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8篇

时间:2023-05-07 17:45:1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篇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

  一、教学理念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包含人才培养的多個方面,从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当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管理学教师应该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爱岗敬业,发挥自身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的任务,更应该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目标,所有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肩负传递思想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思想的观念,养成健全人格,使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形成长效化的育人机制教学中将课程育人资源融入专业教学中,实施了“课程思政”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学模式

  本次教学运用了“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结构为:

  “回顾复习--铺垫导入---探索新知识---鼓励创新”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总思路

  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模式内容,首先,必须保证有鲜明的案例主题及所结合的章节,这是完成管理学课程原理教学任务及思政育人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条件,否则,案例教学就成了无的放矢、无源之水;其次,要有明确的案例教学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的原理,受到哪些方面的思政教育;再次,要结合管理学相关原理,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诠释,要求所选案例应贴切、紧凑,既能形象生动地说明

  原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从中受到思政育人方面的启发,又能够在规定的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任务;最后,要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其成果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以后从事案例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应用、教师富于情感的语言演绎,等等。

  (二)教学目标设计

  本节课设置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育人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活动设计

  例如在课程回顾环节,设计“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课程做积极的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视频导入新课,易于被学生接受,与课本内容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探究新知过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此设计,让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2.育人活动设计

  育人活动设计包括: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教学活动情感化设计——发掘教材的育人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评价活动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了课堂即时测评和课下学习结果评价,还设计了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七个维度。

  (三)教学策略设计

  1.设计教学过程结构

  复习旧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巩固应用–—检查评价

  复习旧课

  激发动机

  讲授新课

  巩固应用

  检查评价

  2.选择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主要是采取混合式、讲授、视频分享、角色扮演、小组讨

  论等形式,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全程参与,甚至很多时段是由学生来主导完成。

  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模式是采用面对面授课以及技术媒介教学相互衔接构建的学习环境,着重在于强调技术、场所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方面融合,通过面对面线下授课以及技术媒介的线上授课,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率。

  3.

  选择案例教学方案

  在进行案例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针对性、客观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否则案例教学就没有说服力,达不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所谓针对性,是指所引案例要说明管理学的具体原理,做到具有针对性;所谓客观性,是指所引案例要是真实存在或发生过的或同学们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案例;所谓逻辑性,是指所引案例从事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做到具有逻辑性,也就是说,其教书育人的过程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循循善诱、水到渠成。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自己教学的反省、反思,是通过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情况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教学反思部分供教师在完成教学章节内容后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组织情况、学生重点掌握情况、难点解决情况、将来教学需改进、完善的地方进行梳理。

  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课程名管理学

  称

  课程类专业基础课

  型

  教学章组织结构设计

  任课教师

  石东龙

  教学对象

  20级财务管理

  计划学时

  2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组织结构的构成与形式,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职权配置的原理与方法,理解规范化管理;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理解人员组合和群体管理的原理与要求;

  5.理解“团队”的本质特征、类型、团队建设的阶段。

  1.掌握部门划分的方法;

  2.学会协调职权关系的方法与艺术;

  3.掌握制定制度规范的要求与方法;

  4.具备群体管理与团队建设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组织机构的构成、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2、组织机构设计的方法与要求

  教学方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其时间安排

  教

  学

  内

  容

  设计意图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

  第一环节: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

  导入案例,提出问题(10分钟)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新课题)

  案例:沃尔玛为什么会超过希尔斯公司成为美国的第一号零售商。

  回顾上节课

  课程内容导入:

  一、组织职能与组织结构设计

  在确定了计划与战略之后,管理者就需要执行组织职能。

  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引进新课的情境中去。

  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为接下

  来学习打下

  基础。与接

  下来要讲的(一)组织职能的概念

  组织职能的概念。组织职能是指为有效实现活动或系统的目标,建立组织结组织结构设计内容相对

  构,配备人员,使组织协调运行的一系列活动。

  第二环节:例如,一家足球俱乐部,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组织系统,就是狭义的组织职比分析。引讲授课程能;而从这家足球俱乐部制定目标与战略,建立组织系统,推进组织运行与控制,出新课,讲内容(25最后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全部工作就是广义的组织职能。

  解知识点,分钟)

  演示技能(二)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点,让学生

  (1)设计并建立组织结构;

  理解相关的(2)设计并建立职权关系体系、组织制度规范体系与信息沟通模式,以完善并内容。结合

  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相关案例讲

  (3)人员配备与人力资源开发;

  解,帮助学

  (4)组织协调与变革。

  生更容易理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解相关知识

  1、有效实现目标与机构精简相结合原则。

  点。

  2、专业分工与协作相结合原则。

  3、有效幅度与合理层次相结合原则。

  4、统一指挥与分权管理相结合原则。

  5、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6、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7、择优选拔与最佳组合相结合原则。

  8、人才使用与人才发展相结合原则。

  (四)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1)组织目标与任务;(2)组织环境;(3)组织的战略及其所处发展阶段;(4)生

