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9篇

时间:2023-05-31 14:5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篇二: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篇三: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篇四: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篇五: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篇六: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一、设计理念生本化

  《新标准》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由浅入深,逐步过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结构。课本中有更多的生动的插图,更多的看图说话,更多的让学生开口的机会。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直观思维为主,表现欲望较强,这样的内容容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有效地体现了从小学到中学过渡和衔接。例如:初一下册的MyFavoritePet和MyFavoriteMusic两个单元,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看懂,学起来根本不成问题,而且图文并茂,学生记忆深刻,不易忘记。这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质上是相当于对课文的复述,而图片成了重要的辅助工具。图片能给学生以直观提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二、初三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习策略方面的培养。

  相同的话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点也不同。随着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的难度广度也相应加大。初一以语音为主,包括元音音素,辅音音素,读音规则等,由元音到辅音,由单个字母到字母组合,由单音节到多音节,由单词到简单句子慢慢过渡。而初二则注重语调、连读、重读及意群、停顿等等,由浅及深,层层递进,不仅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文本内容生活化

  语言在生活中产生,又回到生活中去。《新标准》初中英语文本内容生活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话题化

  《新标准》初中英语课程中,美四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单元又由几个模块组成,这几个模块又都是

  为一个话题服务的。众所周知,话题是构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话题。它的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英语教学的主流: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地交流,交换信息以及获取信息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明确列出话题细目表,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学校生活,兴趣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健康,文娱与体育,节假日活动,世界与环保,语言学习,社会,历史与地理等25项。《新标准》把这些话题落到了实处,这些话题涉及人物故事,运动健康,生态环保,历史古迹,人口,节日休闲,慈善事业,文化,安全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常碰到中或谈及的话题。

  2、语言地道化

  对比以前的教材,《新标准》的语言表达更加地道化,例如以前的教材中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进行人物介绍:A:LiLei,thisismyfather.Dad,thisisLiLei.B:Howdoyoudo?LiLei,nicetomeetyou.C:Howdoyoudo?Nicetomeetyou,too.这样的语言显然是不地道的,“Howdoyoudo?”

  一般是成年之间初次见面时用,而成年人与小孩间的初次见面常说:“Howareyou”。另外,“Howdoyoudo”

  与“Nicetomeetyou”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看《新标准》初一英语上册

  Module2Unit1Activity3的对话:

  MissLi:PleasewelcomeBettyandTonytoourschool.TheyarefromBeijingInternationalSchool.ThisisBetty.Betty:

  Hello.MynameisBetty…

  ThisisTony.He’smyfriend.Tony:

  Hello….这样的语言显然地道多了,在同龄小孩间介绍完了之后的招呼应该是简单的,随意的,非正式的。学生在地道的输入环境中学习,语感会更强,语言表达会更地道。

  3、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是丰富文化的载体。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学习外语不仅要学习其语言形式,更要学习其文化;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外语的学习.那么《新标准》初中英语是如何在文本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呢?

  1)

  话题蕴藏文化

  综观《新课标》的每个模块

  不难发现模块中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不用看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单从画面上就已经让人感觉到文化的存在。

  2)

  Passage体现文化

  除了从Topic嗅到文化的气息,不同的问段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差异。例如初一下册Module1Unit2They’regoingtotheopera.同一世界,不同国家的生活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初一下册Module8Unit2IwasborninQuincy.让学生了解美国城镇及历史人物;Module10Unit2ThelifeofWilliamShakespeare.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大文豪WilliamShakespeare的生平和著作,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以趣促学;初二上册Module5Unit2ViennaisthecentreofEuropeanclassicalmusic,初二上册Module12Unit2Adviceforvisitors:traditionallifeinEngland;初三上册Module7Unit2ThecamelthatIrodehadabadtemper等等。学生能体会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

  3)

  帮助学生领略异域风情

  《新标准》初中英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模块最后都有让学生谈论异国文化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是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开阔视野,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其中包括娱乐休闲,异国文化,英雄人物,世界奇观等等。

  三、语言教学任务化

  以任务为主的语言教学,是近些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所谓以任务为主的语言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人物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指学习者在理解、处理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活动或执行的行为。比如:一边听录音一边根据录音内容画图;一边听指令一边根据指令进行操作或做动作就是任务。

  首先每个模块的设计都有一个task。不仅在大课题下面明确标出来,还在每个模块的Unit3具体安排操作改任务。例如初二上册Module2,它的任务是:Doingaquestionnaireaboutexperiences。这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要完成的任务,具体步骤分五步:1)writeaquestionaboutlifeexperiencesforeachofthetopic,这一步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workingroupsoffour,decidethebestquestionforeachtopic,这一步体现合作学习,也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3)writeaquestionnaireaskingabouttheexperiences,把这些问题设计成问卷形式。4)movearoundtheclassroomandaskotherstudentsthequestions,writetheiranswersonthequestionnaire,这一步体现生生互动,必须互动才能完成问卷。5)returntoyourgroupandreportyouranswerstothequestionnaire。这一过程通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如写,讨论,问答,总结来完成这一任务。

