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5篇

时间:2023-05-13 15:4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好材料作文呢?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题型阐释

  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诗歌、歌词等),由其提炼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对考生有较高要求,这类作文以能够凸显思想的张力与深度者为佳。

  题型呈现

  根据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作文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一型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比如2017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题材料: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陈金明语),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来。

  总之,材料作文一般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唯其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

篇二: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1一、相关角度的相似想像

  相似性想像就是从同一或相似的事物出发,选择与原有想像角度相关或相近的角度,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这里所说的相似,既指其外形相似,也包涵其内在神韵的相类似。

  如“瑰丽的朝阳冉冉升起,彩霞像缕缕金丝浮游中天。”“太阳照着雪皑皑的山峰,发出无数条耀眼夺目的光束,像串串珍珠撒向大地。”这里由彩霞满天想像金丝浮游中天,由太阳照耀雪峰的光束想像串串珍珠撒大地,这是取其形似的想像。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想到民族精神,这是取其神似的想像。

  二、变换角度的求异想像

  求异性想像,就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超越现有的想像方式,变换角度,再加工改造出新异形象的思维过程。在科学幻想小说、神话、童话等体裁中,这种想像常常作为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如科学小品《黄河象》就是根据一头大象化石“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的姿势,去想像这头大象在二百万年以前失足落水的具体情景,这就是超越现在的想像方式——推想。又如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小姑娘每擦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现一种幻觉: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这里借幻觉想像表达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深沉控诉。有时为表达作者的感情,使诗情诗意更突出,诗歌中也常用假想、幻想的写法。如毛泽东《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尔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诗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心志直接放在假想的意境中去表现,这是多么神奇的想像啊!三、多个角度的发散想像

  发散性想像,就是由一个目标或思维为起点,让想像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像时应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认为可笑的不切实际的方法,最后运用逻辑知识来判断筛选。如《1+1=?》的作文命题,有的小作者根据想像的不同方面赋予“1+1”不同的内涵。(1)“1+1=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一些机械的呆板的人。(2)“1+1>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一些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典型事例。(3)“1+1<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一些鸡多不下蛋的典型事例。(4)“1+1=?”,由此可以想像经营投资者的失败和成功,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可小、可等、可大,甚至可小多少倍,大多少倍。(5)“1+1=1”,由此可以想像一些学生的心态: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张天罗地网;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心弦。也可想像到一些成人的做人准则:一贯的诚实+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个不小的错误。更可想像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中华民族的腾飞。(6)“1+1=3”,即一种思想+一种思想=三种思想。(7)“1+1”可以组成不同的汉字,可以是上“十”下“口”的“田”字;可以是一个“十”加两个“一”的“王”字;可以是一个“十”和两个“一”的“丰”字;可以是一横一竖的“十”字……总之,通过发散想像可以把一个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数字题,想像成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大哑谜。这种发散性想像可以使文章情趣盎然,意蕴深远,真可谓奇花竞妍。

  四、相反角度的逆向想像

  逆向性想像,就是一反平常角度,从相反方向着眼,改变习惯思路,加工创造出与一般形象相对的、富有创意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的核心就是标新立异,这也是创新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没有求异便没有创新,法拉弟从电能生磁想到磁能否生电,从而发明了发电机。爱迪生从声音可以振动想到振动是否可以产生声音,于是发明

  了留声机。任何发明和发现,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从彼一面去探索,就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如人们运用逆向思维对一些成语大胆提出了新的见解:班门弄斧/弄斧就要上班门;一失足成千古恨/失足未必千古恨;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无涯巧作舟;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古被用来讽刺干一行怨一行,见异思迁的人,可以新解为一种永不知足的精神,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对褒义成语大胆质疑,给贬义成语赋予新意,使保守观点翻出积极的意义,反弹琵琶意更新。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2【技法揭秘】

  我们常常为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表演捧腹大笑,只因为他俩幽默搞笑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不仅精彩的小品有如此奇效,幽默搞笑的文章同样具有吸引力。所以,要想提高考场作文的分数和人气,幽默搞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幽默来源于生活,家庭、校园、社区,到处都有幽默之花在悄然开放,把它们用活泼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不矫情,不造作,幽默之花也就由生活之野移栽到了你的作文之田了。

  当然,即使幽默搞笑,也不能低级趣味。无聊的冷笑话不是幽默,时兴的恶搞不是幽默,代表邪恶的狡猾不是幽默,挖苦讽刺不是幽默,嘲笑缺陷不是幽默,油腔滑调不是幽默,插科打诨不是幽默。幽默既要使人忍俊不禁,又要使人支颐沉思。幽默应以善意为内质,以高雅为外衣,以搞笑为手段,以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人以教益和熏陶为目的。

  幽默搞笑的中考作文因其特殊的魅力而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毫不吝惜地把高分甚至满分送给这种开遍语言智慧之花的作文。

  【中考兵法】

  幽默搞笑的语言耐人咀嚼,耐人回味。如何让作文的语言幽默起来呢?以下技法可供借鉴。

  1.妙用成语

  作文中的成语用得太多或死板会使文章呆滞、枯涩,失去美丽的光泽,而在特殊的语境里,巧妙引用或改用,幽它一默,却能让文章增添亮色。如:“拉严了所有的窗帘,开亮了所有的灯,准备了钢丝——要扎坏蛋的眼睛,羽毛球拍——用来砸坏蛋的头……一切准备完毕,‘万事俱备:只欠坏蛋’,足足等了一晚上,却没有见到坏蛋的影儿……”这里将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加以巧妙改动:情趣顿生。

  2.大词小用

  违背一个词的传统用法,以突出其新的意义,把大词活用为小词,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表现力。如:“她昨晚没来参加聚会,我们都怪她背叛了老朋友,原来她是突然病了,真是差点制造了一桩冤假错案。”“冤假错案”本指因未弄清事实而定性错误的案件或是故意制造的陷害他人的案件,这里用于朋友间小事上的误会,大词活用为小词,颇能引人发笑。再如:“老师走出教室的一刹间,一场激烈的‘大战’便开始了。肖强、余抗两君是死对头,也是班主任的‘心头大患’,以致大家感叹,既生强何生抗?这不,两君又不知为啥鸡毛蒜皮的小事‘开火’了。只要他俩发生‘战争’,谁也阻止不了,谁也不想自讨没趣。于是乎,我们的书便在这场‘战斗’中化作‘枪林弹雨’.飞来飞去,遭了大殃,嗨,自认倒霉吧。”文段中大词小用的词语俯拾皆是,让人目不暇接—;“大战”“心头大患”“开火”“战争”“战斗”“枪林弹雨”,增添了文章的幽默色彩。

  3.巧用新词

  随着社会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也随着外来文化的逐渐渗透,在我们的语言中,诞生了许多新词妙语,如果能将这些新词妙语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就会让文章幽默诙谐起来。如:“他的动作简直帅呆了!”如果将“帅呆”改为同义词语“很帅”,表达的俏皮

  之感会荡然无存。再如:“一切即将过去,神马都是浮云。”如果将网络语“神马都是浮云”换成庄重语“什么都是过眼云烟”,意思相同,却失去了几分活泼和诙谐之气。

  4.巧用修辞

  ①仿拟: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的修辞手法,分仿词、仿句、仿文三种。仿词就是仿照现有的词语,临时创造出新词语,如:“过去不识字的叫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的叫科盲。”“科盲”仿“文盲”,语言新鲜有趣。仿句就是仿照已有的句式、语气、修辞等,临时创造新的句子,如:“调皮的小东说:‘是昨亦考,今亦考,明日亦复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自得其乐也。’”仿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风趣诙谐。仿文就是仿照原作的语言形式,改变原作的内容,创作出体式相同、风格迥异的新诗文,如有人仿拟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出了《教室铭》《学生铭》《官位铭》等内容、立意迥异的饶有趣味的短文,让入一笑之后陷入沉思。

  ②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位顾客说:‘老板,你卖的豆浆为什么这么稀,价格又这么高?’老板回答:‘人们不都说物以稀为贵吗?’”老板所说的“物以稀为贵”采用双关手法,为其投机取巧辩护,利用这种幽默形式来化解矛盾。

  此外,如果恰当运用反语、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也能产生幽默效果。

  5.巧塑人物,令其幽默

  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时,根据人物形每本身的特点,尽量让他(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幽默好笑。《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为什么令人难忘?除了他悲惨的遭遇外,我想他极富个性而又好笑的话语、神态、动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你听他说——“不多,不多,不多也!多乎哉?不多也!”多么有趣的一个人啊!你再看他的动作——“排出九文大钱”,多么干脆利落,又多么令人忍不住发笑啊。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3一、书悦之这一条是指字数、文面及字体。

  1.字数要达标。中考答题卡给的作文格数在750左右,那我们就写750左右,最低也要在700,这是改卷人能接受的心理字数。

  2.文面要干净。最好不涂改,尤其不要在标题、文首文尾、段首段未、转行转列等显要位置涂改,非改不可可沿所错之字对角线轻划一斜线,万不可用力猛涂,大面积划去。

  3.字体要工整,比例要合适。字体勿斜,勿出现特别突出的某些笔划,勿过小过大,大小以占格3/4为宜,紧贴下格线,左右居中。

  二、形怡之这一条是指段落分配。

  1.文章整体黄金段落分配是9至11段,过少显堵,过多显碎。

  2.文中若有长段,最好以10行左右为宜,过短不能彰显主体叙事,过长则叙事邋遢,长短合宜则结构匀称。

  3.长短搭配,长短段落疏密有别,错落有致,有长方显短,长叙事短点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三、情动之这一条是讲选材。

  1.家庭,写亲情。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那就写出能让大家共鸣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就写出你与众不同的不幸,感动阅卷人;这个写作触点要突出小。

  2.学校,写师生情、同学情。这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场所,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师生、同学都有不同的体验,这种同或不同的体验是写作很好的素材;这个写作触点要突出变。

  3.社会,写乡情。城镇、街道、小区、乡村,这是学生生活过或生活着的熟悉而陌生的场所,有感触,但不多,就在写作者细致的观察,写出陌生的熟悉或是熟悉的陌生,突出一个悟。

