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9篇

时间:2023-05-08 17:1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合集5篇]第一篇: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2.本科最低毕业学分:176分(最高可修满180分)。3T学分体系(理论,验证和创新TheoryTestTry)

  3.理论学分的构成:

  ①通识理论平台的课程学分:(23分)

  Ⅰ中国近现代史刚要2P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P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P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6PⅤ大学体育1.2.3.44PⅥ大学计算机基础3PⅦ形势与政策2P②校级公共选修课修满10学分。

  ③学科专业必修学分(14分)

  Ⅰ心理学3PⅡ教育学3PⅢ现代教育技术2PⅣ学科教育学3PⅤ普通话与口语表达1.5PⅥ三笔字训练1.5PⅦ学校管理学1.5PⅧ音乐与舞蹈1.5P④学科专业理论学分(85分)

  △专业必修课(77分)

  1.英语语音2P2.英语国家概况2P3.英语语法2P

  4.基础英语1.2.3.424P5.英语听力1.24P6.英语阅读1.24P7.英语口语1.2.3.48P8.英语写作1.24P9.第二外语1.2.38P10.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译汉)2P11.高级英语1.28P12.英语语言学4P13.英国文学2P14.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译英)

  15.美国文学2P16.论文写作1P△专业选修课(8分)

  1.英语听力3.44P2.英语阅读3.44P2P3.英语视听2P4.外报报刊2P5.中国文化概论2P6.欧洲文化入门2P7.英语口译2P8.英语小说选读2P9.英语散文选读2P10.导游英语2P11.英语词汇学2P12.跨文化交流学2P△专业方向选修课(6分)

  1.英语测试理论与方法2P2.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2P

  3.应用语言学2P4.英语学习策略与技巧2P5.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2P6.英语教学策略2P7.外语教育学2P△体系教学学分(31.5学分)

  1.理论体系中的课程实验6.5P2.英语口语比赛1P3.英语演讲赛1P4.英语作文比赛1P5.英语朗读比赛1P6.英语辩论赛1P7.英语词汇比赛1P8.英语歌曲比赛

  9.英语综合知识竞赛

  10.英语戏剧比赛

  11.英语角活动

  12.师范微格训练

  13.军训、入学教育

  14.公益劳动

  15.就业指导

  16.毕业论文

  17.毕业实习

  △创新体系学分(8学分)

  1.专业竞赛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2.科研分

  1P1P1P0.5P15次2P1.5P0.5P1.5P8P8P5,4,3,2P(特,一,二,三)4,3,2,1P

  3,2,1,0.5P

  国家级负责人

  5P参研人

  2.5P

  省部级负责人

  4P参研人2P

  校级负责人3P

  参研人

  1.5P

  院系级负责人

  1P参研人

  0.5P

  3.发表论文学分

  六大检索收录第一

  4P第二

  2P

  核心期刊第一

  2P第二

  1P

  普通期刊第一

  1P第二

  0.5P

  4.各种证书学分

  省部级资格证书1――3P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1――2P

  计算机等级证书1――2P

  讲座0.2P人次

  英语自主学习0.5P15人次

  专业四、八级证书1---2P重庆市师范生定岗实习支教2P考研上线1P考研录取1P全国、重庆市各类专业比赛1—2P院系及以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0.2P人次

  学生处认定的其它创新学分1P团委认定的创新学分2P注:

  1.此部分至少修满8学分,多修的学分可以顶替理论体系中的选修学分。

  2.六大检索包括:SCI,EI,ISTP,SSCI,AHCI,ISSHP3.每学期学分上限为30分。多修一学分需要交纳60元。

  第二篇:全面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北京语言大学教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

  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有关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任务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2015-2016学年北京语言大学工作实际,北京语言大学教务处编制了教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内容包括概述、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队伍情况、教学基本情况、教学建设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信息公开工作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统计数据的时间为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2015-2016学年,北京语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深化学校各领域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为目标,搭建

  “北语书院”、“一带一路”与国别研究、“中国道路”传播等学校事业发展新平台,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创新信息公开方式,公开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注重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调建设与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校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专业过硬、外语突出的优秀拔尖复合型人才。

  (一)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2015年,学校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内在统一、相互协调的原则,动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共设有英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翻译、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特殊教育、绘画,以及面向国际学生开设的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等28个中外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特殊教育专业于2015年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在我校传统专业中,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和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校人才培养以国际化、复合型为特色,并紧密结合语言教学这一传统优势。除个别专业外,大多数本科专业毕业生具备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水平,语言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验中心是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设有三个学部、六个直属学院(教学部),分别是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下设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孔子学院事业部、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外国语学部(下设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下设汉语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信息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体育教学部、网络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等教学单位。语言科学院于2015年开始招生本科生,成为我校又一具有语言特色的教学单位。

  (二)专任教师及本科分科类在校生数及占比

  2015年-2016年,我校共有专任教师650人,男女比例为194:456。在此期间我校共有在校生26129(其中学历生19107人,非学历生7022人)人,其中本科生为17225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达65.92%,其中国际学生7728人(其中学历生4090人,非学历生3638人)。学校按照以普招为主,特殊批次为辅的多元化生源选拔机制,在全国及港澳台在内的32个省市和地区为学校选拔优质生源。

  二、师资队伍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是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坚持以“人才强校”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科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目前学校共有长江学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0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32人,专任教师人数业已达到650人次。专任教师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教授级职称人数8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12.31%;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为21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2.46%;具有助理研究员人员1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00%;具有讲师职称人数30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7.38%。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教师人数为19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9.23%;36岁至45岁教师人数为24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8.00%;46岁以上教师人数21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2.77%。可以看出,我校该结构比例较为合理,数据呈正态分布。2015年,我校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者达到29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4.38%;拥有硕士学位者为27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5.43%。在完善师资结构的基础上,学校一直将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完善教师的学缘结构作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北京语言大学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完善硕士、博士培养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由于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互相支撑的特色型大学,因此语言和文学作为学校的主流学科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上都独具优势与特色。在我校本科教学专任教师中,语言和文学学科教师总数为244人。经济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共86人。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学校通过了《北京语言大学新任教师教学成长基金项目实施办法》,旨在促进北京语言大学新上岗专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熟悉教学环境,满足教学需要,提升教学能力,并分别于6月和9月资助2014年新入职

  教师8人、2015年新入职教师22人。《北京语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形成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合同制教师、兼职教师、储备教师、外籍教师有机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除专职教师之外,我校还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外聘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共计104人,其中聘请境外教师人数为83人。外聘教师队伍作为我校专任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学基本情况

  (一)持续推动教授上讲台,多项举措推进课程开设

  2015年全校共开设了1006门课程,其中教授主讲的本科生课程为153门,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15.21%。2015年,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有70人,其中主讲低年级本科生课程的教授有39人,占全校总教授比例的48.75%,使更多本科生能够充分享受教授授课等优质教学资源。

