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7篇

时间:2023-05-24 10:3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农村经济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组织发展的新模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在运行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社员参与度不高、资金管理不规范、品牌建设不够强等。本文将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社员参与度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社员是合作社的生力军,而社员参与度不高是影响合作社运行健康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民的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合作社的作用和好处,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一些管理者过于强调项目效益,忽略了社员利益,在社员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社员自然不愿意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工作。

  针对社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优化策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让农民认识到合作社是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同时也是发挥集体力量的组织形式。其次,要引导社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中去,赋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提高他们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和认同感。最后,要加强管理者的教育,使其了解合作社的性质和重要性,强调合作社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社员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二、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管理不规范是影响合作社运行的重要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中,资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资金的流转与管理则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导致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不透明,给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针对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优化策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规范合作社的资金运作,明确管理流程,实行预算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对资金风险的监管和预警。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人员的职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公平公正。最后,要增强社员的资金意识,提高社员的风险意识和保密意识,防止资金流失和危机发生,维护合作社的发展和社员的利益。

  三、品牌建设不够强

  品牌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出售农产品的效益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品牌建设方面,一些合作社面临着品牌建设理念不够先进、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品牌形象不够鲜明等问题,阻碍了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发展。

  针对品牌建设不够强的问题,优化策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品牌建设理念的培训,提高合作社管理者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的设计能力。其次,要注重品牌规划及设计,积极推进品牌形象的优化升级,提高品牌视觉效果和辨识度。最后,要加强营销和推广,积极开拓市场,推广好的品牌形象和优质产品,提高合作社的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篇二: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张丽君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04期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迅速,产业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不断带动农民致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文章以山东省曹县为例,就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认识不足、带动力不够强、管理不完善、成员综合素质不高、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等问题提出要深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搞好农业产业化规划布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引导合作社和广大农民增强农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等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进一步引导扶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曹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

  曹县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南临商丘、民权,北接菏泽、定陶,东靠单县、成武,西濒东明、兰考,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耕地203万亩,辖5个街道、20个镇、2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176个行政村、2759个自然村,总人口约169万。近年来,山东省曹县农民合作社迅速发展,截止到2019年底共有农民合作社4699家,入社成员约10万人,带动非成员约9万人,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曹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1.组建主体呈多元性。一是由原来的专业协会过渡而来的专业合作社,大多基础条件好,合作实力强;二是由种植(养殖)大户或经纪人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大多示范作用较强或提供服务力度较大;三是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兴办的专业合作社,大多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生产相联合,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由村委会组织建立的专业合作社,成员信得过,抵御风险能力强,但数量较少。

  2.组织形式呈多样性。一是“经营大户+农户”的户户合作形式,二是“经纪人+农户”的产销合作形式,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形式。

  3.合作领域呈广泛性。曹县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业务涉及农、牧、渔多个领域,涵盖农副产品的生产、储运、加工、购销等多个环节。46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行业划分:种植业3035家、畜牧业975家、其他689家,种植业、畜牧业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85%,體现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工作思路。

篇三: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相对规范的农民组织,以社员的资金和技术等共同参与,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而组建的。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断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政策环境的改善

  政府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为例,他们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时实行优惠政策;在贷款方面实施宽松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势头强劲。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有729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增长到约370万,资产规模达到30.6亿元。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结构不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结构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其中股权管理制度缺乏,社员配置管理制度不规范,金融服务能力较弱。

  2、缺乏队伍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培训与队伍建设缺乏,社员的专业技能和决策能力严重不足,营商环境落后。

  三、解决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经管理,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并将法律法规纳入各级政府的执法制度。在低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给予社员一定的权利,做到合法、合规。

  2、完善技术培训

  搭建专业的技术培训机构,就当前经济新形势给予社员充分、有效的技术培训,增加社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社员的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3、完善政策环境

  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政策环境,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政策协同共推,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低碳生态、经济产业及科技发展战略的机会。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亟需改善,解决方案是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健全政策环境,以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篇四: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形式之一。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优化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

  1.组织形式单一

  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只是简单地组织在一起,缺乏更为深入和灵活的合作形式。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集体优势,也没有给合作社带来更多的收益。

  2.管理机制不科学

  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这样的管理机制会影响合作社的整体效益,也难以实现合作社的发展目标。

  3.现金流短缺

  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尚未实现盈利,甚至有一些处于亏损状态,导致现金流不足。这种现金流短缺会制约合作社的扩大经营规模,并使其难以提高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效率。

