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4篇

时间:2023-05-18 1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本学期七年级教材为xxxx版的《道德与法治》,为此在拿到新教材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欲达到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xxxx人教版《道德与

  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担任七年级四个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促进积极健康的自我的培养,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与法制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主题带动,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6)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3)培养坚强的意志,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还需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和锻炼。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有了较大差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这部分学生应帮他们找根源,找症结,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上进。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初中课程内容增加,学习任务加重等原因,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通过调查、讨论等理解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

  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及时反思,做好每月一次的反思工作。

  4、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5、多样化教学,尽可能的设置学科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比如,第一单元活动:讨论:学习与游戏的关系。第五单元活动:调查:舌尖上的安全。

  6、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7、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立完成。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练习册,全收全改,及时收发,及时检测。

  五、教学进度

  以上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安排,同时对自我的成长,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教学相长,自身也将在专业技能、治素养、教学技巧、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有较大的提升,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教学的促进者、研究者;与学生做朋友,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做一个终生的学习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条漫漫的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完善自身,坚持向前,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xx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原来的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法并育。这一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迅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是充满求知渴望,对世界、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时期,但又是生命过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矛盾萌发和交织的时期,是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迷失和误入歧途的危险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因此,根据我区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教材结构

  七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设六个单元,共18课。上册为1-3单元,下册为4-6单元,每个单元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18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脚步,青春多美好,青春畅想曲)、“优化心理品质”(做情绪的主人,磨砺坚强意志,陶冶高雅情绪)到“享受学习生活”(希望从这里开始,学海无涯乐作舟,做学习的主人),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为中心,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感悟生命价值”(珍爱生命,自尊自信,感悟人生)、“树立法治观念”(法律在我身边,法律不可违,做守法公民)到“珍惜特殊保护”(法律护我成长,筑起“防火墙”,噪“高压线”),将心理、道德、法律有机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的融合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从习惯对工作学习的影响谈起,谈到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并有效地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三、教学和评价建议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

  在课程教学中,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差距,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中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学了理论就与现实对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各抒己见,逐渐明辨是非。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

  学科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困惑点,设置两难问题,提高课堂思辨性。

  价值观多重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新教材中不难发现,上下两册教材中共设置了十二处思辨设问,如“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问题极具有思辨性,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英语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3、有效开展单元实践活动。

  单元实践活动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是本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单元教育主题而设计,与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单元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但二者相辅相

  成,有机统一。单元实践活动也要有教学目标,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准备、提供各种保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社会调查、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活动要求、教学需要确定。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进度: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4一、本班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1908-1913共6个班的同学,绝大部分的同学,都热爱道德与法计课的学习,上课都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热衷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懂得合作和分享。自觉遵守纪律,尊敬老师。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点,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

  2.认识情绪、情感,正确处理情绪、情感问题。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异性同学关系。

  3.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初步认识法律,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三、教材简析:

  教材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导向来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理性思维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观点鲜明,依据客观有力,内容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字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浅出,符合切合学生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

  ②懂得调节情绪,培养健康的情感。

  ③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关系。

  ④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⑤增强法律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和集体备课,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和步骤,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认真上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3.注意讲练结合。课堂上,老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力。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课堂上加强练习,以讲带练,以练促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历练心智,增强能力,提升境界。

  六、教学进度表: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二、教材解读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共四个单元。

  三、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等指导性文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

  5、认真组织开展选修课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利用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对学生进行考试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

  8、充分运用微课等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安排:

  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xxx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

  命的思考”。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治方向;应坚持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思想品德教学应结合本省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本科目教学要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能用知识解答学习上的课论问题,又能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现象,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学生情况简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刚从小学六年级升上来,面对新的环境与成长还不甚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从所知信息了解,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相互不熟悉。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问题,学生适应新的生活不会太顺利。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面对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念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知士标: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学生要明白书中所讲的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点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运用知识点分析自身的情况。并在学习后使自己的思想意识有所转变,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以课本为基础,老师讲述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重点理解课本

  的知识点,解答课本中的问题。严格要求,调动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学生能力,多说、多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教材总体分析

  初一上册共有四单元九课,主要讲:新的阶段,同学们面临新的环境以及在新阶段中如何做优秀的自己。

  新教材后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欲达到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期所任教的四个七年级班,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又要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其次要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

  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xxxx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

  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是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1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力求彻底转变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守爱、自尊、自强。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三、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知识体系

  教材大致从整体上涉及到了中学生明白自我、感悟友谊、理解师长、思考生命四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一种感性接触。随着学生生活的扩展,这些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也都会得到扩展。

  明白自我方面:涉及怎样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树立梦想,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

  感悟友谊方面:告诉学生怎样正确与同学朋友相处,如何正确定位网络交友。

  理解师长方面:教材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怎样正确的与老师、家长相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思考生命方面:教材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和绽放生命之花三个方面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5、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8、充分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

  好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序

  内容

  5师生交往

  135治观念。

  三、教材简析:

  教材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导向来编写,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理性思维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观点鲜明,依据客观有力,内容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字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浅出,符合切合学生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变化。

  ②懂得调节情绪,培养健康的情感。

  ③正确处理异性同学的关系。

  ④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⑤增强法律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和集体备课,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和步骤,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认真上课,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参

  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3、注意讲练结合。课堂上,老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力。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课堂上加强练习,以讲带练,以练促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历练心智,增强能力,提升境界。

  六、教学进度表:时间教学内容

  课时:

  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回首三年的课改生涯,自己虽然很努力的去学习有关课改方面的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由于缺乏足够理念,灵活有效的实践操作,没有能及时的调整具体模式操作中的不良行为而造成课堂效率的低效。特别中考越接近,多数成绩在屡次测试中不理想的`同学出现了放弃的念头,而我们的工作却未能有效地进行跟进动员,“破罐子摔破”的思想在班硷只要有一个出现,继而就会想恶性肿瘤一样迅速蔓延,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结合这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其次将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是我校教学的特色,教师对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要观察细致,开展定时的学生调查及时纠正合作讨论中出现的依赖性,抄袭之风,借讨论之名适机聊天等不良现象,端正课堂讨论之风。大力表扬课堂上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有见解、有思想的同学,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最后激发学习的信心与潜力。学生的基础有差距,但学习的好坏最主要差别在于是否有信心,只要信心上来了,成绩自然会跟着提高,从学生刚进校的那一刻起,学生的信心教育就应该常抓不懈。

  或许有太多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我们的课改之路还在艰难地探索前行中……

  依据新课程课改的精神和我校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结合思品学科的特点,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本学习制定如下的具体计划:

  时间保障。

  ⑵对照合作课堂“八大原则和五项要求”,提高导案编制的质量,探究导案灵活使用中教学设计,力求能灵活、多样化的开展丰富多彩课堂学习形式,挖掘课堂活力,关注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兴趣,为高效课堂赢得动力保障。

  ⑶积极探索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合作课堂”科学方案,总结经验教训,将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课题的探究。通过公开课、评课议课、研讨课不断地寻求解决的方法,克服课改实践中所遇的一个个难题,为打造高效课堂扫清障碍赢得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守爱、自尊、自强。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三、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

  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

篇二: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少年有梦)1.一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图片。

  2.轻音乐《为了谁》《我和你》《感谢你》。

  3.拍摄校园里的劳动者录像。

  活动过程

  (一)情境再现:“哪些人为我们服务”。

  1.小朋友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哪些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些默默工作的人们,看看他们劳动时忙碌的身影吧!

  2.在刚刚的画面中,都看到了谁?他们在为我们做什么呢?

  3.学生讨论交流,老师随机小结归纳:

  (1)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踩在泥水中,辛苦插秧,没有他们,我们吃不到白白的米饭。

  (2)交警:每天上学放学,都看到他们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为了我们的出行安全,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他们努力维持交通秩序,马路上很有序,我们才能平平安安地到达学校和家里。

  (3)建筑工人:他们顶着烈日,为我们建设美好的家园,让我们舒舒服服住在里面。

  (4)医生:我们生了病时,是他们辛辛苦苦给我们看病配药打针,让我们减少痛苦,早日康复的。

  (5)清洁工人:为了大家周围环境的干净美丽,总是不怕脏和累。

  4.小结:小朋友们,不管插秧种稻的农民,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管是满面尘灰的清洁工人,还是保家卫国的解放军;他们为了我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默默无闻的劳动啊。

  5.除了这些人,还有哪些人每天也在辛勤地劳动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6.欣赏一组衣食住行各种职业人员图片或书上图片:农民、交通警察、建筑工人、售货员、医生、消防员、清洁工人、解放军、纺织工人、邮递员的图片若干张,配乐《为了谁》《我和你》

  7.小结:小朋友们对身边的劳动者注重理解得真多,正是有这么多人的服务,我们才能健康的成长,幸福生活。假设我们的社会离开了清洁工,会……离开了医生……离开了警察……离开了售货员……是啊,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重要,为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从没说过累,也没说过苦,他们的贡献真大啊!(出示课题)值得我们尊重,让我们把贡献的勋章奖励给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各种各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对身边人的注重,把这些悄无声息辛勤劳动的人们由幕后推向前台,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劳动者为了我们辛勤地付出着,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

  (二)小小采访:“理解他们的辛苦”

  1.谈话:小朋友们,当我们每天背着书包踏进我们的校园时,注重到校园里这些熟悉的身影吗?播放。[播放一组校园忙碌的身影观察图片]2.想理解他们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做小记者的机会,深入了解老师的工作。

  (1)学生现场采访。

  (2)采访完毕,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3.课前,我们的小记者对校园中的各个劳动者实行了采访,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请看采访录像。(师播放采访录像)

  (1)录像一:采访食堂阿姨

  看完录像,组织讨论:听了小记者的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2)录像二:采访清洁工阿姨

  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有什么想说的?

