一颗简单纯朴之心的人。

  ○5做简单的人是一种无所失落的选择,是对宇宙秩序与人类的深刻理解。因为简单本身就是捷径、是轻松、是自由、如精神之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简单有时就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不可思议。

  答:段落要点

  ①②

  ③④

  ⑤全文中心(限12字以内)

  (二)阅读雪凝的散文《向往长城》,完成2-3两题。

  向

  往

  长

  城

  雪凝

  ○1我没去过长城。我向往长城。

  ○210年前,几个同学拿出登长城的照片给我看。那架势昂首挺胸,自豪无比。我从紧围的人群中默默地走开了。我说不出什么。心里有一种痛。

  ○3因为向往长城,我成熟起来。后来我想他们这些登上长城的当代英雄,真是太容易了。撩开古代金戈铁马的岁月,你就看到,谁拥有长城谁就拥有中国。胜者为王贩者为寇。城在,尊严就在。长城造就了英雄。长城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纪念碑,它是宇航员在太空惟一能目击到的人工景致。长城虽是人工建造的,却承载着冥冥之中的天意。它证实了普希金关于建立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的想法。今天,古老的长城仅仅是装饰品,是纪念品,不再具有实际意义。而长城情结永不断。长城心理学的意义象征着:“长城是一种挑战。”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登长城。而我的心里供奉着另一座坚实有力的精神长城。

  ○4赤壁之于苏东坡,草原之于契河夫,向日葵之于凡高,黄河之于冼星海。这里的自然之景都有着深刻的精神接纳意义。而长城之于中华民族,则是一种不倒的精神!

  ○5我向往长城。它让我忘记了风风雨雨,粲然地面对坎坎坷坷。一次次较正我人生的标尺鸟瞰人生的高度提升了多少倍,使我走进了一个从生活到理想的境界。长城,对我来说,富有血与肉的性格,我的灵魂里已有了神圣的依托。长城,我梦中的长城!血液里的长城!

  ○6我还未登上长城,我向往长城,要到达长城,我要先翻过这山,越过那海,也许更艰难然而,长城就在前头,长城在召唤着我,我努力着,奋斗着。我盼望着有一天,带着青春的微笑,带着成功的喜悦去登长城。

  2、概括第三段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答:□□□□□□□□□□

  3、是什么促使作者"向往长城",请用相似的短句分条列出(总字数不超过30字)。

  答:

  (二)4、阅读李耕先生的散文小品《山鸡》,简要概括其思想内容(字数不得超过25个)。

  山的僻静一角,柔柔绵绵的芊芊草甸上,落下一只山鸡,亮着赤铜色光泽的羽毛及其长长的尾翎,在阳光下微微颤抖着,一看,便知是一只受了铳伤的公雉,这时我才感到,原先听到的一声铳响,是朝着这只无辜的山鸡的。我真想走近这雉或把它抱起,并设法让这雉得救甚至疗好它的铳伤再放飞山野。但它,却扑腾着向灌木丛走去。我默祷着并轻轻自语:我不是鸟笼,更不是鸟铳,我是愿意真诚帮助你的。当我向雉走去时,这雉惊惊慌慌挣扎着举起沉重的翅膀,歪歪斜斜地飞走了,除了有血滴在这绿的草甸上,这雉的橙黄的眼,却直向我逼视,掷给了我许多的愤和仇。

  作为人,我忽沉羞赧得脸红。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

  郑杰文

  关于文学起源的动因,前人有“游戏说”、“情感说”、“巫术说”"、“模仿说”、“劳动说”等。建国以来文学史研究界盛行“劳动说”等。母庸置疑,社会生产和生产力发展最终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是通过原始宗教和审美情感等中介作用表现出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宗教学家等都曾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及巫术仪式等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曾对原始人类观察,认真自然和社会,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起过决定性影响。所以。商代及其以前的文学,基本处于原始宗教的笼罩之中。原始文艺的审美情感和作用,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且不说歌舞祭祀中的娱神歌辞,和与自然灾害和人体疾病斗争中出现的咒语,祷辞等上古韵文的产生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就连上古散文的产生,也多与原始宗教有直接联系,流传至今的诸多自然神话和人文神话,是有生物崇拜、无生物崇拜、祖先崇拜的曲折反映《山海经》中不少传说记载与图腾崇拜、无生物崇拜、有生物崇拜密切有关,甲骨卜辞是祭礼和占卜的记录,出土之金文族徽与某些传说记载结合起来考察,亦可看出先民图腾崇拜的遗迹等等。就一定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是上古韵文,散文产生的直接动因之一。理清原始宗教与古文学的密切关系,方可全面探讨上古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上古文学的内容、形式及审美精神,把握上古文学发展的规律。