  优化策略:

  1.多种合作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效益,合作社应该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比如,可以尝试发展合作经济,发扬集体精神,实现利益协议,带动合作社不断壮大。

  要想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并且应该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管理水平。

  3.增加收益渠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收益。比如,可以通过发展多种经济业务来增加收益,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种植基地、创办农产品销售门店等。同时,应该学会融资和合理规划资金,增加现金流,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总的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作中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但只要采用合理的优化策略,就有望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农民家庭致富的重要途径。

篇五: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9期(总第471期)关于推进昌吉州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刘宏珍(浦城县种子管理站,福建 浦城 353400)[摘要]昌吉州农民合作社已辐射和覆盖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等领域,成为组织服务小农户、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引领产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昌吉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D422.61    [文献标识码]A1 发展现状昌吉州共有农民合作社4504家,合作社成员5.8万人,实现带动非成员农户4.9万户,经营收入达到8.9亿元。其中,培育国家级示范社27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69家,州级示范社301家。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带动引领了小农户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昌吉州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1.1 建立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出台了《自治州关于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昌吉州规范清理农民合作社指导意见》、《昌吉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和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制定《自治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带动106436户农户增收。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扶持农民合作社项目资金,2017~2019年累计落实资金2810万元,扶持合作社生产经营和设施建设,帮助合作社巩固和发展壮大。1.2 大力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昌吉州将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作为合作社发展、整体提升的有效抓手,通过开展国家、区、州、县四级联创,示范社建设,引导带动其他合作社发展。目前州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97家,这些合作社以优示范,在重推广、强带动上下功夫,在带动小农户,帮助农民提高、致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3 开展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一是财务代理服务。探索建立政府(社会)购买服务,各县市通过招标,设立专业财务代理公司或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民合作社财务代理中心,已代理州级以上示范社财务534家,推动专业人做专业事,有效规范了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二是开展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目前,农机、劳务、植保、土肥等服务型合作社达到188家,合作社提供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49万hm2,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双赢。1.4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收稿日期]2019-08-21[作者简介]刘宏珍(1967—),??女,农业经济师。-38-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工商总局等要求,做好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服务和检查审核工作。目前,昌吉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6.27万hm2,有力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应用,全州小麦、玉米、棉花分别达到84万t、83.7万t、80.8万t,有效保障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料需求,“公司+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2 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合作社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是合作社主管部门不明确,管理队伍不健全。二是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等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合力,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不利于合作社多头提升发展。2.2 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多数合作社靠“牵头人”的个人权威来凝聚,组织机构及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都不完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随意性较大。多数合作社盈余分配程序不规范,没有依法核算和返还可分配盈余,部分合作社国家财政补助没有按要求进行财务处理,公积金和专项基金未量化到成员。各级示范社创建对合作社成员数量要求较高,多数合作社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出资差别较大,一般成员甘于“利益共享”的多,而“风险共担”的少,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社发展决策中来,甚至有时会阻碍合作社的发展决策。2.3 融资难依然是瓶颈虽然各县市不断创新金融支农方式,但是合作社“融资难、贷款贵”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原因:一是合作社的一些固定资产基本建在集体土地上,无法办理产权证书,获得贷款较难。二是评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的相应标准和操作程序未建立,价值难以确定、变现困难、流转周期短等原因,使合作社以流转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三是合作社的融资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虽然担保公司愿意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因合作社无法提供完整资料,申请到贷款难度较大。