  再看每个模块的Unit1的WarmUp和Listening部分。这一部分显然是以任务为主来编写的,要么要求学生听然后match,要么就是看然后match,接着Listenandcheck。再看Unit2,也是一任务为主贯穿整个单元,例如初二上册Module8Unit2TheLondonEyeisonyourright,要求读完全文然后在地图上标出地方。这是典型的以语言来做事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虽然在现实中不一定有这样的要求,但正如程晓棠先生说的那样,任务是类似现实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语言学习形式,学习毕竟是学习,语言学习中的任务不可能是真正的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法项目系统化

  传统的教材以语法为纲,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占很统治地位。随着交际法的兴起与传播,语法教学受到了抨击甚至唾弃,曾一度消失于语言教学中。这实际是违背了语言教学原则的,语法能使语言更加规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习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新标准》初中英语的语法由浅入深,依据《新课标》的五级语法有序编排。

  初一要学习的语法项目有: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以及一般过去时。

  初二要学习的语法项目有:情态动词、系动词、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反意疑问句、动词不定式、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初三上册要学习的语法项目有:被动语态、构词法、定语从句以及冠词等。

  初四两册纯粹是复习,系统地复习前面六册的语法项目,没有新的语法项目出现。不难发现,本册书的Unit1,Unit2对语法的复习高度集中。例如Module5Rulesandsuggestion,主要复习情态动词,其中在Unit1中,对话不长,但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达13个之多,出现的情态动词有:can,can’t,must,mustn’t,haveto,might,should,shouldn’t,may,集中复习的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每个模块的Unit3中,语法练习题目针对性非常强,比如Module4复习的是介词,在Unit3中,Activity1要求配对,巩固动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Activity2要求替换,用所给介词替换划线部分,检查学生对介词运用的熟悉程度。几乎每个Unit3都是这样,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五、不足与缺点

  所有的东西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新标准》同样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小学与初中语法衔接中会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还没有做到小学到中学的一条龙教学,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加之教学经验欠缺,对《新标准》的认识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篇七: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分析

  马当中学

  李铖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解读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1/35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2/35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设计思路

  3/35《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4/35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理念、思路与主要变化

  关于三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的说明:

  1.200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2.2003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取代2001年实验稿中的高中部分。

  3.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内容,取代2001年实验稿小学和初中部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正式国家课程文件。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自2001年实施的英语新课程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课程质量不断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

  3.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重视,质量明显提升;

  4.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程资源更加丰富;

  5.英语教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我们也看到英语课程还面临一些问题,如:

  1.新课程理念尚未全面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

  5/352.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

  3.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小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4.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给予更多关注;

  5.评价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二)《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要点

  1.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简介

  《标准》的修订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于2003-2006年展开,为初期修订阶段。

  第二阶段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0年9月,为全面修订阶段。

  第三阶段的修订工作从2010年9月开始,截止到2011年2月,为完善定稿阶段。

  2.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在义务教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十年实际,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修订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刻总结了十年实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广泛听取了广大英语学科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下修订原则:

  本次修订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巩固和深化十6/35年来课程改革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力求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利于解决课程改革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能满足和适应未来十年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3.修订原则

  (1)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

  (2)在保持《标准》总体结构和目标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具体目标要求,以更好地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水平和未来发展需求。

  (3)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建议等部分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4)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充分考虑小学段和初中段英语教学的特点,分别提供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案例,反映课程改革十年以来的实践成果,加强指导和可操作性。

  4.确定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的依据

  确定以上修订原则和总体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一是《规划纲要》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质量的目标。同时,强调要关注对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提出了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因此,本次修订应特别关注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关注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品格和价值观的教育,突出对学生良好7/35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方面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可考虑适当降低目标要求,以利于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二是修订组自2007年起对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进行了集中调研,也认真研读了教育部转发的来自全国的调研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修订组发现:各地对《标准》总体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标准》的理念、设计以及内容与要求的满意率均达95%以上。由此确立了《标准》基本框架和目标体系保持不变的原则。

  三是鉴于对此次《标准》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方面,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因此,此次修订工作充分采纳这一意见,突出《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了修订,细化内容要求,加强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拟提供教学案例和评价方式与方法举例。同时,对小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范围应更加明确,与初中阶段的目标要求进行分别表述。

  5.修订中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力求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总目标中清晰地阐述了一个核心理念和价值体系,即: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这是对《标准》实验稿的深化和提升。

