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9篇

时间:2023-05-09 15: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小学日常教育工作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对于小学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紧跟现代时代的发展进

  程。教师应主动在日常心理健康中明确心理健康路径的问题,并更好地引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文章剖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并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班级管理;教育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代中的实际教学地位越来越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心理健康教学对提升班级小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素养与个人素养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小学班级管理教学中开展高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成为了当今小学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策略、组织高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来提高班级小学生的个人素养,促进小学生们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与个人品德素质的不断加强。

  1.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说,一部分家长以及小学教师仍旧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家长以及教师认为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高效的开展,因此也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不到提升。学生在家的时候,家长不能引导学生去培养健康的心理,长期以往,这也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都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或交际压力,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存在少部分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成绩,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也并未注重对班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同时班级教师也未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来采取就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动,影响班级学生们的个人健康发展。

  2.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实际策略

  2.1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真正的生活在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当中。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朗诵比赛或者体育比赛等等,在经过比赛过后教师应当积极的表扬在比赛当中做出贡献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在小学教师工作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不仅需要提高班级的团队意识,还需要加强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也需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班级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2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际的实践活动等,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设计营造符合学生们心理需求的环境,缓解当下学生们的不良情绪,促进现如今班级学生个人实际心理的健康发展,综合发展学生的个人实际素养。首先,可以组织主题会议,使小学生能够在班级精神健康教育中摆脱真正的厌倦情绪,并紧接着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发展,而且有助于学会、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教育小学生们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向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人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使小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下成长,最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的综合教育。

  2.3教师做好交流活动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成效,发展心理健康教学质量就需要主动做好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交流工作,及时掌握班级学习情况与学生心理问题、学生遇到的困难等等,以便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解决班级问题,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确保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良好。教师可以定期与班级教师进行交流,了解班级内全体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与心理状况,并依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从而确保小学生们具备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需要将自己作为小学生们的朋友,与学生们进行深

  入的沟通与交流,并给予学生们适当的指点与鼓励,从而充分拉进教师与小学生们的距离,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令教师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状态,确保学生可以全身心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氛围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2.4联合家庭教育

  在小学日常管理教育中,教师应加强与小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一定要保证小学生家长在交流中所述内容为真实,以便更充分地了解小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教师应在同时了解家庭情况,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逐渐可以帮助当下学生们逐渐建立学习自信,促进现如今班级学生个人实际心理的健康发展,综合发展学生的个人实际素养。例如定期举办家校互动等方式,从而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新型人才。此外小学教师还应该让家长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们进行鼓励。例如,小学可以开展类似“小小故事会”、“亲子交流会”等活动,可以让家长与小学生共同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发展。此外,家长应当多和小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的在家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5建立小学新媒体平台

  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小学心理教师最新改革不能只是依赖于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创新革命,而是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们需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网络教学,借助新媒体技术来提高心理健康教学在学生们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占比,把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更加灵活地加入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们也需要紧随时代的变化,充分的把握信息传播方法的实际主动性。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们需要主动的抓住机遇,大力的丰富心理健康信息的实际传播方式,组织更为专业的新媒体心理健康宣传团队,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把心理健康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学生们,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够确保心理健康教学的时效性,同时还能够让小学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接触到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大大增强班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信息学习与掌握的主动性,以此来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真实成效。

  结束语

  总之,小学班级教师需要加强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这需要教师主动引入现代化教学新思路,提高实际教学成效,如今的小学教师应该看重在班级管理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地位,主动应用现代化的实际教学新思路,充分开展小学心理健康的班级管理教学,缓解当下学生们的不良情绪,促进现如今班级学生个人实际心理的健康发展,综合发展学生的个人实际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文华.小学班级管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49.

  [2]刘肖容.小学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77.

  [3]王征.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教师,2016,09:16.

