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0篇

时间:2023-06-02 13:55: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三、学校校本课题系统:

  学校总课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总课题负责人:党xx(校长)

  子课题: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邹xx(数学骨干教师)申报时间:xx.1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安xx(副校长)申报时间:xx.1校级主要子课题设置及其负责人:

  课题总负责人:杨xx(副校长)

  《英语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张xx

  《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王x

  《社会课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赵xx

  《美术小组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王xx

  《音乐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张x姚x

  《体育课如何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杨xx李x

  四、子课题选题建议

  上述课题研究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子课题是从中观角度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进行设计,旨在帮助老师们确定研究的大体方向。

  校内子课题研究一般要求选题要小,从某一个细微的角度为切入点,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以,建议老师们在选题时尽可能从微观的角度入手,选择某一个点作为切口,开展实在的、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研究。

  五、子课题申报及相关要求

  1.选题与申报时间

  每学期开学为课题选题与审报时间,根据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结合区教研室关于“构筑学生课堂,改善学习生活”实验研究及我校小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等确定研究课题,填写立项表,向学校中心课题组审报。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立项。

  2.课题研究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要求从所教学的学科、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案例真实(必须是自身教学中鲜活的故事)、研究成果有效(给自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课题规模及周期

  子课题研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如果是市级、区级课题可以成立课题组,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或以上。

  4.过程管理

  每学期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由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5.结题要求

  每学期末或学年末为课题初步结题时间,课题结题要有结题成果(初稿)。结题成果一般分为论文和研究成果报告(教学成果)两种。课题初步结题后,要在每学年度下学期对课题成果进行实践验证,然后对成果进行修订完善,形成终稿。

  6.课题成果评选

  每年5月底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组织本学期优秀论文成果评选,然后根据区教研室所核定的`指标数目进行择优上报。市级、区级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成果进行申报,校内子课题结题成果按照优秀论文进行申报。

  六、本学年校内子课题立项的具体要求

  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本期课题立项即正式启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将立项表以自己姓名命名发送至学校教导处。然后由学校课题管理小组对所有申报立项的课题进行审批,确定是否立项。

  自自治区书法教育学校在我校挂牌后,我校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并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本学期,经学校研究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和落实,实施方案具体概括为:三落实一展示。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开展时间:

  从本学期3月8日开始进行。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习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书写训练的要求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时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五、教学措施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年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校本课程,即《三字歌》、《剪纸》、《弟子规》。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李进彪

  副组长:尚敬华

  成

  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五、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

  2、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研究的成果。

  6、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7、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8、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小学课程体系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11

篇二: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小学位于**号,于1992年9月正式建校。学校占地面积76平方米,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16人,在职教职工82人。2012年6月14日,领导高瞻远瞩,英明决策,把小学整体移交设为小学北校区。合校后,两校区教师实现双向交流,创新实施“分校办学,统一体制,自主管理,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学校以“一流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群体、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教育质量,”精心打造了“金色”教育品牌。努力实现“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的美好愿景。

  二、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构建了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条途径”基本模式,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一学科一心理咨询一家校结合一教育活动一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六条渠道构建系统实施框架,在“成功父母成长讲堂”中创新“家长心理成长工作坊”工作实践。探讨“成功父母成长讲堂”工作模式。学生快乐成长、教师积极进取、家长热心拥护。

  2.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施的“四项教育”德育品牌活动充满生命活力。全面落实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下的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项教育”。优化德育队伍,推进德育科研,形成德育体系。

  3.

  “双主课堂”教学结构,扎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积极稳妥地实施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教法、学法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常规管理中求“细”督促指导中求“实”,校本教研中求“精”,教学活动中求“稳气正是“细、实、精、稳”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和“智慧校园”的建设取得了优良成果。给学校、给教师、给学生带来了新变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与学的创生。

  (二)机遇分析

  1.

  领导高瞻远瞩,英明决策,把小学整体移交张店,设为小学北校区。北校区占地面积9840平方米,建筑面积31平方米,合校后,两校区教师实现双向交流,迅速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

  2.

  在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的帮助下,实现了光网进校园,为教与学的创生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3.

  人文历史景观比较丰富,学校位居市所在地附近,近邻全国十佳小康村潘庄社区,地理环境为学校创设了校本课程建设丰厚的资源。

  (三)劣势分析

  1.

  品牌老校教师年龄普遍偏高,并且年龄集中,结构不合理。

  2.

  两个校区学生越来越多,占地面积有限,学校小,学生多,学校已无法在原址上继续发展。

  3.

  学校尚缺乏强有力的课程指导,课程意识与课程文化较弱,学校未建立系统的校本化的课程目标与结构,在课程组织与管理、评价等方面,学校尚未形成完整思路。

  (四)威胁分析

  1.

  两校区学生多,师资有限,校舍都已进入老化期,优质资源分配不足,将会限制两校区发展。

  2.

  没有合适的教育科研和学术机构为学校个性化发展量身定制、跟踪指导,课程方面和科研方面缺乏专业引领,导致本校课程建设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专业指导。

  三、课程理念

  (一)我们的办学理念

  1.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2.

  我们的价值理念是“关心人的成长是教育的一种情怀”。关心人的成长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的素质,注重人的发展。学校不断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呵护师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我们的课程视角

  1.

  我校将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支撑,作为主要的视角来看待学习、教学和课程。建设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为主要板块的金字塔课程体系。

  2.

  从关注国家发展的视角来设计课程。我们认为,课程建设应该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认清国际基础教育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认清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差距,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民和创新型人才。

  3.

  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全面成长的角度来设计课程。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在设计课程时,既放眼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更低头凝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三)我们的课程理念

  1.

  我们把创设优质丰富的学校课程文化,作为学校办学多样化的追求目标。

  2.

  我们认为,要深化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内涵,拓宽学校教育发展空间,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合作的教育,为学生成长创设多维环境,促使学生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

  3.

  学校课程设置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人本性、多元性与综合性,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

  四、课程目标

  (一)我们的培养目标

  本校认为,学生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培养精神饱满、身心愉快、主动合作、勇于创新、充满自信、受人欢迎的小学生”是我校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践行“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号召。

  (二)我们的教师发展目标

  我们的教师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魅力、精湛的业务功底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本校教师在课程方面的专业发展主要涉及以下能力:

  1.

  课程实施能力:即,将国家意图课程转化为结果课程的能力,本校认为这一能力主要是有效教学的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能力,计划与准备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力,评估与评价能力等。

  2.

  课程转化力:即,将旧课程观、课程意识转化成新课程观、课程意识的能力;将国家课程转化为校本化实施的能力;将资源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能力。

  3.

  课程开发能力:即,将学校课程规划深度开发为校本课程和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将专业视野从单个学科拓展到学校教育的整体的能力;与同伴合作共同开发和实施的能力;确定校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能力;编纂教材的能力。

  (三)我们的课程发展目标

  1.

  我校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分别构建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更深层次的目标,每一门课程全面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我校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努力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学生在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创设一种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合作的、开放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师生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

  我校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

  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

  完善课程结构,重点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模块化开发、活动类课程主题化实验,形成本校富有特色和内涵的课程体系。

  5.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设置学校课程部,组织力量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资源分析和资源规划,为学校课程建设做好资源准备。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执行**标准。

  六、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

  先行学科的建设

  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将“实验一推广”模式转变为“多条渠道并行实验”,使教师也不再是被动的课程实施者,而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学校鼓励部分学科成立

  “项目组”,力争五年内形成所有科目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和实施方案》。

  2.

  在专家指导下,以语文为先行学科进行实验,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获取经验。

  3.

  语文教研组成立攻关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

  制定《语文学科课程建设方案》。主要包括语文课程定位、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

  (2)

  形成以“提前识字大量读写”为核心的语文学科课程。

  (二)国家课程的目标、内容的二次开发

  1.