  8/35(2)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为了巩固课程改革十年以来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改革,修订稿力求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英语课程要能够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为此,课程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3)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4)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5)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与2001年颁布的《标准》相比,修订稿明确指出,课程设计“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思想成为此次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9/35终目标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三、解读英语课理念和课程性质

  (一)

  关于英语课程理念

  比较实验稿和修订稿中的六条课程基本理念的标题,我们不难看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理念更好地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特点,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问题,经过修订的课程基本理念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在英语课程实施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修订前的课程基本理念:

  这六条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所阐述的要点包括:英语学习10/35的目的与价值;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任务;基于语言学习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基于语言学习特点的教学原则与方式;基于课程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基于课程实施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途径等,为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这一理念首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语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是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记忆一些英语单词,或者学习一些英语的语法知识,或者发展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要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语言、了解多样的世界,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了解和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民族尊严又有国际意识的公民,为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英语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和提出问题,大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想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11/35这一理念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国家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尽管不是所有学生未来都需要用到英语,但英语作为一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发展、情感发展、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形成的课程,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重要的意义。因此,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认识方式、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和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教师需要关注和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使教学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效益,而这个整体效益标准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这条理念突出了语言学习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强调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体现出这一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能力的真正形成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积累、练习、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为此,国家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起到高中三年级进行了九个级别的整体设计,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以保证学生能够合理、稳步、扎实、持续地取得进步。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12/35这一理念强调了语言学习不仅应关注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也就决定了语言学习不应是一个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学习,不应是靠单纯的讲解和记忆进行学习的。为此,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和解释外,应把课堂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帮助他们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他们逐步建构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占据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大量时间,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即使应试过关,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缺乏,也不具备继续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基础,离课程目标和要求相差甚远。

  毫无疑问,评价改革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提出要优化评价方式,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上。这就强调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扎实的语言基础,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积极的学习情感、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要做到这一点,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既有教师评价也应有学生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评价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即可以采用传统的纸笔考试,也可以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对小学生的评价更应该实现多样化,采用贴近学生13/35生活和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形成性与终结性、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要在评价的内容上和目标上实现多维化,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以外,还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科技产品的开发为英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学生接触、学习和使用语言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在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作用,如黑板、卡片、挂图、实物等,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尽量使形式和过程都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其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二)关于英语课程性质

  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是14/35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

  课程标准实施十年以来,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新课程对英语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认识已经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广泛认同。因此,在此次《标准》修订中,明确界定英语课程的性质,将会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次修订在课程性质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在英语课程标准文件中尚属首次。并且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对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的再认识

  (一)关于英语课程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考虑了四个主要因素:第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第三,语15/35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规律;第四,我国目前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以初中毕业为终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的九个级别的课程体系,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

  这一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优化学习过程。要在发展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力求使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跨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构成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设计思路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建立和目标设计与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关于英语课程的目标

  英语课程的目标设计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更加清晰的三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级目标和课程分级标准。总目标提供目标的总体框架结构;分级目标在整体框架下按五个级别描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分级标准进一步细化总目标和分级目标,根据五大组成部分按主要级别描述各部分的标准;分级标准之间是递进和涵盖关系,高级别自动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课程总目标的框架结构与修订前相比在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其内涵较之前有所丰富,阐述也更清楚。课程总目标首先指出:要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16/35综合人文素养。对总目标核心的描述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凸显了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三)关于总目标、分级目标与分级标准

  1.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部分构成)

  2.分级目标(从五个构成部分对一级~五级进行目标的综合描述)

  3.分级标准(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描述二级和五级的能力标准,对语言技能描述一级至五级的能力标准)

  五、对分级标准调整及调整原因的解读

  (一)分级标准的描述框架

  “分级标准”中对总目标的五个方面的描述请参照下面的表格。

  (二)对分级标准修订的出发点

  17/351.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修改文字表述,增强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3.调整标准要求,更好地体现外语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

  (三)对分级标准的调整的说明

  1.对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

  对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变化。

  2.语言知识分级标准的调整

  1)语音知识标准

  (黑体部分为调整部分)

  二级

  1.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

  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3.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

  4.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删除: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五级

  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2.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18/353.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

  4.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删除: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修订后的《标准》对语音知识标准的调整强调了解语音知识的意义,而未强调对语音规则的掌握;同时还强调了语音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如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而不是语音知识本身(如有多少个元音、多少个辅音等);音标只是用来拼读单词的工具,音标本身不是目标要求。

  2)词汇知识标准

  词汇知识的标准主要调整了二级的要求,五级没有变化。

  3)语法知识标准

  对于语法知识的调整重点是明确规定了小学二级的语法学习内容,并进一步强调:

  (1)要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

  (2)要关注语法的语用功能,而不是语法形式本身;

  (3)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二级规定的语法项目包括:

  19/35格;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20/35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词;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21/35简单句的基本形式。

  五级语法知识标准:

  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22/35常用表意功能;式的表意功能;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23/35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文字调整)

  4)语言功能知识标准

  二级: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问候、介绍、告别、请求、邀请、致谢、道歉、情感、喜好、建议、祝愿等

  。(黑体为新增加功能项目)

  五级: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见《标准》附录4)

  5)话题知识标准

  二级:理解和运用有关下列话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等。(删除了“植物”、“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内容)

  24/35五级:话题更加丰富(见附录5)

  3.情感态度分级标准的调整

  1)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还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2)对情感态度分级标准的调整

  修订后的《标准》细化和丰富了二级的情感态度的标准,如:

  1.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

  3.