  (3)录像三:采访图书馆老师。

  等下次轮到我们去借书时知道怎么做吗?

  4.小结:为了给我们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劳动者的身影,虽然我们天天和他们见面,但平时却很少去注重他们。

  5.谈话: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我们学校的保安叔叔、修理工叔叔,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小朋友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呢?(老师适当指导: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感受等)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访。

  6.组织学生交流采访情况。

  7.此时此刻,小朋友们最想说些什么?

  8.总结:小朋友们,通过采访,我们知道学校里每一个人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为了你们的成长,他们从没说过累,也没说过苦。让我们说一声谢谢你!(轻音乐《感谢你》)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到校园里的劳动者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为依托,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发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意识,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总结

  1.播放歌曲《感谢你》,学生欣赏,跟随着哼唱。

  2.教师总结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很多多我们理解的、不理解的人,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篇三: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学序曲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感受成长的连续性,体会不同人生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

  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机遇不断成长

  教学难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2.齐读教材序言中的文字——中学时代。

  3.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步入了中学时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中学生活已经开始。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学时代更加精彩、更加阳光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中学序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起点

  1.角色扮演——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对话(教材P2—3)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中学生与小学生两种身份的思考,带领学生发现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体味成长的意味,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1)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学生和中学生,现场演绎对话,可以适当增加对话和旁白。(提醒:需要教师澄清学生的真实身份,避免日后给扮演者造成影响)(2)即兴采访: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了没有?为什么?你想长大吗?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你对自己有哪些期待?

  提示:上了中学,我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长高,会出现第二性征,我们的心理也会逐渐成熟,但是中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从身体的变化来看我们是长大了,但是从心理变化上看,我们还没有长大。

  总结提升:不管我们想不想长大,时间的指针不会倒转。今天,我们已经从小学升入了中学,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2.中学生活之初体验、初发现(教材P3—4)(1)创设情境: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多媒体配上画面,比如校园风景、社团活动、师生风采等。

  (2)心情分享:按照一定的顺序请每一位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

  提示: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这个问题。

  (3)分享交流: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提醒:请学生尊重每位同学的发言)总结提升:中学生活把我们带入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3.名人启示录——钱学森的中学生活(教材P4)分享感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追问。例如,为什么钱学森对自己的中学生活如此留恋?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学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讲述: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目标导学二:成长的礼物

  1.我们一起挑礼物(教材P5)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使学生不仅能够愉快地接受变化了的生活,而且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期待更加明确,形成自我激励,学会自我管理。

  (1)你最想挑选哪类礼物?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

  (2)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合作探究:昨天与今天(教材P6)(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收获,自然引出“遗憾”的话题。

  (2)学生反思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遗憾。

  (3)小组讨论:针对某一方面的遗憾寻求弥补的方式,让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4)如果我们真能够实现这些打算,那你将有什么变化?

  (5)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过去的遗憾已经过去,让我们一起告别昨天,把握今天,在新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让以后的生活少留遗憾。

  3.合作探究:读书记(教材P6-7)(1)随机调查:提问学生在小学阶段都读过哪些书籍?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分享交流:请学生说出看了小龙书单的感想,并提问教材所列书单中的书读过几本?

  (3)发出倡议:挑战自己,开始阅读。请学生代表推荐书单里没有的优秀图书,把书单做得更完善。

  推荐书目:《绿野仙踪》《海底两万里》《爱丽丝漫游记》《爱的教育》《皮皮鲁传》《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稻草人》等。

  教师总结: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拉开了中学时代的序幕,探讨了新的起点、成长的礼物,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也是充实的,每个人的中学时代又是各具特色的,希2望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中学时代。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节课,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将活动放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行,大大地提高了思辨和理性层次。整个课堂教学既突出了主题,同时又比较生活化,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出了教学内容,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少年有梦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3.解释少年:指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的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仍然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1)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

  (2)分组讨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课堂辩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向其他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辩论完毕,小组之间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

  教师讲述: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

  2.理解什么是努力——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教材P11—12)(1)分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你还会继续吗?

  教师总结: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③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让学生懂得梦想是需要付出的,并不是空想、幻想,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获得了哪些心得体会等。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精神落到实处。

  学习伴成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认识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求新知的能力;提高正确看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5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仝正国的故事导入。

  仝正国(仝[tóng]同“同”,姓氏。)初中毕业38年后重返高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

  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

  2014年1月4日,65岁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位高龄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打开学习之窗

  1.教师讲述:“学习”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指小鸟开始学习飞翔。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人们对学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呢?

  2.学习的内容(教材P15探究与分享)设计意图: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回答自己经历的学习,认识到只要我们保持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

  ●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

  ●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

  ……

  (1)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

  (2)你经历的学习有哪些?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教师过渡:通过上述材料的探讨,我们对学习有着怎样的认识呢?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吗?为此,我们进行一场辩论。

  3.辩论:学习必须在学校完成吗?

  正方: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来自学校;学校就是专门为学习而设立的。

  反方:在家里看书也是学习;社会也是一所学校。

  教师总结: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终身学习(教材P17)设计意图:通过一组鲜活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二是通过思考我们长大以后还要不要学习,为讲解学习的意义做铺垫。

  (1)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2)长大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教师总结: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5.材料链接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目标导学二:学习点亮生命

  1.教师讲述: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追问:为谁而学?考高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赏识,将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还是让头脑变得丰富,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1)讨论交流: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并与同学展开积极讨论交流。

  (2)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学习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展开。

  教师总结学习的重要意义: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2.热爱学习的毛泽东

  (1)阅读体验:阅读毛泽东的例子,共同体验毛泽东用学习打开生命之窗,发展自己,增益他人,服务社会。

  (2)思考交流:思考学习在毛泽东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打开学习之窗”,努力学习吧!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无论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学生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播放视频、多媒体呈现以及学生活动等多元的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享受学习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体味学习中的快乐和辛苦;知道发现并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读书郎》

  2.师提问:郎的心情是怎样的?——乐观、不怕困难的心情。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体味学习

  1.学习中有快乐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的发明有一千多种,平均15天就有一种新发明,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发明家。为了搞发明创造,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他说:“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我每天都其乐无穷。”

  2.快乐的学习经历

  设计意图:一是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曾经的快乐。过去的一些事情,当时也许是痛苦的,现在想来也许是难忘的美好回忆。二是展望自己的未来,可以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期望,帮助学生思考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1)回顾思考:回顾自己学习过程中快乐的经历,思考自己快乐的原因。

  (2)交流分享:交流自己快乐的经历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引发同学共鸣。

  教师总结: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中有快乐,但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有时候也有辛苦。

  3.学习中有辛苦

  (1)请同学们寻找有关表达学习是辛苦的成语或诗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

  (2)在学习中遇到困苦时,你是怎么想的?是怎样做的?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有的同学:努力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解决了问题,感觉自己真能干,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自豪感。

  有的同学:怕苦,放弃努力,问题解决不了,失去信心,感觉自己真笨。

  教师总结:学习中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做出努力。

  4.学习带来的享受(教材P21)(1)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进入初中以后,又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

  (2)学生发言: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引发同学共鸣。

  提示:此处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回答。

  教师总结: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目标导学二:学会学习

  1.学习的困扰(教材P22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回顾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扰。

  (2)交流分享: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展示兴趣迁移法

  当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我们可以运用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遵循下列做法:

  ①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学科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②进行身心放松训练。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③想象上自己所喜欢的科目的情景,让心情愉悦起来。然后将上喜欢的科目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④立即开始学习。

  教师总结: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3.时间去哪儿了(教材P22—23)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低效学习者和高效学习者的时间安排,帮助学生认识到结合自己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分析反思:分析两个图的不同特点,反思自身,寻找自己没能充分利用好时间的原因。

  提示:两个图的特点——低效学习者和高效学习者在时间的安排上不一样,低效学习者总是有计划,无自律,高效学习者通常有计划,有自律。

  (2)回顾自己的一周,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

  4.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1)交流分享: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窍门?