  目前学校通过多种举措扩展在线开放课程,形成了以北语模课为特色的多门类资源28门,其中开放课程12门(中国文化概论、初级日语、中外文化交流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英语语音、英语电影赏析、韩语视听说、综合韩语、日语口译、经济应用文写作、生活汉语、情景商务汉语);北语模课视频公开课5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英语写作、创业基础与实训、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法国文化和法国历史);北语模课微课程11门(中国茶文化、看星星学韩语、中国文化、生活西班牙语课程、汉语语法课堂、汉语语法速成、BusinessEnglishI、BusinessEnglishII、EnglishPublicSpeaking、初级汉语语法微课程、高级商务汉语综合)。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明确将实践教育体系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沿着校内、校外两条主线,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各培养环节为依托,以开展本科生学科竞赛计划、本科生研究训练项目计划为标志,全面建构了本科生实践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新意识和综合素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校内实践为主体,以学科竞赛等创新教育活动为强化,以社会实践、实习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1)在实践教学方面,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较为合理。其中,外语及非通用语种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比重保持在20%(英语专业)至41.6%(法语专业)之间,工学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实践教学比重分别为25.6%和34%,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一比重为35%。由于专业特点不同,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相关专业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10%至12%之间。2009年开始,教务处每学期组织留学生学院编辑出版《学汉语

  行中华:留学生长途实践报告精选集》。该报告集记录留学生学院学生长途教学实践活动情况,把学生的优秀作品编印成册,并下发学院和学生,作为重要的教学档案。每年出版春季卷和秋季卷两册。目前,已编辑出版12册。此外,教务处每学期都根据生均数提供中外学生校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经费,标准是中国学生60元/学期/人,留学生150元/学期/人。2014,共资助了94次教学实践活动,2015,共资助了103次教学实践活动。

  (2)在教学实践实习方面,学校现在有校外、校内实习基地及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基地三个层面储备。2015年-2016年,学校共组织了10批2300余名中外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此外,学校鼓励各学院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比如国际商学院金融系与华夏银行、天相投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新闻传播学院与京华时报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信息科学学院与悦成公司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等。

  学校共拥有三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分别是湖广会馆(2010年),老舍茶馆(2011年),中国文字博物馆(2012年)。此外,学校鼓励各学院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比如国际商学院金融系与华夏银行、天相投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人文学院新闻系与京华时报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信息科学学院与悦成公司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等。

  学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情况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汉语言专业

  都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各自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中外学生联合实践活动。2名中国学生与3名外国学生组成5人小组,设计不同类型的语言任务,以中外学生分组调研,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并形成报告交流;中国学生参与外国学生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等;每位中国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随堂观摩不少于4课时的课堂教学,这一时间应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一般应为完整的一课)。人文学院和汉语学院分别安排指导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讨论、交流和汇报。

  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基地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2015年,为了配合“北语模课”建设的深化和推进,并提高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新闻传播学院主导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基地。基地将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借鉴超星公司的实际经验,组建一支以北语学生为主的专业模课制作队伍;保质保量承担“北语模课”摄制任务;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方式,培养学生“模课”及视频制作能力,提供就业技能及就业对接接口。

  (三)结合专业特色,以专业选修促进个性化学习

  2015年,学校在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试点的基础上,遵循《北京语言大学双学位、双专业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语言大学双学位、双专业实施方案(试行)》,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要,面向我校中国本科生开设五个辅修专业以及汉语国际教育、英语、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四个双学位双专业。

  为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学校通过增加双语课程、选修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教授主讲低年级本科课程等,丰富教学内容。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校内校际选修课21门次,共有1571名学生选修;第二学期开设校内校际选修课32门次,共有3106名学生选修。2015-2016年,学校共开设双语课程67门,占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为6.7%;开设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39门,占课程总

  门数的比例为3.9%。从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为25.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24.2%,新闻学专业为29.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30.3%,会计学专业为20.6%,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2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29.7%,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29.7%,金融学专业为21.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23.7%,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为26.8%,国际政治专业为27%,绘画专业为12.1%。而外语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占比较低,大多数非通用语种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不到10%。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逐年提高本科教学投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学校充分整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建设资源,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资源、实践教学、语音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支撑平台建设,将教学经费投入作为重点加以保障。

  2015年,学校在办学经费方面优先保障并加大中外本科生的教学经费投入,很好地满足了中外本科生的培养需要。2015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约18922.7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约1560.14万元;本科实验经费约92.54万元;本科实习经费约153.66万元。在教学条件改善方面,学校不断加大对教学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2015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446.81万元;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10827.8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025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采用现代化集成系统管理图书,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2015年,学校中外文图书总数为95.5576万册;另有纸质期刊1044份,电子图书57029种,电子期刊11411种。所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都可以在校园网范围内免费浏览、检索、借阅或下载。数据库总数为33个,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据库类型,除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外,还包括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法律法规、参考工具等多种类型。为方便师生借阅,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大多为全文数据库。此外,学校图书馆继续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利于本科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进一步优化了我校育人环境。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

  我校共有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分别是对外汉语专业(现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专业、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专业、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日语专业、阿拉伯语专业、法语专业;共有10个校级特色专业。此外,我校还有两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别是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和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

  2012年,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首先在中国本科生中推行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机制试点工作。经过两年的试点,已经有汉语国际教育、英语、金融学等三个双学位、双专业招收了两届学生。2014年下半年,为了推动中外学生融合教育,根据中外学生需求,率先实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学位中外学生共同学习的试点工作。至今,已有四个专业参与了双学位、双专业的培养工作,学校将继续尝试放开更多专业参与这项工作,并根据国际学生特点,逐渐增加更多适合中外融合教育的专业参与双学位、双专业的试点工作。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2015年全校共开设847门课程,其中,包括双语课程69门,选修课程38门,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数量为126门,教授主讲低年级本科课程数量为62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为43门。目前我校共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分别是“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语言学导论”、“法语高级口译”;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分别是“初级日语(1)”和“中国文化概论”。此外,教务处共资助重点建设课程26门,评选出校级精品课程16门。2012年,我校“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获得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

  为加强中国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近50门,并于1999年加入学院路教学共同体,成为创始成员校,每年为我校学生

  提供大约120门课程作为校际公共选修课程。为结合人才培养需要推进课程建设,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教务处从2002年起实施“新开课和教学实验课”项目,至今共资助新开课137门,教学实验课180门。目前资助金额为立项3000元,结项时由专家评审决定追加1000至3000元不等经费。

  (四)教学改革成果

  为提升我校人才培养水平,切实促进我校教学发展与改革,教务处从2001年起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每两年组织一次,至今共资助校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48项,其中2015年立项的教改项目包括9项重点项目和14项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又分为A类和B类,资助额度分别为5万元、2万元、1万元。自2005至2015年,我校共获得北京市教改立项15项。

