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篇

时间:2023-05-07 17: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

  1、试题体现期末考试性质,所考查的内容是以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期末考试体现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查兼顾课内外,从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积累水平。

  4、突出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5、为了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应注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积累巩固(45分)②理解鉴赏(25分)③创作表达(40分)

  2、试卷评价

  (1)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分析

  试卷在命题的科学性方面比较符合要求,知识点、能力点符合要求。各小题设计合理,答案较明确。

  在题目内容的编排上,紧扣课本,知识点覆盖面广,课内外结合、基础与能力结合、传统题与创新题结合,也设计有一些开放性题目,很好体现新课标精神。

  (2)关于命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析

  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了听说能力和语言积累与运用两部分,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的知识包括正确辨别读音、听读古诗正确书写汉字、分析语病、根据情景说话、默写名句、填写名著、词语积累与运用等。阅读能力部分考查的2个文段有1个选自课内,1个选自课外,做到各类文体兼顾,这部分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筛选信息、了解写作特点、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了1个课内文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作文属于话题性质及命题的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以“往事”为作文的内容范围进行写作,写作提示较为清晰,内容范围放得较宽,对学生束缚不大,在文体上较适宜写记叙文,能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较好地考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3)试题的特点

  难度一般:

  从卷面,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名著导读这一块学得不够扎实,丢分较多。

  2)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够熟悉,基础欠扎实。如阅读的第一个文段,学生对两处彩虹的含义把握不好,丢分较多,课内文段内容学生不太熟悉。

  3)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差,把握某一段落的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文段阅读2,学生总的失分严重的原因。

  4)学生对开放性试题把握能力有待加强。

  5)学生的写作还不够切合题意。文章往往是生搬硬套,更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上。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较为肤浅,不会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不会抓住一点拓展开去。语言较为苍白,病句不少。

  三、教学建议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考试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备课组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的引导起到较大的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又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取得。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多钻研。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有许多知识可以自己去学习,有时会胜过老师的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3、课堂仍要加大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探究、钻研问题。

  4、引导学生多积累。背诵一些名篇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6、加强学生写的训练。平时抓好作文的写作,注重学生审题的训练,以及语言的精练等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本次试卷试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的运用,既没有超出教学的范围,又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各个层面的能力,同时也注重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突破了以往命题的模式,很科学。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偏大,差不多在0.5到0.6之间。题量有点大,中等偏下的学生做不完,确切地说是没有思

  考的时间了。区分度大于0.4,起到很好地区分作用。试题立意新颖,很具创新性。本次命题给人的感觉

  是耳目一新。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举例说明、分析)

  本次命题体现了稳与新的特点,稳中有变,新中有奇。

  新:命题中第(四)题阅读《“海岛”生活》,完成16-20题。是融阅读理解与名著阅读为一体的一个新题型,既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最基本情况,又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如:第18、19题是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基本情况,17、20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选材既属于课外,又暗合了注重学生名著阅读这个重点。真是一箭多雕

  。文言文除了以前考查的内容,除了从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还从实际运用这方面设题。如11题,用文言句式,将“屠夫虽然身处险境,但他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谋杀死了狼,最终化险为夷。”的意思表达出来。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写文言文的乐趣,也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趣味性。

  三、命题的主要不足或问题(举例说明、分析)

  第2题,诗文背诵默写可再增加点理解性默写。另外,题目的要求不对,里面有古诗文,也有现代文的默写。不能统称为“写出相应的诗文内容或作家作品。”

  作文题目是《我喜爱的一本书》,七年级的学生生活体验少,很难唤起他们与书的共鸣。审题没有障碍,内容上就有些偏颇了。大部分学生就写成读后感了,极少能写出所读的书给自己精神带来的富足,在生活给予自己的支持与帮助。

  四、典型情况分析(举例说明、分析)

  整个命题注重了学生课内外阅读方面能力的考查,如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如第1、3是积累与运用;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内阅读,一篇名著阅读直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还有作文也是与阅读有关的,是语言运用。

  五、对本学科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理解感悟题内容可再丰富一些;基础年级作文可再给些写作提示。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三

  本次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为晋城市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现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统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考试共有226名学生参加,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16分,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扣紧课本内容进行命题。

  2、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如这次用课文原句填空,多数为机械记忆没有理解记忆,降低了默写的难度,)以综合性学习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3、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第一大项的基础知识就是很好的体现。

  4、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却掌握得不扎实,如“静谧”的“谧”,有将近1/3的同学写成了“秘”。(2)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第4小题为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有的学生所答非所问,导致等分。(3)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尤其是最后一篇阅读13分,年级失分平均仅在5分左右。