  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和现实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学习经验

  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性学习经验。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作为国家课程目标、内容二次开发的重点。

  2.

  语文数学、英语组成立攻关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鼓励老师集体备课后的二次重构,每位老师制作自己的微课程,建构适合自己学生使用的自主学习单,实现国家课程的二次重构和开发。

  (2)打造个性课堂和个性教师群体。

  (三)优化各类学科课程的教学

  1.

  构建了

  “双主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气提倡课堂结构求“密”,讲解求“精”方法求“活”,训练求“实”,提倡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实现学生智能、情意、素质的和谐发展。

  2.

  “双主课堂”阐释,以“课前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经历课前、课中、课后的探索与发现过程,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3.

  “双主课堂”的核心理念。把握教材,研究教材,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充分放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加强课程管理与监控,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过程,在常规管理中求“细”,督促指导中求“实”,校本教研中求“精”,教学活动中求“稳”。

  5.

  狠抓“三个常规”、“一个制度”的管理风格。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流程管理,追求精细化、规范

  化、科学化。做到处处讲规范,事事有落实、有反馈。

  七、校本课程开发

  (一)总体目标。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开放的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课程建设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智慧型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一—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

  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践行学校的校训:“和谐、自信、勤奋、创新”。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本校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新编《心理辅导活动课》校本课程。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心灵相融、强身健体、智慧创生、书写人生”“多彩社团”

  五个课程模块。

  1.

  “心灵相融”模块的课程目标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六条途径”培养学生建康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乐于合作的学习态度,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该模块的精品课程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礼仪课》课程,为必修课程。

  2.

  “强身健体”模块的课程目标为:通过“跆拳道”、“竹竿舞”、“健美操”等项目强健学生的体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该模块的精品课程为《健身》课程,为必修课程。

  3.

  “智慧创生”模块的课程目标为:依托“光网进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和教育平台、电子书包的软件引入与开发,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无处不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氛围。该模块的课程为《翻转课堂》课程,为必修课程。

  4.

  “书写人生”模块的课程目标为:通过“晨诵、午练、暮醒”,让读书习字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孩子一生的享受,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氛围。该模块的课程为《诵读习字》课程,为必修课程。

  5.

  “多彩社团”模块的课程目标为:通过每周两次的社团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社团课程,通过体育类、艺术类、器乐类、科技创新类等30余个社团,让学生学会交往,善于沟通,热爱创新,享受自主选择的课程。

  (四)校本课程由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自主开发,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为课程主题的创造力,使课程价值重心转向个体生命本位,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真正

  “富有个性地学习”。

  (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互动性,相关评价办法由课程开发者制定。

  (六)学校应成立研究小组,负责编写精品课程标准,编制教

  学方案,并开发校本教材相关指导用书。

  (七)校本课程的实施。在实施校本课程中要突出体现三个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形成整体,基础扎实,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打破只有在学校才能受到教育的传统观念,活动内容根据有效性进行选择;校本课程评价与学科评价并重,采取学分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八、德育与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根据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校德育与实践活动设定为四个层面的课程。

  (一)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1.

  节日课程。通过节日课程的构建树立道德典型

  三月份“学雷锋“课程,评选“学雷锋小标兵”

  四月份“爱绿色“课程,评选“爱绿护绿小使者”

  五月份“会感恩“课程,评选“爱心小使者”“小孝星“感动人物“”美德少年“六月份“爱展示“课程,评选“才艺新星新秀“一、二、七、八月份“去实践“课程,通过大中小队的实践活动,完成《小学假期德育手册》《小学假期德育作业》

  九月份“爱学校“课程,爱护学校,学会规范。

  十月份“爱祖国”课程,通过国庆节,认识祖国,立志建设祖

  国。

  十一月“爱少先队”课程,通过队前教育,了解少先队、体验光荣感,新生入队。

  2.

  升国旗课程

  规范升旗仪式程序;丰富升旗内容,每周的升国旗上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宣誓:“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为祖国争光、为祖国服务!”

  3.

  校外辅导员带来的“趣味课程“,每学期两次每个中队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为学生组织丰富有趣的队活动。

  (二)民主法治教育课程

  我校提出“争创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少年”工作主题,开拓法制教育活动的途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们认为,在学校法制教育活动中,学生应成为真正的主人。

  1.

  “五小主人“课程

  “小记者宣讲”: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金色校报小记者广泛活跃在校园,对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学生违规现象、教师师德问题等等进行监督采访报道,利用各种机会在本班及学校进行义务宣讲,深入宣传法制教育知识,掀起“学法”热潮。

  “小广播员直播”:学校每周三、四中午20分钟,由红领巾小广播员定时播音,在“法制天地”栏目进行广泛宣传法制安全教育知识,营造“知法”氛围。

  “小宣传员示范”:每一个学生都是校内外法律法规的义务宣

  传员,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服务基地”德育实践活动,参与“法制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参加红歌比赛、“少年军校”夏令营,人人参与法制安全手抄报、绘画、征文、演讲等群体性比赛活动,在学习宣传中以身示范,达到“懂法”的目的。

  “小卫士上岗”:红领巾值周,学校实行班子和大队委值周、中队执勤制度,执勤队员从学生入学、课间、“两操”到放学后离校,整个流程实施全程监督检查,及时反馈、矫

  正,在“创建星级班级,争做星级队员”活动中,规范自律“守法”行为。

  “小代表提案”:学校尊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意识,提高青少年维权能力。每届少代会我们都会征集队员有关学校管理、少先队建设、校园环境保护的提案,并认真解答、及时落实,评选20条优秀提案进行隆重表彰,并马上落实,这充分体现“用法”理念。

  2.

  “四长工程“课程

  每学期一次班长、班主任、校长、派出所所长,一起学习交流安全教育,安全防范,逃生演练、法制教育。通过案例进行讨论。

  (三)养成教育课程

  1.“敬”“净”“静”“竞”课程

  “敬”课程:教会学生敬能养德,做文明礼仪小使者;“净”课程:教会学生净能健康,当绿色环保小卫士;“静”课程:教会学生静能生慧,争博览群书小标兵;“竞”课程:教会学生竞能创造,做竞争创新小主人。

  值周领导、值周班长、红领巾监督岗队伍成为校园一景,“红领巾监督岗”的队员在校园执勤,检查处理记录学校一切事务。每天队员入学、放学、下课、上操自觉排队,充分体现了小学少先大队的红领巾自主管理品牌特色。

  2.少代会课程

  选举少代会代表,规范少代会程序,通过中队展示、审议工作、大队委选举、审议提案、答复提案,让少先队员学会当家作主。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

  “知心姐姐”课程

  每班评选自己班级的“知心姐姐”,学校建立完善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考核方案》、《“知心姐姐”工作制度》,全面实施学校、教师、班级“三级”管理机制,形成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势。设立了心理教师热线、心理信箱,做到有记录、有档案,对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跟踪辅导,“知心姐姐”心理社团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社团的成员成为班级的“咨询员”。

  2.

  “智慧父母”课程

  采取的模式是“一集三分”。“一集”,即集中辅导:有计划定期开展系统的“做有效能的家长”家长培训,分别从“剖析父母价值观一帮助家长了解父母与子女的教养方式--辅导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辅导家长协调家庭关系、调控情绪一对孩子常见的综

  合智能类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等五个方面集中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三分”,即三种分散指导方式:(1)家长求助热线一一架设家长与专家、学校、班主任、课任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2)“心灵家园”

  -15—专家做客学校心理咨询室,成为沟通家长与孩子、教师心灵的纽带。(3)“成功父母成长讲堂”网站

  家长交流网络平台联通家长、交流思想、推广经验。

  九、课程的管理和保障

  (一)加强课程培训

  1.

  为了提高教师在课程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学校组织老师学习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与评价》等;学校选派骨干教师中层干部外出考察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

  对一部分骨干教师,逐步通过课程赋权,增强他们的课程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主体”的意识。

  3.