  四、意喜之这一条是说审题立意。

  1.抓关键词语,保证立意不破。无论命题、半命题还是材料,都会有关键的题眼式的词或短语,比如河南中考20xx年的你是我的太阳中的太阳,材料中的附着土地;20xx年

  的微感动中的感动,材料中的发挥优势;20xx年的我的青春里有中的青春,材料中的变换角度等。

  2.思索关键词的内涵,让立意有深度。关键词有几种层次的含义,怎么在文中呈现,是决定文章深度的关键,比如你是我的太阳中的太

  阳,可以有自然界的太阳,更可以是温暖,是光明。再比如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屋檐,是风雨同担,是荣辱与共。

  3.审视关键词的外延,让立意有新度。打破关键词的正常思维,选择合理的异向或逆向思维,让立意与众不同起来。比如告别这一半命题,多数考生把告别作为动词,命题告别童年告别陋习之类的,假如再审视关键词,发现告别还可以是名词,于是命题为告别不是悲伤,当是别具一格的了。

  五、采醉之这一条是说语言。

  1.生动形象。这体现在表达方式上,叙事波澜起伏,描写细致逼真,说明简明清晰,议论严谨周密,抒情真挚感人,各种表达灵活搭配,取舍运用。比如细节的挥毫泼墨,酣畅淋漓就是改卷组老师所欣赏的。

  2.文采斐然。这是说遣词造句生动活泼,动词、形容词等使用巧妙传神;词语使用准确而富有变化;句式灵活多样,长短搭配,整散结合;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等等。

  3.耐人寻味。这是指作品的语言或含蓄、或幽默、或形象,饱含哲理,富有意蕴,读来耐人寻味。洗尽铅华,简约为美也好,模仿引用,底蕴丰厚也罢,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是最好的风格。

  六、技迷之这一条只谈结构和点题。

  1.三段式横式结构。总括段(扣题)、叙事段+点题扣事件段(三次)、总括段(点题),这里的叙事是跟主题相关的三件事,三件事可并列关系,也可递进关系。比如《奔跑》三事件:黄山之巅、题海之中、跑道之上。

  2.三段式纵式结构。总括段(扣题)、叙事段+点题扣事件段(三次)、总括段(点题),这里的叙事是跟主题相关的一件事,这一件事可富有变化。比如《触动心灵的力量》一件事的变化:自卑(迷惘)、触动、改变。

  3.首尾精彩,文章三点。文章开篇环境点染、概点事件、引出回忆,中间三个独句成段(描写句、点题句、过渡句、情感变化句、线索句、哲理句),结尾多层呼应、点题升华、余味萦绕。

  七、识服之这一条是说考生个人的见识。

  一句话,在仅有的篇幅中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书法(毛笔、钢笔等)、绘画(水墨、动漫等)、舞蹈(芭蕾、街舞等);、音乐(钢琴、中阮、古筝等)、体育(球类、操类、棋类、滑冰等)、文学(名著、诗词等)等。在文章中专业词语的切入,由点到面地由特长到其他方面的影响,但要选择高雅的层次。

  考场作文如酒,味烈,易辨,清晰醒目;平时作文如茶,醇厚,一品、再品、余韵袅袅。阅卷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一目知酒就好,再品如茶就是幸运。当然,考场作文写作的注意点也远不止这些,譬如环境的点染,感性选命题理性选材料,小标、题记可适当选用等等。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4【技法揭秘】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物象(自然意象)或事象(社会意象)。它既包括借以寄托情思的春草、秋风、落叶、红梅等自然之物,也包括用来寄托情思的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文学情节和历史事实等社会意象。意象组合,就是缘于表达统一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本不太相关的,寄托了情感意趣的典型人物、事件、实物或景物片段,构成一组画面,实现无缝链接、组合成文的构思技巧。这种“拼盘”式的组合,绝非是对事例、景物材料这些“形”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文章主题下的有机整合。

  运用意向组合的方法能让作文呈现板块式结构,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思路流畅,适宜考场上错落有致地安排材料,很容易达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对一类文的“内容充实”“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等要求。

  【中考兵法】

  用意象组合法构思成文,常有三种组合手段:

  一、横向组合

  就是组合特定主题下的几幅画面为几个素材,各片段间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如中考满分作文《秋来了》,首段先用“秋来了,梦醒了,心碎了”开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传神而简洁地描写秋风秋雨秋景,用“一首首凄美的诗篇便从诗人心中涌起”过渡,然后分

  别用“梧桐细雨冷清秋”“巴山夜雨话别情”“浔阳江头琵琶行”作小标题,引出李清照、李商隐、白居易这几位文学史上的悲情人物,用诗意的语言化用他们相关的诗词意境,表达自己对秋的独特感悟。最后用忧伤的笔调作结,照应开头:“秋风起,秋雨浓,梧桐芭蕉夜雨声。秋意老,愁丝层层,几曲秋声,哀怨几重。秋来了,带来无限的哀思,留下无数凄美的诗篇。”采用这样总分总的横向结构,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给人深刻印象。

  二、纵向组合

  就是组合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中的几幅画面或若干意象,各片段间是鱼贯式的层递关系。如中考满分作文《你的热情,让我记住了你》,考生先在开头解释了题目的“你”为何物:“你,就是那热情蓬勃明媚灿烂的阳光!”然后分别用“幼时,你如风”“童年,你如水”“青春,你是天”三个独句段落引出自己在三个不同人生阶段对阳光的不同感受,这样一气呵成之后,自然地在结尾用想象和抒情点明题旨——“沐浴在你的热情蓬勃下,我感受着母爱般的温暖,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我仿佛感觉到我的双臂变成了美丽的翅膀,在你的引领下,我飞向了广阔的天空,飞得很高很高……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美好未来,描绘属于整个社会的绚丽蓝图”。又如一篇《环保离我们还有多远》的作文就分别用“风吹草低”“大漠孤烟”“断肠天涯”作小标题,从原诗句意境过渡到今天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令人震撼。这种结构省去了各部分过渡的语句,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会让疲惫的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三、对比组合

  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事物、人物、事件或自然现象安排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明是非,从而产生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如《阿行与阿动的故事》,就把阿行与阿动二人来往的6封简短书信分成三组,既表明了故事的发展,又进行了对比:在同一专业、不包分配的起跑线上,阿动到深圳打工,从一般工人做到技术员、厂部经理,而阿行拒绝阿动的相邀,先是在家无所事事,等待父亲找工作,后是安

  于现状,用非所学,无所成就。文中虽未作评论,而主旨尽显,紧扣“行动”的话题作文命题。另外,为了结构上的美观,意象的组合还要注意呈现的方式。

  首先,除了对比组合可以用两个片段外,一篇作文采用三个或四个片段为宜。每一个片段并不需要描写得太详细,太冗长,不必把画面的来龙去脉、前后经过交代清楚,只需抓住画面的本质特征或典型细节,寥寥勾画,略加点染,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画面就行了。也许单幅画面表达的意思比较含糊单调;但一幅幅意义相关的画面、素材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构造出一种意象,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主题。

  其次,各片段可用精心设计的小标题、转换地点、数字序号等标示,达到形散神聚、聚零为整的目的。这样的小标题宜用词语或短句形式,句式一致,—体现行文脉络和逻辑顺序。例如,《行走在江南》采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小标题,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风韵,《爱的传递》用“红叶?琴”;“红叶?情”“红叶?恩”的小标题依次诠释了“高山流水”“霸王别姬”“叶落归根”的情意,突出了主旨。

  其三,如果素材较多,也可以不用小标题,只在主体部分的各段开头设置排比型的中心句,领起段落,组合素材,用排比段的形式和富有文采的表达来结构全篇。这种结构能使行文势若悬河,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充实感。

  总之,意象组合是一种易于掌握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法,加强训练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范文赏析】

  思念的滋味

  程璐璐

  “思念的滋味,就像这杯苦咖啡,虽然可以加点糖,依然叫人心憔悴……”我无意听到了这首歌,不觉一阵鼻酸。(引用歌词点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中考作文指导技巧5技法概述

  清代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

  章的主题,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综观20xx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满分作文,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列举如下:

  一、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

  由小见大,是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这并不决定我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善文者,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也可用板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更为深刻。

  三、关注热点,由浅入深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四、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由实到虚法能使习作的立意更加深远。

  五、追根溯源,由果导因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果导因,是指我们由所描述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其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采用此类立意法,往往能使文章主题突出,底蕴深厚。

  真题再现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试题解读

  20xx年苏州中考作文题“不错过________”,虽是半命题作文,但逆向立意鲜明,与苏州20xx年中考作文题“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颇为相似。既然生活万象纷杂,错过是常态,而题目在价值导向上逆向强调“不错过”,那么其对象一定是有意义的或很重要的。这里细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不错过”有指“不再错过”或“不能错过”的意思,前者可以写成往事追忆,后者可以写成人生宣言。

  明白了题目的基本意思后,要写成此文,需过两关:一是选材关,二是立意关。

  首先,就“选材关”而言,最好不要凌空蹈虚,写成“不错过理想”“不错过青春”“不错过爱”等过于空泛的文章。建议要化虚为实,化情为物。据此梳理一下,“不错过”的对象可以是一次比赛的机会,一场精彩的表演,一次难得的重逢,一次深情的送行,一次对友人冰释前嫌的道歉,一次对亲情精心凝神的体悟,一次日出日落的守候,一次春天里的桃花盛开等等。

  其次,要过“立意关”,就需要在平凡小事中,有所提炼,能升华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想来。“错过”与“不错过”既是一个生活的问题,也是一个哲理的问题,都有耐人寻味的情思和意趣。“不错过”似乎更多地包含着主观的对生活与人生的认知和选择。所以如果考生能在叙事的基础上,恰当地抒情议论,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只是用故事本身说话,过于含蓄甚至隐晦,对于考场作文来讲,则是不太可取的。

  综合而言,此次作文题鲜明地体现出了两个特点,即生活化气息浓,选材开放性强。既能让考生容易入手,又能考查他们的生活感悟力和思辨力。

  满分作文

  不错过风景

  周末清晨,窗外笼着一层轻烟。房前的树,沐浴在轻纱般的雾里,静默着,又像在对我诉说着什么。我忍不住走出门去探寻。树下的地上,躺着几片昨晚落下的叶子,黄黄绿绿,有些斑驳。我的思绪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微风吹起的叶子走走停停。