  产条件与技术状况;(5)组织规模;(6)人员结构与素质。

  注意:根据组织的总目标设置各项运动与管理职能,明确关键职能;并

  将其分解为具体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依各岗位需要,选拔聘任相应的人员,明确其权责,进行岗位培训。

  二、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

  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主要解决组织内部,如何按照分工协作原则,对组织的业务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归类,组成横向合作的部门问题,即划分部门问题。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40分钟)

  (一)部门划分的原则

  部门划分,就是将组织总的管理职能进行科学分解,按照分工合作原则,相应组成各个管理部门,使之各负其责,形成部门分工体系的过程。

  部门划分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专业化原则。

  3、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

  (二)部门划分的方法

  1、按人数划分部门。2、按运动项目划分部门。3、按职能划分部门。4、按区域划分部门。

  三、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

  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主要是科学地设计有效的管理幅度与合理的管理层次问题。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管理幅度过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管理幅度过大,又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

  决定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⑴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难度;⑵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能力;⑶被管理者的素质与工作能力;⑷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

  古典学者主张窄小的跨度,通常不超过6人,以便对下属保持紧密控制。

  2、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管理层次的产生是由管理幅度的有限性引起的。正是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才必须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实现对组织的控制。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对于一个人员规模既定的组织,管理者有较大的管理幅度,意味着可以有较少的管理层次;而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较小时,则意味着该组织有较多的管理层次。

  (二)组织的高层结构与扁平结构

  由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这两个变量的取值不同,就会形成高层结构和扁平结构两种组织结构类型。

  1、高层结构的特点。

  2、扁平结构的特点。

  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最为普遍适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效果。

  四、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直线制

  1、含义。直线制是指组织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实行直线垂直领导。如图4、1所示。

  经理

  部主任

  部主任

  部主任

  柜组长

  柜组长

  柜组长

  图4.1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

  2、优点。沟通迅速;指挥统一;责任明确。

  3、缺点。管理者负担过重;难以胜任复杂职能。

  由于学生对企业不是很了解,因此,布置课堂练习:请每位学生结合初高中及大学学习生活经历,画出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图。

  通过他们熟知的环境下的组织结构图,分析讲解管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职能组

  职能组

  图4.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四)事业部制与多维组织

  一些大规模的综合性的组织和产业中的大型企业,有时采用事业部制或多维

  组织模式。

  图4.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

  4、适用。适用于小型组织。

  (二)职能制

  1、含义。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如图4.2所示。

  2、优点。有利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3、缺点。破坏统一指挥原则。

  4、适用。上图所示的这种原始意义上的职能制无现实意义。

  经

  理

  职能机构

  职能机构

  职能机构

  职能机构

  工

  段

  或

  班

  组

  工

  人

  图4.2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制

  1、含义。直线职能制是指在组织内部,既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体建立的两维的管理组织。如图4.3所示。

  2、优点。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

  3、缺点。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

  4、适用。目前绝大多数组织均采用这种组织模式。

  厂长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事业部A事业部B事业部C

  职能

  职能

  职能

  职能

  职能

  职能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1、事业部制。在直线职能制框架基础上,设置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在总公司领导下,统一政策,分散经营。是一种分权化体制。

  划分事业部的标志:主要按产品、项目,或地域划分事业部。

  优点: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公司高层集中

  思考战略问题;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员。

  缺点:存在分权带来的不足:指挥不灵,机构重叠;对管理者要求高。

  适用:面对多个不同市场的大规模组织。

  2、多维组织。由直线指挥、专业职能指导、地区分布等多维因素构成的复合

  型组织模式。

  适用:大规模、多元化、跨地区的组织或产业。

  学生讨论:

  请分析比较事业部制与直线职能制得联系与区别。

  (五)矩阵制

  1、含义:矩阵制是由按职能划分的纵向指挥系统与按项目组成的横向系统结

  合而成的组织。横向上,是各运动项目或研究项目组。在项目负责人的主持下,从纵向的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组,共同从事运动项目或研究项目的工

  作。项目完成后,返回本部门,项目组随即撤销。如图4.5所示。

  2、优点:纵横结合,有利于配合;人员组合富有弹性。

  3、缺点:破坏命令统一原则。4、适用:主要适用于突击性、临时性任务。

  如运动项目集训、大型赛事组织、运动项目科研等。

  总经理

  职能部门I职能部门II

  A项目小组

  B项目小组

  C项目小组

  学生讨论:

  公司经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就你所了解的组织或工作,指出矩阵制所适应的对象。

  (六)委员会制

  1、委员会制的含义:委员会制是一种执行某方面职能而设置的管理者群体组织形式。它实行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体制。委员会组织在组织中广泛使用。

  2、属性:组织或运动中的委员会,既可以是临时的,又可以是常设的;其职权属性,既可以是直线性质的,又可以是参谋性质的。

  3、优点:最大优点是集体决策,更加科学可靠;可代表各方利益,协调各种职能;如果是临时性的委员会,可不设专职人员,富有弹性。

  4、缺点:委员会组织决策速度慢;可能出现决策的择衷性;集体决策,责任不清。

  5、适用:一些经常性的专项管理职能或临时性的突击工作宜组建委员会进行管理。

  【案例分析】

  (一)请运用所讲的组织原则对王厂长的观点进行分析。

  1.有人说王:“工厂长年龄不大、资格不老。架子倒不小”,你怎么认为?

