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4篇

时间:2023-05-07 18:0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还不到总比例

  的2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在给当地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用家乡话,我问他们老师上课时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告诉我,很少有老师说普通话。

  我们在进行培训时,他们学校正好有一名英语老师在给一些学生进行补课。那个老师在进行英语发音时竟然也是一口的乡音!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工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

  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除有极少数的家庭无人

  上学外,有40%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26%?50%,有5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51%以上。而在教

  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51%以上的家庭中,有10%的家庭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资助或借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调查可以看出,粗略估算一下,就可知道培养一个高中文

  凭的毕业生要3万多元,这对于当前这个村子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几年的汗水都不一定换得到。但

  他们并没有埋怨,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

  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但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后情况就会改观了。这短短数语听起得如此轻松,可知他们流了多少的汗水?而这一切,作为子女的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呢?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

  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去

  了城市,小儿子和小儿媳妇在教书,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儿子、儿媳或者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二、解决的途径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

  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工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

  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三)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

  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在尽量地多点去做,多点去体会。的确,"实践才是最好的导师",要获得人生的知

  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去行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逐步了解社会,磨练自己,增长才干,对社会实际工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提高了

  综合素质,她让我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学会了怎样与队友协调合作、学会了吃苦耐劳,让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伟大力量,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东西。总之,她让我成长了不少,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将

  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时刻激励着我加倍努力,实实在在地把握住每一个今天,从眼前踏出远行的路,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试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

  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农村普及教育角度展示当今现状、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普及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自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全国有2410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85%,扣除城市人口,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达到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

  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

  的基础。

  但是,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

  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农村教育滞后不前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未能建立有效的农村教育体系。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受制于这样的农村教育体系,不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半文盲率难以降低,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无法扫除,至今仍然在增加。其结果,贫困农村农民的素质低下就是铁定的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一种空想。

  (二)农村财力不足是根本原因,也由于这一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以广西这一特殊地区为例。广西近年来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广西财政总支出的1/6,即每6元钱中就有1元办教育,如2000~2002年广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18.9、19.1、18.9。虽然表面上看广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比重上没有低于其他省区,但是广西年财政收入绝对数额低,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也相应地较低,因此广西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省

  区的。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3》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为665元,广西为387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3名。虽然中央决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发达县份与欠发达县份仍相差很大,如凌云县2002年一般预算收入2196万元,人口18.4万人,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19元,连基本的支出都无法保证,难以承载“九年义务教育”之重。从广西地区看来,也就可折射出其它贫困农村地区的相似处境。

  财力不足,必然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投资体系难以运转。按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体系来看,当地较为贫困的乡镇财政负担着农村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贫

  困的乡镇财政一般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独自进行公共产品投入。国家近几年来,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极少,而且附加条件多,加上程序复杂,层层盘剥,真正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不多,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从教育经费和教育投资规模来看,农村教育的质量是难以有保障的。

  (三)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赶时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资大、成效少。

  (四)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也是农村教育滞后的又一重大原因。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优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是重中之重。这是基础教育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我们搞九年义务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要脚踏实地,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送到农村,就应该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减下来,不要让全体适龄农村孩子因各种原因而失学。

  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应该是优质的,与城市教育比较,农村基础教育的含金量极为逊色。配合农村人口的转移,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个体系的质量,其中包括大力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去。

  (二)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明确规定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县乡财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三是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

  (四)加强示范教育,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

  极为残酷的就业现实,已使农村农民从正面或反面,吸收打工生涯中的教训。我们应该加强示范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心底有个学习的企求,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全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大环境转好的前提下,各贫困地区农村农民将有一个参与职业教育,掌握实用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低、职业技能低、个人文明程度低的要求和奋发学习的过程。

  通过基础教育,他们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质;通过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他们将掌握劳动力市场所必须的劳动力应具有的一些基本要素。综合素质的提高,从

  而改变自己的弱质地位,他们就会以新的面孔出现在省内外的劳动力市场上,将站在较高的平台上,拓宽就业门路,受到雇主的欢迎、尊重和信任,享有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从而可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可能,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质量。

