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8篇

时间:2023-05-13 16:4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一:生命教育学校教育论文

  一、当前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中存在很多对生命漠视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斥着对生命的轻视、漠然、贬低、排斥。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学校的生命教育依然缺乏,生命教育没有真正得到学校的重视。在家庭、学校中,父母和老师或认为谈论死亡不吉利,或认为年轻的学生距离死亡太过遥远,或觉得此话题太过沉重,通常会对孩子回避死亡的话题。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对死亡充满神秘感,所知甚少,甚至错误地把死亡看得过于简单、轻松。由于学生不懂得生与死的真正意义,也往往会导致学生中出现不珍惜生命的现象。这种漠视生命的观念也导致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和研究也相对滞后,生命教育往往只是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部门在开展一些不成规模的宣传和研究。

  2.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生命教育缺乏重视

  2021年,上海市颁布了生命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来确保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有效实施。在上海市的带动下,国内的辽宁、湖南、云南、黑龙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并比较明确地在学校中开展了生命教育。不过,国内仍然还有很多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由于没有认识到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视,没有将生命教育正式纳入到学校教育目标中来。很多学校在教育中都没有真正去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对于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存能力的教育也谈之甚少。这种教育中的目中无人和生命意识淡漠的情况,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中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学生出现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学校缺乏进行生命教育的操作性指导

  国内对学校生命教育的研究还较多地停留在“奔走、呼吁、探讨”的层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让这些生命教育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也就是说“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才是当前学校生命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内对生命教育进行的研究,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个体生命,对生命教育的社会价值研究比较少,并且对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也比较少。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中也提到了“学校要坚持全面发展,要重视生命教育,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仍然没有设立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资源尚待开发,生命教育专业师资仍然匮乏。因此,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指导与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学生个性中缺失责任和包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生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无一不引起社会的轰动,个性缺失在学生的身上表露无遗。学生处于发育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中,这一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学生年轻气盛,看待问题容易偏激、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行为冲动,甚至出现自杀、自残和伤害他人的情况。学生在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在经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容易出现懊恼、后悔、郁闷的情绪。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长辈无微不至的宠爱和呵护之下成长。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性强,不愿意承担责任,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个性缺失问题。学生个性缺失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5.学生存在信仰迷失的现象我国学生的生命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生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生命价值也有一定的思考。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没有去积极探寻生命的意义,没有去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一些学生虽然生命的存在意识强烈,但是对身心健康意识和生命责任意识普遍淡薄,导致其生命价值取向呈现出信仰的迷失现象。信仰的迷失必定导致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模糊化和边缘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信仰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凝聚力,学生的信仰是这一切的基石。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确立信仰的基础时期,大学阶段是学生进入确立信仰的关键时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信仰迷失了,绝对是个严重的问题。

  二、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教育观

  生命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弘扬生命价值、提升生命精神品质、陶冶生命情感、养育生命态度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指向。教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要研究怎样以教学为依托,有效落实生命教育。学校要努力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懂得惠泽人类自身,也要启发学生树立起与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共处的意识。生命教育就是要学生懂得关心今日生命的存在,同时也要计划明日生命的发展。生命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关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激活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因素,使学生不断进步、生命品质不断得到完善。

  2.发挥生命教育显性课程的作用

  学校的自然、历史、生命科学、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属于生命教育显性课程。自然课程涉及许多生命科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合适的生活环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从而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保护自身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体育与健身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有关人体结构和身体保健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强身健体。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品德与社会涉及到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的内容也很多,学校应当特别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要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生命。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提高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质量。

  3.挖掘生命教育隐性课程的作用

  学校的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属于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学校在注重发挥显性课程优势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挖掘隐性课程所蕴涵的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和英语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生动感人材料,教师在语文和英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善于从语文和英语课本中发现生命教育的素材,并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语文和英语课堂将充满了生命教育的气息和活力,生命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音乐、美术课程重在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优美的歌曲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能够从精神层面上达到熏陶学生情感和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目的,获得美的感受。美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美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还可以在人物的刻画中,通过感受人体美来认识自己,从而喜欢自己。

  4.通过爱心活动提升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去”。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运用亲身体验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引导学生从“关爱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开始。通过让学生参加爱心活动,感受和体验生命的意义。学校可以与贫苦地区学校建立起“手拉手”的关系,除了学校出资建设校舍外,可以动员学生捐钱、捐物来帮助那些贫苦地区的学生。学校还可以积极号召学生关注身边的同学,动员学生把节约下的“零花钱”用来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爱心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5.借鉴成熟地区的生命教育经验

  目前,国内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在国内学校的生命教育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广东省顺德市采取外出取经的办法,学习和借鉴英国、香港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做法,并结合本身的实际将“生命教育”引入课堂,取得比较好的成效。2021年顺德这个隶属于广东省佛山市的县级市竟然成为了广东省唯一获得“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训示范基地”的城市。港台地区在生命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是值得内地教育部门重视和借鉴的经验。美国学校的生命教育起步早,比较成熟,一些成功经验被很多国家和地区所借鉴。美国学校的生命教育并不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而是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挫折教育之中,整个学校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生命教育特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借鉴有关国家及地区成功的生命教育经验,将有利于加快国内学校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6.发挥校园文化的审美教育作用

  学校的校园是基础教育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不能够把校园简单看作只是教室、花园、操场的概念,我们应该有“把校园看作是一个育人的环境、蕴涵育人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学校的校园建设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从总体上营造出有利于审美教育的氛围。校园的美化、绿化应该根据整体要求,统筹规划,尽可能使校园多一点绿色,多一点生命美。让学生置身于清洁整齐、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幽雅静谧的校园环境中,产生出美的想象,得到美的体验和感受。和谐的校园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学生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减少到最低程度。

  7.建立互信、互爱的良好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怀和爱抚,如果孩子在冷漠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都无动于衷的人”。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学生具有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真诚友好的同学关系,既有竞争又携手共进,既相互监督又彼此信任,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和温暖。同学之间形成了和睦相处、诚恳帮助的友爱,那种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丑恶行为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学校还应该提倡并鼓励异性同学之间正当交往,满足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有趣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既可以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产生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

  三、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1.生命教育的组织机构

  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命教育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并形成合力,共同来实施生命教育。学校行政例会要定期研究生命教育推进工作,把生命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贯彻,去落实。同时,在学校网站上要开设生命教育网页,组织师生定期开展生命教育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学校要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申报关于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不断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2.生命教育的全员参与

  学校要号召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起“人人都是生命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人格魅力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把生命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让全体教职工都能正确把握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把生命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3.生命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开展生命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教职工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业务工作等方面实施生命教育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生命教育活动的时间、内容、课程落实情况和教育实效等。学校要把开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和实绩作为教职工业绩评定的标准之一,要定期对生命教育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及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4.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要认真探索适合本校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可以参考港台学校生命教育中普遍采用的“阅读指导法、亲身体验法、模拟想象法、角色扮演法、欣赏讨论法、随机教学法”等。台湾的林永茂教授认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与设计,应该以教育心理学所采取的行为论取向及认知论取向为基础,透过认知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评鉴,协助学生破除一些错误的、非理性的自我挫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为了保证生命教育的贯彻落实,学校在资金、人员安排上也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以确保生命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5.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生命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在生命教育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生命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教育,而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暂时的阶段性教育,而是要持续开展和推广的教育,是贯穿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在学校推行生命教育,将爱惜生命、善待生命作为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二:全民生命教育的优化推广方式

  一、生命教育概况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1]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一词,是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提出的。此后,生命教育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也开展起来。现在,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乃至大陆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例如,1979年成立的澳洲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2]“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接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3]自从生命教育诞生以来,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界定不尽相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形式也不相同。程红艳的定义触及了生命教育的根本,她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4]

  生命教育的层次可以分为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三个层次。从具体内容来看,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挫折教育、意外伤害的救护和

  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纵观我国的生命教育,会发现“理论分析研究较多,具体实践操作较少;基础教育关注较多,其他教育领域关注较少;学界研究关注较多,政府、社会对生命教育主题关注较少。”[5]在本课题的深度访谈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生命教育项目办公室主任郑瑶指出:“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人们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很有限,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呼吁阶段。”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的属性:“元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教育是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教育,因为生而为人,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是:生命的实相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这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无论人暂时是多么成功和快乐,人生的一切都将没有正确的根基和方向,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就会不堪一击,甚至会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生命的事情。如果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关于生命的探索、思考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中外皆有。如宋朝的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民胞物与”思想。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天地就像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因而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是我的伙伴,应该爱一切人和一切物。

