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5篇

时间:2023-05-07 15:0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我国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全球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现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群众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把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作为推动城市社区医疗改革,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认为,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政策法规不完善,全科医学人才相对紧缺,财政投入不够。因此,必须健全政策法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

  一、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概述

  (一)社区卫生服务

  当前,我国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最正式的概念定义主要是国务院相关十多部委在一九九九年的七月份共同发表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之中:是指在上级主管卫生机构的引导下,并由政府主导,以及相关社区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适宜的技术和社区多元资源,主要是以全科的医师作为骨干,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核心,同时以人的健康作为工作重心,所在的社区作为限制区域,社区居民家庭作为部门,需要作为定位,还需要把老年居民、妇女和儿童、残障人士、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作为关键,以便用来处理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满足卫生服务的基本需要作为目标,是一项具有快捷、高效、全面、节约、持续为主要特点的,融合了预警防治、保健养生、就医诊治、健康宣传教育、康复治疗、计划生育的技术服务等整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二)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主要是指把社区的老年居民作为专业服务的对象,其内涵是以老年人身心健康为中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应该要有当地社区组织的主动参加活动,上级主管政府应该提供有效地领导和指引,同时负有监管责任的上级卫生执法机构要发挥应有职能。它对于老年人服务的主要标准有快捷、高效、全面、节约、持续,它的服务特征主要体现为把所在社区为范围、居民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保健服务,二是健康咨询服务,三是精神照料服务,四是康复护理服务。

  二、我国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一)已有成绩

  我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保健服务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我国在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对医疗机构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各地政府也相应号召,逐步壮大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社区老年预防保健、慢性病的治疗及护理、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现存问题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在运作模式与实际效果上存在如下问题。

  1.政策不完善且落实不到位

  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政策体系,老年人相关政策法规总体上缺少法律层面的根本保障,多停留在政策性文件规定的层面,没有制定出老年福利的专项法律法规。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至有的地方出台了投入额度和办法,但得不到落实或力度不够。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和运行往往涉及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范围,协调难度大。

  2.全科医学人才相对紧缺

  尽管自1999年底卫生部制定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各类大纲,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科医学教育网络,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量更为不足。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层,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更为短缺。

  3.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财政保障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各地逐步加大政府投入,部分地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改革效果来看,尽管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凸显,但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后对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维持自身生存能力的作用有限、有些地区由于政府投入经费相对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机构仍然出现重治轻防、存在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一)健全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备,健全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是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服务机构的准入制度,规划社区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规范其经营活动,在服务机构中开展严格的评审与考核,对其服务质量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元化的监督和评价等,以达到医疗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制定比较规范的首诊转诊标准、治疗范围和诊疗程序,实现小病医疗在社区的目标,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功能、人员配备与监督管理要求。

  (二)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社区专业人才队伍由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主要为“责任块”所辖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提供医疗诊断、健康教育等服务。(1)进一步规范全科医学教育,完善全科医师培训机制。加强培养全科医生人才,吸引中医专业医生,培养全科医生。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提供服务的方式为客户预约或直接上门服务,并为签约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跟踪随访。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适当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启动经费和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经费。

  二是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撑,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集资环境,使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筹资补偿持续发展的动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可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就诊时可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参考文献

  [1]青岛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现状调查[J].马亚会,杜兆健,李倩倩,张宁,蒋光峰.经济师.2017(09)

  [2]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钱颖波.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9)

  [3]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J].石木子,高凤清.学理论.2014(34)

  [4]浅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及对策[A].张晓莹,孙利华.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3[5]成都市新都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黄持,李宁秀,余荣江,黄礼鐏.现代预防医学.2012(17)

  [6]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温义涛.基层医学论坛.2015(03)

篇二: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中国老年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分类:社会服务|标签:

  中国

  老年服务

  现状

  问题

  发展前景

  2015-07-0513:06阅读(55965)评论(24)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1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增加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也已达到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2上述数据说明,“十二五”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并走向峰值。因此,作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之一,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走向迎接2020年“全面小康”到来的“十三五”。在这承上启下的一年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总结经验,反省不足,厘清思路,走向理性,争取在即将来临的“十三五”期间,使中国的老年服务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十二五”期间老年服务发展的成就

  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的老年服务,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总结一下,有4点成就非常突出: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老年服务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是力度空前。到民政部网站

  3上搜索,“十二五”以来,国务院及所属各职能部门一共出台了26项与老年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

  这些政策法规表现出3个特点:第一是“发布频度密集”,上述26项政策法规中,2015年1—4月有4项,2003年和2004年各有10项,在近两年多时间里,接近平均每月1项。第二是“涉及范围广泛”,发布政策法规的国家机关,除了国务院和主管部门民政部以及全国老龄办,还涉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商务部、税务总局、体育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开发银行,等等,涉及面非常广泛。第三是“部门密切合作”,上述26项政策法规中,有15项是两个及以上的国务院职能部门联合发布的,最多的涉及到10个部门。

  2.国家、社会投资规模可观

  在资金投入方面,2012年,有民政部官员在介绍“十二五”规划中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时表示,“我们整个‘十二五’期间要投入2500亿元以上的资金。”4以此计算,平均每年的投入达500亿元。从2011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上述2500亿元,不仅有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金。

  关于政府投入,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仅在2014年,“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利用财政资金和彩票公益金加大投入,共有约250亿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5关于社会资金,媒体上有一些报道,都与养老地产相关。投资的主力是“房企”和“险企”:截至2014年年中,各家险企计划投资养老地产的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6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已有超过80家房企进入养老地产领域,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但有媒体评论,实际投入可能会少于计划额度。另外,民政部在2011年就提出:要把福彩公益金的50%用于养老服务。8最近,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和国家老龄委又发文强调:要确保将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9根据最近发表的《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报告》提供的数据: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年福利类项目的资金金额,2011年是8.58亿元,2012年是11.03亿元,2013年是12.79亿元。13.服务机构、床位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的机构数和床位数有了明显的增长。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11披露的数字:规划期前的2010年,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为39904个,共有养老服务床位314.9万张,年末入住的老年人为242.6万人。到2013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增长到42475个,共有养老服务床位493.7万张,年末入住的老年人为307.4万人。(见表2)两相比较,机构数增长了6.4%,床位数增长了56.8%,入住老年人增长了26.7%。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字,2014年,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床位增加到551.4万张。12与民政部提供的2010年的数字相比,增长了75.1%。

  4.养老服务体系达成共识

  在价值理念层面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学界乃至全社会已经就“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服务的体系框架和结构层次达成共识并深入人心。这个共识既与国际经验相接轨,又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其中所表达的理性和远见,影响是深远的,可列为“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

  二.“十二五”期间老年服务业发展的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十二五”期间,在老年服务领域还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缺憾。譬如房企、险企积极的资金投入,却主要把功课做到了“养老地产”上。在一些媒体的合谋下,2013年被奉为“养老地产元年”,2014年更被热炒成“养老地产沸腾年”。13这一轮炒作,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市场,都造成了极大的认识误区。

  概括起来,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出台很多,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更没找到解决老龄问题的突破口。第二,资金投入不少,但只见枝叶疯长,既不开花更谈不上结果。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1.重视增加床位但忽视使用效率

  “十二五”期间,老年服务机构床位数的增长成为政府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规划中的指标是每千人30张床位,加总起来应该是636万张床位,14按前文中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计算,截止到2014年,已经完成86.7%。

  但是,随着床位数的不断增加,床位利用率却在不断下降。如前所述:2010年,314.万张床位入住242.6万老年人,床位利用率为77.04%,空床率为22.96%。到2013年,493.7万张床位入住307.4万老年人,床位利用率下降到62.26%,空床率为37.74%。如果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4年的数据计算,551.4万张床位入住288.7万老年人,15床位利用率为52.36%,而空床率上升为47.64%,差不多接近五五开了。这说明,光重视增加老年服务床位的工作思路是有问题的,其结果就是导致了一个床位数和空床率同时快速增加的怪圈。

  2.空讲潜在需求而不看有效需求

  “十二五”期间的老年服务业之所以热得烫手,是因为很多投资者都看到了正在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的“商机”。于是,便有“专家”就此炒作起来:美国怎样,欧洲怎样,日本怎样,不一而足。但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却被忽略了。如今正在或者即将跨越老年门坎的这一代人,正是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在发达国家,这是经历了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一代人,所以他们大多属于富裕阶层;同一代人,在中国却是从计划时代走过来的一代人,他们大多属于中低收入阶层。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国情:中国8000万的企业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经过“十一连涨”,到2015年是平均2200多元。16且不说每月服务费万元以上还要数百万元押金的“高大上”养老地产、养老社区,即使是收费在3000—5000元的中档水平的老年服务机构,光凭养老金收入,绝大多数老年人也无福消受。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消费者有购买欲望也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而消费者虽有购买欲望但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是潜在需求。当我们错把潜在需求当作有效需求来做市场策划时,美好的愿望岂能不落空?所以,拿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简单比照,似乎很不负责任。我们不是反对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问题在于学什么,怎么学。我们也不是绝对抵制“高大上”,但那纯粹是市场的事,应该按市场规律去发展,政府反倒不必过多操心。