  四、余论

  重视农村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农业发展事关国脉民生,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转型正处在一个“潜力大压力更大”的爬坡阶段。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是造成“就业低层次化,收入长期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彻底解决农民受教育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就永远不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会继续受阻,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会遥遥无期。要大面积地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让他们受到足够的教育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外出打工,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努力改变自己和家里的命运。他们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他们却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而这些本应还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一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最近的几年一个较为突出和严峻的话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越来越

  多的剩余劳动力走出了农村,带着希望和梦想走进了城市,然而面对城市中高昂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许多有子女的农民工出于无赖,只有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留在了自己的老家,这就有了我上述的群体--留守儿童。

  儿童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而这些看似简单容易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的留守儿童中却很难看到,本应该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淘气的的年纪,却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本应该还是在父母的翅膀下受到保护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却要过早的一人去面对一切困难。本应该和父母一起玩耍嬉戏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承受着那份孤独。有时候我就在想,父母既然生下了他们,却为何要将他们抛下,虽然我知道这是他们出于无赖的选择,虽然他们在外也很辛苦,但是你是否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每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父母

  的怀里撒娇受到父母的疼爱时,他就会想我的父母在哪里,你可知道他们内心的期盼,他们希望自己

  的父母能够早早的赚够钱回家,早早的一家能够团圆。他们不需要父母给他们买多少好玩的玩具多少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盼望的是父母都能够一直陪伴在身边,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能够伸去援助

  之手,当他生病的时候父母能够一直陪在他身边。陪他度过那漫长的黑夜。

  记得小时候经常唱过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可现如今,这些留守儿童要投入妈妈怀抱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却在哪里?其实孩子需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父母们的关爱,而这种爱是用其他亲情

  和物质都无法弥补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的,而这种看似非

  常简单而且普通的要求,却被这社会给剥夺了,使这些孩子过早的了解到了社会的酸甜苦辣。

  记得去年一次短暂的回家去姐姐家走了趟,当看见侄女拿着一道幼儿园数学习题哭着喊着叫我帮忙解答,看着她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的心难受极了。姐姐和姐夫也像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选择离开农村,步入了城市,家里的两个孩子全都交给姐夫的妈妈代养,虽然两位老人非常疼爱自己的两个孙子,对孙子们的照料也非常的细心,可是在农村毕竟还是有很多农活要忙的,两位老人又能照顾到多少呢?他们只是能够照顾两个孩子不被饿着,不被冻着,其他的也照顾不了多少,毕竟他们也都没上过多少的学,孩子们在学习上中、成长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位老人是解决不了的。两位老人也是极力想说服姐姐,叫姐姐回来带小孩的。随即我给姐姐打了电话,向她说了两个孩子的问题,说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完后姐姐也是欣然允诺,答应回来照顾孩子。其实我是极力反对夫妻双双都出来打工的,既然你们决定要了这个孩子,你就应该给他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美好没有缺陷的童年。

  虽然这在现实中很难办到,但是我想有一个亲人在身边这应该不是很难的吧。父母出去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在此,我呼吁广大的朋友,请多关注关注我们的留守儿童吧,请多一点对他们的关心,少一点对他们的歧视。多一点对他们的帮助,少一点对他们的厌恶。创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关注和关心我们的留守儿童有你有我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啃着冷馒头,喝着白开水,眼前是咸菜或是前一天的剩菜,这就是他们的午饭。他们,就是安丘市柘山的留守儿童,如果您也有孩子,看看自己孩子的生活,您忍心不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上一口热饭菜吗?”广播里传来播音员沉重的声音。是呀,看看他们的生活,再看看我们,就像掉进了福堆里一样,有着天壤之别。我似乎能想象出他们的形象:消瘦的身躯,深凹的脸颊,一双渴求的眼睛,,看着,就令人心酸、令人心痛啊!