  为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流的青年教师队伍,我校工会、教务处、人事处等单位组织自2005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至今已组织了六届。2011年,第四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4名。2013年,第五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1名。2015年,第六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我校自1995年开展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评选工作,至今已组织了十一届。2009年,第八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2011年,第九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7名。2013年,第十届优秀教学奖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2015年,第十一届优秀奖的评选工作正在开展。

  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为贯彻落实《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动高校全面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促进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于2015年制定了《北京语言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学校的目标是到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

  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我校得到普及。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一)全面修订培养方案,打造多样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北京语言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成效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结合各专业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本科生培养方案,每3--4年对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一次重大修订,并结合实际情况每年进行微调。培养方案中对总的课程结构、学分、学时等设置提出了基本要求,各院系在基本原则的框架内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2015年,在整体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按照“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教学信息化手段、突出个性培养、均衡课程安排、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原则,与各专业负责人反复沟通交流,启动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对总学分提出了不同要求:(1)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学分总数应在135-150学分之间,实践学分8学分;(2)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教学学分可适当放宽至155学分。即调整后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各专业总学分不超过158学分,非通用语种专业不超过163学分。新版培养方案中除总学分有所缩减外,还从学生选课、线上教育、考评方式、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经过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灵活,更能够适应学生多样化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以本科教学工程为驱动,推进协同育人情况

  学校注重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引入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开设旨在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课程。深入推进与国际知名大学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学校开展了以“2+2”、“1+2+1”、“1+1+1+1”等形式的中外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充分发挥合作双方各自的学科和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从

  而为中国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事实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上,学校积极拓展合作办学模式,比如2011年新开办的葡萄牙语专业,实行的是“1+1+1+1”模式,招收的中国本科生第一年在北语学习,第二年到澳门理工学院学习,第三年到葡萄牙雷利亚理工学院学习,第四年回到北语学习,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真正实现了国际化培养。类似的还有日语、法语、朝鲜语等专业,现在每个外语类专业的学生都有这样出国学习的机会。

  (三)以高水平课程建设为依托,完善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对“课程是教学诸关键要素的载体”的认识,学校以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以“受资助新开课和实验课”项目为基础,每年均会立项建设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为培育精品课程铺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2015年,学校组织申报了“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收到立项申请33项。经过校学术委员会教学专门委员会专家评审,最终资助项目为23项,其中包括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14项,涉及留学生汉语教育、学科基础课程建设、英文教学等多个领域,资助总经费达67万元。

  根据《北京语言大学关于对新开课和教学实验课资助的有关规定》,学校继续支持并资助教师开设新开课和教学实验课。2015年,通过专家网络评审,学校决定给予“高级俄汉翻译”等6门新开课和“经贸洽谈”等11门教学实验课资助。同时,利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学项目经费查询系统,使学校立项的课程得到动态管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课程考核方式也不拘泥于期末考试一种,将平时作业、课堂交流、相关学术活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纳入综合考评范围,使学生由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逐渐变为组织者。另外,针对学生多国化、多元化的特点,学校重点建设了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和外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作为选修课程,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学校文化传承的功能。2015,学校继续开展教学出版基金项目。根据教师个人申报情况,经相关专家审稿和校教学专门委员会评议后,学校最终资助了10本出版物,其中7本为教材,共资助经费30万元。

  (四)搭建教师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鼓励教师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学校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已从最初对抽象概念的探索过渡到对具体经验的设计,形成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2015年,北京语言大学继续全面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并取得许多新的成果。2015年,我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北语模课”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教师教学发展提升项目、学生助教项目等。其中,2014-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立59项,每个项目的建设经费为1万元。项目验收后,学校对20%的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并给予每个优秀项目500元的奖励。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共资助了120余项中国本科生专业课程学术活动和79项社会实践及创业行动。“北语模课”工程二期项目主要包括四大项目,即“课程制作团队项目”、“MOOC项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和“一期工程深化项目”,进一步充实了我校在线教育资源。教师教学发展提升项目则是通过实施“新任教师教学成长基金项目”为我校2014年和2015年入职的30位新教师提供支持,资助总经费为30万元。学生助教项目则是通过为中外本科生课堂的任课教师配备学生助教,进而提升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

  (五)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就业信息平台”、并引入微信、手机短信等定期发布就业信息,制定并公开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整理、编制成《北京语言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并予以公示。其中,就业信息平台本累计发布校园招聘会信息12000余项,为毕业生提供有效需求岗位信息17万项。

  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不断深化质量保障工作内涵,创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通过落实本科教学督导、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巡视与听

  课、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建了多元化质量评价机制;通过编印本科教学简报、督导简报,建设学生评教结果网上实时查询系统等,完善了质量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实施专项教学检查制度,改进工作模式,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提高了质量保障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取得了良好成效。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分为学校和教学单位两个层面运行,学校负责对全校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管理和评价;教学单位主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监控和管理,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一)校级领导干部听课情况

  学校领导一贯对教学督导工作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015-2016学年,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近70学时,与教学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一线师生进行了充分的座谈交流。

  (二)完善教学工作激奖励体系,激励教师投入教学

  教学激励与表彰有助于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挖掘教师教学潜能。2015年,学校继续组织开展优秀教学奖、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本届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全校共有9个教学单位的21名教师参评。评选工作严格按照评奖程序和评奖细则,经评审专家组专家认真评审教案、听课和评委会综合评议,共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2015年4月至7月,教务处组织了第二届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经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现场授课、专家组综合评议、投票表决等评审环节,共有7名教师获此殊荣。

  2015年,学校还组织了北京语言大学2014—2015学年教学表彰会。颁奖会上公布并颁发了相关奖励。其中,分别给予北京语言大学第十一届优秀教学奖的一、二、三等奖以10000元、5000元和3000元的奖励,并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给予6分、3分和1分的加分奖励;给予第二届北京语言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每人10000元奖励,并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给予6分的加分奖励;分别给予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北京赛区)中我校获奖教师(一等奖)以15000元奖励,给予比赛指导教师以5000元奖励;给予2014年北京市师德

  先进个人以3000元奖励。此外,为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学校于2015年对校内7间教师休息室进行修缮和改造。改造后的教师休息室均统一配备了桌椅、电脑、打印机、饮水机、微波炉等相应设备,努力为教师教学发展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教师发展培训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发展培训工作,积极拓展各种渠道保障教师的发展道路。2015年-2016学年,启动并实施“新任教师教学成长基金项目”,并分别资助2014年和2015年新入职教师8人和22人次,为新晋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助力;同时,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网络教育及培训,先后组织我校教师参加2015年下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学生助教培训工作(参训助教约300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我校为提高教职工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组织新入职教师和部分“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获得者进行素质拓展培训活动,参加“第二届MOOC、SPOC与大学教学改革发展高峰论坛”,促进新老教师进行更多有益交流。为支持教师个人教学发展或教学团队建设,我校于2016年启动并实施“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学校为入选者提供10万元的教学建设及教学研究项目经费,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2016年“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专题研修班”,各种举措并举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支持。