  读过一个故事:

  女孩叶子,聪明伶俐,天真可人。她跟随大人们去报国寺。一路上,她让一只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让布制的心脏也感觉到人怀的温暖;她给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6技法概述

  中考作文,除要符合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言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外,还要符合各地考纲的评分标准,如讲究文采、语言亮丽、语句意蕴丰厚等。这样,考生的作文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语贴切,意蕴深远

  杜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佳话,贾岛也有“推敲”的感人故事,名家写作历来重视词语的雕琢、精心锤炼,力求传神。生动贴切的词语可以为一个句子增色不少。中考作文要使语言鲜明生

  动、新颖脱俗,考生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二、活用修辞,精彩纷呈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修辞的作用就在于给平实的语言赋予超凡的表达效果。”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衣装扮靓。”文章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作文生动形象,满篇生辉;善用拟人既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善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用对偶句式则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

  如《安塞腰鼓》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三、巧借手法,推波助澜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表现手法在文章文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文章语言因表现手法而内蕴丰富,文章主题因表现手法而不断升华。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和烘托、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象征、铺垫、照应等。

  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正是通过第一段的铺垫、对比来衬托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热烈的特点,从而表达了对质朴、粗犷、豪迈的安塞人的热情讴歌。如没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带给读者的震撼是不会如此强烈的。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管理、反省过自己了吗?你在自律中获得怎样的感悟呢?请以“自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解读

  20xx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题目“自律”很实在,也很有内涵,考题立意清晰,难度不大。题目的说明文字对什么是自律也说得很清楚:约束、管理、反省、克服惰性、抵制诱惑等等,所以审题没有困难。

  考生在审题之后,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中的事,人生就像行驶中的汽车,车轮的快慢好像人生的节奏,失去控制的车轮常常会出轨,失去控制的人生最终会导致人生中的失败。考生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比较好写。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一定要是原创的、诚实的、真挚的,打动人,说真话,这样就能拿高分。

  考生在写作时,文章的切入点要小,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真情实感,让自己心中的秘密、生命中的经历、心灵的感受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样的作文要比那些矫情的、言不由衷的、模仿抄袭的不知好多少倍!考生若能在文章中结合国学知识,展现考生的文化底蕴,便可锦上添花。如能谈谈中华文化,如“慎独”等古训当然更好。考生可以写如何将“欲望”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做一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人。这样的例子应该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所以大家都有话可说。

  和往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题不同,20xx年的作文题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又可以写成记叙文。不像往年的中考题,看起来写议论文合适,可是写成议论文难度大。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滴水之恩”等,两种文体界限非常分明。

  如果考生选择的文体是议论文,需要理清楚文章的层次,可以从什么叫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如何自律三个方面下笔写,注重文章的逻辑性,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

  如果考生写的是记叙文,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从生活感悟着笔,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从事件中体会到自律的重要性,或是

  不自律所带来的后果,事件描述应具体,情感表达要真挚。

  总体而言,作文题目非常简明扼要,命题者已经给考生立意。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不用自己去设想中心和立意。这样的作文,审题没有障碍,也不容易跑题。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7中考作文是限时作文常见一些考生的作文草草结尾,甚至只写了半篇,这显然是没有分配好考试时间,作文时间不够造成的。所以,除了要注意科学分配考试时间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速度。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快呢?分析一下社会上文章写得快的人,大致有这样三个特点:

  (1)平时练得多。有一位香港作家,就是写《金陵春梦》唐人,有十多年的时间,每天写一万多字的文章,平均每小时写两三千字。他写作时在桌子上放一只表,以便加强时间观念。我们平时如果经常练习写作,种种词语种种句式,种种篇章结构,甚至一些想法,一些材料,经常运用写起来自然就快了。应考前时间短,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抓主要方面练一练,还是有好处的。

  (2)心中有预制构件。新闻写作都要快,有一位记者在介绍写作经验时说:在写作方法上,我常爱搞点预制构件,即在采访过程中或采访回来的路上,脑子里把某些材料构思成整段文字,并及时记录下来。写稿的时候,常常能整段搬上去。这样不但写稿时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往往比较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因为是在脑子热的时候写成的。其实,许多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他们心里装的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块块观点材料统一的预制构件。准备应考作文,也应当造点预制构件,即围绕一个中心,先做片断练习,然后组装成文。这种练习做多了,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变换角度,改换文题,组成新的文章。

  (3)走熟路。记者写新闻,秘书写公文为什么快?为什么换一个作家去写这类文章,一开始倒写不快?因为记者、秘书常写这类文章,熟悉这类文章的路子。应考作文是急就章,应当走熟路,不必独辟蹊径。有人讲过一个爬山的故事,上山时走的缓坡,因为路长,到了山顶已

  日薄西山,因为急于下山,决定开新路,下陡坡,反而被围在半山腰下不来。作文也是这样。平时作文要注意创新,特别是自由命题作文,课下的不限时作文,可以足够的时间独出心裁,失败了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考试作文,还有平时或工作以后的应急写作,为了不误事,最好走熟路。

  作文得高分的秘密

  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是龙的传人,就会长着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炎黄子孙都有相同的血缘,有着一种共同的遗传因子。

  其实,在我们炎黄子孙身上,还有一种文化的遗传因子,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字汉字,正是这种象形方块字,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把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前后粘连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你从小受到的最早的中国文化的启蒙,也许就是汉字。当你的父亲或母亲抓着你的小手,叫你伸出食指来,在茶杯里蘸上一点儿茶水,在桌上从左至右画下歪歪的一横时,你就开始接受中国文化最原始的精华了。请不要小看这一笔一划,就在这看似简单的横、竖、捺中,你开始成熟起来、存积在你身上的遗传因子也开始显出它的作用,你,渐渐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一个有炎黄文化传统基因的中国人

  你看,写好汉字,将关系到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多么重要!可是现在许多同学不注意汉字的书写,特别是在作文本中,字写的大的大、小的小;有的歪到外婆家去了;有的一脚踢到了下面一行字的脑袋上;有的呢?就象螃蟹,张牙舞爪的不甘心待在格子里,要爬出来咬人似的!有的同学认为要把字写好,挺麻烦的。但是我却要说,把字写好了,老师在看你的文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麻烦了。非但不感到麻烦,如果你的字写的干干净净,好会给老师一种好感。一有好感,就出现了感情分这个东西。也就是说,他在感情上就喜欢你了。你想,这样一来,你的得分是不是会比那些没有得到老师好感的学生要略高一些呢?

  那么,怎样把字写得好一些,怎样使老师对你的书写有感情呢?请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试试看。

  首先,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撑着格子写。有很多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习惯把字写得像芝麻一样小,一个格子起码可以装小她四五个字!我们做老师的改这样的作文卷,简直要象福尔摩斯似的,拿个放大镜才行。我想格子有多大,你就可以写多大的字。字写大了,地方宽裕了,才比较容易安排字的结构。

  第二,不要用那种极细极淡的圆珠笔,因为那样的笔写出来的字,老师看起来挺费劲的。特别是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老师,眼睛不好使,看这样的文字就特别累,一累,感情就不好了。你说是吗?再说,用细而淡的笔书写,对你自己的眼睛也有伤害。最好用那种颜色比较深的,笔头也比较粗的圆珠笔。笔头一粗,你就自然会把字写得大一些了。

  第三,经常注意一些汉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把握好了,字就好看了。譬如,上下结构的字雪、雷上面的雨字头应该写得稍大一点,把下面的部分盖住,这个字就会好看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在左边,偏旁应该稍稍高一些;譬如说:山字旁,口字旁的字偏旁就应该抬高一点;而那些偏旁在右边的字,偏旁又最好往下掉一掉。又譬如斤字旁、月字旁等,如果在右边,都应该往下掉一掉。

  第四,平时多注意一些身边经常出现的字体,譬如商店的标牌呀、报纸上的标题呀,或者老师同学们写的漂亮字呀。做一个有心人,看到好的字用手在空中比划比划,这样就记住了,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好看的字学着写下来,久而久之,你的字就会好看起来的。

  别忘记,你的字一好看,老师给你的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8技法概述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

  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题解读

  20xx年绍兴卷作文题的独特之处是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发现自我之美,自我之长,抒写自我之价值,这是对引导学生关注外在世界的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

  从作文题的形式上看,20xx年和20xx年一样,回归到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考查方式。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审视自己。而且文学色彩较浓,富有诗意,这也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但是,在延续20xx年的形式的基础上,20xx年又有了些许创新,即提示语的使用。前几年的作文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基本上是直接出示作文题,而20xx年在作文题前增加的一段提示语:“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优美雅致的提示语,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考生的审题思维,便于考生打开思路,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同时有利于考生克服考试紧张心理,调整考试情绪,使他们渐进作文思维的亢奋状态。

  这个命题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正能量的宣扬。人间处处温情在,社会处处有阳光,它反映了社会的温暖和谐。而“我”也参与了其中,享受阳光的同时奉献阳光。引用到文中,结合现实,就是旨在倡导学生要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献出爱心,有自信,乐于助人。

  审题时,从“阳光”这个意象中,考生不难联想到光明、快乐、温暖、爱心、奉献、力量、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从而进一步联想到“阳光”可以是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存在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指代,甚至可以引申到平凡、微小和伟大等。当考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时,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能就会有新意了。当然,关键在于学生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写作。

  在审题过程中,考生还不能忽视“也”这个关键词。“也”表示

  同样,蕴含了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考生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这个意思。一个“也”字,要求在具体文章中有考生认识的转变。整体而言,这个作文题能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从身边小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写作中完成一次对自我及身边人、事的观察与体悟。

  作文想拿高分,除了要审准题外,还要有新意、有特色,具体来说就是选材独特、寓意深刻、文字具有表现力。选材上要新颖,不要仅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可以活用社会热点中的材料。材料丰富鲜活,视野更开阔。当然要记住最核心的一点:无论用何种文体,考生都要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应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验描写,或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9“动”要与“静”结合