  刘宏珍:关于推进昌吉州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3 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3.1 理顺合作社管理机制一是稳定工作队伍。各县市要把加强对合作社培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明确合作社发展目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或通过健全县、乡各级农经工作机构等途径,稳定工作队伍,确保有人干事。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农业农村局牵头、农经局具体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各涉农部门加强配合协调,定期联系沟通,强化信息共享,合力推进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健全合作社运行监测机制,将各级示范社纳入合作社日常运行情况重点监测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探索建立政府(社会)购买服务,以县市或乡镇为单位招标财务代理公司对合作社财务实行会计代理服务。3.2 持续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按照制度建设、内部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营服务、品牌建设、标准化及安全生产、盈余返还、运行绩效十大方面,建立示范社评定细则,建立重点示范社名录库,面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总结推广合作社财务会计代理服务机制;通过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培育一大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示范社,同时作为各类涉农项目承担、金融机构信用评定的依据。以国家、自治区、州级示范社为抓手,每年选出百家农民合作社提升发展质量,切实发挥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3.3 推动合作社产业联合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示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牧民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农民入社主动性,带动农牧民开展专业合作。二是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资源整合,逐步发展联合社或合作联盟。力争培育一批适度规模经营、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在全州有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点带面,推动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3.4 完善合作社带头人培养机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必须充分发挥合作社理事长领头雁作用。一是把州级及以上示范社合作社带头人作为建档立卡对象,列入昌吉州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监测管理。二是开展集中培训,按需施教,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合作社带头人综合管理素质;举办先进典型经验交流会,学习好的合作社先进经营模式,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不断提高;组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每专业合作组织年组织一批合作社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开拓合作社带头人视野。三是设立合作社带头人培训专项资金,建立合作社带头人激励机制。四是加大修订后《农民合作社法》的培训学习。3.5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合作社项目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项目;支持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的管理方式;支持合作社为改善生产条件、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购置新设备;支持合作社开展品牌建设、“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合作社开展示范创建和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3.6 落实和创新金融扶持政策落实国家九部委《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强化金融信贷服务和保险支持。建立包括土地经营权在内的合作社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和体系以及抵押物处置机制,推广呼图壁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进一步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订单质押,第三方资金监管贷款融资模式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大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由财政出资设立农业融资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完善全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并利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提供担保;做好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建立合作社信用体系,规范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为区域内合作社提供信用贷款,解决合作社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参考文献][1]??中国农民合作社.把合作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04):23-24.[2]??夏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走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28-29.[3]??王玉珍.平度市李园街道:因地制宜扶持合作社快速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8(06):15.[4]??马振宽.关于木垒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的调研报告[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6):629-630.[5]??闫石,于占海,刘媛媛,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养研究报告[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08):41-48.[6]??赵海.金融支持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基于陕西省石泉县“统贷统还”调查[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11):14-15.-39-

篇六: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中存在重发展、轻规范,重数

  量、轻质量,重项目安排、轻运作指导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社会认知度不高

  (1)农户认识不高:部分农民群众对农业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清,以为加入组织就是简单的“归大堆”,“合伙

  干”,甚至认为是回到“大集体”时代,从而怕失去生产经

  营自主权。

  (2)发起人理解不深:缺乏合作意识,偏离立法初

  衷。一些农业规模企业设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国家优

  惠政策,套取国家补助资金,从而组织当地农民凑人数设立

  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只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没有按合作社

  的章程进行运作,更没有以合作社的名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

  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还有一些农民专业

  合作社则是以家庭人员出资,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

  由一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人合作社”。

  (3)乡村干部重视不足:少数乡村干部对发展农业

  合作社认识不高,缺乏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清

  晰。重视程度不够,在指导、扶持和服务农业合作社发展方

  面不够有力。

  二、合作社自身存在问题

  (1)

  、缺乏运行规范,内控形同虚设。相当一部分专

  业合作社虽然设立时有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

  的机制,但大多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很多农民专业合

  作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成员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

  强、民主意识缺失、管理水平差,虽然依据章程设立了各项

  组织机构和各项制度,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可操

  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壮大,这种情况的存在

  必然导致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由于内部运行

  机制极不规范。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

  控制机制薄弱,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虽然

  在服务受益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体现,但资金受益总体上仍显

  不足,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二次分配的比例较小,严重制约

  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发展思路不清晰,有的有章程无制度,有的有制度得不到落实,“内部控权”问题严重,有些专业合作社仅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

  段,在加工销售理念上未融入市场经济,不利于市场竞争。

  (2)、缺乏各类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缺乏、科技水平低。大部分没有专业人才,虽然都是种植多年的种

  植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大多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一

  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殖大户担任,靠长久积累

  的经验做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大部分

  合作社依据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经营,由于自身认知的局

  限,对如何将产业做大做强以及对合作社和产品的定位模糊

  不清,对创优创牌方面的意识相当缺乏,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

  心竞争力。

  特别是办社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大多专业合作社是

  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组建的,很少围绕“产业能人气专

  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基本由所在村的村干部,或是自身素质稍

  微突出一些的成员担任,其中管理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基本

  没有,合作社内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能带动

  产业发展的加工型企业的产业领军人才严重缺乏。甘于满足

  现状的小农意识进一步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缺乏资金扶持,发展难有后劲。从目前运行的合作社看,不仅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还缺乏外

  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如《农民

  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财政应适当安排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组

  织的建设,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迟迟不

  能到位。。因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

  识不到位,扶持的力度不够,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摆上议事日程。特别是融资渠道狭窄,举步艰难。农民专业