  二社会转型期开展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简称。社会转型“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造就了一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6]社会转型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新时期。”[7]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调整和分化,既得利益调整,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既有价值观的权威被颠覆,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冲突状态,极端利己、享乐主义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的触目惊心的现象,如自杀与残害他人的事件增多,腐化堕落现象增多,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如,从自杀现象来看,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孙时进指出,“我国的自杀率为22.99每10万。”[8]2021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该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在15岁至34岁的青壮年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

  排行首位。”[9]自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否定和对个体所在社会的否定。从上文我们知道,生命教育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需要的元教育,而社会转型期种种严峻的危害生命的社会现象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与现实需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内的生命教育目前只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展开,从全社会来看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生命教育。因此,为了个人和社会的健康的发展,进行全民的生命教育是急需的,开展全民生命教育推广活动是当务之急。让所有人认识生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生存和生活,这是对每个人和整个社会负责任的举措。

  三、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

  鉴于大多数人对生命教育并不了解,因此全民生命教育的推广须分两个步骤或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向全社会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提高大众生命教育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到全民生命教育运动中来;二是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纵观以往的思想道德宣传活动,虽然出发点非常好,但是由于宣传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策划,结果往往是不但社会影响面小,而且对人们难以产生态度和行为上真正的改变。更糟糕的现象是,人们对单向灌输式的宣传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正面的思想道德宣传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脱节,只是表面接受,最后导致宣传完全失效。生命教育是唤醒人们生命意识,促动人们寻找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是思想的营销。要想让全民生命教育的宣传有效,要想让生命教育真正在全社会中推广开来,借鉴科学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法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的营销传播方式,整合营销传播风靡中外营销界,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美国广告公司协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10]

  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就是整合使用各种传播手段,传达一致的信息,使传播达到协同效应,形成1+1>2的效果。如果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宣传中,对生命教育宣传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式的策划,根据大众的接受特点巧妙设计宣传的信息,并协同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传播手段进行信息的传递,生命教育的宣传就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以下是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建构的全民生命教育理念宣传的整合传播框架。

  一宣传目标的设定

  在进行科学的营销传播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目标。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目标应该是什么?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各种生命教育所针对的群体,针对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例如,“1979年,特德?诺夫斯基金会在悉尼创立生命教育中心,主要通过长颈鹿哈罗尔德的形象,开展“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宣传推广工作。”[11]“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

  在日本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12]我国现行的生命教育则是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生命安全问题进行的教育。如何设定我国的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目标呢?除了参考别国的经验,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及人类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自觉的生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只是由于每个时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生命教育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在当代中国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全民生命教育宣传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要基于中国社会的具体环境以及个人所面临的具体的生命问题。因此,在设定具体的宣传目标之前,开展全国范围的全民的生命教育相关情况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了解了人们的具体的生命问题和困境之后,我们才能设定有的放矢的宣传目标。

  二目标受众的细分

  市场细分是营销学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各有相似欲望和需求的子市场的过程。”[13]如果把全民生命教育理念的推广看作是一场思想的营销的话,那么推广所针对的所有人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虽然每个人都有接受生命教育的需要,但是社会中各群体所面临的生命问题是不同,比如说对老年人来说,生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生存技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每个群体所需要的生命教育不同,能够打动他们的生命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一些有意义的标准,对宣传的受众进行分类,以使生命教育理念推广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有的放矢,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说,根据年龄,可以把受众先分为三个大致的群体:学生群体,在职人员群体以及老年人群体。学生又可以再细分为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等。在职人员根据职业又可以继续细分,比如说公务员、农民工以及企业职工等群体。

  三宣传内容的设定:合与分

  在营销传播活动中,当确定了营销传播的目标和受众时,下一步就是确定营销传播的内容。全民生命教育推广中传播的内容分两个层面,其一是面向大众的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其二是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的生命教育理念,因为社会中不同群体既有共性和也有个性。

  1.基本理念的确定。全民生命教育理念推广的第一个层面是向所有人传达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向大众传达什么样的生命教育基本理念,才有利于尽快提高大众的生命教育意识呢?目前,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张美云“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其内涵基本上由“生命”决定,所以应该从生命的特征和生命存在的领域来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14]刘慧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引导人们围绕生命来思考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社会及其关系,通过生命认知、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的综合性体验学习来唤醒和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意义,活出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目的所在。”[15]

  综合各家所言,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五种取向: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生理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以及死亡教育或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虽然各家对生命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不外乎如下几个核心的主题:认识生命、生命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能力的培养。其中,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是生命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理念推广的前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人类对生命以及宇宙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人们对生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原因。基于上述的原因,我认为,在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推广中,首要的应该是借助一定的主题激发人们去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让大众投入到生命大反思和大讨论过程中。与以前的单向灌输式的生命教育理念推广相比,这种能够激发人们自身的探索和思考生命的动力的推广将是事半而功倍的,将会调动大家自身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加入到生命教育运动中来。

  2.针对细分受众的生命教育理念确定。生命教育基本思想的传播是针对全民的和普适的,是针对群体的共性的。但是仅仅向大众推广基本的理念还不够,还不够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社会中

  各群体的生活境遇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所需要的生命教育也不相同,因此能够打动他们的生命教育诉求以及诉求方式也是有差异的。为了使生命教育推广能够真正深入每个群体的内心,我们应该对整个社会进行分群,然后通过大范围调查了解每个群体的生活状态,所面临的生命问题,心理特点等等,然后设计合理的诉求和诉求方式去打动他们。

  比如说,从社会阶层来看,官员和农民工所面临的生命问题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生命教育也是不同的。从官员群体来看,目前的腐败现象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某些官员贪污受贿,渎职甚至侵害民权,这些现象反应了某些官员对自己生命的放纵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残害。生命教育者应该思考,对这个群体来说,什么诉求能真正的触动他们,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一新旧媒介的整合营销传播

  “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较2021年底增长5580万,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34.3%提升到38.3%,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较上年底增长5285万人”[16]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普及把传媒推向一个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共存和融合的时代。在今天这个媒介爆炸,注意力被各种媒体分流的时代,任何推广活动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采用整合新旧媒介的营销传播模式是必须的,生命教育的推广也不例外。这种整合模式使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法如广告,公关,人员推介和各种传播媒介包括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生命教育理念,使各种传播手法,各种媒介的传播形成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从具体操作来看,我们可采用媒介专题报道,公关,人员推介,公益广告等手法,还可以请形象大使等等。此外,还不能忽视的是新媒体的力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生命教育宣传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参与度,”[17]可以随时随地的学

  习,降低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成本等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生命教育网站,如华夏生命教育网,生命教育资讯网等等,一些机构也开始在微博上开设帐号,如“活水生命教育中心”,这些举措在宣传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网络不仅能发布生命教育信息,还是和网民互动的平台,网民可以因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形成一个交流社区,甚至这个社区可以成为组织线下生命教育活动的平台。

  二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实践模式

  全民生命教育理念的宣传只是生命教育推广的第一步,当大众对生命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的时候,全民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就比较容易推进了。“从华人世界生命教育兴起的过程来看,中国台湾地区在推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一开始便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介入,颁行统一的生命教育计划,”[1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在一些省市的部分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推动乏力,速度缓慢。鉴于生命教育是关涉个人福祉和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事业,最理想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是政府主导并整合一切社会力量的整合实践模式。全民生命教育的整合实践模式包括如下三个主要方面:实践主体的整合、理论教育与体验教育的整合,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合。

  1.实践主体的整合。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国内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同时,也有为数不多的民办机构开始开展直接或间接的生命教育实践,如中国首家生命教育机构“活水生命教育中心”,“立品图书集团”,“生命蓝海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此外,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上的一些内容也有生命教育的元素,如安徽电视台《鲁豫有约》节目中的一些励志和感人的人物故事等。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的星星之火,还没有燎原,各实践主体各自为战,其力量还没有整合,未能形成合力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中国大陆生命教育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由政府出面整合各实践主体,建立全国生命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体系由政府主导,包括学校,单位,社区,家庭,民间机构营利或非营利,媒体等等。在这个生命教育体系中,政府主导建构全国统一的生命教育实践框架和方案,各机构再按照政府制定的框架和方案,根据自己的生命教育资源设计具体的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这样,各实践主体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使生命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说学校生命教育可以到达学生群体,而危机干预中心有助于解决自杀危机问题,媒体在广泛传播生命教育理念上具有优势,社区和家庭是开展老年人生命教育的便利场所,工作单位可以对职工开展生命教育等等。当所有的社会力量都被整合到生命教育的运动中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接受生命教育的机会,在遇到生命困顿的时候都有获得帮助的机会。

