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春晚4篇

时间:2023-05-29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浅析央视春晚

  

  作者:仝广辉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艺术科技

  页码:268-269页

  年卷期:2015年

  第3期

  主题词:央视

  春晚

  意识形态

  修辞

  摘要:本文以中国中央电视台1985、1995、2005、2015年四届春节联欢晚会为例,拟分析一般意识形态在这场"新民俗"中如何实现修辞和具象。

篇二:浅析央视春晚

  

  2018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叙事浅析

  作者:崔小娟

  来源:《传媒》2018年第12期

  电视公益广告是以提高公众社会生活福利待遇或倡导健康文明社会风尚为目的,以电视为投放媒介而制作的广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具有社会效益、现实主题和号召性的电视广告。央视春晚插播的公益广告,以团圆过年为主题进行叙事,讲述了中国千万家庭的暖心故事,体现了社会大众对年俗文化的认同,已经成为春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央视春晚电视公益广告《家国兴旺》《中国印·中国节》《家香·家乡》等,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喜气洋洋、温暖祥和的年俗氛围,为传承中华民族年俗文化、团结各族人民群众、营造欢乐和谐的社会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叙事结构特点鲜明

  叙事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用口语、书面语或辅之态势语、音像、图片等综合手段表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事件的行为过程或所有具有叙事性的言语成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语言讲故事。电视公益广告受众面广,因而要把故事讲明白、讲动情,就需要有自己的叙事逻辑与结构。叙事结构主要指故事的内容设计与情节设置,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在叙事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多故事平行交叉叙事。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观众收视基数大、影响辐射范围广、播放时长较充足,其在叙事结构上主要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不同生活的人们在年关将至时的平凡故事为主,每个小故事有开始、过程和结局,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将多个故事进行平行交叉叙事而展开。

  例如,在公益广告《家香·家乡》中,异乡包子的香气让人回忆起家乡的味道,厨房烹调的笋香让人回想起儿时刨笋的经历,值班吃到的鱼香让人忆起爸爸捕鱼晒鱼的场景,借阅书籍的墨香让人联想起幼时父亲的家教,聚会烤的红薯让人想起小时候妈妈在煤炉上烤的香甜等。这五段故事平行交叉、“夹叙夹忆”、娓娓展开,继而为观众展现了五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在除夕夜返乡回家过年的场景,情节节奏上由慢转快,家人团圆欢聚、品味家乡味道的年俗聚合呈现,并以“家,是一辈子的馋”为主题,带给观众思乡情节的共鸣与年俗情感的冲击,在强化故事情节、渲染内容气氛上具有较强的张力。

  叙事选题立意突破。不同于历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2018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家国兴旺》和《中国印·中国节》逐渐减少返乡过年、欢聚团圆、家人温情等叙事内容的讲述,而在选题立意上有所突破。例如,广告《家国兴旺》抓住了农历狗年“狗”的元素进行放大,以其叫声的谐音“望”“忘”“旺”字为创意,串联起一幕幕人与狗互动的暖心画面。无论是看家护院的狗“翘首远望”,陪伴老人的狗“忘年之交”,还是冲锋陷阵的警犬“不负众望”、伴随起居的宠物犬“喜出望外”、管理牲畜的牧羊犬“六畜兴旺”,亦或是孩子对皮影中“狗”形象的喜爱让人感觉传统艺术“充满希望”,或是儿童欢呼雀跃学小狗热闹拜年让人感觉后有延承的“人丁兴旺”等,都是叙事上选题拓宽、主题深化、立意突破的体现,进而让观众感知家旺国旺家国兴旺。

  而在《中国印·中国节》的叙事中,广告片继承了往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门篇”“包住篇”等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进行创意构思。2018年则围绕“印”进行主题创意,新生脚印、工匠精神、婚娶托付、舞狮点睛、书画落印等情节的设置,突出了我国是忠义礼信的文明之邦这一立意,以小见大,以日常生活上升到家国情怀,更能唤起观众的国家凝聚力和自豪感,是对春晚公益广告主题选题立意的突破。