  由于上古时代各部族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和仪式等,也存在着种种文化差异。其中,如炎帝族的原如崇拜对象多具"自然神"的特点,而黄帝族的原始崇拜对象却更有"人文神"的特征,因此,炎帝族及其后裔关注更多的是“天人关系”,而黄帝族及其后裔关注更多的是“人际关系”。两族的原始宗教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影响了其后国家形态的政权形式,也对先秦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产生于两周时期的一批可观的文学资料,不管是《诗经》《尚书》大部分篇章,《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以记事为主者,还是《论语》、《墨子》、《孟子》、《荀子》、《韩菲子》等以说理为主者,二者的共同特点,显然都着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更多具有审美现实。关注“人际关系”的特点,可大体归之于早期的写实文学。而略与此同时或稍迟的另一批文学资料,如《老子》《庄子》等诸于之作,《离骚》《九歌》等韵文制作,以及产生较早而记录颇晚的齐地神话、仙话等,则更多向往“自然”,积极追踪“天人关系”的奥秘;往往多夸饰成分,风格奇异瑰丽,可大体归之于早期浪漫文学。当然,由于两种原始宗教交流和相互渗透,在炎、黄两族后裔文化圈中产生的文学也存有“换位”现象,表现出原始宗教文化对先秦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研究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的关系,应按照历史学界“三重证法”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即认真利用出土的考古研究成果,努力挖掘先秦文献乃至汉魏文献中含有文学因素的先秦作品,并证以现当代民族学、民俗学之积极成果,深入辨析原始宗教对先秦文学起源的直接促进作用和间接影响;借助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炎帝族、黄帝族之原始宗教内容的差异,研究他们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双向影响,特别是对先秦两种主要文学风格形成的巨大影响,从而对我国的原始宗教(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除外)与先秦文学的关系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展示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把握先秦文学展规律。

  5、给第一段末尾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结句(不超过30字)。

  答:。6、第二段开头说“商代及其以前的文学,基本处于原始宗教的笼罩之中”,实际上谈的是宗教对先秦文学的制约和影响,请结合文章分条列出这种影响情况(均不得超过20字)

  答:(1);(2);(3);(4);(5)。7、本文论述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是从哪三个方面展开的,请简要归纳(总字数限于90字)

  答:。(五)阅读下文,完成文后8—10题。

  比较大师(节选)任文京

  鲁迅和钱钟书都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把两位大师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可能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或特怀疑态度,但只要我们认真读完刘玉凯先生的《鲁迅钱钟书平行论》就会发现,这不是一本牵强附会的书。作者的思维方式、学术格调及文笔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

  平行论也称平行研究,本来并不局限于文学研究范围之内。平行研究不必像影响研究那样通考考稽事实,追溯源流,探索影响,而是直接进行异同比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这种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使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做平行的比较研究。这里的平行不是平起平坐的意思,即平等并不意味着等同看待。具体来说,鲁迅钱钟书的平行,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将二人的文学成就,贡献视为旗鼓相当,当然也不是说钱钟书一定就处处低于鲁迅。他们二人的文化地位不能代替,但是却具有可比性,最适于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让两位大师跨越时空障碍进行精神对话,既可以读钱钟书解鲁迅,也可以读鲁迅证钱钟书,力求对文学的基本问题乃至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做理论上合理的阐释。

  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独立思考,不守成见,学术研究才会富有魅力。在观念和方法上固守老一套没有出息,研究问题必须突破三重思维障碍,即作者的自述拘囿、前人的成果拘囿和世俗的习贯拘囿。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研究方法对鲁迅作品中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见解。……多年来,我们把鲁迅神化,政治化,“横眉冷对”成了鲁迅不变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语都被认为是大有深义,原来的游戏之作也成了“讨伐檄文”。看来,学术研究中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常常不是缺少理论,而是缺少悟性和轻视常识。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误读误解,怨不着鲁迅本人,只能怨我们头脑僵化,方法陈旧。

  学术研究应该讲求“发凡张本”,以少见多,从而做到对读者有启发和联想的余地。因为最好的研究应该是注重方法的探讨,提供一些比较普遍的范例或认识问题的必要原则,启发人们思索。从这点上来说,作者研究方法的突破就显得格外具有意义,借用一位鲁迅研究专家的话说,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其价值要超过这部专著学术成就的本身”。

  8、文中说“把两位大师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对此作者所持的态度是□□□□为此,作者进行了具体分析,请分条概括这些分析(每条不超过20字)。

  (1)

  (2)

  (3)

  9、在阐释“平行研究”这一方法时,作者从其具体方法、条件、特点、价值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均不得超过15字)