篇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协调作用,并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联合国卫生组织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这不仅要求学生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做好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多数教育者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情感、人格的物体,与学生之间是没有平等和民主的主客体关系,彼此缺少沟通与交流。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不能克服挫折、自控能力差、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增多,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辍学的道路。

  2、由于教育体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教学方式与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仍较缓慢。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匮乏是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班主任兼任,他们虽然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很难正确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很难在学生面前敞开心扉,展示真实的自我。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思想品德教育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同之处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德育侧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小学教师倾向于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了德育化的道路,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制约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首先,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的行为。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其次,是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朋友的理解和信任。第三,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有的家庭教育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没有掌握一个正确的教育分寸,过分地溺爱子女,不合理培养孩子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小不让小孩子吃苦、吃亏,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等;还有的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给小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这些表现都是给小学生创造心理障碍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要明确校园心理健康标准的“八自”方针:即“自知、自醒、自学、自动、自律、自强、自励和自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六个方面: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的客观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

  惯。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根据“八自”方针和六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相关条例,对小学生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具体由大队部、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员等若干人组成。制定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计划和年级授课计划,并设立心理辅导室,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安排一名领导负责日常事务,指导教师制定具体教育计划,督促教育计划的实施,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对学生进行初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解决学生常见的轻微心理问题,并及时妥当地把一些较为突出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交给心理辅导室,由心理辅导员诊断、治疗,从而发挥早期干预的作用。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协助班主任开展辅导转化工作。

  2、更新和转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可以采用“课题组成员研讨,全体教师集训,个人自修钻研”等多种方式培训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学会正确面对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正确理解心理与品德的关系,正确认识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教学方法由于陈旧、单一,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学校重视教师业务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尊重、理解学生,与他们平等地沟通,杜绝因教师的不当行为而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3、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常常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他们不再像童年时那样,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而常常会把自己的内心活动隐藏起来,这就给教师深人了解他们带来了较大困难。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理解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需要找人诉说,请教和指点。这表明他们的内心世界还有向外开放的一面。因此,作为教师应当主动去和学生交朋友。当他们在与教师的实际接触中切实感到教师能够理解他们,既是自己的师长又是自己的朋友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以及烦恼和忧伤毫无保留地告诉给教师。而这时,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也才能谈得上有效的教育。

  4、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心理研究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不愿意别人把他们再当成不懂事的孩子看待。而是希望别人能重他们。在批评教育时能给点“面子。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将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期望,以激励他们上进。充分地信任学生也是尊重学生自尊心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包含着对学生个人存在价值和上进愿望的肯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未来而教,学生为未来而学,师生都是为个共同的目标,必须互相尊重,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反,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懂得尊重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绝路。

  5、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协调。家校同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多多沟通,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6、预防小学生心理健康疫病的建议:对不良刺激或持续的困难处境要善于缓解并妥善处理,提高承受能力,启激能力和自我心理预防能力;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做“三不”:对今天不生气,对昨天不后悔,对明天不担心:

  要和善人际关系,并对任何欲望和期望值不能过高,学会适当满足;要保证良好的睡眠;日常生活中,多和同学们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等。

  总之,目前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各位家长的共同配合教育,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广大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和重要任务。平时多多留心学生的心理状

  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教育辅导措施,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篇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心理教育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格健全的重要时期。而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是开展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们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在现实中,部分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不够,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提出了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要求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工作,为小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目前,许多小学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地区差异、专业心理教师资源不足、心理教材匮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知偏差等情况,使心育工作的开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为此,各地区、学校需要加强对心育认知偏差的矫正,加强心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管理等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1渗透式心理教育概述

  渗透式心理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它主要强调的是将所要传授的健康教育观念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造成积极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日常的言行、思想、举止,也可以是某种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文化兴趣活动。小学生的性格顽皮,好奇心重,喜欢新事物,再加上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和判断能力较弱,对于枯燥乏味沉闷严肃的教学方式缺乏兴趣,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上注重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利用渗透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班

  级游戏、知识问答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2.1自卑、自负等负面情绪

  在小学阶段,自卑、自负等不良情绪比较普遍,其原因与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行为特征密切相关。作为一个缺少人生阅历的小学生来说,其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已有了一定的人际交流经验,随着其心理智能的发展,对外部环境的认同的认可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评价来自多方面,有教师、有学生、有父母,当“一边倒”情况出现,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发生变化:也许因为别人的表扬而变得骄傲,又或者是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观点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班主任如果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对其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

