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4篇

时间:2023-05-11 1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运行的基本轨迹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4年)。1984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银行体制1984年才刚刚建立,自然没有从财政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时财政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仍十分明显,货币政策作为财政政策配套服务的工具,对医治十年动乱创伤、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扩大职工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1985-1997年)。1985年随着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货币政策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开始具有了特定的内涵和应有的作用,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得到确立,信贷资金成为社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货币政策开始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体,特别是在抑制通货膨胀、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1998-今年)。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告别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短缺经济,出现了物质产品的相对过剩,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过去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转变为治理通货紧缩。在政策取向上,由实施

  长达5年之久的“双紧”过渡到“双松”,即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防范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在支持发展、化解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国民经济中出现了经济的局部过热现象,个别地区、个别产业的发展严重失调,一些能源消耗性的产业非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出现了不均衡,因而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逐步提上了日程。

  详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轨迹,我国两大政策的调节趋向于周期性使用,对宏观调控的效果趋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减小。

  二、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至1996年底我国的紧缩政策成功地将当时的高通货膨胀降了下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加上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整体上陷入了通货紧缩的状态。1998年我国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至这次财政政策的调整,这一整体上积极的宏观政策历时近7年之久,前后能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宏观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一方面,每年发行大量的长期建设国债,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

  动了经济增长。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财政的资本性支出的带动作用非常大。政府资金具有引导效应,比如政府上一个项目,银行就争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2。“积极”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够理想。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宏观政策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事后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偏松的。如,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以来连续8次调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后就有5次。这期间,尽管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彻底扭转信贷紧缩的局面。从供给方面看:银行的“惜贷”现象仍然严重,自1995年金融体系开始出现的“存差”进一步扩大,至2003年已高达49059亿元;从需求方面看,质量好的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比较充裕,信贷需求不大,而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因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自身的因素,取得贷款依然困难。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沉淀在银行中不能转化为投资。这表明我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使“积极”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以致从表面上看,中国已几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虽然“积极”的货币政策并

  不如意,事后效果微弱,但“积极”的货币政策无疑为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也是我国目前特定的国有企业体制和银行体制下积极财政政策能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就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正如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所总结的,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还要指出:2008年经济增速虽有下降,但仍处于偏热状态;特别是通胀还由去年低通胀的上限区间演变为中通胀下限区间,而且压力还在增大。

篇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篇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首次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两手并用的运行模式,明确地展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新特点。这个经济理论观点,使我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关系;特别是国家干预,是当今时代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的。市场机制虽具有巨大的活力,但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失灵的缺陷,必然需要国家予以干预,使国家制订的计划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实现。

  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大致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此时政府主要依靠行政和计划手段来实现,虽然财政、信贷手段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财政、货币政策。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宏观调控实践,其中7次是反通胀的紧缩性调控、1次是反通缩的扩张性调控。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

  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1978~1981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1985~1986紧的紧的1989~1990紧缩紧缩1993~1997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积极稳健2004~2007稳健稳健2008稳健→积极从紧→适度宽松2009扩张适度宽松一、1979~1981年的宏观调控:刹住“一拥而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各地出现一拥而上和宏观经济的过热情况,1978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17%,产品供不应求,投资出现过热现象,消费品价格上涨。

  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增速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地接近于零。1979年和1980年物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这就是第一轮的经济过热。

  1979年3月,李先念、陈云就财经工作写信给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现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相当严重,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同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4月,召开了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新八字方针,即“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然而,在1979年和1980年两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并不统一,贯彻执行不力,基建总规模并没有降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为此,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经过1979年和1980年两年调整之后,1981年对国民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进行进一步的大调整。至此,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宏观调控得以有效实施。

  当时采取的主要调控措施有:解放思想,搞好综合平衡;注意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严格控制新项目上马;加强物价管理,坚决制止乱涨价;扩大企业自主权,让企业办更多的事情。国务院在1980年12月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抑制了总需求与通货膨胀,使1981年经济增长率很快回落到正常的水平,1981年GDP增速只有52%,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篇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目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综述......................................................................................1一、中国改革开放宏观经济情况..........................................................................................................1二、政府所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目标及成效..............................................................................4(一)政府宏观政策措施

  ..............................................................................................................4(二)政府微观财政政策的目标

  ..................................................................................................5(三)政府宏观政策成效

  ..............................................................................................................7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下的分析..........................................................................................................8(一)经济景气

  ..............................................................................................................................8(二)通货膨胀