  通过改编、选择和变更教材,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形成创造性利用教材的意识,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的意识。

  (二)明确课程管理职责

  1.

  由校长牵头,建立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领导与管理机构。学校就课程规划与实施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和工作小组,具体实施项目领导、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

  2.

  完善管理制度。学校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3.

  职责分工

  校长负责课程理念文化的建立;促进学校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校课程实施质量负责。

  教务处、科研室编制学校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课程改革。

  德育事、大队部进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对教学岗位安排提出建议,协调或评价对学生的需要所做的全面性调查。

  教师要改进课程、开发课程、开设校本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

  (三)注重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

  考核方式

  (1)考试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实行无分数等级考试制度。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考查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学校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技术、艺术和体育等课程的考查。如学科知识竞赛、各种技能竞赛、作文大赛,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调研报告、科技论文答辩、表演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中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与交流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得以锻炼与提高。

  2.

  评价具体指向

  学校将认真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标包括:

  (1)认知领域内(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学力评价;

  (2)技能领域内(语言技能、实验观察及实用操作技能、运动技能、表演技能等)的学力评价;

  (3)情感领域内(态度、兴趣、习惯、审美、鉴赏等)的学力评价;

  ⑷其它领域内的潜能发展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学生诸方面的评价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加强个性培养,加强自我发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关于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课程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必修、选修课程,不包括由学校购买的网络通识课程。

  第二章课程建设分类与管理

  第三条

  全校所有课程按建设质量和水平分为合格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

  (一)合格课程建设。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均应达到合格课程水平,合格课程应具备完整教学文件,包含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大纲、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等,课程内容有效支撑人才培养中的能力要求。对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次开设的课程(简称“新开课”),二级学院重点进行合格评估,评估后不合格的课程,相关学院(部)应加快整改确保达到合格标准。

  (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各二级学院(部)按照学校下达的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申报指南要求,在本单位的合格课程中遴选

  建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一年。

  (三)省级和国家级课程建设。学校在各二级学院推荐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申报文件要求,从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中,遴选推荐申报省级或国家级课程建设类项目。

  第四条

  课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为:在合格课程中遴选建设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中遴选推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课程)。

  第五条

  二级学院(部)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加强对合格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高水平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我校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第六条

  教务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负责课程平台的建设,负责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的遴选和申报工作,负责制订课程建设指南以及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第三章课程建设

  第七条

  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由二级学院(部)结合课程建设实际自行遴选确定。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团队主任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具体主持所承担课程的建设任务,包括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实施大纲、教

  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课程试题库建设、教学各环节文本的规范管理等,并根据建设目标和计划,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建设任务。

  第八条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行“团队申报,遴选立项,建用结合,项目认定”的建设流程。

  (一)团队申报: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自主申报,按项目类型填写立项申报表,在线开放课程还应在建设平台上传已有资源,立项申报表见附件。

  (二)遴选立项:教务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遴选院级立项项目。

  (三)建用结合:项目团队可自主决定项目制作方式(校内制作或校外制作),按标准边建边用,并在教学使用中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教育技术科提供技术指导。

  (四)项目认定:立项项目完成后,课程负责人提出认定申请,教务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认定,根据课程建设质量和工作量大小,认定结果分为A、B、C三类。

  (五)校级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第九条

  微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课程资源建设参照以上流程,择优推荐参加当年省级及以上比赛。

  第四章课程诊改

  第十条

  课程建设实行年度诊改制度。凡本年度开课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年初需制订课程建设目标,年底制订课程建设总结,对没有完成的建设目标应放入下一年的建设目标。

  (一)课程建设目标可分为项目建设目标和实施目标,项目建设目标主要指低层次课程申请建设高层次课程,课程资源数量和质量建设目标等;实施目标主要指课程评教满意度、课程教学质量考

  核等。

  (二)合格课程目标可以任意选择项目建设目标和课程实施目标,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必须同时选择项目建设目标和课程实施目标。

  (三)课程建设目标制订应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有明显提升,课程建设目标达成度考核由教学团队主任负责考核,考核结果纳入课程教学质量考核。

  第五章支持与保障

  第十一条

  微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按20元/门给予建设经费支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建设经费基数为1元/门,根据认定结果,A、B、C类系数分别为1.5、1.3、1.0O

  第十二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项目,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突出成果奖励办法》予以奖励。

  第十三条

  项目逾期未完成建设任务,将收回建设经费,且三年内对该项目负责人申报的其他建设项目不予立项。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应保证制作内容的原创性,其运行产生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知识产权归职业技术学院所有,项目团队成员享有署名权。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原《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废止。

  小学美术课程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这一理念简约而明确地要求教师构建一种全面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教学体系,而美术评价也不例外,作为美术教师,同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关注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与评价。

  二、评价目标

  1.

  通过全方位动态评价,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发展,并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以外,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的评价。

  2.

  通过有效的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

  3.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评价内容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书画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评价形式和方式

  1.

  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听听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尤其是对那些很特别的画,比如画面看起来显“乱”不容易看明白画面意思和内容的时候,老师需要和他们耐心的交流,了解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创新。

  2.

  作业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美术学习的整体质量,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表现与完成作业或作品的质量,评价其有关水平与能力。教师要有恰当的作业或作品任务设计,全程参与有效指导,建立作业或作品的评价标准。

  3.

  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有趣的作品展,将学生所有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把对作品的评价用语言表述出来。

  4.

  美术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看结果,更注重看过程,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因此美术评价的方式分为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综合等级”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个性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美术考核成绩采用“优良中差”等级评价的方式,结合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期末测试,给予综合成

  绩。

  5.

  根据《美术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龄段,即低年级段(一二年级)、中年级段(三四年级)、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设置考核细则如下:

  ①低年级段:通过用不同工具或材料将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A、能使用各种线条,形状,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B、表现大胆创新。

  C、对材料有大致了解,能进行简单造型制作。

  ②中年级:通过用不同工具或材料将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A、大胆的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B、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设计与制作活动。

  C、运用撕、剪、刻、折、卷、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③高年级:用不同工具或材料将所感所想表现出来,考核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A、用近大远小和平行透视的规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

  B、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和协调的知识。

  C、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D、用语言和短文的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

  E、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六、评价工具

  (一)“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方面能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该评价的内容是对学生学期每堂课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总评。评价者由学生自己、同学、老师三方面构成,评价的形式是优良中差。

  评价表具体如下:

  姓名

  班级

  学校性

  美术课程学习情况评价表

  名

  年级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自评

  师评:

  /班

  /学习态度

  喜欢美术课,乐意与同伴合作学习,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完成作业。

  基础知识

  了解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的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

  欣赏

  学会欣赏绘画、人物造型、图片等美术作品。

  会识别常用图形符号,能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爱收藏。

  手工

  会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皮影、头饰、模型等作品,并使用作品。

  会用各种材料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和立体纸工制作。

  绘画

  能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作业情况

  共完成作业()次

  完成作业的质量为

  ()

  互评

  /(二)“期末综合等级”评价

  美术综合评价包括造型设计、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方面。因此将学期的过程评价与期末的综合评价相结合,得出学生最终的学期美术综合成绩。

  1.

  评价表如下:

  姓名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综合评价

  2.

  操作说明:

  在开学初对学生作出说明,美术考核成绩以平时评价为主,期末评价为辅。平时得评定的总和与期末评定相累计得出学期综合评价成绩。

  七、实行免试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课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对平时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出色,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或者其他方面为学校赢

  得荣誉的学生,实行美术期末免试制,直接晋级为“优”既能激发学生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肯定一部分孩子的突出表现,还能激励其他孩子认识不足,完善自己。

  教师在评价中利用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参照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并将课上内容延伸到课外,让我们的学生像雏鹰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学校2023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增强我校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我校教师团结协作,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多出高层次、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努力的科研人才和团队从事开拓性研究,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团队建设目标

  瞄准具有发展前景和可预期产生重要教育教学成果的学科领域或研究方向,特别是对全市教育教学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或影响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力争通过科学研究团队的建设,培育一支在相关研究领域能取得重大教育教学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教学队伍。

  二、团队的申请条件

  1.