  3.政策面面俱到但缺乏重点突破

  如前所述,“十二五”期间出台了很多养老服务政策,看似面面俱到,但却没有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中国2亿老年人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是失能老人,而其中又以完全失能老人为甚。一个政府正式公布的数字是: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2亿,其中失能老人数达到3700多万。17此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的调查数据更为具体翔实:中国失能老人有4031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人1213万人,部分失能老人2818万人。18当老人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时,其处境的窘困和无奈是难以言表的。尤其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不但自己痛苦不堪,还连累全家都不得安宁。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失能老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人的问题意义重大,应该是发展老年服务的突破口。

  从数量上看,2亿老人中有1000万完全失能老人,占5%;3000万部分失能老人,占15%;还有1.6亿健康或轻微失能老人,占80%。由此看来,现在所说的“90—7—3”或“90—6—4”可能有其疏漏之处。如果纯粹从需要出发,应该是“80—15—5”。

  同时,就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服务的体系框架和结构层次而言,应该是:居家养老主要针对健康或轻微失能老人,完整的表达应该是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支持下的居家服务;社区养老主要针对部分失能老人,重点放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机构养老主要针对完全失能老人,对他们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专业性长期照护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养老服务的层次结构的理解也许有误区。似乎被误解乃至曲解为:富裕的老年人可以追求“高大上”的机构养老,而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就只能将就着宅在家中度过晚年。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不走出这些老年服务的误区,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有长期照护需要的老人因没有支付能力不能接受机构服务,老年服务机构空床率高经营亏损难以为继,机构发展不能持续拉社会福利事业的后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迟缓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三.老年服务的有效需求和良性循环

  看到了老年服务发展的不足,就要想方设法打破上述恶性循环,从将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入手,引导老年服务走向良性循环。要想达到上述目标,首先应该考虑将老年服务发展的突破口锁定在生活更为困难的失能老人身上。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题为《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的研究报告,对失能老人给出了一个定义:60岁及以上,用本土化的“日常生活行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后认定的部分或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而且他们的失能状况将会持续较长时间(譬如3个月或半年以上),因而需要长期照护。这个报告还对“长期照护制度”作出了界定:长期照护制度是指对完全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实施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保持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自主、参与、个人充实和人类尊严的,在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由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多元化服务主体运作的社会服务制度。1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两个文件,将现代保险服务业与老年服务保障联系到一起。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让现代保险服务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应对社会经济风险的有效保障机制。20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更是直接提出:“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21为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资金问题,可以考虑通过长期积累的保险手段来筹集资金,最终将潜在的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转变为有保险给付支持的有效需求。因为我们缺乏经验,保险项目的客户可以首选更加容易作出评估和判断的“完全失能老人”。根据国际经验,完全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是有限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同时老人完全失能发生的时间以及发生后的生存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上述客观规律构成了可以采用保险手段的前提条件。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就上述理论假设做了实证研究,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哈尔滨等6个城市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老人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去世的平均时间是44个月,出现完全不能自理状况的平均年龄为79岁。在完全失能老人中,有25.9%在6个月内去世,57.2%在12个月内去世,77.0%在24个月内去世。

  以上述调查数据为基础再进一步计算,如果每月支付4000元,44个月就需要176000元。如果按复利5%计算,40岁一次性趸交30000元,50岁交50000元,60岁交80000元,70岁交130000元,到79岁时可积累到大约20万元左右。如果按复利4%计算,40岁一次性趸交45000元,50岁交65000元,60岁交950000元,70岁交145000元,到79岁时也可以积累到大约20万元左右。按以上标准交费,连本带息就可以满足每月支付4000元的需要。当然,以上计算也没有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没有考虑保险的经营成本。若要付诸实施,还需要做更为专业的保险精算。

  在调查中,问到被调查者购买保险的意愿,在40—59岁的中年群体中,有49.72%回答“会买”。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中,有31.53%回答“会买”。从经济收入看,月收入3001—20000元的,回答“会买”的占到46.67%,收入在3000元以下和20000元以上的就很少作肯定答复了。从消费支出看,从月支出3000元到10000元的,回答“会买”要占41.17%,支出在3000元以下和10000元及以上的也很少选此选项。调查结论是:就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而言,基本上是两头小,中间大。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和粗略计算看,市场化的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还是可以尝试的,当然,希望政府能够对购买保险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还需说明,以上的调查数据对作社会保险的方案设计也同样有意义。

  从保险受益人的利益出发,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还可以考虑附加一些优惠:其一,可以考虑为保险受益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譬如定期检查身体,提供健康咨询。在长时间的投保过程中,健康管理可以维系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联络,而客户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使其完全失能的时间后移,从而为保险基金的增值赢得更多时间,最终的结果是双赢。其二,按国际惯例,长期照护是指接受照护服务持续两个月以上。如果完全失能老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去世,可以考虑部分甚至完全退回本金,也可以考虑让其亲属继承相关的保险权益。

  然而,应该指出,单纯用保险手段,社会受益面仍然是有限的。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推算,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受益人群的上限是4500万人。因此,要完全解决长期失能老人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救助和补贴。

  如果以上保险方案得以实施,运行一段时间比较成熟后,可以向两个方向扩展:一是从有购买能力的群体向没有能力或没有完全能力购买的群体扩展,完全没有能力的可由政府买单,没有完全能力的可以考虑在购买时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税收优惠;二是从完全失能向部分失能扩展,逐步放宽“失能”界定的外延,逐渐将部分失能老人包括进来。

  如果用保险加补贴的手段解决了资金问题,就从源头上切断了前述的恶性循环。有长期照护需求的老人有了支付能力可以入住老年服务机构,老年服务机构的床位客满经营获利有了可持续的后劲,机构的发达兴旺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妥善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可谓满盘皆活。

  四.实现资金和服务的无缝对接

  一般来说,保险产品的承诺是现金给付。如果在此基础上,将资金筹集与老年服务直接链接,也就是说,保险项目如能得到能够提供优质长期照护的服务机构的支持,这样的保险产品应该对客户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国内经验表明,一个有50张床位的老年服务机构,如果经营得当,就能够做到自负盈亏。如果老年服务机构有200—400张床位,经营得当,则能有5—8%的利润;经营良好

  的,利润率能到12%。要强调的是,老年服务机构一经走上正轨,就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中稳定地获得可观的利润,这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服务机构,尤其是民营老年服务机构,因为过多的床位空置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经营亏损反倒成为当前的业内常态,陷入前文所述的恶性循环。如果保险公司主动与老年服务机构合作,实现资金与服务的无缝链接,即购买保险的老人一旦完全失能,即可送到具备一定资质的老年服务机构接受长期照料服务,这样的保险产品一定会大受欢迎。同时,老年服务机构只要能够按照规定的资质标准提供服务,就不再会有床位空置导致经营亏损的之虞。

  因此,有眼光的保险公司不妨投资支持一个老年服务机构联盟,以完成在保险受益人完全失能时直接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目标。从调查数据看,完全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大概在2800—3500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能会更高一些。前文中计算的给付金额是每月4000元,留有一定的余地。可以考虑从中抽出部分资金设立一个基金,用于帮助加盟的养老机构进行硬件改造和人员培训,以达到规定的资质标准。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完全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老年服务机构的入住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等问题。符合标准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满负荷运转带来的效率提升,会提高行业的工资水平,解决服务人员素质低、流动大的问题。还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说会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建议在保险公司的支持下,组织国内具有先进理念并且已作出一定成就的机构联合起来成立若干老年服务机构联盟。这个想法已经得到国内很多老年服务机构的响应。老年服务机构专设若干专家组,对长期照护服务的相关问题进行持续的、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老年服务机构入盟的资质条件,确定遴选标准与入盟的行政程序;研究制定“完全失能”的评估鉴定标准,等等。

  此外,还要成立若干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接受老年服务机构联盟的专业服务外包。这些机构可以是市场的,也可以是非营利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任务包括:其一,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对申请入住机构的老人进行身心状况的检查和鉴别,提出评估意见和建议。其二,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对要求入盟的机构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其有无资格入门,并就机构的软硬件条件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意见和建议。其三,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在服务过程中对入盟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和监督。

  为了推进老年服务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立即摆上老年服务机构联盟的议事日程。在个人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别人帮助时,吃饭、穿衣、洗漱、洗澡……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行为都成了技术和技巧了,因此服务人员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养老服务业还需要各种专门人才,譬如机构管理者、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厨师,等等。从目前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现实状况看,35岁及以上的农村女性最为合适,可以采取半工办读的方式,对她们进行6—12个月的专业培训,考试合格者凭证上岗。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为基础,但强调由大学和老年服务机构联盟联办。