  2.理论与体验教育的整合。“生命教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19]只有理论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生命教育对人的生命有真正的改变。理论性的生命教育,能够向人们传达生命教育中的“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的部分,如生命教育的理念、关于生命的知识,生存技能,敬畏生命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是在短期内可以让人们了解尽可能多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和原则。但是生命教育又是

  实践性和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切身的体验教学中,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懂得去珍惜、关爱、感恩、尊重和帮扶生命。因此应该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身临其境、角色互换、环境塑造等方式让受教育者真正去体会生命各种现象真实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生命教育的知识。有切身体验的教育远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深刻。

  1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合

  在目前的生命教育中,生命教育者的教育起了主导的作用,个人的自我教育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实际上,每个人自己的“生命是最佳的教育资源。生命教育主要不是从生命之外来开发教育资源,获得教育力量,而是借助生命本身的力量来实现。”[20]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成功,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内在蕴藏着生命教育的最大动力。同时,对于个体来说,自己的真实的生命经历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老师。况且,在生命教育中,他人能提供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永远陪伴自己的人是每个人自己。在生命教育中,若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掘个体内部的资源,将他人教育的力量和自我教育的力量整合起来,生命教育将能给人们的生命带来真正的改变。

  在他人与自我教育整合的生命教育模式中,生命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个体自我生命教育的强大动机,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逆境的痛苦中,在在种种生活境遇中,去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本质,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上,除了提供他人教育,还要提供个人自我教育的便利资源,如生命教育网站,虚拟社区,手机生命资源下载,书籍,光碟,电影等等,还可以适当的举办一些生命教育的活动,使生命教育效果最大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二: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生命教育论文优秀范文(2)生命教育论文优秀范文篇二

  《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

  要】通过对药家鑫事件的简述,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现状,浅析当前大学生对生命及生命教育的态度。当今中国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的问题表明了各高校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从而使学生们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药家鑫;大学生;生命;生命教育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21岁大三学生药家鑫驾着私家车去看女友,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撞倒骑电动自行车的张妙,下车后他没有立即施救,而是在发现张妙看自己车牌号后,拿出水果刀,对张妙连捅8刀,致其死亡。在被警察逮捕之后,问其为何行凶杀人,药家鑫回答说“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药家鑫交通肇事不仅仅不主动救助伤者,反而凶残的将其杀死。据调查,药家鑫家境殷实,所驾车辆为私家车,他在朋友眼中是个温顺又倔强的的年轻人,他喜欢弹钢琴,在同学眼里是个“乖同学”,学习优秀、内向,还带了几份钢琴家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可是是什么让一个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对鲜活的生命如此漠然?为什么正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生命?一味的指责80后的药家鑫“富二代”、“官二代”是没有道理的,一味的把他肇事杀人归结与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道德缺失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在许多大学生中间,对生命的漠视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大学生杀人、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事实都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生教育,除了知识、文化、素质教育外还少了一些教育,那就是——生命教育。在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值得大家深思。因此,重视生命教

  育,乃是各个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本来是我们碰到的最基本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着生命的运动。在古代,柏拉图把精神定位于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的本质并不是肉体,那不过是一个束缚人的精神的躯壳。而唯有精神或灵魂才是真正的生命真谛所在。”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而生命的哲学定义认为,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人的生命揭示了人存在的本原,揭示了人从生物个体转化到社会个体的一贯性过程,也揭示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动物的异同,并暗示着人与生物、自然之间的纽带和可能达到的和谐的美感。从生命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出教育中的弊病并加以科学的分析,透视教育中各种脱离生命之源的现象以便我们可以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什么是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Educationforlife)最早由美国的J.DonaldWaiters(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

  在我国,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地区是台湾,迄今已有近十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已经散见于台湾某些大学的课程中。归纳起来即:“生命教育就个体本身而言,是关乎全人的教育,目的在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发展;就个体与外界的关系而言,就是关乎与他人、与自然万物、与天(宇宙主宰)

  之间,如何相处互动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认识生命(包括自己和他人),进而肯定、爱惜冰尊重生命;以虔诚、爱护之心与自然共存共荣,并寻得与天(宇宙)的脉络关系,增进生活的智慧,自我超越,展现生命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①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生命教育专著、网站也层出不穷。

  2.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通过生命教育使人懂得人生在世不应仅仅为自己而存活,还要顾及他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还需要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和珍视他人的生命,把快乐和美好带给他人。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命知识、生命价值和生命关系。

  (1)生命知识。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没有自然生命的存在,人的存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大学生要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身体结构及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一个不可重复的过程。同时要了解其他生物的生命知识,人类和其他生命是互相依靠互相和谐共生的关系,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珍惜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生命。

  (2)生命价值。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它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它贡献了多少。”生命是一种责任,是对父母、亲友、自己的承诺和责任;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各种荣誉、胜利、艰辛、挫折……这些幸福和痛苦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大学生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敢于挑战,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生命是一种影响,一个人的生命从客观上对他人或社会起到正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的价值就是多做有意义的事。

  (3)生命关系。生命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自然、社会而单独存在。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关系的教育就是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位大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体谅与理解父母;尊重他人,真

  诚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高校生命教育的策略

  教育首先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完善。可是遗憾的是,现在的高校大部分都谋求的是“何以为生”而不是“为何而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生负责,使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此外,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结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存在各个方面的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特点,同时面对着学业、父母、社会和竞争的压力,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肩负起他们的责任。

  那么各高校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进行生命教育呢?1.加强死亡教育。

  与生命相对应的是死亡,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对死的研究却很少。在教科书中,基本没有死亡的概念,这方面的其他科普知识就更少了,死亡教育几乎是空白的,对死亡教育的讨论和探索更为薄弱。人们只注重对生的研究,对死的谈论往往被故意忽略,认为谈论死亡是不吉利的,传统的学校教育中也很少涉及这个话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同时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对死亡的避而不谈不是珍惜生命的表现。相反,不及时纠正有些大学生荒.唐的死亡观,只会增加一些大学生其幼稚荒.唐的行为,不利于生命教育的实施。因此,高校应该比较全面的介绍死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具有有限性和不可逆性。通过知识的传达和普及,让学生可以坦然的面对死亡,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更加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享热爱生命。

  2.在具体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从学校教育来说,开设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的课程,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系统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知识,同时也认识死亡,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寻找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也可以再原有的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心理学的办法,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唤醒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发展目标,增加其人文和政治素养,带领学生思考并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在法治教育课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从法治角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与法律相违背的,同学们应该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受侵害。

  3.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命价值教育环境。

  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生命教育的实施也不能只限于学校内,整个社会环境也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教材,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同样处处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父母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儿童成长为青年,学校教育是一部分,家庭教育也是塑造其个性和人格的重要因素,因此生命教育单单依靠大学里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从小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和社会越来越趋于一致和融为一体,很多人都称“大学为半个社会”。我们应该协调好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学生不完全拘泥于课本,从社会生活中体会生命教育的真谛,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良性教育空间。

  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培养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懂得体会身边的一花一草,懂得同情他人疾苦,理解生命的时候,我们相信,像药家鑫这样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注释:

  ①(台)吴庶森,黄丽花.生命教育概论—使用的教学方案

  【M】,台

  湾:台湾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19.]【参考文献】

  [1]姜海燕.生命教育:大学教育的新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2]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林若红.生命教育---当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J].中国发展,2003(3).[4]张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实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5]周晏.加强高校生命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6).