  团队的教育教学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性教育教学思想和组织协调能力,一般应具有大学学习经历,年龄不超过48周岁。

  2.

  团队成员应具有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或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一般可以现有的课题研究小组为依托来组建,也可自行组建。

  3.

  团队成员应具有努力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或在相关研究领域显

  示出明显的能力和研究优势。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以3-5人为宜(不少于3人),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倡学科联合。同等条件下,对负责人及多数核心成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团队予以优先支持。

  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对简单拼凑的“团队”不予支持。

  5.团队所在学科组有良好的支撑环境,研究骨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三、团队申报与审批

  1.

  学校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

  2.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由学校确定重大研究领域或重点研究方向,或由教育教学团队申报人自选研究方向。

  3.

  由申报组建团队的教育教学带头人向教导处提交书面申请,具体内容包括:(1)团队人员构成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2)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3)团队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计划。

  4.

  教导处处对申报的团队名单进行资格初审,对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将其申报材料送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组织团队的申报人进行评审答辩。经评审或答辩后,由专家组提出候选

  团队名单。

  5.

  学校审议并最终确定拟资助组建的团队名单。

  四、团队运作与经费资助

  1.

  团队是教师自愿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团队依托学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可以由同一学科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不同学科的人员组成。

  2.

  对获准组建的教育教学团队,学校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资助;

  3.

  团队资助经费分三期直接下发。第一期(启动期)下发40%,第二期(中期考核合格后)下发30%,第三期(后期考核合格后)下发30%。对中期考核为不合格的团队,停发第二期资助经费。对后期考核为合格的团队,下发第三期资助经费,如有第二期资助经费停发情况,则予以补发。对期终考核为不合格的团队,停发第三期资助经费。

  4.

  对于确实在所属领域具有重大教育教学突破、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团队,依据团队的原创性研究教育教学价值的高低,学校将对其加大资助力度。

  五、团队业绩考核与奖励

  1.

  团队按申报方向和研究计划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活动,学校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

  2.

  团队的建设周期为3年。

  3.

  学校在团队组建1年半后,将对其进行中期考核。完成一般论文1篇、获准立项课题1项、参加教育教学交流2人次则中期考核评价为合格。

  4.

  团队在3年内至少要完成以下科研任务,后期考核评价才为合格。

  5.

  伍。

  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研究能力,研究队

  6.

  论文要求。下列条件之一:国内一般论文1篇以上。

  7.

  科研项目要求。获准立项市级课题1项或校级课题1项

  8.

  参加教育教学交流至少4人次以上。

  9.

  团队科研成果按以下规定确认:(1)只有围绕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2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方可认定为团队取得的成果。同时,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团队成立之后完成,并且在考核周期内公开发表的,才计入团队考核周期内的成果。

  10.

  团队在后期考核合格后,可继续申报新一轮的团队资助。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团队继续运行到后期一起考核或申请取消。中期考核不合格而后期考核也不合格的团队,将取消团队称号。中期考核合格而后期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可申请半年后再考核1次,再考核合格者,可补发后期建设经费的一半,如再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团队称号。

  六、其他

  1.本办法由教导处处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篇三: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完整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21.1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

  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

  与天津

  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

  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也可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

  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课程群是在对国家课程中的基础型学科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深化,在知识、方法、问题关注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分支体系。课程群的基本形态为1+X结构,即一个核心课程加围绕此课程中的知识点形成的多元创生课程。课程群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课程体系支撑。

  各课程群开设情况列表如下:

  课程群名称

  核心课程

  创生课程

  朗诵技巧、演讲与口才、论辩技巧、小主持人、小记者、美文诵读、国学经典、古诗吟唱、绘语文课程群

  语文

  本阅读、小海棠读书会、课本剧、写字、书法、唐诗欣赏、宋词欣赏、童话创编、小说创作、小报制作、名著评论

  数学课程群

  数学

  数学古题、举一反三、数学故事、数学课外读

  物、挑战奥数、数学查漏补缺

  品德课程群

  品生(社)

  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专题教育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体育课程群

  体育

  跆拳道、武术、田径、围棋(棋类)、健美操、体育舞蹈

  音乐课程群

  音乐

  表演唱、歌舞剧、音乐剧、音乐欣赏、竖笛(小乐器)、拉丁舞、民族舞蹈、管乐、民乐

  木艺、纸艺、陶艺、儿童创作画、版画、少儿摄像

  电脑科幻画创作、flash动画、小软件开发

  航模、建模、小种植、科学小发明、太空旅行、古代生物

  日常口语、旅游英语、情境英语、国际理英语课程群

  英语

  解教育、英文歌曲、英语短剧、国际礼仪、双语教学(双语科学)

  校本特色课程是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开设的课程,它也是为了实现“多元发展,人人成功”而开发的学校独有的特色课程。

  五、具体措施

  (一)尊重师生多元发展需求,多方协商完善课程体系。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特色课程,与过去的兴趣班或兴趣小组不同点在于,一是延伸、拓展、补充了国家课程,并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形成多个课程群,二是每一个课程有独立的课程设计,三是不同的课程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承载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四是打破行政班级限制,学生在快乐走班中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五是充分体现了每个“尊重”,即尊重教师的特长与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只要老师能胜任,学生喜欢学,开设的课程都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我们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和双向选择共同制定和完善课程体系。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课程校本化实施。

  美术课程群

  美术

  信息技术课程群

  信息技术

  科学课程群

  科学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坚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突出两个前置,即预习前置、自学前置,体现三种意识,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坚持以课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阵地,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及一线教师的前沿技术培训。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进中,我们抓住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热点,将微课程设计和“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力求突破课堂教学固有模式,真正实现课堂即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课堂即学生体验成功的舞台,课堂即师生生命幸福成长的摇篮。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最终归结为从“人”出发来设计与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师生完全出于自愿“玩”课程。上好每一堂课,就是在实施自我的课程建设——抓合格、抓普及;充分发挥教师特长,让自我成为一门特设课程——抓兴趣、抓特长。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都将成为课程的主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

  古槐二小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专家、家长、社区人员为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一、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篮球队、乒乓球足球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训练有序;电脑设计、车模航模、标本制作、传统工艺有声有色;结文学社、组俱乐部、办手抄报、聘小记者、做小当家、当校外联络员……,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频频见于荧屏、报刊。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姚明,多么希望能象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我喜欢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神游信息世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我们古槐二小一向以教学质量较高,学生能力较强而立足于名校之列。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远程教育,发挥信息技术学校的优势,成为现代技术实验点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

  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每间教室都配有闭路电视、录音机、投影仪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乒乓球、篮球、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专职的教师,有指导的专家,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英语字正腔圆;有的是标本制作能手,一只蝴蝶,几片树叶,便能展现大自然的奥秘;有的是电脑行家,网页制作,动画三维,无所不精;有的心灵手巧,寥寥数剪,轻轻几织,精致的图案,漂亮的小饰品便跃然眼前;有的偏爱线饰工艺,线条在他手里可以散发无穷魅力……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科学素养类:益智乐园、数学启智园、思维体操、科学小博士

  人文素养类:儿歌天地、时事论坛、名作赏析、技能类:百变纸艺、花样泥塑、小天使舞蹈团、小巧手、书法摇篮、故事漫画

  趣味拼贴画、板报编排、硬笔书法、电脑、美术字等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古槐二小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古槐二小校本课程(选修)名单》,有20人以上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1——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带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制定《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学年修满6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古岳峰向阳中心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也是文化传承的通道。为了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建设“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书香校园”这一目标,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庭”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构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型校园。

  二、基本目标

  1、积极营造“书声朗朗、书香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牢固树立“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收获”、“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