  老年服务机构联盟可能还要担负一个历史重任,就是要在中国形成老年服务运营的专业管理集团。如今已经现实存在的“养老地产”,因为大多是在“房地产思维”下营造的,其最大

  的缺陷就是忽视服务。房地产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把房子卖掉,一旦业主入住,服务即告结束。但是,老年服务机构恰恰相反,老人入住,宣示的是服务刚刚开始。因此,以房地产思维来做老年服务,其效果可想而知。

  养老地产的前景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投资经营者彻底抛弃房地产思维,将心思完全转移到服务上。在现实当中,成功地实现华丽转身的投资经营者有,但不多见。二是投资经营者投资建设养老地产并持有物业的所有权,但服务经营外包给专业的服务运营商。这样的专业分工对社会、对养老服务而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按这样的设想,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是“轻资产”的老年服务管理集团。

  五.建立老年服务的“护联网”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以保险资金与机构服务的无缝链接为基础,再加上利用互联网可以作出“大数据”的信息服务,如果在中国构建一个类似“阿里巴巴”的老年服务“护联网”,应该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发展前景。

  但是,老年服务的“护联网”与阿里巴巴的网购还是有所区别。阿里巴巴的有网店扮演供货者的角色,有支付宝扮演信用支付的角色,但销售链的末端则是快递员。当快递员敲开门将包裹递到购买者手上,服务即告一段落。然而,“护联网”不同,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敲开门,被老人迎进屋里,这通常意味着服务的开始。就此而言,“护联网”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要为“护联网”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个基础的核心议题是服务,是人对人的贴心服务。

  具体而言,“十二五”期间达成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共识,现在要落到实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谁来提供服务,习惯的思维是政府和社区(街道、居委会)。但是,这样的思维模式恰恰可能是这个社会共识难以落地的障碍。政府有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套路,在行政体系中下级主要对上级负责,其工作的着眼点也是要让上级满意。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基层社区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做典型或窗口,通常的说法就是“上面来检查要有东西可看”。于是可以花很多钱去“堆”出一个典型或窗口来,但这种工作思路的成果,可能就是一个仅供观赏的“盆景”。回顾一下80年代以来社区服务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当年社区服务追求的目标,有一部分叫做“便民利民服务”,这个目标现在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实现了,而且超过了政府和社会的预期。这说明,应该由市场做的,政府最好不要凭借行政权力自己去“强做”。虽然政府现在开始热衷于“购买服务”,但是,本应市场化的服务,如果只是一味地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对政府惯习的路径依赖,那恐怕也是没有多大发展前景的。

  实际上,“十二五”期间,在喧喧闹闹的“养老地产”之外,更有一群踏踏实实的中青年投资管理者在做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服务。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沙,甚至在一些中等城市,都已经自发地涌现出一批可能外表并不起眼的老年服务机构,他们正在默默地为了自己目标在努力奋斗。应该说,他们才是中国市场化运作的老年服务市场的中坚力量。政府要做的,无非是用规划、指导、评估、监督等方式,去帮助他们成长并走向成熟。现在一讲老年服务,听到的就是跟政府要资金、要土地,这事一个误区或者说是一种忽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千万不要偏好于买地置业,着力点应该在帮助有需要但没有能力获得服务的老人获得合适的服务,其他的事情由市场化的老年服务去做。

  平心而论,老年服务机构联盟要做的事情还不光是机构养老,还要让加盟的服务机构向社区延伸,用连锁的方式到基层去承办社区老年服务中心。这个由机构以延伸服务的方式来做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思路,主要着眼于专业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日间照料”:子女白天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送到中心,由中心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和文化娱乐,等等。晚上子女则把老人接回家中享受天伦之乐。有条件的中心,还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喘息式”的老人短期照护服务。场地较为宽敞的中心,还可以同时为社区中健康和轻微失能的老人提供娱乐、健身和康复服务,等等。同时,老年服务机构应该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据点,再次向居民家庭延伸,提供老人所需的上门服务。

  如果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由老年服务机构联盟统一规划和实施,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个有关老年服务的“大数据”的信息网络就逐渐形成了。加上前文所述的保险基金和老年服务的无缝链接,就有了一个广覆盖、有纵深的“护联网”的基础。

  关于养老,现在有很多新的理念,譬如健康管理、智慧养老、远程医疗、机能康复、养生食疗,不一而足。但是,这些先进理念现在大多落不了地。究其原委,就是因为老年服务,归根结底是人对人的服务。设备再先进,最终的落实还是需要人来提供服务。譬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现在有了用GPS或“北斗”来定位的佩戴式电子设备,其精确度可定位到方圆10米。但是,发现了走失的老人,在亲属没有赶到之前,老人的安全还是没有保障。如果有了“护联网”,就可以通过网络,就近找到一个老年服务机构或社区中心,委托他们接上老人,并给予临时照护,以待亲人的到达。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护联网”,可能是可以解决老龄化社会很多难题的一项基本建设,非常值得去思考、去实践、去尝试。

  最后,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讨论,就是中国农村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农村的年轻人奔向城市,而老年人则滞留下来,当老人自理能力差了甚至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了,谁来照顾他们呢?所以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良后果一定会在农村,而最大难题的是服务照料。

  在农村地区,是否可以尝试让农村的中年人或年轻老人照顾自家的老老人,政府则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首先倡导自家人照顾自家的老人,然后再向外扩张去照顾别人家了里的老人。对于政府而言,这恐怕是一个花钱最少、最经济实惠的服务方案。其实,这在当今世界上,也算是个国际潮流。

  要倡导专业老年服务机构,将其专业服务向农村的基层社区延伸,主要向承担服务照料责任的家庭成员传授老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以及对服务者进行考核评估。当然,一旦完全失能,还是接受机构服务为好,所需的资金恐怕要靠政府补贴才行。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

  t20150226_685799.html)。

  3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flhshsw。

  4雁冰,《“十二五”全国养老事业需投入2500亿》,北京,《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0月18日

  5《去年250亿投向养老服务设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14/c_127579418.htm)。

  6《千亿险资抢“啃”养老地产,饕餮盛宴尚待文火细烹》,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5/09/c_126479928.htm)。

  7《开发商实际投入低于计划额度,养老地产投资雷声大雨点小》,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1/22/c_127409576.htm)。

  8《每年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养老》,昆明,《云南经济报》2011年11月4日。

  9《三部联合发文要求:50%以上福彩公益金须用于养老产业》,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5-04/28/content_32475838.htm)。

  10《民政系统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老年福利类项目的情况》,中国福彩网(http://www.cwl.gov.cn/gyj/syqk/mzb/389818.shtml?_u=Y3VycmVudFVzZXJJZD1hOTdjMmViMS1hYTg4LTQ2YzYtOTU4OS02ZGFmYTYyY2RiNjU%253D)。

  11《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和《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民政部网站(http://cws.mca.gov.cn/article/tjbg/)。

  12《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

  t20150226_685799.html)。

  13秦玥,《养老地产之殇:部分房企以养老为名圈地》,北京,《中国经营报》2014年11月1日。

  14《明年我国每千名老人

  拥有30张养老床位》,北京,《北京青年报》2014年9月21日。

  15《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

  t20150226_685799.html)。

  1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一连涨”》,北京,《工人日报》2015年1月17日。

  17《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民政部网站(http://fss.mca.gov.cn/article/

  lnrfl/zcfg/201410/20141000717271.shtml)。

  18《2010年调查报告:我国城乡老人近一半空巢》,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20710/

  163612527875.shtml)2012年7月10日。

  19唐钧,《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20《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insurance/

  2014-08/13/c_126867451.htm)。

  2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13-09/13/

  content_2487704.htm)。

  合同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职责、合同的授权委托、洽谈、承办、会签、订阅、履行和变更、终止及争议处理和合同管理的处罚、奖励;本标准适用于龙腾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厂内各类合同的管理,厂内所属各具法人资格的部门,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龙腾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3定义、符号、缩略语

  无

  4职责

  4.1总经理:龙腾公司经营管理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对厂内各类合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以法人代表名义或授权委托他人签订各类合法合同,并对电厂负责。4.2工程部:是发电厂建设施工安装等工程合同签订管理部门;负责签订管理基建、安装、人工技术的工程合同。

  4.3经营部:是合同签订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设备、材料、物资的订购合同。

  4.5合同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4.5.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办法并逐步完善规范;

  4.5.2参与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查、签约、变更、解除以及合同的签证、公证、调解、诉讼等活动,全程跟踪和检查合同的履行质量;

  分享到:

  4.6

篇三: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关于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调查

  老龄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社会保障专业组在去年对社区范围内“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我们发现社区老年人中,尤其是高龄老人对“助医”有迫切的需求,为切实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们对社区高龄老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如何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进行了调研。