  现在,中国的农民工大军有2亿多,他们已是所在城市的顶梁柱,但是,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却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写的文章:“一个人就是一

  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哭,一个人笑。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我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或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模样也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不理想?还不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没有跟上,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家长往上写什么就是什么,什么也没写,成绩不理想也是必然的。正在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一位代表阿姨提出议案一一《关注留守儿童》。她沉痛的讲述:“我曾经到过一个看守所,里面黑压压的全是人,其中80炊农二代,,”。在亲

  情长期缺失的情况下,部分留守儿童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都是我的同龄人,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吃着美味的食品,跟家人坐在豪华旅游车里周游世界的时候,他们可能坐在危机四伏的教室里,凉水就馒头,两眼痴痴的望着那条通往外界的路,回忆父母留给自己那点可怜的记忆。想到这些,我的心好痛,渐渐的也有了一个清晰的中国梦一一关注留守儿童,让我的留守儿童朋友跟我们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国家能制定出好的政策,多建设一些优质学校,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他们可以跟随父母到打工地上学,无忧无虑的跟父母朝夕相处,享受到应有的快乐,接收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也是未来社会最好的生力军,“少年强则

  国强”,中华的崛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有人说:一个地方呆久了,异乡也成了故乡。我希望,我们这些城里人,都能热情的张开双臂,真诚的接纳这些异乡人,诚恳的跟他们做朋友,让他们像在家乡一样的踏实。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就是过上幸福的生活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

  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

  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

  展。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

  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

  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

  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让幸福之花绽放课堂

  摘要: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课堂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在素质教育课堂上将幸福理念贯穿其中,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那么将会促进其幸福感的生成,使课堂变成幸福的海洋,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

  教育的真谛和归宿是幸福,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健康幸福的人生。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

  经讲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然而在

  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幸福,幸福感的缺失使他们的心灵面临着真正的迷失。不是学生不懂幸福,而是很难在课堂上获得幸福。

  课堂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教师能否创建愉快、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直接影响到学生幸福感的生成。因此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学生接受训导和告诫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个性和思维的花朵赖以扎根的土壤;课堂不是知识灌输的车间”,应当成为学生主动探

  求、砥砺思想的智慧竞技场;课堂不是学生接受精神煎熬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体验幸福和快乐的天

  堂……

  素质教育课堂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它不仅给教师提供广阔的空间,还给学生提供释放激情的场所。如何把幸福理念贯穿于素质教育课堂,将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幸福是一种能力,是感谢生命、感受快乐、完善自我、调节身心平衡、调节人与社会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长期的磨砺和培养才能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理解、感受、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

  理解幸福的能力就是具备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人们在幸福的追求和享受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由于人们生活经历、个性品质、文化背景等不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高尚或庸俗的幸福观。一些学生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熏染下,其思想和行为逐渐偏移,盲目去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如一学生曾经讲到:幸福就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将来嫁一有钱人,快乐的生活。”还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如果一味的把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物体上,幸福也就成了没有根的浮萍。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对物质享受上的追求提升为精神美化上的追求,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体验,进而形成高尚的幸福观。

  所以在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培养道德情操的机会,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幸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在忠孝篇中,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母爱齐天》,讲述一位母亲要捐肾救子,可是查出有重度脂肪肝,于是她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减肥计划,奇迹般康复,最终救子成功。在组织学生讨论母爱伟大时,有一位学生就讲到:这个儿子真幸

  福!”当捕捉到这一关键性的词语时,教师就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的感动,体会做儿女的幸福,懂得感谢父母。

  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会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态度去迎接人生的挑战。所以在素质教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热爱人

  生,满怀信心对待生活。例如可以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小泽征尔是如何凭借自信摘取世界指挥家大赛桂冠的;患有严重口吃的乔吉拉德是如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让学生

  们从中领悟什么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进而能够勇于进取,不懈追求,创造幸福生活。

  二、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许多人认为,幸福离自己很遥远,殊不知幸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中,甚至就在不经意中,稍纵即逝。正如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理,生活中也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感受幸福的能力。

  当一个人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么其感受能力就强,就更容易体验到幸福;反之,现在一些学生虽然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却对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一片模糊,以至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整天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