  2.2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小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很大,面临的考试很多,作业也很繁重,课余时间也面临着大量的补习班,这使得学生要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这就给学生造就了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向心理,让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很强的抗拒感,再加上对考试的焦虑和紧张,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3.1以目标为导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依据指导纲要、各类资源分析及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将小学阶段的心育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育工作,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等。二是对少数个体差异,需要特殊心理关照的学生,进行必要且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其进行自我调适,提高其心理适应力及身心健康水平。

  3.2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原则

  班级气氛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是渗透式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创造一个和谐、良性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取得积极的教育引导,使心理教育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在良好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学生能够在较好的学习气氛中,培养起积极主动、创新的心态,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反之,课堂气氛恶劣,则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对其正常的学业行为产生不利的作用,甚至会妨碍其个性的发展与健全。在教学中,班主任要注重创造教学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体现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例如,班主任提倡学生自主管理、放手管理时,减轻对学生的约束和干预,为了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具有双刃剑属性,班主任可以开展“如何看待使用网络”的探讨主题活动,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互联网的观点,在讨论中,学生认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习领域。还有学生认为,互联网能使学生在没有时空的约束下,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表示,网上有许多网络游戏,会令人上瘾,以至于耽误学习。有学生说网上有些不好的消息会自动跳出来,很可能误导我们。也有学生说,过度上网会造成我们的视觉障碍和社交障碍。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全面、公正地评价,并指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了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刀”后,促进学生思考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进而意识到科学利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班主任并不过多地指导学生,只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找到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环境非常民主,学生的反应很好,也非常很活跃,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分析问题。通过这种教学

  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身边的事物,形成全面、完整看待问题的思想。

  3.3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的不利因素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小学班主任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通过帮助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尊重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格,关心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既要鼓励也需要批评,与孩子交流时要有耐心,认真倾听,不能给孩子过高的期望,造成心理压力,也不能过于溺爱,会使得孩子承受能力变差。家长还要多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心理发展。笔者通过双峰小学心理健康常规活动和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两大模块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优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反过来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性、困难性也在激励我们呵护心灵,需要深入研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居文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0):133.

  [2]马玉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21(40):225.

  [3]贺雄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8):135-136.

  [4]李一鸣.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70.

  [5]黄银英.关于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才智,2014(01):57.

篇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析。

  问题一:教育内容单一化

  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知识普及,比如如何正确对待压力、如何放松自我等等。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失去兴趣,难以理解和吸收知识。

  我们应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教育内容从单一的知识普及拓展到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价值观、情感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讲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孩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

  问题二:缺乏针对性

  目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会造成教育效果不佳。

  策略二:针对性教育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游戏、动画等形式进行轻松愉悦的心理训练;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更加深入的讲解和实践,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技能。

  我们应该注重交流和互动,将孩子作为主体,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中与自己的小伙伴们互动,体验心理健康的力量。

  问题四:缺乏实践

  现有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理论化,难以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我们应该让小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心理健康,真实地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比如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游戏体验价值观教育等,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个性化的针对性教育、丰富的互动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等多种策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和自我认知能力,积极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篇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谈小学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国家及学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强化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为此,本文即是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学科心理教育渗透以及开展家校共育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重要,但从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看,还普遍存在学生环境适应性差及心理素质较弱等现象,小学生面对众多学习科目,易产生心理压力,不善于与教师家长交流,导致小学生厌学、易怒、社交恐慌、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为转变这一现象,小学教师需注重转变重视理论成绩,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加强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以此为小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环境适应性较差

  环境适应性差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受局限,而且小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低、知识面较窄,在面对同学间的碰撞、教师批评、考试失败、做事不顺利受挫折时往往无法正确处理,尤其是心理意志发展未成熟的小学生,一些小事极有可能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不能适应外界环境,面对一些事情,心理或生理上发生变化,出现焦虑不安、悲伤、烦躁等心理症状,长期下去,小学生心理素质就会不断下降。

