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作文

时间:2022-12-11 12:50:09 来源:网友投稿

  【初心小编按】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缅怀英烈的脚步我们却从未停歇。今天,我们以最高的国家礼遇,去缅怀那些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只为了告诉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有国才有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永远铭记九一八事变...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作文-勿忘“国之殇” 奋斗在当下

历史上的今天,在东北南满铁路上的爆炸声中,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史诗的序幕;
90年后的今天,战争的硝烟已远去,苍夷的华夏大地以最坚韧的生命力再显伟大复兴之姿态。盛世已至,要不忘血与泪,铭记历史,位卑未敢忘忧国,警钟长鸣,聚力接续奋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宵衣旰食的努力,在这繁花似锦中再添一簇绿,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干出新作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勿忘“国之殇”,激扬“爱国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九一八”事变后,大好河山被日本窃占,民无以吃饱穿暖,3500多万同胞伤亡,触目惊心,国将不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员干部要以国之耻为辱,上承先辈遗志,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融,立为国甘捐五尺身的壮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竭尽全力,为党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任,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勿忘“国之殇”,厚植“报国情”。“北国雄狮”赵尚志,“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创造了林海雪原上的奇迹;
“铁血将军”杨靖宇,日食草根树皮,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以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巾帼斗士”赵一曼,剥骨凌迟酷刑下不吐露半字,“红枪白马”成绝唱……“英雄自古披肝胆,志士何曾惜羽毛。”抗战期间,烈士以鲜血和生命报国;
和平年代,我们唯有实干担使命。党员干部要赓续先烈血脉,胸怀百姓之温饱,脑思急难愁盼之良策,雪中勤送炭,锦上更添花,大事小事烦心事事事入心,夏天冬天风雨天天天力行;
要砥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情,勇于打硬仗、担险情,急、紧、重、大任务面前不退缩,遇难站在第一线、应急冲在前,践志于行,且以情深许家国。

  勿忘“国之殇”,锻造“强国力”。和平向来得之不易,唯有自身实力的强悍才是“王道”。“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党员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独具一颗图强心,勤学善思强本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脑,用深耕细作锤炼为民办实事的业务能力,积强国之功;
要培养创新思维,于变局中求新,于危机中求变,于坦途中求突破,不拘一格,多思路、多角度考证问题,找寻办法,解群众重点、难点、堵点,鼓实“米袋子”、丰富“菜篮子”、过上“好日子”,富华夏民族,强泱泱大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承先辈浴血奋战之恩泽,享祖国大庇天下之喜乐,惟愿以吾辈之力,让国更强民更富,不再受磨难,傲立东方。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作文-汲取英雄力量 筑起精神的“血色丰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蓄意策划“柳条湖事件”,悍然入侵我国东北,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万千英雄以甘于牺牲、宁死不屈的精神奋勇杀敌,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英雄用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战斗为我们筑起了精神的“血色丰碑”。我们重温这段沉重伤痛的历史,当不忘国耻、奋发前行,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焕发锐意进取的高昂斗志、坚守勇毅开拓的钢铁意志。

  从“不屈不挠”中汲取“斗争力量”。90年前,炮火无情地轰炸着中华大地,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残酷无情、无恶不作。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人民英雄浴血奋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投笔从戎的陈瀚章、奋勇杀敌的赵尚志、严守秘密的赵一曼,还有无数知名的、不知名的英雄书写着抗战时期可歌可泣的篇章。没有英雄不惧生死的不懈斗争,就没有抗战的伟大胜利。英雄风采犹在,精神从未远去。血与泪的历史中回荡着英雄气概,雄浑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远的精神。我们要永远铭记英雄、捍卫英雄,投身伟大斗争实践,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力量。

  从“众志成城”中汲取“团结力量”。“欲奋一战胜万战,须联万心作一心”国耻,令人痛彻肺腑;
抗争,发出共同的吼声。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儿女空前团结,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凝聚起势不可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血脉情深是割不断的。看今朝,疫情发生时,党群一心同抗疫情,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勇敢逆行,全力以赴开展生命大营救;
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人民子弟兵跨区支援、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共克时艰、风雨同舟,团结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面对“十四五”壮阔新征程,我们要紧紧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团结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共同对战一切艰难险阻,让团结迸发出比钢还强的力量,凝聚万壑归流的时代伟力。