  (2)相互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总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三、课堂总结

  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初中三年的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使我们终身受益。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不断地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经历中的快乐瞬间,让学生明白与学习中的困难相比,学习本身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态度。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学习的苦。本课时不足之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苦后,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认识自己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价值观目标

  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贵自知

  教学难点:多把尺子量自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个传说,众神居住的地方叫作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们猜。斯芬克斯来到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当时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谜底:人。

  箴言:认识你自己。

  师:同学们,当色彩斑斓的青春世界向我们敞开大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人贵自知

  1.你的“自我”在哪里(教材P26)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觉察外在的环境的改变、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中学生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自我探索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

  (2)思考交流:让学生尝试回答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归纳: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

  2.小刚与队友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刚和队友进行对话,体会小刚和队友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2)思考交流:让学生思考小刚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他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小刚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他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的认识会使小刚的自信心膨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不利于小刚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小刚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3.名人堂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做过打字机生意,办过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他的妻子深知丈夫虽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写作之路,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标导学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

  (1)寻人启事。

  (2)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3)例句:

  我是谁?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4)请同学们从外形、性格、优点、缺点、特长等多个方面,模仿上述的例句格式,分别写出5句话。(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写)(5)将纸收齐后放入一个小纸箱中,老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3-5人回答)(6)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2.材料链接

  11长颈鹿:“我个子高,能吃到树上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1)说一说上面这段对话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提示: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3.不同的“我”(教材P30)(1)阅读体验:体会对同一个人他人会有不同的评价。

  (2)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教师总结: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可能各不相同,我们要重视他们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精彩时段,做更好的自己吧!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认识自己不仅仅要自我认识,还要从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基本道理。

  做更好的自己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积极接纳自我,并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了解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知道积极接纳自我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学会欣赏自己;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通过教学活动,把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感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12的水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做更好的自己

  教学难点:接纳与欣赏自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身高只有1.60米,但潘长江一点也不觉得憋屈:“咱本来就袖珍嘛,这有什么了不得的,记住了——浓缩的都是精华!”潘长江不断努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令人捧腹大笑而又富有哲理的作品。

  师:这段话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接纳和欣赏自己。我们成不了别人,却可以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接纳与欣赏自己

  1.分享“我的生命线”

  (1)解读生命线的含义及其任务:下面的一条线,代表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请你找到适当的位置,把它用*标出来,代表你今天的年龄。你了解自己吗?请标注出以下各项。

  (2)通过分享,我们发现了什么共性的问题?

  教师总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自我反省

  (1)你了解自己有哪些优点和长处、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吗?请完成下列句式(填写出5句)。

  我喜欢我自己,是因为()我不喜欢我自己,是因为()(2)思考:你会抱着怎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3.学会欣赏自己

  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30多岁,我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儿。他笑着从车上跳下来,并夸张地走了几步给我看,哦,原来是跛足。可他很坦然地说:“为了能不走路,蹬三轮车便是最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材料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三轮车师傅是一个能接纳自己的人;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我们不仅要接纳自己,而且要学会欣赏自己。

  13教师总结: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2)要求: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3)表现: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目标导学二:我要飞的更高

  1.接纳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教材P34探究与分享)(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三个同学的问题,并反思自己对“成为更好的自己”有哪些类似的困惑。

  (2)教师提问: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邀请学生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要认识到任何事情都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当中,人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青少年身心急剧变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我们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不是自我否定的理由。我们在自我接纳与欣赏的基础上主动谋求发展,便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2.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有一次拿着自己的作品给一位讨厌自己的人看,一心准备接受批评。一位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应道:“正因为他不喜欢我的作品,所以我才要拿给他看。他可能会提出一些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些总比赞美的话要有益多了。”

  (1)果戈理为什么要去听取别人严厉的批评?

  提示: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客观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能用自己的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去改正缺点。

  (2)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吗?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

  提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点,我们要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存在,运用正确的方法去主动改正它们,进而完善自我。

  教师总结:(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3.材料链接

  失去双臂的刘伟,凭借高超的双脚演奏钢琴的水平,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的冠军。

  胡达·克鲁斯在70岁的时候学习登山,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

  马克思能阅读欧洲所有国家的文学著作,恩格斯能说十几种语言。

  ……

  (1)材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一样吗?

  (2)我们怎样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呢?

  提示:(1)①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伟失去双臂,但他在演奏方面有很大的潜能;胡达·克鲁斯在登山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爱迪生有发明方面的潜能;马克思有语言方面的潜能。②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奋斗目标。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探索、实践、努力等方法来发掘自身的潜能。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正确认识了自己,懂得了欣赏自己,扬长避短。在现实生活中,为14了实现我们的梦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其今后取得成功做了积极的铺垫。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基本上达到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目的。同时由于在设计情景和活动时,没有把握好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评估,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和朋友在一起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理解友谊带给我们的力量,在新环境中建立新友谊

  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友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学会把握友谊

  正视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因此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人们又留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同学们,你是否拥有这种珍贵的情谊呢?

  二、新课讲授

  15目标导学一:我的朋友圈

  1.交往对象的选择(教材P38)设计意图:让学生觉察到自己现在的交往对象选择上的倾向性,可能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同龄人,更加渴望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互动,彼此分享生活体验。

  (1)完成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把每个问题的选择涂在相应的符号里。

  (2)交流思考:老师调查一些学生的选择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选择的共性,即大多数人会选择同伴作为交流对象。(学生的答案会呈现多样性,一些学生会更愿意和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不管哪一种选择都是正常的。)(3)引导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朋友圈的变化(教材P39-40)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从交友模式、特点、朋友圈的变化等方面对自己的友谊状况进行了解。

  (1)学生探究:学生自己完成“我的朋友圈”。

  (2)交流分享:要求学生看图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请愿意交流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了解并反思自己交友的现状

  有同学认为,没有朋友自己会感到孤单,有了朋友又增添了不少麻烦?你怎么看?

  提示:对友谊的渴望,是心理需要,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彼此真诚相待,和善相处,才会收获美好的友谊。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力量

  教师讲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友谊的力量。你的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教材P41的“朋友影响力”图。

  仔细分析你写出的“朋友的影响”,看看这些“影响”都是什么性质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提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如果是积极影响说明我们交到的是益友。

  1.小龙的变化

  小龙是某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上七年级时,小龙活泼好动,非常贪玩,时常违纪。虽然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在班级位于中下游。

  上八年级后,班级新调了座位。前桌的小天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各方面表现出类拔萃。同样喜爱数学的两人,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从课下探讨数学问题,到周末相约一起游玩,无话不谈。小天喜欢打篮球,小龙就成了陪练。

  一学期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原来那个贪玩的小龙不见了,现在的小龙,文明守纪,学习踏实努力,成绩进步显著,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还成了班级篮球队的替补队员。

  (1)小龙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带来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提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16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我们成长的历程

  赖业全,是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三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完全不能走路,在他的同班同学中,卓岩、陈长忠两位小伙伴坚持8年背他上学,感动了在校师生。每天,上课铃声还没响,两名小伙伴就用轮椅推着瘦小的残疾同学赖业全从宿舍来到教学楼。到了楼梯前,就从轮椅上把他背起,小心翼翼地从一楼爬上四楼。下课后,再把他送回寝室,去食堂打好饭一起吃,如此反复,孜孜不倦。

  卓岩、陈长忠坚持8年背赖业全上学,他们两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的力量?

  教师总结: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活动:续写

  (1)和“益友”之间建立的友谊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力量?

  (2)因为朋友……

  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因为朋友,我们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勇敢地战胜了困难……

  三、课堂总结

  “千里难寻是朋友”,难得友情伴我行。友谊,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像一缕春风,抚慰着我们的心灵。好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与朋友交流就会成为半份痛苦。多和好朋友相处,你会得到更多快乐。让我们珍惜友谊、永远做好朋友吧!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了学生正确看待朋友圈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对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友情故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友谊的作用。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为避免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要适当向课外延伸。

  深深浅浅话友谊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特质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一个人突然变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合影,只给自己P图——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爱上了不一样的爱豆(偶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学生认为什么是友谊中最重要的特质,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引出第一框的内容——友谊的特质。

  (1)学生探究: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三个选项,也可以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分享交流: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选择,并简要谈谈选择的原因。

  (3)统计分析:对全班的选择进行统计,发现哪些特质赢得较高的支持率。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我”和李鸣的故事

  设计意图:“我”和李鸣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每一个学生既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李鸣,这样的故事很快就能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引发共鸣和思考。

  (1)角色扮演:请学生分别扮演“我”和李鸣,表演“我”和李鸣的故事。

  (2)分享感悟: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我”心里的滋味,询问学生是否也有故事中“我”的类似经历,并请学生分享当时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3)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猜测“李鸣”拒绝帮助朋友的原因,就“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损失”进行讨论。

  (4)深入思考:分享和分担是对等的吗?