  (2)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弱

  心理素质作为人们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后天教育与环境影响逐步形成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强化其心理抗挫折能力、优化其性格品质,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目前多数小学生心理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耐挫力最为明显,该种现象的产生导致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与意志力。同时,小学生心理素质较弱的问题也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了巨大阻碍,这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综合全面的发展。

  (3)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往往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过分娇惯溺爱孩子,充分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代替包办小学生所有事情:洗衣服、整理书桌、收拾学习用品等等,使得孩子形成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这样造成小学生独立能力差。部分家长家长片面追求孩子学习成绩,帮孩子报不同种类的学习辅导班,使得孩子在成长期间面临着较大学习压力,产生紧张、焦虑、压抑等不良情感反应。家长不关注孩子心理问题,面对孩子的一些偏激行为,不能进行心理疏导,这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教育内涵,强化小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同时,实现小学生心理素质有效提升的目的。学校需注重对课程进行改革,通过整合、拓展、选择等形式,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同时,依托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合理利用绘画技术、注意力训练、焦点疗法、空椅子技术等形式,帮助小学生学会沟通和表达,增强其自信心,让小学生能正确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接受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教师通过课程教学,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实效。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已经纳入小学课表,成为正式的一节课。课堂上通过故事游戏、模仿、互动、讨论,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形成积极的心态,主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教师还可以运用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及互联网技术等获取更多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生思想诉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达到心理健康课程从图文转变到视频、音频等多元形式的目的,从根源上打破传统课堂对心理健康的束缚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材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既能使各个年级的学生受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2)学科教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班主任是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心理知识培训,并及时跟踪本班学生及家长参与活动状态,开展心理活动,写感恩信、推行冥想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快乐感。利用互联网资源,组织师生家长听专家讲座,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小学教育是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其中语文、道德与法治首当其冲。教师凭借朗朗上口的优美语篇,使小学生陶冶情操,激活学习热情。小学英语学科,增强小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定义,梳理思维逻辑知识,培养小学生探索精神。音乐美术学科可以为小学生带来艺术美,激活小学生艺术细胞,感悟艺术创作灵感,提升小学生气质。体育课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磨炼学生意志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坚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思想教育效果更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独立成一门学科,心理教师充分借助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及生活。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并学会有效拓展知识,促进学生在积极地学习环境中快乐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3)开展家校共育,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通过家长学堂、家访活动等多种形式,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家庭环境影响等问题,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家校携手,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如今很多家庭都给小学生配备了自己专属的手机,即便家长不给学生提供这种电子化设备,学生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和父母的手机了解网络上的花花世界,而网络上的很多内容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很多学生缺乏自制能力,陷入电子沉迷,在电子媒介依赖症的影响下,几乎失去了自主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会发现,电子产品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关注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防止学生被电子产品绑架,真正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绿色、开放、包容的童年生活空间。开家长会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和教师反映,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为此教师开展合理上网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拒绝诱惑》一课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抵制抗拒诱惑,提高学习的关注力,增强自觉抵制诱惑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心理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但目前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较弱以及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问题,致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极大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及时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加强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改变其家庭教育观念,积极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完善小学生心理综合素质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新.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12):70.

  [2]柳清凤.从“心”育人

  呵护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2(27):28-30.DOI:10.16704/j.cnki.hxjs.2022.27.021.

  [3]董巧娥,金光华,张福亮,韩文静.邯郸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2,32(03):121-124.

篇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作为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其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调整和改进。然而,就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和局限,导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下面,主要就当前小学生心理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领域,心理教育是重要的育人内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品格。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的育人思想比较薄弱,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在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举措,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

  存在问题

  1.

  课程设置不规范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思想认知上并不成熟,自我管理和控制意识上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课程内容合理规划方面具有较高要求。然而,在心理课程开发设计方面并不理想,教师未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或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贴近甚至存在着一定偏差,导致心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存在着局限性。

  1.