  具体方法:□□□□□□□□□□□□□□□

  条件:□□□□□□□□□□□□□□□

  特点:□□□□□□□□□□□□□□□

  价值:□□□□□□□□□□□□□□□

  10、在作者看来,学术研究应,应,这样学术研究才会,并。(六)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1-14题。

  我国“七月诗派”的健将之一,《现代散文诗名著译丛》的主编燕郊教授说,散文诗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人联想到“文学史上那场诗运代兴时代的盛况”,他肯定这是“诗歌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场巨大变化”,它“正在悄悄然的然而不可遏止地在进行着”,他提出散文诗是否会“像自由诗战胜格律诗那样,成为诗歌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不敢贸然作出非此即彼的肯定性回答,但我和这位尊敬的前辈一样对散文诗抱有热情,这是因为我国散文诗的奠基和发展是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就是迄今为止仍然是我们民族现代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只留给我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但在我看来,它不仅在世界散文诗宝典中是最为深刻和杰出的一部,而同时经过岁月的沉淀,是与它同时代的新诗经典之作根本不能在同一个档次上所能比拟的。令人遗憾的是《野草》诞生至今仍然是一座孤苦伶仃的丰碑,散文诗在我国尔后长达近七十年间的发展,片面上只遮拾了先生的一些皮毛。从根本上说中断了先生对我们民族命运苦心孤诣的思考,弱化了诗人对自我灵魂的剖析,谈化了对内外二元宇宙生命意志和生命意识的上下求索。战歌、颂歌和田园牧歌,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诗人的创作主体为了迎合某种外在策略性的需要,造成心声分离,主体人格谈化,艺术人格扭曲,就在所难免。即使诗人的热情可嘉,而且这种文学上悲剧性现象也不是诗人所能承载得起的,即毕竟制造了这崭新诗体的断层,制造了七十年前的丰碑和未来丰碑之间的空白和半空白状态。挽歌告别了一个文学时代。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散文诗队伍浩浩荡荡地日见空前壮大,虽然未作过详细统计,但可以肯定地说,写散文诗的人不会比写新诗的人少到哪儿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不会像中国大陆这样拥有一支值得自豪,人数以千万计的散文诗创作队伍,和一个更为宠大的足令西文诗人们眼热心跳羡慕得要命的诗歌读者文化市场。我们有理由说,散文诗作为诗休革命的希望在中国。如果说,鲁迅是集普罗米修斯和旧时代的贰臣为一身的伟大诗人,这位伟大诗人是当时站在以往人类文化精英,特别是十九世纪世界精英们的肩膀之上,那么,散文诗的历史也如其他文学艺术领域一样,永远是一个须要不间断地进行整合的“召唤结构”,它召唤着后起之秀们对二十世纪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整合!

  (节选自楼肇明《或是先知的箴言

  或是撒旦的诗篇》一文)

  11、请用一句话概括彭燕郊教授对散文诗的评价,并简要说说作者对这一评价的观点。

  答:彭教授评价30字内)

  作者观点(6个字)

  12、作者是如何评价鲁迅对中国散文诗的伟大贡献的(20字以内)?

  答:

  13、作者为什么说“《野草》诞生至今仍然还是座孤苦伶仃的丰碑”?请简要概述作者得出此论的理由。(限100字以内答)

  答:

  14、文中说,“我们有理由说,散文诗作为诗体革命的希望在中国”,其中的“理由”是什么?请用作者的原句回答。

  答:

  参考答案

  (一)1、段落要点

  (1)忘却烦恼,心平气和(2)分清主次,高效生活(或高效生活,精益求精)

  (3)真诚坦率,求实豁达

  (4)洗净心灵,宁静纯朴

  (5)洞察人世,轻松自由全文中心

  做简单的人其实并不简单。

  (二)2、长城的丰厚内蕴。3、同学照片的诱惑,丰富内蕴的启迪,民族精神的象征;血肉性格的神圣。(二)4、人类对自然界(或:鸟类)丧心病狂(或“野蛮”)的破坏(或“杀戳”)使得自己失去了对方的善视(或“友善”“信任”等)。

  (四)5、越是在人类社会早期,原始宗教对文学的影响越是明显,越是重要。6、(1)祭祀歌辞及咒语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关。(2)上古散文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直接联系。(3)诸多神话传说也与各种宗教密切相关。(4)甲骨卜辞是祭祀和占卜的记录。(5)某些出土文物也看出了图腾崇拜的遗迹。7、(一)原始宗教信仰及仪式等对先秦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二)炎帝族,黄帝族两种不同原始宗教对先秦写实文学和浪漫文学思想内容及不同文学风格确立的重大影响;(三)研究原始宗教与先秦文学关系的方法及重大意义。(五)8、充分肯定①思维方式、学术格调及文笔风格令人耳目一新;②研究方法别开生面,见解新颖独到;③方法创新的价值超过其学术成就本身。9、具体方法:直接进行异同比较,条件:比较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特点:不受时空、质量、强度等限制;价值:对研究对象提出理论上合理的阐释。10、力求创新;