  教师总结:

  3.君子之交淡如水

  1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君子之交淡如水”体现了友谊的什么特质?

  教师总结: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澄清

  1.友谊的改变(教材P4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阅读讨论: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期待?

  提示:期待友谊能够天长地久,不因一些改变而淡出。

  (2)讨论问题: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真的是由竞争带来的吗?

  提示: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

  (3)如果朋友赢是否意味着自己输?你是如何处理和朋友之间的竞争关系的?

  提示: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4)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提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交友中出现的以种种理由“绑架友谊”的现象,通过讨论对这些现象的应对方式,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真正对朋友负责,从而明确: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分享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一次讨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从四个场景中挑选一个自己经历的类似场景,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这几个让小川烦恼的事件,都是关于在友谊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处理信任和忠诚的关系问题,都是关于友谊要不要坚持原则的问题。当朋友误入歧途,我们需要提醒、规劝甚至替朋友踩“刹车”,而不是推波助澜,这样才是对朋友的信任和忠诚。

  三、课堂总结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的小船也可以开得很远,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正确地看待友谊,认识友谊。得到友谊我们要珍惜,失去友谊也不可过分悲伤。友谊路上有你有我,这是我们成长的幸福和人生的财富。

  3板书设计

  14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友谊,认识到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处理好友谊与竞争的关系,紧紧围绕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实际交友情况设置问题情景,遵循问题从学生中来、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学生的原则。

  为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除了重视课堂实效,还需要跟踪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后续学习中的运用情况,真正发挥本节课的功能。

  让友谊之树常青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

  知道平等、尊重、真诚等是交友的品德;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应坚持的原则

  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使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难点:掌握理解和宽容他人时要讲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朋友》。

  2.师: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宝贵的财富。我们播种了友情,更希望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一起来吧!为我们的友谊之树保鲜。(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建立友谊

  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了解建立友谊需要具备的心态、应掌握的策略和方法。

  (1)营造氛围:可以先请学生写好剧本并分组拍摄,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反思分享:在良好、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回到自己:我们与朋友是如何建立友谊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聚焦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建立新的友谊,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始交友智慧的探索之旅。

  2.探讨有关建立友谊的困惑

  (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

  (2)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3)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

  2(4)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

  (5)学生分小组选择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6)全班交流,小组发表观点。

  提示:(1)交朋友需要主动,这是我们建立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交朋友是否需要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2)对同学要做到热情和关心,主动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主动与他人寒暄;等等。

  教师总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目标导学二: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1)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样做?

  (2)让学生填写卡片,并通过自己与朋友的具体事例进行分享。

  当同学、朋友生病不能到校上课时,__________;

  当同学、朋友遇到烦恼时,________________;

  当同学、朋友生活有困难时,________________;

  当同学、朋友学习遇到疑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小波喜欢给别人起“绰号”,把“费迪”叫“飞碟”、把“曹明”叫“草民”、把“袁浩”叫“猿猴”……而且不分场合地乱叫。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他感到很伤心,你能帮帮他吗?

  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孔子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3.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如果有,请写出自己的故事,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一起讨论:在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

  提示: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4.交友中会受到伤害(教材P5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承受并处理受到的伤害。

  阅读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是主人公,对两个朋友不同的做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讨论总结:友谊并不总是甜蜜、美好的,在友谊中我们有时也会受到伤害。我们采取21的行动会影响到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相逢是缘,短暂的一堂课结束了。记住,让我们一起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之树才能常青不老。记住,我们永远是朋友。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新学期结识新朋友,到与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让学生体会到了友谊是可以建立的,并且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小矛盾,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共同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认知阶段到情感、态度、价值观阶段,最后到行动阶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网上交友新时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往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以礼待人的意识

  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培养乐于交友、善于交友的能力,善于辨别是非;理智地进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

  教学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享活动:“我的朋友圈”。

  222.教师:你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网上交友

  教师讲述:同学们,朋友的种类有哪些呢?(挚友、密友、棋友、驴友、知音、忘年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叫挚友;无话不谈的朋友叫密友;经常在一起下棋的朋友叫棋友;一起旅游的朋友叫驴友;还有一种朋友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了,那就是——网友。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网上交友的经验,并相互分享。

  教师总结: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建立友谊,网络为我们彼此的相遇提供了平台。当我们回到现实中,这一切又给我们留下什么?给我们的成长又带来什么?

  1.吴凡的档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和现实中个人展现的自我形象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给他们的交友带来的影响。

  (1)阅读感悟:提示学生自习阅读吴凡的两个档案,请学生根据文字材料,说出这两份答案各自展现了吴凡怎样的形象。

  提示:现实中的形象性格内向沉默;网络中的形象性格外向,广交朋友。

  (2)思考分享: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档案?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的特点,所以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吴凡也许是出于自身交友的不同需要,因而他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2.消失的网友(教材P55第二个探究与分享)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友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朋友的情感需要。

  (1)阅读体验:体会吴凡在网友失去联系后的感受,了解其他网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思考交流: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不一定。如果是熟悉的、真诚的朋友,网络可能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友好;如果是陌生的网友,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可能就很难了。由于是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不了解对方,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被对方利用的工具、成为被欺诈的目标。

  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暴露身份、透露信息、寻找新的网友了……

  吴凡结交网友的情况告诉我们,网上交往不可以当真,因为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教师总结:互联网交往的利弊

  (1)互联网交往的好处: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2)互联网交往的弊端: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目标导学二:慎重结交网友

  1.把照片放到网上(教材P5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23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网上交友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把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增强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1)阅读感悟:从材料中的对话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交流:你会把照片放到网上吗?“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以,理由是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等。不可以,理由是网上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将“线上朋友”变为“线下朋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教师总结: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2.要不要和网友见面(教材P56第二个探究与分享)设计意图:提醒学生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增长交友的智慧。

  (1)问题思考:你如何看待回帖?

  提示:回帖的观点都具有一定合理性。

  (2)讨论交流:你如何看待小梅的困惑?你的建议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可能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友见面不算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已经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探讨和陌生网友见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一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会是什么,他们这样建议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网上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在网络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三、课堂总结

  网络为我们与他人交往提供了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工作、娱乐等。但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等特点,使我们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和目的,如果使用不好,我们就会受到欺骗和伤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大家可以运用好,老师和家长是非常支持大家上网的。

  希望大家都能从网络中获益!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明确了网上交友要慎重;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本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内心想法、对网络的认识状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但是,由于需要拓展的内容比较多,24因此显得时间不足,还需要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走近老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自价值观目标

  觉增进师生情谊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知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增强与老师交往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如何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王的勋章该给谁?

  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劳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演员、科学家、将军、博士和教师纷至沓来,都希望能得到这枚特级勋章。那么,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把奖章授予谁?理由是什么?

  国王觉得这些邀功请赏的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不论是作家、演员、科学家,还是将军,就连国王自己在内,当年都是由教师教导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功劳最显著,得到这枚勋章是实至名归。于是,国王宣布,将勋章授予教师。可以说,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走近老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教师职业

  1.我眼中的老师(教材P60)(1)回顾梳理:引导学生回忆各个阶段的教师,可以在脑海中找出具体的人,思考他们留给自己的印象和给予自己的帮助。

  (2)交流分享:同学之间分享交流。

  (3)问题思考:在不同年龄段,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吗?大家眼中的老师形象一样吗?

  教师总结:不同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不同,但都在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老师、尊重老师。

  2.活动:采访我的老师

  25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本年级熟悉老师的采访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知道教师个人的努力、情趣和追求,从而建立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1)课前调查: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过程的实施和采访后的感悟与整理,是在上一课时或课前完成,需要任课教师给予指导。

  (2)布置学生的采访任务,选择恰当的人数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任课教师进行采访,采访前商议采访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师工作内容、教师入职准备、教学困扰、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提纲,选择老师有空并且不打扰老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做采访,采访后应做总结或者感悟。

  (3)成果展示:请学生代表展示采访结果,并做总结。

  (4)问题思考:通过采访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教师总结: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也是塑造人格的“工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老师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比如依法获得教师资格、提升个人修养、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3.了解教师职业(教材P62)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教师职业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既能系统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神圣,也能体会教师职业的艰辛,从而对教师有全新的理解与认识。

  (1)观察导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维导图,明确各分支的内在联系。

  (2)交流感悟:在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看完导图的感受,并提问:对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的?