篇三: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

  当下,引领生命教育走进大学校园,是时代的心声,教导大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积极生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大学校园充满生命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呼唤。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摘

  要:知识的教育在人类的启蒙时代与生命教育是并进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当今知识经济膨胀的时代,知识教育逐渐发达并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生命教育逐渐停滞,导致被视为实现梦想殿堂的大学屡屡出现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当下,引领生命教育走进大学校园,是时代的心声,教导大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积极生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大学校园充满生命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呼唤。

  关键词:当代生命教育

  大学生

  生命关怀

  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当代大学里出现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并有上升趋势。教育应该改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什么部分正在受教育,而且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居然会对生命如此漠视、如此残忍呢?这不得不让每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陷入深思。

  一、生命教育的理性内涵

  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北生、赵红云认为: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

  动①。张振成则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协助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目的、价值,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喜爱生命和人生,能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过有意义的人生,并使自我功能充分发展,贡献人群。”我认为,首先,生命教育应该让大学生认识生命、直面生死,并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其次,生命教育不但要引领大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关爱他人与他物的生命,倾听生命的律动;最后,生命教育不但要引领大学生积极生活,而且要使其成为优质自己。

  二、引领生命教育走进大学的紧迫性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生命意思淡薄,自杀与他杀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当前引领生命教育走进大学的任务迫在眉睫。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的到来,呼唤着生命教育走进大学校园,含辛如苦的莘莘学子呼喊着校园充满生命关怀。我认为引领生命教育走进大学的紧迫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自杀率有上升趋势,呼吁生命教育。

  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屡见报端,每个记录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令人惋惜的短暂人生,血写的事实让我们心碎和震惊。2011年1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坠楼身亡。2011年3月9日晚七时许,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名大三的土木专业学生从男生宿舍D8寝室楼6楼坠下自杀身亡。2011年5月15日,中山大学大学城智善园10栋楼下昨晨被发现一女生坠楼身亡,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坠楼女生疑因心理问题坠楼。生命应该是坚强的,越在磨难和挫折中越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生命又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沉痛之余,我们更应该关注事实的背景与内幕。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课。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迷茫失落,在呼吁生命教育。

  人文精神是常见的人类对自己的关怀,具体体现为对个体的尊重、观念的保护、追求和关心,对人类保存完好的各类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个体所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格认可及塑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万物之灵,就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人文修养由人

  文知识及人文精神组成,并而人文精神是关键,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基础。然而,在高校长中存在着“重科技,轻关怀;重专业,轻休养”的倾向,部分学生的拜金思想、功利主义现象日益严重。当代大学生出现精神上的“无家可归”,他们受现代影视和媒界的影响,经受着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的世界,更多的是追求物质方面的诱惑,导致沉浸在物质生活享受中而忽视了生命本身,本来他们就不太了解健康及生命的涵义,还深受追逐利益的负面影响,所以很容易对生命产生漠视,甚至轻生的念头。

  (三)大学教育严重受到功利侵袭,在呼吁生命教育。

  本真的教育,其目的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手段与技能,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但是,在社会唯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的操纵下,教育成了推动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工具,应有的教育目的也随之失去它的原貌。现代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自然的需求,人被作为征服自然、改选自然的工具投入到现代教育中,功利性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特征。大学教育的功利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学生对待期末考试不是为了检测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如何,而是临时抱佛脚,为了不重修或者是奖学金而备考,甚至为争奖学金同学之间还自相残杀,因为这关系到钱;研究生发表论文是为了拿学位,为了达到目的,有些人不折手段,快到毕业走投无路时,经受不起压力就干脆选择轻生解决问题。在功利驱动下的当代教育“太忙碌于现实,太骋于世界”,忘记了“为何而生”,荒废了在意义世界中导行的职责,使现代人从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而不去寻求超越现实利益的生活意义、理想价值、信仰与终极关怀,使人的生活表层化、实利化、短暂化,使人对自我的认识与关怀只服从逐物的需要,不再思考那些具有永远意义的价值。

  三、大学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生命教育并不像知识教育,重视内容的丰富,它更关注对生命的体验。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生动的而不是枯燥的,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我认为大学生命教育内容体系应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引领大学生认识生命,正视死亡。

  开展生命教育课,更要引导学生正视死亡。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中,一旦谈及“死亡”话题,便认为是一种不吉利,是被大多数人所排斥的;学校传统课堂教学也忽视了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活生生的人,教育工作常常把人“物化”,忽视教育场所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从而忽视人的生命意义。实际上,只有正视死亡,才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人生自古谁无死”,“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也就是说人之生与死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逆转的,“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也”,“人之所欲,生甚矣;从之所恶,死甚矣”,“死生亦大矣”,古人关于生与死的论述是很丰富的,但绝大多数是“恶”死“爱”生的。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种必然,因而必须正视。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容面对与接纳死亡,建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死亡的意义,从而生活得更有价值。

  (二)引领大学生积极生活,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生活是落实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体现。一是引领大学生怀着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的路途不可能会一帆风顺,肯定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障碍,但如果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有利于人在成长的岁月中从容以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开启”好的基因。具体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养成“凡事都往好的方面着想”的习惯。二是理解“不理解”。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不是否认理解,而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解不但包括同一性的、相同性的理解,而且包括独特的、差别性的“不理解”。要做到人理解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更难的是人对同一性的、相同性的理解却抱着非常大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者自己也会说的话:“你怎么不理解我?”而把理解等同于一致性,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困难程度。三是学会放弃。个体生命在其成长中受其内部与外部的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随心所欲”,也不可能“皆如人意”。因此,人生在世不仅要学会争取,而且要学会放弃。在成长中,我们会失落很多

  东西,但失落后的我们仍然继续成长,这就是生活的哲理。

  (三)引领大学生逐渐成为优质自己。

  从以下几点着手引领学生成为优质自己。一是保持开放,善于吸取能量。成为优质自己之人的思维、观念、心态等都是更多地处在开放状态,而非封闭态。教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的生活中汲取养料,与环境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二是对人、对事尽心。所谓尽心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对自己的家庭、事业、朋友有真正的热爱;善待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人,尤其是我们身边的人;笑迎与我们探望而过的脸;宽容,不轻易否定,更不轻易背弃;倾情付出,不图回报,无私无怨,九死而不悔;工作努力、执著、不做金钱的主人,不做物质的奴隶。三是明白自己。成为优质自己之人明白自己是怎样的,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在做什么,做的结果可能会怎样。

  注释:

  ①王北生,赵红云.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参考文献:

  [1]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郑晓江,钮则诚.解读生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王北生等.生命的律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王北生.生命的畅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J].华东师范学大学学报,2001.[6]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篇四: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生命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

  吴增强

  近年来,生命教育开始逐渐受到学校的关注,这是现代教育进一步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向。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在当前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意义更为重要。

  生命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问题

  生命教育的兴起,缘于社会环境变化对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急剧的社会变迁使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离异家庭和弱势群体家庭不断出现,使得处境不利学生也逐渐增加;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等等,使得部分青少年学生厌学情绪日益增长,价值观念模糊、生命意识肤浅。

  我们近期对4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与价值观念的负面反映值得重视。49.8%的初中生和61.4%的高中生相信“有人能够死而复生”,而只有4.9%的四年级小学生和7.0%的五年级小学生相信这一点;40%的初中生不相信“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而高中生只有20%不相信。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生命观反而越来越模糊,值得我们深思。授课:XXX

  此外,青少年性观念开放、性越轨行为增多。校园暴力、离家出走、网络沉迷等事件也频频发生。从深层次分析这些问题,发现不少青少年学生漠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对现代教育的反思

  开展生命教育紧迫性的另一个背景,缘自于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就以生命哲学的视野,批判传统教育学是“没有人的教育学理论”。他在《什么是教育学》中写道:“以德国赫尔巴特、瓦茨、车勒和英国的斯宾塞等为代表的十八世纪教育学,与当代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目的发生了全面冲突,这一冲突表征在对教育目标、原则、课程价值进行评价的焦点上。今天,赫尔巴特教育学已经促成了极端的倾向,即不考虑民族的差异性,以及国家对现存学校制度的需求而树立一个死板的模式,这种教育哲学理论上的失误使学校的教育陷入危险境地。在当今学校教育这一狭窄而死寂的领域,令人惊讶地又重演了18世纪没有人的教育的悲剧。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而要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展开对那种今天仍然钳制着我们的教育学的批判,这愈来愈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①

  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我们反思20世纪的教育,同样感受到这种“没有人的教育”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校依然是以大工业生产的模式运行着,划一的教育目标、划一的课程、划一的评价标准,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商品”。学生在学校里经受着机械的训练,而自主精神与创造精神却在日益丧失。升学主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学校,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离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我们的教育侧重于选拔精英,每一项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一部分人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②这使得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受得极大的制约。功利主义的教育只教学生如何活下去,却不与学生一起探讨生命意义和目的,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

  人的全面发展是身体、心智、精神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授课:XXX

  生命教育的界定与内涵

  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

  对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与学生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如果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就是基于生命的教育,也可以称之为生命与教育;一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近年来港台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的生命健康教育都是属于后一种。我们在上海地区中小学开展的生命教育也是属于后一种。因此,从狭义的生命教育出发,界定如下: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对于这个概念的含义说明如下:

  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它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怀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程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在自然、在内心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的关系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因此,生命教育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历程中的这三种和谐关系。

  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身体是人的自然自我,心理是人的精神自我,我们既要重视精神的生命,又要重视自然的生命。生命与自我的和谐,是指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学生处于心理上的“②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5期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我校扎实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会课活动2011-3-31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而班会课则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固定的教育时授课:XXX

