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5篇

时间:2022-12-08 17:40:05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按】工作中,只要每个人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前国家男子足球的教练,米卢同志不是也说过一句让人铭记的话:“态度决定一切”!是啊!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这样工作起来不仅能给你带来快乐,也会给你一种成就感。要如何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58编辑为您精选《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5篇》一文,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

 激活人才创新“一池春水”

 

  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打出一套制度创新、产业承载、服务保障的组合拳,全方位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赢得未来。 

  破除制度藩篱,激发人才活力。制度最能管根本、管长远。做好新发展理念下的人才工作,要聚焦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扫除阻碍人才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迸发人才创新活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人才管理”向“人才治理”转变,给人才管理放权松绑,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人才创新创业。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不能“盲目跟风”,人才政策同质化严重很容易导致人才竞争的“零和博弈”,要在摸清“自家家底”的基础上,量体裁衣、科学布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建立人才政策,织密人才政策保障网。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能“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才,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分类分级设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建立灵活、多元、适宜、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不让高素质人才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 

  聚焦产业发展,强化引才磁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让人才“杠杆”撬动经济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平台作为支点,才能让人才有施展拳脚、发挥才华的余地,否则再好的政策都无用。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深入分析人才“缺口”,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明确引才定位,绘制高清人才“规划图”,有针对性地招才引智。依托当地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让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进步。要优化产业布局,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潜力,精准施策扶持高科技人才和团队,同时承接产业与研发,形成“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实现新兴产业从“0到1”的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创新沃土。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留住人才,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助力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有机衔接问题,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人尽其用“保驾护航”。在创新创业“最先一公里”下功夫,因地制宜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鼓励人才落地本地创新创业,以资本投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催化人才要素全方位发展。改进人才服务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流程,推进人才政策“一网查询”、人才服务“一站办理”、人才事项“一窗受理”,让人才感受到便利。关注人才生活环境,解决人才户口、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着力提升人才生活便利度,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

 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 四川路径清晰

 

    2015年,xx再次以创新改革的形象被标注:成都高新区获批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xx被确定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xx乐章精彩不断。11月17日,伴随着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共xx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xx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深刻揭示了改革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xx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证明,创新改革、驱动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也是xx实现“两个跨越”的必由之路。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 
  故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xx省将实施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的“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随后,xx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迈出与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的坚实步伐:2013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xx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
2014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提出探索建立事业导向、利益驱动并重的人才激励新机制;
2015年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一系列文件高密度出台,使《中共xx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的出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过去发展理念的继承,更是对治蜀兴川发展思路的升华,是省委省政府对xx省所处关键阶段的再认识,对发展路径的再部署、再明确。 
  正像报道中所说的,这是一份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件——传承30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基因,身处“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xx将全面创新改革上升为全会决定,成为近十年来的第一次。这是一份高瞻远瞩的行动指南——5年实现基本转型,全省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奋力推进xx“两个跨越”。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迈上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奋力推进xx“两个跨越”的征程,要求我们必须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科学编制全省和各市县 “十三五”规划,谋划好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从诸多方面优化全面创新改革环境,把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真正让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成为我们赢得世界尊重、获得未来垂青、激发全省干部群众斗志的动力源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共xx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回应了xx人民建设经济强省的期待,凝聚了全社会的最大共识,必将汇聚起推进“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xx篇章的强大力量,促进全省上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

 立足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让广大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还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勉励广大企业家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习总书记谈到,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可以说,正是历代党中央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才逐渐把全体国人的观念,从鄙视挣钱的落后思维,扭转到敲锣打鼓戴大红花表彰“万元户”,并鼓励勤劳致富、鼓励下海经商、鼓励按市场机制办事的热潮中来,才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中国企业家。他们夜以继日地经营企业、追求事业,锲而不舍地推动着中国经济车轮往前转动,才有了当前中国的民富国强。因此,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小看,都应该尊重、弘扬和保护。 
  习总书记强调,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追溯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有力推动了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进步,全球的重大革新几乎都发端于企业,离开了企业,现代社会就难以获得绝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可以说,企业早已渗入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血脉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根本秩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此之时,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的主体,民营企业感受尤为明显,一方面订单锐减,另一方面各类原材料、产品无法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广大民营企业在党中央领导下,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为国分忧,为“六稳”“六保”工作贡献力量。作为其中一员,通威集团在严控疫情的同时,积极组织复工复产,旗下通威太阳能成都、合肥基地分别于2月4日、2月12日全面复工;
高纯晶硅环节春节期间连续生产,满负荷运行;
农牧板块到3月中旬已全面复工复产。此后,通威又接连在金堂、眉山、乐山等地启动了多个重大新能源智能制造项目,从率先复工复产的企业,迅速转变为率先稳产、满产和新项目开工企业,这也正是体现了以通威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对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疫情,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总书记勉励大家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在扎实干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生存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基石。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光伏产业,这个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从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十多年前,这个产业处于市场、核心原材料“两头在外”的境地,发展过程中接连遭遇到欧美双反、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打击,曾一度陷入发展瓶颈期。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不懈拼搏、不断创新,持续推动产业规模壮大、技术迭代升级,推动我国光伏产业从仰视、难以望欧美同行的项背,到一路追赶、到并跑,再到全面超越,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国,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过程中正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起到了核心作用。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历史的崭新起点,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一系列惠企政策的落实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高度共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让社会的“经济细胞”和资源要素自行去均衡和配置,让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全社会更为广泛的共识,就一定能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

