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3篇

时间:2022-12-28 0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

近年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天然优势,紧紧围绕西河草食蓄牧业示范园和西河现代食用菌产业循环示范园建设,出生态牌,走特色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三化联动’,融合发展,着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为本底、联动二三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共同繁荣。

一、目前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日趋合理。2016年全镇春播面积***万亩,其中小麦***万亩,大麦***万亩,油料**万亩,饲草**万亩,蔬菜**万亩;牛存栏量**万头,羊存栏量**万只,禽类存栏量**万只,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意识不断增强。

截止目前,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农民股份合作社*个,市级以上示范型专业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鼓励农民入股合作社,既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壮大了合作社力量,为本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镇重点发展了****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村“边洼里”生态农业观光园、***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农业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镇党委、镇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方面,镇政府先后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二、新城子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升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目前,***镇辖区**个村,**个社土地已全部流转,共计流转土地****万亩,在流转土地过程中坚持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发展相结合,鼓励农民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生产水平,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壮大了合作社力量,为本镇合作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持续抓好养殖业建设,继续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根本特征。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养殖业过程中,新城子镇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立足本镇天然优势,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产业化、品牌化开发为目标,整体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工作,努力实现畜禽水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场**个,标准化养殖暖棚***座,发展适度规模家庭舍饲养殖***户,养殖专业合作社**个,为推进现代化养殖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镇政府着眼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点实施了基本农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等项目,整理基本农田**万亩,新改建渠道***公里,建成高位蓄水池*座,实施膜下滴灌高效节水工程**万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坚持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来抓,重点扶持怡泉新禾有限责任公司,绿保康有限责任公司、成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生产能力强的的农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进农牧民增收。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2

一、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分布

赤壁镇是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所在地,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长江中游南岸,两省(湖南、湖北)四县市(赤壁市、嘉鱼县、临湘市、洪湖市)交界处。我镇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农业园区涉及石头口、九毫堤、太平口、东柳、周郎嘴五个村,规划总面积17000亩,具体功能分区如下:一是优质高效的有机粮食园区,规划面积8000亩,主要分布在太平口村一、二、三、四组,九毫堤村六、八组,石头口村一、二、三组,东柳村一、二、三、四组;
二是有机蔬菜园区5000亩,主要分布在东柳村三,四,五组,九毫堤村一、二、三、四组,太平口村一、二组;
三是花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主要分布在石头口村一组,九毫堤村六,八组;
四是有机茶业园区,规划面积1000亩,主要分布在周郎嘴村七、八组。

二、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依托九毫堤、石头口、东柳、太平口和周郎嘴五个村的耕地和山林面积,结合五个村现有沟渠和道路以及水、旱田的排灌等基础设施条件,我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①蔬菜产业示范园:利用已通过论证的5000亩有机基地种植有机蔬菜。现已种植大棚蔬菜1000亩,露天蔬菜4000亩。②高产创建示范园:核心示范片8000亩,深入引导四个村所在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自主经营转换种植有机水稻。③周郎嘴村有机茶产业园:园区建设目前已签订流转合同1000亩,开挖荒山500亩。④花卉产业园:与河南驻马店卉秀园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拟流转开发九毫堤、石头口两村约3000亩土地建花卉产业园,并征地200亩建设花卉精油加工基地。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我镇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有蔬菜合作社2家、水稻合作社2家、油菜合作社1家、农机合作社1家、棉花合作社1家、湘莲合作社1家、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其中九毫村陈家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蔬菜大棚420个,并注册了“九胜”商标;
东柳村创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蔬菜大棚300个,注册了“东柳”商标。依托这两家合作社,我镇正积极推进大棚蔬菜的种植,引进江西金源有限公司,利用已通过论证的5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拟投资征地200亩建设蔬菜储存和深加工工厂。在项目区内,通过农业局酸性土壤改良项目改良和增施有机肥3000亩。近年来,我镇积极争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和镇村自筹,共硬化道路13.5公里中,铺设沙石道路25公里,极大改善了园区的通行条件。

三、园区现有排灌设施、道路现状(见附后图)

四、当前园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保收抗灾能力不强,综合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下:①园区内道路拓宽、改造、硬化5000米并新建12000米田间道路。③新增排灌渠10000米。④安装启闭闸3座。⑤安装灌溉用泵站5套。⑥1000亩的大棚配套滴灌设施。⑦园区内主沟主渠清淤护砌10公里。⑧安装1000套田间过水涵管。⑨在硬化公路两边营造农田生态林18公里。⑩为保证蔬菜和花卉种植的需要,建议恢复原有红星泵站。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3