  3、积极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阅读型教研组、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家庭建设。

  三、组织机构

  组长:马晓武

  副组长:田学武彭瑶

  成员:唐应根江胜向璐全体班主任

  具体职责分工:

  马晓武:全面负责书香校园建设工作;

  江胜:负责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具体规划安排;

  田学武:负责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具体推进,组织实施;

  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向璐:负责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及图书借阅,配合学校开展相关读书活动;

  四、具体要求及主要措施

  (一)让校园充满书香味

  1、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1)学校按每学期计划投入一定资金,合理规划,逐年完善校园环境建设,打造花园式学校。让学校四季有绿色,四季有鲜花,时时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校园内悬挂有关读书的标志及标语,花坛、草坪上悬挂温馨的提示牌、楼梯走廊张贴师生诗文书画作品、教室办公室张贴经典诗词,让校园处处闻书香、声声皆书韵。

  2)建立一个阅读专栏(橱窗)。专栏主题为“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我收获”,做到定期更换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同时也彰显了学校浓浓的书香氛围。

  2、彰显班级文化特色,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学习园地、板报、展示平台、文明窗、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特点,创意新颖,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规范

  班级图书角建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相关的阅读制度,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孩子随时有书读。

  3、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建设,有计划地投入一定资金,新增一定的图书,每年按计划征订教育教学杂志刊物,逐年增加图书室藏书量。要充分用好学校图书资源,进一步改进图书借阅方式,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提高图书利用率。图书室、阅览室专人管理,做到全天向师生开放,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师生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4、保证阅读时间。继续组织开展好早读、午间阅读写字活动,提倡和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30分钟。同时,各班要加强班班唱活动的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在学生当中作好指导,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常规。严禁将早读课用于讲授新课及作业练习。

  5、设立“校园读书月”。学校每学期要设立一个“校园读书月”,每个读书月有明确主题。学校和班级根据读书主题,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美诗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同时,少先队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开办好读书心得、优秀习作、每天一诗,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二)让教师勤于读书,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1、教师每年初要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教师个人)

  2、教师要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及教育杂志,认真记好读书笔记,养成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自主开展网络阅读及远程资源的运用。

  3、学校每年将订阅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

  4、每位教师要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及其它业余时间阅读规定量(一本教育专著、一本文学专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一学期5000—1000字),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随笔一周1篇、论文一学期1篇)。

  5、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利用晨读、地方学校课程给学生朗诵经典作品,广泛开展“走进经典”、“师生同读”等活动,指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

  5、将读书与作业布置有机结合,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每次布置有检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三)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

  1、营造班级读书氛围。各班要合理利用有限空间规范图书角建设,倡导学生开展读物交流共享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活动,通过才艺栏展示学生读书成果,使学生在浓浓的书香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2、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行动,加强阅读质量管理。班主任及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科学读书,坚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耳到、手到”,认真记读书笔记(低年级可以把所读书的标题记录下来,中年级可以摘抄精美词句,高年级可以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各班要定期(每学期2次)组织召开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会,交流读书心得。

  3、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成果评比活动,为师生搭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读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展示读书成果。如:读书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习作)、读书笔记展评、讲故事、美诗文朗诵、书法绘画、读书手抄报比赛活动。让活动形成常规,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或以学期为单位举行学生读书才艺展示活动。如:给古诗配画、给画配诗、舞蹈、课本剧、诗歌朗诵等活动。

  以学期为单位开展“读书之星、文学之星、书法之星、艺术之星、书香班级、阅读大王、古诗大王”评比活动。

  五、评价与奖励

  1、学校每年进行一次“阅读之星、习作之星、书法之星、阅读大王、古诗大王、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并给予表彰奖励;

  2、每学期进行“读书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习作)、读书笔记展评、美诗文朗诵、书法绘画、读书手抄报比赛”等,对获奖的班级、学生及相应的教师给予奖励;

  六、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是我校创建办学特色的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发动准备阶段(2-3月份)

  制定方案、计划、校园环境建设、宣传发动工作。各班拟定计划措施;

  第二阶段:重点实施阶段(4-11月份)

  主要任务: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开好读书主题班会;(每学期2次,有记载)

  2、每期组织一次书画作品展;

  3、每期举行一次读书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习作)、读书笔记展评、美诗文朗诵、书法绘画、读书手抄报比赛;

  4、每年进行一次“阅读之星、习作之星、书法之星、阅读大王、古诗大王、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5、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五分钟古诗诵读;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12月份)

  主要任务:开展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向阳小学“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2021年2月29日

  小学校本课程《山水古诗文赏读》开发方案

  一、开发的目的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山水古诗文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能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将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本土化的校本课程:《走进山水古诗文》,并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3、提高学生的言语感知与领悟能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6、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二、课程开发过程

  校本教材内容既选取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背篇目,也选取大量外籍名人诗篇。学生们不仅能读到《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这样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还能读到许多虽不知名的优美的诗篇。

  我校古诗文教育的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制定校本课程,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因此在总结平时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可以在每篇诗文之后,根据教材内容,提供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实践活动方案,如安排“请你画一画”、“请你填一填”等。这些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框架

  为适合学生阅读,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共编写低、中、高三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体现一定的层次性,采取按年级、按内容分单元编排,努力做到循序渐进。

  1、具体内容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9.《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0.《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2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23.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24.画兰

  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25.山园小梅

  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2、结构框架:

  (1)“请你读一读”:图文并茂的诗篇原文;

  (2)“请你说一说”:对诗文辅以注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3)“请你唱一唱”、“请你画一画”、“请你演一演”、“请你填一填”等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技巧。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参与的教师立足学校特色课程特点,合作编写校本教材。

  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启蒙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古诗文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研究论著。针对教师的实践研究,每学期开展一次校本研讨活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研讨、实践活动研讨、诵读效果研讨等等,形式有公开课教学、论文交流、汇报演出、竞赛评比等。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采蜜集、手抄报、读书笔记本、优秀诵读表演等等。

  4、积极开展校本实践活动。

  在实施校本教材过程中,以古诗文诵读为基础,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古诗文特色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1、唱、奏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填写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悠扬委婉的乐曲,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文的意韵,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的审美情操得到了陶冶。

  2、书、画诗文,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够培养和彰显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3、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一位老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学生顿时灵感被激发,跃跃欲试,写出了一篇篇虽然稚嫩但非常真挚的短文。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学校、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歌,可以通过“星星诗会”、手抄报、广播台、推荐发表等给孩子们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作爱好和文学创作欲望,发现培养一批“小文人”、“小作家”。

  事实证明,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爱读书的孩子多了,读书韵味十足的孩子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诗文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气质也提高了。古诗文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教给知识,教会我们做人。

篇四: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活动方案之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篇一:(修改版)鲁村中心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沂源县鲁村镇中心小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鲁村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83年,原来是一所镇驻地六个行政村联办的小学。2021年布局调整之后,实行本部加教学点的片联校管理模式,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名,其中学校本部现有22个教学班,教师73人,学生120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先后创建成淄博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淄博市初步现代化学校、淄博市教学示范校、淄博市校本培训示范校、淄博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淄博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按照“实行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依托和整合学校原有的优质资源,学校各科室协调互助、统一思想,发挥群体智慧,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调动全体科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二、课程设置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激励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个性化发展。

  1-2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个性实施。

  (二)开足上实地方课程,逐步探索与国家课程相整合。一是开足上实各年级地方课程:一、二年级地方课程安排为传统文化,每周2课时;三四年级地方课程安排为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共2课时;五年级地方课程为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共2课时。学校加强地方课程

  管理,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备课,加强学科教研,二是组织地方课程交流观摩,组织传统文化研讨课、安全教育立标课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定期组织地方课程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定期组织地方课程抽测,督促任课教师将课上好、上实。五是逐步探索与国家课程的整合工作。