  因此,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

  1.打破教室的传统格局,变革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学生可自主设计,任意组合,围坐在一起,增强互动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带着学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和着青草的芳香,在户外促膝而谈,这时课堂上威严、拘谨的气氛早已烟消云散,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语言表达无拘无束,思考问题既深又广。

  2.改变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找寻答案。当然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全是生硬的语言,也可以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来完成,例如解手链的游戏,以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团队中沟通与倾听的重要性;或者制作母亲节贺卡,通过一句句真诚的祝福,践行感恩的誓言。(二)引导学生从身边发

  现感受幸福

  1.在素质教育课堂上,开展感恩教育。大多数学生认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缺乏感恩之心。由于没有感恩之心,就缺少了幸福感。所以,教师可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让大家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有两名2009级幼教大专班的女生,在讲述的时候几度哽咽,或许是尘封多年的往事又触动了心弦,所以它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2.在素质教育课堂上,开展发现幸福”的讨论会。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最近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有的会说:我刚刚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好幸福呀!”有的会说: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就是幸福。”有的说:我们每天都快快

  乐乐的生活着,就是幸福。”针对大家形形色色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因此,只要我们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汇聚人生中幸福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幸福氛围”,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幸福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靠他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福的建筑师。

  (一)要加强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

  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即是某种德性"德国著名哲学家包尔生也认为对于意志完全由德性支配的人来说,有德性的行为始终是最大的幸福和喜悦。”可见,幸福和品德息息相关。所以在素质教育

  课堂上,要始终围绕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抓住课堂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重师长、团结互助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让幸福的德育存活于学生快乐的生活中。

  (二)要引导学生做善于交往的人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娇惯坏了,来到集体不懂得团结、谦让,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

  之孤独感就油然而生。素质教育课堂恰恰提供了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机会,例如在看动作猜成语的游

  戏中,锻炼同学间的默契;在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价他人,并且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这些互动性的小游戏,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良好的交往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平衡。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融洽相处,能经常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肯定,能向他们倾诉衷肠,就会及时地得到理解和安慰,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幸福的甜水自然就在心头潺潺流淌。

  (三)教给学生创造快乐的方法

  例如号召学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周末到敬老院献爱心,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快乐;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包括学生会),不仅可以丰富经验,还能得到锻炼,充实生活,在成功中体味喜悦;或者培养兴趣爱好,减轻学习压力。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果能够把幸福理念贯穿始终,那真是相得益彰。素质教育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温馨港湾”,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改新教法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新课改”新在哪里赧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突出与学生学习为主体,即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知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而课程改革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英语基础知

  识并能够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和教材。新课改”后初中英语教材图

  文并茂,为训练学生口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它改变了传统的作法,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教学语言形式,以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它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以便在课堂上开展交际活动,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也尽量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尤

  其注重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初步掌握运用英语这个交际工具。总之,它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文章内容以对话出现较多,说明新课改后,听说读写,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变化使教师的教法也必须改革,我们应该用新

  的教法来教学生。

  二、新教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就必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开口讲英语,从羞于开口----敢于开口----我要开口,这一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坚持情景教学。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就会无拘无束地使用语言,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能逐步得到提高,在创设的语言情景中组织学生听说训练,学生会感到所学英语的真实性,对语言的感觉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创设语言情景还能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使课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所

  谓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一般分视觉情景和听觉情景两类,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实

  物,教师的表情手势、表演动作、课文教学中使用的录音,教师富有感情的声音,表演课文时人物不同的声音等手段来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

  2、利用直观语言来教学。教师授课时所讲的英语,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相配合,使语言形象

  化,易于理解、记忆。抽象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简笔画,让语言和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达到语言直观,用教室里所有的人和物--教师、学生、(男孩、女孩、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人的服装、鞋、帽、书、文具、桌子、椅子、黑板、门、窗、地板以及清洁具等,此外学生、教师的高矮、肥瘦、动作,各种实物的颜色形状性质,功用等等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来达到语言直观,例:教tall、short

  抽象意义单词时,在班上的学生中选两位学生,一个是班上最高的,一个是班上最矮的,可以介绍,LiMingistall,WangHaiisshort。

  实物”使语言直观,学生学得轻松、容易,而且更加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最大的优点首先是使学生把词汇的音、形、义三者直接联系起来,减少了母语这一中介环节,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