  3、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4、书写这一块,大部分学生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我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自身的努力,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定将更上一层楼。

篇二: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科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客观题12分,主观题108分,其中作文50分。主观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字音、字形、病句、标点符号、句子排序和对诗句的理解。主观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汉字书写、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课内外现代文阅读。

  一、卷面答题情况分析

  (一)第1—5题和第9题为选择题。

  (二)主观题具体答题情况

  第6题:书写

  学生书写普遍比较糟糕,在批改的10010份试卷中,平均分为5.12分,0分卷40人,满分只有几十人。大多数学生的书写东倒西歪,字体大小不一,笔画随意,结构松散,连起码的工整都做不到,更无法奢谈美观和有书法味。

  示例:

  1.满分的理由:书写内容及标点打法均正确,字迹工整,间架安排合理,虽有几个字的重心欠,但整体美观大方。该生平日练过书法家阎锐敏的楷书,因而在考场上能达到此水准。

  2.糟糕的理由:书写东倒西歪,笔画随意,结构松散,卷面脏乱,毫无美观可言。

  3.零分的理由:乱写,字如其人。

  第7—8题:默写与名著阅读

  这2题共12分,市区学生平均分在8.4分左右,0分有,但较少;满分的总体感觉比以往多一些。

  1.大多学生字写得工整、规范,学生对名句进行了积累。

  2.涂改导致写得太偏没能扫描进电脑,会背却写错字,很可惜。主要是这些字:“应”“扬子江”的“扬”、“杨柳春”的“杨”

  “天涯”的“涯”“吟”、“赋”

  “郎”

  “自缘”“竦峙”

  “帖”。句子能背出,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了。

  3.课外积累要加强。留心生活不够。

  第10题:古诗鉴赏

  学生的答题情况不太理想。本题满分3分,市区一万多份试卷中,平均分不超过1分,0分卷数量很多,满分卷不足300份。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赋分3分,其中全诗手法借景抒情1分,内容1分,感情1分。绝大多数学生缺少“简要分析”,只对“情感”作答。部分学生审题时虽然注意到了分析的要求,但大都答“以动衬静”,能想到“借景抒情”的屈指可数。

  而对诗人感情的回答也各不相同,有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有对风景的欣赏的,有对寺院的喜爱的,有内心愉悦的??能准确完整地答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的试卷数量不多。因此,在阅卷中,只要能就“寄情”或“隐逸”来谈的,都给了1分。如果提及“佛门”,如对佛门的向往,喜欢佛门的安静之类,不予得分。

  第11——14题:文言文阅读

  1.第11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从考试的结果看,绝大多数考生能掌握该知识点。但在阅卷中仍然发现如下问题:部分学生将“论语”的“论”误写成“伦”,少数学生将“儒家”的“儒”误写成“懦”、“孺—可见考生对文化常识一知半解,掌握得不扎实。

  2.第12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本题出错率最高的是“孰”的释义,其次是“乐”、“愠”、“时”。多数学生对“孰”的词义完全不理解,错误的翻译为“什么”、“怎么”;“乐”、“愠”、“时”三词虽出自课本,但学生翻译得不准确。如“乐”没

  能翻译出意动用法。可见考生学生对课本和常用词语意不熟悉,文言基础知识不牢固,文言文语感较差。

  3.第14题:“不贰过”与选段中的哪一句话意思相近?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学习道理?第一问答错的有近六成的考生都选择了“人不知而不愠”这一句,估计是因为“不贰过”的前一句是“不迁怒”引起的错误理解,所以谈的都是关于人生修养的道理。还有不少考生选择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由此,这道题得零分的考生为数不少。

  第15——17题:课内现代文

  1.第15题学生答题较好,答对的学生占多数,有学生“过渡”的“渡”字写错,或答成“中心”段。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引出下文”的较多,皆可得1分,但“承”字、“启”字易写错。也有答“为下文作铺垫”的,不得分。

  2.第16题:

  第(1)题学生基本上能够写出“窜”字写出云雀速度快,但对“飞”字只是说它没有这个表达效果,一笔带过,不够具体。有极少部分学生对“窜”字不理解,认为是跳的意思;还有少部分学生答拟人手法,皆不得分。

  第(2)题学生基本上答不到“有层次地整体写了百草园的景色,局部突出了泥墙根处的趣味”,对句式基本上不分析。多数学生回答到了“写出了百草园的趣味”,也有不少学生写到了“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第17题:

  大多数学生对《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不理解: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的天性,和无拘无束的童趣,只有少数学生能分析到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此题都在文章中心上丢失1分。学生多数答成:详写的原因是爱百草园,略写的原因是三味书屋不好玩。此题以得1-2分的学生居多。

  第18—22题:课外现代文

  阅读材料取自课外,两道总分值为5分的题,均分只有1.77,属于难题。其中18题是根据课文对故事情节进行补充,19题是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第18题的分值是2分,题干要求非常明确,其中的答题关键词是“我与父亲之间”,“事情先后”,“简洁语言”,所填的两个空的上下文还有示例。只要看清楚题目,仿照示例些,分值应该不会太低,可是在改卷中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没有写跟父亲有关系的事,只写自己的感受;二是表述不清,无法概括,出现了大段的复述,与要求不符。得分以1分居多。

  2.第19题的分值是3分,划线句子是“冬天的夜晚寒气很重”。本题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知道借环境描写分析人物情感的作用。在本题中出现的问题是:一是没有对句子的本身进行分析,没有答出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只是停留在强调气候的寒冷和恶劣,没有运用语文思维答题;二是对人物的分析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情感,而是笼统答父爱,而对“我”的分析很少有学生作答;三是答题缺少逻辑性,字写得不好,潦草;四是空白卷多。

  建议:老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审题,在题干中寻找关键词,思考后答题。其次,初一的孩子的答题思维还未形成,不会根据题型的要求作答,容易丢分,故要对各种题型多加指导和练习。最后,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弱,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结合文本答题,只是答一些理论性的套话,答案空洞无物。因此,还是回到根本上,增加阅读量是必须的。

  3.这三道题学生能回答齐全的是第20题,虽然只有20%的学生写够了50字左右,但一般都能把要点回答出来:“自责”、“愧疚”或“道歉”之类的,所以,这道题的满分率相对较高。

  4.第21题和第22题,80%的学生只拿到了一半的分,回答问题不全。比如:第21题,“我眼里噙满泪水的原因”应该有“感动”和“释怀”,而学生们往往只能答出“感动”。这与学生年龄偏小,对情感的理解不够有关。第22题,题目要求写出父亲的特点,请结合课文谈谈。学生大都只回答第一个问题,能结合课文谈谈的也就一半人。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与老师们平日训练和考试改卷都有关系:老师重视不够,平日训练解答时,学生没有结合实际或

  课文谈谈,结果扣分太少,甚至有些老师就给了满分,这样就误导了学生,养成了忽视这一问题的惯性。

  第23题:作文

  此次初一作文为命题作文“心灵的触动”,命题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作文在选材上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路不清,内容低幼化,描写叙事不具体等,整个年级43分以上的作文屈指可数。具体表现如下:

  1.选材、立意上存在较大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大部分学生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如根据提示给的“妈妈倒牛奶”、雨中送伞、生病送医院,或考试不好家长老师的鼓励,运动会上跑步摔倒同学的呐喊助威??给人生硬套作之感。

  2.写作时缺少对场面、氛围、心理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

  3.少部分学生写成了议论文。

  4.少部分学生走捷径,抄袭现代文阅读篇目或稍作改动。

  二、试题的优点与不足

  (一)默写与名著阅读

  1.没有出偏题,抓住了重点、难点、名句来考查学生古诗文积累的掌握情况。

  2.包括课外默写,考的也是常用语的积累,在初一学生的能力范围内。

  (二)古诗鉴赏

  初中阶段,诗歌的考察上升到鉴赏的层面,对于能力的要求更高,不再是简单背诵识记诗歌主旨就可以应付了事的。本题对提高学生对学习诗歌的重视程度,转变学习态度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作为初一的孩子,对题目的分析解读能力还比较弱,如果能在题目中设置相关提示,例如从手法、内容等,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

  (三)课内现代文

  1.优点:试题紧扣教材,以基础为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能够较好的考察学生平时所学。就试题难度而言,第15题与第16题第一小题难度适中,适合作为期末测试题。第16题第二小题设问方式很好,让语言赏析的范围由词语扩展到句式。

  2.不足:第15题的第一个空的问题设置易让学生产生歧义,有部分学生理解为是指课文的第几段。

  (四)课外现代文

  这三道题,出的都不错。既注重了语言训练(20题的心理描写),又重视了情感的培养(第21题的噙满泪水的原因),还考查了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第22题概括父亲特点并实际谈谈)。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感受亲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五)作文

  1.优点:

  (1)试题贴近生活,有广泛选材空间。有能力的学生能选择最上手的题材进行发挥。

  (2)试题无审题障碍,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

  2.不足:

  (1)正因选材广泛,大多数学生认为有话可说就行了,为完成写作而写作,没有真正进行一点必要的思考和筛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不足。

  (2)审题无难度,选材无一定指向,拉不开学生档次。

  三、教学反思与建议

  (一)汉字书写

  从答卷可见大多数孩子的书写是缺少指导的,或者教师想指导,但自身能力有限,指导可能是不到位的。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一线语文教师的书法培训,从小学老师开始,让孩子从开始写字时就养成规范的习惯,初中生毕竟课业负担很重,到初中再练字更加重负担。而且建议小学、初中都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开足课,勿走形式,搞摆设,让学生有更多的专业指导,进步更快。

  2.创新书写考题,如用临帖这种方式来考查学生。北师大书法博导欧阳中石教授说过,字是写不好的,好字是临出来的。书法大家都是经过长期临帖才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毛笔小楷《灵飞经》是古今书家公认的“中华第一小楷”,其字体平正秀美,最适合学生用硬笔来临写。这种题型,好处很多:让学生有“法”可依,避免随意或盲目找帖,激发他们平时练字的激情;方便老师评卷,临写的字越接近范字分数就越高,这也为评卷老师提供了科学而直观的标准答案。

  3.建中学教师硬笔书写QQ群,鼓励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练字,便于交流学习

  (二)默写与名著阅读

  针对错别字多的问题,建议:1.抓字词识记积累。如:竦峙,很多学生写不出。

  2.抓理解。如:“应知”写成“因知"、“扬子江"写成“杨子江"、“杨柳春”写成“扬柳春”就是没理解造成写错。

  3.抓认真写字的态度。汉字多一点、少一点就不是那个字了。如:“吟”写成“呤”。

  4.名著的阅读要真正落实,用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多读书。

  (三)古诗鉴赏

  1.本题的部分0分卷中,有少数是由于学生答错题所致,如在第10的位置答的是古文的内容,有些回答甚至与试卷题目有出入,这种错误是不应该出现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中有部分连基本的小学学习习惯都未养成。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点滴抓起,特别是对后进生,要从最基础的抓起,从答题训练开始。

  2.考试中,很多学生望文生义,看到寺庙,就想到佛门,于是对诗歌的主旨就理解为诗人对于佛门的向往。其实对于每首诗的主旨,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练习,一定都反复强调。但出现这种为数不少的情况,说明诗词教学课堂的听课率不高。现在市场上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对于每首诗词的解析也是相当到位,而且还省了记笔记的麻烦,因此很多学生并不听课。这就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仅仅照本宣科,诗词课堂只能死水一片。作为语文

  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另一方面要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希望教科所能就诗歌教学进行一系列的专题讲座,特别是邀请特级教师授课。

  3.除了提升课堂内涵、激趣等手段,一些强化双基的方法也可采用,特别是对于部分不灵巧的学生,堂上抽查,课下过关是必须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读点唐诗宋词,从浅入深,分专题朗读。通过大量输入,形成语感,找到规律,不但有助于古诗文的学习,对于现代文的教学也大有裨益。

  (四)文言文阅读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2.适当增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培养语感,学会知识的迁移。

  3.在今后的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记住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确是需要下一番苦功。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听写、默写注释,也许在这篇文章奏效,可换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实词或虚词学生就弄不清楚了,经常会望文生义,导致翻译的错误。字词句的翻译都不能脱离原文,让学生在具体的文言语境当中去掌握字词句的含义,这样理解性的记忆才是准确的不容易遗忘的。

  4.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否则,丢分严重的现象无法改变。还要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导致理解性的错误出现。

  (五)课内现代文

  1.教师平时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文本,例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理解上重点应该放在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的天性,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而不是机械的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2.平时教学时,语言赏析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各类词语、修辞手法、句式??

  (六)课外现代文

  1.建议平日教学时,多提问,问题小一点,让学生从原文中找词、句来回答,回答完毕,答案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予明确的指导。而且,要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一定只拘泥于参考答案,当然,还要让学生知道,找答案的时候,首先学会提炼重要的信息,学会分几个小点找。比如说第22题:父

  亲的特点?如果是上课问这一问题,即便没有第22题后面一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上课时也应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吧:这篇课文父亲有哪些特点?每个特点从哪些文段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平日教学常常这样训练,学生做阅读分析时就会形成惯性思维,回答的问题都是有实质内容的,不会那么的空洞无物。那么,考试时遇到第22题这样的题目,自然会得满分。

  2.作文教学加强描写训练,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流畅而柔美。

  3.加强写字和书写训练,错别字很多,有些学生错字率太高了,30%的学生写“严厉”写成“严历”。书写马虎,东歪西倒,软弱无力,跟三天没吃饭似的,有的脏兮兮的,就像画符。

