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8篇

时间:2023-05-12 12:3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基层财政运行存在问题困难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基层财政运行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不足。由于基层财政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来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地方政府的财力又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导致基层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满足基本支出需求。

  二、支出压力加大。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政府面临的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压力不断加大,致使基层财政支出不断攀升,难以为民解决实际问题。

  三、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财政管理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例如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财政监管不严、财政信息公开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导致基层财政收支不平衡、管理混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国家应该加大对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增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确保基层财政收入足以满足基本支出需求。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层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重点关注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领域,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果。

  三、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国家应该加强对基层财政管理的监管和指导,提高基层政府的财务管理能力,加强财政信息公开,推动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1-

  总之,基层财政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认真关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努力。

  -2-

篇二: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县财政局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和政策建议

  一、财政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大大缓解了我县财政困难的局面,工资发放和政府机构运转基本得到保障,教育、卫生、就业等各项民生支出逐年加大,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少数民族县,欠发达、欠开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区域面积大,行政运行成本高,县乡财政困难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二、请求帮助解决的困难和给予的政策支持

  请求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

  1、请求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中总人口因素的权重

  我县总人口141万人,若按35万总人口划分,可划分为

  4个县。2015得到中央、省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9.5亿元,人均674元,而部分总人口35万左右的县得到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达到4亿元,人均1,143元,是我县的1.7倍。由此而言,我县应得到12亿元左右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才与总人口相匹配,才能承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庞大的民生方面的配套支出,真正实现保工资、保民生、保稳定、保运转的目标。特请求省级财政制定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政策时,提高总人口因素的权重,确保我县的人均财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请求建立经济弱县运行长效保障机制

  每年省级财政对自身财力不能满足基本支出需求的经济弱县,综合考虑财力缺口额和财政困难程度,通过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规模,建立经济弱县最低财力保障机制,帮助经济弱县弥补基本财力缺口,确保经济弱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足额发放和政权机构正常运转的财力需求。建议每年对经济弱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10%。

  请求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

  我县自2015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以来,通过四年的探索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市综改和财政部门的高度认可。切实改善了项目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了村级组织战斗力,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2015、2015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十个优秀县之一,共获得奖励资金1,000万元。四年来,我县共完成各类项目建设696个。项目覆盖3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565个自然村寨。完成总投资17,059.7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11,477.26万元,群众投工111.65万个折资5,582.50万元。工程受益55,446户,244,691人。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年人均投入少、覆盖率低,与七年实现双八五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20152015年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0,997.26万元,年均3,665.75万元,年人均15.13元。而按省厅资金分配方案,10万人口以下的县每年投入财政奖补资金500万元,人均至少50元,相当于我县的3.3倍以上;30万以下人口的县每年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人均至少33.33元,相当于我县的2.2倍以上。为进一步落实七年实现双八五目标,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特请求把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提高到人均35元,即每年平均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并取消或降低县级配套比例。

  请求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力度

  1、请求加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

  为推进开发试点工作和扶贫攻坚的顺利实施,依靠我县自身能力难以完成,请求省财政并提请中央财政在安排民生、支农、教育、卫生、基层政权建设、革命老区建设等项目建设上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我县的倾斜力度,加大投入总量,推进我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请求建立经济弱县专项补助资金

  近年来,要求地方配套的财政专项支出项目越来越多,县乡在保工资、保运转都困难的情况

  下,为了争取项目,发展地方经济,不得不硬着头皮匹配,县乡财政困难更加步履维艰。同时,上级下达的各种专项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经费,项目的立项、规划、可研、设计等前期经费和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经费由县级自行承担,同样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请求省级财政建立经济弱县专项补助资金,每年给每个县安排2-3亿元的经济弱县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经济弱县的项目配套和项目前期经费。

  请求市财政足额划转应承担的配套资金

  去年12月,省财政厅安排填报2015年基础信息采集表,其中要填报2015年中央和省级要求市级对县级配套的资金数,其作用是2015年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省财政核定划转市级对县级的配套资金。鉴于我县从2015年后实行省直管,加之又属于全省10个经济弱县之一,请求市级财政按县财政填报的表如实上报,请求市级足额承担应配套的资金。

篇三: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乡镇财政是指农村地区基层政府的财政,是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现在乡镇财政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困难

  1.财政收入不足

  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家财政补助、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农业税、土地出让金等。虽然国家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补助已经有所提升,但是乡镇财政实际资金仍然较少。

  2.支出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也在逐年增加,公共设施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多,乡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也增多,这些都需要乡镇政府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支出。

  3.刚性支出较多

  乡镇财政的很大一部分支出都是刚性支出,如公共教育、医疗保障、农村卫生等。在支出框架上,乡镇政府无法过多的调整或减少这些支出,因而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环境,增加了运营和管理的难度和挑战。

  二、对策

  乡镇财政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比如鼓励当地企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同时扩大外部资金进入农村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实现财政收入增加,如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也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

  2.提高支出效益

  乡镇财政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按照优先顺序和问题紧急程度合理安排资金,尽量提高乡村社会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要发挥好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运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发挥好乡镇财政的投资效益,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3.加强财政管理

  乡镇政府要严格财政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改进乡镇政府的财务管理体系,在预算、核算、审计等方面不断完善,确保集中的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4.推进财政供给侧结构改革

  乡镇财政要适应新形势,推进财政供给侧结构改革。一方面,要适当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并将更多的预算向乡村治理和服务领域倾斜,加以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要加强财政风险管理,从体制建设和市场化、多元化等角度加以规范和推进,提高财政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密不可分,只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项对策,才能让乡镇财政不断发展,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篇四: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财政当前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建议??