  一、高龄老人对医疗服务的期盼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们陆家嘴街道常住人口为人,其中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大大高于全国和上海市的比例,属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而岁以上的高龄人口人(年数据),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这部分高龄老人,由于身心机能逐渐衰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基本上属于“出不了门,下不了楼,上不了街,干不了活”的高龄群体,他们存在着自身机体状况及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因此,他们希望社区能提供便捷、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愿望十分迫切。我们在与他们的座谈和调查中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几种需求:

  、医院甚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是人满为患,老年人侯诊时间过长,体力难以支撑,加上由于种种规定,好不容易看一次病或配一次药,但数量有限,造成频繁上医院,特别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经常要上医院感到既不方便又十分麻烦,他们普遍希望一次能适当多开些药,可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同时也可节省每次挂号的费用。

  、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以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物,价格是便宜了,但品种减少了,患者长期服用的疗效较好的好药没有了,必须到二级或三级医院去配,造成部分老人舍近就远去看病,还享受不到社区医院药物零利润的优惠,增加了

  老年人的精神负担。

  、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在荣成、崂山、乳山、梅一、东园五个小区设立了医疗点,方便了居民就近看病和配药,但双休日休息,居民只能跑相对较远的医院就诊,希望医疗点也能做到全年无休,更方便居民看病。

  、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住院床位十分紧张,要住院治疗非常困难,而住在里面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经治疗已康复,达到出院条件的也不愿出院,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床位更加紧缺,耽误确需住院病人的正常治疗,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床位。

  、普及健康教育,做好预防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让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防病保健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居民迫切希望社区医务工作者,经常深入小区,举办一些针对性强的医疗保健讲座,尤其是要宣传和普及老年人易得易发常见病的预防知识,让老年人逐步提高强身健体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社区现有医疗资源及服务状况

  陆家嘴社区东面有公利医院,南面有仁济东院,社区范围内有东方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近两年来,在街道办事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在房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立了梅一、崂山、乳山、荣成、东园等五个卫生服务站,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就医,基本可以保证在步行分钟时间内就有医疗机构,而且一、二、三级医疗机构都有,资源配置比较合理,基本能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医务人员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名,近年来,引进名中级职称,名副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反聘名副高级职称人员和名中级职称全科医师,逐步优化了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目前正在通过进修等方法加紧全科医师的培养,以适应服务社区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较低,尤其是能够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的“全科医生”比较紧缺,与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不相适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政府的有关规定,坚持公益性,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行免费挂号,零利润配药,大大减轻了居民的医疗开支,仅此一项,年为居民节约费用万元。

  社区卫生中心现有住院病床张,家庭病床张左右,去年门诊量近万,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保健医疗服务的重要资源。

  三、提高为高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的需求将大量增加,加强老年社会保障和老龄服务,尤其是加强高龄老人的疾病预防,实现健康,有保障的老龄化社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建议:

  1、尽快建立辖区内老年人的电子健康档案。这也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有关会议把“十二五”时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定期体检”作为重点任务之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年前就着手开始这项工作,但是采取纸质记录的办法既不方面又不科学,而且难以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根据现有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建立动态的,可跟踪的电子健康档案,这样对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以随时掌控,便于对老年人提供周到、及时的健康服务。据了解,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在做这项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可移动的电脑设备,深入居民家中登录有一定困难,因此,建档速度缓慢。建议街道领导及有关

  部门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资助。如果可以的话,可先与卫生服务中心沟通再作决定。

  2、为缓解住院床位紧张的矛盾,建议增设家庭病床。对于患重病、慢性病、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来说,家庭病床既可享受家人照料,又可获得医生上门诊疗等服务,还可减少就医费用,是相当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深受老年群体的欢迎,建议要巩固和发展家庭病床。

  3、扩大“家庭医生”队伍,与被服务家庭建立服务关系,为高龄病人,为家庭提供可亲、方便、可及的全面的、贯彻始终的医学服务,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的医疗环境。如今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是大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大量的老年性,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大多数事实上难以彻底治愈,需要的只是持久的医学照顾,“家庭医生”在上门服务中,除了治疗疾病外,还关注疾病的预防,病后的康复,还可关注病人家庭乃至社区的公共卫生问题,起到“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的作用,是解决高龄老人“看病难”的有效方法,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建立定期为老年人体检的制度,可根据财力的承受能力,分年龄段逐步实施,这样可以及时掌握和发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陆家嘴街道社区委员会

  社会保障专业组

篇四: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第一篇

  老年人需求调查

  《2016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一)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8亿,占总人口的1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

  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几点建议

  老年人需求调查

  据专家分析预测,**年—**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进程相对全国来得会更早,来势会更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民生目标,营造关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促进老有所养制度化、常规化。“白发浪潮”来势很猛。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的艰巨性、长远性,在现阶段老龄化形势相对缓和的条件下,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吃透国家关于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普惠政策,逐步完善养老金支撑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基金筹集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和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储蓄,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在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纳入到保障范围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大病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水平,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建议市及各市区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抓紧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敬老院,要由市民政局制定统一的改造标准,统一进行资金调拨和改造验收,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承载能力。要有计划地投资兴建一批示范性老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集居住、休闲、文化、康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颐养中心、养老院、敬老院等。对一些闲置的场地如空闲的托儿所、小学、培训中心等,可转办成为养老设施。三是加大扶助力度。完善社会敬老优待政策,适当扩展优待项目,适度扩大优待人群,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捷、优惠的社会敬老优待服务。制定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拓展慈善资金劝募方式,拓宽老年社会救助面。建立贫困老人应急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件陷入特殊困难(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年人给予应急救助。

  二、扶持培育老龄产业,促进老有所养市场化、社会化。老年人群是“夕阳人群”,而老龄产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无论是对食品、饮品、保健品、医疗药品、保健器械还是娱乐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推动老龄产业理性发展着眼,当前应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列入服务业整体发展中综合运筹,在制度规范、政策引导、计划协调、经费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用地上早做打算,提前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将养老服务项目需要的土地指标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各级政府设立的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应安排给养老服务业一定份额,主要用于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二是鼓励社会投资。启动社会投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包括给予政策扶持,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鼓励养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三是发展相关产业。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高,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将逐渐走向社会化、多样化。要顺应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等需求,引导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引导支持家政服务业,开展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服务等等,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镇(街道)敬老院、老年公寓要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三、着力规范老龄行业,促进老有所养专业化、规范化。当前为老年服务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落实各项老龄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大力加强老龄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制定行业规范。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业组织,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居民与行政机关沟通的有效桥梁,将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再针对需要对实行中的政策和规范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资源作用,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动的失能率。

  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有计划地在高校、职业院校、中等技校增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服务老龄人群打下良好基础。经劳动部门批准,有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利用专业培训班、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快培养社会义工、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养老服务工作专业教育、在职教育,走老年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民政部门组建以医疗机构和志愿者为主的家访服务队,重点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定期进行保健

  知识传授和辅导。重视预防体系建设,使只需生活护理的老人从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让医疗保险制度起到应有的实效,节约医疗资源。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78亿,占1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三、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四、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方法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老年人需求调查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老年人需求调查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

  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

  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5‰左右,下降到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81岁,达到6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34‰下降至的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三)发展特点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3%);超过全县平均数1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4%。

  二、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4万,占总人口的1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万,占总人口的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年至2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04万,占总人口的13%;20**年至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94%、老年抚养比为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39%、老年抚养比为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4%、老年抚养比为1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

  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四、迎接挑战的基本途径

  早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

  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三)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四)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加强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

  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各种健康知识宣传,为健康进入老年期、延长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敬老养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

  (六)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第二篇

  老年人需求调查

  《2016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一、我县社会养老服务的基本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截止2016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873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63803人,占人口总数的15%;65岁以上40936人,占人口总数的10.66%;80岁以上7117人、90岁以上751人、100岁以上6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龄人口的3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

  助的老人13310人(享受农村低保3037人、城市低保1414人,五保2120人,领取养老金6100人,享受新农保老人63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53696人。根据现状推测,我县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的比例快速增长,到2016年可达76250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特征。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近几年通过抢抓“福星工程”建设机遇,城乡福利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21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60人,入住率50%,现有床位1375张,电视机210台,健身器材8套,沼汽池18个,洗衣机50台,冰柜60个,太阳能12组,空调2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福利院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平方米。现有生产基地465亩,其中经济林95亩,年饲养出栏牲猪500多头,折合经济收入25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200元。部分福利院还办有柑橘厂、茶厂、养猪厂,所有福利院基本实现了蔬菜和肉食自给。

  (三)政府扶持和投入情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5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百岁老年人

  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在资金投入上,2016年至2016年,省、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养老机构房屋和设施建设经费800多万元,新农保养老金300多万元,“五保”老人供养经费1417万元。

