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3篇

时间:2023-05-13 18:50:1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浅析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与对策

  作者:苏军生

  来源:《职业(上半月刊)》2017年第3期

  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各个学校一直积极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技工教育的工作实际,分别从教与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入手,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查找、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措施与对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各个学校一直积极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学院实际,寻找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症结,探讨其影响因素,查找、剖析存在的原因,才能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从事技工教育的工作实际,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与措施。

  一、教师方面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探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首先需要剖析教师:剖析教师的责任心,是否做到了“尽心尽力”;剖析工作质量的高低,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剖析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否做到了“蒸蒸日上”。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技工类院校部分教师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对课堂的管理力度不大,课堂效率较低;专业不精、治学不严谨;教书育人力度不够,对学生关心爱护不够;教师积极性不高;个别教师师德意识淡漠,律己性不强。表现在工作中,则体现为:知识面狭窄,对教材不熟悉,上课时照本宣科、阐述概念不清,使用专业术语不准确、操作演示不规范,不能结合生产实例、与生产实践脱节严重;不能正确地选用和使用教学方法,教学缺少激情和热情,不能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语言生硬、语速不当):课堂管理力度不够、驾驭能力不强,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关爱不足,表扬少、训斥多,鼓励少、讥讽多,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暴:许多学校年轻教师不愿留在“一线”,工作不主动,应付了事等。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为:部分教师自身责任心、使命感不强,严谨治学的作风不扎实,工作无压力,自我提高意识不强;部分学校教学力量薄弱,对教师的培训与帮、带不足:对师资力量重视不够,缺少必要的考核、评估体系与奖惩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比例失调(年龄、男女)等。

  2.改进建议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上述弊端,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篇二: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制约我校质量提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就是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中,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学科还在全县平均分以下,现将我校相关情况做如下介绍,说得不对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我校基本情况:2018年春季,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383名学生,其中七年级2个班,81名学生;八年级三个班,128名学生;九年级四个班,174名学生。

  二、2017年中考情况:全校199名毕业生总分平均分345.08,七科合格率13.57分,普通高中上线110人,上线率55%。三项考核数据综合排名全县第28名。

  三、教学质量偏差原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

  1.领导班子面临的困难大,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多年不力,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客观现状。

  2.因阶段性重点工作淡化了教学主业,找借口推脱责任。

  3.学校虽然地处乡镇中心,但对教师的吸引力不强。

  4.领导班子没有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层面

  1、和教师在学生管理上存在畏难情绪,学生管理不严,有的甚至不敢管、不想管。部分教师和班主任与学生思想交流少,师生关系弱化。

  2、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2岁,普遍偏大,音美专业教师紧缺。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上课满堂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有的重备教法而轻学法。

  4、部分教师敬业意识不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钻研教学,不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备课不扎实,批阅作业不细致,课后辅导不及时不长期。

  5、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为。一部分教师不学习、不反思、不总结,青年教师得不到成长。

  四、提升策略

  1.全面动员、强化意识

  在总结上学期我校质量情况的基础上,寻找差距、反思不足、激发全校教师的质量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形势和主要任务,激发全校师生的工作热情、群策群力、以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在召开的开学工作会和教研组工作会的基础上,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安排本学期的质量摸底监测和各科竞赛活动,培养良好的学风。把质量的认识深入到全校每一名师生的心中。

  2.学习《通渭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切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结合新课改要求,遵循中小学教学规律,贯彻落实《通渭县碧玉初级中学基本要求》。重视和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活动、成绩考查与、教学研究等八个教学基本环节的规范要求、检查监督和反馈矫正。促使教学工作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完善学校教学常规要求和检查制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1)、早晚读划定区域。(2)、对早晚自习进行跟踪检查,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围。(3)建立课表、任课公示和巡课检查制度。开学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课时及时上报学区,同时将学校课表在教导处公示,班级课表在教室外公示,接受学校巡查和上级领导督查。学校每节课(包括自习辅导)都安排值班人员巡课,逐课检查按公示课表上课情况和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4)加强备课组建设,落实听随堂课制度。各学科成立备课组,形成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情况必须及时如实记录,学校定期对备课小组的集体备课的资料、活动、成果进行检查。(5)建立学校教学质量抽测反馈制度。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九年级学科质量抽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具体负责,提高出卷质量,组织监考阅卷,及时登分汇总,要求抽测学科的老师结合抽测成绩深刻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成绩偏低的科任老师,学校将个别交流,特别差的要调换岗位。(6)建立期中期末检测和质量分析制度。学校要认真组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充分利用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帮助教师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7)建立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校教研组每两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学校不定时进行抽查,每两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次检查后要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向教师反馈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检查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教师,校长要亲自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改进;并组织力量跟踪指导检查,促其整改并提高。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要进行表扬,并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做法。教师常规检查的结果要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过程性依据。

  (8)建立基于质量的绩效考核制度。学校根据教体局的要求,重新修订了《碧玉初级中学绩效工资分等发放考核细则》,建立了《碧玉初级中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完善了《碧玉初级中学教师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制定了《碧玉初级中学评优选先办法》等奖惩制度。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将过程性的工作检查与质量考核挂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在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4.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上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在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中的作用。学校要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要深入学习通河初中、安川学校、三铺初中、陇川初中等先进学校以及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如:上学期带领部分教师在安川学校、三铺初中、陇川初中听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改进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满堂贯”的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课堂教学效率有实质性的提高。