  教师总结: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目标导学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讨论:我喜欢的老师(教材P63)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句子,懂得教师各有特点,各有千秋。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教师风格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优势,并且学习用礼貌、尊重和因人而异的方式跟不同风格的教师相处。

  (1)请以“我喜欢____________的老师,因为他____________,值得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说说你心中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你如何看待老师之间的差异?

  提示: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我们该如何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

  提示: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教师总结:因为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并且接纳和尊重老师,学习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三、课堂总结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地了解老师、尊重老师,最后,师生团结一心。

  3板书设计

  26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老师的职业身份,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师的工作。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导学活动,对老师的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讨论、思考、发言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师生交往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的角色

  每到教师节,同学们都会向曾经或现在的老师表达赞美和感激之情。但是,我们和老师的相处更多地表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师生一起运动、老师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和学生及家长交谈……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情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填写在表格中。

  印象深刻的师生交往情景

  老师的角色

  2老师在我们学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身心发展、促进学习质量,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交往、掌握交往技巧。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师生交往。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教学相长

  1.活动:小组讨论与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景,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讲述:《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回忆你跟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这种交流互动促进了老师更好地“教”?

  (2)当你给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的时候,你是否注重自己的礼仪?

  (3)在某个问题上,如果你与老师的观点不同,你会如何看待你的老师?

  教师小结: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活动:情景剧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不同结尾,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并初步具备能够合理应对老师批评的能力。

  教师讲述:林肯曾经说过:“世人都喜欢赞扬。”赞扬,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赞扬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但是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不只是有肯定,也会有批评。下面我们以校园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为基础,要求:

  (1)每个故事分别设计和表演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尾;

  (2)比较不同的结尾分别给当事人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和可能的结局。

  情景一:思思喜欢文学创作,她写的小说经常获得语文老师的赞赏。但是一次数学课上,她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了,没收了手稿,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小宇总是能保质保量地上交各科作业,经常被老师肯定。但是今天上英语课时老师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几个没交作业的同学,包括小宇。后来,老师发现他的作业本被落在了办公室里……

  教师小结:作为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目标导学二:亦师亦友

  1.名人与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尊师故事,感悟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并使自己从各个方面及细节上学会用语言和行动尊重老师。

  故事一: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却不巧正赶上老师在屋中午睡。他们怕打扰到老师的休息,便恭恭敬敬地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此时,天上飘起了大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大,而杨时和游酢仍然立于雪中。不一会儿,二人身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程颐一觉醒来推门才发现他们,二人已近似雪人,2地面的雪也有一尺多厚了。

  故事二:鲁迅少年时代在三味书屋随寿镜吾先生读书。寿先生品行高尚,知识广博,对学生要求严格,鲁迅也认真学习,刻苦用功。虽然课程很深,但是鲁迅用心攻读,所以经常受到寿先生的称赞。有一次,鲁迅因事迟到,寿先生批评了他,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并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警醒自己。鲁迅对这位启蒙老师有深厚的感情,到日本留学后,还经常给寿先生写信,归国时还特地去看望他。

  (1)几位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提示: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2)对老师的尊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3)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教师小结: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即使不欣赏某位老师的风格或者教学方式,也应该在人格、个性和劳动成果等方面给予最起码的尊重。

  2.小组讨论与分享:我和老师做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经验,让更多的学生有意识跟老师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亦师亦友地和老师交往。

  教师讲述:得到学生的尊重固然是老师的愿望,但老师也期待成为学生的朋友,那么,你觉得什么类型的老师最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作为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有哪些妙招?请跟同学们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

  提示:学生自由分享妙招,教师分享方法与技能——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教师小结: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感恩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赞美和关心。

  (1)请以小组为单位,为你们组在上一课时采访过的老师写下:

  三句真诚而具体的感谢;

  三句由衷而温暖的赞美;

  三句贴心而亲切的关怀。

  (2)写在彩纸上,做简单的设计,签上小组成员姓名,送给Ta——亲爱的老师。

  三、课堂总结

  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几个环节,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巨大潜力,一节课下来轻松愉悦,效果甚佳,犹如顺水行舟,事半功倍,酣畅淋漓。通过课件、图片的制作、展示,有效地弥补了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最大的空间,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家的意味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

  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

  1.“家”是什么

  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七年级(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

  (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

  3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家庭的哪些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

  (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3.阅读感悟(教材P73)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读完后的感受。

  提示:有房子不等于有家;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亲人在家就在……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目标导学二:中国人的“家”

  1.中国的春运(教材P73)(1)再次出示春运图片。

  (2)教师提问: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在中国人的心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

  教师总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家”的解读(教材P73)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即有一些财富可以满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才算富足安定。这就是古人造“家”这个字31的现实依据。

  3.播放视频——《红色连:红色家风代代传》

  4.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律义务。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在家人间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价值观目标

  过程中传递爱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32通的技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

  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游子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情感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

  1.割舍不断的情感

  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

  画面一: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提示: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亲情碰撞(教材P77)设计意图:通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了解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深入体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完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示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3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教材P78)设计意图: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旨在让学生懂得,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家庭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1)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

  (2)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会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目标导学二:爱的碰撞

  1.爱的碰撞——电视剧《家有儿女》

  (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2)刘星的烦恼是什么?他的妈妈有烦恼吗?

  (3)为什么他们之间会产生矛盾冲突?

  (4)刘星跑出家,嚷着跟妈妈绝交;妈妈不让画画,自己偏要画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心理造成的?你赞成刘星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5)假如你是刘星的朋友,正好碰上刘星跑出家,你会怎么做?

  (6)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成长烦恼”?

  教师归纳:我们与父母的年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这往往导致两代人产生分歧、产生代沟。同时,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源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2.产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

  (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教材P80)(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总结: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目标导学三:沟通传递爱

  活动:亲子沟通(教材P81)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和互换角色,练习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1)模拟表演:让有所准备的“演员”上台表演。

  (2)大家评议:既评议“演员”表现,又评议不同表现反映的沟通技能水平。通过讨论,将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与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要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我们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增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我们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34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于让学生懂得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冲突与碰撞是正常现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来化解矛盾,懂得与父母的相处之道,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的内容时,要从激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角度,努力帮助学生在实践层面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课堂才能有活力,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家更美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能力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活动: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35(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作为家庭中的小小一员,我们不仅要传承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等家庭美德,还要在行动中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

  2.小小调解员——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1)展示三个图片情境:妈妈和奶奶吵架、爸爸和妈妈冷战、爷爷成了空巢老人。

  (2)当家庭成员发生这些矛盾或冲突时,你怎么办?

  教师讲述: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充当小小“黏合剂”。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3)作为小小“黏合剂”,你完成最出色的一次任务是什么?给同学们分享一下。

  (4)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同学们相互学习。(教师及时点赞)教师总结: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让家更美好!

  三、课堂总结

  让家更美好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感恩家人、孝敬长辈,努力地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心动不如行动,让家更美好就让我们从孝亲敬长开始吧!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36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如图片情境体验、“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活动体验等,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同时,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和谐家庭的话题,增强设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和趣味性。

  生命可以永恒吗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明确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生命意识,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价值观目标

  会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有接续

  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为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有时尽

  1.生命来之不易

  有一天,我在楼下玩的时候,碰巧下雨了,我就躲在房子下面避雨。突然,我看到一些黑黑的小东西,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搬家。它们头上都顶着一些食物、蚂蚁卵,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生怕食物和蚂蚁卵会掉在地上。我逆着它们走来的方向,看见它们的家都被水淹没了。它们正在奋力地抢救着自己的食物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蚂蚁们团团围住剩下的食物,浩浩荡荡地前进,我似乎听到了它们齐心协力的口号声……冒着大风大雨向另外一个家爬去。

  蚂蚁为什么要努力保护食物和自己的生命?你从蚂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提示:它们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地向前,不被大风大雨阻挡前进的脚步。

  教师总结: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2.电影《返老还童》

  影片《返老还童》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3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

  世界上真的存在“返老还童”现象吗?你怎么看待我们生命的时光?

  教师总结: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3.探究与分享(教材P91)(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2)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目标导学二:生命有接续

  1.教师讲述:简单地讲述经典的生命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内容。

  2.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旧的叶子掉落下去,新的叶子生长出来,这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生命有接续。

  教师总结:生命虽然有时尽,生命也有接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3.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他再也不知道,他这片无用的干枯叶子将跟水混合起来,让这棵树长得更强壮。”这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树叶的奉献精神。生长时为人类遮阴,掉落后为树提供养分。

  教师总结: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无论在什么位置,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过渡: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使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探究活动。

  4.生命的传承关系(教材P92)(1)阅读感悟:结合图片,讨论情境中体现的生命传承关系。

  提示:技术的传承、爱国精神的传承、民族的传承。

  (2)合作探究:对于生命,除了自然生命,还包括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自然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等。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在精神上也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三、课堂总结

  生命有时尽,然而它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生命有接续。所以,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3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珍爱生命,都应该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吧!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了生命来之不易,不可预测,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双方活动比较好,教学效果良好。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的设想再好,如果学生不能接受,就毫无意义。但是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学生往往会做无用功甚至走弯路。因此我们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敬畏生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

  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

  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3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1)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陶行知看到的两种社会现状,一方面是残忍的冷酷,一方面是伟大的慈爱,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心,如何可以并立共存?你如何看待陶行知的困惑?

