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10篇

时间:2023-05-09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巢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1条要求,就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什么差别?

  “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能力”和“素养”的解释来看: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能力”包含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中。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对语言的感性把握,根据汉语、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这一方面主要是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来看的。

  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相比,语文课程的内容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特别

  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还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和多元的反应。

  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方面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谈的。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3.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一方面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的。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信息冗余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感悟,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为实现语文课程的目的提供必要的保障。

篇二: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部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篇:部编本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说明

  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拍手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拍手形式的儿歌,并感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田家四季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感悟四季轮回。《语文园地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教学这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和推选班队干部结合起来。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教学时,可以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

  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难点

  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单元课时分配

  《识字2场景歌》2《识字3数之歌》2《识字4拍手歌》2《识字5田家四季歌》2语文园地二4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二篇: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拍手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拍手形式的儿歌,并感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田家四季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感悟四季轮回。《语

  文园地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教学这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和推选班队干部结合起来。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教学时,可以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难点

  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单元课时分配

  《识字2场景歌》3课时

  《识字3数之歌》

  3课时

  《识字4拍手歌》3课时

  《识字5田家四季歌》3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口语交际2课时

  共计:17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材是以识字为主,教学时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

  第三篇: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天是美丽的,《咏柳》让我们欣赏到柳树的美;在《村居》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找春天》,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气息,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来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们领略到花开的美丽;《邓小平爷爷植树》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用自己的劳动装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懂得待人和气,以礼待人,以礼服人。《快乐读书吧》介绍了四本故事书,让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学会看目录,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单元需要学生会认64个字,会写35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背过第一课两首古诗,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本单元的内容浅显易懂,目标明确。我们可以把每一课的教学与

  语文园地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分散在每一节课上。还可以让学生练练笔,尝试写一些我爱小动物的小故事,小诗等。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课课文。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4.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课课文。

  2.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

  1.《古诗两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

  21.神州谣…………………………………………………………………2课时2.传统节日………………………………………………………………2课时

  3.“贝”的故事…………………………………………………………2课时

  4.中国美食………………………………………………………………2课时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童话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的成长会起到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开启孩子的思想,对复杂生活的单纯反映可以使孩子易于接受,并且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童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彩色的梦

  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美好梦境,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

  枫树上的喜鹊

  这篇童话讲述了作者在观察喜鹊一家时的开心事,表达了作者热爱动物的情感。

  沙滩上的童话

  本文按“总—分”的形式,写一群孩子在修筑城堡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的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

  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我是一只

  小虫子

  本文是一篇童话,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讲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烦恼和

  乐趣,告诉我们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只要有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

  变得美好。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4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词汇。

  3.要能在阅读中想象故事内容,拓展思维。

  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悟童话故事的美好,并联系生活,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单元学习重点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般、姨、母、围、净、劲”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单元课时分配12课时

  8.《彩色的梦》

  ………………………………………………………………………2课时

  9.《枫树上的喜鹊》

  …………………………………………………………………2课时10.《沙滩上的童话》…………………………………………………………………2课时

  11.《我是一只小虫子》………………………………………………………………2课时

  语与学法

  文园地四

  ……………………………………………………………………………4课时

  教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意要在学生朗读课文、口味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

  本单元以“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创造精神”为主题。单元教材由四篇课文,“形声结合识汉字”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是《程门立雪》、《曹冲称象》、《岩石书》、《自己试一试》。不论是课文、识字,还是百花园,都配有活泼的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理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教材都是写事的记叙文,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学会做人;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多观察事物,遇问题肯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形声结合识汉字是本学期第一次识字写字专课。它是在以前识字学习基础上,对形声识字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会57个字,会写43个字。学习1个偏旁。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

  3.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课文中的重、难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5、7课)。

  4.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5.能够掌握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

  6.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能用不同的语气说话。

  7.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与拓展,实际动手操作,教育学生爱学习,勤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

  1、认会57个字,会写43个字。学习1个偏旁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

  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曹冲称象》第4然段。

  学习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课文中的重、难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5、7课)

  学习思路

  :

  本单元的主题——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创造精神,对于学生而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使学生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教师应下一番工夫。孩子们对“岩石书”的样子、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此类问题。学生中的普遍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重难点语句的理解上。知识和年龄的原因,使学生距离课文讲述的内容比较远,应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观察书中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展开合理想象,并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对于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分辨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读书,通过说话的内容,和对话中出现的称呼,来确定是谁说的话。

  “形声结合识汉字”是本学期第一次识字写字专课,本课是对形声识字方法的一次总结。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的方法,是学生经常要使用的一种。有前三个学期识字的积累,他们的学习有些基础,兴趣会比较浓厚,想自己独立去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组织他

  们自学与小组合作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精神,进一步系统掌握这种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对于单元的学习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教师应重视。

  第五篇: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15.大禹治水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

  四、教具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三、检查自学情况

  1、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五、课堂巩固训练

  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2.读后交流体会。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七、〔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16.朱德的扁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四、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教学光碟。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2.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指名读。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5.生描红、临写。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4.齐读。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2.指名说。(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必须)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12.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2-3句话。思考。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4句话。13.交流。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指读。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

  五、课堂巩固训练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第27课

  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道去挑粮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17.难忘的泼水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