  (五)转变督导工作模式,有的放矢促发展

  教学督导组对学校教学行使监督、指导、评价和咨询的职能,通过听课及听课后的交流指导,检查教学大纲和教案,抽查考试试卷和巡考,旁听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和抽查论文,与教学单位领导和师生交流,参加学校和院系的教学研讨、评奖评优活动等方式,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督导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流工作开展情况及所发现的问题,并与教务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思路。督导组定期把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编成《校教学督导组工作简报》,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公布。

  2015-2016学年,校第六届教学督导组先后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外国语学部和汉语国际教育学部等全校各教学单位听课,先后听课261学时,覆盖50余位老师;听课之余,校督导组与各单位教学领导、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广泛座谈和交流,参与两次期末考试巡视工作,先后调阅了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及部分小语种专业的试卷和成绩,查阅了近百本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编辑教学督导简报2期。此外,参加了第十一届优秀教学奖观摩课以及汉语学院青年教师录课,参与十多项科研和教学研讨活动。2015年12月,督导组成员参加了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督导交流会,与其他高校的督导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2016年5月,学校修订了《北京语言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2016年7月12日,学校举行了第六届教学督导组工作汇报暨第七届教学督导组聘任会,来自5个学部(院)的12位教学督导接受聘任,并将于2016年全面开展工作。

  (六)教学评估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以来,每个学期都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学校将评价指标分为三种:语言教学类(留学生)、语言教学类(中国学生)、非语言教学类。2008年以来,本科生学院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全部采取网络评估,短期培训类教育采用填涂评估卡方式评估。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全校共有约2500人次教师、2500门次课程参加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评估分数在90分以上的课程达到83.7%,80分以下课程占2.8%。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90分以上的课程达到83.5%,80分以下课程仅占3.7%。学生还通过网络评估提交了约63000条主观评价意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对教师的肯定。从学生的评分情况和主观评价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个人学识修养、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敬业精神等都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可。每学期学校都将教师的评分结果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单位主管领导和教师本人,对评估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对评估分数靠后的教师,学校要求学院领导与教师本人共同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帮助教师切实改进和提高。学校把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

  务评聘的依据之一。

  七、教学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5年-2016年,北京语言大学在大部制、学部制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我校在本科教学质量整体建设中成绩显著,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我们必须看到,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与学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相比,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特别是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办学条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2017年,学校将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发展教学能力为核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强化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为核心,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以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管理基本制度建设,建立更加精细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环节制定更明确的要求。加强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情况的掌控,建立课程教学资源融通机制,推动课程规范化建设,建立课程质量监控机制。落实各项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全员重视质量,进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

  从更为宽泛的政策引导、制度设计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立体式、多层面地为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创设共识的氛围与优良的条件,例如:加强学校公共政策的协调性;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激发院系作为办学基本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认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全面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于已经集多方之力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铺路。然而,如何将培养方案落实为全校各部门的行动方案,如何构建满足不同专业多元化、多层次

  的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仍然需要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落实。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在保持原有专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应该更加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理解“育人”与“育才”可分割的关系,充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将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为目标,建立优质资源集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促进质量持续提升的内部质量保障新体系,努力把学校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夯实基本面,彰显能见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第三篇: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B041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数学和教师素质,具有具备数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初步具备应用数学研究能力及教学技能,能够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基础知识,受到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和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

  2、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并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3、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的能力,并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7、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大学物理、抽象代数、高等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育学等。

  四、学制四年

  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

  学生应修完本专业所有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教师教育必修课),获得133个学分;必须修满应修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和专业类选修课),获得26个学分;必须完成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和其它集中实践性环节,获得47个学分;总计修满206个学分,方能毕业。

  七、教学计划表

  第四篇:教务处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会议

  教务处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

  11月15日上午,教务处在立德楼201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各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胡凯主持。

  会上,教务处处长胡凯就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及完成情况情况进行了说明和通报,并指出为促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将重点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同时,各学院结合本学院各专业特点、教学需要和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修订后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并对各专业课程内实验教学课时数的确定及分配、专业选修课、创新创业课程、综合素质选修课的安排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教务处处长胡凯对下一阶段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和部署,并强调各学院要进一步参照教育部本科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核心课程安排,借鉴其他较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规范课程设置,明确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五篇:化学生物学专业介绍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生物学专业介绍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3W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知识,具有熟练的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能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医药、材料、化工、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和较强的敬业、创业精神,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在化学与生物学

  交叉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等工作。本专业重在掌握化学相关的原理、手段和方法,探索生命世界里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通过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交叉领域的基础知识,受到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良好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知识。

  3、了解相近专业如化工与制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生物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生物学相关产业发展状态。

  6、掌握化学生物学领域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读、写、听、说(“四会”)能力,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及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主干(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基础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本科学制四年,依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业时间为三至六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

  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9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程112学分,选修课程34学分,集中性实践性教学环节21学分,课外活动及

  社会实践项目12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衡阳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篇二: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音乐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类:音乐与舞蹈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山东省,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师德,具有一定的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教学、自我反思与沟通合作能力,能够胜任中学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工作的高素质、高潜质的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时间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1.全面理解教师职业内涵,热爱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不断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展现良好的教育情怀,彰显师德品质,坚守、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熟练掌握中学音乐教育的技能与方法,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音乐创编以及基础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等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个人或带领团队能够开展文艺或综合实践活动,营造高水准文化艺术氛围,弘扬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3.熟悉中学生身心理特点,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普及教育活动和其他班级主题活动。利用音乐专业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做到以美育人。4.深刻理解终身学习对个人事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意义,具有问题意识、实践精神以及研究能力,能够自觉规划自身发展,具有组织参与团队开展工作的能力。二、毕业要求(一)践行师德1.师德规范: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四认同”即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牢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特点以美育人、以德树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专业代码:1302021152.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音乐教育事业,向往音乐教育工作,乐于从教、善于从教。富有爱心、责任心,情系学生,爱岗敬业,胸怀育人。愿以个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二)学会教学3.学科素养:理解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基本教师教育理论,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奏、演唱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文化思想和历史发展,特别是山东地域音乐文化和特色。了解音乐学科同文学、美术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的联系。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研读相关音乐文献和教材。利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开展中学以及社会音乐课堂教学教研、艺术活动、文化建设等相关活动。4.教学能力: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音乐教学法、音乐理论、基本演奏、演唱技能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开拓学生思路和视野,具备教学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和教研能力。(三)学会育人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以美育人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以及中学生心理及发展特点,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始终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思政内容具化在班级德育和美育教育等班级活动中并获得积极体验。6.综合育人: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音乐专业以美育人的价值,能够结合音乐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教育和指导。(四)学会发展7.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了解国外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的同时更要结合国情、省情、地方特色等推动本土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不断总结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习研习成果,让学习成为自觉的习惯,116并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发展动力,用不断进步的思想意识带动不断学习的行动。能够自主规划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音乐教育教学问题。8.沟通合作:理解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系统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体验观摩互助、合作研究、小组实习等,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三、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系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3培养目标4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表毕业要求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本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678√√√√√√√√√√√√√√√√√√√√11毕业要求课程大学体育1大学体育2大学体育3大学体育4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计算机文化基础艺术概论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心理学技能课1-6合唱与指挥1-3音乐创编(旋律写作与乐队编配)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乐理视唱练耳1-4技能类应用课1-5形体与舞蹈编导1-2和声1-2中国音乐史1-2音乐作品分析1-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2西方音乐史1-2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118√√√√√√√√√√√√√√√√√√√√√√√√√√√√√√√√√√√√本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678√√√√√√√√√√√√√√√√√√√√√√√√√√√√√√√√√√√√√√√√√√√√√√√√√√

