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6篇

时间:2023-05-25 13:3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特殊的原理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况所的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一)

  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

  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因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民的管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

  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这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形式;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群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个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观念里: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做、推动和实施;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刮泥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理;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及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

  息动力;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的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电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机理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4行为原则;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冬季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放置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见到减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剖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即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且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

  诱因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

  3三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个防止对策,及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三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化安全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英语设备、设施、还可以由于建设项目;四强制原则

  1.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刮泥、这就是强制原则、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比经被管理者统一便可采取控制行动;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篇二: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模拟]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1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A.法人

  B.实体

  C.员工

  D.责任人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第2题:

  本质安全是生产中“()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A.预防

  B.激励

  C.监督

  D.控制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第3题:

  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

  A.系统原理的静态相关原则

  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

  D.预防原理的3E原则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第4题: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

  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A.三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和Ⅲ级(一般)B.三级,即Ⅰ级(一般)、Ⅱ级(重大)和Ⅲ级(特别重大)C.四级,即Ⅰ级(一般)、Ⅱ级(重大)、Ⅲ级(特大)和Ⅳ级(特别重大)D.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第5题:

  系统安全理论是阐述导致事故原因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事故是由于()产生的。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系统的不可靠性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第6题:

  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员工建立()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

  A.生产保安全

  B.以人为本

  C.以安全促发展

  D.以科技保安全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员工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

  第7题:

  根据()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A.学习和培训

  B.体系策划

  C.体系试运行

  D.初始评审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

  第8题:

  ()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

  A.内部

  B.外部

  C.第三方

  D.认证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认证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

  第9题: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进行()。

  A.初始审核

  B.文件审核

  C.第一阶段现场审核

  D.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第10题:

  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来进行的。

  A.性质

  B.发生区域

  C.严重级别

  D.发生时间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严重级别来进行的。

  第11题:

  危险的程度一般用()来表示。

  A.危险度

  B.危险的发生频率

  C.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D.人们承受的能力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只=f(F,C)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第12题: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

  A.意外事件

  B.工作疏忽

  C.潜在危害

  D.可能性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第13题:

  (),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出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雏形。

  A.18世纪中叶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丁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出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雏形。

  第14题: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

  合,这就是()原则。

  A.反馈

  B.封闭

  C.整分合

  D.3E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第15题:

  “连锁”装置是对预防原理的()的应用。

  A.因果关系原则

  B.3E原则

  C.本质安全化原则

  D.偶然损失原则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第16题: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A.人本原理

  B.强制原理

  C.动力原则

  D.激励原则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入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第17题: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原则。

  A.激励

  B.动力

  C.能级

  D.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第18题: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是()的体现。

  A.人本原理

  B.强制原理

  C.预防原理

  D.动力相关性原理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19题:

  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原则。

  A.偶然损失

  B.必然损失

  C.因果关系

  D.本质安全化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第20题: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A.专职安全员

  B.兼职安全员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安全监督岗位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第21题:

  ()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

  A.事故预防

  B.安全预防

  C.事故控制

  D.危险源控制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人手,采取相应对策。

  第22题:

  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的对策是()对策。

  A.安全教育

  B.安全技术

  C.安全管理

  D.事故预防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第23题: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D.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

  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第24题: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可以应用于()中。

  A.设备

  B.设施

  C.建设项目

  D.环境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第25题: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包括()原则。

  A.安全第一和监督

  B.本质安全化监督

  C.封闭监督

  D.激励监督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包括:(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

  第26题:

  《安全生产法》第()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A.十七

  B.二十九

  C.三十五

  D.三十七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第27题:

  ()不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A.消除危险源

  B.个体防护

  C.隔离

  D.减少故障和失误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

  第28题: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不包括()。

  A.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B.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C.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D.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是: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29题: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一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五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其中法律层次不包括()。

  A.《劳动法》

  B.《商品检验法》

  C.《安全生产法》

  D.《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规范性文件一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五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其中,法律层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

  第30题: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

  A.类比方法和事故树法

  B.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

  C.事故树和经验法

  D.直观经验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第31题: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内容不包括()。

  A.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B.归纳、整合各部分评价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C.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总体评价结论

  D.数据表格、平面图、流程图、控制图等安全评价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文件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指在对现场评价结果分析归纳和整合基础上,作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包括:

  (1)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2)归纳、整合各部分评价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总体评价结论。

  第32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4年1月9日)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A.应急救援顶案

  B.危险源监控组织

  C.安全生产责任制

  D.生产安全制度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第33题:

  不属于可疑致癌物的是()。

  A.镉

  B.铁

  C.亚硝胺

  D.砷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属可疑致癌物的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第34题: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不包括()。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B.存在毒物作业项目的提交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D.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包括: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第35题:

  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

  A.体系策划

  B.学习培训

  C.修订应急预案

  D.持续改进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改进措施的内容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

  第36题:

  二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A.A级以上

  B.B级以上

  C.C级以上

  D.D级以上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

  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第37题:

  煤矿监察时,对某些时间、某些季节加强的监察工作,称为()。

  11A.定期监察

  B.重点监察

  C.一般监察

  D.特殊监察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定期监察是指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年初,经过春节后,矿井恢复生产,年底,突击生产,都容易发生事故。

  第38题:

  用人单位应按照()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A.劳动强度

  B.磨损程度

  C.产品使用性能

  D.产品说明书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指出,用人单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责任为包括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防护用品。

  第39题:

  ()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A.危险指数方法

  B.安全检查表方法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第40题:

  ()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

  A.资源分析

  B.程序分析

  C.脆弱性分析

  D.危险分析

  参考答案:D

  12答案解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第41题:

  容易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激光

  D.β粒子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第42题:

  煤矿安全监察是对涉及煤矿安全的煤矿生产建设过程进行的()的、全面的监察工作。

  A.准确

  B.合理

  C.公正

  D.系统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煤矿安全监察是对涉及煤矿安全的煤矿生产建设过程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监察工作。在安全监察中,必须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多变性、工作地点的移动性、作业情况的不一致性及安全状况的各异性,选择不同的安全监察工作方式。

  第43题:

  不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基本相似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的管理过程。

  A.相对稳定

  B.良性循环

  C.易于操作

  D.动态循环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不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基本相似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目的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

  13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第44题:

  煤矿安全监察员是(),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A.国家公务员

  B.执法人

  C.协会会员

  D.注册安全工程师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煤矿安全监察员是国家公务员,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每名煤矿安全监察员都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按法定程序并经考核考试录用。

  第45题:

  ()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对煤矿履行国家监察职责。

  A.公安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卫生部

  D.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依法对煤矿安全履行国家监察职责。

  第46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威性首先根源于()。

  A.制度的健全

  B.严密的组织

  C.坚强的后盾

  D.法律的授权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威性首先源于法律的授权。法律是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第47题:

  ()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

  A.安全评价报告

  14B.安全评价报表

  C.安全评价文件

  D.安全评价文档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也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

  第48题:

  危险指数评价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危险性的依据。

  A.施工方案

  B.初步设计

  C.工艺设计

  D.工艺操作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可以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运用,也可以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第49题:

  评价形成的()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A.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D.安全检验报告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第50题:

  ()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A.定量安全

  B.定性安全

  C.概率风险

  15D.危险指数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第51题:

  ()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A.直观经验分析

  B.事故树

  C.系统安全分析

  D.事件树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第52题:

  ()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

  A.安全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专项安全评价

  D.安全验收评价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第53题: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

  A.微观监控信息网络

  B.监控预警系统

  C.宏观监控信息网络

  D.救援体系

  16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

  第54题:

  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A.辨识和评价

  B.辨识和预防

  C.评价和报告

  D.预防和报告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工作人员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第55题: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

  A.主管部门

  B.政府

  C.政府主管部门

  D.工会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

  第56题:

  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越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

  A.越低

  B.越高

  C.先高后低

  1D.先低后高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越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越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越高。

  第57题:

  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A.相差悬殊

  B.相差不悬殊

  C.性质相似

  D.严重程度相近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第58题:

  不同类别物质往往具有不同的事故形态,但即使是同一类物质,甚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事故形态。

  A.地区

  B.国家

  C.环境条件下

  D.季节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不同类别物质往往具有不同的事故形态,但即使是同一类物质,甚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事故形态。

  第59题: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A.当地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制定。”

  第60题:

  ()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

  A.铬

  B.铍

  C.四乙基铅

  D.磷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

  第61题:

  ()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

  A.汽油

  B.苯

  C.四氯化碳

  D.正己烷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

  第62题:

  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20kg及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的作业。

  A.25kgB.30kgC.35kgD.40kg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质量超过20kg及间

  1断负重每次质量超过25kg的作业。

  第63题: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A.Ⅰ

  B.Ⅱ

  C.Ⅲ

  D.Ⅳ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Ⅱ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第64题:

  《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小时之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

  A.8B.12C.16D.24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之内向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

  第65题:

  事故应急救援中,()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A.统一指挥

  B.分级响应

  C.属地为主

  D.公众动员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

  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届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四个基本机制组成。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第66题:

  ()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A.《安全生产条例》

  2B.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C.《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67题: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A.安全