  提示:一些人极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以及亲人,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目标导学二: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1)展示天津大爆炸系列图片

  (2)说说你对消防官兵“最美逆行者”的感受。

  教师总结: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4某日下午,交警一大队的民警孟庆和两个民警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巡逻至毓西路时,远远看见前方路上一个黑影,过往车辆行人都远远避开,直觉告诉孟庆,前方可能有群众受伤。他加大油门冲了过去。果然,一位老人俯卧在地上,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孟庆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的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来,救护车过来后,他们又帮忙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巧合的是,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令孟庆哭笑不得,幸亏民警执勤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他清白。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看到有人摔倒,扶是要扶,但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不能让好人心凉啊。

  (1)请学生谈谈感受。

  (2)如果你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上前搀扶?又“怎样”上前搀扶?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强调的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上力求把教材精炼、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整堂课设计以活动教学和讨论教学为主,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去探询、体验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并且树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守护生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41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他的脸立刻收紧。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对,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而是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请大家说一说,小张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42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3.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3板书设计

  434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的需要和感知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

  1.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增强生命的韧性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价值观目标

  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注意:这个游戏就相当于你的人生,所以同学们要慎重选择,想好再做,最后把你的游戏结束时间写到黑板上。

  (1)出示任务:完成游戏。

  (2)游戏规则:蹲着的是“婴儿”,半蹲着的是“小孩”,站着的是“青年”,坐下的是“大人”。

  大家的起始级别为“婴儿”,每人随意寻找对象,通过剪刀、石头、布与另外一个“婴儿”PK;PK胜利者,可升级为“小孩”,输家仍然为“婴儿”;“小孩”寻找另外的44“小孩”进行PK,赢家升级为“青年”,输家降级为“婴儿”;“青年”寻找其他“青年”PK,赢者可升级为“大人”,输者重为“婴儿”;“大人”可以回自己的座位坐下(在黑板上写出游戏结束时间)。

  (3)反馈指导

  问题:1.有没有一次成为“大人”的?感受如何?

  2.几轮才成为“大人”的?感受如何?

  3.有没有最后没成为“大人”的?感受如何?

  4.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碰到这种事情,你会怎样选择?再接再厉还是就此放弃?

  小结:人生难免有挫折。从出生起,竞争便伴随着我们,很少有人一直都处于胜利和开心的状态,绝大部分人会伴随着偶尔的伤心和不少的失望;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你是否依然有勇气?

  读了上述活动,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感受挫折(教材P10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

  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10月15日,9岁,年仅35岁的母亲南希·汉克斯不幸去世。

  1824年,15岁,开始上学。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未获入学资格,工作也丢了。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还了16年,才把这笔钱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当选。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451841年,32岁,当选国会议员。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竞选国会议员连任,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又失败了。

  1858年,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1864年,55岁,连任美国总统,北方军取得胜利。

  1865年,56岁,4月14日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开枪射击,15日去世。

  从林肯的一生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林肯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没有消沉,而是坚持着、奋斗着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目标导学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的挫折经历(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1)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畅所欲言,进一步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2)行为反思:自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哪些消极念头?自己是如何调整这些念头的?帮助学生认识到消极念头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3)分组讨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内部因素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不能改变的因素,自己可以采取的积极做法,以及面对能改变的因素需要自己采取的积极做法。

  教师总结: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增强生命韧性,我有办法

  (1)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

  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⑥身材被人歧视

  (2)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3.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我们的生命力量,增强我们生命的韧性。

  3板书设计

  464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发掘应对挫折的潜力,这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反思自我等实践操作的方法解决。本课教学的最大难点也在于此,因此要从激发学生智慧的角度,努力在实践层面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课堂才有活力。

  感受生命的意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短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现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一个字:梦。

  1.播放视频:《梦骑士》。

  2.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的追问

  1.人为什么活着?

  (1)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为了自己而活;②为了亲人而活着;③活着就是为了活着;④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⑤不知道,但是还是想活着(盲目);⑥为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⑦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有探讨必要)。

  (2)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是,人活在世上,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4主人,并且担当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

  2.怎样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利用《雷锋日记》进行过渡,并提问: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伟人事例:(1)孙中山先生把他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2)毛泽东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3)邓小平同志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教师小结:(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绽放生命价值而活是值得的)(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为救助他人而活是值得的)(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为全社会或全人类而活更是值得的!)目标导学二:发现我的生命

  1.我的生命线(教材P113)(1)回忆历程:可让学生准备好A4纸,把纸横过来,中间画一条河,说明这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河。

  (2)让学生在左端开始的地方贴上出生时的照片(如果没有,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去)在右端贴上最近照片(如果没有,可以给自己画个自画像)。

  (3)学生回忆自己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在河流的相应位置上标出时间点,画一朵浪花出来,在浪花里简要说明当时发生的事情,并用几个字表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

  (4)分享交流: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2.“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1951年的夏天,已是高中毕业生的屠呦呦认定,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将继续。考上大学,自然成为她的新目标。考前填报志愿时,素来喜欢自己拿主意的屠呦呦大笔一挥,给自己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当时,国内开设药学系的大学尚寥寥无几,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更是其中翘楚。在并无医学家传的屠家,屠呦呦的选择显得颇有个性。当1951年的夏季即将到尾声时,屠呦呦如愿以偿地接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后继续读大学,屠呦呦觉得自己很“幸运”。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及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屠呦呦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追问,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3板书设计

  44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和长远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火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启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畅所欲言,达到寓教于乐、欢乐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在探究中完善自我的生命教育。

  活出生命的精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价值观目标

  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自己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

  4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缺乏与充盈

  1.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话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你对自己的学习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呢?

  猎狗和兔子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谁的做法值得学习?为什么?

  教师总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

  生A: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生B:每天都通宵打游戏。

  这类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生命是贫乏的。

  生C:寒假干些什么呢?在犹豫不决中,寒假已经过去了……

  这类同学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这样的生命也是贫乏的。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当我们敞开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

  目标导学二:冷漠与关切

  生命拒绝冷漠

  深圳某公司一名年仅35岁的项目经理梁某突然倒在了深圳地铁站出口的台阶上,有7位市民从旁边经过,有的看了看就走了。一直无人救援,事发近50分钟后,被赶去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为已经死亡。50分钟的等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算漫长,但是,对于一个身处危险、急需救助的人来说,50分钟的等待时间,足以决定生死。

  这50分钟对于梁某来说,是多么煎熬,她多么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漠地走过。

  路人的冷漠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50

篇四: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两个概念。、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小故事,能从中学习到与老师正确地进行沟通,会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一些小事例中。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学生欣赏图片,教师讲解:看到这一组图片后,我们明白了,时至今日,在求学的路上,不知不觉中有那么多老师陪伴着自己。那么,在你与老师的交往中,有哪些让你不能忘怀的是吗?回忆一下,完成下面的表格。(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引出教学相长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教师: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教学相长。你知道教学相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并划到书上吧。、欣赏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小故事。

  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其实师生的交往并非一直是风平浪静的,偶尔也会出现几朵小浪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奇的遭遇。(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教师:如果你是小奇,你会怎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老师的表扬意味着对我们的肯定,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但老师的批评则是对我们的关心,提醒和劝诫,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师:不光是我们,古人也曾对老师的批评疑惑过,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一则小故事。(第页的阅读感悟)

  教师:你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呢?对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我们称之为亦师亦友。一些伟人在尊师重道方面给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地榜样,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个伟人。(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当我与老师发生矛盾,我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

  教师: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几种建议,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教师总结:学了这一课,我们应该明白: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三、拓展空间:

  出示最后一张幻灯片。

  第二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第1课时

  中学序曲

  【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中学生活,珍惜新的起点,积极应对各种可能与挑战,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中学生活的到来。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中学时代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能积极应对中学生活的各种挑战,激发自我潜能,塑造全新的自我。知识目标: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既是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是新的目标和挑战。【重点难点】

  重点:中学时代为人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难点:认识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师:生命好像一场旅行。我们刚刚告别快乐的小学生活,度过愉快的暑假,而今,我们满怀希望跨入了中学的大门。进入中学阶段,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怎样的风景呢?你对中学生活又有哪些期待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学时代。播放歌曲《中学时代》。自学互研

  生

  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3.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新的起点

  探究一: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

  (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

  (2)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答案提示:此活动两问,可以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答案不统一。探

  究二:教材P3探究与分享

  请用不同的词语,和同学分享你对中学生活

  的初步感受。

  答案提示:词语不统一,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新奇、兴奋、紧张、害怕、快乐、孤独、多彩、新鲜、挑战等词语均可。探究三:教材P4探究与分享(1)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

  (2)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

  (1)让学生根据自己近几天的观察据实回答。

  (2)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变化主要表现在:科目增多,课程难度加大,作业比小学时期明显增多;教师讲课速度较快;校园活动比小学时期要多一些;有完备的实验器材、图书室、阅览室等;对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集体生活意识更强;等等。探究四:教材P4阅读感悟,P5探究与分享(1)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2)请查阅相关人物的资料或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并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思考。答案提示:

  (1)钱学森的话语让我领悟到,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

  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2)根据对身边人物的采访据实填写。1知识模块二

  成长的礼物

  探究五:教材P5探究与分享

  (1)你最想挑选哪类礼物?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2)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据

  实回答,如:选新的目标,里面装的是学习进步,考一所重点高中、练一手漂亮的字、意志坚强、学会自立等等,有了这些目标会增强我学习的动力,让我勇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等等。探究六:教材P6探究与分享

  小学生活有快乐,也有遗憾。进入中学,你打算如何弥补?