  姜琳琳县区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二、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一)政策性县区库减收提供相应的保障……”为此,在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的同时,县区政府运行成本加大。(二)县区级民生等刚性财力支出增长过快推动力量,对于政治、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年,某些县区存在着财政自给率不足、刚性支出高、债务负担沉重等相关问题,不断恶化的地方财政状况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对社会稳定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直面县区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探讨基层财政困难的成因,研究分析了基层财政如何走出困境,并结合实际给出改善经济情况的对策,以便促进县区财政走出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试图通过减收政策来获得企业效益的增长,使市场活力得以增强。在减税方面,一系列让利于民政策使企业和个人获利、受益,从“营改增”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再到个税改革,县区库明显减收,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财政收入压力更加突显。比如“营改增”后,原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全额缴入县区库,增值税税收的划分比例为中央和县区级各50%,县区库减收。此外,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地区,也导致县区库减收。在某典型的以小微企业为主要经济形县区级民生等刚性财力支出增长过快的因素有,一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力度,低保、五保、优抚等民政供养对象每年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村干部等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标准不断提标上涨;三是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县区社保收支缺口显著加大,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实施及2017年出台企业养老金收支缺口新政策,养老金缺口补助按照市区7:3比例负担、新农合标准小幅提高,都使地方财政提高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额度,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大幅增加。此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应对环境修复治理、其他基本民生保障等都要求提高财政支出水平,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不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尖锐,保障工资及时发放是某些县区的真实写照。(三)上级专项地方配套资金造成压力负担重一、县区财政运行的总体现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一些地区,尤其是税源基础薄弱的地区,地方财政增收更加困难,相应刚性支出却逐年增多。已形成的刚性支出不能削减,新增的因素会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增加,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一些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运行举步维艰,“三保”必须保,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举债的同时还要确保历史债务本息兑付不出现支付风险;限期偿付工程欠款不影响政府诚信;限期兑现招商引资政策,打造营商环境;限期拨付专项保障民生。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已不能完全覆盖刚性支出,财政能力背后隐藏着支付风险。48态的区域,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随着税制改革的推进,增值税起征点逐步提高,财政明显减收。另外;有的小微企业不据实申报营业数据,难以掌握企业的情况,使得税源流失。在降费方面,近年来,取消了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费、农机监理费、房屋转让手续费以及预防性体检费等。按照财税2017年20号文件《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取消、停征或减免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由同级财政预算保证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经费……同时,还要将行政与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纳入到单位预算中去,并近几年,为有效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状况,上级部门相继推出了多项改革政策,很多改革都有地方财政配套要求,致使地方基层财政力不从心,无法保障落实与兑现,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与信誉度。比如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财政“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公共服务运行”“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均需县区配套支出。(四)土地出让价款净收益较低经济政策效应,但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原有的财政体制出现一些问题,急需改革和完善。部分欠发达地区,县区财政处于困境,鉴于目前这一现实情况,可考虑适度加大对县区财政的扶持力度,改革现有税收分成占比对县区的倾斜,提高县区财政保障能力,壮大县区财权财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加强县区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避免因配套不足,造成困难地区恶性循环。(五)发行政府债券,整合地方平台资源由于土地市场化水平较低,受房地产业影响,出让土地收益有限,同时,新招商引入企业用地、重点工程用地等土地纯收益均为负,致使土地出让金收入被分割,无法取得明显的短期效益。(五)地方政府债务有偿还本息压力,加剧了财政困难目前各县区均普遍存在隐性债务占比较大的情况,债务偿付加剧了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建议省市政府探讨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以偿还周期长、融资成本低的债券,置换融资租赁、商业银行贷款等偿还期限短,且成本较高的贷款,使债务成本得以降低,从而实现对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同时,由于县区级的城投及平台公司的评级较低,无法达到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要求标准,建议省市政府整合下级政府可利用资产资源,利用省市优质国企及平台公司,代下级政府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帮助再融资能力不足的地方政府,偿还到期债务,降低债务风险,使基层财政紧张的形势得以缓解。现如今,市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长,但是对于县区级财政而言,依然肩负着“保民生、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对此,笔者建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特别是向基层困难地区倾斜,让那些底子薄、财力状况差、不能满足基本财力保障的地区,更多地受到上级财政补助的恩泽,减轻压力。主要是增加对保工资、保运转等最基本财力的补助,并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确保县区正常运转的财力需求,以及将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资金全额纳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等,支持困难地区兜住底线。(三)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整合由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转移支付不足造成地方财力缺口,从而影响上级各项专项资金的拨付,以及支付工程款进度缓慢,县区通过统筹安排资金,维持地方财政运转,进而引发政府借债。目前,国发43号文件、新预算法以及国办函88号文件一直强调禁止地方政府随意提供担保,导致地方隐性债务水平上升,《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等都明确指出了禁止地方政府以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违规举债。近几年已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地方财政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办理展期等方式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但债务总量并没有减少,一旦地方财政无法承受地方政府债务,就会导致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风险,导致政府公信力降低。四、结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作为财政部门,关键是要做好“加减乘除”这四则运算。地方财政一直很努力,节用裕民,立足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相信在上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财政困难,保证党中央及国务院的政策得以充分落实。(作者单位:沈阳市辽中区财政事务中心)参考文献:[1]刘再杰,李艳.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1(9).[2]李彩云.当前县乡财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9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同类项目专项资金归并整合,避免碎片化多部门拨付,使财政资金形成使用合力,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也为专项资金监管提供方便,确定每一笔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四)尽量压减或取消县区级地方配套资金,切实降低欠发达地区专项配套资金比例三、缓解县区财政困难的建议(一)完善税制改革财政收入分享体制由于县区级财力十分有限,建议取消各类达标检查对财政投入的要求,降低配套比例,使财政资金真正按照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分配,确保“保民生、促发展”的目标顺利实现,财政体制因为历史阶段政治与经济形势等变化的影响而经过多次改革,自1994年开始运行,再到现在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都表现出有效的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五: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我国乡镇财政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闫永博