  毕业要求课程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音乐美育音乐教育经典文献导读音乐与健康器乐(第二乐器)1-2音乐之治疗方法与技术音乐治疗综合临床实践合唱排练1-2录音与乐谱制作山东民歌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音乐美学中外名作赏析微格教学与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专业实践1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基本功大赛音乐教学法工作坊专业实践2论文写作毕业展演√√√√√√√√√√√√√√√√√√√√√√√√√√√√√√本专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678√√√√√√√√√√√√√√√√√√√√√√√√√√√√√√√√√√√√√√√√√√√11四、课程设置(一)核心课程音乐教育心理学、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技能课,合唱与指挥法、音乐创编(旋律写作与乐队编配)(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1.国防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期秋季学期,为期2周。学生进校后在军队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2.社会实践:学生在校修读期间的假期或课外时间,为期4周。学生在团委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学生社团等活动。3.专业实践:在第四学期举办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在学生在校期间举办学生专业音乐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教学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和专业素养。4.教育实习:在第6学期,安排学生为期18周的教师教育实习工作。包括微格教学与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总结反思)等环节。学生到学校定点实习中(小)学参与音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总结以及中(小)学文体活动等一系列教学和辅导工作,熟悉音乐教育一线工作、检验自身专业所学、总结实践音乐教学经验,为将来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展演:在第8学期,进行专业毕业展演,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特点,检验学生本科教学成果。6.毕业(设计)论文:在第8学期,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撰写规范的论文,使学生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系统的综合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12(三)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数统计占总学分比例(%)课程类别课程属性学分数(个)计划学时(个)通识教育通识基础课通识拓展课专业基础课必修选修必修5386631.9%4.8%39.8%10.8%12.7%100836+6周128105628842周2276+48周专业教育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毕业总学分/学时必修选修必修1821166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通识基础课通识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教育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合计课程属性必修选修必修必修选修必修实践学分(个)102168.581357.5占总学分比例(%)6%1.2%9.6%5.1%4.8%7.8%34.5%五、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121六、指导性教学计划(一)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14422总学时分配表考试学开设学期理论实践方式时3264643232326464323218181818243632323232004864483232326400000181818188000002周4周000001616111111111111111221111111112循环开课循环开课1234循环开课111421假期循环开课循环开课循环开课循环开课循环开课循环开课循环开课大学英语1先修课程140051001国家安全教育150051003大学英语1150051004大学英语2150051009大学语文150051011艺术概论150051012大学体育1150051013大学体育2150051014大学体育3150051015大学体育4150052007计算机文化基础通识基础课160051201军事理论160051202心理健康教育160051203大学生劳动教育160052201创业基础16005220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60053001军事训练180053001社会实践19005100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0051002形势与政策19005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0051004中国共产党历史190051203中国传统文化190052001思想道德与法治1900520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5361.5361.5361.53612212232363232323222周24周323223548644832324880通识由“语言与文化”、“美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类别组成,至少修够8拓学分,128学时,详见“山艺通识拓展课一览表”。展课122(二)专业教育课程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心理学基础BasisofPsychology学分数2总学时分配表考试开设学方式学期时理论实践3232011先修课程040211302教师教育类040211301教育学基础2Foundationofpedagogy3232012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Professionalethics040212001andaccomplishmentofteachers040211305乐理Musictheory视唱练耳1solfeggioandeartraining1视唱练耳2solfeggioandeartraining2视唱练耳3solfeggioandeartraining3视唱练耳4solfeggioandeartraining4技能类应用课1Skillapplicationclass1技能类应用课2Skillapplicationclass2技能类应用课3Skillapplicationclass3技能类应用课4Skillapplicationclass4技能类应用课5Skillapplicationclass5形体与舞蹈编导1Shapeandchoreography1形体与舞蹈编导2Shapeandchoreography2基础和声1basicharmony1基础和声2basicharmony12232161615232320110402122012328241104021220223282412视唱练耳104021220323282413视唱练耳2专业基础课04021220423282414视唱练耳30402120021168811学科专业类0402120031168812技能类应用课104021200423282413技能类应用课204021200523282414技能类应用课304021200623282415技能类应用课40402122072328241104021220823282412形体与舞蹈编导10402110012323201204021100223232013基础和声1123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学分数总学时分配表考试开设学方式学期时理论实践3232012先修课程中国音乐史1040211003Chinesemusichistory12中国音乐史2040211004Chinesemusichistory12040211005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ChineseNationalFolkMusic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2ChineseNationalFolkMusic2音乐作品分析1Analysisofmusicalworks1西方音乐史1HistoryofWesternMusic1西方音乐史2HistoryofWesternMusic2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Literatureretrievalandthesiswriting23232013中国音乐史1323201304021100623232014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040211007232320140402110082323201504021100923232017西方音乐史104021200723224817教师教育类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Introductiontoschool0402222012musiceducationandteachingmethodsofteachingmaterials音乐教育心理学Psychologyofmusiceducation技能课1Skillsclass1技能课2Skillsclass2技能课3Skillsclass3技能课4Skillsclass4技能课5Skillsclass5技能课6Skillsclass63216161404022200123224815专业核心课04022200211688110402220031168812技能课1专业学科类0402220041168813技能课20402220051168814技能课30402220061168815技能课40402220071168817124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合唱与指挥法1ChorusandConducting1合唱与指挥法2ChorusandConducting2合唱与指挥法3ChorusandConducting3音乐创编(旋律写作与乐学分数2总学时分配表考试开设学方式学期时理论实践32161613先修课程040222204040222205232161614合唱与指挥法1040222008223161615合唱与指挥法2040222009队编配)Musictheplait232161617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Elementaryand0402320012secondaryschoolmusiccurriculumdesign32161615教师教育类040232002普通话与教师口语PutonghuaandTeachers"spokenlanguage232161617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音乐美育PsychologicalDevelopmentof0402310012ChildrenandAdolescentsandAestheticEducationofMusic040231002音乐教育经典文献导读Introductiontoclassicalliteratureofmusiceducation23232017专业拓展课3232011040232003音乐与心理健康2Musicandmentalhealth器乐(第二乐器)1InstrumentalMusic(SecondInstrument)1器乐(第二乐器)2InstrumentalMusic(SecondInstrument)232824230402320041168813专业学科类0402320051168814器乐(第二乐器)1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040232204Musictherapymethodsandtechniques音乐治疗综合临床实践Integratedclinicalpracticeofmusictherapy合唱排练1Chorusrehearsal12324282404023200623282425040232007232161615125课程类别课程编号040232008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合唱排练2Chorusrehearsal2录音与乐谱制作Recordingandmusicproduction音乐作品分析2Analysisofmusicalworks2山东民歌Shandongfolksongs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ulti-voicemusicanalysisandwriting音乐美学Musicalaesthetics学分数2总学时分配表考试开设学方式学期时理论实践32161617先修课程合唱排练10402320092321616150402310030402320100402322082223232323216240168111477音乐作品分析104023130323232018中外名作赏析Appreciationand0402313042analysisofChineseandforeignfamousworks3232018注:专业拓展课学生须修满18学分。(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微格教学与技能训练Microteachingandskilltraining教育见习Educationpractice教育实习Educationpractice教育研习Educationinstitute专业实践1Professionalpractice1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Headteacherworkskilltraining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MusicEducationBasicSkillsCompetition音乐教学法工作坊MusicTeachingWorkshop专业实践2Professionalpractice2论文写作Essaywriting毕业展演Graduationperformance0402422012161112周4周10周2周2周2周1周4周02周1周1周1周010周01周1周122222666623教师教育类040241001040243302040241002040242001专业实践课040242002学科专业类04024330412周02周2404024200304024200404024230204024200511422周2周6周8周1周1周3周4周1周1周3周4周22125788126备注:(1)考试方式:“1”表示考试,“2”表示考查。(2)技能课:包含“钢琴演奏”、“声乐演唱”、“手风琴演奏”三门课。学生每学年从这三门技能课当中限选2门(其中声乐演唱为必选技能)。上课形式为小课(1对1)、小组课(1对2—7)。(具体办法由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在学期末或开学前公布并解释)(3)技能类应用课采用课程融合的方式,教学内容包含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简谱、正谱伴奏)、钢琴弹唱、声势训练等内容。上课形式为集体课(1对10—20)。127