  (七)作文

  1.走进生活,丰富写作素材。多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学生的生活充实了,素材丰富了,精美的文字自然会流于笔端,写出的文章才能体现出真情实感,洋溢丰厚的文学积淀,富有时代气息。

  2.抓好作文小练笔。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练习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抓好小练笔,有小练笔的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可以多设计仿写或片段作文练习,根据课文的素材或生活中的场景适时进行训练。周记、随笔、总结、读后感、小评论等,都是有效的作文小练笔训练形式。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加强作文教学的力度,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多写多评。

  四、阅卷系统

  1.各题组长,切换到审查本组阅卷质量模式后,网站经常没有反应。对于组员的质检也只能凭运气,故而未能按要求完成规定任务。

  2.“质量抽查”一栏,希望技术人员能事先把教师ID设置好(只有他能设,组长设不了),这样好利于组长监控、督促组员。这次改了一天了才设,发现问题已改了很多了。

  3.“阅卷监控”一开始就只设置小组长负责的几个成员的柱状图(市区就是市区的几个成员一组),这样更一目了然,而不是把大几十个人的一起放进去,老要从几十个人中去找自己组里那几个人,这样很不利于小组长掌握督促本组改卷人员的改卷情况。

  4.使用时能出卷正常,但是审卷时发现诸多误差较大的试卷。原因出在:双评时一次是正常出卷,评卷老师打了正常分;一次是颠倒出卷,评卷教师没注意看,以为是空白卷,打了零分。这种情况很多,估计有部分没审到的试卷,学生就吃大亏了。

  总的来说,此次改卷系统的运行和使用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谢谢。

篇三: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年级(七年级)语文科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客观题12分,主观题108分,其中作文50分

  客观题考查的内容包括字音、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和对古文节奏

  的划分。主观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汉字书写、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课内外现代文阅读。

  今年市区七年级考生

  9079人,全市平均72.55分,市区平均分

  79.38分,优秀率8.8%,及格率75.2%,最高分109,试题总体难度系数为0.66二、卷面答题情况分析

  第6题:书写

  七年级书写满分10分,平均分4.52分,按照中考改卷要求,七年级总

  体书写情况不容乐观

  分值

  份数

  占总数百分比

  0分

  0.11%

  1分

  120.13%

  2分

  192.19%

  3分

  160617.69%

  3.5分

  0.02%

  4分

  29933.03%

  5分

  255128.09%

  5.5分

  0.01%

  6分

  108211.92%

  7分

  4234.66%

  8分

  1461.61%

  9分

  350.39%

  10分

  120.13%

  主要优点

  :

  1.出现少数同学有书法特长、功底扎实的同学。

  2.8分为分以上即框架合理,笔画到位,属于优秀一类,说明有些学校比较

  重视书法教学,训练到位,学生成效显著。

  3.6分为书写及格线,6分至

  8分的同学即在书写中体现了书法意识,笔画

  尚不到位,结构不能兼顾,容易顾此失彼。

  4.学生总体书写态度端正,即便无书法功底,也尽量做到工整协调。

  存在问题

  :

  1.态度不端正。少部分学生,书写随意,分数在

  1~4分之间。

  2.不符要求。未按楷书要求书写,有连笔甚至行书书写现象,酌情扣

  1分。

  3.随意涂改。有涂改的,对得分影响较大,扣

  1分以上。

  4.用笔较细,用墨过淡或过浓,影响整体效果,得分会略低于本身水平。

  5.反复描画。为突出笔锋而反复描画不可取,酌情扣

  1-2分。

  6.存在错别字。书写顺序颠倒并有明显修改痕迹将予以扣

  1-2分。

  7.书写态度严重不端正。

  6分以下者普遍有笔画交代不清、软弱无力,结构

  不合理,大小高矮胖瘦错落参差等不足。

  第

  7—8题:默写与名著阅读

  这

  2题共

  10分,平均分在

  7.17分左右,0分有,但较少;满分

  1821份,较以往多。

  默写题出现的典型问题:能准确背诵,但是在书写中出现书写错误,此现

  象较普遍。易错汉字:“直到”的“直”字,中间少一横;“望乡”的“望”字,写成“忘”;“巴山”的“山”字写成“西”;“致远”的“致”字,写

  成“志”;