  【摘要】

  乡镇政府在我国五级政府架构中处于基层地位,财政实力较弱,规模较小。而且,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乡镇财政财源缺乏,收入有限,这一点在农业税废止之后表现尤其明显。但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开支巨大,要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支付庞大的编制外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还要分担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面临严重的困难,赤字浩大,负债沉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尽合理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我国自1994年以来开始推行分税制,但在基层,分税制仍不完善和规范。乡镇财政所承担的事权与其所掌控的财权之间不一致,事权过大,而财权过小。上级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过度集中,而且各部门在制定财政开支决策时的标准并不统一,因此乡镇财政不但机制僵化,还要满足多头上级部门的财政支出标准和要求。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分税制,使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一致;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源,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政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关键词】

  乡镇财政体制;分税制;转移支付;政策建议

  [Abstract]

  Inthefive-storeyedgovernmentsystemofourcountry,villageandtownshipgovernmentisinapositionofgrassroots.Itsfinancialstrengthisweakerandsmaller.Furthermore,mostruraldistrictsareinlowlevelofeconomy,andareshortofsourcesoffinancialrevenue.Ithasbeennoticeableespeciallyafteragriculturaltaxabolished.Ontheotherhand,thefinanceofvillageandtownshipgovernmenthasalargerexpenditure.Forexample,Itmusttakeonthebetterpartofruralcompulsoryeducationoutlay;itmustpaythewageoftheworkerswithoutauthorized;anditmustshareinthefundsofruralsocialsecurityandinfrastructuralconstruction.Therefore,villageandtownshipgovernmentisfacedwithseveredifficultiesinfinance,suchasgreatdeficitanddebt.Theradicalcauseaboutsuchdifficultiesandproblemsisthefinancialcontrolsystemincongruouswithreason.Whileourcountryhasactualizedsystemoftaxdivisionbetween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from1994,thesystemisstillimperfectatthegrassroots.Thedutiesand

  thefinancialresourcesofvillageandtownshipgovernmentareoutofline.Thedutiesaretoomanyandthefinancialresourcesaretoopoor.Superiorauthorities’supervisinguponfinancialrevenueandexpenditureistoocentralized,andvariousdepartments’criterionsisnotharmoniouswhentheymakeexpendituredecisions.Consequently,villageandtownfinancenotonlyisrigid,butalsomustfulfillvarioussuperiordepartments’criterionsandrequirements.Inordertoresolvethedifficultiesandproblemsofvillageandtownfinanceradically,weshoulddeepenfinancialrestructuring,perfectsystemoftaxdivisionbetween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andconformthevillageandtownshipgovernment’sdutiestoitsfinancialresources.Atthesametime,weshouldalsodevelopruraleconomy,increasethesourcesofvillageandtownfinancialrevenue,reducethenumberoftheworkerswhoaresuppliedbyfinance,improveavailabilityfactoroffunds,andoptimizetheallocationoffinancialresources.[Keywords]financialsystem;systemoftaxdivisionbetween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transferpayment;policyproposal

  乡镇财政体制在我国的财政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如何顺利解决以及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困难,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因此,直面乡镇财政困难、积极研究解决方法策略,是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㈠

  财政实力弱小,且财源缺乏

  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乡镇财政都存在实力弱、财源缺的问题。这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地区表现尤其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⒈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乡镇财政收入匮乏。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比较低,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滞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改变。农业生产水平低,在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机器联合作业往往无法大规模展开,因此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人均耕地非常少,比如山东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这就造成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大多数乡镇仍不活跃,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上述种种因素,造成全国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收入匮乏,缺少财源。