  B.生产安全

  C.应急救援

  D.化学品安全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68题:

  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的应急思想。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常抓不懈

  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D.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第69题:

  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A.现场指挥部

  B.场外指挥部

  C.紧急事务管理部

  D.公安指挥部

  参考答案:A

  21答案解析:

  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第70题:

  既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同时又具有法规权威性的是()。

  A.应急响应

  B.应急策划

  C.应急预案

  D.方针与原则

  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具有法规权威性,所以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

  多项选择题

  (共l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71题: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B.行政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E.设备设施管理

  参考答案:CD答案解析: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第72题: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来定。

  A.股份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

  B.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

  C.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经理予以保证

  D.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予以保证

  E.合伙经营法人予以保证

  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

  22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来说,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第73题: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

  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B.行政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E.设备设施管理

  参考答案:ABE答案解析: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第74题:

  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

  A.防触电用品

  B.耐酸碱用品

  C.防寒用品

  D.防机械外伤用品

  E.防噪声用品

  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

  劳动防护用品按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耐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

  第75题: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

  A.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

  B.实行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C.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D.加强“预防为主”的监察原则

  E.强化有效安全管理

  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1)实行垂直管理;(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4)国家监察。

  23第76题: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确定。

  A.性质

  B.特点

  C.寿命

  D.环境

  E.条件

  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确定。

  第77题:

  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

  A.工艺性能

  B.操作人员学历水平

  C.操作人员基本素质

  D.安全管理

  E.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答案:CD答案解析:

  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

  第78题: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

  A.粉尘

  B.病毒

  C.劳动制度

  D.辐射

  E.振动

  参考答案:ABDE答案解析: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病毒、辐射、振动。

  第79题:

  属于确认致癌物的是()。

  A.铜

  B.锌

  24C.石棉

  D.氯乙烯

  E.芳香胺

  参考答案:CDE答案解析:

  属确认致癌物的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射性物质等。

  第80题: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等。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救援费用

  D.环境破坏

  E.应急救援措施

  参考答案:ABD答案解析: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第81题: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和事故调查等。

  A.现场清理

  B.人员清点和撤离

  C.警戒解除

  D.善后处理

  E.事故处理

  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Xl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第82题:

  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

  A.充足项

  B.不足项

  C.整改项

  D.改进项

  25E.错误项

  参考答案:BCD答案解析: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第83题: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社会治安

  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第84题: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建立和保持计划安排或程序及其规定,提出并实施必要且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从而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

  A.方针

  B.目标

  C.计划

  D.方案

  E.遵守法律法规

  参考答案:ABE答案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包括辅助性的维护工作),建立和保持计划安排或程序及其规定,提出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26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遵守法律法规等要求。

  第85题:

  在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中,工作难度最大的是()。

  A.指挥部

  B.综合组

  C.技术分析组

  D.管理调查组

  E.善后处理组

  参考答案:CD答案解析:

  工作难度最大的是技术分析组和管理调查组。技术分析组的工作涉及对事故的分析是否准确,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问题。在对一些复杂事故的分析中,特别是在争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还要通过试验或模拟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管理调查组的工作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涉及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并往往影响事故结案的时间。

  27

篇三: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的作用。反馈原则是指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篇四: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08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管理理论》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安全”就是

  A.不发生事故B.不发生伤亡事故

  C.不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D.所存在的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是可以承受的2.根据“安全”的含义,某一事物是否安全,是对这一事物的主观评价。安全状况是不因_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

  A.人、材、机B.人、机、环境C.人、机、气候D.人、材、环境

  3.危险是指可造成_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危险的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

  危险度是由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决定的。

  A.事故B.风险C.危害D.安全

  4.本质安全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A.自动的B.后天的C.本质的D.内在的5.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的伤害。

  A.不可承受危险B.可承受危险C.重大危险源D.环境变化

  6.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

  他损失的_。

  A.原因B.本质C.条件D.根源或状态

  7.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关系是隐患是事故的可能性。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

  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不容忽视B.存在G.经过评估D.可导致事故发生

  8.《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规定为我国安全

  1/6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加大惩罚力度C.群防群治D.确保安全

  9.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

  就是__________原则。

  A.预防B.因果关系G.偶然性D.安全第一

  10.是指安全生产管理,要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重点,而不是以处理事故为重点。

  A.事故预防B.安全优先C.安全第一D.预防为主

  1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_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管理不善B.危险C.事故D.违章

  12.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_等活动。

  A.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B.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13.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_。

  A.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D.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

  14.安全生产就是使生产过程在_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以防止人身伤亡和

  设备事故及各种危险的发生。

  A.符合管理要求B.符合生产要求C.符合安全要求D.符合社会要求

  15.从事故的定义可以知道,意外事件出现后并没有实际发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这种意外事件_。

  A.不是事故B.也是事故

  C.仅仅是一种事件D.是可以忽略的事件

  16.在生产过程中,____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A.意外事件B.工作疏忽C.潜在危害D.可能性

  17.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_。

  A.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B.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

  C.包括设备本身固有的失误安全和故障安全功能

  D.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18.—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劳动保护B.安全生产管理C.安全生产D.安全管理

  19.劳动保护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劳动保护的对象是_。

  A.从事生产的劳动者B.从事管理的人员

  C.职业病人D.工伤人员

  20.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模式、思想、理论是在_进人我国的。

  A.20世纪初期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末期

  2/621.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这是_。

  A.系统原理B.系统原则C.人本原理D.预防原理

  22.认为新的技术发展会带来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这一观点是包括在_理论中的。

  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B.事故频发倾向

  C.系统安全D.能量意外释放

  23.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且正确地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地、积极地搞好安全工作。这种管理原则就是人本原理中的原则。

  A.保障B.反馈C.激励D.动力

  24._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对这一原则的应用。

  A.动力相关性原则B.动力原则

  C.人本原理D.预防原理

  25.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

  ____原则。运用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人其中。

  A.反馈B.封闭C.整分合D.3E26.按安全生产绩效颁发奖金是对人本原理的_的应用。

  A.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B.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C.激励原则和能级原则D.动力原则、能级原则和激励原则

  27.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这体现了对_原则的运用。

  A.反馈B.封闭C.整分合D.3E28.安全管理的动态相关性原则说明如果系统要素处于____状态,则事故就不会发生。

  A.发展的、变化的B.动态的、相关的C.静止的、无关的D.控制良好的29.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3/6包括三个原则。下列不包括在人本原理中的原则是_。

  A.安全第一原则B.动力原则C.能级原则D.激励原则

  30.—认为,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A.激励原则B.动力原则C.能级原则D.监督原则

  31.安全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_,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A.论证B.系统分析C.决策D.系统审核

  32.利用_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A.动力B.能级C.激励D.3E33.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_。在可能分律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就是这一原理的体现。

  A.强制原理B.预防原理C.人本原理D.动力相关性原理

  34.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_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A.预防B.强制C.3ED.偶然损失

  35.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迟而已,这就是_原则。

  A.偶然损失B.必然损失C.因果关系D.本质安全化

  36.—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_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少。

  A.安全生产,劳动保护B.事故预防,劳动保护

  C.安全生产,事故控制D.事故预防,事故控制

  37.预防原理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_,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A.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C.以人为本D.安全优先

  38.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的对策是安全技术对策。采用_技术,既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事故的损失。

  A.隔离B.故障一安全设计

  4/6C.设置薄弱环节D.救援

  39.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_。

  A.避难B.个体防护C.救援D.隔离

  40.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_和安全投人。

  A.安全监管B.安全措施C.安全科技D.安全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安全生产管理是进行有关_等活动,达到减少和控制危害和事故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有行政管理、监督检查、设备设施管理和作业环境管理。

  A.决策B.计划C.组织D.管理E.控制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有_原则。

  A.整分合B.动态相关性C.激励D.因果关系E.反馈

  3.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_。

  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上的缺陷

  D.自然灾害E.安全知识不足

  4.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包括本质安全化、偶然损失、因果关系和3E原则。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人手,采取相应措施。

  A.安全技术B.安全控制C.安全教育

  D.安全防范E.安全管理

  5.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对这四种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也就是所谓的"3E"原则。这"3E"分别是指_。

  A.工程技术对策B.教育对策C.管理对策

  D.实施对策E.法制对策

  6.对系统原理及其各个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

  A.动态相关性原则说明,管理系统的各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B.整分合原则说明,管理者在制定系统整体目标时,必须考虑安全生产问题

  C.反馈原则说明,只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才能达到准确快速反馈的目的D.封闭原则说明,各管理机构之间不必相互联系,只要各自组织即可

  5/6E.系统原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7.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_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活动。

  A.管理理念B.管理内容C.管理过程

  D.管理手段E.管理活动

  8.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

  A.内部动力B.精神动力C.信息动力

  D.外部压力E.工作吸引力

  9.本质安全化原则可以应用于_中。

  A.设备B.设施C.建设项目

  D.环境E.条件

  10.劳动保护是要消除生产过程中的_。

  A.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B.不安全设备和设施

  C.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D.不安全行为E.设备故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DBADADDADD11--20CACCBADCAB21--30ACCACBBCAB31--40BBBDCDBABC二、多项选择题