  12个生字,会写

  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4.检查初读情况。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四、教师精讲点拨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3、读、议第五自然段。(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三、检查自学情况: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五、课堂巩固训练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

  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七、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救(救命)(营救)摩(摩的)(摩托车)托(拜托)(托住)防(预防)(防止)渔(渔夫)(渔民)货(货车)(货物)科(学科)(科目)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运货,运输立大功。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载客又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

  包

  —饱

  抱

  炮

  方

  —放

  防

  房

  青

  —清

  晴

  情

  马

  —妈

  蚂

  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

  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读一读。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的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篇三: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同名49077)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期末论文

  题目:《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学习方式》

  学号:1009114056姓名:李红鸽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3)班

  《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学习方式》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着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我国义务教育中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常读深研、活学活用,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语文学科的特有使命,而是本次基础课程改革对所有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大改革目标之一。

  (一)

  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含义的理解

  ①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其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他们主动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自主性、有效性、相对性。

  合作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

  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夏家发

  主编

  科学出版社

  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集体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的发展。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这就证明了探究的重要性。

  (二)在教学中,倡导并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总的来说教师要努力做到: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握合理的角色定位,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有效发挥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人本教育更加倡导人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即学生学习上主体性、参与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性、组织性和点拨性,从而实现课堂上师生的双主体,既纠正了以生为主体中教师主体弱化的现象,也纠正了以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力弱化的致命症结,从而真正将双主体“人”的相应角色作用发挥出来。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把教学力量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上,还要放在提升学生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上。

  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用探究法学习去建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要求学生将目前学习的内容与已知事物建立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者将学习内容与已知事物联系的环境。叶圣陶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讲了教育的真谛,放手让学生学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正确理解和领会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建议,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成教学过程中“有效对话”的实现。我们所说的“有效对话”往往体现为教师精彩讲解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或情感上的共鸣,或对语言材料产生的“顿悟”带来的喜悦。要避免课堂教学中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缺乏思维内容和深度的“假对话”。对此老师可以构建多样课堂,拓宽语文外延:比如说,讲朱自清先生的《春》,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花儿,用自己的鼻子去嗅嗅春草的味儿,亲自去感受春风轻抚自己的面颊,用心灵去感受春之美好;讲《智取生辰纲》、《音乐之声》时将影视和音乐带入课堂;同时可以选择符合青少年特点的话题进行辩论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积极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指的是问题意识。解决问题从认识问题开始,而认识问题则从提出问题开始。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改善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比如:老师在教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时,就要打破写作的条条框框,不再以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套用,而应有目的带领学生向新层次———创新迈进。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对作文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作文训练中应突出篇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文章的构思能力。

  (三)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中的运用

  识字,是小学学习语文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是一种突破,它为识字教学提供了新鲜的经验,指明了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首先,激发兴趣,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识字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自主识字,体验识字的快乐。

  (1)注重个体差异,增强自信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是有差异的,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问学生:“文中的生字,你们认识几个?怎么认识的?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这样一问,同学们就会纷纷举手,认读自己认识的字,并能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识字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有编谜语、加减法、动作模仿、形声字记字法等。在教“飞”的时候,有个孩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把两手往后一扭,身子往前一探,大声的说:“这是‘飞’”。多么可爱,多么形象呀!课堂变得鲜活了,通过孩子们积极的自主学习,既教会了其他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加深印象,又增强其自信心。同时课堂成了孩子们的舞台,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表现欲望日益增强,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心,识字兴趣就不言而喻了。

  (2)游戏识字,乐在其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激发识字兴趣。如在教《秋天的图画》一文中,可以把生字藏在画中的高梁上、苹果上、梨上、天空的大雁身上等,对孩子们说:“老师带来了许多字宝宝,他们很顽皮,想和我们‘捉迷藏’,看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画中寻找生字并认真地认读起来。学生在无意中学,在玩中学,并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识字。

  其次,互助、互评,激发乐趣,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生字认识速度的不同。互助、互评能激发学生识字乐趣,而且能实现以优带差的作用,同时培养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如课堂学习生字时,经常让学生把生字找出来,同桌之间或小组内互读,看谁认得多,读得准,交流识字方法,取长补短,相互当老师,并互相评一评,在写偏旁字的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得多,认得多。在巩固识字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识字,“挑战”、“组字”、“我指你读”、“我是小老师”、“我唤你出”等形式,以实现互动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合作意识,在合作中相互促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最后,探究学习,增强识字能力,拓展识字面。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更要让他们去自主地探究新的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索识字方法。教形声字时“白——柏”“立——粒”“平——评”时,启发学生比比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字的相同部分,只是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多了偏旁,学生就能从中感悟到声音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在教偏旁相同的字时,如:摘、打、拍、搓、抬、拥、抱等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

  在新教材中虽然识字量大,但通过新奇有趣的引导,识字课就活起来了,学生们在不自觉地在学习中开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识字量不仅有课本上的,还伸向了课外,大大增强了识字量。这让他们走进识字的天空,激发了兴趣,发散了思维,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表达力,发展认识力,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性,增强搜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1)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应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如《第一次真好》一课的教学,可采用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尝试研读,感悟第一次的美妙;点明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个环节,通过设问激疑、填空初知、巧导自学、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理想地完成学习目标。