 每个中国人 请担起创新使命

 

  近日,《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读后让人倍增创新的紧迫感。抓住时代变革的风向标,牵住创新引领的牛鼻子,实现科技振兴和产业新兴,实现民族复兴,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自觉践行的科技强国和创新兴国之路。“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大声疾呼,到如今中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从跟跑实现并跑、领跑的巨大变迁,抚今追昔,感叹沧桑沉浮,更体会到“创新”是关乎国家民族兴衰的深层次因素。 

  识时通变,抢抓机遇,创新人人应为。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变局中,抓住时代命题不放松,敢于知难而进,勇于突破创新,在科技和产业巨变中实现赶超和保持领跑,是当代中国脱颖而出必须打赢的“蝶变”之战。每一名中国人都应弘扬“创新”精神,在各自岗位上锐意进取,从身边实际事务中求突破求创新,夯实国家民族全民创新之基,汇成浩浩荡荡的创新洪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竭尽个人潜能,不因个人的渺小而自我放松,不因存在差距而妄自菲薄,不因取得突破而固步自封,时刻驰而不息,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不断从创新中生成动能,我们的伟大复兴梦想必将在我们的脚踏实地和不断创新中稳步实现。 

  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创新人人可为。“科研”和“创新”的确很前沿,甚至很神秘,仿佛离普通人的距离很遥远,大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气势,其实“大道不孤”,科学和创新的万丈高楼也是“起于萍末”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认为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是集体攻关的成就,“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也认为航天事业的进步靠的是千千万万航天大军的共同努力。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一切创新成就都不是凌空蹈虚横空出世的,而是千千万万人在一个个具体岗位上夯土筑基共同造就的。打造“科学中心”、建设“创新高地”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全民工程,每个人都要做栽树人、挖井人,争当“储备人才”,立足本职工作,不断解决问题克服不足,在拆“篱笆墙”“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具体工作中找到“创新”的落脚点和用劲处。 

  知重负重,铁肩担当,创新人人能为。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是必须要实现的宏大目标,不掰开“卡脖子”的手、拆掉夹脑袋的“紧箍咒”,不在重要领域、关键之处实现突破和领先,我们的复兴战略必将被人掣肘,这个宏大目标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国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综合实力雄厚,只要奋勇拼搏、持续用力目标完全能够实现。“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首当其冲,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当主力打主攻责无旁贷;
同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坚定信心、保持锐气,知重负重,人人起而行之,用实际行动支持创新、保障创新、力争本职工作有所创新,大家都做“科学中心”“创新高地”的“铺路人”“投球手”,必定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意义-两院院士大会精神学习

 让技术人才“徜徉”发展“广阔天地”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鼓励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教学理念,大力培养技术人才,让创新人才在新时代下大展身手。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立德树人之“根”,培养品学兼优之“才”。教育的最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人的德行。职业技术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道德先行。“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学校不能把职业技术能力当成最终的评价标准,更不能“唯成绩论”,这样只会让社会趋向于“成王败寇”的结果评价,要让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 

  坚持与时俱进,瞄准时代发展之“锚”,输送创新思维之“才”。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十四五”规划在即,推动科技革命,促进产业变革,实现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持续运转,离不开大量高端职业技术工人的生产劳动。马克思说过,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职业技术学校要坚持需求导向,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推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人才,让一批批优秀技术人才愿下功夫钻研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坚持正确导向,健全兼收并蓄之“市”,保障国家栋梁之“才”。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正循环局面,不能仅仅着眼于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更要注意对技术人才的呵护与保障。所谓“士农工商”的“老黄历”该翻篇了,各级组织和部门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工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提高技术工人在我国社会中的名誉地位,营造崇尚“工匠”的社会氛围,让技术从业者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要加强对职业工人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基本保障,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职业教育学校是社会技术人才的“大本营”,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无可取代的一环。广大党员干部要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与经济扶持力度,大力培养时代人才,使之自由徜徉在“广阔天地”。



相关文章

推荐访问:两院 高质量 院士 科技创新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