  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浓”要与“淡”结合

  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定”要与“移”结合

  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

  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虚”要与“实”结合

  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10一、一个“我”

  1、随着同学们一天天成长,对自身的认识,也应随年龄、知识的递增而更清楚,如“我”的具体生活、学习环境、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而这一切都是同一件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的,与“我”有关的生活,把“我”写进去的文章,才具有真实感,才具有个性,因而才可能写顺、写好、吸引人。

  2、写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反思自己、提高自我的过程。写个真、善、美的“我”:“真”是写的基础,“善”是“真”的灵魂。这“善”,用今天的中学生视野、胸怀讲就是三大主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自然的和谐与保护,个人的学习与进取。要能够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社会角色和责任联系起来。本着这样的态度去写作文,才能做到既“真”又“善”,写出“美”的文章。

  3、在写“我”熟悉而又正确认识的生活时,要注意你写文章的情绪、感觉是会影响读你文章的人的。因此,作为读了九年书而写的一篇中考作文应是你这几年你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果,应能让别人与你一同感受生活的阳光。

  二、二个“法”

  4、结构法:就是建筑物的主体构型。一般来讲,中考作文在三个部分七个自然段左右较宜。

  凤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要明快、简洁。做到了这两点,就多少有了灵秀气。作文开头不能长,超过三行(50字)就难成好文章的头像相。

  虎尾:最好是“二节鞭”的尾,倒数第二节就所记之事作主题的升华,议论色彩宜浓些,而最后一节最好是一句,尽可能注意句式的变化,做到有力、有神,令人回味无穷。

  集装箱的“肚子”:所谓集装箱就是指中间所记的事、写的内容,只要与主题有关,围绕中心线索,都可以写,这部分对一些写作初练者讲,是最可发挥的地方。

  5、文章中一定要有描写,特别是人物描写。因为我们的记叙,就是写人的,事因人生、情随事出。因此,在叙述事情过程当中,不失时机展现两三处关于人的描写,特别是人物的眼睛和手,这样就会使文中人“真”起来,“神”起来,这就是第二个“法”。

  三、写好“三件事”

  6、“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入文。只要注意,事不在大小,有“我”就行,情不在多少,有爱就灵。这“三件事”要有层次,多角度。“人往高处走”,写事也如此,这事中的情,也应有个由表及里的顺序。而这里的“爱”就是爱学习,爱生活,求上进;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讲责任。

  在选材时要注意,自己经历的、熟悉的事是最好、最有个性、利于发挥的素材。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家长让他去买苹果,他就想也买别人也曾买到的一斤重一只的大苹果,结果满街去找,空手而回。其实一斤称二、三个苹果也是很讨人喜欢的,而生活中的最常见、易买的是这样的苹果。写文章选材也是如此,生活中好多事只要你仔细去感受、去品味,就会像席慕荣手中的贝壳一样闪闪发光。

  7、这“三件事”就是一串糖葫芦,把它装进“集装箱”,这样可以收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你确实拥有“一只斤把重的苹果”的素材,那就要提醒你,不能写成流水帐。

  四、有四点提醒

  8、字要正,大小适中。语文试卷上,特别是作文的字,一是要写端正,这是作文的外包装。写端正,至少告诉别人“我认真”。字的“大小”有二点:(1)占字格的2/3左右,过大则丑,过小则弱。(2)这“字”是文句中的字,因此,也应有整体上的大小、实虚之分,这样就有协调、有变化之美。

  9、试卷不是草稿纸,整洁是起码要求,切忌乱涂乱画,更不能涂成大墨团,刺人眼。遇有必改的字,一般可轻轻地画上二杠即可,这样既省时,又无伤大雅。

  10、注意文章的总字数要和你对自己所写作文的最高希望值之间要同步。

  (1)、“不少于600字”(这是中考作文一般要求),如勉强写到600字,一般只可得基本分。注:劝你能写上650字左右,否则刚够字数,显得“可怜相”。

  (2)、750字左右,这是获得二类卷作文分的量。一般努力一下是可以达到的。

  (3)、不宜超过830字,否则过多则滥,吃力不讨好,显得谋篇布局的能力不足。

  11、注意各自然节之间的长、短搭配,这样能增添文章的外在美。文章的整篇布局也有个“黄金分割点”,在这前后用上一两个独词句

  或简短单句的自然段,这就是文章的“美腰”。

  12、写文章是创造性劳动,当你对“写”有一种“渴望”的心态,你就能文思泉涌,当你作文时有一种快感,那离使你“惊喜”的分数就不远了。

篇三: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第一篇: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饥饿的书包”揭开“教育的痛”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2020年的荆州中考语文试卷最大的亮点无疑是作文,这次采用了“一个原点,三个方向”的“套餐式作文”命题思路,而亮点中的亮点无疑是“三选一”最后的那个充满想象力的作文题目——“饥饿的书包”。大家在惊叹之余,不免有些疑惑,这个题该怎么写才能既有趣味性,又有思想性呢?

  直到读罢命题人原创的“下水文”,所有人方才真正懂得了这道题背后的思考,也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才华横溢。

  这篇文章完美地达成了这道作文题目命制的所有初衷:充满奇幻色彩,摹写“饥饿”状态,思考教育乐哀。

  本文以一只神奇书包的主人为叙述主体,讲述自己和书包的故事。就像霍格沃茨的分院帽会自己寻找主人一样,这只书包“几乎是自己跳到我背上的”,从此朝夕相伴,度过了六年快乐的小学生活。这一段日子堪比魔法学校,神奇的书包装下了一个孩子所有的幻想和骄傲,甚至“装得下一个海洋”。这是一段孩子天性自由发展、书包“营养均衡”满足的理想时光。

  上了中学之后,书包和主人开始出现分歧。“我”被“规矩”教懂的道理,“书包”却不懂,比如,“我”懂得,“中学是不需要演示的,只需要知道就行了”,而“书包”却“自作主张地掏出花花绿绿的电线、西红柿、火龙果”,当场演示“生物电”,结果害“我”罚站。从此,“我”扔掉了书包里“稀奇古怪”,书包变得“恹恹的”了。

  当“我”把书包爱吃的东西全锁进铁柜子,书包开始变得烦躁,夜里能听到它撞击铁柜的声音;更要命的是,当路过学校实验楼,见到启发过伽利略、阿基米德、牛顿等科学家的那些铁球、杠杆和苹果,书包不管不顾地张开了血盆大口,完全陷入了饥不择食的疯狂状态。

  故事结局,“我”果断地、毫不留恋地送走了这只“饥饿的书包”,那本曾经让它垂涎的《果壳里的宇宙》,被无情地垫了桌脚。在这张书桌上,“我”平静地继续着“只要分数”的余下日子。

  此文可以视为作者《教你唱“咯咯咯”》《寻找钠离子》等教育小说的系列重启,带给我们的教学思考绝不仅限于今年的想象作文该如何铺展。

  首先,它启发我们,无论多么奇幻的想象,都应该为反映现实服务。我们要学生发展的想象力,不是超越其科学素养水平的那种上天入地的所谓“科幻”,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理解力的对真实生活的夸张和变形;就像本文示范表现的那样,在小学教室里能大热天里造出雪花,而中学的实验楼却是“生锈的大门”,这样的对比,不就是在说小学尚能保护孩子的想象,而中学却连规定的实验都成了奢侈和多余?

  其次,它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深刻的思想,都应该用具体形象表现。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往往只能提“生动形象”的要求,但具体如何做到,却常常语焉不详。就本文而言,让书包具有人的情感是一般人能想到的,但是赋予其“大公鸡”一般的外形,却不是谁都可以想到的巧思。正因为有了这个设定,才有下文展示“尼莫海洋馆”前的“用小尖嘴啄我”,才有被塞入各类试卷时,“往日挺拔鲜红的鸡冠像霜打了的茄子”,以及进入实验楼时,“鲜红的鸡冠摇晃着,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惟其如此种种,抽象的“饥饿”才如此具体可感,对教育之痛的反思方能如此引发共鸣。

  第三,它提醒我们,无论多么美妙的讲解,都抵不过一次下水示范。所谓“学而时习之”,“学”指的是老鸟带着小鸟,一个示范,一个模仿;“习”指的是小鸟自己反复练习飞翔。这个过程中,老鸟的示范至关重要。同样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如果能辅以精准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和悟得才会有起步的基石。并且,教师也只有在“下水”的过程中,才能真切体味到写作的关节点在哪里,何处才是体现“腕力”的地方,该怎样精心结构。比如,本文的“我”和“书包”虽然就是一个孩子的“一体两面”,但是当“我”路过实验楼,必得是“它”“疯了一样撞开”铁门,“饥饿”的表现才有力

  道;并且一定得是“生锈的铁门”,对现实的指摘才点到了筋上。而进入其中之后,如果见到的只是落灰的普通实验器材,那就与“生锈的铁门”的含义重复,效果便大打了折扣,眼前必得是霍金的前辈物理学家们用过的各类器材,方能既有想象力,又极富批判力——忽略“知其所以然”的弊端多么让人扼腕,多少牛顿和阿基米德就此被扼杀。

  至于本文表现出的诸如跨学科知识面之广,对儿童心理揣摩之真,夹带“尼莫海洋馆”名著阅读“私货”之巧,以及伏笔呼应、营造气氛、表现细节之妙,值得咀嚼品析的点还有很多,建议大家继续挖掘,最好做成一篇“时文精读”训练,让师生双方都有满满收益。

  第二篇: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概念阐释:

  词语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篇章的文采靠具体的词语来体现。因此,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语的选择、锤炼。

  用词贴切,就是说词语要有表现力,要做到准确生动。清朝著名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古人讲究、重视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选用词语,我们也应该像古人那样。千锤百炼,有一字不放

  松的谨严。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篇文章有没有文采,能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首先表现在用词上。词语简洁精炼、形象鲜明、音韵优美、富有情趣,能使得整篇文章熠熠生辉。

  技法指导:

  1.精心挑选动词,凸显生动传神

  阿·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显的,因为全部生活在于运动。”其实,我国古代诗文中的炼字佳话,也多是锤炼动词。比如古代“推敲”的故事,就是将“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改为“敲”。所以,我们要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动词去