  机和重要的教育途径。鉴于近阶段我市各地涉及中小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的态势,学校结合近段情况以及启动的授课:XXX

  “校园综治宣传月”活动方案,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地发挥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功能,扎实地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会课教育活动。

  本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活动,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为主题,历时3周。全校6个年段共72个教学班全参加。在活动中,各个班级准备均较充分,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主题。大多数班级从安全、感恩、文明行为以及学生的责任感等方面选择突破口;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主题,同时采取了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中去体验、去感悟、深化教育主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也是要求。通过“三生教育”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学生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会了一些生存的本领,领悟了做事的基本道理,更加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更加有信心和责任感。

  2013年

  05月

  16日,园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中心组在胜浦实验小学组织举办了

  “依托心理课堂,促进自主德育”

  园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园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小学组成员和部分心理骨干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来自胜浦实验小学的沈晓萍老师和青剑湖学校的王敏芳老师分别展示了两堂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沈老师

  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命,并带领学生从删减生命愿望中体验失去之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沈老师又利用危机干预的相关理念来帮助学生从生命负能量转换成生命正能量。最后制定一天的微日志更是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际生活。王老师以“关爱”为主题,以故事,爱心卡,视频等多种形式给予孩子体验,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分享中获得成长,更从蝴蝶效应的视频中理解了关爱需要传递。

  授课:XXX

  展示课后,园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的张磊和苏志芳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的点评。同时,所有听课老师也踊跃发言,畅谈了自己的听课收获。

  此次优质课展示活动,以心理课堂为依托,扎实对学生进行自主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形成良好的自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园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为园区教育作出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2013年园区自主德育三生教育主题班会课评比结果揭晓

  各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中和职校: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自主德育三生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根据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教育局在近期先后举办了园区各个学段的自主德育三生教育主题班会课评比活动。经过评委们认真评定,现将结果公布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高中职校组:

  一等奖(2名)

  苏大附中

  顾毓凡

  园区二中

  陈利昌

  授课:XXX

  二等奖(4名)

  苏大附中

  袁亚平

  星海实验中学

  季

  康

  西交附中

  钱

  静

  工技校

  褚亚谨

  初中组:

  杰

  素芳

  玲玉

  雪

  一等奖(5名)

  星湾学校

  王頔菲

  星港学校

  孙

  洁

  二等奖(10名)

  景城学校

  陆霁婵

  唯亭学校

  丁奇明

  园区六中

  苏春芳

  莲花学校

  彭晓春

  东沙湖学校

  金鸡湖学校

  星海实验中学娄葑学校

  园区五中

  授课:XXX彭雪梅

  刘

  欣

  李

  秋

  曾淑莲蒋晓蓉园区一中

  斜塘学校

  园区十中

  青剑湖学校周钱郭赵

  小学组:

  一等奖(7名)

  星海小学

  刘

  莹

  星湾学校

  赵

  静

  翰林小学

  周洪宪

  跨塘实小

  朱建英

  星港学校

  吴

  伟

  二实小

  陈茜雯

  娄葑实小

  卢伟玲

  二等奖(14名)

  胜浦实小

  邵

  哲

  静

  唯亭学校

  顾苏婷

  美婧

  金鸡湖学校

  苏静萍

  文丽

  方舟小学

  韩丽萍

  鸣珍

  斜塘学校

  盛月清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文萃小学

  莲花学校

  凤凰小学

  唯亭实小

  娄葑学校

  授课:XXX肖

  红

  车坊实小

  俞

  叶

  青剑湖学校

  顾

  军

  景城学校

  顾郁艳

  新城花园

  李

  佳

  罗高向朱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三生教育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授课:XXX

  目录

  1基本内涵

  2主要内容

  3教育目的4基本思路

  5基本方法

  基本内涵

  编辑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生教育相关书籍

  三生教育相关书籍

  授课:XXX

  主要内容

  编辑

  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

  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研究涉及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的家庭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尤其是优化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环境等等。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使教职员工更加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三生教育“雏鹰行动”.

  三生教育“雏鹰行动”.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具有六大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学校的生活教育从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入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感恩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珍惜生活,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生态教育,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授课:XXX

  三生教育手抄报内容

  三生教育手抄报内容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教育目的编辑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

  三生教育

  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生教育演讲比赛

  3、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授课:XXX

  当前在校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三生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对于引导和树立大学生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基本思路

  编辑

  组织形式:要组建由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学生代表等组成的“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分工合作问题,以及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班、团、队活动和专题讲座、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等结合的有效形式,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有条件的学校由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小组进行专题教学,以及由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协同开展教学。

  具体教学方法:根据“三生教育”基本方法的要求,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考核评价方法:要根据学段特点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确定“三生教育”的具体目标,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对“三生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强调终结性评价,又要强调诊断性评价,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授课:XXX

  基本方法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等。

  1、主体教育是指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2、认知教育是指要根据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眼于知行统一,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晓之以理,为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行为教育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教师和家长首先就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就要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就要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用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然)昨天,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

  目前,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蓝皮书分析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尽管“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在中国自杀研究中是个常见的命题,然而蓝皮书指出,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却较为突出,比例高于女生;比照年龄和年级能够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自杀率开始攀升,其中初中最高,高中次之。授课:XXX

  从自杀成因来看,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包括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蓝皮书指出,中小学生的自杀并不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根本原因还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如师生冲突类中,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导致教师的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家庭冲突导致的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首要因素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篇五: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

  当前新时期,加强中学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是现代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在生命教育中存在着社会不重视、内容不具体、过程形式化、途径单一化等诸多问题。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生命教育论文2500字篇一

  《谈谈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

  要: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传授人以知识、技能、谋生的本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物欲的诱惑,使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变得迷糊,对生命变得冷漠,从而出现种种虐待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到根本,重视生命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1生命教育内涵

  人的生命具有两重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精神性。生物性是指人和自然界其他广大生物一样的肉体生命(物质存在)的生理属性。精神性则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和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生物性是人生命的基础,精神性是人生命的灵魂。生命的教育应该是人生命的生物性内涵和精神性内涵的统一。

  从广义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促使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让学生知道尊重人类的生命,还要让学生明白人与其它物种和谐共存的道理;不仅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2生命教育的意义

  2.1生命教育是人的根本教育

  生命是人类繁衍的基础,生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的存在,以人为追求,一切终归于生命的主题,一切都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教育作为人类必须的也是让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完美更有意义的一种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生命特征和意义,学会珍爱生命,而教育的最高追求则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引导人的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2.2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和诱惑,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造成生理上的、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他们内心的不调和不畅顺又容易引发极端的心理问题,造成行为失控的现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生命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国民的素质。生命意识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这对提高国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对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2.4生命教育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前提

  生命的健美,生命与生命的和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理想境界。哪个家庭愿意看到家人生命的离间相残或惨痛陨落?谁又希望看到生命你死我活的争斗,谁又愿意目睹生命被惨无人道的摧残?生命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提升生命的质量,从而能促进家庭的融和,促进社会的和谐。

  3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3.1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们帮助学

  生认识每一个生命在自然中诞生的偶然与伟大,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生命的依存关系,认识生命的无常,认识生命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短暂存在和永恒消失,让学生具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懂得体己怜人,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能积极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自觉追求生命更重大的意义。

  3.2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是一个过程,人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每个生命都有重量,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价值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要传承人文精神,要弘扬善,要释放爱,要承担责任,要追求真,要创造美。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命的意义也不仅局限于自身。人的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自己,更在于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为地球及自然的其他生命创造价值;生命个体在追求自身快乐与幸福的同时也让别的生命获得快乐与幸福才是生命更大的意义。

  3.3死亡教育

  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教育中我们谈“死”,是因为要更好地“生”;我们谈“生”,是要超越“死”。因为死,生变得短暂有限,生变得难能可贵,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要让生命更有意义。死如果是必然,我们就要坦然;死如果是偶然,我们要防范于未然,死如果比生更有意义,我们就超然。不要让生命轻易走向死亡,既然生我们就要珍惜生,必然死我们就不怕死。

  4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4.1开展生命的专题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可以直接凸显生命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4.2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的信息和意义显隐于各学科课程中,如生物让人认识生命来

  源和特征,化学让人认识生命的构成与保健,物理让人认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等;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可以让我们认识生命的责任,生命的精神,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发掘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4.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如通过野营和农村耕作劳动,让学生接受生存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通过参观动植物园,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树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种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深切的生命体验,能帮助学生磨练生命,感悟生命,充实生命,丰富生命。