  “发凡张本”,以少见多;

  富有魅力;

  对读者有启发和联想的余地。(六)11、散文诗的兴起带来诗歌史上的巨大革命,并将成为诗歌形式的主流

  不敢贸然肯定12、《野草》的问世,奠基发展了中国散文诗体13、此前无散文诗行世,此后的散文持创作中断了对民族命运苦心孤诣的思考,弱化了诗人自我灵魂的剖析,淡化了对生命意志,生命意识的求索,造成心声分离,主体人格淡化,艺术人格扭曲的诗体断层,自然也不会有丰碑树立。14、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不会像中国大陆这样拥有一支值得自豪,人数以千万计的散文诗创作队伍,和一支更为庞大的足令西方诗人们眼热心跳羡慕得要命的诗歌读者文化市场。

篇二: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的四要素

  当面对需要从一篇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时,我们通常需要概括文章内容。但要概括一篇文章,我们不仅应该理解文章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还应该考虑文章内容本身的特点。在概括文章内容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素:

  第一,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它通常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因此,明确文章的主题对于完成概括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我们需要了解文章的支撑要素。支撑要素是指作者使用的论据和关键观点。通过掌握支撑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包括文章的叙述结构、说服结构和论证结构等。通过认识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要点,从而达到概括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考虑文章的语言特点。文章的语言特点指的是文章的用字、句式和现象表达等。在概括文章内容时,应当仔细观察文章的语言特点,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要想概括一篇文章内容,我们就必须注意文章的主题、支撑要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只有全面理解文章的各个方面,才能达到概括文章的目的,也是实现学习的重要步骤。

  -1-

篇三:文章内容

  

  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内容指的就是文章大意,文章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比如,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情有何意义或产生了什么影响等。

  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是要通过时间,地点,人,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篇四: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

  篇一: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

  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

  “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

  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

  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雪

  鲁

  迅

  ①??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

  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

  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

  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

  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

  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

  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

  (1)浏览②、③段;

  (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

  (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

  (4)组织语言,第2自然段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第3自然段写晴

  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参考答案】

  第②、③段主要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段意归并法”和“提问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归并法”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时,第一步通读全文,理清段落,概括各段大意,第二步把各段段意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提问法”是对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一】

  篱笆里的读书声

  牛顿15岁那年,他的母亲把他从学校中叫回来,要他去学习经商.没星期派一个可靠的老仆人陪着牛顿外出做一次买卖。

  牛顿对这些商贾琐事,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统统把这些事情交给老仆人去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所小房间里读书.有时,他索性交老仆人独自去经营,自己躲到路旁的篱笆里,埋头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里兴高采烈的大诵其书,却被他的舅父看见了.舅父以为他偷懒,要上前责备他,走近一看:牛顿读的是数学书,舅父大为感动,他专程赶到牛顿家里,劝牛顿的母亲,准许牛顿继续读书上学。

  请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面这篇短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段:写牛顿很喜欢读书,他母亲却让他学经商。第二段:写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顾埋头读书。第三段:写牛顿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舅父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很明显,宜用“段意归并法”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读书,而他的母亲却让他学经商。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管埋头读书,后来被舅父发现,舅父很受感动,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注意要把各段段意简练、通顺地连起来,切忌罗嗦。)

  知识要点

  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可以结合文章具体特点来归纳。一般地,叙事为主的文

  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事情的主要经过;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人物做了什么;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特点。有时还可巧用文章的题目、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二】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

  俄国作家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

  他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怎么办?”朋友问。

  “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按照往常的惯例,他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这一次,他请来了颇有名望的作家茹科夫斯基。

  在午饭之后,正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候,果戈理捧着剧本,一字一字地朗读

  起来。茹科夫斯基十分疲倦,听着听着,渐渐睡着了。

  茹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觉得有些难为情。可果戈理对他说:“我曾请求你对我的著作加以批评。你睡觉就是给它的最好批评了。

  说着,果戈理毫不犹豫地马上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那熊熊燃烧的闪亮的火光,照着他坚毅的面庞。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篇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方法

  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曹海棠

  临近期末,我们的复习也即将火热展开,一张又一张的试卷铺天盖地而来,学生苦苦地写,老师拼命地改,我们都被这复习折腾得够呛,但效果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为了让孩子、让自己能更轻松、更科学、更有效地复习,梳理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我就六年级上册“概括文章主要内