  二、当前我县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十分困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使得一些老人只得独居。经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子女有589%的人给父母生活费,但同时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所给生活费,大多数还不够第三代生活、教育费开支,还得由老人补贴。有40%在外务工子女不给付老人养老费用。老人患病,身边需有人照料时,能回家照顾老人的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调查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忧虑经济困难、生活无助,怕看病难、看病贵,怕精神感情孤独寂寞等问题。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存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养老十分困难。当前对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保障温饱、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应对养老和疾病显得尤为迫切。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偏低。现阶段我县养老服务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对杨林桥镇天鹅、响水洞、杨林桥三个村空巢老人调查显示,120人中有111人不愿意去福利院,占91%;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或工作繁忙难以照料日常生活,有选择机构养老愿望的仅有5%。绝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目前还没有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

  的自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还有部分“五保”老人认为在家住习惯了,入住福利院属异地搬迁难以适应,怕受约束,还担心死亡后回不到本村本地,成为孤坟野鬼。这些守旧观念,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我县福利院中,除县福利院配套设施标准较高以外,农村福利院有19所是通过原有学校、厂房以及乡镇合并后闲置房屋改、扩建而成,房屋设施设备陈旧,配套设施落后,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依然较少,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统计,2016年底,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达到每百名老人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只能基本满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老年服务设施尤其是各供养机构的功能用房十分紧缺。同时全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设施、村(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都严重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临时雇请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有101个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39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5人,仅占管理人员的18%,其余为文盲半文盲状态。精通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极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目前我县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国家包办,依附行政部门特别是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政府负担十分沉重。而有巨大潜力的社会力量还在观望徘徊,没有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养老服

  务行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力量薄弱。基层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服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既要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又要协助政府工作,工作上往往顾此失彼、流于形式。据统计,全县7个城镇社区,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6名,平均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1人,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平均达9项之多。四是社区养老经费不足。社区资源有限,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各乡镇要以司法调解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二)努力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的建设步伐。要加大城乡福利院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按照省、市文件落实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养老服务ISO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服务。把城乡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努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四)建设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措施,增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在农村,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与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根据相应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模、经济状况和老年人口数量及需求情况,遵循习俗相近、地缘相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在综合性、配套型、服务性、多功能上下功夫,达到功能互补,形成网络。对于尚未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部分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可采取合用、置换、租用、建造和改建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县城,以具有一定规模(1000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采取新建、改建、租用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确定要建设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站项目的乡镇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服务项目,配置必需的设备设施。

  (五)统筹规划养老供养机构。建议县老龄委和涉老部门加大对全县老龄人口发展变化及供养机构的调查研究,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对全县现有的供养机构以及今后新增机构进行一次统一的规划布局。规划中要依据不同地

  区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进行布点,该改造升级的、该撤销归并整合的,要下定决心,一步到位。就我县现有情况,有的乡镇2万多人,建了3个福利院,每个院供养人员严重不足,加大了供养成本,浪费了供养资源。在规划中可以打破乡镇界线,研究建立中心福利院等。

  第三篇

  老年人需求调查

  《2015关于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口区老龄办组成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老有所为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截止2015年底,河口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9万人(包括油田和济南军区训练基地等),占常住户籍人口的15%,预计到2020年,全区老年人口将达到7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其中,地方人口

  人10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6%,全区共有187个村居,30个城乡社区。全区老龄化程度较高。

  近年来,河口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目标,狠抓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老年人才作为重要人力资源,注重全方位开发和使用,老龄、老干部局、人社、关工委、老年体协、各镇街道等部门、单位全方位搭建平台,政策助推,充分发挥和利用老年人的智力人才优势,奉献余热,积极投身"银龄综治"、"银龄平安"、"银龄普法"、"银龄调解"、"银龄治安巡逻"、"银龄护教助学"、"银龄援农"、"银龄科技"、"银龄助老"、"银龄文化"等多种形式的"银龄行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老年人通过积极参与社会,通过老有所为的过程实现老有所乐,既奉献了社会,又充实了自己,有效推动了全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具体做法

  (一)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河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重点,在政策引领、组织建设、拓展服务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探索,全区老龄工作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老年保障标准、银龄安康工程、老年宣传文化等项工作始终位于全市第一,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2015年,制定出台了具有较高含金量的《中国共产党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50万元的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老龄、社保、科技、民政、文体、农业等部门区分不同老年群体,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让他们积极投身村居、社区社会治安维护、矛盾纠纷排解、平安河口建设、义务助学护教以及关心下一代、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互助养老等各类社会公益活

  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二)制定政策,搭建平台。为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社会老龄化形势,让广大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余热,有所作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我们把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老有所为提供组织保障。全区各镇、街道、村居都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和老年人工作委员会,区直部分单位也建立了相关组织,全区镇街、村居两级老工委组织达198个,专兼职人员650余人,其中450名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组织、宣传、老龄、民政、教育、文体、科协等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各类文化艺术、科技、老年志愿互助以及关心下一代等老年人社团组织,以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为平台,在全区建立了老年组织党支部30个(主要包括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文化艺术团体等),注重发挥好党支部在老年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些基层老工委组织、老年人党支部及参与其中的老同志,组织带领广大老年群众积极参加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价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拓展空间,丰富内容。河口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的意见》,充分发挥各类老年组织的作用,不断拓展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领域和空间。人社部门建立了老年人才信息库,老龄部门通过选树老有所为、模范老人等各类先进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浓厚社会氛围。区老龄办连续3年开展了"十佳模范老人"评选表彰活动,将老有所

  为者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参评,评选表彰河口区十佳模范老人30名,并推荐评选表彰了山东省模范老人2名,东营市十佳敬老模范1名,1名同志获得提名奖。全区成立了200多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分别来自各镇街道、村居以及教育、科技、民政、卫生、文化等各个领域2000多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城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老有所为,奉献社会。1、老年朋友有愿望,政府社会有需求。老年人社会阅历深,他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部分老年同志虽然从原来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其身智状况良好,精力较为充沛,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愿望还十分强烈,还有较大的潜能待于释放。老年朋友有愿望,政府社会有需要,针对这一实际,为有效保护和调动老年同志的积极性,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各级老龄工作部门,畅通建言渠道,营造干事氛围,为他们实现老有所为愿望积极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部分老年同志在为政府建言和参与经济活动方面,带好头,献良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共征集老干部建议80余条,采纳15条,这些建议对河口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户镇部分离退休机关干部重点围绕滨海经济发展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提建议、献计策,当参谋,近2年,他们的10多项意见建议得到采纳与落实,有的建议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有的建议在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经济决策时得到重视。还有一些懂经营、会管理、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咨询,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有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优势,积极

  宣传河口招商引资政策,联系介绍外地客商投资河口,兴办实业。这样的情况和事例还有很多。

  2、最美还是夕阳红,乐做文明传播者。区和镇街两级关工委经常组织"五老"人员,深入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他们从小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刻苦学习,不畏艰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立志成长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有用之才。区和各镇街老龄部门组织发动这些老同志到集市、到村庄、到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健康义诊、文化下乡等活动,及时把科技文化知识、健康知识送到了群众中去,满足和解决了一些群众所盼所需,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口区充分发挥区关工委、区老年大学、区老年体协、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区96190老年人互助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在思想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扶老助困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并涌现出了王树雨、杨海田、韩荣华、陈兴俭、张成儒、张志俊、黄志常、张发义、殷洪志等一大批模范典型。(这些老同志以他们勤耕不辍的精神,对老有所作为意义给出了很好的诠释,为广大老年朋友继续发挥余热老做出了榜样。区关工委积极作为,注重加强对青年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下一代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类科普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动员社会各界扶贫助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开展网吧督查,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仅2015年,区关工委已组织"老有所为"报告团进学校举办报告会14场,覆盖全区主要中小学校,受教育学生2000余人。区老年体协以做好老年体育工作为使命,努力践行"五种精神",积极实施"一百个特色活动品牌,一百只活动动队伍,一百个三星

  级以上活动站点"为内容的"三百"工程,全力推进全区农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新户镇四顷二村的王树雨老人购置了大量种植养殖类、科普类、政治、法律、文学类书籍,自费建起了农村书屋,义务向农民朋友开放,成为远近文明的农村文化传播者。杨海田、陈兴俭、张成儒、刘德绪等老同志热心于文史资料收集、文学创作和史志编纂,他们利用生活之余帮助文化部门创作文学作品,帮助区直单位以及镇(街)编写年鉴史志,为繁荣我区的文化史志事业做出了有益贡献,特别是杨海田同志,退休后一直负责文学期刊《新淤地》的编辑工作,并为义和百年历史博物馆的资料收集整理布展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今年近70岁的孙玉英老人牵头组织建立了河宁社区"夕阳红艺术团",自己任团长。十多年来,"夕阳红艺术团"在孙玉英老人的带领下坚持排练演出,送文艺节目到广场、到社区、到学校、到敬老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他们自编自创的节目多次在全市、全省获奖,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