2016年我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支撑,一线抓落实。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3.5%;
完成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期比增长3.5%,位居阜阳市第二;
农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8.5%,位居皖北第四;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8505.8元,同比增长9.6%。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2016年重点工作亮点

(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率先通过阜阳市验收。全市18个乡镇街道,142个农业村居,农业人口65万,承包农户14.2万户,二轮承包耕地面积58.1万亩。实际完成确权面积60.8万亩,占二轮承包面积的104.6%,颁发证书13.8万本,占确权总农户的97.2%。12月13-16日阜阳市确权办组织内外业专家组对我市确权颁证工作进行初验,以“优秀”成绩在第二批6个试点县市区中率先通过验收。

(二)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结构调整加快。全年新增经济作物面积5.75万亩,累计达到14万亩,其中瓜果蔬菜7.17万亩、花卉苗木2.7万亩、中药材1.34万亩。二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8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1家、阜阳市级示范社51家。家庭农场已认定注册1064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阜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25家,其中,规上企业8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家,9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被再次认定,1家进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4家联合体为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一村一品”特色专业示范村27个。三是主导产业快速起步。绿色马铃薯和彩叶苗木繁育产业发展初见规模。绿色马铃薯产业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投资6.7亿元,专项基金0.8亿元,建设无公害绿色马铃薯基地10万亩,目前已引进新品种,推广“肥水一体化,两棚一膜”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面积一万亩,今冬明春我市马铃薯面积将突破30000亩;
成功申报“界首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了“丰絮”、“牛耕时代”马铃薯商标,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以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申报的“中国特色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已于9月28日顺利通过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四是农业品牌建设提速。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个,国家级安全优质标准化基地1个、省级2个、阜阳市级11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0个、绿色品牌31个。

(四)村集体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9个村成为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获得省以上扶持资金900万元;
省综改办在我市召开阜阳市农村综合改革现场会;
市委市政府设立720万元的专项引导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149个村和农业社区均已成立了村集体控股的公司。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5—10万元的村20个、5万元以下的村62个。2016年脱贫出列的10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总额208.3万元,村均集体收入20.8万元,最高的129.3万元,最低的5.76万元,已由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做账,并出具审计报告。目前我市正在申报2017年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已通过省财政厅综改处来我市检查组的初审。

(五)特色种养业扶贫成效明显提升。全市45个贫困村,申报特色种养业脱贫贫困户4739户、10331人。截至目前,审批自主发展产业脱贫4564户,发放奖补资金837万元,其中达到省农委、省林业厅标准的1474户,已经完成了省里948户的任务数。经筛选新型经营主体213个,审批带动项目135个,奖补资金781万元,带动贫困户近3600户;
2016年拟脱贫的10个村全部明确了主导产业,其中邴集乡邴集村、东城街道随湾村、田营镇魏窑村的经济林种植,陶庙镇赵庄村的马铃薯种植,泉阳镇胡集村的蔬菜种植均达到省特色种养业标准,甚至达到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标准要求。

(六)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2800万元,开展涉农融资风险补偿贷款试点。截止到8月底共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06亿元,其中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放无抵押无担保、弱抵押弱担保贷款1.84亿元,位居全省15个试点县第一,在2016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介绍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经验。上个月,省农委、省财政厅又联合下文,确定追加我市融资风险补偿基金130万元(其他5个县追加80万元),继续开展试点工作。近期又与农商行、邮储银行合作,计划支持马铃薯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贷款3000万元、支持村集体企业贷款1500万元;
开展“劝耕贷”业务,目前已发放45家共计1450万元。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性创建进一步深入。深入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全市共取得各类标准化基地(区)16个,其中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阜阳市13个,示范区4个。全年共抽样检测农产品50余种600多个样品,其中接受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共5次,监督抽查产品10余种,全部合格。我市被列入2017年全省第二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范围。今年8个乡镇街道承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民生工程项目全部按时实施并顺利通过省和阜阳市验收。通过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八)项目建设与招商成效显著。2016年1-10月共谋划农业项目189个,计划总投资238.02亿元。其中,已开工在建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112.59亿元,2016年年度计划投资39亿元,已完成投资13.2亿元。2016年争取项目投资9426.6万元,其中上级项目资金7863.7万元,比2015年增加投资2078.7万元,增加上级项目资金515万元。招商项目31个,计划投资46.41亿元(其中续谈项目3个,计划投资13.35亿元;
新谈项目8个,计划投资16.55亿元;
已签约项目8个,计划投资4.85亿元;
新谋划招商项目2个,预算投资7亿元),目前落地在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11.66亿元,已完成投资1。24亿元。比2015年增加招商项目17个,增加计划投资8。27亿元,同期完成投资增长26.8%。