  “罔”字,半包围写成“门”。此外,是记忆性错误,例如:“好

  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的“点着”写成“闪着”。

  名著阅读题,大部分学生答题准确率较高,主要原因估计是学生对《西游

  记》了解普遍较多。但是在语言表述方面令人啼笑皆非。例如:罗刹是牛魔王

  的正妻,学生回答有写女朋友、小妾、老婆和相好。

  第

  9、10题:古诗鉴赏

  本题满分

  5分,平均分

  3.62分,0分卷

  131份,满分卷

  2068份。

  第

  9题:本题分值

  2分,考察学生对古诗的主旨的把握情况。从学生答题

  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准备理解本诗的“思乡”这一主题,并结合诗人远

  离家乡的背2景回答,答题过程中“羁旅”的“羁”字易错。

  第

  10题:本题分值

  3分。对于第一问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喜欢第一个

  版本”,喜欢第二个版本的寥寥无几。(1分)这一分都能拿到。学生在喜欢

  的原因这一点上能从本句描绘的画面,渲染氛围、以乐写哀、反衬对比等语文

  角度阐述理由,从鼓励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按照以上四点回答清晰的都给了

  这一分。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文字不够通顺,病句较多。(1分)最后能

  结合本诗的主题理解描写“小桥流水人家”是为了体现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

  情。(1分)第

  10题学生得分的差距在陈述理由上,有的学生训练有素,文字

  流利通达,有的学生词不达意,胡编乱扯。

  第

  12——

  14题:文言文阅读

  除选择题外,本题满分

  9分,平均分

  5.63分,0分卷

  438份,满分卷

  617份。

  第

  12题:本次考查了三个文言实词“缀”、“倚”、“黠”和一个文言

  虚词“盖”的解释。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解释对“黠”的意思,由此可见,绝

  大部分学生对这篇文章所讲的基本内容,狼的本性还是有所了解的。一部分学

  生对“缀”和“倚”的解释不太准确,有将“缀”理解为“跟着走”、“追

  赶”之意,有的将“倚”理解为“躲藏”、“坐下”、“蹲下”之意。不常用

  的实词对学生面仍然是一个难点。有不少学生

  将“盖”理解为“用来”。

  第

  13题:在本次翻译题的考查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关键字词是“变

  诈”,出错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词应翻译为名词,他们一般释为“狡猾”、“狡诈”等形容词。有一部分学生忽略了“哉”的翻译。这道题还暴露了学生

  的错别字情况比较严重,“诡计”写成“鬼计”,“而已”写成“面己”的大

  有人在。还有一小部分学在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改变了原句的语序。译

  为“禽兽有多少狡诈手段啊”,这些学生因改变原句的语序而丢失了“之”的解释。另外,这个句子并不是倒装句,改变原句的语序虽然也能读得通,但翻

  译工作是要尊重原作的,这样的翻译还是不值得提倡。

  第

  14题:本次问答题考查方向一个是表达方式,一个文章揭示的道理。

  大部分学生没有准确地回答出“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的说是“记叙和议

  论”,有的说是“抒情和议论”,有的认为是“反问”,将表达方式和修辞方

  法混为一谈。可见这个知识,七年级的学生掌握得还不好。

  学生在表述文章揭示的道理时,有的表述过于口语化,并充满了暴力色

  彩。如“像狼一样的坏人,最终会被打死”,“遇到狼这样的对手,我们要狠

  狠地砍死他”。3若平时在课堂上,练习中,学生也出现类似的语言表述,老师

  还是应该给予指正。

  第

  15——

  18题:课内现代文

  15题部分学生对文章不熟悉,语言概括能力不强,审题不太清晰,致使丢

  分严重,但大部分学生本题得全分,大约

  18.85%的学生不得分或空题。

  16题得满分(2分)的学生

  10.28%。赏析”悄悄”的角度不全面,情感

  把握不准确,丢分严重。

  17题不难,满分率

  32.31%。答题扣分的原因:(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

  有审清题目,没有注意到应该是母亲与兄妹俩的对话,用的是第三人称,或者

  没有人称,造成丢分。(2)没有结合全文,理解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很多

  学生答成了母亲对兄妹俩的不放心,而没有答到对兄妹俩的期望。

  18题得满分的学生只有

  5.20%。(1)很多学生都能答到菊花象征着母

  爱,但是答案内容过于单一,不全面。(2)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许这一点,有接近一半学生答不到,答到的同学也答题不够全面,大多能答到“坚强”“战胜挫折”等内容。