  1--10ABCEABEABCACEABEABECDADEABCABCD

  6/6

篇五: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熟悉安全生产有关内容;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一)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的分类方法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五)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式(1—2),就是重大危险源。

  三、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

  (一)安全

  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二)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一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一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一、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一)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发生各类事故100多万起。以2004年为例,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安全生产事故的总体2现状是:工矿企业事故发生总数有下降趋势,事故发生次数多,事故伤亡人数多,事故发生率远高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

  二、熟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二、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3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

  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脾,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

  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人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

  三、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四、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

  第四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一、掌握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投入

  二、了解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各职能部门(如安全、设备、技术、生产、基建、人事、财务、设计、档案、培训、宣传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三、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职能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4.班组长

  班组安全生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5.岗位工人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

  一、了解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生产经营单位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

  (2)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5)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二、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熟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计划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单位和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内容与目的。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

  (6)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四、掌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1.编制时

  间

  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等计划同时编制。2.计划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单位和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内容与目的。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

  (6)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3.编制计划的布置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向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进行编制计划布置。

  4.计划项目的确定与编制

  下属单位确定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并编制具体的计划和方案,经群众讨论后,送上级安全部门审查。

  5.计划的审批

  安全部门将上报计划进行审查、平衡、汇总后,再由安全、技术、计划部门联合会审,并确定计划项目,明确设计施工部门、负责人、完成期限,成文后报厂总工程师审批。

  6.计划的下达

  厂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计划。根据审查、核定结果,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五)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验收

  已完成的计划项目要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交工验收时一般应注意:所有材料、成品等必须经检验部门检验;外购设备必须有质量证明书;负责单位应向安全技术部门填报交工验收单,由安全技术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负责单位持交工验收单向计划部门报完工,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使用单位应建立台账,按《劳动保护设施管理制度》进行维护管理。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3)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2.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培训时

  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8学时。

  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于谷顺主讲

  11(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3)所有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2.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工伤保险的政策、法律、法规。

  (4)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5)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6)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7)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8)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培训时

  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8学时。

  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三)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

  12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2.新从业人员

  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新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48学时。

  3.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单位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四)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的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核教材、统一证件的制度。2002年10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

  13督管理局颁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通用部分》。该大纲与标准内容涉及电工作业人员、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电梯驾驶员、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起重机司机、起重司索指挥业人员、制冷与空调作业人员、登高架设作业人员8个工种,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签发,全国通用。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1次。复审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

  三、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与一般教学方法一样,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灵活选择。安全教育可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

  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第五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一、了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内容。

  14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是针对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内容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从项目的论证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都应按“三同时”的规定进行审查验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1)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2)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4)大量生产或使用I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2.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说明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运输、工艺、建筑、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仪表、设备、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投资概算等设计意图的技术文件(含图纸),我国对初步设计的深度有详细规定。

  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完善初步设计。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述;建筑及场地布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专用投资概算;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施工

  15建设单位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

  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实做到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用,并确保工程质量。

  4.试生产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做出评价;组织、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5.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阶段进行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编制完成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后,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入使用的情况。

  (2)建设项目中特种设备已经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检验合格证书)的情况。

  (3)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经测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4)建设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经现场检查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和标准情况。

  (5)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立情况,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情况,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情况,取得安全操作证的情况,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制定情况。

  小结:本讲讲述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法律依据,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时

  间和所要达到的要求。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法律依据,概念和内容

  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

  16一、熟悉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次/年、次/季、次/月、次/周等。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则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

  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

  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巡视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执行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此类检查可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利的维护。

  二、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及要求;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对象的确定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1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具体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目前,对非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有毒物质的浓度等。对矿山企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等;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寨、耳罩。

  三、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一)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SCL)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做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

  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

  1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新标准。

  3.仪器检查法

  机器、设备内部的缺陷及作业环境条件的真实信息或定量数据,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才能发现不安全隐患,从而为后续整改提供信息。因此,必要时需要实施仪器检查。由于被检查的对象不同,检查所用的仪器和手段也不同。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安全检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1)访谈。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了解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到作业现场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掌握情况(获得信息)之后,就要进行分析、判断和检验。可凭经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检验得出正确结论。

  4.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1做出判断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采取措施的决定,即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包括要求进行信息的反馈。

  5.整改落实

  通过复查整改落实情况,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一、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从劳动卫生学角度,通常按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他因素危害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一般防护帽、防尘帽、防水帽、安全帽、防寒帽、防静电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防昆虫帽等。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为防御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由呼吸道吸人,或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面具)、防毒口罩(面具)等。

  (3)眼面部防护用品。预防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热、电磁辐射、激光、化学飞溅等伤害眼睛或面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炉窑护目镜和面罩以及防冲击眼护具等。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能够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

  (5)手部防护用品。保护手和手臂,供作业者劳动时戴用的手套(劳动防护手套),如一般防护手套、防水手套、防寒手套、防毒手套、防静电手套、防高温手套、防X射线手套、防酸碱手套、防油手套、防振手套、防切割手套、绝缘手套等。

  (6)足部防护用品。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损伤劳动者足部的护具,通常人们称劳动防护鞋,如防尘鞋、防水鞋、防寒鞋、防静电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防油鞋、防烫脚鞋、防滑鞋、防刺穿鞋、电绝缘鞋、防振鞋等。

  (7)躯干防护用品。即通常讲的防护服,如一般防护服、防水服、防寒服、防砸背心、防毒服、阻燃服、防静电服、防高温服、防电磁辐射服、耐酸碱服、防油服、水上救生衣、防昆虫服、防风沙服等。

  (8)护肤用品。指用于防止皮肤(主要是面、手等外露部分)免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危害的用品,如防毒、防腐、防射线、防油漆的护肤品等。

  (9)防坠落用品。防止人体从高处坠落,通过绳带,将高处作业者的身体系接于固定物体上,或在作业场所的边沿下方张网,以防不慎坠落,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2劳动防护用品也可按照用途分类。以防止伤亡事故为目的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放射性用品,防热辐射用品,防噪声用品等。

  二、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一)选用原则

  1989年,我国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规则》(GBI.1651—1989)国家标准,为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提供了依据。正确选用优质的防护用品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的具体责任为:

  (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

  (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护品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购买的护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护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三、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

  (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认定用品对有害21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用品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四、熟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的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3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熟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一、了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3监察机关的监察4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6新闻媒体的监督7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3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或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4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向有关部门报告。5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6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熟悉安全生产(包括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一、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二、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三、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二、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三、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22第四章

  安

  全

  评

  价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一、了解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根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技装字[2002]45号文《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二、掌握安全预评价的内容;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它是以拟建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研究系统固有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的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项目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的结论。

  三、掌握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判断系统在安全上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做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

  安全验收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最终形成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将作为建设单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的依据。另外,通过安全验收还可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确认《安全生产法》的落实。

  四、掌握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评价。这种对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全面综合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要求进行23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识别、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概率;对发现的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整改的优先度进行排序;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五、熟悉专项安全评价的内容。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如果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或储存、销售剧毒化学品的企业,评价所形成的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则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其获得或保持生产经营营业执照所要求的文件之一。

  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了解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一、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三、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四、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五、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六、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二、熟悉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的方法进24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

  (8)明火。(9)高温物质。(10)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25(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但缺少全国统一规定,尚待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熟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

  26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一、了解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二、熟悉常用安全评价的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方法(SafetyChecklistAnalysis,SCA)

  为了查找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

  (二)危险指数方法(RiskRank,RR)

  危险指数方法是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是以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和事故严重度为基础,对不同作业现场的危险性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可以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运用,也可以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当然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reliminary}tazardAnalysis,PHA)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如下: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同类行业生产中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2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四)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hat…If,WI)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它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What…If”作为开头对有关问题进行考虑,任何与工艺安全有关或与之不太相关的问题都可提出并加以讨论。通常,将所有的问题都记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进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任何与装置有关的不正常的生产条件,而不仅仅是设备故障或工艺参数变化。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比较简单,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内容有: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

  (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lazardand()perabilltyStudy,}tAZ()P)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其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所基于的原理是,背景各异的专家们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互相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这样做要比他们独立工作并分别提供结果更为有效。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分析的准备、完成分析和编制分析结果报告3个步骤来完成。其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鉴于此,虽然某一个人也可能单独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但这绝不能称为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所以,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其他方法可由某人单独使用,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则必须由一个多方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

  (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ModeEffect:sAnalysis,FMEA。)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方法,根据系统可以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然后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目的是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步骤为:明确系统本身的情况,确定分析程度和水平,绘制系统图和可靠性框图,列出所有的故障类型并选出对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理出造成故障的原因。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中不直接确定人的影响因素,但像人失误、误操作等影响通常作为一个设备故障模式表示出来。

  FMEA的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根据分析详细程度的需要,查明组成系统的元素(子系统或单元)及其功能。

  (2)分析元素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由熟悉情况、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依据经验和有关的故障资料分析、讨论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和原因。

  (3)研究故障类型的影响。研究、分析元素故障对相邻元素、邻近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影响。