  描写事物、叙述事情。如:

  ⊙红红的对联烤红了屋檐前的冰柱。

  冰柱是透明的,对联应该是“映”红了冰柱。但是作者用“烤”字.就把过年时的喜庆和人们洋溢的热情比作了“火”,更具有表现力。

  ⊙老渔民的双手,拉来了松花江上的黎明。

  老渔民很早就到松花江上拉网打鱼,作者由此说松花江的黎明是老渔民拉网“拉”来的,传神地表现了老渔民的勤劳。

  ⊙月亮的坛子,被谁失手碰翻了。凉凉的月色,一下子泻下来,小小村庄,就淹在月色里了。

  之所以用“泻”不用“照”、“洒”、“射”,用“淹”不用“笼罩”,是因为这凉凉的月色来自那“坛子”,立刻让人产生月光如水的联想,一个“泻”字,就把如水的月光从高空倾泄而下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揭示出来了。

  ⊙一条河流从南流来,把村子从中切开;几座弯弯的小桥,又把它缝起来。

  该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切”、“缝”等动词生动形象,饶有兴味。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冯骥才《苏七块》)

  运用“触”、“飞”、“贴”等一系列传神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医生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钟声敲碎了林中的寂静/小溪潺潺拨动心弦

  动词“敲碎”、“拨动”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宁静、美丽的森林。

  2.巧妙运用叠词,表现音韵情态

  古诗中经常使用叠词,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等。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连用七个叠词,更是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凄冷之情。

  运用叠词,描摹情状,可使情境绘声绘色;抒发情感,可使情感蕴藉绵长。叠词可以表现语言的情态美,也可以增加文章的音韵美。

  ⊙AA式

  这湖水真静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地升入高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肢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低垂到湖面上,在抚摩着静静的湖水??

  以叠词写静,连用九个叠词,语调柔和、形象轻盈,恰到好处地营造了一种恬静柔美的意境。

  ⊙ABB式

  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十六岁款款地走到了我的面前,让我捉摸不透。十六岁是一朵花,慢慢赏来,粉嫩嫩,芳幽幽;十六岁是一首诗,轻轻吟来,慢悠悠,意绵绵;十六岁是留在相册里的绚丽容颜,笑盈盈,光灿灿。审视着这道由近百张照片连缀而成的十六年的生命轨迹,我的心潮久久难平。

  (优秀作文《写在照片上的童心》)

  该段运用“粉嫩嫩”、“芳幽幽”、“慢悠悠”、“意绵绵”等叠词,反复描绘十六岁花季的美妙与灿烂,如诗如画,五彩斑斓,读来韵味无穷。

  ⊙AABB式

  女孩子慵慵弱弱,平平淡淡,安分守己,文静温雅,与男孩子冒冒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鲜明对照。女孩有女孩的风格,做女孩是一种骄傲??

  (优秀作文《身为女孩》)

  该段运用叠词,将女孩子与男孩子的性格形成强烈对比,抒写女孩的个性风格,抒发身为女孩子的自豪感。

  ⊙ABAB式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见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鸦悲啼。

  (满分作文《题乌江亭》)

  “鲜红鲜红”与“雪白雪白”,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写出了美人香消玉殒的瞬间给人情感上造成的落差。

  3.对举四字词汇,展示丰赡典雅

  四字词汇比较凝炼,往往有古典意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举式写出,常常蕴含丰富,语意丰赡,格调典雅。古人写骈赋也多用四字句,结构整饬,音韵悠长。

  无论是叙事或是议论,对举四字词汇,可以使文章言简意赅、精粹醒目、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形成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梅花斗雪,独立寒枝,那是相信自己能迎来春天;雨声潇潇,花木入梦,那是相信自己能等到彩虹;江河咆哮,一泻千里,那是相信自己能顺利入海;孤云出岫,一无所系,那是相信自己能化作彩霞。

  (满分作文《相信自己》)

  八个四字词语,以排比的形式写出,概括力强,语意丰赡,气势磅礴,议论有力量。

  ⊙举杯邀月,踏雪寻梅。诗意的生活很瘦,如水,柔弱恬淡中却犹见风骨。“世间行乐皆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水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满分作文《清欢》)

  “举杯邀月”、“踏雪寻梅”、“柔弱恬淡”、“犹见风骨”等四字词汇,有文言词汇的典雅,意境优美。

  ⊙我可以推窗欣赏四季轮回:春天,柳絮飘飞,花香弥漫;夏夜,月白风清,蛙噪蝉鸣;秋天,天高云淡,落叶纷纷;冬天,雪花飘扬,檐冰滴答。

  (《心愿》)

  四季的美景以四字词语凝炼概括,语言有韵律美、典雅美。

  ⊙情感萦心,易欺于谎言、偏于成见、惑于谗巧。要看清世界,须拭去眼前的浮尘;欲明辨是非,须放下心中的偏见。

  (满分作文《拭去眼前的浮尘》)

  “欺于谎言、偏于成见、惑于谗巧”,四个文言词语连用,典雅工整,精巧得当。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有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策马扬鞭、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依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云烟;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绿色的心》)

  运用大量四字词汇,紧扣成败荣辱四个方面,揭示了绿色生命的真谛;意蕴丰厚,辞采华美典雅。

  4.灵活创新用词,呈现新奇理趣

  对于词汇的选用,我们还要求变、出新。如果能有意识地在常态外求变态,在常式外求变式,在共性中求个性,就能使语汇生动鲜活、摇曳多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我们可以运用套用新词、比拟用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仿词、拆词等方法,让词语的使用丰

  富多彩,呈现新奇与理趣。

  ⊙套用新词

  爱没有“删除”,也不只是“保存”,它更需要每个人去“复制”,去“粘贴”,只要人人都“粘贴”一次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满分作文《爱更需要“复制”—“粘贴”》)

  “删除”、“保存”、“复制”、“粘贴”等属于电脑程序用语,作者巧用新词汇,合情合理,准确生动,意趣横生。

  ⊙比拟用词

  中年妇女快速跑来,忽然,脚一扭,她停下低头细看,原来她的高跟鞋的鞋底与鞋跟“离婚”了。

  “离婚”一词用得很妙,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捧腹。

  ⊙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她昨晚没有来参加聚会,我们都怪她背叛了老朋友。原来她是忽然病了,真是差点儿制造了一桩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用于朋友的小误会上,属于大词小用,适度的夸张,让人读来别有意趣。

  ⊙仿词

  在她们眼里,中国压根儿不应该有自己的月亮。这些人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投错了娘胎,投错了国胎。

  运用仿词的手法——“国胎”仿照“娘胎”而成,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崇洋媚外者。

  ⊙拆词

  艰难险阻中的一转,可能是豁然开朗;光明坦途中的一折,可能是浊浪排空。

  (满分作文《转折》)

  作者非常聪明地将文题中的“转折”拆开,形成对偶,告诉人们转折的两面性,行文机智而灵活。

  5.用好修饰词语,传达丰富意蕴

  作文中,人、事、景的刻画,都应该做到具体;语言概略、不具体,形象就会扁平、模糊。缺乏逼真、清晰的立体感。在一个句子中,只有光秃秃的主语、谓语、宾语,总给人枯燥单调的感觉,语意也很苍白。这就需要一种“添枝加叶”的技巧,精心选用修饰词语,让主干部分的意义丰富起来。修饰词一定要富有表现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能把所描述的对象写活,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能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

  ⊙炮喷射出愤怒的火焰,仇恨的炮弹射向敌人。

  (刘白羽《万炮轰金门》)

  愤怒的火焰”、“仇恨的炮弹”,用移就的手法赋予了火焰、炮弹以人的丰富情感。

  ⊙这是一个鸟声如洗的四月的清晨。

  “如洗”一词很有表现力——鸟的声音像在水中洗过一样,这就

  把鸟声的清脆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倚一缕塞外苍老的羌笛/饮尽那份万里难还的孤独

  羌笛怎么会“苍老”?因为将士长年在外,万里难还啊!读后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方文山《菊花台》)

  月亮怎么会“惨白”?因为人的忧伤;“冰冷”修饰“绝望”,因为承接前文的“霜”天,也表达了内心至深的绝望情绪。

  ⊙梨花院落溶溶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轻轻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越了唐朝橘红的烟尘和宋朝暗黄的天宇;这清音,经过了唐风宋月的滋润,泻在这皎皎的月光下;这清音,飞越了时空隧道,飞过了无垠的大西洋,来到了这梨花满园的庭院。

  (满分作文《欲将心事付瑶琴》)

  文段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词语,塑造了清雅纯美的意境,文采优美,蕴意悠远。

  第三篇: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

  记叙文的种类

  依内容性质论,记叙文分为下列五类

  一、记人:记叙人的形貌、心理、语言、动作等。

  二、叙事:以记叙事件的演变过程为主。

  三、状物:以记叙静物或动物的形态、性情、效用等。

  四、写景:以描述自然界的景物,如山、水、植物、天象的状态和变化等,以及描写人文景观,如建筑巷弄器物等。

  五、游记:记叙人在行程中所见闻的景、物或经历的事情,融人、事、物、景于其中。

  写作记叙文的共同原则

  一、扣紧题旨,掌握特色

  记叙文是用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不管采取哪一种表现方式,均

  有一个题旨,写作时必须紧扣题旨,不可任意越轨驰骋。题旨定了,还要看准事物的特色,加以发挥。

  如朱自清的<背影>,叙述父亲和他一起到南京,父亲送他北上的经过。在南京他们共留了两天,父亲送他上车的时间只有几个钟头,但作者对父亲送行的一幕却极力敷陈,其余只以「到南京时,有朋友相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几句话轻轻带过。因为作者写作的题旨是「父爱」,在车站看到的父亲的背影,才是令他体会到父爱的媒介,所以作者由父亲的背影来写父爱,就是能够把握特色。

  二、材料要剪裁---去芜存菁

  大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说:「当我雕刻时,我想象着每块石头里,都有着一个完成的雕像,而我,只是把其它部分去除掉罢了。」写作记叙文亦是如此,凡是跟题旨无关的材料都要舍弃,保留与题旨有关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像沙里淘金,把无用的渣滓筛出来,只留下一点精华。切记不要贪多,只要精采。