  英语思考英语。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调查表明,兴趣比智力对学生成功与失败的影响更大些。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而智力只占

  15%。固此在培养学生口语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兴趣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如同一个学生对于英语口语有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地主动开口讲英语,从练习中达到熟练流利自由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兴趣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

  智力的钥匙。正因为兴趣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后天形成,所以我们可以培养。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个轻松

  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英i 教学,也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讲句型、单词时,可以一边讲一边呈现实物、模型、图表、图解、图片、简笔画。

  [1]例:

  用简笔画表示的各种形象给人一种简洁风趣之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或者应用电教化手段,巩

  固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采用电教媒体,可使教学信息更加彳t化,使学生耳目一新,达到课时少、客量大、负担轻、效果好的目的,目前许多学生对电脑已十分熟悉,有的胜过老师因此师生共同研究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参引活动,提高、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

  4、满足学生的成就感,[2]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

  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

  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例:

  每周进行一次口语英语竞赛,对于成绩前10名及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教师

  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例:课堂提问时,难的问题提问优生简单,容易的问题提问落后生。这样因材施教,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教师要讲,“Very

  good"、“Notbad、“"clever、”Great等赞"语多给予鼓励,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这样每个学

  生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增。但如果回答出了差错,也不埋怨、训斥、责怪,而是

  及时帮助其认识和纠正过来,并尽量挖掘其正确可取之处,保护学生积极性不受挫伤,将这种良好的课

  堂气氛不断延续下去,每个学生也就更加胆大敢言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学生大多当录音机,而教师讲的内容多,都是语法,很

  少让学生自己动口(除了提问),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忙着记笔记,教师又讲得

  很累,课堂上学生收获就是一本本笔记,课内消化不了,课后怎能吸收硼以BookIlesson74为例讲

  新课改前后教法。

  A:Whatwouldyoulikeforbreakfast?B:I"dlikeaglassofmilkandanegg.

  A:Wouldyoulikesomebread?B:Idon"tthinkso,Whataboutyou?A:I"dlikesomecakes.以前教就按我讲彳^听,我写你抄”的方法来教,先自己翻译一下课文,再解释Wouldlike的句

  型和some的用法,举了许多例子,讲得口干舌燥,效果不佳,新课改后,我是这样教的:

  StepOne:看课本听录音一遍,然后关上课本,再听录音两遍,训练听力。

  StepTwo:听完录音,叫学生自己译课文,并提出问题,这时可能出现"Wouldlike”"Do

  like混"淆。可以帮学生区别,让学生自己以“Would……like句,多让学生发言,这样全班印象较

  深。再启发学生找出一个特殊用法的地方,对找出来的学生加以表扬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再点一下

  some的用法,some不一定只用于肯定句中,在表示委婉请求、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的一般疑问句中,也可用some,让学生自己举例巩固,这样这段对话大家都理解透彻。

  StepThree:教师让全班读对话,分组读对话,叫学生扮演A、B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调动课堂气氛。

  StepFour:不看课文,就自己早上吃什么的实际自找搭档,两个人来对话,让听说读写全面得到训

  练。

  三、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

  力。新教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新课改前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后,学生养成自

  主学习,成为必然的趋势。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而且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独特

  的见解,在学习中有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充分估计学生的自主作用,我们

  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上课多讲一个语法点更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这样在学海无涯苦作舟”中自寻乐趣,减少压力,轻松学习,才不会产生厌学心理,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徵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指

  导:

  1、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上

  课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知

  识来学习新知识,就懂得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来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和掌握。

  2、培养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可以给学生keywords或自编与课文相关的对话,或是对于课

  文提出问题来讨论。例BookI(下)Lesson90PartOne给出keywords再请学生复述,hair、eyes、mouth、arms、legstallwear;又例:Lesson93PartTwoA:Hello!Whereareyoufrom?B:I"mfromtheUSA.Whataboutyou?A:Oh,I"mnfAustralia.让学生按自己实际情况自编与这段课文相关的对话。