  4.4日常生活和管理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的危机无时不存在,生命的意外实在太多。如生活中卫生问题、安全问题、疾病问题,甚至人际交往、矛盾纠纷问题,随时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日常生活和管理,学校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平时管理宣传教育要到位,危险问题要想到,预防措施要做足,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生命、优化生命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东莉.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当代青年研究,2010.6.[2]

  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

篇六: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能流于形式,它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有着具体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篇一

  《生命教育策略探索》

  [摘要]传统的教育观将物的价值置于人的生命价值之上,青少年本身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导致生命悲剧屡屡发生,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命关怀

  生命教育

  学生

  近年来,校园中不断出现一起起踩踏事故和学生自杀事件,如花的生命来不及绽放就被无情地扼杀。生命的失去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伤痛,但是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在这逝去的生命背后,有着哪些值得深思的话题?如何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可见,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所谓生命教育,具体来说就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认识并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自己的生命价值,提高生命的品味,树立起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能流于形式,它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有着具体的内容。本文试图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放眼现实,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塑造健康人格的需要

  现在的在校生大都是九十年代或跨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受过苦,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许多同学都以自我为中心,娇横、自私、心理调节能力很弱,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委屈。父母又寄予他们太多的希望,再加上学校强大而片面的竞争压力,使很多青少年在人格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他们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往往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2013年1月11日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火箭班”初一学生因学习成绩排名下降从11层楼跳下;2013年1月17号,江苏扬州名校树人学校16岁初三学生留下遗书称因“害怕”不得不自杀,随后从教学5楼跳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就占了25万。在这些自杀的人中,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乃生命教育的当务之急。

  树立生命权威的需要

  生命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生命的价值是无以伦比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任何物质的东西都黯然失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生命的尊严一直被蹂躏、践踏,直到今天,生命意义的缺失,仍是社会的一大顽症。中国矿难的一次次发生,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爆炸声

  中血肉模糊,这些事故的背后,是某些领导、企业主乃至矿工自己生命意识的缺失;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同样是肇事司机生命意识的缺失,是18个路人生命意识的缺失。如果那司机和18个路人也懂得关爱别人的生命,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一幕幕仍是生命意识的缺失。树立生命权威,捍卫生命的尊严,挖掘生命的价值,是现代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的生命美丽绽放

  教师的使命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的生命如花般美丽绽放,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和成长,让每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强烈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确立“生命关怀”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一直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学校,要为自己的前途付出一切而在所不惜,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忽视了对生命的感受、体验和尊重。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旨是解放人、发展人、滋润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教育在关注社会文明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发展,教育要引导人追求生命的完善,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追逐生命中的“峰值”。蒙代梭利也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说到底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不能被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生命关怀”的意义出发,教育就不应该把一定的社会要求当作“模具”,把学生当作是抽象的材料去进行“加工”,企图打造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而应该为其生命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生命关怀”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育者生命教育素质,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1)专题教育内容丰富。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篇七: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命教育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命教育论?1  摘要:庄???哲学博?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命智慧。从概念解读、当代?学??命教育中传统?化的缺失、庄???哲学融?当代?学??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性??来构思全?,浅抒?见。  关键词:??哲学;?命教育;传统?化  ?、概念解读  ??哲学,是关于??问题的哲学学说,主要探讨??的?的、意义和价值等,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式,对?们的?活起指引作?。  ?命教育,就是关于?的?活、?命与??问题的教育。  ?、当代?学??命教育中传统?化的缺失

  1.?命教育意识上对传统?化认识的弱化  传统?化是?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化遗产,也是?个民族特有的思维?式和精神体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在他的著作《历史研究》中曾这样写道:“在近6000年的?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从未中断过的。”可见中国?化的博?精深及其在?类?明发展史上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价值。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多元?化的不断冲击,加之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传统?化正在不断被消解,表现在?命教育理念上,即是对传统?化的漠视。  (1)多元?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增?了?们适应社会的难度。我们在?出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来。?对良莠不齐的外来?化,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当代?学?,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不能形成正确的??观和世界观。外国媒体和舆论?肆渲染的?化相对主义和历史虚?主义,奉拜?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主义?上,正不断消解着我国?贯主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腐蚀着青年?代。传统?化被弱化,?命意识在淡化。  (2)教育体制的“泛功利化”  ?业?命在为?类创造了极?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类看到了科技理性的?穷威?。新中国成?后,?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我国?度?常重视重?业的发展,对科技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度。“科学技术是第??产?”作为?个标杆指引着中国前进,引领着这?代中国?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与国际化接轨,理?科优于?科,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度与语?相媲美。尤其在进??学后,随着学科的专业化和系统化,部分学?为了?后更好地就业,专攻专业技术知识,?对国学的研究则?乎处于搁置状态。对科技理性的过分推崇导致??教育的缺失,?们的精神?益空虚,整个社会和?的发展都被“单向度化”。

  2.?学??命教育内容中传统?化的缺失  ?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杰·唐纳·华特?在美国加州创办的第?所?命教育学校——阿南达智慧?活学校。旨在关注青少年反吸毒、预防艾滋病、?杀等暴??为。?前西?关于?命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国?校?命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尚不健全,?命教育课通常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理辅导课的形式开展,?命教育内容过分注重说理教育和表达政治教化功能,?忽视了传统?化对学???素养的陶冶和实践能?的培养。  三、庄???哲学融?当代?学??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命教育思想,其中以儒、道、释三家思想最为突出。庄?,作为道教四?真?之?,是继??之后道家学说的集?成者,研究庄?的??哲学思想具有重?的意义。

  1.进?步丰富?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命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晚。最初对?命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西?哲学中的?命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命教育思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学者开始着眼于对来?中国本??化的中国传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研究庄???哲学中的?命智慧,有利于进?步丰富?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增强我国?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  《庄?》全书?万余?,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蕴含着较为系统完整的?命观。将庄???哲学融??学??命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的民族?尊?和?豪感,增强四个认同(即对伟?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庄???哲学融?当代?学??命教育的可?性  本?拟从庄???哲学的?命观、处世观和??观三个?度来谈庄???哲学中的伟??命智慧。

  1.庄?的??观:重?、顺?  《庄?·知北游》?:“??天地之间,若?驹过隙,忽然?已。”庄?深知??短暂,教导?们要珍惜?命,体现了庄?重?的思想。  《庄?·?宗师》?:“死?,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意思就是说?命的出?和死亡都是由命决定的,就像?天与?夜的往复变化?样,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庄?顺?的思想。??路上难免荆棘丛?,磕磕绊绊,庄?淡然对待?死的态度,对于当代?学?勇于直??死与挫折具有重?的启发意义。??病死乃?然常态,挫折亦不可避免,唯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跨过??的每?个坎,迎来春天。

  2.庄?的处世观:游世  名利观:庄?深谙?命之短暂,所以他以清静?为的游世态度,劝导?们“?以?灭天,?以故灭命,?以得殉名,谨守?勿失,是谓友其真。”(《庄?·秋?篇》)。意即?不要为了???毁灭?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殉名利,谨守天道?不离失。众所周知,在物质财富极?丰富的当今社会,?们很容易为名利所扰?丧失本真,对于即将?进社会的?学?亦如此,庄???哲学所倡导的名利观对当今?学?养成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的指导意义。??在世,?个?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是谁,??的初?是什么,切忌执着于现实的功利,为名利所累。如若?味地争名夺利,必会违背?然的道德,?向事物的反?。  智慧观:在对待知识??,庄?强调要先存诸?,?后存诸?。认为?只有??储存了?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去指导帮助别?。这?思想在《庄?·逍遥游》中也有体现: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就是说如果?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量负载?船。当今社会,?对?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在校?学?表现出?种焦虑、急躁的状态,好?骛远,急功近利。殊不知“梅花??苦寒来”,纵使外部环境如何恶劣,只有内?保持?颗虚豁空达的本?,不断充实提???才是硬道理。  ?际观:近年来?校频发的?学?案件中,有很??部分学?是因为不能正确处理?际关系?采取了极端的?式去对待?命。当今?学?处在?个复杂的?际交往圈,他们不仅要处理好与家长、?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处理好社会?际关系。《庄?·??》篇有?句经典名??为传颂:“君?之交淡如?,??之交?如醴”。《庄?·?宗师》也提倡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相助出于?为的莫逆之交。原?这样讲:“相与于?相与,相为于?相为”。当代?学?在遇到?际交往困扰时,?定要产?积极的?理?预,寻求同学、?师和家长的帮助,切莫?极端,让青春之花就此枯萎。

  3.庄?的养?观:体悟?命之道  《庄?·刻意》载:“夫恬淡寂寞,虚??为,此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认为恬淡、寂寞、虚?、?为是天地的本质和道德修养的极?境界。《庄?·逍遥游》中“鼹?饮河,不过满腹”则是告诫?要知?。?螳臂当车的典故则是劝诫?们想问题、办事情前?定要正确审视??的能?,只有在知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我特长。当代?学?在追求?我全?发展的同时,?定要先正确审视??,对??有?个?较正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突出?我特长的同时获得其他??的良好发展。  庄???哲学中所倡导的重?、顺?,体悟?命之道以及游世的思想对当代?学??命观的养成具有重?的理论价值。  五、结语  庄???哲学博?精深,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命智慧,并与当今?命科学与死亡学等学科的发展相契合,必将成为中国开展?命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和精神财富。  参考?献:

  [1]郑晓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20xx.