  如胡适<母亲的教诲>一文,表达的主题是「母亲是严师兼慈母」,所以作者选择母亲在他犯错时责罚他的方式,以及母亲为他舔去眼翳二件事,作为表现的材料,其余则省略不谈。

  三、要确立人称

  记叙文的材料,有的是作者自己的经验,有的是从他人的传说和书籍的记载得来的,材料的来源不一,观点就难以一致,将这些材料连缀成文时,也就易混淆不清,而显得杂乱无章。所以记叙文要成功,必须先选好角度,人称确立了,方能展开记叙。记叙的人称有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

  即以主观者的角度,用「我」的口气、从「我」的角度记叙所见、所闻、所感。用第一人称记叙,可以给予读者亲切真实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如琦君的<一对金手镯>,通篇以「我」的角度叙述自己与阿月俩异姓姐妹

  间分分合合的往事,表达出对朋友的怀念与人生际遇的无奈,情感真挚而能引人共鸣。

  但用第一人称叙事,会受「我」的活动范围的限制,在文章里不能写「我」看不到、听不到的情况。

  (二)第三人称

  即用旁观者的角度向读者叙述事情,写法较为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什么内容都可以反映,各种表现手法都可以运用,所以大部分的记叙文都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角度,全知地介绍五柳先生的人格特质。

  四、记事重事实,叙事重经纬

  (一)记事重事实

  写作记事文的目的,在将我们所觉知的人事物,传达给第三者,让人分享其中的意义和趣味,所以要讲求林料的真。实际自己看到、听到、做过的材料最好,但人生有限,势必无法经验过所有的事物,这时写作记事文不妨根据想象找材料。但想象并非凭空臆造,而是仍要以事实作基础,也就是要合乎事情可能发生的道理,纵然是虚构的小说、寓言,也要和真有其事一样。

  如胡适的<母亲的教诲>,是作者记载亲身的经历,所以读来有真实亲切的感觉。又如吴敬梓的<王冕的少年时代>,虽是一篇小说,但所记叙的无不合情合理,使读者觉得真实,可见作者所记所叙一定和现实社会有深相契合之处。

  (二)叙事重经纬

  「经」指文章的主体布局结构,「纬」指在布局结构中运用的材料内容。写记叙文应就题意,裁定经纬。或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或以地为经,以景为纬;或以事为经,以人为纬。如《水浒传.林冲夜奔》,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经,以有关林冲的事情为纬,交织成一篇精彩而又条理井然的文章。

  五、人物分主客

  如果文中有二个以上的人物出现,必须分出主客,主角应详加叙述,配角应简单介绍即可;配角可以「以宾显主」,却不能「喧宾夺主」。

  如陈衡哲的<居里夫人小传>虽也记叙居里先生的事,但全文的主干为居里夫夫,所有的事,都是围绕着她而写的,居里先生则简略

  带过而已;又如吴敬梓的<王冕的少年时代>,全文均在记叙王冕的事迹,王冕的母亲及邻人秦老不过略述作为陪衬。

  六、前后呼应

  记叙文因材料较琐碎,所以常在写作时,不知不觉就偏离轨道而不自知。故写作记叙文要时时注意因果互见,一事一物要前后呼应,前言不对后语即是一大败笔。欲避免此一毛病除了扣紧主题外,也可以在文章的结尾与前文做一呼应,做一个完整的收束。

  如杨牧的<山谷记载>,从进入山谷前至进入山谷后,全是围绕着山谷来记载,又以「我们来记载一个山谷罢。」起首,以「我停止记载一个山谷」作结,不仅在内容上做到前后观照,且能首尾呼应。

  七、加入抒情或议论的成份

  学生因为囿于生活经验的狭隘,所以写作纯粹的记叙文往往易流于肤浅,变成琐碎数据的连缀,故最好在记叙文中加入抒情或议论的成份,以增强文章的深度。

  记叙文中的抒情包含著作者的主观爱憎,它可以表达感情,渲染气氛,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主题。文章总是有情物,文情并茂才是好文章,所以记叙文充满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如钟理和的<草坡上>,借小鸡丧失母鸡来描写亲情,使得作者一家人因而更珍惜彼此的感情,文中充满作者的同情心及仁厚之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深刻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放在文章的末尾,以画龙点睛、突出主题。记叙文的议论有别于议论文的议论,它往往不需要过多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证,而是针对具体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洁的评论,故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由岳阳楼所见之景,带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将原本偏重于写景的记叙文,带入更高层的意境。

  记叙文布局的方法

  一、以时间来论

  (一)顺叙法

  按人物经历或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所进行的叙述。

  顺叙是最基本的一种叙述方法,这样进行叙述的文章,层次段落

  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其优点是容易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比较合乎读者的阅读习惯,便于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容易流于平铺直叙,因此要注意要有主次、详略,有波澜曲折,能突出重点。

  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就先叙述秦国、晋国围攻郑国的危急情况,接着讲郑公请求烛之武为国家出去说服秦君,然后,着墨于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一段传神、精采的外交辞令,最后,秦国反而派兵保护郑国,晋国也只好退兵。依照时间顺序而来叙述,情节曲折变化,故事合情合理,结构紧密,将顺序法的优点做恰当的发挥。

  (二)倒叙法

  把后发生的事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顺序发生前面的事。

  倒叙的运用有几个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采或最紧张的片段撷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或景况,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最后再回到眼前的事物或景况,这是运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

  运用倒叙的方法,能够突出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精采的片段,并造成悬念,使作品开卷生波,紧紧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注意力。但使用倒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起点,顺序与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线,有必要的文字过渡,衔接要自然,才能使文思有整体感。如朱自清<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首段)那年冬天,……(中略)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段)

  作者先以现在的立场,回想起父亲,怀念二年前父亲的背影作开头,再带入二年前所发生的事;文末,写作者读父亲来信时,眼前又浮现父亲的背影,激起心中的怀念与感慨作结。全文利用倒叙起首,前后呼应,扣紧读者心思,更让人感受父亲的爱。

  (三)插叙法

  在叙述主要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另一段有关内容的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成功的插叙可以帮助行文起伏有变化,多方展现人物形象,丰富作品内容,从而深化作品的主题。

  运用插叙时应注意:首先,一切要符合主题需要,不可随意乱插叙。其次,插叙的内容应与中心思想有关,才不会使文章紊乱,中心模糊。三要交代清楚,插叙起始要交代清楚,承转要自然缜密,使读者既能分清插叙内容与情节主干,又不感到叙述的混乱和情节的支蔓。四要主客分明,才不会喧宾夺主。如袁枚<祭妹文>: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瞬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

  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袁枚为了烘托其妹素文的贤淑,特插叙其妻以为对照,这样运用插叙,与主题相关、清晰明白,使得其妹贤淑的形象更为鲜明。

  (四)补叙法

  在记叙过程中,有一些小事必须明白写出,为了不破坏文章的统一,不在正文中说明,而在文末补述出来。

  运用补叙法,不仅可以在记叙事件或人物时,有头有尾,脉落清楚,从而使情节更加完整充实,而且,由于在前面的叙述中,故设疑团,从而加强情节的曲折性,使作品体现出扣人心弦的魅力。

  运用补叙法,首先应要扣紧前面的叙述,只补充其有待叙述者,切不可节外生枝。其次,要注意文字简洁,叙事精练,不能拖泥带水。第三,补叙应当顺其文势,合乎情节发展的逻辑,补得自然紧凑。如方苞<左忠毅公轶事>最后一段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即补充说明文中谈到的小故事,乃言之有据,这样的补叙可让加强文章内容的充实,让人更清晰明白左公为人之忠义。

  二、以空间来看

  (一)中心景点法

  观察事物时,选定一个中心固定点,由此,将所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描写出来。所谓一定顺序是指由近而远、由远而近、或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但不管按什么顺序写,作者的中心点始终不可发生变化,必须固定在一个基础点上。这种方法若运用的好,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如临其境、如在眼前的感受。

  如钟理和<做田>中,即是选定一个观察点,先看远方的中央山脉,再顺着山,抬头看蓝天白云,再从蓝天白云的映照田水中,看到田里头工作的男男女女、飞翔的鹞鹰……。整体将农村中自然及人文景象作和谐、有次序的描述。

  (二)步移法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其次,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这样的描述方式,若能恰当运用,就如同一位导游在眼前具体生动地介绍风光,让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受。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即是按作者步移顺序而观察有感的文章。作者因心情烦闷而外出散步,从沿着荷塘四周的路开始描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观看月光映照下的荷塘风光,如荷叶、荷花的姿态、香味,以及周围的景色,描写细腻生动。最后,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又踱步回到家中。这样的描述,有次序、能掌握景物特点,让我们随著作者的步伐移动,细细观察了荷塘一周。

  (三)鸟瞰法

  着重在全面,只记叙事物概略的轮廓,如在飞机上拍摄地面的风景或登高远眺一样,眼帘所收取的只是景物大概的轮廓。这样的描述,可以将全部景色作一概略叙述,使人一目了然。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作者登上西山后,对景色作概括性描述,便是运用鸟瞰法取材。让我们一看就明白,登高远眺后,山势高低起伏,白云缭绕山间,千里风景尽收眼底。

  (四)侧叙法

  侧重叙述主题的某一方面,避开正面的描写,以收烘托主题之效。

  如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第三段侧写史公奉檄守御,日夜不休,明写史公,实则借史公言行,以见左公的影子。因为史公是左公一手提拔、寄予厚望的学生,史公言行足见左公的教诲,左公尽忠刚正负责的个性。

  不过在侧写烘托时,要注意材料的相关性,才能使内容更紧密,达到烘托的效果。

  三、以材料性质来分

  题材的处理须视题目及材料的内容而定,有些题目只适宜用某种方法,有些则适用多种方法。比如环岛一周的旅行结束后,游记的写法,可以按时间顺序描写;也可以分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来写;亦可分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部分写作……。不管做怎样的分类,都要注意统一、秩序、连贯的基本原则。

  第四篇: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点评

  文档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评析

  一、写作指导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意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

  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

  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

  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

  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

  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

  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二、优秀范文及点评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为什么?”“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由太阳和月亮谁重要所想到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常怀感恩之心,以德报德,知恩图报,无愧于心,潇洒坦然!