  (2)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得发展,如《背影》一课所蕴含的父子情深,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中:A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识字、析词、通文、思意);B交流自学情况,老师引出主线,板书示意,为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在找出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后请同学讨论哪次背影最感人,并说明原因。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走下讲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点拔、深化、评价。这样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阅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小学阶段作文界定为写话和习作两个部分,强调其基础性教学和基本技能之培养。教学中要以阅读教学为主,综合学习与口语交

  际为辅,奠定作文基础,有意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时时、处处、事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一)在生活中积累材料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第二,鼓励学生勤动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欣赏交流交流。第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老师在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在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那些文思枯竭的同学也能有材料可写。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如:可以围绕日常生活确定话题:“怎么过母亲节、父亲节”、“我们身边的垃圾”等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自主学习

  针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自主构思。如“我的理想”这一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要求。然后出示学习内容:理想是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准备表达,可以先列一个提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协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主持下把刚才独自构思准备表达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有表达,有倾听,有成果的分享,有思维的碰撞。人人参与,生生互动,小组学习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解决了班级人数过多给口语交际带来的困难。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最后小组中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全体师生给予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合作、探究这三者既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索的形式和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质。

  只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那么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益,语文新课程标准②

  ②黄淑蓉,杨涛.从

  “学习方式

  ”中领悟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的研究也一定能够在改革与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夏家发

  主编

  科学出版社.[2]《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

  郑金洲

  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3]《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赵国忠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第1版.[4]《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

  陈树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第1版.[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顾建军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6]《点评课堂:博览教学改进的智慧》

  胡庆芳等著

  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篇四: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全部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

  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通过分角色度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6蝙蝠与雷达

  本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2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重点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7呼风唤雨的世本文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1纪

  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8*蝴蝶的家

  本课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1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1.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通过搜集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5一个豆荚里的本课描写了豆荚的经历。重2五粒豆

  点是说明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重点是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作:小小动物园

  本次习作的内容介绍人物。1重点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对小动物的关爱。

  1.学会在观察,抓住特点介绍。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1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积累文言文。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引导学生会运用成语典故,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诗意。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课件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

  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

  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新课

  教学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分钟

  —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兴趣。】

  绕、曾”

  指导书写:“豌、按、枪、玻、璃、探、愉、绕”都是左右

  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

  上角没有一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记忆跟家深刻。】

  1.学生抄写生字词。

  伸()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豆荚(jiájiā)

  僵硬(qiāngjiāng)

  囚犯(yīnqiú)

  ...二、看拼音写词语。

  wāndòuànzhàoshūshìyúkuài

  ()

  ()

  ()

  ()

  三、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反问句)

  ..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答案】

  一、jiá√jiāng√

  qíu√

  二、豌豆

  按照

  舒适

  愉快

  三、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

  目标

  2.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课件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导入

  ()分钟

  豌豆

  按照

  舒适

  恐怕

  玩具枪

  耐心

  玻璃

  探出

  愉快

  盘绕

  曾经

  教师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字词。】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

  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新课

  教学

  ()分钟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

  (板书:自高自大)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即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

  (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板书: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

  得很好,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

  呢?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

  植物支起来。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还是……?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8.

  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

  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8.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四、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写在小本子上)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板书

  内容

  豌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满足现状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设计意图: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佳作,加深对精神食粮重要性的感受。】

  自高自大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抢()

  曾()

  玻()

  愉()

  枪()

  增()

  波

  ()

  输

  ()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顶楼

  ()的女人

  ()的太阳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穷苦的小小的一个

  在这个

  顶楼

  住着

  女人

  2.五粒豌豆

  一粒

  最了不起的我是

  中

  四、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答案】

  一、抢劫

  手枪

  曾经

  增加

  玻璃

  波浪

  愉快

  输赢

  二、小小

  穷苦

  温暖

  三、1.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2.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四、C

  教学反思

  1.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莫过于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好在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

  【作者介绍】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夜莺》《皇帝的新装》《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片,托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子房无毛,花柱扁。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课

  后

  作

  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likǒngpànàixīntànchū

  ()

  ()

  ()

  ()

  二、选词填空。

  舒适

  适合

  1.大多数鱼类都不()在陆地上生活。

  2.我们坐在新教师里,感觉既暖和,又()。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充分流露。

  ()

  2.欢欣快乐。

  ()

  3.使人心里觉得暖和。()四、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母亲不相信,()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

  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六、重点段落分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片段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儿是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要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于是它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了。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寒冷——

  柔软——

  黑暗——

  2.读一读,说说这几粒豌豆都要到哪里去?

  第一粒豌豆

  第二粒豌豆

  第三、四粒豌豆

  第五粒豌豆

  3.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一粒豌豆?为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写一些吧!