  容”做一次简单地梳理。

  一、概括能力十分重要

  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做了具体的要求:

  【出示课件】:

  第一学段(1~2年级)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学段(3~4年级)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小学各阶段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概括能力是学习语文所必须的能力。特别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能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迁移,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我们要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提升。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准确”、“简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筛选出语段中的关键句,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如:这些文章中就有非常典型的关键句

  【出示课件】:

  提取关键词三大技法:

  1.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有或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

  有的语段中会有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

  【出示课件】:

  这些关键句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或结构特点快速找到,如:

  【出示课件】:

  提取关键词三大技法:

  2.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出示课件】:

  篇三: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

  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答题技巧:

  (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文意把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思路提示: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受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他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之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选自《北京晚报》2020年11月17日)

  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谜底揭开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①她是个不幸的孩子,19岁那年,正当步入人生花季和芭蕾舞台生涯巅峰

  之际,却意外地发觉自己双眼模糊,后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②经过家人的劝说,她接受了手术,可结果是她仍然无法恢复正常视力。医生建议她卧床一年,叮嘱她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同时需要控制脸部表情,才能达到调养效果。

  ③她心急如焚,跳芭蕾舞的人都知道: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晓,三天不练观众明白,她明白一年不练在芭蕾艺术里等待她的是一条死亡之路。

  ④她苦苦哀求,丈夫只得辞去工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她让丈夫的手指替代脚尖,在自己胳膊上表演古典芭蕾剧目。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不曾舞蹈,但她内心那份感觉却真实地存在。

  ⑤一年以后,她重新登上舞台,一下子就找到了久违的自己。她手持纱巾,翩翩起舞,尽情地出演了《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经典芭蕾舞剧。凭着精湛的舞技,她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受到人们的好评。

  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了,丈夫劝说她放弃芭蕾舞,可倔犟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篇五:文章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

  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一般的方法是:

  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一般的表达形式是:

  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练习:

  (一)父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又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lO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

  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我”对“父亲”的感情

  “父亲”对“我”的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爱的权利

  (1)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2)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一位女士给电视台打来电话,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家庭。大家都喜出望外,电视台马上派出记者,打算与这位女士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却被女士婉言谢绝了。女士说,她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账号。果然,电视台把账号提供给女士之后的第二天,便收到她汇给这个家庭的5万元钱。

  (3)一直到这个女孩痊愈,这位女士一共捐了三次钱,总额超过了20万元。女孩一家人过意不去,一定要见见这位救命恩人,电视台甚至录制了女孩一家人泪流满面的场景,希望当面感谢一下他们的恩人,然而这位女士还是婉言谢绝了。

  (4)一位报社记者对这位神秘的好心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通过短信的方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女士交流,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一次,在茶馆里聊天,女士为记者讲述了她小时候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

  (5)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在课上给我们讲了南方某个地方遭受洪灾的消息,要求我们把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拿出来,捐助给灾区的孩子们。同学们听说要给灾区的孩子们捐款,大家都兴高采烈。我回到家。把自己藏在储蓄罐里的钱一分一角地拿出来。仔细数过,包好。睡觉之前,又认真地压在枕头底下,等待着第二天把它郑重地交给老师。

  (6)第二天上午的阳光很灿烂,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交给老师,老师逐个表扬着我们,同学们一个个笑靥如花。我把钱递给老师的那一刻,内心中幸福极了,眼望着老师,等待着来自老师的同样的赞美。然而,老师从我的手里接过钱之后迟疑了一下,然后有些沉重地对我说:“孩子,你就不用捐了,给,收起你的钱吧。”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要我的钱.(7)老师发现了我的局促和不安。解释说:“你的家里原本就不宽裕,更何况你也需要……”老师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我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了,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条有些残疾的腿,泪水禁不住奔涌而出。

  (8)也就是那次,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贫穷的家庭,残疾的身体,给一个人带来的只会是别人的怜悯.而以这样的处境,拿出属于自己的一点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9)记者在他的报纸上,用了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关于这位女士的报道,其中包括这个故事,当然了也包括以后的岁月里,她如何发愤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又如何创办了一家医学研究室等等。这篇报道的最后,是记者与女士的一段对话:

  (10)记者问,你十几年的拼搏,换来今天,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11)她说,很简单,我只想得到平等的爱的权利。这个世界上,爱一个人是需要能力的,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只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

  1.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本文所写的三件事。

  2、文章第(2)(3)段两次写女士“婉言拒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正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来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挥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概括说明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4、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篇六: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