  3、老骥伏枥,老年志愿服务亮点突出。近年来,河口区高度重视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成立各类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吸收广大老年人发挥各自特长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全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形成了老骥伏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老龄志愿服务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政策宣传、治安巡逻、民事调解、卫生保洁、义务护学、红白理事、义诊服务、文化传播等诸多方面开展活动。这些组织和个人无私的奉献、辛勤工作,为村(居)社区的安宁、城乡环境的美化、居民邻里和睦、学生儿童的安全、社会移风易俗、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值得全社会尊重。目前,全区建有

  各类老龄志愿服务组织及队伍

  600多个

  ,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2000余人,其中老干部"五老"志愿者368人,4名老干部志愿者受到省市表彰。仙河镇渔村已退老支部书记带领部分老年同志成立了"夕阳红治安巡逻队",多年如一日义务巡逻执勤,维护了村庄良好的治安秩序;河口街道河宁社区的老同志张学武,在近六年的时间里,坚持清理小区墙上"牛皮癣"、拣拾花池路边垃圾、宣传环保常识,被社区居民亲切称为"环境卫士",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老同志也加入到了义务环保队伍之中;六合街道河安社区有一老局长"金牌调解员"叫殷洪志,在调解居民邻里矛盾纠纷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社区范围内哪里出现了矛盾纠纷,哪里就有"金牌调解员"的身影,自社区成立以来,"金牌调解员"走家入户,多次成功化解居民矛盾和纠纷,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信赖和赞誉,并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河口街道河宁社区有位万学芬老人,20年前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不论是上街购物还是串门她必带两样东西,听诊器和血压计,随时可为群众听诊检查,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院长护士",她还是河宁社区特色支部"永康支部"的负责人,她和曾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一道,组织建立了"银龄医疗志愿服务队",坚持为社区居民宣传介绍健康保健知识,常年义务为群众健康查体。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河口区积极打造老年志愿服务品牌,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努力,河口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现实要求和老年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

  要研究解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府、社会对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到位,政府有关部门缺少必要的持续的政策性扶持,组织支持和引导不够,有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关注度不高,许多学有专长的老年人没能真正融入老有所为队伍中来。老年人需求调查

  (二)总体上看,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人员数量少,老有所为群众性组织规模小,整体效应较弱,部分组织长期处于自发状态,自娱自乐,参与社会较少。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载体不多,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指导和培训较少。

  (三)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实现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河口区老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工农业科研的较少,缺少典型师范的亮点项目,东营市老龄办近年来重点推动实施的老年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建设没有在河口区落地的项目。

  (四)各类老年志愿者组织、老年社团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不到位。许多老年志愿者组织、老年社团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的,全区没有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许多部门都管又都不管,也导致服务不到位问题产生。

  四、几点意见建议

  依据当前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面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

  几点意见建议

  (一)加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老有所为的重要意义,搞好典型带动,提高社会对老有所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二)政府层面做好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拓展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三)充分发挥各级老龄组织的职能作用,增强老年人对自身资源的自我开发意识,鼓励引导低龄老年人从事产业活动,发挥余热。

  (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五)依托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开展老年人专业指导和培训,增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

  第四篇

  老年人需求调查

  《老年人用品市场调查报告》

  龙志亮

  2012年中国中老年人用品市场调查报告

  摘

  要

  所谓老年产业,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产业。我国正朝着老龄化社会发展,老人用品蕴涵着很大的市场商机,老年市场的消费需求是无限增长的,老年市场的开发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开辟老年市场风险小,成功率高,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老年市场可开拓的空间在不断扩大,谁在这个领域成为先行者,谁将成为老年市场的最大获利者。

  老年用品市场更准确的说是一个产业链,即中国老龄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包含了第一、第二产业,更包含了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为老年人的消费提供适合于其特殊需求的物质产品;第三产业则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是一九九七年五月份由中国老龄委员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涉及日常用品、运动品、健身品、礼品饮食、服装鞋帽、化妆品、健身器材、保健用品、银发旅游、托老服务、老年病医院、房地产、老年玩具、保健、金融保险、老年教育、文房四宝等相关产品等多个领域,老年用品店的经营范围其实可以很广的。老年用品无疑是个朝阳行业,老年用品市场也正如各商家描述的那样,前途光明,但是做为一个没有历史的行业,我们走的每一肯都是在探索,也意味着没有历史教训可以借鉴,所以我们要对行业的每个细节深入的了解分析,才能把店开好,把事业做大。

  目录

  一.前言...................................................1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老年人产业及用品

  2消费对象及消费行为分析

  老年人和老年人子女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网上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三.中国中老年人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1老年人产业的现况发展.....................21行业前景........22老年产业存在老年人口不断的增加,即消费是空白……

  3中国老年人对老年人用品市场的看法与状况……24老年用品的消费主要购买者是老年人自身吗?……25目前老年人对各产品质量很不满意,生活水平的提高,让

  老年人有着更高的追求.....................22老年人产业的发展……31目前中国的老年产品门类、品种已经从单一品种走向多元化……………32…………….33…………….33经营管理……………41……………42…………4四.结论与建议.......................................5一、前言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

  对于现阶段的老年用品市场,商家在宣传方面有着极大的训导和不负责任的炒作(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不负责任和赚钱相比,赚钱应该更重一些吧!)也正是商家的不负责任让很多的朋友在老年用品行业里尝到了苦果,原因是多主面的,,但商家的不负责任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说白了老年用品市场就是商家吹出的一个气泡,中国商人的脑子是世界公认的,他们的复制和创造能力很强,总能把虚无和过于前卫的东西拿来炒作赚钱,比如“纳米科技”这个在科学界刚提出这个概

  念的时候,中国的商界就掀起了“纳米热”,从吃的到用的,从工业到农业,无不用上了“纳米”这个噱头。结局自然清者清,浊者浊。

  据专家考查过北京的两家老年用品公司,公司安排考查流程如下接待、产品展示中心、样板店、促单。这些流程都是经过商家特意安排的,首先是得体的接待(给人一种实力和正规感)。然后由专人对你做产品的解说及产品利润计算(从理论上对你做心理催眠,激起你对行业的信心和认知欲)。参观样板店(在直观上加强你对老年用品店的信心)。最精彩的应该是他们的业务员的促单(内容我就免去啦)。总之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过程,这个流程下来后让你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引导,等于开了店做了市场才会发现,原来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你没有深度的去思考。那我们如何看待商家的炒作呢,这就要请各位朋友擦亮眼睛,用心去分析和思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老年人产业及用品

  2消费对象及消费行为分析

  老年人用品及服务主要针对两个对象老年人和老年人子女

  1老年人消费行为分析

  1、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的储蓄倾向会逐渐降低,前期积攒下来的各种动产和不动产逐渐转变成为购买力;2、老年人子女已参加工作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这一时期老年人家庭成员较少,收入可绝大部分用于自身的消费;

  、老年人受传统文化和生活经历的影响,生活较为节俭,消费观落后;

  2老年人子女消费行为分析

  1、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和孝子文化,使得老年人子女愿意为其父

  母的生活起居掏钱,让他们安享晚年。2、中国大多数妇女是专职妇女,陪伴老年人时间更多,又负责家庭日常生活起居,掌握“财政权”。

  3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亦称"发展史研究法"或"文献资料研究法"。是指利用各种渠道对某一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查阅相关的老年人产业的研究文献资料。

  2网上查询问卷调查法通过网上对别人已进行的问卷调查法去了解中老年人产业、产品的问题,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网上问卷的效度检验,并针对网上的问卷对数据的了解。

  3访谈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称访谈法、谈话法或访问法。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也就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一种有目的的谈话,了解中国老年人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等。

  三、中国老年人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1老年人产业的现况发展

  1行业前景

  社会在世界人口总体走向老龄化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的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也步入老龄化阶段。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7亿人,占总人口的15%。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将达到43亿,占总人口的17%,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我国有退休人员3700余万人,保守估计这一群体的退休金、在就业收入、赡养费可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而到2030年,退休人员将达到5亿人!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有待于开发的消费市场,这其中尚不包括城镇非退休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消费。

  经济珠三角城市带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养老体系较健全,政府对老年人还有经济补贴,因此老年人在退休后的储蓄加退休金等各种收入不低,老年人用品和服务购买力强。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

  老年消费品有无市场,明晰可辨,不但潜力巨大,而且将越来越趋于扩大。如果按一保守数字计算,假定每位老人平均年消费500元,一年整个消费就可达400亿元。目前,中国能有几家企业的资产达

  400亿?随着社会向老年化发展和老年人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400亿将被远远地超过。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消费者构成的银色消费市场,将会展示出量大面广的消费需求特点。

  上面这段话是我从网上搜索来的,是一家加盟商对市场的分析,理性的朋友不难看出,这份报告咋一看上去不错,条理清楚,但每一处都经不住我们推敲,这就是一种纯理论的误导。我们不否认有些数字的真实性,只是如何把这个行业做到实处,怎样做到实处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行业初期,必定要付出相当的心血和担付风险才能闯出一条成功的路子,这对于炒作的商家来说,好像是“言”比“行”更轻松些?..从侧面来看,市场就在眼前,关健是谁能走在前面,把握好方向,一个未成熟的市场才能造就一批在行业前列的人。我们要注意!