  参考答案:

  一、玻璃

  恐怕

  耐心

  探出

  二、1.适合2.舒适

  三、1.洋溢2.愉快3.温暖

  四、虽然

  但

  因为

  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恬静。

  五、五个豆粒

  第五粒豆粒

  六、1.温暖

  僵硬

  明亮

  2.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3.略

  七、略

  蝙蝠和雷达

  课题

  蝙蝠和雷达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教学

  目标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导入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分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理解。】

  钟

  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

  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

  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容。】

  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新课

  教学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  )障、荧、屏”

  分钟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设计意图:指导学生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2.书写指导。

  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好的写字习惯。】

  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

  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

  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

  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

  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

  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

  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设计意图:读句子,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课继续学习。

  文内容。】

  课堂小结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及拓展延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伸()们一起来欣赏。

  分钟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的加点字加上拼音。

  ()()()()()蝙

  蝠

  揭

  开

  躲

  避

  障

  碍

  荧

  屏

  .....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iékēxuéjiàshǐyánjiū

  ()()()

  ()

  三、仿写句子。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答案】

  一、biānjiēbìzhànɡpínɡ

  二、飞蛾

  科学

  驾驶

  研究

  三、喝醉了的老汉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教学

  目标

  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课件、图片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分1.听写词语。

  钟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设计意图:学贵有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新课

  教学

  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

  分钟

  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

  ———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

  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

  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

  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

  完整。

  试验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

  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

  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

  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

  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

  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

  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设计意图:适时地给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6蝙蝠和雷达

  嘴

  超声波

  【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

  内容

  蝙蝠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天线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郎()

  饿()

  蝇()

  揭()

  朗()

  蛾()

  绳()

  渴()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三、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答案】

  一、读书郎

  朗读

  饥饿

  飞蛾

  苍蝇

  草绳

  揭开

  口渴

  二、1.不仅……还……

  2.即使……也……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三、1.设问2.比喻3.比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

  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

  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èngmínghéngshùlìjíkēxué

  ()

  ()

  ()

  ()

  二、精挑细选。

  1.竖

  坚:

  ()立

  ()强

  2.锐

  悦:

  敏()

  喜()

  3.幅

  蝠:

  篇()

  蝙()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黑;很暗。()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1.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

  配合起来探路的。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六、重点段落品析。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荧”的部首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重复——()

  阻碍——()

  打开——()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

  横竖

  立即

  科学

  二、1.竖立

  坚强

  2.敏锐

  喜悦

  3.篇幅

  蝙蝠

  三、1.漆黑

  2.横七竖八

  四、1.×2.×3.√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2.眼睛

  嘴和耳朵3.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3.嘴巴发出的声音

  声音

  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7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

  教学

  目标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课时

  1.认识“唤、获、赖”等12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教学

  目标

  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设计意图:由题眼导入

  ()分钟

  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自然融入文本。

  】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新课

  教学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素—索

  质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隹,鸟雀)(又,分钟

  抓持),像猎人手持

  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设计意图:自学生兰: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俗体楷书

  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组词识字:赖皮

  质量

  哲学

  积极性。】

  2.出示会写字:

  唤

  纪

  技

  程

  超

  亿

  索

  奥

  益

  联

  质

  任

  善

  易错字:

  “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小组检查交流:

  4.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拓展。

  】

  课堂小结四、当堂训练

  及拓展延1.听写生字。

  伸()分钟

  2.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哲学(zhézhè)

  物质

  (zhīzhì)

  探索

  (suǒsuō)

  ...二、给词语注音。

  ()

  ()

  ()

  ()

  船

  舶

  奥

  秘

  潜

  入

  依

  赖

  三、根据意思填词语。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龙王爷除了能(),还能和孙悟空一样有多种的变化真是()。

  【答案】

  一、zhé√

  zhì√suǒ

  √

  二、chuánbóàomìqiánrùyīlài

  三、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第二课时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教学

  目标

  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

  准备

  教学设计

  课件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分1.听写词语。

  钟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新课

  教学

  (1)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分钟

  (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

  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词句品读课文,让学生科学技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体会到文章包含的思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3)齐读第二自然段。

  想感情】

  (4)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

  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二)学习第3、4、5自然段。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

  然段拟个小标题。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

  遍。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4.出示研读方法: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举

  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

  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

  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

  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

  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

  些方面?

  (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

  天体)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

  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

  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

  的物质生活。(教师板书: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

  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1.小练笔:

  课堂小结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及拓展延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伸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分钟

  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8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

  内容

  登上月球

  电视

  20世纪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

  因特网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一连。

  呼风唤雨的神仙

  黑暗无光的世纪

  腾云驾雾的世界

  二、根据课文回答。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伯特

  ?罗兰说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课指__________。

  【答案】

  一、二、1.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反思

  1.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黑暗无光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这些,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

  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作者介绍】

  1.作者介绍: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以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其他资料】

  老师们备课需要的而其他资料。比如,一些有助于上课或者制作课件的资料,供使用我们教案的老师选择性使用,换句话,他们想得到的一切资料,我们全盘提供到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唤换

  赖

  懒哲折

  呼()

  依()

  ()学

  二、连一连。

  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天体月球奥秘深海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2.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描写科技飞速发展的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以前的人们一直依赖_________,随着科学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也改变着人类的。

  六、重点段落品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象一下你最想要发明什么,你也描述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换赖哲

  二、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三、出乎意料

  依赖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自然

  精神文化生活

  物质生活

  六、1.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光合作用。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3.飞机

  电话

  七、略

  你

  8蝴蝶的家

  课题

  蝴蝶的家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认识“避、撼、喧”等8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1.认识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具

  准备

  课件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导入

  1.课件出示蝴蝶图片。

  ()分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视觉,蝴蝶看似身边常钟

  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不为人所熟知。“蝴蝶(教师板书:蝴蝶的家)

  的家在哪里?”这一问

  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读一读: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

  新课

  教学

  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情入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分钟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三、紧扣课题,研读课文

  (—)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

  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课文,又使他们对课文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

  的探究目标更为明晰;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

  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呢?