篇三:浅析央视春晚

  

  浅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策划

  朱天宇

  【摘

  要】27年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体现出电视节目策划在整个晚会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赋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综艺演出与最大众化的电视传媒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其本身在节目策划方面具有独到的特征。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0(000)00【总页数】1页(P120-120)

  【关键词】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策划;中央电视台;电视综艺晚会;精神生活;中国民众;电视传媒;民族特色

  【作

  者】朱天宇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22.327年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体现出电视节目策划在整个晚会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赋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综艺演出与最大众化的电视传媒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其本身在节目策划方面具有独到的特征。

  一、电视节目策划的含义

  所谓电视节目策划就是指策划者在策划之初,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准备,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观众的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对节目的定位选题、整体风格、特定内容、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并判断和预测节目发展变化的趋势。

  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策划特点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发端,至今已举办了27届,如果套用电视节目生产的一般规律,则早已进入了衰退期,但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如今却仍然生机盎然,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得归功它一如既往的功能定位:传承华夏文明,给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以民族的认同感;追求雅俗共赏,给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以过大年的喜庆与快乐。这一功能定位也决定了春节联欢晚会作为大型电视晚会在节目策划的主题、形式、传播效果以及双重效益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的主题定位

  导演邓在军曾指出了确立晚会主题的重要性:“一台晚会的主题,直接关系着节目创作、演员选择、风格色彩各个方面。一台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并贯穿于晚会的始终,就会显得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即使有好的节目也给糟踏了,或者只有个别节目给人留下印象,而整台晚会人们会很快淡忘。因此,在设计晚会的开始,必须把确定晚会主题作为首要课程,精心地考虑、研究。”而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则将国人对春节的这一传统情结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实际上,中国人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情结”是蕴含在内心深处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民族性在春节联欢晚会里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样式。

  2.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的形式内容

  春节联欢晚会在形式上创造了电视联欢形态,拆除了舞台演出的“第四堵墙”,在

  舞台与观众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与人为的鸿沟,有时演员走到观众间,那儿便成了舞台,演员也可邀请台下观众走上舞台参与表演,演员与观众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了,相互交流更直接,现场情绪也更热烈。此外,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国人民辞旧迎新的特定时空,采取同步传播的方式,取得了“四海同欢、普天同庆”的奇效。这是电影与舞台表演艺术所不可企及而为电视所特有的一个优势。

  3.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的传播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在时间上、频道上、人力、物力上都占有中国电视史上无与伦比的优势。从时间上说,春节联欢晚会在每年大年三十这天播出,而且在这完整的四个半小时时段,很少有别的节目来干扰或竞争;从频道来说,春节联欢晚会不仅在央视最有影响的一套播出,而且各个省市台、地市台也都按规定在同一时间予以转播,这种辐射力几乎与《新闻联播》产生了同一效应;从人力物力上来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筹备工作长达几个月之久,这当中不仅中央电视台自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国家、地方各兄弟单位还要给予许多支援。

  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主要问题

  1.节目形式陈旧

  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所致,观众只能是

  “从形式到内容”。尽管多年来央视春晚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也总在力图创新,但“大拼盘”式的节目组合形式万变不离其宗,春晚的节目类型基本是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四大件”,晚会风格20多年一成不变。以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为例,27年来其节目几乎都是在一成不变地延续当年的表现形式。

  2.节目内容单一

  近年来,观众对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有一种阶段固定的说法,看春节联欢晚会就是看赵本山,一个小品演员的作品能在春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一是说明小品演员的作品具有很独特特点,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其他作品的单一和枯燥这也是晚会节

  目的瓶颈,仿佛是晚会节目不可逾越的沟坎。因此,“春节联欢晚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大联欢的歌舞曲艺;而应当是一档有民族特色,能抓住观众的节目。

  3.晚会整体性把握欠缺

  春节联欢晚会历时长,节目量大,但是分配给各个具体节目的时间却极其有限。每种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定性,对时间的要求也不同,如果一味压缩,很难保证其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语言类节目,相声的时间短了就很难把包袱抖得干净利索;小品的时间短了,也很难将重点表现得酣畅淋漓,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感到不畅快,如骨哽喉,编导们忽略了各种艺术门类其本身的艺术规律,武断地将主观意愿强加于节目,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多上其他节目。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每个节目都省时间,节目的数量是增加了,质量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减损。