  例:A:Hello!Whereareyoufrom?B:(莆田人)I"mfromPutian,China.A:(三明人)Oh,I"mfromSanming,China.Lesson94PartTwo对课文提出问题如下:

  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nameandAmerican/Englishname?3、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时,试做还没教的例题练习,先做一遍,不怕错,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也许不会做的,就是课文新的语法点,这样学习新语法点时,就更专心、认真,更得心应手。

  4、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英语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共同追

  求的目标,能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水平,也就是下面第四点要谈到的。

  四、为了适应新课改,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精要少。

  新的教材要求教师要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由教教科书”

  转变为用教科书”《钢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应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再加以发展。课堂活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教”让位给学”。在活动中学习。大力提倡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主动、创新、合作中学到知识。新教材中有相当多的活动,如:Workalone,Listenandfollow;Readandsay;Listen,

  readandunderstand等。还有Groupwork,Pairwork。教师应根据这些学习材料,组织丰富的活动和布置一定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而不是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简而言之,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亲身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例:Book1下Topic1Howdoyougotoschool?Section4b教师可以点下how可以对交通方式提问。重点就放在组织活动

  上。可以有以下一些活动。

  1、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对话:

  A: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B:Iusuallygotoschoolbybike。Howaboutyou?A:Iusuallywalktoschool。

  2、分组活动,谈论自己早晨以何种交通方式来上学。

  3、双人活动。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图片进行问答:Howdoyouusually,cometoschool?例如:onfoot,bybike,bybus,bycar,bytrain,bysubway,byboat/ship,byair/plane。

  4、让学生做一个调查报告,调查全班同学:"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按人数从多到"

  少列成表格,向大学汇报。inourclass,fifteenstudentsgotoschoolbybike这样在活动中完成了Activity4b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及实践,需要完成区别于旧课程理念的四大转变:第一,完成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英语教育观的转变;第二,完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三,完成由研究英语教法为主向研究英语学法为主的转变;第四,完成以考查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评价系统的转变。在这四种转变的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为应对这样的挑战,英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我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时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

  本素质。这里的信念不仅包含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包含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无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怎样的困难,教师都应该始终坚信课改方向,并积极查找、分析问题的原因,克服困难,积极推动课改的进程。高尚的师德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培养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利用情感教育燃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深刻地影

  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能协调好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

  点,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也在映射着世界的潮流、社会前进的节奏。因此英语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尽快领悟新课改的精神,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断了解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在具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之后,英语教学更应该不失时机地与多媒体结合,体现英语学习灵活、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需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在彻底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设计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才会更容易、更主动地接受。比如我们经常引入课堂的情景设置、悬念设置,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必须掌握的知识外,还可以用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英语中抽象的概念,运用电教媒体,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最后,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反思,在经验教训中取得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的客观评定,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我们主张教师反思,不是空谈理论,空喊口号,更不是不切教学实际的盲目争辩,而是为了让反思的成果成为一种经验,一种智慧,以求更好地指导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教师队伍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反思的角度很多,我认为不妨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自己取得的教学效果着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查找漏洞弥补缺口,这样得来的经验既真实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可以通过虚心请教榜样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自身的成熟。这种间接经验一经用于实践,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第三,可以通过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比如召开家长会和班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法,也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但学生的学习态度、状态以及努力程度也不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学生的刻苦程度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完成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小学步入初中,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应尽快适应这种飞跃,以不同的方法、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初中阶段的英语主要侧重点在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上,英语知识似乎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重点的知识是系统的,也是规整的。因此学生要活学活用,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对交际用语及语言使用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还要讲究学习策略,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从新学期伊始就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种思辨的能力。英语学习是一种积累,结果或许见于一时,但工夫却是下在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经掌握,便不会轻易失去,而且一定会受用终身。

  最后,学生一定不要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教师教的初衷在于引导,或者说是指引,而不是替代。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力,保证学生前进的方向,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学生是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践这种转变,学生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改革的进程。