  (板书:下雨

  着急)

  交流而不再陌生,在思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候圈圈、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流中,智慧的火花得以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闪现,师生融为一体,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

  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

  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

  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

  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

  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课

  件出示6)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

  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设计意图: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

  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

  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

  里是那样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

  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

  下、树叶下面……(板书: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

  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

  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

  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

  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

  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

  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四、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

  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五、畅谈感受。

  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伸()作者有哪些猜想?

  分钟

  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

  8蝴蝶的家

  板书

  内容

  下雨

  着急

  猜想

  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震撼gǎn()hàn()

  玷污wū()kuī()

  家雀qiǎo()què()

  二、比一比,再组词。

  避()

  憾()

  喧()

  僻()

  撼()

  宣()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躲避——()

  确信——()

  猛烈——()

  柔弱——()

  四、课文在线。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

  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自己试着写一写。

  【答案】

  一、hànwūquè

  二、躲避

  偏僻

  遗憾

  震撼

  喧闹

  宣告

  三、逃避

  确定

  激烈

  娇弱

  四、略

  教学反思

  1.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蝴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小练笔没有让学生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作者介绍】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今邱家店办事处颜张村人。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著有《苦女翻身记》《

  枯树开花》《山乡女儿》

  和《碧叶集》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1400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1200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生字注音、组词。

  素()()炊()()檐()()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猛烈地()

  银色的()

  三、选词填空。

  柔弱

  柔软

  1.厚厚的落叶铺在地上,像()的地毯。

  2.草看起来很(),但是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四、根据例句改句子。

  例:它们的家不知在不在桥下面。

  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

  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不能容它们藏身。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蝴蝶的家》以

  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

  的关爱之情。

  六、重点段落分析。

  《蝴蝶的家》片段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写出反义词。

  低沉()

  轻盈()

  确信()柔弱()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想到了什么,竟那样的着急?

  4.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它们在哪里呢?赶快动笔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一、sù

  素洁chuī

  炊烟yán房檐

  二、风雨

  雨幕

  三、1.柔软2.柔弱

  四、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会不会不容它们藏身呢?

  五、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

  幼小生灵

  六、1.晴朗

  笨重

  怀疑

  强壮

  2.她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3.作者想到了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

  4.作者开始这样想的:屋檐下没见蝴蝶来避过雨;麦田里、松林里、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也无法藏身;桥下面、树叶下面都没见过.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七、略

  习

  作:小小“动物园”

  课题

  小小“动物园”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1.学会在观察中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教学

  目标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4.扩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结合事件来介绍家人特征,拓展延伸自己生活在家里的感觉。

  教具

  准备

  课件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个谜语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运用猜谜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导入

  夜行不用灯光照。(猫)

  兴趣。】

  ()分2.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钟

  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

  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板书:小小“动物园”)

  二、创设情境(动物照片)

  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

  过渡: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提问:你最喜欢解,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谁?你最喜欢他身上的哪个特点?(贴“特点”牌)这是巧。】

  从哪方面来描写呢?(板书:特点)

  新课

  教学

  1.爸爸与猫(样子

  性格):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

  一只猫。(板书:样子

  性格)

  2.姐姐与鱼(本领):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

  ()自由自在的鱼。(板书:本领)

  分钟

  3.爷爷与大老虎(性格):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

  虎。

  总结: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

  系。通过每个人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人物。这在我们

  作文中也是常见的,这叫做“抓住特点”。这把金钥匙,你

  掌握了吗?

  刚才我们是一段段来欣赏,现在我们整合全文,再来

  仔细品味一番,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

  (1)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并评价。

  师:前面是介绍人,后面是说明人的特点。

  三、习作构思

  (一)仿照例子,趣说人物

  要求:选择自己或是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

  想动物。

  介绍自己

  我叫________,是个小_____孩。其实呢……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家人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呢……

  他/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思考

  师:请你们根据游戏要求,大胆联想。

  (2)交流分享

  师:谁来试试看?(充分说)

  (3)评析总结

  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二)再读例子,理清特点

  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

  (1)引导看图。(抓住动作、语言、喜好等来写)

  (2)口头扩编绘本。

  2.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师: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

  句展开描写,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

  师: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

  们的写作中是很常用的哟。

  总结: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展开叙述。同时,写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

  过渡: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同学的一个特点,接着,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做“谁是金笔小作家”。看看谁文笔

  最棒。

  (三)游戏激趣,细写人物

  “谁是金笔小作家”

  要求: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家人的一个特点,哪件

  事情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你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并写一

  写你对人物的感情,生活在家里的感觉。字数不限。

  1.学生写。

  2.师巡视。

  3.交流习作。(可叫一生先来改,教师再来评讲。)