  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

  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

  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

  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

  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

  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

  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

  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

  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

  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

  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

  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

  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

  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

  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

  的;

  “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

  “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

  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

  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

  阅读、分析,以上!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

  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

  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

  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

  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

  结如下:

  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

  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

  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

  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

  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

  和把握课文内容。

  除此之外,概括段意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概

  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

  空洞,这不行。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

  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

  语言要简明,不罗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

  单明了。

篇七:文章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来抓文章的主要内2.按所叙述的问题

  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

  〉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

  任务;

  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

  五段写英勇跳崖。把

  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

  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

  终于把敌人

  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

  2、谈在上

  稍加

  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发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可以这样归纳这篇

  整理,博览群文章的主要内容:

  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

  书、兴

  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六、作文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

  做到思

  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

  过的标点符号。会写

  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要写好一

  篇作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如:《我这个

  小孩》和《邻居家的小孩》

  后者却是写别人。又如在状物的文章《我最喜欢的喜欢的东西或有趣的动物

  等。如果按《我最喜欢的人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有的题目从时间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夏天的晚上》

  、《课间》。有的从地点方

  面规定,虽然都是写小孩,但前者是写自己,了范围,如《操场一角》

  、《在公共汽车上》

  。有的从内容方面规定了范围,如《学洗

  衣》、《植

  XX》一题,仔细研究,它要求我们写最

  树》。也有的从几个方面规定了范围,如《放学路上学雷锋》

  内容几方面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妈妈》来写这就弄错了写作的对象。

  第三,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重点是指题目中表示思想意义或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应放在巨变上,写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或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以赞颂改革