  答案提示:此探究可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课余生活、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让不同的学生据实谈自己的遗憾及今后的打算。

  探究七:教材P6探究与分享,P7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1)你读过这份书单中的哪些书?你有信心在初中阶段读完这些书吗?

  (2)在21世纪,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对此,你有何打算?

  答案提示:

  (1)让学生据实回答。

  (2)此活动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四种学习的重要性,能以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初中生活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崭新的天地,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我们要(B)A.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任自流

  B.珍惜新的开始,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C.用大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需要别人监督

  D.确立的奋斗目标要高,否则说明自己的决心不大

  2.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是新的开始。这里“新”意味着(D)①新的机会

  ②新的可能

  ③新的乐趣

  ④新的规则和要求

  ⑤新的挑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钱学森说:“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晚年曾写下一段话,称17个人对自己的一生影响深远,12个人是求学期间的老师,其中中学老师就占了7位。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

  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

  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4.进入中学,我们会收到许多生命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1)在你的中学生活中,你会收到哪些生命馈赠给

  你的礼物?

  答案提示:新的目标,新的机会和可能,新的挑战,新的要求等。(2)这些礼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

  ①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②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③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教学反思:2第二课时

  少年有梦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树立目标,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

  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

  2.难点:是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已的梦想,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少年有梦”的学习。听音乐《梦想起航》

  师:你们知道“梦想”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梦想就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一种愿望。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自己梦想百宝箱倾听你那美丽的梦想。

  生:①“我以后想当超人,帮助好人,战胜坏蛋”;②“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教别人学知识”;③“我长大了想飞上太空去看看”;④“我长大了要养好多小动物,让他们不再孤独”;⑤“我想快点长大,长大了可以照顾爸爸妈妈,因为我爱他们”..........欣赏:周恩来、莱特兄弟的图片

  探究一-------------有梦就有希望

  名人故事引入

  师:有梦就有希望,有梦想才能有进步,我们一起来听“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的故事吧。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生:.......教师小结:

  师展示课件:

  1、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的,虽然美好,但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实中有很多事情的发生就是从梦想开始的。你们猜:“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能实现吗?

  2、梦想为“莱特兄弟”飞翔成功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对照课本9--10页)生:.......教师小结:我们共同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个

  人的梦与与祖国的梦、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携手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的机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第一框

  学习伴成长

  【学习目标】

  1、知道“学习”这两个字所表达的内涵。

  2、对学习的要求有正确的认识。

  3、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4、初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生学习的意识。【重难点】

  学习的重要意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P14—19页,然后利用10分钟做预习案,并勾画课本,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区”。2、10分钟独立完成“探究案”,规范书写,必须规范运用课本上的学科语言组织答案。【预习案】

  1、阅读P14—17页,(1)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学习的表现有哪些?(3)学习的要求?

  2、阅读P18—19页,学习的重要性?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材料:“即使你被困在黑暗中,你打着手电筒还坚持学习课本,用学习知识驱走黑暗??”这描述的是抗震英雄少年邓清清的事迹。邓清清,女,14岁,四川省德阳市什

  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当邓清清被武警部队的官兵抢救出来时,她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

  解心中的害怕!”结合材料,运用学习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邓清清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结合你的学习经历,谈谈学习有什么重要性。【课堂测试】:

  1、一位今年考上大学的同学谈起自己的学习时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没有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下列对在校学习理解正确的是()①在校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和技能。

  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③在校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④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八年级的小飞要弃学打工挣钱去。作为小飞的好朋友,你应该这样劝他()①上不上学是无关紧要的事,我支持你。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③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④今天的学习,正是为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好现在的学习机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自觉、主动的态度就是我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B、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

  C、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D、学习只有自觉、主动才容易学好

  4、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目前我们进入了一个()A、一次“充电”终生“放电”的时代B、只“充电”不“放电”的时代C、只“放电”不“充电”的时代

  D、终生学习的时代

  教学反思:第二课第二框

  《享受学习》

  一、教案背景

  学习中有苦更有乐。作为初中生,面对初中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因而产生畏难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兴趣,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显得十分必要。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做到珍惜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本框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讲让学生树立

  正确的学习态度。本课《享受学习》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感受学习,从而领悟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能够喜欢学习。教学设计应通过体验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尤其是进入中学这一阶段对学习的亲身感受出发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享受学习权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其次,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能够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激家庭、感激学校、感激社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感悟。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苦乐交织的一种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活动;意识到学习能不断认识和发现自我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无穷快乐。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克服困难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学习活动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必要性。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会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师生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2、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的体验和感悟到知识,使学生终身难忘。

  四、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把握“活动”和“情感”两条主线,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以体验式教学为途径,深入学生生活实际,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不断延伸。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

  这首歌反应了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歌词中就提到了学习,说明它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学习带给我们的是苦还是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强调情境和氛围,教学情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本节采用学生都熟悉的《童年》这首歌导入,用以渲染气氛,做情感铺垫。第二环节:指导学习

  (一)、学习中的苦与乐

  活动一:辩论——学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探求发现学习中的苦与乐,并及时的分析快乐的原因和感到痛苦的原因,同时能够通过讨论知道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二:真情感言

  请同学们观看贫困地区学生读书的照片和汶川地震中学生的照片。设疑:

  1、看到刚才到这些照片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既然学习很辛苦,那我们又何必知其苦而为之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照片资料,把自己的周围环境与照片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对照,体会到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多么的优越,意识到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也是一种幸运和快乐!进而分析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二)、探索世界的奥妙

  活动一:视频欣赏

  设疑:

  1、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你都了解多少呢?

  观看《太阳系—太阳》的视频。

  2、世界上还有很多奥妙等待人们去揭晓,你还知道哪些奥妙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看视频,让学生自己探求世界的奥妙,以此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

  活动二:你知道原因吗?

  展示新月抱旧月、阿拉斯加上空的彗星与极光、武夷山悬棺之谜

  三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奥妙的认识,体会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心中!

  第三环节:探究与实践

  案例分析——讲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小故事

  设疑:

  1、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

  ?

  2、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事例,体会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帮助你发现学习的快乐,进而思考如何培养学习兴趣,以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本课结束语: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带知之更多,不断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享受学习》这一课,对于刚上初中,现在正是感到课业压力负担特别重的学生们来说,他们怎么可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呢?所以心里困惑很大,再加上书上这课内容很少一,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备这一课。于是请教了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活动中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后,很有感触。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发现自己第一框

  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培养乐观自信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

  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知识目

  标: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情景导入(俗语导入)

  师: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贵自知,自知者明,这些话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们学习--认识自己。

  三、讲授新课

  【活动一:合作探究】

  作业交流:用词语描述自己的中学生活。并说说自己展现的形象。思考:P25下面的三个问题。

  (1)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2)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

  (3)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答案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据实回答。师:自知者明、认识你自己??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活动二:阅读感悟】教材P26学生代表朗读本文章。思考: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会越来越关注自我。

  【活动三:畅所欲言】教材P27探究与分享

  问题:(1)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2)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

  (1)小刚有点自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2)小刚的态度,不利于他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和他人的交往,对自己,对集体都是有害的。

  思考总结: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醒: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活动四:我眼中的我】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思考:

  (1)你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2)你是怎么得出这些认识的?

  答案提示:

  (1)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等等。

  (2)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活动五:实践探究】P29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1)画画像。拿一张白纸,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2)猜猜看。每人从中抽一张折叠的画像,猜测这是谁的画像并说明理由。第一眼看到这张画像,你想对画像中的人说些什么?