(九)党建工作成效显著,政风行风持续好转。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性党责党风党规党纪”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勇于责任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对照要求找差距、提质增效进一流,切实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提升系统思考、统筹谋划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了、依法行政意识,坚决按照法治要求和规范程序施政。我委连续三年在政风行风执法类评议中位居第一名,目前全委已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浓厚工作氛围。

2016年,我市农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发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虽然土地流转面积在扩大,结构调整在优化,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加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低下,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和大户生产积极性,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和创大业意识。二是项目工作差距较大。大项目谋划不多,谋划不实,质量不高、入库量少,落地项目少、进展慢。乡镇街道、村(社区)对农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主动谋划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农业招商引资奖补标准低于周边县市区,土地资源不足,影响农业项目落地。三是农村资产、资源没有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还停留在探索阶段,金融部门对“两权抵押”贷款不积极,大户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授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高标准农田与之相配套的乡、镇、村应该实施的自建沟、河、塘项目,因投入不足,进度较慢,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不能有效解决,易造成旱涝急转。同时,由于建管体制改革速度慢,水资源管理工作仍然滞后,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问题仍很突出。五是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进展缓慢。创建配套扶持政策没有出台,示范主体培育措施不力;
“一村一品”不够突出,扶持力度不够,申报积极性不高。“两区”建设有点无面,点上建设进度缓慢,亮点不亮;
部分乡镇街道“两区”规划不远瞻、不详实。

二、2017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一个统领(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抓好两个试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突出三个融合(种养、加工、商贸),聚力四个抓手(规划、项目、预算、政策),实施“五大示范行动”(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全面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

(二)总体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45个贫困村,4739户特色种植业贫困户全部确立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49个村全面消灭空壳村,45个贫困村收入80%达标。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难题。积极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一二三产融合水平。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0亿元以上。确保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万亩,彩叶树种植面积达1万亩,全面加快马铃薯绿色和彩叶树种育苗两大产业发展速度。

(三)重点工作

1.坚持一个统领

坚持脱贫攻坚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把最优惠的项目,最优秀的人才,向脱贫攻坚倾斜,最大限度的服务好脱贫攻坚大局。

一是按照“户脱贫”要求,扎实做好特色种养业产业到户扶贫工作。把特色种养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摸排调研,建立完善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信息台账。进一步完善产业到户的政策机制,不仅要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更要最大限度的规避政策漏洞,确保产业到户出实效,不出事。大力鼓励贫困户从事马铃薯等特色种植,通过贫困户的示范带动,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建立贫困户联合养殖模式,在鼓励发展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减轻环境污染。加强产业到户工作调度力度,力争全市产业到户达到6000户,确保顺利完成省农委、省林业厅下达的任务。

二是按照“村出列”要求,扎实做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贫困村支持,引导贫困村最大村集体经济,做强村特色产业。鼓励贫困村拓宽集体经济收益来源,在资产出租、光伏发电等传统资产性收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作用,支持贫困户自助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进一步理清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建立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台账。林业、蔬菜、畜牧、农综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贫困村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创业,加强农业招商,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的示范作用。建立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认定办法,力争年内所有贫困村都形成特色产业,最少10个贫困村达到“一村一品”标准。

2.抓好两个试点

一是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在做好2016年9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跟踪申报力度,确保申报成功。用好用活八个对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村,全面消灭空壳村。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继续开展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试点,深入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联合体和村集体贷款试点,大力推进劝耕贷,探索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途径,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3.抓好三个融合

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板。

一是突出抓好“农林牧渔产业融合”。持续抓好绿色高产创建,深入推进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计划,大力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双千工程”。进一步推进产业调整,新增花卉苗木产业5000亩,果蔬产业2万亩,中药材产业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推进牧原百万头生猪项目和银河百万头山羊项目,打造皖北重要的畜牧基地。整合全市水资源面积,科学规划布局水产养殖,提升我市渔业发展水平。

二是突出抓好“种养加一体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马铃薯、辣椒、菊花初深加工企业。利用药渣、粉碎秸秆等制作培养基,发展杏鲍菇、金针菇等日常食用菌养殖。利用生物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料加工业,实现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的变废为宝。结合本市其它产业的发展,开发以秸秆为原料的包装材料、餐具、花盆、建材等新型产品。

三是突出抓好“一二三产融合”。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落地生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促进物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发展。力争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元以上。开展鲜活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试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培育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处。