  ⒉政策性减收增大乡镇财政困难。近年来,一些省份陆续取消农业税,全国人大更是通过决议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废止农业税。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了其他有关“三农”的税费减免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农村负

  担,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乡镇财政增加了压力。

  ㈡

  财政支出巨大,且增长迅速

  乡镇财政不仅实力弱、财源缺,而且支出巨大,支出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乡镇财政主要支出在以下方面:

  ⒈教育投资,主要是义务教育的投资。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而且主要是由乡镇政府负担。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之中,来自中央财政的仅占约2%,来自省地(市)财政的仅占约11%,县级财政负担约9%,其余的约78%由乡镇财政负担。

  ⒉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乡镇政权机构虽小,但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等机关俱全,除了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还有相当多的编制外工作人员。这些编制外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主要由乡镇财政负担。除此之外,乡镇还要负责复员、转业军人的政策性安置工作,这同样需要财政支持。截至2003年,我国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员数量已经达到870.9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财政供养约200人,乡镇财政收入的约70%用于支付人员经费(数据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⒊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保护和保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五级政府体系的基础,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乡镇财政实力有限,大多数乡镇没有能力完全履行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能。

  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国家对交通、通讯、能源、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分担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广东乳源为例,各镇为实施“村村通”工程修建乡村公路,平均每公里需投资15万元左右,省财政每公里补贴十万元,其余资金则需要县乡财政分担,其中主要由乡镇财政负担。这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㈢

  乡镇财政赤字惊人,债务负担沉重

  保守估计,现在全国乡镇财政负债应为2200亿元以上,平均每个乡镇约400万元以上。全国70%以上的乡镇存在财政赤字。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全省平均乡镇负债占当年乡镇财政收入的82.2%,其中以枣庄市为最,高达180.9%(数据来源:牛竹梅,《乡村债务现状、负面影响及消减对策》,《山东经济》2002年第1期)。乡镇财政赤字由来已久,非常复杂和普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层政权机构和党组织的正常运转等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

  乡镇财政之所以出现上述困难和问题,除了上文已经提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源缺乏、开支巨大等因素之外,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的财政体制。

  ㈠

  事权与财权的背离

  对于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不匹配、不对称,是现行财政体制的主要弊端。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则上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分级预算制度,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着眼于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由于省级以下的分税制改革始终没有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各级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出现了背离现象,因此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当前的现状是,各级政府的财权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则层层下移,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滞后,乡镇政府所承担的事权(责任)与其可支配财力之间极不对称。

  ㈡

  财政体制的形式尚不规范和科学

  分税制要求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资金依照税种划分方法进行配置安排。我国实际上有五级政府(《宪法》规定是四级政府结构),开立28个税种,如何把这28个税种在五级政府之间进行合理划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各地对于财政体制的形式都作了探索,目前全国各地的做法尚不规范和统一,与分税制的要求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归纳起来,全国各地乡镇财政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⒈紧缩乡镇收支,大部分财政收入收归县市统一支配,按既定的人数和经费标准向乡镇划拨资金,乡镇出现财政盈余或赤字时,由其自行消化或弥补。

  ⒉大部分收入上交县市,支出也由县市负责,乡镇财政基本依赖县市财政,当乡镇需要开支或出现财政紧张时,向县市申请拨款,且没有明确的款额标准,这实质上是一种“大锅饭”体制。

  ⒊统收统支,核定乡镇的收支,收入上交县市,支出由县市下拨,收支两条线。

  ⒋确定财政拨款的基数,乡镇收入按照一定的基数上交,县市亦按照一定的基数向乡镇作税收返还,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分税制”。

  在上述种种模式下,乡镇财政体制滞后,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和履行。由于乡镇的财权范围过于狭窄,大多数收入都需要上交,因此乡镇国库形同虚设,名不副实。另一方面,由于上级政府对乡镇财政的管理过紧或过松,使乡镇财政体制的活力受到压制,乡镇政府缺乏开源节流、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㈢

  财政支出决策权过渡集中且标准紊乱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政权具有最高权威,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体现在财政制度方面,中央对财政支出的决策集中控制,并在分税制的要求下向地方财政逐步适度放权,给地方财政一定因地制宜的空间和余地。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央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往往并非由财政部统一决定,而是由各部委自行决定,这就造成中央各部委在进行财政决策时存在随意性和互相攀比的现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是如此。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

  府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一方面财力有限,另一方面又必须满足多头上级部门的财政支出标准和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㈠

  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源在于现行的财政体制

  按《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四级政府架构,即中央、省级、县级和乡镇级,但在现实中省级与县级之间还有个地市级,因此实际上是五级政府结构,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以目前的税种分配而言,尚无法做到使每一级政府都有稳定的税源和税基,尤其是乡镇政府缺少大宗稳定的收入来源。

  从长远来看,国家应减少财政层级,精简政府架构,实行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架构,实现财政“扁平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人数,减少财政开支,而且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有利于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财政“扁平化”是大势所趋,但从短期来看,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实现财政“扁平化”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不可操之过急。减少政府财政层级是一个远期规划,为了实现这一规划,我们应该按照分税制的思路逐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到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与协调,完善分级财政制度。