  (三)合理设置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进行适当补充

  一是近年来,学校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现有以古诗文为内容的《识记》《新解三字经》《弟子规》;以精选红歌、动画歌曲为内容的音乐校本课程《童声》;以养成教育为内容的《成长》《启航》,以安全为内容的《安全教育》,以热爱家乡为内容的《乡韵》。学校每学期依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表,组织交流课,定期对学生抽测,期中、期末及时组织评价。二是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适当补充校本课程内容,并与国家、地方课程适当整合。初步探索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文类”课程:《沂源童谣》《家乡的传说》《历史名人》《乡土教育》《生命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域类”课程:《网页制作》《智能机器人》《变废为宝》《电脑绘画》;以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抗挫折能力的“艺术与审美类”课程:《泥塑》《编织》《剪纸》《荷包制作》《合唱》《英语情境剧》

  (四)重视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层面:①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一二年级的《古诗文》,三四年级的《三字经》,五年级的《弟子规》,一至五年级的《乡韵》②学校大门右墙布置《中庸》及《杏坛讲学》等大幅宣传字画;橱窗中每学期定期出刊“诗文诵读展示”长廊;在校园的每一处花坛、每一片草地都能看到制作精美的诗文牌;在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都能欣赏到古诗文的经典之作,在校园四周的围墙上,各班黑板报每期布置有经典诵读的内容;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特而浓郁的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教师层面:提升自身的古诗文修养,博学才能广识,要让学生了解更多,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老师们的阅读量增加了,自身的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其次,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在上课、听课课、研讨中,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点化了语文课,使课变得灵性和创意。另外,老师增强了老师们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教材的选编及内容的选择都是集众人之力定下来,所以老师们的课程开发意识增强了,能力提高了。

  (3)学生层面: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爱读书的孩子多了,读书韵味十足的孩子多了,随口能说出名言警句的孩子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经典诗文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气质也提高了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根据三类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以及具体的操作办法,力求对参与三类课程学习的每一个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一)对各学科的评价

  一是在学科课程方面,坚决做到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任何考试,每学期统一考试不超过两次,单元测试与日常测试用于反馈教与学的信息,日常评价不少于30%,不公布学生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次。二是在地方与学校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建立小学生评价手册,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有计划,有落实过程。

  (二)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评价内容,是否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爱好学会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拓展内容,并能做出决策;是否在知识或技能的某些方面获得进一

  步的拓宽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创新,成果的展示等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兴趣、爱好和潜能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二是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从自主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个方面对学生表现做出全面评价。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习态度,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

  教师评价: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经历,体验感悟,方式能力,实施过程性评价。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评价内容教师对设计、开发和实施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计划、教案、考勤评价记录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对研究、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课程的能力;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二是评价主体实行学校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三位合一的评价方式。三是评价方法学校评价:通过听课、听取学生的反馈的方法,根据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对教师进行评价。

  五、课程管理和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课程实施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二)经费保障

  作为淄博市首批课程体系建设试点学校,学校无论

  【篇二: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落实国家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21)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

  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

  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

  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

  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三)教师成长目标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

  在教学行为中自觉体现,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培养“四会学生”为目标,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

  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区域影响力,未来五年,争取培养一批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课程设置内容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探索开发学校的自主课程。开足开齐三类课程,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多彩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构建符合朱行小学办学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

  (一)实验小学课程结构框架图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张鲁镇实验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四、课程实施策略

  将课程方案扎实地、有效地落实于课程实践,是实现学校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基于对课程建设目标和学校校情的考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探索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国家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的规定。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渗透创造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创造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统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有效统整不同教材,拓宽课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以1—2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性实施。

  3、加强校本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改进”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校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丰富校本德育课程,探索德育新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意识到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德育工作,也应更新理念,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创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1)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结合德育现状,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主题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突破口,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发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对学

  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并促进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

  附:实验小学少先队活动规划主题

  【篇三:棠湖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草案)】

  多元发展

  体验成功

  幸福成长

  ——棠湖小学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2021年9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以《双流县义务教育课程建设工作评估细则(讨论稿)》为指导,制定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建设多元课程体系,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教师可以人尽其才,开设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以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主动开发基于校本的特色课程,以课堂为切入点,促进课程多元化实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课程建设理念

  棠湖小学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多元发展,体验成功,幸福成长”,这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系统思考。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为学生多元发展服务。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棠湖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也可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建设原则

  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则同样是基于学校“多元发展,人人成功”理念的思考,坚持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多元课程体系中最大限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成功的体验,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得到幸福快乐的成长。课程建设坚持“五性一化”的原则:

  1.全面性:面向全校学生,面向全体教师,优化国家课程,通过国家课程延伸与拓展以及多元化的校本课程系列,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均衡性: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共通性的学习需求,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保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动态平衡,尽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作整体的最佳设计。

  3.整合性: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在课程建设中更加重视不同学科在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

  各个方面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灵活而丰富的课程学习中不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幸福。

  4.开放性:一是课程资源的开放。凡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凡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资源,均可以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益补充,或通过教师对身边资源的挖掘开设适合的课程。二是吸引来自校外的优秀人力资源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特别是吸引家长、社会人士等以义工角色参与进来。

  5.自主性: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与师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

  6.主体性:在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7.校本化:既要“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师生)制宜”的实施国家课程,又要积极开发适宜的校本特色课程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服务。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益的补充。

  五、课程体系建设

  棠湖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

  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

  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其结构图示如下:

  课程群是在对国家课程中的基础型学科进行校本化实

  施的基础上的拓展、延伸、深化,在知识、方法、问题关注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分支体系。课程群的基本形态为1+x结构,即一个核心课程加围绕此课程中的知识点形成的多元创生课程。课程群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多元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课程体系支撑。

  各课程群开设情况列表如下:

篇五: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规划方案

  近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学校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回归教育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编制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编制依据

  (一)国家政策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

  -1-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为落实育人要求,县教研室以相关政策为指导思想编制课程方案。

  (二)学校发展追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县教研室结合各学校办学特点和优势,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学校课程,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增长点,实现持续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

  (三)学生成长需求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处于“拔节孕穗期”,是小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学校课程的多样化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取向的整合性课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完善与重构的着力点。县教研室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为核心,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结构,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得以生本化、校本化实施,助推学生多元、自主发展,呈现健康、尚善、志学的生命样态。

  -2-

  (四)课程资源利用

  XX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是XX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XX教研室指导各学校依托这些资源,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做聪颖与担当的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健康、尚善、志学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具体目标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使课程建设与实施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有效抓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良好研究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呈现健康、尚善、志学的生命样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健康:性格开朗,充满活力,富有进取心,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

  为乐学善思奠定基础。

  2.尚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志学: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研究、学会生活、学会改变,具有适应终身研究的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以“培养聪颖与担当的学生”这一育人目标为引领,深度分析校情、学情,规划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将学校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类。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均指向培养健康、尚善、志学新时代好少年的各种特质和最本质的需要,并且相互、相互作用、相互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

  (一)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动)、体育、音乐、美术,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优秀品格的关键所在,是学校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国家课程注重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习惯和行为养成,是学生研究的根基,是学生成长中必备的教育资源。

  (二)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突出地

  -4-

  方特色,注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介入意识,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机补充。

  (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而设定的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拓展和有益补充,对国家课程起到增益促效的作用。校本课程结构类型概括分类有讲座型,特长型,指导型,兴趣型等,是学校“培养聪颖与担当的学生”育人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的实施

  1.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时,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上好课程,落实“依法治教”的要求,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充分挖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教材资源、对教材内容的编排调整和单元内容调整等一系列处理和运用教材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打破原有教学壁垒,实现知识融合、学科融通。以教师发展为起点,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等路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2.打造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5-

  调查、探究中主动、个性化研究。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学生主动、有效参与的教育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研究的主人。

  3.重视教育信息化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研究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为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研究工具。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