篇二: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带给农村的冲击,仅靠务农已不能养家糊口,出门打工成了农民无奈的选择。当一波又一波的打工浪潮席卷农村之后,受其冲击最大的当属农村的教育了。面对占比超过50%的留守儿童,加上严重滞后的家庭教育,以及手机泛滥成灾的社会大环境,老师们教的很苦很累也很受伤,但收效甚微,以至于有许多老师年纪不大却萌生了辞职改行的想法。面对这种不良也很危险的现象,如何走出农村教育的困境,是我们每位教育者的责任,更是每位家长和全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严重滞后

  由于必须外出务工用以维持生计,孩子的父母把子女留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自己的亲朋好友照看,有的甚至没有人监护。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隔了一代的人,对孙辈们的教育是重不得轻不得,加之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基本是溺爱为主。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的教育和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再有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基本都不识字,即便能识几个字的,也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娃子全靠你了。麻烦你给我管严些,不听话你就给我打。”这是明显的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脱至学校和老师身上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由于长时间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些留守儿童身上慢慢地出现了自卑、自私、厌学、叛逆、不服管教严重问题。就拿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说,在上学期我们组织召开的家长会上,30个学生中,父母全部在家的为零,父母一方在家的只有6位,其余的全部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朋好友在帮忙照管。由于学生回家缺乏严格的管教和学习监督辅导,缺少来自父母的爱,学生在校表现极差。大部分学生上课听讲极不认真,每天至少有5个以上的学生不交作业。即使交上来的作业,很多也是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学生在家里,根本不听爷奶公婆的话,甚至跟长辈对着干。我和班主任赵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大。在

  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中,其中还有两个学生是有父亲或母亲在家的。另外,这个班学生玩手机现象也十分严重。他们不敢把手机带到学校,就在家里或同学那里玩。有的背着大人玩,有的则直接明目张胆的在大人面前玩,而监护人员对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的现象竟漠然视之!

  家庭教育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品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重视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能心生敬畏之心,做一个遵纪守规、听从教导、努力学习、尊师敬长的好孩子。同时,配合老师做好孩子学习的监督辅导工作。

  二、社会环境亟待转变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挺严的。孩子不听话,很少有人没挨过打。父母经常教导我们“要听从教导,遵守纪律,不能做坏事,不能违法乱纪,否则就会坐牢!”。于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犯了法而坐牢。虽然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也很调皮,学校也没有给我们进行过什么法制讲座、心理健康等教育,但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真的很少。反观现在,除了老师对孩子进行的思想教育外,学校还时不时的邀请司法所、派出所、交警队以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和心里健康教育,但是却出现了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的严重社会问题。经过研究分析,我认为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家庭对孩子在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教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法制教育这个方面几乎为零。

  二是《未成年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担责的有关规定。这部法律本来目的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法伤害的,但有些内容的规定却使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太低,这就导致很多青少年甚至是一些家长对青少年犯罪所要承担的代价不以为然。它给人们造成的错觉就是:未成年人不论是犯了多大的错误,也有法律在保护着。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对法律没有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心存敬畏之心,那么这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农村,受经济飞速发展带给人们思想冲击的影响,很多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认为:就算花很大代价把孩子培养出来,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在乎。大人们的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加上老师和干部待遇不高的社会现实,使学生对老师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自然,学生普遍厌学的原因也就不难想象了。

  随着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手一部手机早已不是梦想。然而,在手机带给人民便利的同时,全民玩手机已泛滥成灾。受大人们玩手机的影响,校园也成了手机泛滥的重灾区。在我任教的学校,学生玩手机现象非常严重。每天下晚自习后,学生在街道蹭网的人很多,还有些学生甚至把手机带到课堂上玩,被老师没收了后还跟老师顶撞。住在街道上和离校不远的走读生以及校外寄宿生,他们在家里或租的房子里玩手机。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的玩,导致第二天上课在课堂上睡觉。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然而,当一个不好的生活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成为主流并形成社会风气以后,它对人们特别是小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自然,对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三、学校教育如履薄冰

  我们经常在网上或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某校某教师让学生帮忙打了一下伞,结果换来了媒体和网友的批评指责;某地某校某教师将学生考试的成绩在班里排了一下名,结果导致学生心理接受不了从而离家出走;某地某校某教师在课堂上批评了玩手机的学生,结果遭到该生的报复;某小学女教师因罚站迟到学生,被当派出所副所长的父亲带入派出所调查7小时……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老师真的是越来越难当了!教师和医生一样,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面对调皮捣蛋违纪犯错的学生,教师们真的是束手无策。除了说好话之外,别无他法。在学生面前,教师们早已没有了往日师道尊严的自豪,每天在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中生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害怕一不小心就被“一票否决”了!