篇三: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共3篇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1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培养教育人才的义务和责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项必要任务。本文旨在分析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科技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面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形式,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如下:

  1.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信息时代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更新。师范生应掌握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师生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提高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教育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促进学生互动和知识传递,同时也能促进世界范围内师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Adobe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立信息化教育思想。加强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理解,了解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师范生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3.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开展课堂设计和计算机应用实验等活动,激发师范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师范生的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

  5.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师范生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借助教育研究的力量,开展研究并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使教学更具竞争力。因此,要注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培训和实践,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续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2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为了应对这种新形势,教育界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我们更应该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因此,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能力

  师范生需要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和教学管理软件等,具备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

  (二)课程设计能力

  师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的能力,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

  (三)教学方法能力

  师范生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评价能力

  师范生需要能够掌握各种学习评价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有效的学习评价,为教学改革和调整提供参考。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师范生必

  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扩宽教学渠道,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应对时代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需要师范生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职业竞争力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师范生在教学职业中将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竞争力,将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职业回报。

  三、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信息技术课程

  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师范生对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提供硬件和技术保障。

  (二)教学实践

  通过加大教学实践体系建设,让师范生在实际教学中深入体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

  (三)教师团队建设

  加大教师团队建设力度,引进信息化教育专业人才,优化教学管理体制,形成循序渐进的信息化教育体系,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教学课程优化

  优化教学课程设置,设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让师范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信息化技术知识,形成新时代的信息化教育理念。

  总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育教学进步的必然要求和方向,只有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3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技能和优秀的信息化技能。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探讨。

  一、制定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计划

  首先,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计划。该计划应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案例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运用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师范生可以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设计教案和媒体素材制作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二、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是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学校需要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确保师范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的技能能够顺利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络课件、在线考试平台等,让师范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技能。

  三、提供实践基地与实践机会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因此学校需要提供实践教学的基地和机会。学校可以与家校沟通合作,通过线上课堂和线下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能够参与真实的教学活动,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评估,评估不仅要涉及到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范围,更要对实践中的教学流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

  四、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钻研和研究。学校应该组织信息化与教育领域专家共同组织培训活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引导师范生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总结:

  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学校应以发展“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在教学科研、资源建设和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保证优质、可持续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让师范生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篇四: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职业道德与素养。本文将从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以及师范生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

  1.专业知识技能

  2.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师范生应当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即具有使学生品德和智力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扶持学生自我评价和发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3.职业道德与素养

  师范生应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即既爱生如子,更把握教育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既规范自身言行,又深化自身应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

  师范生应当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授方法的探究,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交互关系,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

  师范生应当正确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将它们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造自己的未来。

  综上所述,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问题是必须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师范生应当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这样,才能“软教育”“硬教育”相辅相成,富有状态、活力、认同感,培养素养,并提高全面的发展水平。

篇五: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体系构建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作为职前教师,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水平是衡量他们将来能否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标准,不仅决定着他们入职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影响着他们以后在教育事业上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调查研究显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水平普遍较低,尚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能。事实上,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个伴随着师范专业始终的基本问题,当然也是我们需要一直去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师范生的成长都必然经历教学技能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的技能发展过程。鉴于以上事实,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体系的思路与理念

  近年来,国内有很多人致力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1)有关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的研究都是围绕高师院校、高师教师和师范生3个层面具体展开的;(2)以往研究者提出的教学技能培养方法,大体上可以归结为2类:一是传统的实习训练方法,即“理论教学+教育实习”式培养,二是先进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培养方法,如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和多媒体交互式培养方法等。限于篇幅和笔者学科教学论教师的身份,本文着

  重从高师教师的视角上研究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即致力于回答“高师教师怎样做才能有效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这样的问题。

  在广泛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深入总结自己7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培养”与“考核”、“主动”与“被动”等各方面结合与统一的理念,沿着“学习——理解——判断——模仿——训练——实战”的技能培养思路,尝试构建了一套“师范生自由自主训练”、“高师课堂模拟教学训练”、“中学真实情境训练”、“书面作业训练”和“实地操作训练”等各种训练形式协调统一的、较为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体系。

  2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体系

  笔者构建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体系,由5个大类13种具体培养形式构成。从总体上看,5大类培养方法,即理论教学、观摩教学、实践训练、网络课堂和达标考核5类,既相对独立,有各自相对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一套结构合理、思虑周全而又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方法体系。5大类培养方法中的每一大类又包含若干具体培养形式,其中理论教学包括“要点精讲”和“案例理解”2种,观摩教学包括“现场观摩”和“录像观摩”2种,实践训练包括“高师课堂演练”、“实验室训练”、“课外自主训练”、“书面作业训练”和“真实情境训练”5种,网络课堂包括“网络学习平台”、“网络互动平台”和“网络展示平台”3种,而达标考核仅含“技能达标考核”1种。