  各学校要充分运用校内外已有资源,科学合理实施。教师依据自己的优势开发课程,积极实施并完善课程。家长依据自己的特长,自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主题进课堂,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发展,在课程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五、课程评价

  (一)课程实施的评价

  1.对各学校《课程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确保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

  2.对课程实施水平进行定期评价。通过对各学科国家质量标准的梳理,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确保核心素养培养到位。

  -6-

  3.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评价。定期评价学校的研教研学能力,评价学校的课程理念、教育理念、研学能力。

  (二)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考勤记录。

  2.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必须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以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

  4.县教研室将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进行考核,纳入月常规、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树优优先。

  (三)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和考查方式,但要做好评价记录。

  -7-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研究的态度进行评价,可评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为评选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依据。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演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上报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

  六、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成立小学课程发展委员会,由分管局长担任委员会主任,直接领导课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教研室小学组具体实施。

  (二)制度保障。为确保课程顺利实施,县教研室将制订《关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规定》《关于校本课程的管理规定》,保障课程的实施。

  (三)资源保障。各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以及校外人力资源引入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满足课程开发经费需求,对课程开发、实施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强化各类教学资源在日常管理中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以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8-

篇七: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

  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

  循序渐进策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校际联动策略。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特色项目相同或相似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区域整体发展的目的。

  四.特色项目

  1.管理类特色

  各学校校长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重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形成本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并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各学校要立足实际,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要做到精细、科学、规范。努力创建办学思想特色、管理制度特色的学校。

  2.教学类特色

  各学校要在深刻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办学特色:①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并以此推动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②在某一学科创造性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向其它学科迁移,成为全校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成果的教学方法。③建立健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加大校本课程的研发力度,通过校本课程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④某门学科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取得较好

  的效果。教学类特色包括教学思想特色、教学方法特色、教学模式特色、课程体系特色、学科特色等。

  3.教育类特色

  各学校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根据学校的优势,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风和校风根本好转。教育类包括德育教育特色、智育特色、体育特色、艺术教育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技术教育特色等。

  4.活动类特色

  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全面、形式多样、体系严密、措施得力、潜力巨大,广大师生参与的程度高。在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从而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活动类包括读书活动、书法、绘画、声乐、器乐、舞蹈、体育活动、德育活动等。

  5.队伍建设类特色

  各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师资队伍,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有突出的做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6.社区教育类特色

  各学校要重视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加强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活动内容丰富且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增强家长学校建设的实效性,教育活动要丰富多彩,强化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社区教育类包括社会实践特色、家庭教育特色等。

  7.学校文化类特色

  特色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因此,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像校风、校训、标牌、墙饰、永久性雕塑等,使它成为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推动力,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因此,各学校要对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五.实施思路:

  1.根据各校不同校情(如自然景物、社区文化,学校历史、校内外人才等),确定并着力打造将来可能形成特色的学校优势项目。

  2.各校在五育并举、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努力形成特色学校。

  3.将品牌学校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最高目标,努力打造

  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学校。

  六.实施目标

  创建特色学校的目的,就是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创特色,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从而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为教师和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

  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彰显。

  教师方面:促使教师的知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形成有一定个性特长的教师群体,并使特长教师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

  学校方面:在实践中,学校不断积淀、丰富和张扬特色文化,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风格,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区域效益:我乡各学校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形成高位均衡发展之势,为建设教育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七.实施范围

  从20xx年4月起,在全乡6所小学,1所初中,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的逐步推进。

  八.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6月)

  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0.42010.10)

  依托各校传统资源优势,根据全校师生的兴趣爱好,拟定学校一个或几个特色项目并向领导小组递交申请书,待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要集中力量开展落实,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色之一。

  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10.102011.10)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传承与探索特色项目,师生全员参与,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各校在特色项目建设上,要不断积累可贵的资源与经验,阶段性成果随时整理收藏存档,积极争创学校特色,使之成为该校办学一大亮点,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第三阶段建成特色学校阶段(2011.102012.6)

  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

  九.实施步骤

  1.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学校在活动中要深入宣传实施特色学校的意义,增强特色学校工作的使命感,把特色学

  校建设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2.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各学校班子成员根据学校发展现阶段特色,重新对学校办学理念加以定位,注重特色,关注个性,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然后反复酝酿、讨论,征求师生意见,我们从师生的兴趣,活动等作为切入点,积极申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为师生一生幸福奠基。

  3.积极开展,拓宽领域

  各学校特色项目确定后,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开展特色活动,并注重拓宽该特色的领域,以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积极打造特色学校,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艺术人才。

  4.总结提高,全面推广

  为进一步巩固特色教育并全面推广,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比赛,通过在活动、比赛中让特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对先进个人与学生要定期表彰奖励,使师生得到特色教育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性情,弘扬他们的个性,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十.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辅之以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个案研究法(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等。

  十一.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主要有: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成果集、音像制品、现场展示等。

  十二.实施保障

  1、健全领导管理网络。

  十里望回族乡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各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特色建设经费投入。

  为了保障学校特色建设,根据项目设施情况,适度加大投入,确保活动硬件到位,确保必需的活动经费支出。

  3、组织展示活动,实行跟踪考评。

  根据项目特点,定期组织展评活动,对活动情况实行滚动考评,对活动成果进行奖励和向上向外推荐。

  4.专家指导

  我们会适时邀请市教育局、市教研室领导给予指导,我们甚至不惜花费一定财力邀请专家、科研机构专家给予理论和实践指导。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品国学文化传百年精神

  塑书香校园

  二、指导思想:

  结合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的百年精神即孝、德学、思勤,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突出特色和普及两大特点,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三、具体活动内容:

  1、语文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以品读为指导宗旨,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水平。(a、打破或拓展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究在品中学,在读中学好语文的模式。b、全面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一个或多个朗诵高手)2、上好阅读课,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或者带领

  学生共读一本好书,师生共同体验阅读的乐趣。

  3、每周固定班队会时间学习《论语》等国学的时间班主任注重积累资料,形成新的校本教材。

  4、学校制定三个一活动:每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励志故事(分为低中高年级三部分,孝心故事,爱心故事,勤学故事,礼仪故事等等);每天都要做一件事情(年级不同,要求不同);每周都要读一本书。最终各个活动都要评选出成绩突出的学生,打造蔡小的各方面的小名人,为学生们进行正面引领,树立榜样。

  5、每年的5月、10月定为读书月。期间会开展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读书征文,读书小报、书签制作、读后感评比等活动。

  四、预期成果展示:

  1、语文课堂展示

  2、校园文化展示

  一年级:萌学萌样

  二年级:有模有样

  三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

  四年级:我班有你初长成

  五年级:家事、班事、学校事,事事关心

  六年级:吾日三省吾身

  3、读书节成果展示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作为实验教育集团的一名新军,实验求是学校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及《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的重要精神,借鉴实验中学多年来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天津市实验求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培养作为课程设计主线,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自主发展,善于创新,具有领袖素养和鲜明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

  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育人目标,而育人目标的上位是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学校课程建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和素质教育导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素质的教育目的。

  2.坚持求真求实

  学校通过课程建设实践充分体现全面发展,个性培养的课程建设原则,切实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课程,开拓多渠道的活动资源,保障多样式的课后服务。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学其所需、研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学生终身学习、身心和谐、规划人生的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3.坚持思学思新

  遵循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坚持个性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通过教育专家团队与优秀教师团队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以人为本,力行创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全体师生中间形成创新式学习、创造性工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4.坚持统筹管理

  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包括课程设置,还涉及课程管理和课程资源等内容。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涉及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信息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等诸多方面,学校以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品质为中心,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各环节、各部门的衔接和沟通,做好各级各类的培训,积极稳妥推进,分步渐进实施。

  三、具体内容

  学校课程建设,坚持全面发展,个性培养这一主线,以优化核心基础类课程、完善素质拓展类课程、开发课后活动

  课程为目标,激发学生创新式学习、教师创造性工作,以实现学校为强国培养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学生入校后,我们将依据全体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整合我校现有课程资源,在三层三维三才课程体系模式下,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层次性与针对性,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促进人人成才。