  (3)谈感受。当事人分享:自己满意的部分,不满意部分;听到别人评价后的感受。

  (4)学习方法与技能。每位学生分享,自我评价的方法。

  答案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可以是自我观察和分析,也可以与他人比较。【活动六:方法分享】P30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阅读30页探究与分享的材料,思考:

  (1)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2)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3)全班学生分享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答案提示:

  (1)每个人对我的评价角度不一样,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对于这些评价,我会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用理性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评价,无论好坏,我都会勇于面对。

  (3)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四、感悟提升

  五、当堂演练

  1.《咏梅》中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这句诗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C)①要看到梅与雪的差距②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③要看到梅与雪的共性④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2.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我们应该(C)A.欣赏自己,不要被他人的评价左右B.找到自己的优势,塑造完美超人C.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D.多看优点,不要太在意自己的缺点

  3.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句谚语启示我们要通过(B)A.自我评价认识自己B.他人评价认识自己C.兴趣爱好认识自己D.外在特征认识自己

  4.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1)请你谈谈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2)你将通过哪些科学方法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答案提示:1C2C3B4.(1)①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优势,也都有缺点与不足;②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公正、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2)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来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六、布置作业

  1、采集几片树叶。把自己的指纹印在一张纸上。

  2、介绍几个改正缺点的办法。

  3、搜集一个挖掘、激发潜能的故事

  4、请给自己写一句寄语,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教学反思:

  3.3做更好的自己8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积极接纳自我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2.学会欣赏自己。

  3.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4.正确认识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懂得发掘潜能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搜集、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把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感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接纳自我,并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

  2.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了解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做更好的自己。

  突破方法:“做更好的自己”,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分析:1.如何积极接纳自我;2.学会欣赏自我;3.如何做更好的自己;4.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通过一步步地分析这些问题,并针对在不同板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处理;然后分别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归纳。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探究新课堂

  一、直接导入,启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视、听觉获取知识的渠道作用,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了听课效率。过程:

  1.播放刘翔参加比赛获得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激动场面的视频。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刘翔获得冠军时的心情及当时的比赛场景。3.作为一名中国人,知道这个消息,会有怎样的想法?

  4.请学生代表发言并交流感受。

  5.引出课题:做更好的自己。方法2:活动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31)板块,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活动,导人本课,降低认知难度。过程:

  多媒体呈现:“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31)。

  进入初中以后,晓蓉比以前更加关注自己了,她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学习勤奋,做事很认真,对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会思前想后,对别人很关心,在音乐方面有些天赋,在穿着打扮上比较保守,遇到一些事情喜欢哭??有时候,晓蓉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但有时候,她又很羡慕别人:别人能把她认为平淡无奇的事情神采飞扬地讲出来,并引来一群听众和阵阵笑声;别人对她认为重要而需要思前想后的事情却一笑了之;别人打扮时尚而自己太过保守;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土气??有时,她会学着别人的样子讲话、做事,这又让她觉得很累。

  你怎么看待晓蓉的累?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有,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理的?1.结合材料,针对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2.各小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发言。3.教师归纳,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自主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思考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必要时教师作指导。【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自信与快乐。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成功与挫折的舞台,这对学生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很有意义。自学提纲:

  1.我的风采。

  (1)为什么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包括哪些内容?(2)学会欣赏自己的方法、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我要飞得更高。(1)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2)每个人的潜能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发掘自身潜能有哪些方法?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纠偏。【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现实、感悟生活,让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在传递信息中相互影响,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学生可超越自己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地留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饱含期待、深情的话语,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活动1:“阅读感悟”(教材P32)。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我。我和某些人可能会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没有一个人能和我完全相同。我的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属于我,因为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拥有自己的一切:我的身体,以及我的一切行为;我的所有感觉——愤怒、喜悦、沮丧、友爱、失望和激动;我的嘴巴以及由它说出的一字一句——或友善亲切或粗鲁无礼,或对或错;我的声音:或粗犷或轻柔;还有我的所有行动,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拥有我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恐惧。......我就是我,自得其乐。

  ——节选自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过程:

  1.学生阅读材料。

  2.教师提出问题:接纳自己,包括哪些内容?

  3.小组探讨。(如:身高、性别、体形、行为习惯、家庭、学习成绩、相貌、性格、优点、缺点等)

  4.学生代表交流。5.教师归纳答案:

  积极接纳自我,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既接纳自己的优秀,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内在的性格、思想,也接纳外在的身体、相貌;既接纳自己与他人的相似之处,也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点。活动2:“探究与分享”(教材P33)过程:

  1.多媒体呈现:教材P33“探究与分享”。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会接受;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想回避、掩饰。

  有些不完美,如__________________,我能接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有些不完美,如__________________,我不能接受,因为_________________接纳自己的全部是不是很难做到?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和同学分享?接受不完美,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

  第三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课时

  师生交往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六课

  第二课时

  师生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明确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知道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能力目标

  1.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2.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合作、分享、尊重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好与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的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师生交往中的事例。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好,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走进老师。如果从幼儿园算起,我们与老师交往已经有九年的时间。在与老师交往中,老师都扮演者怎样的角色?打开ppt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在图中四个场景中老师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通过刚才的经验分享我们来学习课文

  一:教学相长

  1.教学相长的含义

  研读教材第66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

  1.教学相长的含义是什么?

  同位同学讨论一下,推选一名同学回答。

  2..教学相长对于我们和老师意味着什么?

  问题提示: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阅读阅读感悟和正文最后一段回答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怎么去做?

  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同位同学讨论一下并推选一名同学回答。

  ①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

  师的批评?

  ②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问题提示:

  ①语文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数学的批评也是正确的,小奇应该认识到数学课上的错误行为。

  ②处理好发展特长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向数学老师承认错误。通

  过刚才的活动探究我们知道了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研读教材第67页正文。

  3.思考问题同排同学讨论并推选一名同学回答。

  ①为什么要认真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②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分别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批评?

  问题提示:

  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②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

  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老师的表扬要谦虚,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阅读阅读感悟了解快马扬鞭这个成语的来历。

  二:亦师亦友

  研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一段讨论回答。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问题提示: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同排同学议一议:(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研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二段。

  讨论:

  ①什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③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尊重老师当成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

  相关链接:从毛泽东敬重徐特立和习近平敬重北京师范大学老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1.尊师重道是道德修养的起点。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

  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也”。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不辞辛劳,不求报偿,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师重道,他就不会去尊敬父母、朋友和同学,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就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2.尊师重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尊师重道的本质是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因此,提倡尊师重道,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敬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从而引导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当前,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包括尊师重道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可见,尊师重道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阅读方法与技能: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大家与老师发生过碰撞或不愉快的事吗?请回答。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阅读69页最后一段讨论:1老师在我们成长的作用是什么?(知识学习的指导者,精神

  成长的引路人。)

  2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因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回忆:

  一.

  教学相长(新型的师生关系)二.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当堂巩固

  1.教学相长,从学生的角度看(B)(1)具有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

  (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果。(4)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

  A(1)(2)(3)(4)

  B(1)(2)(3)C(2)(3)(4)

  D(1)(3)(4)

  2.下列行为中属于不尊重老师的是(A)(1)上课偷看课外书(2)课堂上睡觉

  (3)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慢悠悠地走进教室。(4)背后议论老师的缺点。

  A(1)(2)(3)(4)

  B(1)(2)(3)C(2)(3)(4)

  D(1)(3)(4)3.作为学生我们要尊重老师,最重要的是(C)A主动与老师沟通与交往。B对老师有礼貌C尊重老师的劳动

  D正确对待老师提出的要求

  4.当自己被老师错怪时怎么办?(B)(1)要求自己冷静,避免冲突(2)请同学代自己向老师解释清楚。(3)谅解老师的误解。(4)当面和老师辩清楚。

  A(1)(2)(3)(4)B(1)(2)(3)C(2)(3)(4)

  D(1)(3)(4)拓展空间

  请回忆老师打动你的瞬间,描述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你的感受。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2018-2019学第一学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适合我校学生现状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使每一节课都

  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化。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一)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

  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针对以上不足,拟作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赵店子镇中

  孟祥武

  作为一名新老师,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自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不会管理学生,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等,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具体总结如下:一、教学工作

  1、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师合作,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2、认真抓好课堂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抓好课堂主渠道,上好课。为上了好课,我具体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备课下功夫。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结构,并运用自如,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爱好、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知识尽快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2)注重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集体辅导。其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再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重在运用。因此,我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3、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从而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2)课堂教学纪律把握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尚未转化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针对以上不足,拟作下列改进措施:

  a.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b.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c.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二、教研工作

  一学期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怀着谦虚的态度向老教师的学习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经常和教师共商教研教改计划,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此,我不断学习,关注时政热点,经常上网查资料,学习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认真做笔记,写心得,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我是一名新兵,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发挥优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推荐访问: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法治 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