  市场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的分析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中老年人用品市场份额将上升至2万亿元。但目前老年产业和产品供应与老年消费者对接明

  显不足,老年人不知道在哪儿能买到可心产品,企业更为寻不到有效客户发愁。

  老年市场细分,主要产品和服务:(1)老年日用品市场:食品、服装、家庭用品、药品、保健品、辅助医疗设备等。(2)老年服务市场:家政服务、上门服务、卫生保健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3)老年房地产市场:老年公寓、托老所、护理医院等。(4)老年文娱市场:老年玩具、文化用品、旅游等。(5)老年金融保险市场:理财服务(储蓄、投资)、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等。

  (6)老年就业市场:协助老年人再就业。

  (7)老年教育市场:老年大学、老年兴趣爱好学校、老年职业培训等。(8)其他特殊市场:心理咨询、陪伴服务、婚姻介绍等。

  2老年产业存在老年人口不断的增加,即消费是空白

  根据最新公布的我国2001年至2005年间《老龄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2%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了世界老年人口的1/5和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且,年龄结构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到2010年,中国60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118%和12%,2020年为123%和130%,2030年为234%和121%,2040年为25%和20%。到2030年时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而到了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2%,届时,每4个中国人中间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

  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而我国的老年产业却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用品的经销和开发还很落后,而随着社会福

  第五篇

  老年人需求调查

  《xxxxxx社区老年人需求调查表》

  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表

  尊敬的老年朋友

  您好!为了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们为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使社区的“为老服务”做到更好,使您能得到更优质得服务。由居委会自行制作“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表”,请将您的家庭信息和健康情况提供给我们。此次以问卷形式调查,我们为您的回答保密。再次,谢谢您的合作。

  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

  1、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住址以及联系方式。

  2、在没有注明的提问中,只选一个答案,在真确答案序号前打钩。

  承诺我们保证您的个人信息不外露,只被本社区居委会使用。

  一、您的个人信息

  姓名住址

  式

  您的原单位

  。(请填写)

  二、您的居住情况1独居

  2夫妻相伴

  3与子女居住

  4由保姆照顾

  三、您的业余爱好1、文艺

  2、体育

  3、旅游

  4、读书

  四、您的身体状况1、健康

  2、一般

  3、不好

  (请填A

  项)

  A、有过下列病史吗?

  1、高血压

  2、冠心病

  3、糖尿病

  4、其他填写)

  五、您需要哪些服务(可多选)

  B、上门便民服务,送货上门服务。

  1、空调清洗

  2、上门开锁

  3、管道疏通清洗

  4家居绿化

  5、换煤气

  6、送水

  7、送报纸

  8、送外卖

  9、日用百货

  C、综合修理服务

  1、家电维修服务

  2、水电维修服务

  3、电脑维修服务

  4、房屋装修服务

  5、美容美发服务

  6、洗衣洗熨服务

  D、家政服务

  1、保姆

  2、钟点工

  3、对病人和老人的看护

  4、缝补衣物

  5、室内保洁

  6、清洗家电

  7、代缴管理、水电、电话费、有线电视等费用的服务

  8、陪同看病

  E、医疗保健服务

  1、建立健康档案

  2、疾病康复指导

  3、上门出诊服

  4、上门送药服务

  5、病人看护服务

  6、健康保健教育

  7、医疗知识咨询

  8、急救知识讲座

  六

  您喜欢那些娱乐活动

  1、跳舞

  2、唱歌

  3、打扑克

  4、下象棋

  5、运动会

  6、外出旅游

  7、图书看报

  七、您对社区服务有什么意见和好的建议请留言()

  非常感谢!

  第六篇

  老年人需求调查

  《老年人养老现状及生活需求调研问卷》

  老年人养老现状及养老服务需求调研问卷

  附录你好,我是代表XX有限公司针对社会养老这一问题进行调研的设计研究人员,此次调查是想对目前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情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解,希望您能协助回答以下问题。此处调查结果仅作为学术研究用途,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将替你保密,感谢您的参与!

  问卷编号

  调查员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一、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

  ①男

  ②女

  您的年龄

  ①60岁以下

  ②60-70岁

  ③70-80岁

  ④80岁以上

  您在养老机构居住了多长时间?

  ①半年以内

  ②0.5年~1年

  ③1~2年

  ④2~3年

  ⑤3~5年

  ⑥5年以上

  您之前的居住方式是怎样?

  ①与配偶同住

  ②与子女家庭同住

  ③一个人住

  ④其他

  您选择居住在这里的最重要理由是什么?(可多选)

  ①独居老人

  ②空巢老人

  ③与子女生活习惯不一致

  ④追求独立生活

  ⑤享受这里的环境和设施

  ⑥其它

  您退休之前的年收入大致是多少?

  您目前入住的费用是由谁帮你支付?

  ①自己之前的积蓄

  ②使用个人养老金支付

  ③子女帮助支付

  ④家里的房产抵押支付

  ⑤单位支付

  您养老机构每月支付的费用是多少?

  ①500元以下

  ②500~100③1000~150④1500~3000元

  ⑤3000~500⑥5000元以上

  您的家人和朋友探望您的次数?

  ①一周一次

  ②一周2—4次

  ③两周一次

  ④一个月一次

  ⑤很少来

  10.影响他们来看您的因素是什么?

  ①工作太忙

  ②路程太远

  ③交通不便

  ④其他

  1您的身体状况如何?

  ①无病身体好

  ②无大病体质较差

  ③有病但不影响行动

  ④病重行动不便

  ⑤病重不能自理

  ⑥残疾不能自理

  ⑦高龄不能自理

  ⑧其他

  1如果您行动不便,你更接受哪种生活方式?

  ①与配偶居住

  ②与儿女一期居住

  ③请保姆照顾

  ④到养老院

  ⑤其

  他

  二、居住环境与空间

  1您目前所在养老机构的居住类型是什么?

  ①独栋别墅

  ②联排别墅

  ③老年公寓

  ④护理床位

  ⑤其他

  1如果不考虑经济条件及可以自由选择的话,您认为以下哪种住宅更适合养老生活

  ①普通居家住宅区

  ②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老年住宅

  ③老人公寓或养老院

  ④高级住宅别墅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您在居住问题上最关注的是什么?(按重要性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①室内环境安全、安静、方便

  ②房间的日照、通风、隔热保温、隔音情况

  ③医疗护理设备齐全

  ④居住环境舒适宜人

  ⑤室外活动场地与活动设施齐全

  ⑥交流空间场所

  ⑦交通便捷

  ⑧其他

  1.您认为老年人需要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按重要性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①与人沟通方便

  ②活动场所宽阔

  ③医疗设施齐备

  ④家政服务到位

  ⑤交通、购物方便

  ⑥装修高档

  ⑦安静整洁的环境

  ⑧其他

  1关于社区配套公共设施,您认为最需要的是(可多选)

  ①医疗功能的保健站

  ②生活服务功能的家政服务

  ③食堂,送餐服务

  ④托老所与小旅馆

  ⑤教育功能的图书馆与老年大学

  ⑥娱乐功能的老年活动室(注明具体活动)

  ⑦户外活动场地(注明具体活动)

  ⑧钓鱼池

  1您认为托老所或老人住宅与幼儿园建在一起是否合适?

  ①合适

  ②不合适

  ③无所谓

  1您认为以下哪种情况会对您的日常户外活动带来不便?(可多选)

  ①人车混行,步行不安全

  ②休息娱乐场所不够多

  ③休息设施不够完善,比如

  ④小区的标识模糊可识别性差,容易迷路

  ⑤景观绿化环境较差

  ⑥

  无障碍设计不好

  ⑦

  休息场所不够高档

  ⑧

  其他

  20.您认为在无障碍设计及辅助设施方面以下哪些是必不可少?(可多选)

  ①无障碍电梯、可进担架

  ②地面防滑处理

  ③公共空间扶手设置

  ④入口坡道设计

  ⑤墙体转角处理

  ⑥

  取消地面高差

  ⑦

  增加门宽

  ⑧

  卫生间、厨房设计上细节处理

  ⑨

  报警及紧急呼叫等安全装置

  ⑩

  其它

  2您对所在社区老年人设施设置还有哪些建议?

  2您是否愿意和子女同住?

  ①愿意

  ②不愿意

  ③都可以

  2若和子女同住,你希望以下哪种方式?

  ①住在一个房子内

  ②同楼同层相邻而住

  ③同楼不同层

  ④同一个小区不同楼

  2您喜欢住在哪一层?