  开放政策的辉

  煌成果。

  练一练

  1.分析下列作文题,按照要求把题目分类

  (1)早晨

  (2)好姑姑

  (3)友谊

  7)我,就是从时间、地点、的妹妹

  (8)我和妹妹

  (9)我爱劳动

  (10)难忘的一天

  14)这件事教育了我

  限制中心的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时间的题目有

  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地点的题目有

  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叙事的题目有

  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写人的题目有

  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写人物关系的题目有

  _____________在横线标出题号)

  (4)比赛

  二十年巨变》重点

  5)上学路上

  (6)放学以

  12)爱晚前

  (13)练毛笔

  11)和好

  2.用

  ~~~~~~划出下列题目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它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他家富起来了

  我和同桌比手劲

  妈妈教我洗衣服

  这件事做对了

  他的心灵

  2.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

  选择题

  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练一练

  1.下面是一组半命题,要求

  选择题

  材,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一题作文

  我学会了;我喜欢的_____________;难忘的____________;

  快活的___________;真有趣

  ___________;_____教育了我;

  2.阅读下面芳芳的十个事例,然后分别以

  《热爱劳动的芳芳》

  、《刻苦学习的芳芳》

  为题,从事例中选择材料,拟出作文提纲,要求中心与材料一致。

  芳芳的十个事例

  带病坚持到校上课

  春天,与爸爸妈妈在院子里垒花坛、种花草

  帮助军属王大爷搞卫生

  热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下雨了总是撑着伞接送小同学

  作业认真,常受到老师的赞扬

  积极参加清扫红领巾卫生街的活动

  拾到钱包交给民警叔叔

  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多次

  刻苦练习跳高

  3.《老师来到我家》这篇作文题,可写的内容很多:

  紧扣中心,取材新颖。

  来的是哪位老师?是哪一次或

  哪几次来?为什么来?来后说了些什么?我当时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先列出写作提纲,然

  后写成文,要求3.把事写具体

  记叙事情或活动,必须将事情或活动写具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动笔时,要把

  材料准备充足,对要写的事情作认真的回忆。

  其次,要重点写好一些重要的场面或过程。把

  它写得具体形象,整个事情就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不要停留在一般现象的记叙上。

  练一练

  1.下面是《一次拔河比赛》的开头段和结尾段。读后,把比赛过程具体地补写出

  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开头段)哨子嘟的一响,拔河比赛开始了。

  (结尾段)体育老师猛挥一下红旗,比赛结束了。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小伙伴

  跳啊笑呀,沉浸在欢乐之中。

  2.我爸爸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每当我看到那些患者对他十分尊敬和感激的时

  候,我想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医生。

  请你接着写一段话,要求展开丰富的联想具体地写出自

  己怎样热情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和病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3.这篇《送书》的短文写得具体吗?根据提供的情节,请你将它补充修改,要求

  写得具体而生动。

  六月一日,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

  走进书店,简直象走进了书的海洋。

  我挤进人

  群,买了一本

  《少年作文指导》

  真高兴。

  这时,跑过来一位少先队员,只见他很着急的样子。

  原来他也想买这本书。但书已经卖光了。

  我把自己的书送给他,营业员阿姨看到这情景,笑

  了。

  4.有条理地记事

  无论记事写人,都离不了事。认真写好一件事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记叙一件事(或一项活动),要有条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清楚,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来。

  一般来说,记叙的顺序可按时间的先后。

  事物的发展的顺序和地点变换、方位推

  移的顺序等来写。但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也可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

  练一练

  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有条理的话。

  清晨,雷声隆隆,下起飘泼大雨,接着电光闪闪,跳进水沟,挽起袖子,只见小

  华脱掉外衣,卷起裤管,拿起铁锹,一锹一锹地清沟排水,学校的水沟积水不通,我心里很

  激动,望着他的背影。

  2、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两篇,分别归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3、从生活中选取一件熟悉的事,自拟一个题目,把要写的内容扼要地填在表格里,然后作文。

  题目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经过起因:

  经过:

  结果:

  4.怎样写好写人的文章

  写人的文章,必须抓住所要写的人物的特点,具体描写他的外貌、行动、和心理活动,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感人。

  一、人物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写人物

  的外貌要注意三点:

  第一,写人物的外貌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如:小作者记叙

  他的老师那时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

  丽的人。这是为了用她那美丽的形象和温柔的性格,衬托她那美好的心灵。

  第二,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点,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就拿眼睛来说,千百

  万人就有千百万双不同的眼睛。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情况下,眼睛的表情也不同。比

  如当你成绩考得好时,眼睛会闪烁出欣喜的光芒;

  当你受到委屈时,眼睛又会流露出哀怨的神情;

  当你看到不良行为时,眼睛立刻会投以鄙夷的目光。抓住了这些特征,你写的眼睛就

  活了。

  第三,写人物的外貌,要有先后次序。东一笔,西一笔,就没有条理了。

  、人物动作描写。人的思想品质和性格是表现在行动中的。

  因此要写好人物,一

  是要多写他做了什么和怎样做的。

  写人物的行动,既要仔细观察动作的全过程,又要观察整

  个动作是分几个环节进行的,分辨出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将一连串的动作写好。

  用确切的词语,特别是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以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人物的语言。精彩的语言会使读者闻其声而见其人。

  写人物的语言,要合乎人

  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经历和性格等要有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能千人一腔。人物对话的表

  述形式,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同时还要

  语言

  1.先写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场合,怀着什么心情说的,然后写说的话。

  2.说的话写在前面,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表情、语气等。

  3.先写说的话,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等,再接着把话写完。

  4.只有说的话,前、后和中间都不交代这段话是谁说的,读者一看就明白。但

  这种对话形式多用于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群众场合,七嘴八舌,不需要说明说话人时,也

  不用这种形式。)

  四.人物的心理活动。

  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

  品格,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写出人物对事物的感受,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练一练

  表露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

  1.下面这段话,写了不同人物的笑:

  晚上,弟弟拿着一张讽刺画跑进屋里。大家看了,都笑起来了。奶奶笑,爸爸

  笑,妈妈笑,姐姐笑,我也笑了。你能将他们笑的神态写得更具体、生动吗?

  2.阅读下面一段话,思考:徐新踢足球的连贯动作是按哪三个环节叙述的?

  找描写徐新踢球的动词,并体会他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放学后,操场上沸腾起来了。我跑去一看,啊!

  一场小足球赛正在紧张地进行

  哩!只见徐新同学脚下生风,带球左闪右躲,直奔对方球门。突然一个队员冲过去阻拦,只

  见徐新用右脚把球一点,猛地一停,又用脚把球住左轻轻一拨,晃过对方。

  然后,飞起一脚,小足球飞进对方的球门了。

  -找一

  3.以《

  555和

  555的对话》为题,写一个对话片断。要求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要

  体现出人物的感情、性格,刻划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并注意运用对话的形式

  (如《医

  生关心病人》

  、《老师教育学生

  、《父母爱抚子女》

  、《同学之间的一场辩论》

  、《售货员对待顾

  客》等)。

  4.读下面一段话,用

  ~~~~划出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作反映了人

  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每当我看到那两只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着我们采来青草时,心里真美极了。

  常常情

  不自禁地蹲在兔笼边,看个不停。有时甚至把兔子抱在怀里,一手喂草,一手给它捋毛,有

  时还把脸贴在兔子身上。

  5.怎样写状物的文章状物是指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物等进行描摹。写这类

  文章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仔细观察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质地、用途等。观察得入微,才能