  ㈡

  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乡镇财源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首要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了,财源增多了,乡镇财政收入自然就可以增加。

  首先,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立足本地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主导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其次,应该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变,树立新型农业理念,调整农业产业与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适销对路、优质环保的农产品,树立地方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再次,实现城乡互动、工农相辅的格局,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走“城镇+农村、公司+农户”的道路;最后,积极主动地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农村经济外向型发展,加强本地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与交往,引进资本,引进人才,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㈢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分税制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克服制度弊端,完善分税制。

  首先,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一级政府一级财权,一级财权一级事权,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其所承担的责任与其所掌控的资源有背离之势,应给乡镇政府减负。应该增加中央与省市拨款在农村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划分各级财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分担比例。

  其次,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一方面,要依法征税,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理财,实现财政支出的最优化配置。

  再次,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现在部分地区实行的税收返还、定额补助以及专项拨款等制度是一种很好的转移支付办法,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减少转移支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真正体现政府转移支付的扶贫帮困与政策引导作用。

  最后,应该加强财政监督,实现依法理财,减少财政风险。应该清理各地乡镇政府的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取缔非法收费项目,并且统一规范管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应该加强对财政预算和开支的监督与管理,增大预算开支的透明度;应该建立财政开支的跟踪监督与效益评估机制,杜绝低效投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㈣

  减员增效,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减少财政开支

  首先,应该规范乡镇政府的人事编制管理,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增强机关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其次,应该精简机构,撤并冗余部门和机构,分流机关工作人员和干部职工,尽量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再次,对于一些经营性的部门和单位应该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使之与财政相脱离;最后,各级政府应该采取严厉措施,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数量的管理与限制,防止乡镇机构规模反弹、膨胀。

  要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赤字问题,必须审慎对待,做到明确责任、全面清理。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分税制的原则和标准,兼顾各方利益,遵循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效率优先,注重公平,保持乡镇财政体制的稳定和健康运转。

  2006年4月

  参考文献:

  ⑴

  王玉华、赵宇、曲顺兰,《中国税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⑵

  浙江省财政学会,《财政改革热点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⑶

  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⑷

  牛竹梅,乡村债务现状、负面影响及消减对策,《山东经济》2002年第1期。

篇六: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博山区本级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博山区作为济南市的一个行政区,近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内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等举措不断推进,成为济南市的发展热点区域。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博山区财政面临一些困难,本文将探讨博山区本级财政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地方税收

  建议:积极拓展财政收入渠道。例如,发行区级地方债券、举办区域性大型活动、开展土地财政等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优化税收结构,减轻对地方税收的过度依赖。

  二、财政支出受限

  博山区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目前,博山区财政支出受到较多限制,导致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现短板。虽然市区的财政支出和对博山的投资和支持不断增加,但建设任务的压力和日益严格的财政约束,使得博山区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鼓励创新发展,并加强财政拨款的优化。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把重心放在全区各个领域的投资和支出上。同时,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规模和节约开支,防止浪费和过度投资。

  三、债务压力加剧

  在发展过程中,博山区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而投资需要资金。目前博山区没有独立的金融支持体系,财政收入难以承担巨额的负债压力。债务压力已成为博山区财政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议:着力降低债务规模。政府需要审慎考虑借款额度及借款期限,避免增加债务压力。同时要加大债务还款的力度,防止债务失控。此外,政府需要积极探索债务融资新方向,以降低债务压力。

  四、面临人力资本短缺问题

  随着博山区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博山区的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同时生活环境的弊端也使得招引人才较为困难,随着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博山区更加面临人才流失和人才挖走的压力。

  建议:鼓励本地居民教育,建立高等学府和中职学院。这些机构可以增强本地居民的知识储备,并为博山区培养人才。此外,应当营造更加宜居的环境,提供合理收入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前来博山区发展。

  总之,博山区在经济发展中部分财政困难,但是博山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潜力均具备优势,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降低债务压力,加强人力资本建设,为博山区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七: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海州区位于XX市西南部,与灌云县、东海县接壤,现辖3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行政区域面积282.09平方公里,人口23.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2万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0%,农业人口14.4万人,占总人口62%,属典型的农业大区。虽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贯彻工业强区战略,经济增长提速、投资拉动增强、社会和谐度提高、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是,目前海州发展基础仍十分脆弱,呈现出经济总量小、城市面貌旧、财政负担重特征,尤其财政十分困难,支出压力巨大。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分析财政困难的现状,寻求摆脱财政困难的对策,提供一些必要建议,促进财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海州区财政现状

  1、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转困难。海州属发展洼地,经济份额在全市所占比重较低。2021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8亿元,增长49%,占全市的3.2%,实现财力2.8亿元,其中人员支出22576万元,占财力的80.6%;公用经费1615万元,占财力的5.8%;配套资金3809万元,占财力的13.6%。财政供养人口5385人,人均财力5.14万元,远远低于市区平均水平,工资发放都很困难,目前我区人员平均工资低于市区标准,公务员还有十三个月工资欠发,公用经费缺乏,政府只能维持低水平运转,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极为困难。同时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社保、卫生、农业、文化、环保等刚性支出快速增长,省市要求区财政配套资金的政策不断出台,各部门创星级、达标、升级、考核、创优等政策性配套不断增加,刚性支出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越来越困难。