  第

  19—

  23题:课外现代文

  阅读材料取自课外,总分值为

  15分。

  第

  19、20题,满分

  5分,市区两题均分

  3.08分,满分较少,0.23%。

  第

  19题浅易,满分多,大部分孩子能扣住关键词“自闭”“自信”或近

  似意来表述答题,拿到

  2分的满分,小部分没拿满分的孩子,不是解读能力问

  题,而是审题漏答或表述问题。

  第

  20题难度较大,满分

  3分鲜少,2.5分也极少,大部分学生能拿到

  2分。该题考察语言的鉴赏分析,大部分孩子能通过比较答出了“激动”“兴

  奋”“喜悦”“语无伦次”等关键词,一部分孩子缺少比较鉴别的意识只拿到

  1分,绝大部分孩子缺少联系上下文分析鉴赏的能力,缺少对语言本身的特点

  比较,如词、句式特点、读时的语气等的分析能力,当然这些也许只是答题思

  考的思路、解题技巧问题,初一的孩子未必不懂,只是不会答,今后加强方法

  指导是可以有所提高的。

  21题~23题,满分

  10分,平均分

  6.28分,满分率

  3.29%。

  21题:得分率相对较好,但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不严谨,没有把题目所问的问题全部答完,因漏答遗憾丢分。更多的丢分情况是不懂得“对比”的作用,回答成“为下4文做铺垫”等而不能得满分。

  22题:得分率最高,基本能得到

  2-3分,丢分情况在于一部分学生没有从

  第一人称角度回答,还有就是没理解和写出“愣住”的原因。

  23题:考察标题的意义,学生得分率低,丢分多。

  现代文阅读学生答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不少学生

  没有良好的分析题目的习惯,不会分析问题,抓

  住问题的要点,有的同学甚至题目还没有读懂就开始答题,结果是答非所问,理解偏差。虽然答了很多,但都未回答到要点上,答成“线索贯穿全文,点明

  中心,升华主题或者自己从文章中获得的体会”等。

  2.语言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达不清晰,答题太乱,条理不清晰

  导致不能得

  到满分。

  3.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少学生书写不规范、马虎,字迹难以辨认。有的学

  生直接放弃答。

  学生的答题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一孩子语文学习的弱点和难点,也给

  我们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学的教学现状,只顾死作习题,不注重引导学生读

  书的教学方式敲响了警钟。阅读量太少,没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对词句的把握

  和理解就不到位,也就难怪词不达意现象普遍。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今后我们

  语文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24题:作文

  这次期末考试的作文题《跨入初中,我变得更

  ______》,贴近初一孩子的学

  习生活的,学生有事可叙,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但从阅卷的情况来看,结果

  并不如人意,平均分36.40分,48人45分以上,且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主要优点:

  1.少数学生能够情真意切地叙述、描写自己进入初中之后的成长变化,主

  题极积向上、选材典型、叙事详尽具体、六要素清楚、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生动。

  2.大多数学生审题没有偏差,能够记叙初中生活的一件事情来表现自己的变

  化。

  存在问题:

  1.详略不当。部分学生的作文虽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但把写作的重点放

  在小学生活,对于初中生活却不展开叙述,没有突出写作的重点。

  2.体裁不明。部分学生的作文,没有具体的叙事,只是泛泛而谈自己的变

  化,用笼统性的语言代替了记叙文最基本的叙事。

  3.立意不当。少数学生作文定位出现偏差,面对初中繁重的学业负担,表现

  的情感消极,诸如“变得懒惰”、“变得厌学”、“变得孤独”等情绪在标题

  和作文的过程中有明显表现。

  4.扣题不紧。少数学生在标题中确定的中心词(比如“坚强”等)与文中主

  体部分叙述的事例不相吻合,所选材料并不能表现确定的中心,理解出现了偏

  差。

  5.思路不清。部分学生习作结构不清晰,有不的不分层,不分段。

  6.书写马虎。部分学生字迹潦草,卷面不干净,涂抹现象时有出现,书写能

  力令人担忧。

  6.字数不够。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成规定字数(500字),甚至连标题都不写

  的学生也还存在。

  三、试题的优点与不足

  (一)选择题

  选择题考查语音、字形、病句、标点和文学常识辨析。

  优点:第

  3题病句题能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本地新闻,关注语言在生

  活情境中的正确运用。

  不足:个别题目不够严谨。第

  5题出现两个答案。

  (二)默写与名著阅读

  抓住了重点名句来考查学生古诗文积累的掌握情况,诗句涉及到的课文覆

  盖面较广,从古诗文到现代诗,知识点分布均匀。

  (三)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考察学生对古诗主旨的把握和对名句的鉴赏情况。命题不难且有