篇五: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篇六: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前言

  第1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

  1.1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的研究内容

  1.2研究语文课程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的方法论

  1.3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4工具性的由来与含义

  1.5人文性的由来与含义

  1.6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7语文课程的地位

  第2章

  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改革的趋势

  2.1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述

  2.2日本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与教材评介

  2.3美国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评介

  第3章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3.1语文新课程理念产生的背景

  3.2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

  第4章

  课程设计思路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4.1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4.2四个学段相互联系九年一贯

  4.3五个板块多向联系全面发展

  4.4课程实施多个阶段全程关照

  第5章

  语文课程总目标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5.1语文课人文素养的目标达成

  5.2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达成

  5.3阅读教学的目标达成

  5.4写话、习作教学的目标达成

  5.5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达成

  5.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达成

  第6章

  第一学段(1~2年级)课程目标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6.1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6.2第一学段“阅读”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6.3第一学段“写话”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6.4第一学段“口语交际”阶段目标解读与教科书分析

  6.5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解读与教科书分析

  第7章

  第二学段(3~4年级)课程目标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7.1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7.2第二学段“阅读”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7.3第二学段“习作”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7.4第二学段“口语交际”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7.5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第8章

  第三学段(5~6年级)课程目标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8.1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8.2第三学段“阅读”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8.3第三学段“习作”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8.4第三学段“口语交际”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8.5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第9章

  教学实施建议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9.1《课标》“教学实施”建议研读

  9.2识字写字及拼音教学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9.3阅读教学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9.4表达教学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9.5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案例分析

  第10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建议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10.1基于标准的教科书编写

  10.2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

  10.3教材人文内涵的彰显

  10.4教材的开放与弹性

  第11章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11.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回眸

  11.2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的解读

  11.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教材分析

  第12章

  教学评价建议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12.1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概述

  12.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2.3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多样方式

  12.4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2.5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12.6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专题导向及教材分析

  第13章

  附录部分的解读与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13.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3.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3.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篇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语文教材的功能

  1、目标功能,必须有助于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目标。

  2、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良好文化修养。

  3、训练功能,核心功能。

  4、辅导功能,帮助学生自学。

  5、示范功能,6、讲解功能,辅助学生的语文学习。

  7、整合功能,能整合学生已经学习的一些相关内容。

  8、检测功能,检测学生是否已完成学习目标。

  语文教材

  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语文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

  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材料。从表现形式上讲,它既

  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

  材等。

  合编型语文教科书

  1、定义:综合型也叫合编型,或者合科型。这种教材编排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并成为教材编排模式的主流,它把阅读教材、写作教材、听说教材、语文知识教材混合编排在一起。课文结构由选文、提示、注释、练习等多种功能齐备的系统组成。

  2、特点:在这种模式中,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单位,一册书往往由若干单元组成。在语文课程总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的统摄下,选文、单元提示、注释、练习、知识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立体交织,组成一个教学单位的整体。语文教材大多以此种模式来编排。

  3、优点:(1)合四为一,联系紧密,听说读写和语文知识有机联系和同步教学,利于学其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协调获取;(2)符合循序渐进和互相渗透的科学原则,避繁就简,省时省力,对减轻教学的繁复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

  4、缺点:(1)体系不严,序列不清,四条线索难以真正统一和协调;(2)重读轻写,轻听说,四条线索难以兼顾和并重,除阅读以外,其他三个方面显得比较单薄。

  分编型语文教科书

  1、定义:分科型又叫做分编型,或者单科型。“它按照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教学本身的体系编成集中教材,配套使用。”在我国,既有1956年至1958年分科教学时出现的分科型教材《汉语》和《文学》;也有80年代后期在六年制重点中学使用过的《阅读》和《写作》分科型教材:还有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必修和选修教材。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分科办法,两分、三分、四分,均可。

  2、优点:(1)把语文这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拆分成几个独立的学科进行较为系统的教学,编写出头绪分明的汉语、文学、阅读、写作教科书,有利于对各分科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教学,能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知识,分科并进,全面照顾。(2)各种知识都能有计划按比例地传投给学生,保证了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读写听说能力的全面训练。

  3、缺点(1)如果教师培训不到位,不能认真把握教学大纲,协调不好各分科的关系,就会步伐失调,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2)头绪增多,负担加重,很可能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审美特征

  1、受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充满道德色彩;

  2、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讲究情景交融,具有“中和”的审美特性;

  3、古代诗歌的形式具有对称和谐之美;

  4、古代诗歌的声律讲究和谐美。

  古代散文章法要点

  1、酌古御今(厚古薄今)(古之先贤、历史成例为借鉴)

  2、一字立骨(围绕一个字(这个字足可以立“骨”)展开叙述等)

  3、对比论证(对比,可以看出差异,凸显论证的观点正确,使人印象鲜明,很有气势(散文以气胜,而对比手法的使用可以达到这个艺术目的))

  4、托物言志(以打比方的说法来达到论说的目的,使人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增强艺术的感染力)(诗歌的寄托——情景交融)

  5、取象明理(借助具体可感的物象来阐释事理)(运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铺垫蓄势(增强说服力)

  理清散文思路:散文以“线”连篇:情、理、物、空间、时间等。

  高中语文教材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2、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例结构