  2、历史欠账较多,债务沉重。近年来,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城乡环境改造、教育和公共卫生投入,形成了近5亿元债务。一是园区建设债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海州开发区和洪门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由于项目建设征用农民土地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拖欠土地赔偿款和工程款约2亿元。二是城乡基础建设债务。2001年以来,为改善城乡面貌,投入4亿元修建城乡道路和其它配套设施,负债达2亿元。三是社会事业债务。为有效改善民生条件,我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获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等称号,但同时区财政也背负了1亿多元债务,其中义务教育化债2500万元、绩效工资4500万元、教育现代化创建3000余万元。四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隐性债务。我区是苏北农业区之一,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划调整后,新划入板浦、宁海两个纯农业乡镇,由于自身财力紧张及比较县里得到省级政策扶持较少,前期对农业投入不足,2021年我区农业投入4500万元,仅占全市农业投入的1.6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渠道损坏严重,抗旱排涝功能基本丧失;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土地治理项目难以开展;区内大部分农村道路破损严重,村级各项公益事业发展缓慢,下一步需要加大投入才能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多种因素制约,支柱税源不足。一是新海发电公司合并重组,许多第三产业并入主业,直接减少我区税源2000多万元。二是2021年体制改革划入我区的企业大部分是化工企业,如德邦兴华、泰乐化工等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税收大幅下降,划入基数都难以完成,带来较重负担,影响税收增幅。三是受建成区空间制约,虽然近几年加大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产业发展,但是受客观因素制约,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地方性税源较少。

  4、区划调整影响,加大财政压力。板浦、宁海的划入,带来发展空间,将有力助推海州未来经济发展,但目前也给海州带来新的财政压力。特别是板浦镇,原工资水平与市区有较大差距,公务员年人均收入2.79万元,教师年人均收入1.9万元。划入海州区后,移交人员1705人,其中行政人员77人,事业人员1628人。尤其是新划入教师114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779人),工资标准按市区执行,增幅较大,自身财政收入微薄,而且其财政体制由县级财政体制变为区级财政体制,地方财力减少较多,加之划入区以后省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政策优惠减少,财政缺口更大,运转更困难,压力更重。

  二、缓解财政困难的对策

  2021年,我区计划完成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增长24%,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7亿元,增长25%。1-2月份,全区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1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786万元,增长57.4%,完成市考核目标的22.9%,超序时进度6.2个百分点;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39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458万元,增长22.9%,完成市考核目标的20.7%,超序时进度4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32000万元,占市考核目标的27.7%,增长24.8%;预计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600万元,占市考核目标的27.3%,增长28.1%,确保首季开门红。

  1、发挥财政职能,促进财源建设。推进海州开发区、宁海工贸园区有效连接,实现四新产业规模、速度和效益的新提升;增强园区投融资能力,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融合,提升园区企业档次,提高园区财政贡献率。

  2、强化税收征管,做大财政蛋糕。落实责任抓增收。层层建立征管责任制,将收入任务及时分解到每一个征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一门心思抓征管,齐心协力抓入库。规范大户稳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税种的监管,实行专人专户管理,确保税费均衡入库。部门联动促增收。区、乡镇两级坚持上下一盘棋,整体联动,合力推进全区收入组织工作。征管部门建立税收跟踪和项目联系制度,加强收入执行情况调研分析。健全网络保收。加大协税护税力度,推进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健全财税征收主导,相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全面参与的协税护税新机制,同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加强房地产项目税源划分,确保建安房地产税收稳定增长。完善机制督增收。完善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财政收支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全年财政收入完成。

  3、优化支出结构,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事业服务网。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及时发放,支持启动板浦初级中学易地建设和新城区小学建设,积极落实校舍安全和薄弱学校改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锦屏棚户区改造步伐,确保年内完成一期工程。提升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增长机制,建立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的“刚性进保”机制,加快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城乡发展统筹网。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推进桥、涵、闸、站等综合水利配套体系形成,建设农田林网。积极落实家电下乡、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保险试点,提高规范化程度。

  4、深化财政改革,提升工作绩效。一是做好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测算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应对财政体制调整前期工作。加强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分析,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完善和规范支付流程。四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节约率。五是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六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强化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做起,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控制新债,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5、严格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深入推进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创新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拓宽监督事项,全面提升监督层次。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继续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实行跟踪审计和问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实施监管的优势,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逐步实行绩效预算,加强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高效队伍。把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与抓财政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全区财税系统思想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把争先创优活动贯穿工作始终,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按照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勤政廉政的标准,着力打造一支抓重点、善统筹,敢负责、善落实,重效率、善自律的财税干部队伍。