篇五: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调查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这样的形势,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调查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我国养老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存的三大养老模式均存在各自的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满足养老需求,建立和运行新型的养老模式已刻不容缓。而本文提倡的创新型智慧养老模式—合居式养老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缓解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现状

  智慧养老

  合居式养老

  一、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现状分析

  银发浪潮席卷的背景下,如何保障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如何健康、安全、幸福地养老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为养老模式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服务模式、服务产品的转变进一步促使了养老模式的变革,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群体可以享受高质量、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我国养老服务平台的发展仅仅处于前期的起步阶段。养老型企业大多数是线下企业,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线上逐渐涌现出一批养老、涉老服务平台。线上的养老型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主要依托于网站、APP和小程序,可大体分为三个大类。

  第一类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比如浙江省正在搭建“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以全省养老服务大数据为基础,提供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志愿服务等养老服务。

  第二类是由企业主导建立的服务平台,例如专注于老人和养老服务的O2O电商平台:幸福9号商城。该平台拥有线上商城同时还提供线下社区服务。

  第三类是涉老服务平台,例如春雨医生、京东健康等平台,在线提供医疗服务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这类涉老平台为中老年群体提供了便利的线上问诊服务,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或者非紧急的身体健康问题,中老年群体可以选择线上问诊方式进行就医。

  二、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早在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就提出我们要了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我们从标准和信息安全网络建设方面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发展。2022年养老行业成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它能够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十四五”提出《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同时,地方政府对养老行业的越发重视,2022年2月底浙江省发布大学生养老创业补贴10万,其中养老领域就业补贴高达3万,为养老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经济基础。

  (2)经济环境

  根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看。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5元,和上一年度相比名义增加6.3%,实际增加5.1%。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和上一年度相比增长6.9%,实际增加5.7%。而人均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为528元,增长9.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3%,由此可见,人们更加重视自身健康问题。人们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从而使得对智慧养老的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同时,养老行业市场火热,属于资本利好市场,长期投资可得到稳定收入,对投资者而言是一大良好投资方向。

  (3)社会及人口环境

  2022年初,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本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以上人口20.05亿,占全国人口的14.2%。老龄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养老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而传统的养老行业过于局限且门槛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行业服务成果参差不齐,智慧养老通过互联网模式,使客户得到专业且高性价比服务。

  (4)技术环境

  智慧养通过云端技术,可随时监管、整合、分析客户的身体状况。同时,可在发生紧急突发状况时采取救援行动。

  (二)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新型的合居养老模式有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三大劲敌。

  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结构为居家养老占市场份额的比例为9成,社区养老占比不到0.7成,机构养老占比0.3成,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传统居家养老也被称之为亲情养老。

  (1)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焦点。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老年人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所以这部分群体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多数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能够得到家人及时的照顾,但还有部分居家养老的老人生活单调枯燥,心理需求、生活需求常年得不到满足。子女忙于工作,家中的老人往往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照顾。同时,老人体恤子女的不易,想为子女减轻压力,所以即使在生活中有各种需求也藏于心中。

  (2)社区养老是将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引入的养老模式,优点在于老年人可以在家中享受到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主要形式是上门服务和社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与护理、家政劳务服务和精神慰藉。它的缺点在于城乡差异化比较明显,这样的社区养老方式只存在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里,那些相对比较小的城市,社区养老的推广存在较大难度。

  (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呈快速增长状态,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2019年以后,伴随新《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公

  布,养老机构产业进入高速增长状态,截至2021年一季度,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670个。养老机构在养老行业的占比份额虽然不高,实力却不容小觑。养老机构养老优势在于省时省力,但还有这五大弊端:收费普遍贵、老人融入环境难、容易隔绝亲情、虐待现象偶有发生、老人诉求得不到满足。

  三种养老模式优势、劣势各有不同,给予了消费者不同的养老模式选择。

  三、中老年群体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认知及市场需求调查

  (一)调查组织及计划

  (1)调查目的及任务

  为了更好推进“慧养老”新型养老项目的工作、真正且清晰地了解老年群体如今的养老需求,同时检验“慧养老”项目的实践性,为中老年群体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养老服务,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各大平台发放问卷,以及走访,口头询问或者交谈等方式对此项目展开调查。

  (2)调查内容

  一是对基本个人信息调查,如性别、年龄、家中情况等。二是对基本养老需求的调查,包括对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的选择。三是对现有养老模式的满意程度,是否愿意尝试一个以多家庭合居形式为核心的新型养老模式。四是如果有一个专为中老年人打造的购物商城,最希望商城拥有些产品,五是希望在养老平台享受到哪些养老服务。

  (3)调查方法

  采用任意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地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在调查前详细阐述此次调查的注意事项,分析其实际意义。并事先征得被调查应允。对于视力较差,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调查人员将一一讲解并填写

  (4)拟定调查计划

  对现存的养老模式以及有关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及分析。确定调查方向,以及问卷的主要内容。自行设计《“慧养老”项目调查问卷统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形式;调查范围为湖北省;问卷中的题若无特殊情况均为单选题,注明多选或者填空的题目需要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或想法作出结果,若有特殊情况单独说明。在各大平台上发布问卷调查,以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作为调查对象,收集200-300份问卷。研究分析调查结果。

  (二)调查实施

  (1)资料收集

  采用网上自填问卷法和面访式问卷,网上自填问卷法指我们将在各大平台上投放我们的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阅读填写问卷,再由我们收回,集中统计整理的方法。面访式问卷法指小组成员依据已经设计好的的问卷,走进生活,到社区,养老院等地方对40岁级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进行口头询问或者交谈的方式。

  (2)资料整理

  ①数量上,检查回收的调查问卷数量是否与发出一致或者相近。本次调查共涉及240人,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83.7%。

  ②精准性上,检查问卷填写过程中是否出现失误答题或者明显随意填写的情况。单选题中出现多选,多选题中出现单选,填空题出现毫无关系的答案等都可视为失去准确。

  ③时效性上,检查问卷发出时间是否距离现在久远,失去了时效性。2022年2-3月我们发出的调查问卷最好做到当月收回,确保其使用价值的存在。

  (三)调查结论

  ①关于潜在客户,中年群体对养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同时对舒适快乐养老意识也越来越强,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些群体将成为我们的潜在顾客。

  ②关于目标客户,55周岁以上的群体是我们的目标群体,他们的意见、想法和需求将为我们的发展指明方向。

  ③关于养老问题,由于子女忙于工作和照顾自己的小家,中老年群体缺少陪伴,证实了“慧养老”小程序的实践性、有意义性,理念贴切中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为其进入市场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④关于客户观念,多数中老年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期在一年以内,接受能力较强,因此为原始养老机制与创新养老模式体系之间的转变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⑤关于项目推广,在中老年群体中,亲朋介绍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其次是抖音等短视频软件。因此对于小程序的推广与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广,需要给予客户舒适、良好的客户体验,才能通过老客户推荐来获得更多的客户群。

  ⑥关于客户需求(服务方面),大多数调查对象希望平台提供代办、陪同类和其他基本生活的服务,数据结果基本符合慧养老项目计划提供的服务内容,我们也会以此丰富和改进服务项目。

  ⑦关于客户需求(商品方面),生活必需品、锻炼类用品、老年服饰类产品、智能类产品和保健类产品需求较为旺盛,这为今后小商城的打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在选择合作商家时将主要以这五大类为导向进行筛选。

  四、调查总结工作评价

  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养老人口的激增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探索研究智慧养老模式是解决现在甚至未来中国养老问题的必经之路。

  本次课题调查基于已有的几大养老模式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政策、经济、文化等因素分析了中国养老市场目前潜在的机会以及面临的风险,后又调查了两百多名目标群众了解到了他们养老的需求,并根据问卷收集结果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

  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掌握了新的技能,锻炼了我们社交和沉着缜密思考的能力,每位成员都从此次调研中产生了对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要用科学调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次调研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工作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本次调研群体只有两百余人,且参与调研的群众多为湖北人,因此本次调研代表性一般。团队可针对此问题,继续扩大调研范围,多省份、多数量让调研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其次,本次调研问卷设计不够科学,缺乏统计学问卷设计的技巧性,团队可对问卷题目及排版重新设计,让内容更生动,答题更方便,从而提高我们的问卷数量。

  参考文献:

  [1]张冲,兰想,王艳,等.中国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基于CLHLS2005—2018年的纵贯分析[J].调研世界,2022(5):9.

  [2]李泽恒,张志杰,张青,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及适老化服务购买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4):4.

  [3]袁淑婷.养老政策视角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大陆桥视野,2022(1):3.

  [4]纪竞垚.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效应:基于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2,28(3):9.

  [5]孙计领,刘尚君,索浩宇,等.社会治理视角下科技发展支撑养老服务的理论思考[J].人口与发展,2022,28(1):9.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慧养老创业实践项目

  (项目编号:220212309006X)

推荐访问:我国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老年 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