  2.1理论教学

  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用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鉴于此,高师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学技能、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当前最常见的“理论教学”形式有2种,即“要点精讲法”和“案例理解法”。所谓要点精讲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不在概念和原理上兜圈子、做文章,只是将有关教学技能的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等精讲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训练要点。所谓“案例理解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挑选和分解分析那些充分展示某种具体技能的典型案例以促进学习者对该种教学技能“操作程序及要领”的有效理解。

  “理论教学”方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师范生学习并初步理解技能的相关要求和要领。

  2.2观摩教学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在技能教学过程中,“观摩教学”一般又可分为现场观摩和录像观摩2种具体形式。

  “现场观摩”一般要求学习者深入课堂教学一线,现场观察

  学习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观察教师如何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技能、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等基本教学活动,再组织学习者进行讨论和分析的一种观摩学习形式。这种形式的观摩分析,可以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有关教学过程,从中熟悉并模拟相关技能活动,为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提供最直接的、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师范生参与“现场观摩”,主要有教育实习、教育见习、高师教师或系部组织的“中学教师示范课”等途径。

  “录像观摩”是以观察、分析“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录像”为主要内容的观摩学习形式。与“现场观摩”相比,录像观摩学习优势有:(1)不用深入中学,不影响中学的正常教学,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经费。(2)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机播放,或者同时播放多个不同风格的优秀课例录像或相反的课例录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用于观摩的教学录像可以重复播放,可作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4)录像观摩课例的质量有保证。在备课时,高师教师可以对所播放的录像进行取舍,选取有针对性和示范性的片段进行播放。观摩课例的任教者多是特级教师或优秀教师,他们对新的教学理念有较深刻的认识,会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而“现场观摩”由于受时间、中学课程安排、教师准备情况、讲授内容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较难保证观摩课例的质量。当然,录像观摩学习也有不足:(1)真实感不强。录像中所上的课例多是公开课,授课者所关注的不单是学生,还有台下众多听课者,有时授课者为了迎合听课者的口味,会进行一些表演成

  分较重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并非如此。(2)学生难以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篇六: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学校一届一次党代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熟悉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宗旨,以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建立发展型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我校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目标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目的要求

  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训与科研、全程与阶段相结合,建立起新型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三、基本原则

  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形成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中介,在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技能为基本要素,以实践活动为中介,要注重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

  2.全面培养的原则

  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有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特殊能力,各构成要素紧密相关,培养与训练必须考虑能力的各个要素,全面培养。

  3.因材施教与突出重点的原则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范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地来进行培养与训练。

  四、具体目标与内容安排

  1.一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操作能力及良好的专业思想。

  主要内容:从始业教育入手,开展专业成才教育;结合课程学习,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重点开展“三笔字”书写能力、口语与文字表达能力等的训练;组织开展艺术体育活动、培养个性化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熟悉中小学校。

  2.二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基本技能培养进一步深化,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音乐、美术等个性化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主要内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概论等课程学习,进行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演讲、作文、黑板报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图文设计能力。同时,随着专业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

  3.三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得以提高,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主要内容:开展系列论坛;开展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编写教案、文献检索等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或主持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教学和教育理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教学情境、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文件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教育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制定班队活动计划等。选拔优秀学生与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结对,开展“拜师学教”活动。做好教育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基本技能人人过关。

  4.四年级学生

  具体目标: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全面得以提高,树立起优良的专业品质,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精细组织安排教育实习工作,使学生在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一步深化专业思想教育;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加强说课、评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与教学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五、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领导小组。对全校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进行统一领导与组织协调。

  2.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院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学院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任务,结合本院学科专业特点,制订具体的培养实施计划。

  3.学院在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中,都必须把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及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活动列为重要的内容,并加以安排落实,加强管理,严格实施,讲求实效。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学院要有专人负责本院的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养运行机制。

  2.硬件保障:学校将为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落实专门场地,如书法教室、粉笔字练习黑板、微格教室与多媒体制作室等。

  3.师资保障: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确保教学法、书法、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等有专门的教学与指导队伍。

  4.资金保障:学校将加大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经费投入,学院也要高度重视,给予资金上的配套。

  七、监控体系

  1.过程监控:学校与学院分别形成一个计划——执行——反馈的循环体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改进。

  2.目标监控: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全校性教师专业能力比赛,以评奖评优激励机制促发展;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并进行专项考核评估,逐步建立起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附件:

  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大纲

  (试行)

  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制定的,适用于我校各师范教育专业,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依据。

  我校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四部分,它是全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和必修的学习内容。

  制定本大纲的目的是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使教师专业能力训练内容明确、目标具体、方法多样、途径畅通、计划落实,切实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形成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能力,使训练工作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

  本大纲在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各部分内容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训练目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途径。各下属学院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制等情况,以及各部分训练内容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实施训练中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地安排,以形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的训练链。

  训练的总体要求

  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专业能力训练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纳入教学计划。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研究本学科的知能结构体系,明确知能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专业能力训练的具体措施,使学科教学与专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要在理论的指导下,以第二课堂为主载体,强化实践环节。教师要在精讲有关专业能力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遵循能力形成规律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实践,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系统指导学生能力训练活动,要科学示范、具体指导、鼓励先进、帮助后进、分层辅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趋于整体的协调和完善,获得稳定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中的讲授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一般为1:2。

  在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中,要制作和充分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各种教师专业能力的示范定向,及时反馈训练效果。重视调动学生参加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和方法。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与活动课、实践课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实习实训相结合;课上训练与学生自学自练相结合;阶段集中训练与贯穿全程相结合;常规训练与专项竞赛相结合等。

  通过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师范生既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发展,又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品质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

  总体设计,创建网站;制作网页、超链接;表单、框架制作多彩网络学堂。

  3.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

  添加多媒体信息;动画图标使用;交互响应设计;打包与发行。

  4.Flash动画制作

  导入外部图形,编辑对象;图层、符号与实例;声音与视频,创建动画;动画的测试与发布。

  5.教育技术媒体的应用

  视听媒体;计算机外设;综合媒体。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训练。

  2.通过课外多媒体课件制作活动和竞赛进行。

  3.结合教育实习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能力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能力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能力的具体类型、操作程序和要求,把教学能力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组织教学能力。

  2.导入新课能力。

  3.演示能力。

  4.讲解能力。

  5.启发和提问能力。

  6.板书板演能力。

  7.反馈和强化能力。

  8.体态语言的使用能力。

  9.归纳总结能力

  10.教学能力的综合应用。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微格训练,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

  2.注意提供必要的示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秀教师课。

  3.观看优秀课电教片。

  4.下属学院的专项训练活动。

  5.结合教育实习中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四、说课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说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掌握说案的撰写技能,并能根据教案实施脱稿说课,从而增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发展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训练内容