  三、缓解财政困难的几点建议

  1、农业方面。一是加大菜篮子工程投入。近年来我区形成了小荡反季节蔬菜、桃花精细蔬菜等一批高效农业基地,为市区菜篮子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议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区高效农业基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扶持力度,切实把我区打造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菜篮子”。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我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年内重点加大对板浦、宁海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投入,切实解决新划入乡镇农民吃水问题。三是加大康居示范村扶持力度。

  在对沙杭、新海等康居示范村给予扶持的基础上,尽快返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

  2、民生方面。一是给予锦屏棚户区改造定向补助。锦屏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55亩,建筑总面积27.2万平方米,安置3627户,预计总投入4.5亿,中央已补助3626万元,资金缺口巨大,建议上级财政对锦屏棚户区改造定向补助,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二是加大我区义务教育补助。为整合教育资源,我区拟在板浦镇东侧异地新建板浦初级中学,项目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总投资7340万元,目前资金无来源,恳请上级财政给予资金扶持。

  3、体制方面。一是将新海电厂扩建后税收实行市区分享。由于新海电厂职工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多年来海州承担其大量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职能。同时污染比较大、密集高压走廊,严重影响我区投资环境。建议参照淮安等周边地区,根据海州区的实际情况,对新海电厂等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二是加大上市后备企业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区上市准备工作进展良好,太阳雨新能源、黄海机械、中鹏新材料已完成上市前期准备,太阳雨新能源、黄海机械将于近期上报中国证监会,希望上级财政在资金申报、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延续市对板浦的财政扶持政策。根据连政发[2021]155号市政府关于明确市对区划调整地区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对板浦镇的各项税收收入单独核算,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用于板浦的建设和发展,请求上级财政继续实行对板浦的财政扶持政策。

  4、资金结算方面。由于我区土地政策没有像东部城区一样实行封闭运行,土地出让金全额缴汇到市储备中心,在成本分解核算返还过程中,时间较长,制约我区资金周转。建议减少相关程序,对土地出让金实行限期办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海州开发区、孔望新城、西南出入口改造建设速度。

  总之,解决我区财政困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加快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需要中央、省、市的大力帮助;需要区镇自身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只要我们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走活解决财政困难这盘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八: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县财政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自18年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县级财政经济实力已得到了明显好转,社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县市由于体制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就当前XX县财政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并对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制约财政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财政总体实力弱。由于现行财政体制存在财力层层向上集中的机制,地方税收体系不完善,地方税中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税收管理权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增减财政收入的自*很小,县级财政的总体实力较弱,可用财力较少,形成了相对数大、绝对数小的状况。18年XX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81869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61018万元,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6357万元,形成了典型的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作贡献的不良局面;人均财力十分有限,仅为635.6元。加之近年来支柱财源转移,后续财源不济,乡镇财政自给力差,全县21个乡镇没有一个能自给。

  (二)财政增收乏力。全县财源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来自“两烟”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左右,但由于“两烟”受上级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自我发展空间有限;采矿业大部分还处于原矿和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难以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县内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产品自给率高,农产品转化附加值小,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未形成财源“气候”,而且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来自农业方面的收入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刚起步,产生的税额有限,由于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招商引资难度大,真正能在近期增加财政收入

  的项目不多,从全县整体来看,没有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支撑财政收入;加之由于受电力体制改革、驰宏公司核算地搬迁、以礼河电厂受库容等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十分困难。

  (三)收入质量不高。从税源结构上看,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达17.5%。来自于第一产业的财政收入约占1%,来自于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约占73%,来自于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约占26%,反映了全县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由于非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但如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税性收入,大部分要返还给上缴单位,甚至有的是全额返还,因此,实际形成的可用财力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非税性收入的增多,一方面说明财政收入的含金量不高,降低了可用财力的比重,另一方面又催胀了财政收入总量,造成财政虚增,影响上级的转移支付补助,严重损害了地方利益。

  (四)支出增长较快。在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且可用财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增长迅猛。一是由于农业、教育支出上存在“两个高于”的硬性规定,支出基数越滚越大。二是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贯彻“三条保障线”的要求,财政负担的压力骤然增加。三是国家不断出台调资政策,人员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四是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大多要求地方提供配套,进一步增加了地方支出压力。五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退伍军人安置、正常晋升工资、中小学教师、公共卫生和事业单位绩效保工资、保运转等使财政支出负担进一步加重。同时,随着县财政偿债高峰的到来,每年仅支付国开行及各专业银行贷款利息达5000万元左右,财政潜在风险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隐患。

  (五)收支平衡困难。由于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制约,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财源建设困难多,难于形成大的财源增长点,致使全县财政增收缺乏有力的支撑点,财源结构除“两烟、两电、一铅锌和一建材”外,后续财源不济,财政增收十分困难。而财政支出规模

  却随公务员津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新分人员等刚性支出的不断增加而扩大,财政收支平衡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