  从“家国大义”中汲取“爱国力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厚厚的尘土会将遗迹覆盖,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却种下了永远的精神火种,迸发着穿越时空的力量。短视频《谁是站到最后的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不需要你认识,也不渴望你知道,却把保卫你,作为勇敢的全部理由”保卫家土、保卫人民,这是英雄们远离故土家园的理由,这是他们选择无畏生死、穿上战衣的理由,彰显着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深厚情怀。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以史为镜,奋发图强,让我们标定奋斗的方向,凝聚追风踏浪的力量,把蜿蜒曲折的道路走成平坦辽阔的大道,在朴实无华的道路上走出熠熠生辉的光彩,以爱国情怀奋斗民族复兴大业,守护好无数先烈血染的山河。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作文-知耻而后勇 吾辈当自强

八十九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此后的一段时间,国土大片沦丧,人民历尽苦难。

  知耻而后勇,吾辈当自强!今天,我们的祖国正不断强大,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旧任重而道远。每个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鉴,弘扬报国之志、强化担当之行。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随时可能侵蚀我们的灵魂,消磨我们的意志,颓废我们的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时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固本培元、强身健体,切实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遇到怎样的诱惑或挑战,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要时时“照镜子、正衣冠”,开展自我革命,清除思想“杂质”,掸掉政治灰尘,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树立优良作风。党员干部的作风不但关系到自身形象,更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共产党人能否有力有效担负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当始终以“初心”为念,志存高远,切实树立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立足工作岗位认真履职尽责,遵规守纪、依法办事,做到懂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在人民群众面前展现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党组织的光辉形象,以优良作风努力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筑牢宗旨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深入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组织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团结依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要树牢为民之心、厚植爱民之情,与人民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坚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积极向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强化担当之行,要始终坚持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的前方可能处处有“娄山关”,处处有“腊子口”,涉急流、过险滩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希望总是与困难相伴,机遇总是与挑战共生,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够见到彩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克服畏难情绪,战胜怯懦心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增强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淬炼斗争本领,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优良的工作作风、显著的工作成效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作文-今天 我们不能忘记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纪念日。虽然已经过去89年,但那段历史告诉我们:历史教训,不容忘却;
奋斗经历,不容忘却;
初心使命,更不容忘却。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深夜,长城外柳条湖突然响起爆炸声!那里的同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亡国奴。8个小时,整个沈阳城落入敌手;
4个多月,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境沦陷;
整整14年,包括3000多万东北同胞在内的四万万中华儿女,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这是何等的屈辱!这是何等的痛苦!这是何等的煎熬!大屠杀、大轰炸、人体实验、毒气战、731部队……日本侵略者的残虐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但勇敢的中国人民并没有低头,开展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迎来了民族独立。八年抗战,我们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下,我们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面对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底子,还有外国反华势力的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从“一化三改”造到改革开放,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到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2020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很不太平的一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防控成果,展现了中国精神,贡献了中国方案。

  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肩上光荣的使命”。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站在历史的多个交汇点,我们使命在肩,壮志在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岗位使命,激发工作干劲,增强工作本领,提高工作本领。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历史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使命不能忘记。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祖国人民幸福安康!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作文-种好“和平之花”杜绝“战争之殇”

当我们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牵着家人的手走在幸福大道上,过着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享受着祖国强大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时,切不可忘了8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用野蛮、卑劣的行径,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4年间,中国大片国土沦陷,付出3500万同胞伤亡的惨重代价,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划上了沉重的一笔,造就了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也让9月18日成为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的铁律。当然,历史的苦难并没有让中国人民颓废,反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过去,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的潜能。面对困难、面对死亡,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不屈服、不后退,用生命和鲜血,组成了不可跨越的“长城”,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激活斗争、砥砺奋进,在建设新中国的时代潮流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冲在前,干在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困难、抓生产、促发展,在经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后,社会主义建设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繁荣富强,直至今天始终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再次创造了东方神话、创造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站在新时代今天,回望走过的88年,每每想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付出,内心总有深深的感动,总有抑制不住的澎湃的激情;
感受着历史在历经岁月的沉淀中厚重的分量,感受着人民在炮火的洗礼下迸发的昂扬斗志,感受着趟过岁月洪流的时代脚步走的愈发坚实。再立足当下远眺美好未来,如今的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吾辈更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因为在和平与战争之间有一条鸿沟,掉下去就是铁与血,跨过去就是善与爱。对人类而言,在地球上种满“和平之花”自然要比侵略带来的“战争之殇”美好得多。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而言,都应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当然,今天的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在耻辱的经历中寻找不屈的精神,寻找让我们渴望生存、追求成功的力量,进一步激活新时代9000万共产党人和14亿中国人民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铭记历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方能种好“和平之花”、杜绝“战争之殇”。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吾辈自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激活斗志、砥砺奋进,珍惜革命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今天,坚定不移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共创新时代中国美好新未来,更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种好“和平之花”、杜绝“战争之殇”。


推荐访问:作文 事变 心得体会 勿忘 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