  ..............................................................................................................................9结论

  ........................................................................................................................................................1摘要: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经济金融冲击在国际之间越来越明显,进出口总量在2010年以后开始逐渐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汇率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也显现出来并加剧了,不仅涉及国际贸易,而且涉及资产价格,也涉及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研究是宏观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导致经济政策的变化,而经济政策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运行,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

  关键词:经济;运行;政策

  一、中国改革开放宏观经济情况

  图12018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去杠杆化政策的宏观调控下,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2018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和改善,经济增长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图1)。

  2018年GDP平稳增长:2018年,全年GDP增长6.6%,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在诸多积极有利因素的支撑下,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这得到了及时调整经济管制政策和不断积累有利于经济内生增长的因素的支持。

  2018年工业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预计大型产业增加值增长6.3%,比2017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今年,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和成本比率分别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和最低水平,虽然工业企业整体利润增速较2017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高位,工业企业资产负债比率基本稳定[1]。

  2018年,增长呈下降趋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全年的增长率降至

  5.6%,1.6个百分点,比2017年减少,今年年初以来,制造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017年显著放缓,但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和总体增长持续放缓。

  2018年消费增长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长9.2%,这比201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自2018年以来,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下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收入的增长放缓,居民部门的相对较高的杠杆比率,逐渐出现的滞后影响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汽车消费需求的疲软。截至2018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近2个百分点[2]。

  2018年,出口增长放缓,对增长的吸引力减弱: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5.7%,比2017年下降5.1个百分点。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国出口在短期内将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外部需求将再次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甚至起到抑制作用。虽然近两个月出口增速仍然较快,但这与关税实施前的先占出口有很大关系,且抢出口规模越大,后续出口的下行压力可能越大。一场贸易战争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部分将传递给我们的国内企业,在理论上和中国商品出口到中国可以去其他国家或地区,但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率很低,除了中国,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在其他几大贸易伙伴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在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提高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而不是一个贸易大国的市场规模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要为中国市场找到一个可替代的市场是非

  常困难的。

  2018年CPI增速保持温和,PPI增速继续回落:2018年全年CPI上涨2.2%,涨幅比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CPI上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能会在第四季度推高CPI核心水平[3]。首先,今年清明节前后,山西、陕西、甘肃和山东的主要鲜果和小麦产区遭受了霜冻和持续降雨。在一些地区,水果和小麦芽被大面积破坏,这可能导致水果和小麦减产,导致年底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其次,寿光水灾和台风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虽然蔬菜生产周期短,但考虑到第四季度是蔬菜种植的淡季,由价格上涨引起的CPI中值上涨将至少持续到年底。其次,猪肉价格可能会停止下跌并开始回升。首先,最近爆发的非洲猪瘟(asfv)导致了需求方面的显著收缩,同时,随着养殖户清理速度的加快,疫情将缓解生猪养殖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快清理进程。猪周期可能会提前触底反弹。第二,中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豆征收25%的关税的政策将导致大豆和饲料价格的上涨,这将导致养猪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猪肉价格的上涨。三是终端供给看,征收额外关税,进口猪肉对中国从中国进口,同时减少国内供给,一定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以及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会抬高价格。为应对挑衅中国商业消费。中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涉及多种消费品,对国内消费品的价格上涨有着重大影响,2018年PPI上涨3.4%,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4]。

  二、政府所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目标及成效

  (一)政府宏观政策措施

  1减税降费与降低政府开支的政策匹配

  如果在不减少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减税,这两种政策工具就不匹配,因为政府支出最终取决于税收。在过去的几年中,财政收入增长,最高年增长率超过30%,在高增长时期,长期gdp增长超过2%。我国金融增长的长期积累下形成惯性,现在我们在经济低迷时期,财政收入下降以及实施大规模减税,这一轮的大小减税是巨大的,但我们的财政政策支持,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税法非常严格。过去,各级政府和税务机关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然而,当企业面临税收减免时,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感受到税负的减轻,加强税收征管就是要加大税收力度,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财政政策可以维持下去。

  2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近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文件几乎永久性地确认和确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彻底改革农村土地有可能吗,也就是说,土地的所有权归公众所有,个人拥有土地的使用权。通过流转土地使用权,可以重振土地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不需要其他任何特殊政策,农民就有能力启动中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吸收大量社会资本,吸收过多的货币存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资产泡沫。