  ——题记

  读了上则短文,你或许会笑这位老先生的糊涂,但你不觉得很多人也是这样吗?每天照顾你的人,你从不觉得有什么,若是陌生人偶尔帮助你,你就认为他人好;你的父母家人一直为你付出,你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嫌烦;一旦外人为你做出了类似行为,你就会分外感激。这不是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阳”一样糊涂吗?

  有个女孩跟妈妈大吵了一架,气得夺门而出,决定再也不要回到这个讨厌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闲逛,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叫,但偏偏又没带钱出来,可又拉不下脸回家吃饭。一直到了晚上,她来到一家面摊旁,闻到了阵阵香味。她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没钱,只能不住的吞口水。

  忽然,面摊老板亲切的问:“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没有带钱。”老板听了大笑:“哈哈,没关系,今天就算我请客吧!

  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来。不一会儿,面来了,她吃得津津有味,并说:“老板,你人真好!”

  老板说:“哦?怎么说?”女孩回答:“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那么好,不像我妈,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气人!”

  老板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过才给你一碗面而已,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么你妈妈帮你煮了二十几年的饭,你不是更应该感激她吗?”

  听老板这么一讲,女孩顿时如大梦初醒,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顾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飞奔回家。

  才到家门前的巷口,女孩远远地看到妈妈,正焦急地在门口四处张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女孩感觉有一千遍一万遍的对不起想对妈妈说。但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妈妈已迎上前来:“哎呀!你一整天跑去哪里了啊?急死我了!快进家把手洗一洗,吃晚饭了。”

  这天晚上,这个女孩才深刻体会到妈妈对她的爱。

  当太阳一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给的光亮;当亲人一直都在,人就会忘了他们给的温暖。一个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人反而不会去感恩,因为他认为,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是多余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太阳和月亮哪个更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已有的,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对于自己没有的,又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仿佛这个世界欠我们很多。

  其实,感恩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如有些人听说,要

  感激那些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那些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经验;感激那些轻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感激使你成熟的人,感恩周围的一切。

  拥有感恩的心,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更需要我们去爱。草木旺盛地生长,为的是报答春晖之恩;鸟儿拼命觅食,为的是报答哺育之恩;禾苗茁壮地成长,为的是报答溪水的滋润之恩;孩子努力学习,为的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常怀感恩之心,以德报德,知恩图报,无愧于心,潇洒坦然!

  学会感恩吧!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不是吗?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感激月亮,更要感激太阳!

  点评:这篇文章的亮点是:紧扣原材料,且联系自己偶然的切身经历有感而发,写作的侧重点把握精准;其次,巧妙的使用作文点睛术,在叙述切身经历的基础上适当抒情,有利于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感染力强。精辟的议论,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总之,文章不失为夹叙夹议的美文。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命题解码】

  今年海南省中考作文,依然延续了多年来一直采用的“二选一”命题形式。作文一是一则“感恩、善良”类的材料作文,作文二是一篇科技想象类的扩写作文。两个题目都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便于考生表达自我个性,袒露真实心迹,展示独特体验,让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话可说。同时,题目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情怀,让考生朝着真善美前行,保持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总之,这是很人性化的一种作文命题思路。

  【写作思路】

  作文一,由于是供材料作文,若写成议论文,可采用供材料议论文的标准结构:引——议——联——结。

  引:开篇概括引用所给的材料。

  议:即根据材料归纳出论点,如“要懂得感恩”“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等等。联:即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如可举盲人点灯笼、将军救士兵的故事加以论证。结:即总结全文,再次点题,照应题目。【审题误区】

  作文一文字材料作文,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障碍,考生围绕“感恩”或“善良”的主题来写均可。若写成议论文,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要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析感恩的美德,辩善良的高尚,不可就事论事,谨防总是围绕别人的观点打转。

  █优秀作文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农民与贵族,一个缘于善良,一个出于报恩,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自己的援手。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们更是无比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善举,为他们自己的后代甚至国家播下了善种。

  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只是出于简单的、帮助别人的目的才去做一件事,但最终这件事却会令自己受益。

  有这样两则故事: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无独有偶,在一次战斗中,将军看到远处飞来一枚炸弹,在大家都卧倒的时候,可旁边还有个小战士在那傻傻地站着,于是将军奋不顾身地扑向那个小战士。一声巨响之后,他们俩人身上都积满了尘土,幸运的是,俩人都毫发无损。将军站起来回头一看,不禁惊呆了:原来自己刚才站立的地方已经成了一个大大的弹坑。

  我家住农村,到了夏秋时节,会有很多毒蛇出没。于是一户住在路边的人家就把自家的电灯拉出来,挂在屋檐下,为夜行人照路。一天晚上,屋子主人外出,当他踏出门槛时,清楚地看到一条毒蛇就盘在他的必经之路。于是我常想,倘若屋子的主人没有一颗善良之心,不把电灯挂出来,那晚他一定会被蛇咬着。

  人生在世,命运多舛(【命运多舛】发音:mìngyùnduōchuǎn;意思: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舛】发音:chuǎn;意思:违背。希望对你有帮助。),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幸,倘若人人都像这位盲人、将军和农夫一样,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既给别人带来方便与关爱,又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带来快乐与幸福,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充满光明和温暧。

  万千大道理,其实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得分点解读:

  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全篇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这是标准的供材料议论文结构),开篇概括引用材料,接着提出论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中间联系实际,引用盲人、将军和农夫的故事加以论证,结尾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再次点题,并照应题目,简单有力地收束全文。统观全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尾圆融,开阖自如。

  故事引人,夹叙夹议。文中讲述了盲人、将军和农夫的故事,材料新颖,吸引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彰显了作者丰富的素材积累。如果只着眼于讲述故事,我们当然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考生能由此及彼,善于叙议结合。如倒数第二段,在讲述了盲人、将军和农夫的故事之后做了精彩的议论,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深度。

  感恩一抹花香

  清晨,几声鸟鸣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一缕阳光从窗帘缝中偷偷钻进来,调皮地拨开我朦胧的睡眼。我知道天空已经放晴了。

  推开一扇窗,我看见了一片蔚蓝,几朵雪白的云朵在天空中悠闲地飘过。我呼吸着大自然所给予的新鲜空气,偶尔一缕略带凉意的清风,夹杂着一抹淡淡的花香,拂过脸庞,感觉无比惬意。这花香从哪里飘来?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翠绿中,这儿一抹红,那儿一簇白,原来是三角梅和玉兰花开得正旺呢!若非这雨后一抹花香,我竟没发现窗外已绽放这么绚烂的花朵。

  感谢这一抹花香,让我领略了淡淡花香后的美丽。

  生活中,处处都弥漫着花香。每天早晨起床,爸爸妈妈总是早早的把早餐做好,那美味的早餐,就像是一抹花香;走在上学路上,清洁工老人那被晨曦拉得长长的背影,就像是一抹花香;公交车上,售票员阿姨那甜甜的微笑,也似一抹花香;学校里,老师的认真指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不也似一抹花香吗?

  所以,心存感恩吧!小草心存对阳光雨露的感恩,一岁一枯荣之后又萌发新绿;雄鹰心存对蓝天白云的感恩,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飞;溪水心存对巍峨高山的感恩,从山涧低吟飞泻;泥土心存对广袤大地的感恩,在田野里散发沁人的芬芳。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生命的伟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感恩父母的悉心呵护,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学的热心帮助??我们感恩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恩泽。

  推开一扇窗,让一抹花香飘进来。心存感恩,这一抹花香,将会变成一片花海中弥漫的花香,随风飘散,无所不在。

  得分点解读:

  凤头摇曳,意境优美。文章开篇用生动的描写和真切的感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晨美丽的画面:雨过天晴,阳光普照,鸟语花香。情景相融,引人入胜,具有画面美和中心美的双层特点,这既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好了渲染铺垫,又能牢牢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开篇造势的本领。

  语言流畅,富有文采。文章语句华美流畅,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增添文采,整散句式灵动自然,彰显出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字功底。特别是文章中间列举出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种种“感恩”的典型现象,组成排比,突出了“感恩”的主题,使语言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涵。

  第五篇: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独领风骚,它以自主选材、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自显个性的开放性特征,及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等,给同学们施展才华创下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尽情的张扬个性、展示才情……一个酷爱大自然的人,每年十月间都要去看野鸭南飞的景观。有一年,他大发慈悲,带着饲料到那里的池塘边去喂野鸭。几年以来,有些野鸭不仅不再南飞过冬,而且变得又胖又懒,连飞也飞不起来了。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驯服野鸭,但是要把被驯服的鸭子再变成野鸭就困难了。

  联系上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的见闻、经历或感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这里的材料透露的信息至少有两个方面:

  1.

  从人的角度看:过度的宠爱,使野鸭养成了一种惰性,丧失了一种野性或本能,可提炼这样一个观点__宠爱,也要有分寸。

  2.

  从鸭的角度看:养尊处优,优越的生活条件使野鸭少了野性,丢了本能,丧失了飞的本领,可提炼这样的观点__顺境下的成才之路或逆境成才易,顺境成才难.那么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有何区别呢?见以下表格分析:角度

  类别

  (一)感知材料

  目的不同

  (二)处理材料的思路不同

  (三)运用材料的结果不同

  话题作文

  引出话题

  引发思考

  起到“引子”作用

  求新求异

  张扬个性

  选择发挥

  的余地大

  材料作文

  考生提炼观点或写人记事的依据

  求同,准确提炼材料中的观点或主

  切忌片面

  内容和形式上多了一层束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幸福就像夕阳——人人都可能看见,但多数人的眼睛却望向别的地方,因而错过了机会。

  雷锋的日记中写到:把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话语:有了金钱就有了幸福。

  看了上述材料后,你想些什么?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如何审题?