  1.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的能力。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能力。

  3.选择教法的能力。

  4.进行学法指导的能力。

  5.教材处理的能力。

  6.板书板演的能力。

  7.语言表达能力。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2.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专项训练进行。

  3.结合“园丁杯”竞赛及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展开。

  4.结合教育实习进行训练。

  训练中可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观摩优秀课例、学生练习、师生评析等方式;应该把不指定内容说课与指定内容、规定时间的说课相结合。

  五、听课、评课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听课的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并能在听课的基础上实施评课。明确评课的意义、原则和一般标准,掌握评课的方法及基本技能。

  (二)训练内容

  1.听课训练。掌握听课的一般要求。

  2.片断法评课训练。就一堂课的某个片断从某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3.整体法评课训练。就一堂课的优劣进行整体地、全面地评析。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结合教材教法课相关内容进行训练。

  2.通过教师专业技能专项训练进行。

  3.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中可以运用教师讲解示范结合评课范例分析、学生评课、师生评析等方式进行。

  六、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组织形式、开展方法,能编制规范的活动方案,会组织和指导学生学科课外活动。

  (二)训练内容

  1.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程序。

  2.学科课外活动的类型: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学科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

  4.学科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学科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练习编制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学科课外活动的计划方案,并执行方案。

  2.充分利用教育实习这个机会,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3.利用有关开放实验教学活动进行。

  4.结合教育见习、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七、教学研究能力训练

  (一)

  训练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训练内容

  1.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

  2.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文献综述。

  3.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

  4.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一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5.研究论文的撰写: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

  6.常用的教学研究方法:总结经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学生提供若干文献综述报告、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的范例。

  2.通过研究性教学,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撰写文献综述报告、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统计分析、最终写出研究报告(包括论文)。

  3.结合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进行训练。

  4.利用大学生科研立项进行。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

  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是高校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掌握班主任工作能力是师范生成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是高校师范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班主任工作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教育能力、个别教育能力、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能力等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既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又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其训练方式主要是:教师示范

  与学生模拟训练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教育见习、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

  一、集体教育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了解建设班级集体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级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开展各种常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能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了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掌握对其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能力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

  (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5)培养优良班风。

  (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

  (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能力

  (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向师范生推荐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读物、音像资料,并开展阅读、书评、演讲等教育活动。

  2.到中小学见习,听班主任介绍、观摩班团队会等,使学生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开展集体教育,有感性认识。

  3.根据师范生的需要,开设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4.课上模拟主题班会训练。

  5.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二、个别教育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能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善于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行个别教育。

  (二)训练内容

  1.了解学生的能力

  (1)观察学生。

  (2)与学生谈话。

  (3)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能力

  (1)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心理咨询与一般教育相结合。

  3.操行评定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操行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4.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1)应急能力。

  (2)稳定局势能力。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课上模拟训练。

  2.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

  3.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4.除了心理学、教育学、班主任等课程进行知识渗透之外,开设青少年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面的公选课,为师范生从教打好理论基础。

  5.在班级中,开展“一句话评语”的活动,即学生之间以一句格言或谚语的形式,互相评价、提醒、激励。通过这种活动,使师范生掌握这种评语的特点,并学会组织这种活动。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能力训练

  (一)训练目的认识到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的重要性;掌握沟通一般方法;得到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二)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1)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情况。

  (2)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

  (3)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1)家访。

  (2)信访、电话访和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的联系。

  (3)家长会。

  (三)训练方法和途径

  1.课堂上师生间进行模拟训练。

  2.优秀班主任的介绍。

  3.结合教育实习中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训练与应用。

篇七:师范类专业能力培养

  

  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浅析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英语教师的责任,作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与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如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基本的教学技巧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此外,还要有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学生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只有同时拥有以上这些能力,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为此,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当中,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坚实的基础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即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整个英语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计划,可以合理分配自己在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方面的时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听的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多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语歌曲来实现。说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情境表演或是课外组织的各种英语活动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进行口语交际来实现。读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英语文章的阅读来实现。写的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多写英语作文来进行锻炼,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用英语来写调查报告。因为撰写英语调查报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写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其他多项能力,例如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在这些能力的锻炼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不应该在学生还没有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就把答案灌输给他们。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探索出解决的办法。自己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途径很多,其中查英语词典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通过查词典,学生可以自主找出其中不认识的词语的正确意思,进而理解整句话、整段话甚至整篇文章。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查词典找出自己需要用到的词语,完整表达1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将一篇英语文章写得完美。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牢固地掌握这个词语的词性、用法、搭配等。

  二、高超的教学能力

  除了扎实的英语基础之外,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将来要走上讲台,为人师表。这就决定了他们要比非师范类学校的学生更多一项技能,即教学能力。

  (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并且过早地形成了独立思想。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对教师的尊重远没有以前的孩子多,更多是对教师的质疑。并且,一个班的学生性格各不相同,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平和的心态,对学生的种种质疑甚至是刁难有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光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能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目前,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后的表现。这也就要求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直面挫折,不断加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加强师范类院校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训练。此外,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对基本的心理问题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能有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良好的组织能力

  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走上教师的岗位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关系到一堂课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而能否将课外活动组织得规范有序,同样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感观。但是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少。学生也往往缺乏交际的机会,即便是一个班的同学,交流也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是生活在一个小圈子当中。很多学生都不乐于参与社团活动,交际能力和协作严重欠缺,更不用说有组织能力了。这就造成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在成为教师之后,往往不能很快进入角色,造成课堂教学缺乏纪律,浪费时间,效果低下;课外活动混乱无序,学生各行其是;与学2生关系生疏,不能很好地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必然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取得预想的成绩,更会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讨论、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在与同学的交流、协作、配合中,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践等方式,给学生提前组织教学的机会。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比较轻松地组织教学和其他活动,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三)优秀的表演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创设情境,例如在课堂上通过表演课本剧、小品来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一致的场景。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表演能力。即能够用生动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创设一个具体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作为英语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表演,参与到情境创设中。例如,对于一些英语课文中比较难懂的内容,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必须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如让他们阅读相关书籍,充分理解表演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或选修表演课,在学习过程中多加实践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

  (四)良好的钻研能力

  课程改革的推进,对现在的中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不能只照着课本上的内容和教案照本宣科,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而是必须具备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甚至提炼升华的能力。必须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高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师范生的培养必须重视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多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遇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且不能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要让他们努力寻找尽可能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办法,可以集体讨论,分析利害得失,探寻优缺点,最终找出最合理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交流。3如此长期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看待问题的时候,就会从多个方向去考虑,深度与广度都会有所提升。面对教材内容的时候,就能有自己的想法,联系前后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找出适合每一课的教学方法。

  总之,对于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为此,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系统高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来提高他们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情境创设、模拟实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钻研能力等教学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