  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组织,一般自有资金来源于入社

  农民缴纳的会费,资金实力非常有限,融资渠道相当狭窄,季节性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而各类商业银行基于专业合

  作社运行的不可预知性,出于自身资金安全原因,往往不愿

  意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上档

  次、上规模。

  (4)、合作社管理机构不够明确。目前有工商局、农委、农业局、供销社、农经中心都在管理合作社,造成多

  部门管理,表面上有多个婆家,实际上变为没人管的状态,不利于合作社的有序、壮大发展。

  (5)、规模还比较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因农民专

  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处在起步发

  展阶段,对产业化经营中的促进作用还不大,合作社的龙头、桥梁和纽带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部分群众对专业合作

  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往往把其与原来的村集经济组织混为

  一谈,因此对入会的兴趣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从而导

  致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会员偏少。因规模较小,带动性不

  强。这次调查的农民专业合社,注册资金为100万元以上,且从业人员为20人以上的不多,而大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

  在10万元以下,且从业人员为5人下,由于它们大多规模

  偏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首先社员与专业合作社之间联系

  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其次专业合作社之

  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较弱,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最后是由于它们多数停留

  在种植、养殖等一些低层次服务上,合作层次不高。在标准

  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很少涉足,抵御市场

  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弱。很难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6)

  、缺乏有效的自我发展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

  社员服务以无偿服务为主,没有自主经营创收能力,导致合

  作社运转困难。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技术

  培训、市场开发等工作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

  社活动的拓展。

  (7)

  、是依赖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

  都希望政府资金扶助,依赖现象十分严重,还有的农民专业

  合作社自己不想办法,在筹备阶段就要求政府注入启动资

  金,否则无法启动。另外由于是财政资金补贴过小,合作社

  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但目前许多政府

  受财力所限,在资金扶持、信息、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扶

  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在补贴对象上,偏重于补贴那些有经济

  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能够得够政策补贴的只占20%左右,其它80%规模较小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另谋融资

  渠道。

  (8)、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待于增强。提供有效的专业技

  术服务,实现“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是合作社的重要职能。但是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合作社还存在着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待增强的问题,造

  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是合作社的核心人员和重

  要财富,足够的技术服务人员是做好专业技术服务的必备条

  件。但是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来,部分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数

  量严重不足。大部分合作社往往只有不超过两名技术人员,每名技术人员负责指导的田块面积往往超过100亩。(二)

  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专业技术服务人员

  的技术水平往往直接决定了合作社的技术服务能力。调研中

  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技术人员学历层次

  较低,限制了相关新技术的推广。较低的学历层次和较为薄

  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其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严