  (4)填写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表格。将分析的结果填入预先准备好的表格,可以简洁明了地显示全部分析内容。

  (七)故障树分析(FaultTteeAnalysis,FTA)

  故障树(Fault1ree)又称为事故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如下:

  (1)熟悉系统。要详细了解系统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出工艺流程图或布置图。

  (2)调查事故。收集事故案例,进行事故统计,设想给定系统可能要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要分析的对象事件即为顶上事件。对所调查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找出直接原因事件,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

  (7)定性分析。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事件发生概率,标在故障树上,进而求出2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9)比较。比较分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前者要进行对比,后者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10)分析。故障树分析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工程或设备的设计阶段、在事故查询或编制新的操作方法时,都可以使用故障树分析对它们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八)事件树分析(Event1reeAnalysis,ETA)

  事件树分析是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称为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事件树分析中,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称为初始事件)引发的结果。与故障树分析不同,事件树分析是使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事件树可提供记录事故后果的系统性的方法,并能确定导致事件后果事件与初始事件的关系。

  事件树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初始事件。初始事件可以是系统或设备的故障、人员的失误或工艺参数偏移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初始事件一般依靠分析人员的经验和有关运行、故障、事故统计资料来确定。

  (2)判定安全功能。系统中包含许多能消除、预防、减弱初始事件影响的安全功能(安全装置、操作人员的操作等)。常见的安全功能有自动控制装置、报警系统、安全装置、屏蔽装置和操作人员采取措施等。

  (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从初始事件开始,自左至右发展事件树。首先把事件一旦发生时起作用的安全功能状态画在上面的分支,不能发挥安全功能的状态画在下面的分支。然后依次考虑每种安全功能分支的两种状态,层层分解直至系统发生事故或故障为止。

  简化事件树是在发展事件树的过程中,将与初始事件、事故无关的安全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协调、矛盾的情况省略、删除,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

  (4)分析事件树。事件树各分支代表初始事件一旦发生后其可能的发展途径,其中导致系统事故的途径即为事故连锁。

  事件树分析适合用来分析那些产生不同后果的初始事件。它强调的是事件可能发生的初始原因以及初始事件对事件后果的影响,事件树的每一个分支都表示一个独立的事件序列,对一个初始事件而言,每一独立事件序列都清楚地界定了安全功能之间的功能关系。

  (九)作业条件危险J}生评价法(JobRiskAnalysis,JRA)

  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3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十)定量风险评价方法(Qua:ntityRiskAnalysis,QRA)

  在识别危险分析方面,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这些方法仅是定性分析,不能提供足够的定量分析,特别是不能对复杂的并存在危险的工业流程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足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提供完全的定量的计算和评价。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积。定量风险评价对这两方面均进行评价,可以将风险的大小完全量化,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为业主、投资者、政府管理者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对于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成果。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完成了以Burro,Coyote,Thot。neyIsland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规模现场泄漏扩散实验。在90年代,又针对毒性物质的泄漏扩散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数以百计的事故后果模型。如著名的I)EGA【】IS、ALOHA、SLAB、TRACE、ARCt-IIE等。基于事故模型的实际应用也取得了发展,如DNV公司的SAFE’I、YⅡ软件是一种多功能的定量风险分析和危险评价软件包,包含多种事故模型,可用于工厂的选址、区域和土地使用决策、运输方案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可接受的安全标准。ShellGlobalSolution公司提供的ShellFRE[]、ShellSC()PE和ShellShepherd三个序列的模拟软件涉及泄漏、火灾、爆炸和扩散等方面的风险评价。这些软件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数学模型,有着很强的可信度。评价的结果用数字或图形的方式显示事故影响区域,以及个人和社会承担的风险。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级,有助于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一、了解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二、掌握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31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概述

  (1)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2)建设单位简介。

  (3)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生产工艺简介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1)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

  (2)评价单元确定。

  4.定性、定量评价

  (1)定性、定量评价。

  (2)评价结果分析。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2)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

  (三)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

  (1)封面。(2)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目录。(5)编制说明。(6)前言。(7)正文。(8)附件。(9)附录。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作用: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概述(1)安全验收评价依据。

  (2)建设单位简介。

  (3)建设项32目概况。

  (4)生产工艺。

  (5)主要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6)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相关作业场所分析。

  (2)列出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指出存在的部位。

  3.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设施措施评价

  (1)总平面布局。

  (2)厂区道路安全。

  (3)常规防护设施和措施。

  (4)评价结果。

  4.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1)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符合性检查。(2)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的布防安装检查。(3)防爆电气设备安装认可。(4)消防检查(主要检查是否取得消防安全认可)。(5)评价结果。

  5.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评价(1)防急性中毒、窒息措施。(2)防止粉尘爆炸措施。(3)高、低温作业安全防护措施。(4)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安全措施。(5)评价结果。

  6.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1)压力容器与锅炉(包括压力管道)。(2)起重机械与电梯。(3)厂内机动车辆。(4)其他危险性较大设备。(5)评价结果。

  7.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1)安全阀。(2)压力表。(3)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及变送器。(4)其他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5)检查结果。

  8.电气安全评价(1)变电所。(2)配电室。(3)防雷、防静电系统。(4)其他电气安全检查。(5)评价结果。

  9.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1)夹击伤害。(2)碰撞伤害。(3)剪切伤害。(4)卷人与绞碾伤害。(5)割刺伤害。(6)其他机械伤害。(7)评价结果。

  10.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评价

  (1)工艺设施安全连锁设计。(2)工艺设施安全连锁相关硬件设施。(3)开车前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验证记录。

  (4)评价结果。

  11.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5)日常安全管理。

  (6)评价结果。

  12.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在对现场评价结果分析归纳和整合基础上,作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1)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2)归纳、整合各部分评价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33(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总体评价结论。

  13.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件

  (1)数据表格、平面图、流程图、控制图等安全评价过程中制作的图表文件。

  (2)建设项目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汇总表及反馈结果。

  (3)评价过程中专家意见及建设单位证明材料。

  14.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录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批复文件(影印件)。

  (2)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目录。

  (3)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数据资料目录。

  (三)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格式

  (1)封面。(2)评价机构安全验收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目录。

  (4)编制说明。

  (5)前言。

  (6)正文。(7)附件。(8)附录。

  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比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更详尽、更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求较高,因此整个评价报告的编制,要由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

  (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般具有如下内容:

  1.前言

  包括项目单位简介、评价项目的委托方及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

  2.评价项目概况

  应包括评价项目概况、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工艺过程、生产运行现状、项目委托约定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包括法规、标准、规范及项目的有关文件)。

  3.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说明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特点选用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4.危险性预先分析

  应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方式、操作条件、物料种类与理化特性、工艺布置、总图位置、公用工程的内容,并运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逐一分析。

  5.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确定的评价单元、评价要素,参照有关资料和数据,用选定的评价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346.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行或同类生产的事故案例分析,统计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

  7.对策措施与建议

  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8.评价结论

  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并简要说明。

  (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

  1.前言

  2.目录

  3.第一章评价项目概述

  第一节评价项目概况

  第二节评价范围

  第三节评价依据4.第二章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第一节评价程序

  第二节评价方法

  5.第三章危险性预先分析6.第四章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7.第五章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

  第一节重大事故原因分析

  第二节重大事故概率分析

  第三节重大事故预测、模拟8.第六章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9.第七章对策措施与建议

  10.第八章评价结论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

  一、熟悉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关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规律,以及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此标准自2001年4月1日实施。

  三、了解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一、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划分为一个单元。

  35(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生后后果的严重性。

  (三)数学模型

  现实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如下:

  B23——安全管理抵消因子。

  (四)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1)爆炸性物质。(2)气体燃烧性物质。

  (3)液体燃烧性物质。(4)固体燃烧性物质。(5)自燃物质。

  (6)遇水易燃物质。

  (7)氧化性物质。

  每类物质根据其总体危险感度给出权重分;每种物质根据其与反应感度有关的理化参数值给出状态分;每一大类物质下面分若干小类,共计19个子类。对每一大类或子类,分别给出状态分的评价标准。权重分与状态分的乘积即为该类物质危险感度的评价值,亦即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评分值。

  考虑到毒物扩散的危险性,危险物质分类中将毒性物质定义为第8种危险物质。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7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8类。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①毒性等级;②物质的状态;③气味;④重度。毒性大小不仅影响事故后果,而且影响事故易发性。毒性大的物质,即使微量扩散也能酿成事故,而毒性小的物质不具有这种特点。毒性对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在毒物伤害模型中予以考虑。对不同的物质状态,毒物泄漏和扩散的难易程度有很大不同,显然气相毒物比液相毒物更容易酿成事故;重度大的毒物泄漏后不易向上扩散,因而容易造成中毒事故。物质危险性的最大分值定为100分。

  (五)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21项,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物料处理;物料储存;操作方式;粉尘生成;低温条件;高温条件;高压条件;特殊的操作条件;腐蚀;泄漏;设备因素;密闭单元;工艺布置;明火;摩擦与冲击;高温体;电器火花;静电;毒物出料及输送。最后一种工艺因素仅与含毒性物质有相关关系。