  (二)政府微观财政政策的目标

  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也非常重视微观监管,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经济处于“滞胀”时,用宏观政策无法对经济总量进行有效调节,需要采取微观财政政策。中国的围观财政政策具有如下意义:

  1刺激供给和内需有效增长

  中国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从而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1981年,例如,里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刺激供应和动员企业。大幅降低公司所得税,切断了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折旧的循环税的目的,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速度,企业在出租人高利贷购买设备,可享受投资抵免的好处。中国政府还对高收入人群征收了高税收,此外,它还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贴息、房租贴息和食品补贴,极大地减轻了居民的负担,从而使其消费极积性大大提升,促进了国内需求的增加。

  2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技术投资风险很高,利润不确定,私营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研究方面的投资往往不足,政府在鼓励民间投资高新技术的同时,加大了对技术开发和研究的投入。从而使得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中国政府还选择了信息、生物技术、特殊材料等10个行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实施了以行业为导向的税收和补贴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7]。

  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国家开支效率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中国政府遵循公平竞争和价值交换的原则,以招标等竞争性方式参与商业活动。中国政府制定了一项行为准则,以维护公共采购的可信度。维护采购的公平和道德;建立申诉程序,以保持采购制度的透明度;增加业务运作,改变采购技术,并在众多供应商之间以最低的价格竞争最好的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三)政府宏观政策成效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在2018年上半年宏观政策继续了2017年预防风险的临近,作为预防和解决风险的首要优先打击这些风险,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爆发了。鉴于中国经济可能无法同时承受内部去杠杆化和外部贸易战,宏观经济政策再次聚焦于稳定增长,对于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来说,在一年内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

  中国的重大经济政策调整,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可能还会常态化,中国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干扰还会继续存在,在这种外生冲击短期内不会消失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效[5]。

  一是改革,在1970年代到90年代的短缺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盈余经济体的经济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减轻监管改革计划,促进所有权结构和价格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桥经济短缺的巨大缺口,甚至还带来了结构性的过剩。

  第二、开放的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充分突出了中国的比较优势,挖掘市场需求,并创造一个新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状况。

  第三,2008年以来,我们抓住一个重要机遇,通过缩小债务缺口来稳定经济增长,因此,我们的国家从一个低债务国家变成了一个高债务国家。2008年,政府债务低,家庭储蓄率高,债务低。十年

  后的今天,世界上的公共债务,包括隐性债务,已经很高了,居民部门的债务急剧增加,储蓄率急剧下降,我们实际上是在利用未来的需求,这实际上刺激了经济。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花了钱,做了下一代的工作[6]。

  第四,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应对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创新相关制度和机制设计逐步实施,以互联网浪潮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它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下的分析

  (一)经济景气

  基于宏联立方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模型(VAR)、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如一般均衡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结合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特征的分析来计算,对2019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如下(图2)。

  图22019年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019年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下降趋势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全年固定资本投资增长6.5%,消费品零售增长8.8%,出口增长3.6%,因此,该行业仍面临下行压力,整体经济增长率可能进一步下降。然而,考虑到总需求增长的有限放缓,再加上经济调控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的不断积累,经济增长的放缓相对较小。预计gdp增长率为6.3%,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5.8%。因此,2019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放缓、总体形势稳定和改善,但目前的经济发展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演变发展的影响,中国和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未来发展国民经济乃至世界上难以准确评估[8]。

  (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化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也给中国添了机遇与挑战,中国一贯把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使用各种指标来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服务和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次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它反映了某一时期生产部门价格变化的规模和演变。两者均是评判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央行在货币决策中参考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常用指标。

  由图2可知,在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预期下,2019年,物价总水平将保持稳定,CPI上涨2.1%,PPI上涨2.3%。对于

  PPI,随着结转因素的消失,以及以下因素的影响,2019年内PPI走势大概率向下,与cpi的利差预计将继续收窄。首先,在短期内纠正国内需求是困难的,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下调国内增长预期将给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境约束对相关产品价格的影响减弱。第三,国际油价不太可能大幅上涨。

  结论

  目前,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相关文献研究,相对来说已比较全面,基础理论都已成熟,本人缺乏一些交叉化学科的深入研究,中国围观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还需要借鉴中国这一举措,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来制定一系列微观财政政策。目前,我所研究的微观财政政策设计上尚不够严谨,尚缺乏科学总体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积极的微观财政政策的功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要根据日前的现实情况,促进企业发展的税收措施,对积极的微观财政政策体系进行科学设计。因而,本人对此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