  1、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条线索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2、是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

  3、是编写了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

  (一)阅读单元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在阅读教学中,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训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2、课型的区分:教读和自读。

  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3、两类课型: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

  新教材两种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

  (二)写作:可选择、有趣味、重指导

  新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又尽可能自成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

  (三)综合性学习

  1、“传统文化”序列。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展开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2、“语文生活”序列。让语文学习化身为一次次精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3、“语文综合实践”序列。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口语实践

  八、九年级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和活动探究单元的形式体现,专题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活动探究单元涉及采访、演讲、朗诵、表演等。

  (五)名著导读

  根据课标的要求,每册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

  (六)课外古诗词诵读

  每册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每次4首。所选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语文新课标的四个“坚持”与三个“强调”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

  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更加强调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语文的“文”很多时候是文化、文字、文学,放大文化的因素,我们要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3、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要重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多积累,勤动笔。

篇八: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教材分析与解读——(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杨晓英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经过团队个人研读、同伴互助的方式,我们团队主要从课标、教材、评价建议三大方面来对教材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课标的解读

  (一)、解读课标包括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主动进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通过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创新合作精神,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引民族文化的智慧,具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要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二)、年级不同所属学段不同,学段目标也会不同,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会认1600个生字,会写800个,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讲普通话,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写出自己想说的话,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积极参加校园活动,观察大自然。

  二、教材的解读

  教材解读包括教材单元原结构、教材编写的特点与意图、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

  本册教材围绕宽泛的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5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或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在第一单元后皮安排“快乐读书吧”。“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了4次。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写话”与“口语交际”轮流出现。

  1/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光”为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第二单元,围绕着“爱心”为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有了爱,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是幸福而快乐的。爱不仅提现在父母、老师的呵护,同学、朋友的关心帮助上,还体现在社会上每一个人的默默奉献和付出上。我们在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让我们把爱洒向周围。

  第三单元(识字),围绕着“传统文化”为主题,汉字是我们伟大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神奇的汉字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结合汉字的特点,了解我们悠久的文化。

  第四单元,围绕“童话世界”为主题,童话世界充满着真善美,阅读童话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从中领略到一些美妙的东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坚强的品质、热爱生活的行为等。

  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再次感受这世界的美好。

  第五单元,围绕“生活哲理”为主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第六单元,围绕“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神奇的大自然中。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奇妙的东西:本单元课文中,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也要养成努力学习的好习惯,以为知识是探索大自然的基础。

  第七单元,围绕“童话故事”为主题,本单元由四篇童话故事构成,带领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我们会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伤心、快乐、理解甚至误解,而这些都是组成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走进课文,从这些故事中品尝生活的百味。

  第八单元,围绕“神话故事”为主题,本单元课文有神话故事,有诗歌,还有充满道理的文章。

  本册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2/(一)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书写工整规范。

  (二)注意汉字间架结构,继续学习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三)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美,学会与人交流。

  (四)有表达的自信心,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与感兴趣的见闻。

  (五)对写话产生兴趣,学会运用积累的词句,学会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都是为教材内容服务的,因此,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

  (一)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天性。

  (二)自然渗透立德树人,注重文化传承,涵养品格。

  (三)关注方法、策略,鼓励发现、探究。

  (四)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迁移与运用。

  (五)统筹规划,引导大量阅读。

  (六)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在教案中我们需要

  (一)准确把握教案目标

  3/教案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规范规定的教案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案

  本册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案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识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案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在识字要求上,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首要的是认识。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案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知道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了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注意写字的质量。

  (三)阅读教案

  阅读教案,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阅读表达出来。对于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书,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成果的机会。

  (四)口语交际教案

  本册课文共设计了4个口语交际练习:有趣的动物

  做手工

  商量

  看图讲故事

  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语文园地的教案

  4/本册教材的语文园地安排的丰富多彩,识字加油站

  字词句运用

  写话

  书写提示

  展示台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查字典

  我爱阅读。

  从语文园地的安排可以看出,注重了识字、写字、阅读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识用结合。查字典是重点,要让学生知道查字典的三种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在语文园地中特别设计了“我爱阅读”让孩子享受读书的快乐。

  三、评价与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课程评价应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首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要加强形成性评价,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最后,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助,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强烈的资源意识来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正确诠释与把握,语文是“生活性”的,“生活是资源;语文是“时空性”的,“存在”就是资源;语文是“渗透性”的,“学科”就是资源,“课堂”就是资源;语文是“主体性”的,“学生”就是资源。有了对语文的正确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便随之增强。

  (一)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利用文本插图,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5/合理利用教室校园以及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寻找语文,感受语文

  (四)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校园外的语文,拓宽学习空间。

  其中,我们团队以识字这一单元中的《中国美食》为主进行教案设想、教案策略的具体阐述。这个单元是识字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学生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识字、写字教案是本单元的重点。

  《中国美食》这一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每一种都包含着烹饪方法,但在烹饪方法种包含有需要识记的形声字,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的自主朗读以及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在识字教案中,根据生字的特点,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识记。看图识字识词,将菜肴的图片与主食的图片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直观记忆“菠菜、蘑菇、茄子”这几个字词。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帮助识记,引导学生发现烹饪方法中“烤、爆、烧”都是火字旁,“煎、煮、蒸”都是“灬”的字,它们都和“火”有关,利用部首查字法发现“灬”与“火”在意义上联系。还可以利用熟字识记,可以用熟字“加一加”“换一换”。