  [2]刘敬妍.试论?命教育观在?校德育中的应?[D].哈尔滨?业?学,20xx.

  [3]阿诺德·汤因?.历史研究[M].刘北成,译.?民出版社,20xx.?命教育论?2  ?、拓展书本内容?动教学

    ?先,不能只顾着向学?传授?物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更应该扩展?物书上的内容,慢慢引??命教育这?概念。学校要重视?命教育这?课程,经常组织?命教育的讲座,更能让学?认识到?命教育的意义。教师不能只?味地和学?讲书本上的内容,?要寻找书本上的内容和?命教育的相似点,从?引进?命教育的内容。将?物学加以拓展,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从?物学很好地过渡到?命教育的课程中。学?通过学习?物学可以知道,?个很?的?命,它们在?物圈都是相互存在的。在如此?的?物圈中,少了任何?种?物,哪怕是蚂蚁,都会影响?物圈的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命,爱护?命。  ?、运?新的科技设备进?教学  ?命教育的主要?的是为了让学?发现?命中的美,从?更加地热爱?命。?命中?个细胞的成长、衰?到死亡,细胞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得以见证了。再到以?为个体,?类的孕育、出?、成长再到死亡,这?步步的不容易。从?类的孕育,看出?命的艰?;从?类的死亡,看出?命的脆弱。只有让学?真正在??明?这些,才能让他们珍爱??的?命。?师找到了?物书本中和?命教育中的融合点,就可以把?命教育带?到课堂中去。多向学?传授?命的美好和?命的不易,让学?知道珍爱?命。在对植物的探讨中,讲到了植物?命的孕育和“种?的萌发”,学?在看种?是如何萌发,然后?长成为?棵参天?树的时候,都会情不?禁地发出惊叹。那么?颗??的种?,在地下悄然?息地?长着,经过风吹?打,慢慢地成长为?棵参天?树,这见证了?命的强?和?命发展的不容易。在教育形式上,我们应该多采?新的形式,?如多媒体教育,多给学?看?些视频影像,直观地冲击学?的视觉,让学?为?命的存在?感到?豪。现今,我们已经跨?了?络的时代,在教育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络的教学来提?学?的积极性。  三、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程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给学?布置课后作业,因为?物在初中教学中本不是特别重要的学科,如果没有任何的课后练习,那么学?可能真的会忘之脑后。对学?进??些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在?定程度上加强学?的记忆性。在初中?物教学课程中,会有很多开放性的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就可以让学?填写实践报告,不?明确的规定实践报告的主题。这种开放性的主题,能够让学?的思维更加活跃,想问题的??也就更多了。教师在课上所讲的?些知识,学?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所以要进??些课后作业的布置,学?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吸收。?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较有针对性,都是?些要求掌握和考试必考的难点和重点。这些知识学习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所以需要在课后花?些时间进?巩固。同时,也可以从多?些??去了解知识,帮助学?消化知识。  四、举办讲座提?学?积极性  学校全??持?命教育的课程,不仅在?物课上要求?师对?物学和?命教育的融合,还要经常举办?命教育的讲座,提?学?的认识。学校可以请?些?命教育的专家,或者是?些?较有权威的教师,对学?进??物教学以外的,从不同的?度对?命教育进?讲解。初中?的思维?较活跃,对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所以学校应该多举办讲座来增加学?的积极性,在讲座中,多推及?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的知识?,提?学?的学习兴趣。?物学科主要就是对?命进?探索的?门课程。初中?物与?命教育的交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认识?命的真正意义。每?个?命都应该值得我们去爱护,只有学?真正意识到了?命的意义,才懂得如何去珍爱?命,善待他?。同时学校也要做好调节,让?命教育能够真正地实施下去。如多采??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式,举?校园讲座等,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命教育论?3  摘要:?命教育的源头始于美国。西?许多发达国家随之在中?学开展?命教育,?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世纪90年代?命教育引?我国,并逐渐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学科渗透?命教育是实施?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渗透?命教育的独特优势,且具有?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命教育;中学地理;地理教学  ?、?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命教育的内涵  对于?命教育,国内教育理论界在这个概念的诠释上?直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命教育的概念表述有很多种,专家学者纷纷从多个?度阐释?命教育。?种类型的定义可以认为对?命教育的理解是:通过?命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有关?命的知识,提???对?命的认识,提??存技能,挖掘?命的价值,并对他?的?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还有?种类型的定义是将?命教育诠释成?种教育的?段,教育的观念。本?主要指前者。

  2.?命教育的意义  ?命教育??所具备的价值和进??命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包括:在物质?命层?,?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的?存意识,使其产?珍惜?命的观念,同时尽可能地提供给学??存能?的培养教育,诸如动?能?、适应能?、抗挫折能?、野外?存以及安全防范能?和?救能?的训练等,为其个体?命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在精神层?,对其进??命价值升华教育,提??命的质量,为其建?积极的??提供引导。这正是?命教育的最通俗意义。也就是说,?命教育所要达到的?标不仅是让学?学会?存,更要引导学?理解?活、思考?命的意义从?去追求幸福?活。  ?、地理教学渗透?命教育的优势

  1.地理课程是进??命教育的重要课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然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的科学,从整体反映?类?存的客观世界。它不仅直接涉及到?类?产、?活的????,还涉及到?类的精神世界。?命教育致?于?与??的教育、?与?的教育、?与?然的教育、?与环境的教育,?论进?哪??的?命教育,地理课程都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如?然地理有利于学?充分认识?命,从?热爱?命和珍惜?命。通过对?然规律和原理的学习,增强?命意识,进?善待?命,尊重?然。???地理的学习能够提?地理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关?和热爱环境的责任感,从?提升?命的?度。

  2.地理教学包含?命教育的?量素材  地理教学蕴涵着的?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认识?命、珍惜?命、尊重?命、热爱?命,提??存技能和?命质量的重要阵地。例如,如何利?地图在陌?地?的定位、GPS的应?等技能。初中地理从经纬?定位开始,进?学习使?地图以及判别?向。这些知识对于学?的?常?活?常有?。此外,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旱、泥?流、沙尘暴等,并不同程度地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对学?的灾害防范意识及灾难发?时的急救逃?能?培养有重要帮助。涉及认识层?的则更多,从正?的熏陶看,如对?宇宙的浩瀚,可见?命之渺?,树?谦虚、乐观的?态等。反?教材也??皆是,通过?类对?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态破坏等,可进?步教育学?树?忧患意识与和谐意识。  三、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渗透?命教育的策略

  1.利?宇宙科学知识,唤起学?对?命的敬畏之感  从宇宙?爆炸形成宇宙的雏形,到太阳系、地球的形成,再到?命的出现,以?于到今天的?类,经历了?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些知识的学习可让学?感受到?命的伟?,对?命产?敬畏之情。进?形成科学的?命观,?励学?要时刻善待?命,不断进取。

  2.建??地关系和谐发展思想,增强学?热爱?命意识  地理学是研究?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认清正确的?地关系,理解?然环境和?命活动的?体性,从?意识到保护环境也是为?类创设良好的?存空间和?活质量,将保护环境看成是?类?命活动的?个有机组成部分。善待环境就是善待?类、善待?命、善待??。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然、社会和?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地理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对?物的保护,对?态平衡的维持,实际上是引发学?内?中对绿?、阳光、?命和?然的热爱之情。