  得具体。

  第二,观察后,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下来,做到条理清楚。

  练一练

  观察一个塑料文具盒,根据表格里的要求,将观察的结果写在记叙的内容一栏里。

  记叙的内容

  记叙顺序

  整体

  (外)

  部分

  (内)

  记叙的部位

  形状颜色

  大盖

  小盖

  文具槽

篇八:文章内容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篇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题目扩展法

  有些文章题目本身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我们只要结合文章对题目

  进行扩展和细化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二、段意合并法

  首先化大为小确定这篇文章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即分成几段。然后概括出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最后把几个部分的段意组合起来做到语句连贯内容完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三、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把这六要素弄清了综合起来再整理好语序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摘录句段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把这些句子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取舍主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

  概括的内容要具体。有的学生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2)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语言要简明不啰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简单明了。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种方法:

  1、借助题目。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比如《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发现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抓住关键词“启示”,学生可以将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并把它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夜空中航行。再比如《飞夺泸定桥》这一课中课题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课上可以随机梳理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如何?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的援军争速度抢先赶到卢沟桥并于敌人激烈搏斗夺取了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2、要素归纳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四年级的课文《中

  彩那天》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而父亲还车是故事的结果。那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概括为: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奔驰轿车他不知道该不该还车在面临了一个道德难题的考验后他最终把车换给了库伯。

  3、摘录主要句子。

  有的文章结构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比如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文章总起当然要准确而快速地理解词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此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因为凭语感解释词语那才是最有效理解词语的方法。

  (补充:也可以把词语中的各个字组词连在一起就是这个词的意思。比如“信赖”“信”是“相信”;“赖”是“依赖”;“信赖”就是“相信依赖”的意思。)

  篇三: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

  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

  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

  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同。对写入的文

  章应抓

  “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

  要素”来归纳。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

  “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

  么特点”。

  2.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文

  章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

  《伟大的友谊》就

  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年井同创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

  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

  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

  《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步骤是: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

  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首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必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内容尽量完整;二是语言尽量简练。然后根据课文实际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如:课文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问题串联成珠后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有些老师担心这样下去学生就不会独立总结了而我觉得这恰恰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这种能力。

  我们不能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坐等

  结果还要多思考一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的方法。小学生毕竟小他们需要一些引导。

  小学生的阅读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本文拟就小学阶段常见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题型表现方式学生解答阅读题易失分原因和教师如何指导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谈点看法。

  一、常见小学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及题型表现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语文阅读题的解答应该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分析判断推理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既有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又有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后灵活运用的成分是主客观性试题的结合。而考试中具体的题型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比如词义的考试既可以是按上下文释义也可以是近反意词的选择与判断还可以是词义正误的判断还可以是关键词表达特定事物还可以用词造句等等。

  二、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失误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如对字词的音、形、义把握不住模模糊糊释义不准应该掌握的作家作品古诗古词精彩片段没能掌握常用短语格言、谚语名言成语词汇积累不多。修辞法标点说明方法等易混淆。导致解题时遇到的一些客观性试题无法做。

  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

  例1《穿破鞋的大学生》“那些富家子弟见他这套装束不仅讽刺他而且栽污他这双皮鞋是他偷来的。问题:①解释:装束、讽刺、栽污的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解释它们的意思。题意很接近细致起来有区别。有些同学把文段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含混不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还应该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有的把文章的总体结构与层次段落顺序安排混淆起来搞不清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和区别。有的对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子理解不透前后连接不起。

  3、综合概括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多数学生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解题特别是自然段意、全文内容、主题思想、作者写作特色的优点的归纳理解浮浅。即便是有些领悟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答案往往点到为止要点不齐。

  4、联系实际谈感想心得、体会、收获时许多学生要么撇掉文段内容思想光说自己的事要么只摘录原文句子联系不到自己学习生活实际使原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两张皮。

  5、阅读态度问题。有些同学面对阅读题不愿认真读原文照着简单的题就做。有些同学做阅读题马虎了事不愿动脑筋去想东看一下西看一下完不成的题就丢。有些同学是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不行造成不当失分。

  解题思路一:先通览全文熟悉大致内容再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复杂文章再读一篇再答题。

  解题思路二:在初读文章前就把问题默记于心带着问题读文段这种方法对于简单的阅读题要节省时间些。

  解题思路三:先做一些自己有把握的题再去读原文做题。

  5、教师在训练时注意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对内容和形式的领会。领会是更高一级的要求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与作者同观察同体会同情感同组织材料同运用语言同表达思想。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从小学语文升学考试改革发展的趋势看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上升趋势。而学生在考试中该题项失分较多。往往在考试时碰到阅读题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乱了方寸稀里糊涂答题做题不完整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本来会做的题也往往丢分导致成绩不理想。

推荐访问: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