  教育模式僵硬化

  目前学校心理教育领域,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育模式陈旧,贯彻和实施方面存在着显著问题,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参与心理教育活动时,缺乏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心理建设因此受到明显的阻碍。不仅如此,在心理教育方面,关于教育载体和渠道的开发也存在着明显局限。因此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空间存在着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心理品格的塑造。在确定目前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法上进行创新,保证心理教育的规范性,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疏导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1.

  解决措施

  1.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师要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与设计适应学生的心理课程,保证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和载体支撑。在设置心理课程时,教师要全面整合育人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心理素材,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借助网络载体开发心理教育素材,比如,将网络上具有积极性、正能量的案例和素材整合到课程当中,从而保证所构建的心理教育内容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在课程构建时,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素材,如列举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分析其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心理课程的有效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素养。

  1.

  改进心理健康育人模式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本着促进心理素质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具体的授课模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教师在组织心理教育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积极设置趣味性的游[2][1]

  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放松内心的压力,全面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游戏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其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就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加深理解。又如,引导学生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然后发挥思维和想象,根据自身的认知在实践表演的过程中摸索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将所搜集的心理教育资源和正确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渗透给学生,让其能够在掌握丰富文化储备的基础上充分认知自身的心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妨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健康的心理知识。

  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

  在关注小学生心理教育时,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设施。重点加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开发与构建,设置心理问卷调查,定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其在心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辅导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疏导下,自觉规范自身的心理认知,塑造良好的心理品格。不仅如此,在教室环境中加强心理疏导素材的引入和建设也十分必要,加强教室环境改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开发多元化心理健康体验活动

  在开发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积极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格,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心理认知。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放松内心压力,也能够培养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趣味的游戏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夏令营,让学生拥有轻松、和谐的成长空间,在参与实践时,塑造心理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建设。

  [3]

  结论:依前所述,在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育举措进行创新。丰富教育课程,改进育人模式,完善教育设施,开发多元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雪.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37.

  [2]朱桃英,曾凡亮,石亮.青岛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5):66-69.

  [3]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17,36(03):46-51.

篇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在的教育虽然在改革,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质量,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因此,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压力很大,来自老师的,同学之间的,尤其是家长的较高期望,让学生倍感疲惫,作为学生来讲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表现,比如离家出走、厌学、辍学、自杀、焦虑等等,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视为不见,自身要储备足够的心理辅导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避免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

  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困惑,我们必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学科的兴趣班,艺术班等等琳琅满目的辅导班,作为孩子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日程被安排的慢慢的,上午:8:00-10:00语文,下午3:00-5:00舞蹈……

  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偶尔上网查查资料、打打游戏,更像是做错事一样。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涌向我们面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疏导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没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指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有以下几个标准: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准后,我们要看看现在小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小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l、学习动机不足。主要变现为上课精力不集中,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在家长或教师的督促下才肯认真学习,非常看重考试分数,常常为一分、两分的高低耿耿于怀。

  2、学习习惯不良。主要表现:上课随便说话,不能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写作业时边写边玩。不能独立学习。做事无条理,丢三落四等。

  3、学习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学习无计划,消极被动。学习中抓不到重点难点,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好。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考试时张冠李戴,学习效率低。

  4、不适应学校生活。在一年级学生中较多见,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态度消极,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不能很好地与同伴相处。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抑郁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悲观、颓废、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失眠、食欲不振等。

  2、焦虑症和考试焦虑。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表现为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3、易怒。就是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这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就容易形成严重的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差,为一点小事大哭、大喊,甚至摔东西或袭击别人。

  4、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5、恐怖症。学生中常见的是社交恐怖,主要表现: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

  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三)小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

  2、说谎行为。成为行为问题的说谎,在中年级以上的儿童中较多见。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3、逃学行为。小学生进学较多发生在中高年级。主要表现: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压力大,使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与同伴关系紧张,经常遭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儿童心理上、生理上的某些缺陷也可能导致儿童逃学。

  (四)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儿童的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民主的、和平的,就容易使儿童形成好的人际关系;如果父母教育儿童的态度是粗暴的、专横的,就会使儿童用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

  2、与教师的关系。低年级的儿童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容易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师生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冲突。