4.聚力四个抓手

强化发展意识、招商意识,狠抓规划、项目、预算、政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抓规划,引领发展。重点做好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色种养业扶贫规划》《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省级现代生态产业化示范区规划》《绿色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与全市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对接,做到多规合一。

二是抓项目,加快发展。以规划为引领谋划项目,一是围绕规划谋项目。以项目谋划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到项目覆盖规划全域。二是围绕政策谋项目。深入研究调转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建设基金投向和ppp模式,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和面向社会进行融资。三是围绕市场谋项目。要包装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汇聚社会力量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围绕特色产业谋划项目。要求涉农部门围绕农林牧渔、水电路地、一二三产融合、全域水系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特等谋划项目;
要求乡镇围绕“两区”、泉河生态示范区、马铃薯种植示范区、生态养殖示范区谋划项目区来精准对接上级项目包。2017年我市将重点做好“两轴四区”谋划与建设,谋划项目233个,计划总投资388.24亿元。

三是抓预算,规模发展。以项目预算为切入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脱贫困攻坚倾斜,向美丽乡村倾斜,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争取建一片成一片,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引进工商、民间资本,开展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鼓励信贷资金向现代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推进农机物联网,扶持粮食烘干、储备等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落实民生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改革,加大管护资金支持。加大扶贫资金配套,快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和开发。

四是抓政策,支持发展。全面梳理涉农政策,抢抓国家优农惠农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围绕农业三补合一政策机遇,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涉农奖补资金20%向规模经营大户倾斜。二是围绕国家到2020年调减5000万亩玉米种植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少种常规粮食作物,多种杂粮和马铃薯。三是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政策机遇,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牛羊和生猪养殖。四是围绕“1号”文件对休闲农业、农家乐、生态旅游业,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政策机遇,抓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五是围绕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布局,谋划全域水系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5.实施五大示范行动。

以马铃薯、彩页树、休闲采摘为主导产业,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全面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重点培育30个示范主体,抓好四大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扶持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打造绿色生产示范基地。以陶庙为中心,发展种植马铃薯4万亩,建成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设施监控,大棚面积5800亩;
马铃薯“三膜”覆盖大棚建设,面积4200亩。培育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4家,发展规模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00家。建设马铃薯技术服务站7个,引进专业技术团队2个,引进人才20人,培养乡土人才200人。申报认定6个马铃薯绿色食品,省著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1个。建立马铃薯产业园230亩,年分级包装马铃薯6万吨,年保鲜贮藏3万吨,年深加工3万吨。年产值达到25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

二是加快森林城市创建,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颍南、西城各打造一处千亩以上森林公园,力争造林绿化6000亩以上。结合特色集镇,提升集镇绿化水平,力争景观绿化3000亩以上。以骨干道路、沟河为骨架,打造森林长廊36公里,面积2160亩。扩大楸树(市树)栽植面积2000亩,力争使我市成为国家楸树用材林基地。对光武、西城等其他园区和工业小区布局建设防护林带、林网2000亩。依托曹田沟景观积极申报南湖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植被恢复2000亩。继续扩大彩叶树资源培育规模,新增栽植面积3000亩,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彩叶苗木产业基地。

三是以邴集为中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完成邴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以上,产业联合社5家以上,产业化联合体2家以上。确保新开工上亿元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品牌打造农业亮点,年内实现无公害商品注册商标5个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完成4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软硬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检测站实现运转。

四是加快泉河生态示范区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做好沿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规划。完成项目谋划200亿元以上,重点谋划沿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项目,确保示范区产业支撑。与阜阳市对接争取建设融资纳入整体计划,做好招商导引编制工作。完成疏浚徐闫沟及沿泉河八小水利工程、8个美丽乡村建设、11病险桥涵项目建设及10千伏及以下电网绝缘化和变电站提升改造工程。推进两湾湿地项目、沿泉河洼地、铺设生态经济示范带泉河堤顶路工程。

三、保障措施

进一步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夯实作风基础,提升保障水平。

(一)组织保障。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现代农业工作,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强化工作落实。邴集、陶庙“两区”,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所在各镇,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各乡镇街道要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联合体,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

(二)人才保障。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培养农业科研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业科研、推广、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三)土地保障。一是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二是盘活集镇土地存量资源,支持开发建设农业辅助设施。三是土地复垦指标优先用于农业项目建设。四是盘活村级土地资源,探索建立宅基地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宅基地有偿腾退机制。五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指标用于项目建设不低于10%。

(四)机制保障。实行周督查、月调度、季奖惩,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观摩活动、兑现资金奖补。对每季度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最后一名的乡镇,要向市委、市政府写出说明;
对不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启动责任倒查追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推荐访问:农业发展 乡镇 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