  2.王厂长的哪些领导方法可借鉴?哪些需要完善?

  (二)【案例分析】分权问题

  最近一家公司的总裁感叹道:"我们对地方分权长期、坚定和近乎狂热的承诺,造成与产品相关的不同部门为争取客户而彼此竞争。结果造成一股有悖整体的力量,和一种人人为我,却无我为人的精神。"他还说:"表面上把企业分成较小的单位,应该能够鼓励地方的主动性和承担风险,事实上恰巧相反,部门分立与自治产生了更短期导向的管理者,他们比以前更受利润的影响。"请你针对以上这段话,谈一谈组织的分权和扁平式组织的缺点。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刚刚学过的知识点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生讨论

  1、请分析比较事业部制与直线职能制得联系与区别。

  2、就你所了解的组织或工作,指出矩阵制所适应的对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使用提纲式和词语式板书,按教学内容,写出重点内容,编排出书写的提纲。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有时忘记把一些最新的组织结构相关知识点加入到课程中。另外,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

  思

  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篇三: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篇四: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篇五: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篇六: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精品文档★

  思政课的教学设计

  第六章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第一节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一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解读解读的基本要求:一.教材解读分析和研读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忠于课程标准,第二基于高于课本,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参的关系二.解读的基本方法:1.第内在性解读,用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2.外在性解读,超越教材文本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解读,第二,联系教参解读,第三,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解读,第四,联系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解读,第五,联系对立面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矛盾点.3.探究性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探究教材背景和教材文本精神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动态关系第二,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钻研教材第三,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二了解学生和社会搜索信息材料了解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生活热区,调查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了了解社会;教学内容多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出现,与学生的具体生活实战情景有一定距离,因此要做到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材料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兴趣越高,学生越容易接受.三整理分析信息材料,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要做好以下工作: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精品文档★

  第一,对搜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类第二提取主要的倾向性的信息第三,确定教学的重点第四,确定教学的难点第二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一思想政治目标设计必须做到:第一,目标设计内容要全面,并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要具体到对本校本班学生第二,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可以完全可以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是关于事实和规律的纯粹学问,它对事实和规律的叙述已经过价值解释理解和选择,它是被意义化的价值化的事实和规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价值性主观性的特点,以及内容的生活化,决定了其学习过程具有体验性情景性和个体性特点,决定了其目标设计不能完全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不能完全作为教学过程之外的结果性目标预先设计第三,情感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第四,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体明确,有可测评性二思想政治方法设计四大类教学方法三思想政治过程设计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体现动态性,体现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6★精品文档★

  预设与生成相统一,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两次飞跃的过程范式进行设计第四,方案要弹性化,粗线条第五,一般采用活动单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组织设计第一,教学方略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认真考虑放在什么时间段进行教学,安排多长时间,如何保证时间第二,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设计基本要求有:情境要蕴理含情社会化形象逼真,形式新颖;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有机结合,尽量多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恰当的道德行为要求;保持情景的关联性连续性递进性;情境要与问题相关联,有互动性第三,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股票债券和保险》生活化设计:于老汉买彩票中奖500万,遇到了种种困惑,扣除100万,保险公司推销员向他推销保险,银行向他拉存款,儿子要钱买股票他对这笔钱如何处理?第四,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要变教材陈述性叙述变为问题性叙述,变教学内容的陈述化设计为问题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组成问题体第;围绕教材的关键点;针对社会热点;难易适度;形式新颖生动第五,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注意挖掘理论知识点本身和材料本的思想性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五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六思想政治课前课后活动设计第三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优化:说课一说课的内涵和特点四大特点:第一,同行参与性,第二交流性,三是研究性,四是实践性二说课的任务目的和内容形式说课的目的说课内容实践与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6★精品文档★

  案例解决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优化教学设计达成教学最优化提供一个横向交流平台说教材说学生,含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判断和教学内容的处理说教学意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案实施总体思路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特色说教学理念第七章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第一节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二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加强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内容生活化现实化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概念原理的形成和表述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重视证据的作用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相结合讲辩证法,不搞绝对化介绍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体现概念原理的应用价值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课后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特点二教学反思的方式1.课后小结与札记,简称教后记记问题,查病因记亮点,积累经验记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和顿悟2.观摩反思3.专业生活史研究三教学反思的方法1.以学生的反馈意见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2.以同行评议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3.以专家点评为机制进行教学反思《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345第一框同学·朋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6★精品文档★

  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转载于:海达范文网: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三、课前准备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四、板书设计1、我的人际圈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2、与友同行什么是友谊友谊的作用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五、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6★精品文档★

  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六、课时安排:七、教学过程1.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3.讲授新课4.巩固深化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八、板书板画设计九、教学反思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6

篇七: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篇八: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

  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

  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

  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

  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

  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

  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

  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

  [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

  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

  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

  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

  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

  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专业课程 设计理念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