  在课文教案中,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文中的各种烹饪手法,利用丰富的美食图片或短片《舌尖上的中国》,带学生进入中国美食世界,直观感受中国美食品种多样、烹饪手法变化多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布置学生学做一道菜,要求用上课后练习题中的烹饪方法,如“煮、炒、烧、蒸、炸”等。

  在实践活动中分小组以“家乡的美食”为主题,收集家乡美食的图片或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的教材解读,感谢各位的聆听,请大家多多指教。

  6/7/8/?

  9/9

篇九: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提出的一套评价语文教学成效,也是检验语文课程结果的宝贵依据,结合当前教育发展标准,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学习的多元价值。主要提出六大核心素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国际学术的新领域,指导学生采用新的观念,找出与当代文化相通的关系,完善相关能力。

  语文教材研发方面,采用“认知跃迁理论”,着重文本的创新开发,通过结构化的文本设计,利用抽丝剥茧的形式,逐渐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在概念学习上的深度。此外,教材还结合流行文化以及当代时事,让学生学会从社会现象解读语文背景,掌握新的语文知识。

  中学语文课程的标准与教材是学习者素养、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据,这种“认知跃迁理论”通过教材的创新开发,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学习、参与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深入学习语文,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篇十: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点击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这些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例如,符合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字要规范;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等等。在此主要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1.概况

  教材承载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具体体现,所以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根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展开,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也把握内涵的深度。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其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的同时,也注意把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优秀的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套教材每个年级的课本均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七年级、八年级再到九年级语文课本知识及文化素养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的。三个年级总共有六册书,各册书围绕语文教材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层层深入。每册书均包括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涉及到多种主题,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侧重方面也有所不同。

  2.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构成

  1)构成部分:每册由六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由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是

  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2)组成形式:并列结构,不同的主题或文体并列编排。

  3)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主题,文体,知识与技能。这些是由教材单元说明分析得来。

  3.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更多的词汇,更深层次的分析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4.人教版教材的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生主题,包括童趣、理想、生命、成长、名人、青春、求知等等;

  第二类是社会主题,包括亲情、爱国、文艺、民俗、战争、爱等方面;第三类是自然主题,包括美景、科学、探险、动物、环保等等。

  二、各年级各自分析

  (一)七年级

  由于此时学生是刚由小学进入初中,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把握好该时

  期语文的教学重点,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除了引导他们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培养基础知识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能力。七年级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要掌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朗诵技能的训练,复述与概述技能,课文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的表达方式等)

  对于文体方面,七年级淡化文体,主要有寓言、童话、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主题组元,上册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更多,下册对字词品味更多,原因在于上册学生刚上初中,必须要有一个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在古代诗文方面,七年级没有单独的文言文单元,而是每个单元分散一篇文言文,其目的是凸显七年级是以主题划分单元的特点。

  例如记叙文《羚羊木雕》本篇文章正确处理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记叙的多样角度和笔法。旨在通过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写物,充满感情写人的手法,学会如何写好记叙文。

  (二)八年级

  初二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既要承接七年级所学的知识能力,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二学生要重点掌握的是学好的记叙文、散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深了对文言文的教学安排,为初三的总复习打下基础。

  对于文体方面,七年级淡化文体,主要有记叙文与说明文,其中记叙文三个单元、说明文两个单元、文言文四个单元、古代诗文两个单元。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以主题兼顾文体组元,强调实用性文体,学习了记叙文、六说明文、科普文、穿插了散文诗。记叙文主要学习六要素、表达方式、表达技巧;散文主要学习描写、叙事特点、语言风格等。

  在古代诗文方面,有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每册两个单元,分别是文言文与古诗文,文言文主要学习常用字词句,古诗文主要学习鉴赏古诗文,为高中的语文学习做铺垫。

  例如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首散文诗,通过对它的学习,了解作者饿历史剧和屈原和他的事迹。学习文中追求光明、美好,贬斥黑暗、丑恶的强烈感情。

  掌握本文象征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学习本文激情澎湃的抒情语言。

  (三)九年级

  九年级是学生初中生涯的最后阶段,也是即将冲刺中考的最后阶段,这一阶

  段学生要继续学好记叙文、说明文外,重点学好议论文与散文,并且全面复习归纳各种知识,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的各种能力,拓宽眼界。为学好其他学科与高中知识打下基础。

  在文体方面,文学性文体识别与鉴赏,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喜剧等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文体兼顾主题组元,强调文学体裁的学习与初步鉴赏,学习四种文体兼顾随笔,口语与书面语的学习。在技能与知识学习诗歌主要注重情与景、意与物,语言着重学习表现力与修辞,技能主要侧重于表现手法。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理解和体会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人物、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安排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结尾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做好总体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所以在编写语文教材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认真地编写语文教材十分重要,要使所编写教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实力进行知识性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要对课文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打算,教学时灵活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使学生爱上语文。

推荐访问: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二作业 作业 课程标准 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