  3、与同伴的关系。同伴间的交往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阻碍了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如:不能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缺乏交往知识和技能,不会交往策略或不能恰当使用交往策略,影响了与同伴的交往。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个别辅导室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是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或矫治,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或压力,并促进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从而使个体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5、小组辅导。即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讨论训练等一定活动形式,使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诱导、达成共识与共同目标进而改变团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

  6、建立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家长在家庭中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我相信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篇八: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当孩子开始步入构建正确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教育阶段,心理基础知识教学就十分关键,因此不可忽略对小学生基础心理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会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目前,小学生的任务比较重,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比较高,学生的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故而,在读书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也许就会容易养成不好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方式不专业

  当前,学校的学科教育资源基本为语文、数学及英语等文化相关的学科,不太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储备,学校的教师资源欠缺,硬件设施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即使在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的综合建设管理方面,也没有找到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一般都是非科班出身,通过简单的教育,达到深层次的指导是难以实现的。

  (二)教育内容欠缺理论指导

  大部分的小学都已经充分认识和自觉看到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故而,针对小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对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提升作用。当前,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并没有正确地对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没有完全意识到问题的特殊和重要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模式不完善。

  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在小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上,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培养心理健康教师还能给予专业学习人员一定的技术指导,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加强职业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出新颖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去,加强心理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从而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心理实际情况来开展新的课程教育。

  (二)扩大宣传,加强小学心理健康的认识

  学校需要通过媒体的平台,建立教育宣传专栏,逐步地加强并且灵活运用学校相关的通告、公众号和网站等各类网络媒介,经常对学校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家长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以此来加强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教育宣传,可以及时纠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认知,从而能够帮助小学生真正地寻找到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优化课堂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课程开设时课堂内容可设置得灵活且有趣,以此充分调动小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课程的作业、考核和考试方式也要做到形式多元化。可以开展课下做课堂游戏、课上讲故事及观看录像的形式,从而充实新的课堂内容,使小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识。课下也可以开展教学黑板报、读书角和课堂手抄报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拓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

  (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沟通明确到人

  小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课程需要教师开展知识交流,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年级、不同的学习班级,这样就会发现有不同的小学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需要解决问题。要观察所有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状态,以此来记录学生心理健康出现变动的时间节点、地点和产生的原因,并且需要培养专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

  任,然后要定期地举办研讨会,会上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探讨并且解决问题。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再次是以生活经验为主导,通过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得到丰富,促进其社会化的过程。最后就是关注儿童的情感、意志、想象等方面的成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康的人格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更容易理解,也能更好地帮助老师进行教学。

  (二)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实施。其次就是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师资队伍,这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再次是要有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评价标准,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一位师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还要制订一套系统的考核机制,使每一次的考试都能得到严格的执行。

  (三)优化教师的激励功能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物质激励。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如工资、福利等,使其感到有尊严,并能获得一定的满意度。第二,关注情感激励。人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人只有在与他人相处时,才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因此要想让人们的心动,就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帮助。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并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提高其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教育等,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此外,学校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学校方面,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系统,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方面,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并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人格尊严,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满玉.低年级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师道:教研,2020:149-149.

  [2]穆海婷,吕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87-88.

  [3]陈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20:94-94.

篇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于生命的最初阶段,心灵更加脆弱,心理问题也更加容易出现。为了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1.心理问题的产生率高。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情绪较为浮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心理压力过大、自卑等心理问题,还有的孩子遭受家庭暴力,家庭离异等影响,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不但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关注,还会导致部分孩子无法理解掌握。

  3.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提升。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缺乏相关教学技能,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综合的指导。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措施

  1.建立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仅仅包含青少年性教育、沟通能力训练、情绪管理技巧等方面,而且应该把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纳入其中。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我们应该把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重要性提高,并且开展更多的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有能力去指导学生。

  3.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建立健康的团队合作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广泛传播,通过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学生情感交流和互动的渠道。

  4.加强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指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还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只有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树立正常的生活价值观,才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我们需要对此进行重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健康、快乐、平稳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推荐访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