  二、县级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县级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一是农业不强。由于自然条件差,水利化程度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大,农业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增收艰难;二是工业不富。工业主要以卷烟、铅锌、电力为主,随着烟草行业重组,驰宏公司总部搬迁,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其它产业主要以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资源就地转化升值亟待加强。三是第三产业不活。文化旅游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带动力不够强,第三产业比重低。四是基础不牢。城市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财政收入单一,可用财力不足。从近年来年全县财政收入的结构上看,一是财政收入过分依赖于“两烟、两电、一铅锌”,然而由于受上级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全县财政收入减收较多。二是由于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收入大头上划中央,返还比例较低,税收返还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严重制约了基层财力增长。三是分税制把大税种的小部分、小税种的大部分留给地方,税源零散,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征税成本高,从而地方可留用的财力大大减少,不但使原本不宽裕的县级财政捉襟见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四是政策性减收明显。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一些减免税政策,对县级财政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有18年起省财政对体制下划的省级收入以18年为基数全额上解,同时对工商税中的主要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按照超收部分的20%划为省级收入;提高国税起征点;取消降低烟叶特产税外的农业特产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等,使县级财政直接、间接获取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性资金大为减少。

  (三)招商引资能力弱,缺少经济增长点。由于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不足,把握不够,致使招商引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项目建设的不足导致全县新兴经济增长点不多。一是缺乏对外部经济形势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招商手段单一,招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招商载体和吸引力。二是对县情缺乏分析、缺少招商策略,谈判水平不高。三是过分强调土地、税收等优惠,而忽略了投资环境的建设,致使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诚信氛围不浓。四是由于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为保工资、保重点、保民生以及各种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已力不从心,加之国开行债务到期,偿债压力加剧,企业*难,因此,财政无法再安排资金扶持发展经济,企业发展较为困难,严重制约了后续财源建设的步伐。

  (四)财政供养人员多,财力缺口越来越大。一是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快速增加,几乎每年的新增财力都用于人头费开支;二是中央不断出台的一些政策性增支因素,也是加大县级财力缺口的重要因素。如近年来的几次调整工资;教育、科技、农业、水利等都要求有法定的增长比例,致使县财政缺口资金越来越大。

  三、缓解财政困难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结合“桥头堡”战略规划,重点实施好省级整村推进重点村、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边远贫困地区特困群众就地扶持发展项目、中低产田地改造、硝厂河龙头水库、迤北水库、罩子河水库、播罗水库、“长治”工程、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沼气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大海草山植被恢复工程、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这17个兴边富民工程项目,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村生产条件的瓶颈问题,切实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奔小康的新路子。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区域化布

  置、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加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培育畜牧、薯类、林果、蔬菜、烤烟等主导产业。三是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大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养殖业标准化小区建设力度,大力扶持辣椒精深加工、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实施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骨干财源培植。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16万吨铅锌冶炼及渣综合利用工程,尽快启动五星澜沧江磷化工项目,全力推进大岩洞电站、龙洞电站、大海草山和驾车乡风能资源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保证红云XX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箱的卷烟生产技改项目和金塬建材有限公司90万吨/年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项目如期完工投产。介时投资70000万元的烟厂技改项目和投资36200万元的金塬水泥厂新型生产线投产后将给全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财政增收也将会有一定的保障。二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园四片区”的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加快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集聚功能,构筑工业发展平台。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准项目,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优势项目向园区聚集,优势资源向企业聚集。三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逐步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竞争力强、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努力构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框架。四是搞好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外向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实现借外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上档次、迈台阶。

  (三)强化增收节支,提高财政收支质量。一是强化收入征管。认真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依法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树立节支也是财源建设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原则,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实行综合预算,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把预算内、外资金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预算的统一性;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管理。严格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以增强保重点、保热点的能力。

  (四)明确各级*责任,合理界定人权事权。要合理界定各级*的职能、职责,全面清理财政供给对象,严格控制财政供给范围,彻底解决财政“越位”问题。一是明确中央与省的事权及支出责任后,要进一步划分省以下*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二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对县级在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公益事业、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以及科技、义务教育和扶贫开发等经济性事务方面的事权责任和承担份额。三是在各级*之间确立公共政策的责任原则,即:“谁出政策,谁拿钱”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制定和实施涉及*间权益再分配的公共政策时,各级政策决策者都要遵守这条最基本的责任原则。四是合理明确*职能定位,清晰划分各级次之间“事权”与“财权”,将更多的财力留用主动权下放到县级一层,确保其有足够的能力搞建设、促发展。

  (五)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建立财税、金融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互信机制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二是运用贴息、奖励、担保等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工业、市政公用事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激活民间资本,扩大投资规模;三是充分盘活现有的闲置土地,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对已征用、但长期闲置未用的土地,督促项目业主尽快进场开工建设,形成新的财源。对不用的土地,及时依法收回,让新的项目使用,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六)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一是应建立完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建议上级财政应切实加大对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于在工资性转移支付中有关中央出台的增资政策应按全额予以转移补助,不要再给地方配套。二是建议将如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扩大内需等这部分开支全部纳入到中央转移支付之中予以照顾。三是建立县级财政横向转移支付。适当集中本辖区内经济发达县市的财力,向困难县区转移,缩小县区间的差距。同时,要建立配套激励机制,以调动贫困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从而真正走出财政困境。

推荐访问: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某区 缓解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