  同一种工艺条件对于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所体现的危险程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必须确定相关系数。相关系数Wij可以分为5级:

  A级:关系密切,Wij=0.9;

  B级:关系大,Wij.=O.7;

  C级:关系一般,Wij

  =O.5;D级:关系小,Wij

  =0.2;

  E级:没有关系,Wij=O。

  (六)事故严重度评价

  36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万元)表示。事故后果系指事故中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备、物资等的财产损失,不考虑停工损失。人员伤亡分为人员死亡数、重伤数、轻伤数。财产损失严格讲应分若干个破坏等级,在不同等级破坏区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总损失为全部破坏区损失的总和。在危险性评估中,为了简化方法,用一个统一的财产损失区来描述,假定财产损失区内财产全部破坏,在损失区外全不受损,即认为财产损失区内未受损失部分的财产同损失区外受损失的财产相互抵消。死亡、重伤、轻伤、财产损失各自都用一当量圆半径描述。对于单纯毒物泄漏事故仅考虑人员伤亡,暂不考虑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破坏所受到的损失。

  建立了6种伤害模型,它们分别是: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蒸汽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池火灾;固体和粉尘火灾;室内火灾。不同类别物质往往具有不同的事故形态,但即使是同一类物质,甚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事故形态。

  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下面两个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这两个原则是:

  (1)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根据泄漏物状态(液化气、液化液、冷冻液化气、冷冻液化液、液体)和储罐压力、泄漏的方式(爆炸型的瞬时泄漏或持续10min以上的连续泄漏)建立了毒物扩散伤害模型,这些模型分别是:源抬升模型,气体泄放速度模型,液体泄放速度模型,高斯烟羽模型,烟团模型,烟团积分模型,闪蒸模型,绝热扩散模型和重气扩散模型。毒物泄漏伤害严重程度与毒物泄漏量以及环境大气参数(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都有密切关系。若在测算中遇到事先评价所无法定量预见的条件时,则按较严重的条件进行评估。当一种物质既具有燃爆特性又具有毒性时,则人员伤亡按两者中较重的情况进行测算,财产损失按燃烧燃爆伤害模型进行测算。毒物泄漏伤害区也分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轻度中毒而无需住院治疗即可在短时间内康复的一般吸人反应不算轻伤。各种等级的毒物泄漏伤害区呈纺锤形,为了测算方便,同样将它们简化成等面积的当量圆,但当量圆的圆心不在单元中心处,而在各伤害区的圆心上。

  在本评价方法中使用下面的折算公式:

  S=C+20(N1+O.5×N2+105/6000N3)3式中

  S——事故严重度,万元;

  C——事故中财产损失的评估值,万元;

  N1、N2、N3。——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的评估值。

  (七)危险性抵消因子

  尽管单元的固有危险性是由物质的危险性和工艺的危险性所决定的,但是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上的各种用于防范和减轻事故后果的各种设施,危险岗位上操作人员的良好素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等,能够大大抵消单元内的现实危险性。

  在本评价方法中,工艺、设备、容器和建筑结构抵消因子由23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安全管理状况由11类72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素质由4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集。

  大量事故统计表明,工艺设备故障、人的误操作和生产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发生的3大原因,因而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操作人员基本素质,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上述3种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相互独立,而是耦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如果只控制其中一种或两种,是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的;甚至当上述3种因素都得到充分控制以后,只要有固有危险性存在,现实危险性不可能抵消至零,这是因为还有很少一部分事故是由上述3种原因以外的原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单元事故牵连)引发的。因此,一种因素在控制事故发生中的作用是与另外两种因素的受控程度密切相关的。每种因素都是在其他两种因素控制得越好时,发挥出来的控制效率越大。根据对火灾爆炸事故的统计资料,用条件概率方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算法,给出了各种控制因素的最大事故抵消率关联算法以及综合抵消因子的算法。

  (八)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用A*==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

  一级重大危险源

  A*≥3.5;

  二级重大危险源

  2.5≤A*<3.5;

  三级重大危险源

  1.5≤A*<2.5四级重大危险源

  A*<1.5。

  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愈高。因此,可以用单元综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说明该单元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绩效。一般说来,单元的危险性级别愈高,要求的受控级别也应愈高。建议用下列标准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

  A级

  B2≤O.001;B级

  O.001.C级

  0.0D3级

  B2>O.1。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二、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确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制,并督促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报和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与技术中介组织配合,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提供监控的管理及技术指导。在各地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以便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从而建立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网络建成之后,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二级危险源的情况和监察信息,有重点地进行现场监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城市的一级危险源的监察情况进行监督。

  2.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信息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3等信息。有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使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更加直观。该系统可以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直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的监督管理及跟踪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变化情况,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从直观性到实时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更好的服务。

  为了便于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各城市应建立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以拨号连接方式建立网络,定期进行数据的更新。

  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以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信息和管理情况直接在总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策所用。待条件成熟之后,可以把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各城市的监控子系统以及企业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网络相连。

  3.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各子系统要求采集城市所辖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在各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上进行危险源信息的统计、报表以及多媒体信息显示,并将危险源信息和监察企业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及时发送给监控总系统。

  监控总系统要求上国际互联网(Internet),建立自己的网络主页(HomePage),以便子系统和其他授权用户可以在网上访问总系统的主页,子系统将危险源信息和监察企业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通过Internet及时发送给监控总系统。

  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的网络组成结构框图如图4—1所示。

  4.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计算机数据管理、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于一身,能够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直观、形象地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以及发生事故后抢险、救援信息,有利于有关领导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在综合采用现代技术和科技新成果,提高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目前,北京、青岛等城市已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4系统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

  (1)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2)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4)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图4—2说明了系统各功能的关系。

  (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重大危险源计算机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的主体框架如图4—3所示。

  图4—3中危险源对象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以及各种生产场所拥有的设施或设备,如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对象。这些对象有各种易燃、易爆、毒性等危险物质,对安全生产和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它们的特性参数是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所要关注的主要参数,将这些参数进行数据采集,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信号,利用计算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监视、预警和控制,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要达到重大危险源的计算机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目的,还应将主计算机所计算出的结果动态反馈到危险源对象上去,由执行机构对危险源对象的各种参数进行控制,使之运行在安全范围以内。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4—4所示。

  众所周知,表征工业生产过程特性的物理参数(危险源对象)大部分是模拟信号,或者是开关量信号,而计算机采用的是数字信号。为此,两者之间必须采用模/数转换器(A/D)和数/模转换器(D/A),以实现这两种信号之间的转换。尽管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危险源对象多种多样,但对其实施控制的计算机却大同小异。

  2.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结合过程控制、自动检测、传感器、计算机仿真、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等理论与实践技术,构成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

  首先从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开始,分析哪些因素是造成事故的原因,找到需要采集的危险源对象和参数。

  41将标准信号通过数据采集装置,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用于控制或预警系统的后处理。

  数据采集装置可以是数据采集卡、单片机或PLC,它往往可以同时采集多路标准信号。如果需采集的标准信号很多,也可以选用多个数据采集装置。

  有的系统需要采用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来的数据,且监控计算机可能与数据采集装置相距很远,因而需要采用远距离通信技术将数采装置采集的数字信号传送到较远的监控计算机上。必要的时候,还要采用网络技术,将其连成局域网。整个数据采集系统采取分布式层级结构,其结构框图如图4—5所示。

  图4—5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

  3.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

  重大危险源对象大多数时间运行在安全状况下。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一种超前(或提前)的预警行为。因而在正常工况下和非正常工况下应该有对危险源对象及参数的记录显示、报表等功能。

  (1)正常运行阶段。正常工况下,危险源运行模拟流程,进行主要参数(温度、压力、浓度、油/水界面、泄漏检测传感器输出等)的数据显示、报表、超限报警,并根据临界状态判据自动判断是否转入应急控制程序。

  (2)事故临界状态。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对象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就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在这种状态下,监控系统一方面给出声、光或语言报警信息,由应急决策系统显示排除故障系统的操作步骤,指导操作人员正确、迅速恢复正常工况,另一方面发出应急控制指令(例如,条件具备时可自动开启喷淋装置,使危险源对象降温,自动开启泄放阀降压,关闭进料阀制止液位上升等);或者当可燃气体传感器检测到危险源对象周围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阈值时,监控预警系统将及时报警,同时还能根据检测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及气象参数(风速、风和、气温、气压、温度等)传感器的输出信息,快速绘制出混合气云团在电子地图上的覆盖区域、浓度预测值,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火灾、毒物的进一步扩大。

  (3)事故初始阶段。如果上述预防措施全部失效,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及周边空间起火,为及时控制火势,应与消防措施结合,可从两个方面采取补救措施:①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系统”及时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扑救;②自动启动应急控制系统,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

  42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一、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从业人员作业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几个方面。如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有危害因素,并危及从业人员健康的,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包括:

  (1)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2)劳动过程,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生产环境,主要是作业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如按其性质,可按以下因素分为几方面。

  (一)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7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

  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三)其他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43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三、熟悉职业病的目录;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