  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尤其在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和社会环境亟待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可以说,在农村,孩子能够成才基本全靠老师。然而,我们的老师,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饭碗不能丢,每天得小心应付那些在家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小祖宗们,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教育质量实行末尾告诫制“的巨大压力,还要接受家长学生的监督评价。面对学校教育孤立无援的处境,教师们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现在困难重重的农村教育现状!

  四、问题反思

  当今世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发展水平则由教育所决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完成的一项长期、复杂和伟大的工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自己的个性行为、生活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等,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爱学习的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素质较高的父母。一个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孩子,家长的素质必定高不到哪儿去。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并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做好孩子的榜样。同时,要学习教育孩子的先进方法理念,严格要求子女,注重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行为习惯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好其学习上的监督乃至辅导工作,使其做一个在家能听家长的话、在校能听老师的话、心存敬畏之心的好孩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周围的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昔日“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爱贪玩、好奇心强烈是小孩子的天性。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还比较差,容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校园手机泛滥的问题,学生普遍厌学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问题等等,都需要全社会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作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教师一方面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理论、高超的教学水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教育熏陶感化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教研教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养和执教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长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同时,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能重视教育,尊重理解支持老师。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能依法执教。同时,对于一些不良媒体记者的故意刁难和对教师群体的妖魔化,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敢于站出来维护教师的权益,做教师的坚强后盾,使他们在教书育人时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们才敢于去管、愿意去管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又不是彼此孤立的,三者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学校主抓教学,家长协助;家长主抓学生道德品质、个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协助;社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整体形成教育合力后,才不会出现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农村的教育才能看到新的曙光!

篇三: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某乡镇位于上高西部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之乡。乡农业以产粮、药材、种植和猪、鱼养殖业为主。乡镇企业以建筑、养殖、药材业为主.

  我们下乡调查,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学。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和几间教师住房互相对峙,两座建筑之间便是简陋的黄泥操场??这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活动场所。这就是芬水中学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湘乡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这所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给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跃南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还不到总比例的2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在给当地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用家乡话,我问他们老师上课时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告诉我,很少有老师说普通话。我们在进行培训时,他们学校正好有一名英语老师在给一些学生进行补课。那个老师在进行英语发音时竟然也是一口的乡音!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除有极少数的家庭无人上学外,有40%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26%--50%,有5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51%以上。而在教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51%以上的家庭中,有10%的家庭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资助或借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

  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调查可以看出,粗略估

  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二、解决的途径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

  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三)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在尽量地多点去做,多点去体会。的确,"实践才是最好的导师",要获得人生的知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去行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逐步了解社会,磨练自己,增长才

  干,对社会实际工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此次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她让我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学会了怎样与队友协调合作、学会了吃苦耐劳,让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伟大力量,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东西。总之,她让我成长了不少,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时刻激励着我加倍努力,实实在在地把握住每一个今天,从眼前踏出远行的路,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篇四: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比较少,学校的建设和师资力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二是教育投入不足,影响教育质量。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够;三是教育内容滞后,与时俱进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内容也需要适时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农村教育问题亟需解决。

  针对农村教育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如下:

  一、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医学、教育背景的人才到农村支教。此外,政府也应该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

  二、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制定更多的贴近农村生活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普及活动,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吸引有教育背景的人才到农村支教,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岗位的保障。同时,也应该支持农村学校的教师自身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意识。

  四、加大对学生的扶持力度。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需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援助,并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

  总之,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有计划地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也可以为建设美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现状及 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