  重阻碍了相关新技术的推广。2、部分技术人员思想守旧,缺乏快

  捷获得相关技术资料的方法。调研发现,80%以上的技术人员获取相关技术资料的方式仍是传统的书籍、报纸、面授等方式,能熟练使用互联网络、科研资料数据库等高科

  技术段获取技术资料的仅占的比重不到5%。传统的技术资

  料获取方式,使部分技术人员难以及时掌握本领域内的最新

  研究成果,造成了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作业技术长期得不

  到更新、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对乏力的问题。3、有些技

  术服务人员是从外省请来的种地的农民,全靠经验来指导,遇到新问题就束手无策。

  (9)、服务范畴待于拓展。调研发现,部分合作社在服务

  范畴上还比较狭窄,往往只能做到在某个产品的某个环节上

  提供较为有效的服务,无法提供全流程上上的有效服务,主

  要体现为缺乏对产品销售与深加工的介入。大部分合作社目

  前采用的是"统一订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

  收获一一自行出售”的服务模式,服务的范畴主要集中在对

  生产过程的优化上,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对产品的销售与深加工涉足还比较

  少。一方面,产品往往由各会员自行出售,由于每笔的交易

  量较小,会员往往无法获得较为优惠的成交价格,难以按产

  品既有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实现成交。另一方面,尤其值得注

  意的是,合作社往往很少涉及产品的深加工,那些进过一些

  并不

  太复杂的工艺就可以被开发出的产品的潜在价值往往

  被放弃,给会员和合作社造成了令人极为惋惜的损失。再一

  方面,就是合作社应有的提留积累无法提取,对合作社的日

  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不利。

  (10)、市场主体地位待于增强“发扬体量优势,提高谈判

  地位”是合作社的重要的职能和利润来源,但是从调研的情

  况来看,部分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还比较薄弱,在交易中

  的谈判地位还有待于增强。从生产资料的采购来看,大部分

  合作社的采购渠道还处于物流链的下端。一般都是从各厂家

  的县级代理商处间接采购的,而不是从厂家直接购进,尚不

  能做到“点对点”的交易,采购成本仍然有压缩的空间。从

  最终产品的销售来看,大部分合作社的“体量优势”没有得

  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大部分合作社采用的仍是会员自行分

  散销售产品的模式,这使合作社通过签订“大合同”的方式

  来提高销售价的方式完全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即使采用“统

  一销售”模式的合作社,由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为了取得“保底收入”而预先签订收购合同、缺乏必要的谈

  判技巧等原因,也往往难以充分实现“最高价成交”的目标,使一部分利润“外流”。

  有关建议

  在体制方面

  一、充实完善农民合作社主管部门的编制和人员,改变目前

  市、县(区)、乡镇的管理人员偏少、忙于应付的情况。

  二、尽快启动建立全市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利农

  户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发展合作生产方便产业结

  构调整,同时还能使政府获得真实的交易信息,方便落实支

  农补贴政策。

  三、授权明确各级农经部门(农经中心)对农民合作社的运

  行行使监管、评级、考核和项目备案的职能。

  四、各县(区)、乡镇要合理规划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区域发

  展,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

  要做到推动而不强求,引导而不包办,参与而不干预,指导

  而不主导,扶持而不代替,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积极

  鼓励、引导和扶持,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在机制和政策方面

  一、建立农民合作社培训、监管制度,做好运行规范和定期

  监管工作。

  二、分类分行业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标准。

  三、政府扶持建立或组建农民合作社会计师事务所,聘用有

  信用合作经济师、会计师等资质的人员组成,专门为合作社

  代记帐务和运行核算,可先以民办官助的方式组建,逐步

  自

  收自支自养。

  四、政府尽快出台合作社场地使用的扶持政策,解决农机、养殖、菌菇等类合作社的燃眉之急。

  五、政府应出台人材引进政策,鼓励“能人”、大学生领办

  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六、政府出资建立风险基金、担保基金,专门对合作社进行

  抵押和担保。

  七、政府要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

  见,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内部运行机制、内外部利益关系

  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

  一、畅通和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配合有关部门组

  织开展“农超对接现场会”,适时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

  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

  售网络;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创设自己的营销网站或借助其

  他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和形

  象,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搭建社员之间、合作社与外界之间

  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经纪人。按照“摸清底数、登记造册、组织培训、树立意识、规范行为、搞活流通”的思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物流、信息、营销等农

  村经纪人加盟,培养自己的经纪人队伍,解决小生产与大市

  场的对接问题,促进本地区生产与市场的融合。

  三、重视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管理。政府

  应明确管理机构,不应有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不然就会造成

  无人管理的状态,建议由行业归类管理,并进行具体的业务

  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章程,强化企业化管理。首先立

  足于规范化建设,工商部门需进一步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

  社的组织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其次政府需加快出台农民专

  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帮助专业合作社建立一整套企业化管理

  制度和规模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

  度,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增加农民入会的积极性。

  四、加大指导力度。根据合作社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不断探讨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多种途径,加

  大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基本知识培训,为合作社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政府要强化对合作社的支持引导。发挥中介作用,帮助合作

  社寻找商机、降低成本。在项目选择上,政府可发挥“情况

  明、信息多”的优势,帮助合作社正确判断本地情况,选择

  真正适合本地的投资项目,最大程度降低可能的盲目性,降

  低投资风险。在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上,政府可发挥“面子

  大、信誉好”的优势,帮助合作社直接与生产厂家订立合同,从而最大程度压缩中间环节,降低采购价格。在产品的销售

  环节上,政府可发挥“渠道广、眼界宽”的优势,帮助合作

  社联系合适的买主,最大程度上保证价格的合理性,维护合

  作社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五、帮助解决人才问题。一是建议政府部门出台保留

  编制、职位、工资、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才到专业合作社

  工作或入股;二是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强化

  培训,造就一批懂技术、懂市场、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

  大人才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做好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理》

  的宣传工作,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培养造就一支高

  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强化对社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

  高素质,充分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宗旨,增强农民专

  业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全

  面提高专业

  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各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综合

  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对其进行市场营销、信息

  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促

  使改变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六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一是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实行民主管理,独立核算,建立会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为合作社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壮大发展;二