  3.利?地理过程与因果关系思想,强化学?战胜困难意志  地理过程思想告诉我们,任何地理事物与现象都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应从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动态发展的视?分析问题。如中学地理讲述的“沧海桑?”、“背斜成?、向斜成?”,就蕴含“塞翁失马”?样的哲理。实际上,许多事情都不是?蹴?就的,?是经过多次的磨练才获得成功。正如陆地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貌,多是经历千百万年的风?后才形成的。因此,地理过程思想可启迪学??对挫折、失败时坦然处之,将其看作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个正常环节,没有必要过分担?和害怕。地理现象的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地理因果关系思想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善于从多?度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4.善于延伸地理知识,训练学??存技能  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延伸地理知识。特别是在讲述?然灾害时,延伸相关知识,以提?学??存技能。世界范围内重?的突发性?然灾害包括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滑坡、泥?流、森林?灾等。?然灾害?乎都与地理学知识有关联,可以通过多种?式影响?们?产、?活,甚?威胁?类的财产、?命安全。为使灾害带给?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们就要对其有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中特别是地理教学中要介绍相关知识。?的?命是可贵的,但也是脆弱的。?对突如其来的?类灾难,要教育学?如何?救。站在教学前沿的地理教师?定要传授学?各种?存知识、?法和遇到各种?存危机时的处理办法、逃?本领,提?学?保护??的意识与能?,?不是?味地只讲书本上提供的知识。

  5.利?体验式教学,强化?命教育  体验教育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标,创设“?临其境”、“?临其境”的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在该环

  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我教育”,并达到“?我完善”和“个性完善”的内化过程。  观看图?及影像。对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并茂的形式,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例如,讲“?然灾害”时,可以给学?播放《汶川地震》纪录?,使学?通过真实的画?去了解?然灾害对?类?活的危害以及在灾难发?后如何去?对。学习“荒漠化治理”时,可让学?观看相关影像资料,让学?感受沙棘、沙枣等植物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坚强的?命?,从?更加尊重?命、珍惜?命,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实地参观。学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可指导学?观察??所在地区的种植业,同时引导学?思考当地农产品的产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该如何合理利?当地的资源等,使学?关注当地农民的?活状况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学?热爱?活,热爱家乡。?且在??然中,可以给学??然之美的熏陶,动物、植物的美,了解?然?河在时间长河中形成的过程,感受?命于悠悠时间的短暂,?命出现、延续的不易。这都属于地理独有的?命教育契机。

    实践活动。利?每年的“植树节”(3?12?)督促学?亲?植树、浇树,使其在植树的过程中,树?环保意识,认识到植树造林给?类?活带来的益处。每年的4?22?“世界地球?”,让学?明确地球是?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与?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八: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以生命教育为话题的论文5篇

  爱的奉献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议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议论文篇1古往今来,每一位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都有他们独特的背后故事,就像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们最艰辛的时候。因此,他们喜爱帮助他人,从而回忆起自己最艰难的时期,不忘本心。特别是白手起家的人,尤其如此。

  世界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是总会有人处在危难之间,无论事业还是生活,总会有自己的难处,因此,便需要我们尽我们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拯救他们。

  一位白手起家的富翁,面对三个贫苦家庭,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毫不犹豫,这不就是他们爱的奉献吗?他们乐于帮助他人,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不求回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虽然我们不是富翁,但是,我们可以尽我们的一份力,一件衣服,一句问候,一切不都包含着我们最真诚的祝愿吗?慈善,并不需要付出多少,不需要多少金钱,不需要多少职位,其实,他只是内心的一种问候,关于大家,关于社会。其实,你们现在帮助他们,未来说不准他们也会帮助你,世事无绝对,帮助他人其实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应当献出我们一丝绵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从古至今,多少人为慈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西方的巴菲特还是东方的这位富翁,他们都乐于慈善,乐于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凤凰男克里斯不也是如此吗?面对日益发展的他却坚持离开,帮助奥巴马竞选,为民族平等作出了贡献。他们,无论是高调慈善,还是默默付出,至少,他们都为慈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难道只有富翁才能做慈善吗?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疑问,但是,在

  我看来,这个回答一定是——不是。

  雷锋,众所周知的人物,从小学到高中,这个名字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是,如果让你做一辈子的好事呢?恐怕你会放弃的吧。他,一位普通的士兵,英年早逝,他的一生没有太大贡献,他不如孔子圣明,他没有商人聪明,也不如毛主席伟大,但他却得到世人的称赞,这又是为何呢?因为他热爱帮助他人,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力量,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慈善吗?还是那句话,慈善不是要夸下海口,也不是要捐出重金,我们只需要尽心帮助他人就好。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也是进步的,但是,我希望我们的慈善事业不是停滞不前的,我们需要他人帮助,但我们也要帮助他人,我们不能只要求别人来帮助我们,而自己却无动于衷,那样是自私的。所以,我希望,在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力去帮助他人,为我们的世界做出贡献,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议论文篇2今天早上的周会课,大队辅导员德老师请绿色家园的李妈妈为我们讲述了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西部山区,生活着这样一群小朋友,他们有的是被父母抛弃的,有的是没有父母的孤儿。

  听完李妈妈的讲述我心里很难过,想一想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又教会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做一个有用的人。而我们整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还整天的让爸爸妈妈操心、生气,我心里真的是很难过。

  李妈妈的讲述又使我想起了我QQ空间的一组照片,在西安有人花30万元吃了一顿饭,再看看今天从西部山区刚刚学来的两个小朋友,他们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爱,都没法生活下去了,可是他们还能这样勇敢的面对生活,独立而坚强的去面对一切,这正是他们值得的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同时也为他们有勇敢、坚强、自立、自强精神而感到自豪。

  记得妈妈曾经教我唱过一首歌“这是心得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同学们!让我

  们携起手来共同献出一点爱心吧!也许只是几本旧书、一个文具盒几支铅笔或是几块橡皮,但带给他们的,却是永久的温暖!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议论文篇3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爱,那是清晨清新的空气,让你如饥似渴的吮吸;那是傍晚夕阳西下的余辉,让你无比的留恋;那是和风细雨对大地无私的滋润,让你时常美在心田。那爱让你在失落时找到可以流泪的肩膀,那爱让你在你快乐时找到可以分享的笑脸,那爱陪你走过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每天,都是父母为你忙碌的身影,这一切早已被你认为是理所当然,可如果你用心体悟,就发现—理所当然的背后是爱的奉献。

  十几年来,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包含了父母辛劳的汗水,他们把深情的爱无私的给予了我们,让我们从一个天真的孩童变成了憧憬未来的少年,在我们尽情享受青春年华的同时,是父母一点点老去的身影,但爱的奉献却从未停止。

  你爽朗的笑脸,是父母的安慰,你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父母的满足,也许,你的一点进步,你的一丝成熟都是对父母的回报。

  爱不只是付出,更是回报,只有奉献与回报深深结合才是最和谐的爱。父母给了我们一个用爱编织的天堂,我们回报不了太多,但我们仍可以把那深深感激化作笑容挂在父母的脸上,你看那父亲的脸上是否因此而少了丝皱纹,再看母亲的容颜是否因此而多份美丽。

  小时侯,只知道傻傻的从父母手中接过那份沉重的爱,小时侯,只知道傻傻的对父亲说:“爸爸,我要。”父亲只是轻轻的点头。从那包含深情的目光中,看到的是对子女的一种无限希望。你的未来就是他们的欣慰,你的成功就是他们的喜悦,他们期待的是一个可以活的精彩的儿女,他们苛求的是儿女可以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河奉献给大地,我拿什么奉献给您_我的父母。

  这杯水很轻,我希望它能滋润您的喉咙,这首歌很短,我希望它可以带给你愉悦。我的力气很小,但我可以陪你散步,我的爱微不足道,但那是小草对阳光最深的感激。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所以我也一定要知恩图报,用我的爱心,用我的行动,来报答我的父母,报答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我坚信,只要人人学会奉献,爱就会传遍世界。

  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议论文篇4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儿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儿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以爱的奉献为话题议论文篇5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我们又能索取什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不求回报。老师就是千千万万奉献者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老师的培育下快乐成长的。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引导我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本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逐步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如

  果没有老师,我们不可能在思想道德上、知识、能力上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社会就不会取得这么快的进步。

  老师对社会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心血,甚至毕生精力,在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们就像勤劳的园丁,长年累月的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他们又像燃烧的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老师那样默默奉献的人,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为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奉献者付出的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种无私的爱心,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因为有人的奉献,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人类才会不断前进,祖国才会日益强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人生的意义就是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为祖国做出贡献活着才有意义,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别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社会将进步一大步,祖国会更加繁荣,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生命教育课程论文1500字 教育课程 生命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