  2.分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名单》(02卫法监发108号),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其中包括化学灼伤等工伤事故。为正确诊断,国家针对部分职业病制定了《职业病诊断标准》并公布实施。

  为了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我国在2002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还修改并重新颁发《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2002年3月28日发布)及职业病报告办法(88卫防字第70号),主要要求有:

  ①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应在诊断后24小时以内报告,卫生监督部门应会同有关单位下厂进行调查,提出报告,以便督促厂矿企业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②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在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提出报告并进行登记,以便及时掌握和研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动态,制定预防措施。

  四、了解影响职业病发生的因素。还取决于下列3个主要条件:

  1.有害因素的性质

  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

  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的危害都与量有关(生物因素进入人体的量目前还无法准确估计),多大的量和浓度才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是确诊的重要参考。

  3.人体的健康状况

  44健康的人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触后,被扰乱的生理功能可以逐步恢复。但是抵抗力和身体条件较差的人员对于进入体内的毒物,解毒和排毒功能下降,更易受到损害。

  职业病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病因有特异性,比如接触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作业工人容易患硅肺病,脱离接触可减轻或恢复;接触噪声早期可引起听力的下降,如连续不断接触可导致噪声性耳聋,及时脱离接触噪声环境则可以恢复;

  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反应(剂量一反应)关系,也就是接触的量与发生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相应处理或治疗,对于预防职业病意义重大。

  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

  一、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二、了解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

  三、了解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相关内容。

  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

  一、掌握职业危害申报内容、程序;

  二、掌握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内容;

  三、了解职业病报告内容。

  第七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45应急工作涉及技术事故、自然灾害(引发)、城市生命线、重大工程、公共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和人为突发事件等多个公共安全领域,构成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二、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

  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

  (一)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二)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三)响应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四)恢复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4复工作中,应汲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第二节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和层次;

  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1.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

  (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灵活,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

  (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进行合理策划,做到重点突出,反映主要的重大事故风险,并避免预案相互孤立、交叉和矛盾。策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

  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4(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

  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和层次,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如图5—4所示。

  (一)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应急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预案的文件体系。更重要的是,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

  (二)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种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势、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现场预案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而编制的。它是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即以现场为目标),通常是该类型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装置或重要防护区域等所制定的预案。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等。现场应急预案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场所的该类特殊危险及周边环境情况,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救援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周密而细致的安排,因而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现场预案的另一特殊形式为单项预案。单项预案可以是针对一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如经济、文化、体育、民俗、娱乐、集会等活动)或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或维修活动(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生命线施工维护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随着这些活动的结束,预案的有效性也随之终结。单项预案主要是针对临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

  二、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4.组织体制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制建设中的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消防、医疗机构等;应急指挥是在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指挥系统;而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

  2.运作机制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应急机制与这四阶段的应急活动密切相关。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这4个基本机制组成。

  统一指挥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集中指挥与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与场内指挥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指挥系统,都必须实行统一指挥的模式,无论应急救援活动涉及单位的行政级别高低和隶属关系不同,但都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行动,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统一号令,步调一致。

  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影响范围和控制事

  一64—图5—1应急救援体系基本框架结构态能力是“升级”的最基本条件。扩大应急救援主要是提高指挥级别、扩大应急范围等。

  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3.法制基础

  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关的法规可分为4个层次: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紧急状态法、公民知情权法和紧急动员法等;由政府颁布的规章,如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包括预案在内的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规定等;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保障系统

  列于应急保障系统第一位的是信息与通讯系统,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讯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急信息通讯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物资与装备不但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而且还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的加强、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基金等,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50

篇六: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模拟试题及详解(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大型机械加工企业2017年事故统计显示,全年发生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各1例。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断,该企业在2017年出现不安全行为的事例约为()。

  A.29例

  B.58例

  C.300例

  D.600例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死亡或重伤、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2017年企业全年发生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各1例,注意这里是“各”1例,死亡或重伤事故是2例,不安全行为2/1×300=600(例)。

  2.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A.生产风险和生产机械

  B.生产环境和伤害因素

  C.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

  D.生产风险和事故风险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迟早而已,这就是()原则。

  A.偶然损失

  B.必然损失

  C.因果关系

  D.本质安全化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故本题应选择C选项。

  4.某公司生产车间因电路老化发生短路导致火灾,火灾致使5人死亡,31人严重烧伤,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公司采取的下列措施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的技术措施是()。

  A.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B.改善车间作业环境,提高车间建筑耐火等级

  C.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等

  D.增强短路保护装置,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故本题应选择D选项。

  5.最为常见的引起伤害的能量是()。

  A.生物能

  B.电能

  C.声能

  D.非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6.运用系统原理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A.反馈原则

  B.封闭原则

  C.整分合原则

  D.动态相关性原则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主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7.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为基础。

  A.健康管理

  B.灵性管理

  C.安全管理

  D.身心管理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

  8.杜邦企业关于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的四个阶段有:自然本能反应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互助团队管理。当安全文化发展到()时,员工就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A.自然本能反应阶段

  B.依赖严格的监督

  C.独立自主管理

  D.互助团队管理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安全文化发展到互助团队管理阶段,员工就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9.某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乙醇为主要原料之一,已知该企业的乙醇存储区存储乙醇520t,为了防止乙醇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事故,该企业应该怎么对乙醇存储区进行管理()。

  A.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B.辨识、评价、预防

  C.登记、评价和报告

  D.识别、登记、预防和报告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乙醇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为500t,故该企业中存储的乙醇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相应的应急预案管理;上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内容及管理。故本题应选择A选项。

  10.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一般不包括()。

  A.审核

  B.起草

  C.会签

  D.复审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

  11.甲、乙、丙丁四人合资成立了一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车间建成后,由乙担任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全权负责人,根据规定,乙需要参加相关安全技术培训,乙的培训时长应为()学时。

  A.32B.48C.24D.72【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故本题应选择B选项。

  12.下列不属于厂级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的是()。

  A.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B.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

  C.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D.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厂级安全教育培训是入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训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是在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基本确定后进行,由车间一级组织。培训重点是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13.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关于特种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在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8年1次

  C.制冷与空调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D.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应急管理部统式样、标准及编号。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14.2016年A市在其行政区内建设了一个大型民用机场,由于机场建设面积比较大,横跨该A市的B县部分区域和C县部分区域,设计中该机场四分之三面积在B县,其他范围在C县,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来监管。

  A.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B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C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B县、C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跨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委托下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故本题应选择A选项。

  15.依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竣工验收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

  D.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同时”的内容。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6.下列模型不属于毒物扩散伤害模型的是()。

  A.液体泄放速度模型

  B.烟团模型

  C.电子装备模型

  D.重气扩散模型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毒物扩散伤害模型分别为源抬升模型、气体泄放速度模型、液体泄放速度模型、高斯烟羽模型、烟团模型、烟团积分模型、闪蒸模型、绝热扩散模型和重气扩散模型。

  17.由一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B.最小危险原则和概率乘积原则

  C.平均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D.风险分级原则和频率分析原则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下面两个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

  ①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②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18.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A.国民经济

  B.工业生产

  C.劳动人员

  D.国际关系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第一步是以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为依据,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和设施,并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

  19.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关于特种设备的报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特种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由设计单位或制造单位提出

  B.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但没有达到报废条件不需要进行修理、改造的,按照规定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

  C.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但没有达到报废条件需要进行修理、改造的,在经过具有相应许可资格的制造单位或其他专业技术机构安全评估后作出可以继续使用的结论

  D.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原制造企业继续承担相应安全责任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B、C选项,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但没有达到报废条件,并且使用单位希望继续使用的,可以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履行以下程序,在保障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继续使用:一是设备需要进行修理改造的,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修理、改造单位实施修理、改造后,按照规定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二是设备不需要进行修理、改造的,由使用单位申请安全评估,在经过具有相应许可资格的制造单位或其他专业技术机构安全评估,作出可以继续使用的结论;

  D选项,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原制造企业不再承担相应安全责任,而是由对其进行修理、改造或安全评估的机构承担相应安全责任。

  2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下列特种设备中不可以配备兼职管理人员的是()。

  A.电梯

  B.锅炉

  C.行吊

  D.叉车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21.在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过程中,会涉及某些项目既与改善作业环境、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有关,也与生产经营、消防或福利设施相关,对此必须进行区分,避免将所有这些项目都列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内。下列技术措施能够列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是()。

  A.为尘毒作业人员增设淋浴室

  B.制造新机器设备所需的安全防护装置

  C.机器设备检修目的在于延长机器寿命

  D.厂房有倒塌危险时其修理费用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能够列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和可以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项目范围是相同的概念。可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包括:

  ①安全技术措施,指以防止工伤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为目的一切技术措施。如各种设备、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火防爆装置等。

  ②卫生技术措施,指改善对职工身体健康有害的生产环境条件、防止职业中毒与职业病的技术措施,如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通风、降温、防寒、防辐射等装置或设施。

  ③辅助措施,指保证工业卫生方面所必需的房屋及一切卫生性保障措施,如尘毒作业人员的淋浴室、更衣室或存衣箱、消毒室、妇女卫生室、急救室等。

  ④安全宣传教育措施,指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有关宣传教育设备、仪器、教材和场所等,如劳动保护教育室,安全卫生教材、挂图、宣传画、培训室,安全卫生展览等。