  1.要具有独到的审题眼光

  2.准确把握考题中隐含的一些

  重要的信息

  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如何谋篇布局?1.通盘考虑、列出写作提纲:2.文体的选择

  3.材料的选择与安排

  4.合理且有效的开头与结尾

  5.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如何确立中心?1.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2.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

  3.对于同一个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入手

  4.在切入的层面上、思考的内容上要更深一层

  如何进行材料的选择?

  首先,要切题一般话题作文的话题开放性大,写作角度多,选好一个角度命题即可,切不可贪大求全。要细处落笔,以小见大,适合与自己写作

  其次要新颖、生动、不要人云亦云。在选材过程中角度新鲜一点,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和“小”是选材的两个法门

  文章的包装1.文题的设计

  2.合适而又吸引眼球的文章形式

  如何“扮靓”自己的文题?

  1.套用法

  就是套用广告名、歌名、歌词、诗句等2.悬念法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3.新视角

  从一些新颖的的角度入手拟题4.采用修辞手法

  比喻含蓄、拟人活泼、反问有力、有时还可以用反复、引用、对偶、借代等

  话题作文拟题时常犯错误1.照抄话题,误把话题当题目2.题目没有新意,落入俗套

  3.题目过大,宽泛,没有针对性

  4.题文不符,文不对题

  合适而又吸引眼球的文体形式包装

  话题作文形式的放开使各种新奇的包装相继登台亮相,如

  焦点访谈、寓言、日记体、故事新编或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散文、杂文、小说等形式。注意1.形式的创新要为内容服务

  2.平时对这种文体要有所训练

  高分作文注意要点:①高分作文需要虚构,但又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这就是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武断地说,高分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虚构的。要想感动读者,首先必须真实,其次需要先感动自己。因为幸福的生活就是常常让我们自己感动。而高分作文就是真实加虚构的组合。

  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②对身边的人或事或物,要用心、用眼睛去观察。用对生活感悟的独到见解去编写故事。情节的展开就能成为情感、情意,情思的铺展。

  了解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相信这些对各位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认真整理、完善自己的写作提纲,即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幸福”话题作文材料理解要点:材料一:平常人的人生幸福.温馨的家庭,长辈关爱;温暖的班集体,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让我们感觉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可写记叙文、散文、随笔、故事新编或小说;

  材料二:这是相对材料一的小幸福而言,这里展现的是大幸福。革命忠烈,英雄劳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感人事迹。如:孔繁森、任长霞,还有“感动中国”一年一度评选的新闻人物,他们也构成了话题作文的题材之一,可用新闻报道、焦点访谈、采访手记等形式;

  材料三:以议论文、杂文等大谈人生的幸福观。

  佳作欣赏:幸福的距离

  我们都是阳光洒下的顽皮的精灵,在懵懂的我们坠落人间的一刹那,便已被注定了一辈子要追逐阳光的命运和无上的幸福。----题记

  隆隆的列车已吹响了那牵起无数离人愁思的长笛,眼前熟悉的一草一木开始在轰鸣声中缓缓地倒退。他别过脸去,强哽着喉咙里的一阵酸涩——他不想再看到母亲眼里噙着的泪花,更不想再看到父亲那张顽固得近乎无情的脸。此刻他的脑中一片空白,他无法想象等待他的将是何等艰苦的生活,他对他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毫无憧憬可言。

  但火车还是朝着洒满阳光的方向驶去了。幸抑或不幸,也无法意料。火车整整行驶了三天,终于停在了一座四周围着群山的小县城。他极度疲惫,但来迎接他的那个戴着鸭舌帽的老人的眸子却显得格外明亮。一看到他,老人便抢过他手中的大皮箱,反复地叨念着自己满心欢喜之情。他有一万个开心的理由,他想,毕竟对方是名牌大学毕业却又肯“屈就”到这座一贫如洗的小山城的“尊贵”的高材生——虽然更明确地说,他是屈就于父亲的威严,被父亲从繁华的都市赶到了这个偏远的地方,就像一名被流放的犯人,前途茫然。

  四面环山的县城仍有着刺眼的阳光,他揉了揉眼睛,看到了老人露着满口白牙的笑容。他被领到了一座有三间砖房的小学,屋子低矮而破旧,墙角里钻出了一簇簇长长的青草,是他在公园或者街角的花坛里从没见过的;而踏进教室的一刹那,那么多夹杂着好奇与兴奋的眸子,也是他从没见到过的。他突然觉得自己垂头丧气的,很惭愧。

  日子过得平静而干涩,每天都看着日出,等着日落,每天都委屈着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头脑去应付那些幼稚可笑的学生,每天都惦记着家里的电脑和那些已在大公司里大展拳脚的同学,惦记着那份原已到手的高薪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在怀着满腔抱负要去闯一番事业的时候,竟莫名其妙地被父亲一个莫明其妙的决定抛到了这远离理想,远离幸福的荒岛,过着与阳光距离很远的不幸生活。

  他一直沉浸在这种被遗弃般的失落与孤独与寂寞与不幸里。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个学生的作文里写着这样几行字:“我们的老师很了不起。校长说,他是城里的大学生,却肯到我们这里来,是很不容易的。他知道很多我们从没听说过的事,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所不会的东西,送给了我们好多知识和幸福。但我们……是不是……做得不够好?因为老师从没笑过……”他不免震惊了,这质朴得没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竟如一泓干洌的清泉漾过他的心头。他居然用那张几个星期都没有笑过的脸,去面对这样一群纯真的孩子;而孩子们,竟然因为从没让老师笑过而充满自责。他抬起头来,眼前一片朦胧,又仿佛感到窗里透进的阳光,洒在自己脸上,呈现出七彩的华光。

  依旧是他,在那低矮而破旧的砖房里,用心地给孩子们讲每一个故事,解每一道习题。时不时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满意的微笑——比那夏日里的骄阳更灿烂,比阳光下的庄稼更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阳光,自己的幸福,却总觉得阳光遥不可及,幸福遥不可及;其实,最远的距离,不在空间,也不在时间,最大的幸福,不在环境,也不在金钱,而恰恰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精神感受中。幸福与不幸,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这正如老子所言:“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其实,幸福距离我们很远,又很近。

  教师寄语: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年少。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前进的方向,充满着希望与信心的少年与青春。就让我们像农人一样学会播种吧!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个性;播种一种个性,你会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让我们放飞理想,飞扬激情;带着自信,努力迎考。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

  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篇四: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1“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

  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曽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

  材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2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20xx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二、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四、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五、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六、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关于材料作文应该要怎么写,考生要根据自己对于材料的解读,挑选自己最适合的文体写作。希望上面的技巧能对广大考生有帮助,在中考的考场上考出好成绩!

篇五: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比如2010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题材料: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时,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这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关键句为父亲意味深长的话,提炼出来即:“集中精力,才会收获成功和快乐;面面俱到,往往会因精力分散而导致失败。”考生写作时需要注意:一是这篇作文适宜选用议论文文体。二是材料中父亲说的话运用了类比手法,考生在得出论点时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漏斗”与“画家”,“玉米粒”与“每天要做的事”,“玉米一粒也没从漏斗里掉下来”与“画家每天做很多的事却没有一点收获”,“玉米粒相互挤着”与“不分取舍地做事,消耗了画家大量的精力”。只有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材料中心。三是论点要想鲜明准确,必须借助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四是材料中的一个细节可作为论点的支撑:小时候样样想拿第一却一无所获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画家,父亲的话功不可没。

  2.多元型材料作文

  命题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时,选择的语言材料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指向。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重点立意选材,然后再布局谋篇。怎样“从中选点”呢?应区分重点与一般,根据中考作文阅卷短平快的特点,考生可以先摒弃含混晦涩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选材的中心,最后选择最能体

  现命题者意图且自己最擅长的角度立意。

  比如2010年重庆綦江县中考作文题材料: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但不可以单向支取,只有通过彼此的积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友情,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友情的一系列观点,如“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友情来自朋友双方的情感投入”“友情忌讳功利,它的真谛在于责任与奉献”“我们要懂得珍惜友情”“珍惜友情是一种智慧与幸运”等,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构思行文均可。

  3.“隐喻”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寓意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含义概括”法审题构思,即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概括所给材料的基本思想,再立意选材与谋篇布局。写惯了记叙文的考生多感性思维,容易被这类材料中的某一细节打动而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而这类文题恰恰需要考生具备整体感知的思考能力。

  比如2010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材料: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荫。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寓言材料,讲的是小橡树“成长”的烦恼:看到别人开花结

  果,自己却不知该做什么。材料中苹果与玫瑰各有各的建议,小橡树听了反而更加迷茫。最后它静下心来思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快乐地成长为一棵大橡树。这则材料,同时有多个可供提炼的话题,如“成长的烦恼”“人生目标”“别人的建议”“认识自己”等,最后归纳概括,可确定其基本意思为:快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倾听我们自己的心声。考生可根据这一中心联系具体生活实际运笔行文。

  模拟演练

  1.单一型材料作文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会跑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顽强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多元型材料作文

  纪德: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寻出快乐。

  老舍: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鲁迅: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以上;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3.“隐喻”型材料作文

  妈妈领着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里仰着头给我们讲每幅画的含义,在每一座有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她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美好之永恒。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

  规范,600字以上;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然后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常见的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据此作文。那么,这种作文形式和命题、话题等作文究竟有何区别呢?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写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以作文。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同学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来的意思。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审题立意呢?一、务必做到整体把握

  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二、准确领悟材料题旨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

  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三、稳妥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四、精心拟定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时间、地点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范进中举》;(3)以中心事件为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以某“物件”为题,如《小橘灯》;(6)以论述的范围为题;如《想和做》,(7)以沦点为题,如《淡骨气》;(8)以设问等修辞手法为题,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向沙漠进军》;(9)以说明对象为题,如《中国石拱桥》等。

  (一)“读”。即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进而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这就是“读”。

  (二)“引”。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引”的内容不可太多,要简明扼要,以一当十,能够交代清楚写作“指向”即可。

  (三)“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是供料作文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哲理,生发出材料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空洞无物,显得干瘪。

  (四)“议”。就是说,供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尽管现在已淡化文体要求,我们广大学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读者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为此,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陈金明语),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来。

  总之,材料作文一般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唯其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

推荐访问: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作文 中考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