  区分度。其中对句子的鉴赏,命题意图是从两个版本的选择对比中鼓励学生多

  角度思维,提倡学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读阐释问题。初一诗歌的考察不同

  于小学,它要上升到鉴赏的层面,对于能力的要求更高,不再是简单背诵识记

  诗歌主旨就可以应付了事的。本题对提高初一学生对学习诗歌的重视程度,转

  变学习态度,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有着积极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题目难度适中,都是考查课内基本知识,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基础,没有偏

  题、怪题。

  (五)课内现代文

  试题紧扣教材教参,以基础为主,紧抓课文重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能

  够较好的考察学生平时所学。就试题难度而言,题目呈现梯度,第

  15题较

  易,16、17题适中,要得满分无论答题还是审题需要细致。

  18题是课文重点

  也是难点,区分度较强。

  (六)课外现代文

  这五道题,兼顾了不同角度出题。既考查了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第

  19题概括比尔的变化;

  21题概括两位老师对比尔的不同态度),又重视了情

  感的培养(第

  19题获奖的主要原因),还注重了语言训练(22题的心理描

  写)。同时也考查了鉴赏语言的表达效果(20题)、对比写作手法作用(21题)和理解标题的含义(23题)。通过阅读短文的训练,让学生体会格林卡老

  师的伟大无私。

  (七)作文

  1.优点:

  (1)试题贴近初一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学生有事可叙,有话可写,有情可

  抒。有广泛选材空间。有能力的学生能选择最上手的题材进行发挥。

  (2)大多数学生审题没有偏差,能够记叙初中生活的一件事情来表现自己

  的变化。

  2.不足:

  (1)大的审题没有障碍,但审题也需细致,如“更”包含对比。部分学

  生的作文详略不当,虽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但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小学生活,对于初中生活却不展开叙述,没有突出写作的重点。

  (2)题目虽然贴近初一生活,可能由于初一生活短暂,孩子体验有限,素材不够广泛和独特新颖。作文平均分

  36.40分,48人

  45分以上,没有出现

  满分作文,没有完全拉开学生档次。

  四、教学反思与建议

  (一)汉字书写

  1.规范书写要求,正楷为主,训练时以笔画与结构练习为主,用笔标准

  0.5mm或

  0.7mm水性笔或钢笔为宜,书写题型可分为临帖和创作两部分。

  2.建议书法教学从小抓起。小学、初中都配备专业书法教师,开足课,统

  一教材,保证教学时间,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中学学生书法素养。

  3.让同学们了解书法题中不同层次的评分标准,减少由于涂改、连笔、错

  漏和参差不齐等造成的不必要的扣分。

  (二)默写与名著阅读

  针对书写不规范和错别字多问题,建议

  :

  1.平时书写要认真抓,同时强调卷面的整洁。

  2.抓易错字积累。考前梳理平时默写的易错字,强化记忆。

  3.抓理解记忆。如:一夜征人尽望乡——“望”字,写成“忘”就是没理

  解造成写错。

  4.名著的阅读要从课堂到课外真正落实,探寻名著阅读的导读授课和平时

  检查模式。

  三)古诗鉴赏

  诗词教学要从基础抓起。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有必要作一些系统性的归类,需要加强对诗词赏析方法的练习,答题规范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古诗词知

  识的构建。(四)文言文阅读

  1.立足于课内文言文,夯实文言基础。字词句的翻译要紧紧联系原文,让

  学生养成在具体的文言语境当中去掌握字词句的含义,同时帮助学生做好总结

  归纳,举一反三,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2.七年级下学期可以逐步拓展课外浅显文言文的阅读,培养语感,学会知

  识的迁移。

  (五)现代文阅读

  1.课内现代文

  :教师平时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文本,精读课文要认真细致备

  课,落实知识点。

  教材无非是例子,老师要以篇带类文,教给学生现代文阅读

  的解题技巧。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参考答案。

  2.课外现代文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除提倡学生勤于阅读外,要注意教学生区别不同文体

  的知识,准确地掌握概念术语,授以答题技巧,让学生学会从原文中找词、句,学会提炼重要的信息。我们还要训练学生审题能力,强调规范答题,规范

  地表述概念术语,规范地采得分点,不要顾此失彼,或空泛而谈。此外,如何

  提高初一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理解能力,如何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也是今后我

  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及阅读训练中应该落实的。

  (六)作文

  1.加强作文审题训练,避免考试时离题和偏题。

  2.加强课外阅读,平时要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鼓励学生多写随笔。

  3.构建和实践作文序列化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立意选材,如何生动叙写,避免平铺直叙。

  4.加强写字和书写训练,尤其整篇字的大小布局技巧。

  事描

推荐访问: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 分析 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