  是宣传引导农民入社,壮大专业合作社队伍。

  七加强宣传培训。一是定期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培

  训,全面提高社员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二是加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学习培训,使社员知法、懂法、用法。

  大力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负责人是合作社的重要组

  成要素,他们的能力与素质状况对于合作社能否顺利发展具

  有重大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我们认

  为对负责人的培训应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展开。1、强化信息

  获取技术培训,提高其多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及时获

  取市场信息,科学制定各项计划是合作社负责人的重要职

  能。

  针对目前部分负责人中存在的掌握市场信息不及时的情

  况,必须着重对其进行网络等信息获取技术的培训,拓展其

  收集市场信息的渠道,加快市场信息的获取速度,防止出现

  与市场脱节的情况。2、加强负责人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

  其成本控制能力。降低成本是合作社内部管理的核心与关

  键,而负责人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又是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

  条件。必须通过加强对负责人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学知

  识的培训,进而提高其管理能力,最终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3、强化负责人的谈判

  技巧培训,提高其谈判能力。针对目前部分合作社因为负责

  人缺乏必要的谈判技巧而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必

  须引入诸如企业家等人员对负责人进行谈判技巧的专门培

  训,以扭转其在与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收购商协商

  时的被动地位,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售价。

  八、打造品牌。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要创立合作社

  自己的产品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

  展产品品牌认证和注册工作,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九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发展力度。农

  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从

  宏观上讲,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评

  价、奖励体系,并对其进一步规范。积极争取政府出台与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相配套的包括财政、税收、信贷、产业等方

  面的支持、促进政策,进一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充分

  认识到扶持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和农业,切实为农民专

  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强化对合作社的财政

  支持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奖补的导向作用,强化对新建合作

  社的奖补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到这一领域中来,壮大合作社的总体规模。应加强对先进合作社的奖励力度。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扬先进的模范引领作用,为其他合作

  社树立学习的榜样,明确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对先

  进合作社的大力奖补,可以更有效地扶植一批本领域内的“拳头产品”,树立本地区、本行业的良好形象

  十、拓展服务功能,引进先进设备,切实提高科技含量。

  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政府需在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农

  机具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作好后勤保障服务,进一步落

  实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

  务功能。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

  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有机、绿色食品,加

  大农产品商标注册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名优品牌。同时,企

  业

  要发展壮大,离不开硬件设施。当前,专业合作社设备落

  后,如不及时更新设备,长期下去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被淘汰。通过政府引导,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认识到,缺

  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和先进设备,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一、充分发挥龙头、大户示范作用,促进企业规模化,逐

  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千家万户的小作坊,难以应对千变万

  化的大市场。只有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才能形成规

  模、增加效益、做响品牌、占领市场。要做大做强龙头专业

  合作社,增强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良性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起带头作用,而带头人就是农业生产经营

  较好的农户,这些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心,核心农户

  往往是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能人,他们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有效的产品市场,愿意将生产技术传授给他人,应对这

  些核心农户进行扶持,使其尽快地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的“领头羊”。

  十二、革新金融体制机制,完善融资渠道。一是要建立适

  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评级制度,制定适合农民专业合作

  社的信贷管理政策,合理确定信用评级标准,二是加强银行

  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贷投放激励机制,在银行内部建

  立约束的激励机制;三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特

  点,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解决其融资难题,使其具有更加强

  大的生命力,不断促进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篇七: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困局与策略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与对策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农”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一、现实意义:

  1.促进农业种植业的发展。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可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协调整个社区农民的种植和销售,让小农户通过合作获得更好的生活。

  2.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参与农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包括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满足这种需求,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购买农产品。

  3.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大量的小农户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好的收入,包括纯收入和副业收入。通过合作,农村居民可以更好地分工合作,扩大生产和市场,提高收益水平。

  4.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农产品销售、金融服务、技术培训等,可以为农村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对策:

  1.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生产性服务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比如通过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的对接等手段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强化农民自主组织和服务意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主组织成立的,要发展起来需要农民自身的意识和认识。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和价值,增强农民的服务意识和自主组织的能力。

  3.优化管理和运营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完善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加强班子建设,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营管理规则,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整个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4.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化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发展起来,需要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品牌和优势。因此,合作社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宣传,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推进品牌建设和营销,提高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

  5.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

  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转型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应该完善现有的产业链,也需要拓展新兴的产业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农民自主组织和服务意识、优化管理和运营机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等多种对策,可以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江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成效 困局与策略 困局 江西 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