  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

  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5.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6.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

  7.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五级标准中补充了两项内容,即: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25/354.学习策略分级标准的调整

  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

  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26/35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27/35教师研究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关于学习策略标准的调整主要有:

  (1)在二级标准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原为“练习和实践”。还补充了“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以及“能够初步借助工具书学习英语”。

  (2)五级:在认知策略中补充了“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调控策略中补充了“制定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计划”和“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原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5.对文化意识分级标准的调整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语(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对二级文化意识标准的调整主要是增加了: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对五级文化意识标准的调整既有删除,也有增加和修改。如下所示:

  删除:

  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

  了解常见动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

  28/35?

  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增加

  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传统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修改:

  “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修改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价值、课程理念、课程性质的阐述,反映了对英语课程认识的一个新的高度,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在总结十年课改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标准》对课程目标和要求上也做了重要调整,为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广大教师要在实践中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实施好新的《标准》做好准备

  六、具体修订内容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

  (一)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负担。

  对于课程内容的修订主要依据过去10年《标准(实验稿)》在实验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成为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任务。

  1.删减课程内容,降低课程容量。

  此次修订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同时也考虑到小学英语的师资现状,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29/35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

  这样调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难度;另一方面是为了更科学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具体来说:压缩容量,降低难度。

  如: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删除了五级文化意识标准中的"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2.调整对词汇学习的认识的表述,修订词汇表。

  《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突出了对词汇学习本质的认识,即词汇并不只是单个的单词;学生应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强调词汇的表意功能(如用词汇来描述或命名事物),而不是词汇本身的含义;用"学会使用"代替以往的"掌握",更加突出了语言的运用。

  另外,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和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1500-1600词),提供了1500个词汇的词汇表,要求学习和掌握基本词义和用法。

  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做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这样调整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30/35(2)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学生脱离语境地学习单词的词性,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3)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二)增强"实施建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教学建议"的修订:体现更强的操作性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渠道。

  (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2."评价建议"的修订。

  《标准(2011年版)》继续强调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坚持课程评价"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能31/35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次修订将原来的8条评价建议调整为9条,同时对附录里的案例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特别是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的修订。

  根据前期调查的反馈意见,《标准(2011年版)》整合原有表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四项具体建议,并在"建议"的第四条提出要重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这是结合实际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的。"建议"强调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隐藏在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重要意义,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三)倡导多种途径开展教学,调整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在《标准(实验稿)》"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中,任务型教学途径得到了倡导。从近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践看,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对于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一些教师甚至误以为《标准(实验稿)》只倡导任务型教学,因而忽视使用其他多种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此外,在外语教学界,对于任务型教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也有争议;也有人直接借"任务型教学"批评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过32/35于西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修订调整了对此的表述,倡导采用多种途径开展教学。

  (四)《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

  第一,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英语课程对国家和学生发展的价值,深入理解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价值、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虽然核心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不少教师,这些理念还没有转变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教师需进一步明确方向,努力学习,大胆尝试,在实践与反思中加深对课程价值、课程性质的认识,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既重视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方法,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方式,建立起先进理念与自身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逐步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质,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目前还有不少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不高,给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出发,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应用、学习策略的发展、情感态度的调动、文化意识的提升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激发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如分33/35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经验,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思维、交流情感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第三,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挑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进一步推进所关注的重点。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此外,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与反思,教师有机整合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通过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与其他教师主动分享,加强交流,逐步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第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如大班教学、学生差异、教材适应度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和考试评价的局限等,特别是评价改革尚未能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全同步以及中小学衔接尚未引起重视并得到有效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也需要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共34/35同努力,相信《标准(2011年版)》能够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2014-3-6李铖,供学习研讨用

  35/35

篇八: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篇九: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

  

  Iusedtobeafraidofthedark课标分析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英语,从英语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英语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英语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英语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本节课,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有利形势,让好生带学困生,老师适时点拔,小组成员相互启发,提高认知。并能快速理解。由学生出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完整板书给学生以优美格式的典范。悬赏让学生理解社会的竞争,提高其生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容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将促使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推荐访问: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 学科 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