篇八: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2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

  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3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乡土”与“航运”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校本课程体系,文化

  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置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性原则: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健身”能力的,能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并具有较强思维力的和发展潜能的合格毕业生。内涵解读:会自学——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网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领域,在培养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少于2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组

  长:黄义海

  副组长:常春灿

  组

  员:邓焕珍、丁瑞青、王传国、索焕云、楚秀平等

  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教导处(德育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

  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争创优质标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4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把解决教什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课程拓展,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拓展原则:

  1、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

  拓展的策略

  1、拓展要立足从教材出发

  2、拓展要与读书有机结合起来,要与国学经典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拓展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自然、思品、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三、参与年级:

  一至六年级

  四、参与教师:

  全校所有任课教师

  五、拓展内容:

  语文学科

  1-3年级根据教材内容以字词拓展为主,适当加进一些国学方面的词语、典故、诗词等;4-6年级一定要依托教材,由此到彼、由部分到整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分类拓展。

  数学

  主要以趣味数学为主、把数学中的巧算、快算方法,以及定理、定义、性质的巧妙运用,数学中的多解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数学中的偏题怪题,作为拓展的主要内容,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然学科

  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标本制作、简单的学具制作、科技小发明、思品学科

  主要以国学为主,《弟子规》、《论语》、《中庸》、《大学》,教会学生做人。

  体育与艺术学科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巩固太极拳、葫芦丝、巴乌、国画、剪纸、布贴、十字绣取得的成果,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六、拓展的方法

  根据班级实际要以学生自主拓展为主,教师要对拓展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拓展时要定内容、定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带动差生参与到课程拓展中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5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

  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篇九: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体系实施方案(精选5篇)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

  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六年级进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

  3、因学校现状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三、五年级开设珠算课。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结合教委印制的乡土教材《我爱冬枣,我爱下洼》,在四年级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戏曲、手工等。

  5、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五年级加设毛笔书法课。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四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周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周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音乐、体育教师可根据情况上合堂。

  2、任课教师考试科目备课每周不超过10课时,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为加强低年级数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使学生尽早养成良好习惯,由四、二年级专任数学教师同时分任一年级两班班主任,并分任数学课。

  5、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校长兼任三、五年级的珠算课、书法课。

  6、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钟为各年级写字时间。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语文每周一、三,数学每周二、四,其他学科周五开展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并由教研组长写出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备课并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共计270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凤凰小学教师任课情况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把解决教什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课程拓展,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拓展原则:

  1、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

  拓展的策略:

  1、拓展要立足从教材出发

  2、拓展要与读书有机结合起来,要与国学经典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拓展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参与学科:语文、数学、自然、思品、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三、参与年级:

  一至六年级

  四、参与教师:

  全校所有任课教师

  五、拓展内容:

  语文学科

  1—3年级根据教材内容以字词拓展为主,适当加进一些国学方面的词语、典故、诗词等;4—6年级一定要依托教材,由此到彼、由部分到整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分类拓展。

  数学

  主要以趣味数学为主、把数学中的巧算、快算方法,以及定理、定义、性质的巧妙运用,数学中的多解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数学中的偏题怪题,作为拓展的主要内容,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然学科

  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标本制作、简单的学具制作、科技小发明、思品学科

  主要以国学为主,《弟子规》、《论语》、《中庸》、《大学》,教会学生做人。

  体育与艺术学科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巩固太极拳、葫芦丝、巴乌、国画、剪纸、布贴、十字绣取得的成果,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六、拓展的方法

  根据班级实际要以学生自主拓展为主,教师要对拓展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拓展时要定内容、定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带动差生参与到课程拓展中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管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二)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

  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

  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

  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结合学校特点,结合团队开展的“绿色承诺”、“体验教育”、“新世纪我能行”等活动的开展开发校本课程。

  四、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我们将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三)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源动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将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

  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

  教师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施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师,实施新课程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与心血,学校领导能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实践证明,学校管理者心向教师,广大教师会迸发出更大热情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和谐、民主、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人总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校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对所有的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谁在这场变革中及早启动,谁就能赢得主动。

  四、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信息技

  术软、硬件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把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落脚点与突破口,全面优化课程资源。我们将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实施、软硬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潜,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压缩非教学性开资,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对校办产业及“三产”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时,我们还将做好全面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投放的重点。“分步实施”就是学校电教设备的投入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我们将在前已经初步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将重点放到终端的建设上,不断提高使用效率。“软硬兼顾”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软件的建设。一是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足额征订省教育厅规定的电教教材,将各个年级各门学科的音像资料配成系列,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设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学校校情的软件,充实学校的软件库。实践表明教师自制的软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够提高一个学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1、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分析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镇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2、成立课程改革实验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召开全镇课程改革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形式为全镇各类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培训工作。

  4、配齐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

  5、做好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第二阶段:

  1、做好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工作。

  2、做好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进步规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成果的形成。

  3、结合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争取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

  4、组织校内、镇内的集体备课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5、组织人员参加区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与教学竞赛活动。

  6、积极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第三阶段:

  1、进一步进行新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践与研究。

  2、准备与新课程相关课题结题工作,总结实验成果并上报。

  3、准备参加全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交流大会,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新课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11(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

  12“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13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四、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小学课程体系实施方案(精选5篇)】

  14

篇十: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校

  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习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撰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一、开发背景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的平台。

  二、开发目的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开发原则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习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在初三学生中开发以写作为主的课程。教师就以下方面指导学生。

  ①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根据题目要求,理解要表达的要点。

  ②设计好文章的层次段落,考虑所用时态、人称等,把要点串联起来,构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点、层次明确的情况下,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单词、句式进行造句,如果不会用复杂句就用简单句表达要点,注意主谓语一致、人称、数量、大小写、标点;

  ④仔细阅读全文,查找是否有错,注意时态、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标点是否有误,句式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一致。

  初一学年:快乐英语:

  学唱英文歌曲,学习英文谚语。

  负责人:初一英语组全体教师。

  初二学年:趣味英语:

  趣味朗读与对话,趣味英语阅读。

  负责人:初二英语组全体教师。

  初三学年:了解习俗,提升能力

  中西习俗差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负责人:初三英语组全体教师。

  语音室:欣赏英语:

  欣赏英文原声歌曲和电影。

  负责人:语音室王老师。

  内容来源: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搜集资料,形成教材。

  五、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

  2.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3.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5.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六、开发步骤

  1、组内开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

  2、各组教师通力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3、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4、课时安排,每两周一课时。

  七、课程评价措施

  1、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2、课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

  一、校本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意图:

  随着新目标英语全面推广使用,中考英语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不断增大,书面表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多。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词法,句法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熟悉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和图表,写出故事梗概,各种文体的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要求内容贴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四、实施教师具体情况:

  朱玉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初三(一)、(二)班英语教师

  五、选课学生具体情况:

  初三(一)、(二)班全体学生练习写作,六、具体实施方法:

  (1)能熟练的运用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

  (2)巩固语法和结构,并适当加深语法知识、强化写作技能;扩大英语阅读量。

  (3)通过提纲式写作,,给出关键词,写出完整文章等方法手段。

  (4)通过学生练习写作,开发学生英语的思维和运用英语的各方面的能力。

  (5)要求学生呢个学会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培养篇章结构,书写较长篇幅作文。

  (6)、给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已,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每写一个话题都要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写,自己练。

  七、工作安排:

  1、时间安排:4月份至6月份

  2、课时安排:俩周一课时。

  3、内容安排:通过对招领,日记,书信,通知,以及说明文,记叙文,看图说话等的写作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4、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授课地点:教室

  八、评定方式与方法: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便主动。通过学生的作品给出优或良等。

  九、达到效果: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推荐访问: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体系建设 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