  四、如何加强央视春晚节目策划

  人们期盼着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能创新,晚会的主创人员也似乎将“创新”当作自律的准绳,导演接过任务就感到责任重大,于是“突破”、“超越”、“独创”、“改变”……恨不得把晚会办得与以往的晚会完全不同。因此,寻找“创新点”成为承办者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1.重点把握观众需求

  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希望看到什么?这是晚会编导们常常比较烦恼的地方。可以说能够找到观众的兴趣点,一台晚会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在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中,较长期、较稳定地指向某种事物。一台晚会,除了著名演员的出场,除了形式上的变革这些可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元素以外,节目本身的内容和样式依然是观众主要的兴趣点。“开门办春晚”已提出多年。但直到今天,所谓的“开门办春晚”,仍然是剧组确定春晚主题,挑选演员和节目。

  2.强调节目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求新求异是每个人的天性。从早期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万人空巷、奔走相告,到最近这些年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怨声四起,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春节联欢晚会正在遭受来自电视观众的“审美厌倦”。因此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打造品牌节目成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创新的重中之重。

  编导要着眼于联欢节目形式上的多样性,把视线转向民族传统艺术这片沃土。春晚是针对中国家庭准备的一场年夜饭。这个年夜饭的特点首先是一年一次,这就要针对“年度”两字进行创新。

  3.开拓新人新局面

  在一般的艺术作品中,由谁表演,演什么是编导可以决定的。但在春节联欢晚会这个特殊时刻的节目中,参与的表演者成为重要的创作条件,大家希望最重量级的明星

  “联欢”在最重要的场合,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所以春节联欢晚会的作品不仅要为主题而作,还要考虑由谁来表现。笔者这样说是希望编导能深刻理解原作与表演者的风格,但所有的作品采用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服从晚会大局,尊重编导对晚会的整体调控。

篇四:浅析央视春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央视春晚导演的风格特点

  作者:杨仕维

  来源:《神州》2012年第37期

  【摘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我们传统节日的典型,寄寓着国家的身份认同和集体信念,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前的消费社会中,难免打上了消费文化的印迹,成为大众追逐的流行时尚,破坏了其艺术层面的记忆符码。

  尽管每一届导演都在换,导演的个人品格对晚会的设计处理可能有所差别,但总体风格上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键词】春晚;导演;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43-01春节联欢晚会是现代媒体和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绝非偶然。1983年,我国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基于此,1983年中央电视台借助电视手段向全国人民演绎了春节这样一个隆重的文化事件,为全国人民奉上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经历二十余载,晚会形式经过多年摸索,已形成大体固定的风格和套路。这种套路一旦被观众认可,改动也是很困难的。虽然每年都出点新花招,搞点新样式,但是大的形式和风格已无法改动了。茶座式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年一度沿袭下来。尽管每一届导演都在换,导演的个人品格对晚会的设计处理可能有所差别,但总体风格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基本风格特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1晚会的整体模式趋于一致,结构样式基本一致

  (1)茶座式,设立多个表演区:主要表演区设在舞台上,这主要是以场面较大的歌舞、小品、杂技为主:在观众席上,设立几个分表演区,主要以容易和观众产生交流的相声为主,也有表演有反馈对象的歌曲等形式。

  (2)以迎春为主题的节奏欢快的大型歌舞开场,以更大的歌舞和全体演员谢幕式结束。

  (3)主持人串联。

  (4)小品、相声为主干,歌舞为陪衬,多种文艺样式兼收并蓄,组成一个大拼盘。

  (5)晚会节目以“欢乐、祥和、团结、奋进”为主题,具体节目主题广泛,使晚会出现泛主题色彩,只要符合欢乐祥和团结奋进这个大的框框就可以。

推荐访问:浅析央视春晚 浅析 央视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