  B选项错误,制造新机器设备时,应包括该机器设备所需的安全防护装置,由制造单位负责,不得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

  C选项错误,机器设备检修与保证工人安全相关,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机器设备正常运转、延长机器寿命,不应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

  D选项错误,厂房的坚固与否与工人安全紧密相关,但厂房倒塌的风险同样会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其费用由一般修理费开支,不应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

  22.安全技术措施可以分为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两类。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不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是()。

  A.在电路中使用熔断器

  B.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系数

  C.现场配备正压式呼吸器

  D.设置避难场所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B选项,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系数属于减少故障和失误,属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A选项,在电路中使用熔断器属于设置薄弱环节,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C选项,现场配备正压式呼吸器属于个体防护,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D选项,设置避难场所属于避难与救援,属于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23.下列不属于危险作业固有特点的是()。

  A.危险作业造成的后果有较大的危害性

  B.危险作业的事故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C.危险作业的危害范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D.危险作业的前期预防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危险作业的固有特点主要有:

  ①危险作业造成的后果有较大的危害性。由于危险作业涉及的危险因素较多,并且作业过程中可能牵扯的能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②危险作业的事故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危险作业造成的后果的不可控性体现在即使采取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危险作业仍有可能对周边环境和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按现有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人们还不能完全控制或有效防止危险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③危险作业的危害范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危险作业的危害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危险作业的风险影响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够被准确地划分,也难以有效控制,并且可能超过人们所认知的范围。

  24.某企业在车间入口处设置有“必须戴安全帽”安全警示标识,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该标识属于()。

  A.限制

  B.警告

  C.提示

  D.指令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25.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费用的计提依据是()。

  A.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

  B.上年度净利润

  C.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D.全年人工工资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建设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1)矿山工程为2.5%。(2)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2.0%。(3)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1.5%。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竞标时,不得删减,列入标外管理。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概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总包单位应当将安全费用按比例直接支付分包单位并监督使用,分包单位不再重复提取。

  2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予以保证。

  A.安全管理部门

  B.财务部门

  C.董事会

  D.董事长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27.某危险品生产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该企业安全费用应计提金额为()万元

  A.1B.20C.120D.200【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1)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4%提取。(2)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2%提取。(3)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4)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本题:1000×4%+4000×2%=120万元。

  28.《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明确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生产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

  B.中小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年末安全生产费用结余分别达到本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的1.5%和5%时,经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商财政部门同意,企业本年度可以缓提或者少提安全生产费用

  C.新建企业和投产不足一年的企业以当年实际营业收入为提取依据,按月计提安全生产费用

  D.企业调整业务、终止经营或者依法清算,其结余的安全生产费用不可以结转本期收益或者清算收益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A选项,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

  B选项,中小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年末安全生产费用结余分别达到本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的5%和1.5%时,经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商财政部门同意,企业本年度可以缓提或者少提安全生产费用。D选项,企业调整业务、终止经营或者依法清算,其结余的安全生产费用应当结转本期收益或者清算收益。

  29.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属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属于落实资金投入责任

  C.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D.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属于落实设备设施(或物质)保障责任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选项,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属于落实设备设施(或物质)保障责任;

  C选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落实规章制度制定责任;

  D选项,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属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30.化工厂工人甲发现氯化石蜡生产装置有两处泄漏点,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随即向车间主任作了汇报。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负责督促、检查、及时消除该事故隐患的责任人是()。

  A.工人甲

  B.车间主任

  C.班长

  D.化工厂主要负责人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1.安全生产检查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是()。

  A.安全检查表法

  B.仪器检查法

  C.现场观察法

  D.常规检查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

  32.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下列属于软件系统的是()。

  A.安全设施

  B.工作场所噪声

  C.员工精神状态

  D.生产设备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33.某选矿厂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下列关于应急处置措施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暂时停产停业、加强监测

  B.暂时难以停产的装置和设施,加强维护和保养

  C.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

  D.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患排查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34.雨季前,某施工工地进行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雨季过后,该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部门组织了一

  次针对边坡防护防倒塌的安全检查,则该检查属于()。

  A.季节性安全检查

  B.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

  C.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D.定期安全检查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季节性安全检查。

  A选项: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由生产经营单位统一组织,检查内容和范围则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B选项: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C、D选项:为混淆正确选项,无实际意义。

  35.某员工在距离坠落面15m处进行高处作业,则该高处作业按()级进行管理。

  A.Ⅰ

  B.Ⅱ

  C.Ⅲ

  D.Ⅳ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高处作业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m小队等于h小于等于5m时,称为I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m小于h小于等于15m时,称为Ⅱ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m小于h小于等于30m时,称为Ⅲ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h大于30m时,称为Ⅳ级高处作业。

  36.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下列关于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业前,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封

  B.氧含量在18%-21%

  C.作业前60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分析

  D.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时,应重新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作业前30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入内,如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min。

  37.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检测仪器,检测该密闭空间的()。

  A.能见度

  B.含氧量和有毒气体含量

  C.环境温度和湿度

  D.噪声强度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检测该密闭空间的含氧量和有毒气体含量。

  38.下表为机械制造厂一车间动火作业许可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要求,此动火作业许可证缺少哪些必要的内容()

  A.动火申请部门负责人

  B.动火审批单位

  C.动火安全措施

  D.动火工具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业环境和条件。

  企业应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封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将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

  39.某化工企业按照计划进行年度大检修,检修过程中涉及动火作业,下列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动火期间距动火点15m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

  B.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应小于10mC.六级风以上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D.特殊动火作业应预先制定作业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选项,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m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m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在动火点10m范围内及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B选项,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m,并应设置防晒设施。

  C选项,五级以上风(含五级)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40.企业内部的()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A.安全制度

  B.行为规范

  C.程序

  D.教育培训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故本题应选择B选项。

  41.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对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履行审批手续。下列作业活动中,不属于作业许可管理范围的有()。

  A.临时用电作业

  B.爆破作业

  C.封道作业

  D.铲装作业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企业应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封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

  42.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下列作业中,应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的是()。

  A.巷道作业

  B.起重机械作业

  C.临时用电作业

  D.高空作业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企业应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封道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作业许可实行闭环管理。

  43.安全验收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具体划分时应考虑的方面包括()。

  A.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规律性

  B.物料、产品的安全性能

  C.自然条件的特殊性

  D.平面布局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安全验收评价划分评价单元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内容划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方面的安全性,物料、产品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等。评价单元的划分应能够保证安全验收评价的顺利实施。

  44.下列工作内容,属于安全评价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工作内容的是()。

  A.分析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B.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C.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建议

  D.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安全评价中,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内容是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45.某炼铁厂1250m高炉出铁场排出熔融的炉渣,经冲渣沟排至冲渣池,由25t门式起重机定时清理。某日下午,起重机抓斗出现电控故障,电工李某爬上起重机检修,在检修过程中碰触绝缘层老化电缆,触电后坠落至冲渣池,此时在起重机司机室的刘某见状大声呼喊,附近职工赶来将李某从冲渣池中救出,李某已无生命体征。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此次事故类别是()。

  A.高处坠落

  B.触电

  C.起重伤害

  D.淹溺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本题事故发生在起重机检修的过程中,属起重伤害。

  4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按此标准,下列工伤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是()。

  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B.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C.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击中一名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选项属于坍塌事故,B选项属于高处坠落事故,C选项属于起重伤害。

  47.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评价法。

  A.危险性分级

  B.事故后果安全

  C.致因因素安全

  D.系统危险性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评价方法。该类方法适应于系统的危险性分级,可以是定性安全评价法,也可以是定量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给出的事故后果可以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系统危险性等,属于定量安全评价法。此外,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

  48.()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

  A.安全检查表法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概率风险评价法

  D.故障假设分析法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49.下列报告中,需要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的是()。

  A.安全预评价报告

  B.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C.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D.安全竣工评价报告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比安全预评价报告更详尽、更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全面具体,因此整个评价报告的编制,需要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

  50.某煤矿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煤工尘肺病患者有增长的趋势,该企业决定开展全公司的职业危害评价,则其应当进行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类型是()。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B.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C.职业病危害专项评价

  D.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又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与生产运行中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本题的评价对象是正在运行项目,故该评价类型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51.我国对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年检查1次。

  A.1B.2C.3D.5【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我国对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做出的规定包括:

  ①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

  ②X射线胸片表现为0+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③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

  52.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B选项:属于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功能;

  C选项:属于预警分析系统功能;

  D选项:属于预控对策系统功能。

  53.以下有关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中的“恢复”工作,说法正确的是()。

  A.恢复分为长期恢复和短期恢复

  B.短期恢复工作是在应急响应完全结束之后开始的C.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过程是相互独立的D.长期恢复包括完全按照原来的情况重新建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A选项正确。

  短期恢复并非在应急响应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恢复可能是伴随着响应活动随即展开的。B选项错。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C选项错。

  短期恢复工作包括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避难所、安全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基本服务。短期恢复也可以理解为应急响应行动的延伸。

