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制度2篇

时间:2023-05-30 1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制度

  

  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

  一、背景概述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公路、自来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村庄之间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存在差异,这些设施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因此,对于组织村庄设施管理工作,规范村庄基础设施的管理,提高村庄自身管理能力,是当前提高农村自身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以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二、制度内容

  1.管护责任的明确

  制定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的第一步是对每个村庄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明确每个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通过明确责任人,可以有效地避免责任的错位和责任推卸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设施巡查的规范化

  村庄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桥梁、自来水、电力、通讯等,需要每日巡查、保护和维护。为此,应制定规范化的巡查制度,每日由专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设施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日清日明。

  3.设施维护的标准化

  为了保障村庄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制定设备维护标准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设施的类型和性质,制定对应的维护标准,确保设施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行。

  4.维护记录和报告的建立

  每个设施的日常维护记录和维护情况的报告都应及时建立。通过建立记录和报告,可以及时掌握设施的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5.应急预案的制定

  在基础设施管护制度中,应急预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因为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能够避免事态的扩大。因此,在制定管护制度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制度实施过程

  规范村庄基础设施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逐步推进:

  1.广泛宣传

  在推广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前,要对村里的群众进行宣传。让居民们知晓各种基础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2.责任落实

  随后,要明确各级责任,明确各设施的管护责任人。并与其签订书面责任制协议,将责任明细化,责任落实到人,使他们有压力和动力去负责维护。

  巡查是管护制度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周密的巡查制度,并定期实行,监督巡查人员按时按点进行。对巡查不利的地区,要将其视为重点进行关注。

  压实管理责任后,接下来要对各种基础设施的维护进行规范化操作。对维护规范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操作细节由维护人员操作时参考执行。

  应急预案应可操作性强,要制定各种不同事故类型的预案,并进行实操。在不同的事故情况下,按照预案进行分别处置。

  四、总结

  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项目。通过制定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可以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维护质量。但是,东西有相对性,因此基础设施管理的要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进行更适用于自身村庄的规定。是否有效,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的。

篇二: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制度

  

  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规章制度

  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规章制度

  X镇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运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

  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等“五个明确”;

  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三个形式”,确保我镇农村根底设施管护运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有人管.对农村所有公共根底设施,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凡出现自然灾害,有人及时排危抢修;凡出现人为破坏,有人代表集体进展制止和索赔;凡出现使用故障,有人及时维修养护;凡出现资产闲置,有人引导正确使用,着力解决“有人用、无人管”问题。

  有机制管.夯实镇、村、农户的管护责任,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好的方法措施,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对每一类公共根底设施都要明确建立、移交、管理、验收、监视等制度,对详细管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展评价监视,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一定的管护报酬,实在解决农村公共根底设施“有心管、无力管”的问题。

  有钱管.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以群众自筹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资金,逐步实现人员管理有报酬、损坏维修有资金、灾后恢复有保障,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

  一、明确管理范围

  将各级财政投入建立的各类农村公共根底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10项详细内容。

  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2、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村级供水站、饮水及灌溉管网设施等;3、幸福院;

  4、村卫生室;

  5、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健身房等设施设备;6、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根底设施,包括村支部、村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7、路灯;

  8、公厕;

  9、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拉运车辆等;10、其他公共根底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立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护坡挡墙等资产。

  二、明确管护权属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标准、群众认可”的原那么,将村内各项产权明晰的公共根底设施产权移交到村,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护责任体系。明确管护清单,实在做到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

  三、明确管护标准

  结合行业规定和管护理论,制定明确管护标准。

  道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干净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肩无缺口,平安设施齐备,路容路貌良好。

  公厕管护标准:标识清楚,设施完备,清理及时,卫生清洁。

  幸福院管护标准:设施维修及时,卫生干净整洁。

  村卫生室管护标准:环境卫生整洁,设施维护及时,垃圾分类处理。

  四、明确资金来

  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五个一点”的方法,即“向中省市县争取一点、行业部门补助一点、镇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体经济支付一点、投工投劳折算一点”的方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那么,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维修管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正常运行。

  五.明确管护责任

  镇上成立X镇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指导小组,由镇长X任组长。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农业办,负责全镇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视和考核。各村成立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担任站长,负责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工作的详细施行和考核。

  专业管护+市场管护+自主管护

  专业管护。全面推行“五岗十二员”管理制度

  “五岗”:即农村道路管理岗、水利设施管理岗、村卫生室管理岗、公共效劳场所管理岗、环卫设施管理岗,岗位负责人从“十二员”中产生。“五岗”负

  责组织管理“十二员”,以志愿者效劳、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支付报酬为辅的工作形式。

  “十二员”:即道路管理员、水利设施管理员、幸福院管理员、村卫生室管理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员、路灯管理员、村扶贫工厂管理员、扶贫产业园管理员、公厕管理员、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员、其他设施管理员,根据任务量大小据实确定每一类管理员的数量;市场管护。对垃圾清运等村级无力承担的管理任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定期处理等方式予以解决。

  自主管护。一方面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道路等根底设施进展定期义务管护;一方面鼓励引导群众对自家院落、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展定期清扫保洁,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建立农村公共根底设施“353”管理机制,农村公共根底设施产权全部移交给村两委会,归全体村民所有,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实现“村有、村用、村管”。建立镇、村、组三级责任明确的统一管理机制,真正推动农村公共根底设施管理全面步入标准化、制度化轨道。

  言之有物,一点也不空泛。

推荐访问: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制度 管护 长效 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