  5.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1)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根据自身学科特长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推门听课,随听随评;(2)教导处每周安排一节公开课,在教研组会议上评课;(3)每位科任教师相互听课,每学年不少于20节。(4)邀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随时听评课。

  6.加强课外跟踪督查及辅导。早自习以语文、英语背诵为主,教师抽查;晚自习前以历史、政治背诵为主;晚自习以物理、数学、化学为主,要求辅导教师全程辅导。

  五、组织保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在出台计划前,和部分教师座谈,校务会讨论修改行动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行动计划(方案);学习新修订的《教师教

  学工作基本要求》,并尽快统一思想,将各项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行为和每个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都能落实到行动计划上来,循规范,讲细节,求质量,以不断优化我校教学管理的质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校务会成员、教研组长和九年级班主任为组员,统筹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学校建立了行动计划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定期检查目标开展情况,定期召开民主咨询会,向学校师生征询建设性意见。要求每个班级每位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的统一目标制定自己所任班级所任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提升目标计划,在原成绩的基础上提高的,学校进行奖励。及格率和平均分低于上学期的,进行惩罚。我校要将制订的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作为今后三年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任务,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3.营造氛围,环境育人。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在打造书香校园花功夫,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温馨向上的读书学习环境。

篇三: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中小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陷入“老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中。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也就是说,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这便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而这一本质的缺陷恰恰是阻碍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素质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障碍。

  一、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1.教学思想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形成了一套不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三中心”模式。

  (1)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从一般的课堂教学来看,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取得真正的共识。不少的课堂上,“主体”却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反正学生得围绕着教师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传输”。

  (2)教学程序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由于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唱主角,因而教学活动便是教师按自己事前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讲解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3)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应付考试已成了中小学教学的无形指挥棒,怎么考就怎么教。往往是今年的教学围绕着去年的试题转,教学总是盲目地跟在考题后面跑。多考的多讲,少考的少讲,不考的不讲。特别是毕业班更是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为普遍推广的“经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学方法的因素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方法相关。由于教学方法受教育思想的制约,陈旧的教育思想是不可能运用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讲风太盛。这是中小学各种教学的通病。课堂上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人认为,不讲似乎对不起学生,不讲就没有尽到做教师的责任,不讲就是没有水平。还有难以言明的心理障碍是: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有讲到,会引起学生埋怨,领导责难。因此,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讲得过多,讲得过细,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消化的时间。

  (2)练不得法。有的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讲到底变为一练到底,美其名曰: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了备课找题目,上课用题单,讲解对答案。而所练内容,往往未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多为信手拈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为可有可无的机械重复。一练到底,满堂练的结果,自然是浪费时间,徒耗学生精力。

  (3)问无目的。强调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却又把“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名为“启发式”,实为“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至学生钻进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才肯罢休。这一问题问完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堂堂课都如此,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怎能不低下?

  (4)学无指导。为了强调在课堂上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学生看的情况到底如何,教师常常是不注重检查、不注重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圈点勾画,没有动笔批注。有的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既不动口,也不动脑动手,开卷茫然。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如果个别老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则课堂上纪律松弛,管理混乱,课堂如“放羊”一样,学生学无效果。

  3.学生思维的因素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虽然在教学领域早就提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要求,但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看,学生思维活动却很不充分,直接隐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归纳起来,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障碍:

  (1)思维的依赖性。现在的学生多“唯书唯上”,书本上怎么说,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去思维。平时死记,考试死答,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敢大胆质疑和推测,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缺乏变通地

  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思维的封闭状态,这是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症结所在。

  (2)思维的单一性。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全面地从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前因与后果、偶然与必然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思路狭窄,思维简单,常常表现出孤立的线型思维,表现出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和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多求同思维而少求异思维,多横向思维而少纵向思维。

  (3)思维的无序性。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上,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顺应同化,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善于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不少学生临近毕业,对已学过的内容还是七零八落的,呈无序散乱状态,构不成知识板块,织不成知识网络,理不清知识层次,建不起知识系统。

  (4)思维的浅表性。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出思维的表面化现象,缺乏应有的深度。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思维达到语言层就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文章的真谛。不知道剥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明象、循文悟道。因此,阅读中多只能领会浅表层的明示信息,而发掘不出深层次的隐含内容。

  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当前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完善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

  1.实施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

  (1)提高理性认识。教师应明确:①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和学生知识的增长呈正相关。教学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给学生基本的、系统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学生知识增长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数量和学生知识增长的数量不是等同的,学生知识增长的数量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而取决于有效知识量。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和学生智慧的发展呈正相关。知识是发展的依据,但知识不等于发展。个体获得的知识总量和智慧不是正相关。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有效知识量和智慧的发展才呈正相关。

  (2)精心设计教学。同样的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设计,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自己觉

  得讲解得奇特巧妙,但学生却是“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老师只顾自己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可见,在教学设计中,既要事先学习、研究课标和教材等,又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对课堂教学整个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尤其要注意优选教学方法。

推荐访问: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和应对策略 教学质量 我校 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