  长期恢复的重点是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恢复,包括重建被毁的设施和房屋,重新规划和建设受影响区域等。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突发事件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D选项错。

  54.某火电厂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编制了一系列应急预案。为保证各类预案之间的整

  体协调性和层次合理性,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和特殊性结合,将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划分三个层级,其中的柴油罐区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属于()。

  A.综合预案

  B.专项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基本预案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55.某港务局针对其码头存放的油品制定了油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按照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划分,该预案是()。

  A.综合预案

  B.现场预案

  C.专项预案

  D.临时预案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本题中,油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符合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

  56.下列关于应急演练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分析或测定属于现场处置

  B.开展卫生监测属于医疗卫生

  C.召开事故情况通报会属于社会沟通

  D.开展事故损失评估属于后期处置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分析或测定,确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等,属于事故监测。

  57.某企业在会议室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依据应急预案而进行交互式讨论模拟企业应急功能,该演练方式属于()。

  A.桌面演练

  B.现场演练

  C.单项演练

  D.综合演练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桌面演练。指针对事故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依据应急预案而进行交互式讨论或模拟应急状态下应急行动的演练活动。

  58.某石化企业在演练结束后()内,应组织召开演练评估会,讨论本次演练的评估报告。

  A.1个月

  B.2个月

  C.15天

  D.3个月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演练评估会召开时间。

  在演练结束后1个月内,由演练组织单位召集评估组和所有演练参与单位,讨论本次演练的评估报告。

  59.某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60.事故发生以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报内容的是()。

  A.事故发生单位的地理位置

  B.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

  C.事故造成的间接损失

  D.事故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报告应当遵照完整性的原则,尽量能够全面地反映事故情况。故本题应选择C选项。

  61.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

  A.自然灾害

  B.责任事故

  C.伤亡事故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对认定为自然灾害(非责任事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

  62.重大事故应由()进行调查。

  A.事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B.事故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C.事故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调查的组织。

  重大事故应由事故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进行调查。

  63.较大事故应由()进行调查。

  A.事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B.事故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C.事故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调查的组织。较大事故应由事故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进行调查。

  64.事故处理情况除依法需要保密的以外,应由负责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

  ()。

  A.向职工公布

  B.向伤亡职工家属公布

  C.向企业领导公布

  D.向社会公布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65.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权是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下列不属于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是()。

  A.普遍约束性

  B.强制性

  C.专业性

  D.权威性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1)权威性。源于法律的授权,而法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2)强制性。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依法行使的监督管理权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3)普遍约束性。国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凡有关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接受统一的监督管理。是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C选项:为混淆正确选项,无实际意义。

  66.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设置不是以现有行政区域为基础,而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进行设置,在大中型矿区和煤矿比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监察范围包括多个行政地市和县。这体现了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A.监察和管理分开

  B.国家监察

  C.分区监察

  D.实行垂直管理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分区监察,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设置不是以现有行政区域为

  基础,而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进行设置,在大中型矿区和煤矿比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监察范围包括多个行政地市和县。它不同于质检和工商的行政执法,以现有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

  67.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的统计图是()。

  A.条图

  B.线图

  C.百分条图

  D.散点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统计图的类型包括:条图、圆图或百分条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直方图和统计地图。

  其中,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68.用来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的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条图

  C.直方图

  D.线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如下:

  69.有A和B两家建筑公司,A公司的职工人数是193人,B公司的职工人数是378人。A公司在上一年度的施工作业中造成2名职工重伤,B公司在上一年度的施工作业中造成4名职工重伤。A公司和B公司上一年度的千人重伤率是()。

  A.1和4B.5和8C.6和7D.10和11【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千人重伤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千名从业人员,因伤亡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

  故本题应选择D选项。

  70.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汇总,是将搜集的事故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并根据事故统计的()计算有关数值。

  A.法律规定

  B.目的和要求

  C.指标

  D.方案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事故统计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①资料搜集;②资料整理;③综合分析。其中,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汇总,是将搜集的事故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并根据事故统计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有关数值。汇总的关键是统计分组,就是按一定的统计标志,将分组研究的对象划分为性质相同的组。

  二、多项选题(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至少有1个错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有()。

  A.整分合原则

  B.偶然损失原则

  C.激励原则

  D.因果关系原则

  E.动态相关性原则

  【参考答案】AE【试题解析】系统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故本题应选择AE选项。

  7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优点有()。

  A.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B.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C.进行风险辨识与管理以及不安全行为控制

  D.建立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

  E.实现超前预防管理

  【参考答案】ABDE【试题解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优势和鲜明的特点:①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②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③实现超前预防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使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的现代科学管理,实现关口前移和超前防范;④突出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等;⑤建立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C选项属于风险预控体系的重点管理内容。

  7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主要包括()。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B.国家和行业标准

  C.采取安全措施所需的成本

  D.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E.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

  【参考答案】ABD【试题解析】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主要包括: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74.作业现场环境布设及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

  A.现场调查,了解作业环境现状

  B.评价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确定整治对象

  C.确定整治方案并实施,评价整治效果

  D.日常检查,维护作业现场环境规范有序、无毒无害

  E.制定短期目标计划,不断调整

  【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作业现场环境布设及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①现场调查,了解作业环境现状,分析生产作业过程,辨识危险及有害因素;②评价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确定整治对象;③确定整治方案并实施,评价整治效果;④日常检查,维护作业现场环境规范有序、无毒无害;⑤制定长期改进计划,不断完善,持续提升现场作业环境的规范化。

  75.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全生产检查类型的有()。

  A.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B.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

  C.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D.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E.全面安全生产检查

  【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安全生产检查通常可分为六种类型:①定期安全生产检查;②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③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④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⑤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7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7.生产经营单位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时,选用原则包括()。

  A.生产作业环境

  B.劳动强度

  C.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D.防护用品品牌排名

  E.防护性能

  【参考答案】ABCE【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要求

  (1)用人单位应按照识别、评价、选择的程序,结合劳动者作业方式和工作条件,并考虑其个人特点及劳动强度,选择防护功能和效果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2)同一工作地点存在不同种类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应当为劳动者同时提供防御各类危害的劳动防护用品。需要同时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还应考虑其可兼容性。劳动者在不同地点工作,并接触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或接触不同的危害程度的有害因素的,为其选配的劳动防护用品应满足不同工作地点的防护需求。

  (3)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其佩戴的合适性和基本舒适性,根据个人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号型、式样。

  (4)用人单位应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备应急劳动防护用品,放置于现场临近位置并有醒目标识。用人单位应当为巡检等流动性作业的劳动者配备随身携带的个人应急防护用品。

  78.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下列关于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说法,正确的有()。

  A.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B.受限空间内的用电设备应停止运行并有效切断电源,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C.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小时监测一次

  D.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至少0.5h监测一次

  E.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参考答案】ABE【试题解析】C选项,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

  D选项,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进行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79.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下列属于管理因素的是()。

  A.行为危险和有害因素

  B.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C.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D.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E.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参考答案】BCDE【试题解析】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1)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3)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5)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80.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下列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事故类别的有()。

  A.某施工作业人员被高空坠落的瓦片砸伤

  B.某车间作业人员被电机甩出的铁片划伤

  C.某职工在整理作业环境时被人为乱扔杂物砸伤

  D.起重机吊运货物时货物从空中坠落砸伤某作业人员

  E.某仓库管理人员在作业时被堆置物倒塌砸伤

  【参考答案】AC

  【试题解析】B选项属于机械伤害,D选项属于起重伤害,E选项属于坍塌。

  81.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评价方法可针对()选用。

  A.主要危险

  B.有害因素

  C.生产特点

  D.次要危险

  E.危险类别

  【参考答案】AB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说明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特点选用的评价方法。

  8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A、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B.遗传病

  C.病史

  D.身体状况

  E.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参考答案】AE【试题解析】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故本题应选择AE选项。

  83.下列关于事故调查组的职责,说法正确的是()。

  A.查明事故发生原因

  B.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C.认定事故性质

  D.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E.落实事故整改措施

  【参考答案】ABC【试题解析】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②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③查明人员伤亡情况;

  ④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⑤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⑥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⑦总结事故教训;

  ⑧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对事故责任者处理是人民政府作出的,事故调查组只是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所以D选项错误。落实事故整改措施是事故发生单位的职责,所以E选项错误。

  8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事中监督管理的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其监督方式主要有()。

  A.技术监察

  B.文件监察

  C.制度监察

  D.管理监察

  E.行为监察

  【参考答案】AE【试题解析】事中监督管理重点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主要有两种:

  (1)行为监察。

  (2)技术监察。

  故本题应选择AE选项。

  85.下列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机构的职责的有()。

  A.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B.对特种设备设计、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C.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

  D.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解决

  E.依法制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

  【参考答案】ACDE【试题解析】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

  ①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

  ②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程、标准。

  ③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单位进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时,责令该单位予以纠正。

  ④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

  ⑤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解决;逾期不解决,或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有权通知停止该设备的运行。

  ⑥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

  ⑦依法制止无证操作特种设备。

  ⑧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等。

  B选项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

推荐访问: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 高效 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