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12篇

时间:2023-11-12 15:42:01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12篇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

  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建立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实施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报告。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大力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1/4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7.2亿元,较年初净增64.9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今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2009.4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2

  全面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目标要求,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创建、文明新风示范村创建、“十百千万”绿化工程等工作,继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力,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XX市XX街道办: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一年来,XX村委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XX市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做好衔接期内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委会地处……(基本情况省略)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XX村委会紧紧依托XX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示范村。2021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村集体经济XX万元,农民人均所得XX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攻坚期间,虽然XX村委会无建档立卡户,但村委会高度重视动态监测工作,严格按照《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村委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建立对低收入人群定期走访制度,结合XX市“XX”作风教育整顿,组织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群众开展遍访及为民办实事活动,重点对农村低保户、困难残疾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逐户分析研判,对因医疗开支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通过申请低保、给与临时救助等措施实施帮扶,消除致贫风险。截止目前,共遍访农户XX户、XX人次,收集问题XX件,解决XX件;全村共有XX户XX人获得低保保障待遇,XX人获农村特困供养保障待遇,XX人获得农村临时救助,救助金额XX元。通过采取有针对性性的帮扶措施,今年全村未发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问题。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打造“精品示范村”

  1、抓人居环境提升。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投资XX万元对XX、XX两个村村内道路及小街巷道路面全面提质改造,开展排污及排水沟全面清淤维修改造,实施污水、废水、雨水入沟入管,做到路面平整无积水、无污染物、无臭味,干净美观;对XX村村庄入口进行形象改造,修建水乡意境的滨水廊道景观,提升村庄品质。二是建立卫生保洁制度。除村民各自包干房前屋后卫生外,村委会长期聘用XX名保洁员负责村内公共区域卫生,每月开展XX次全村大扫除活动,干部党员带头清扫,全面推进农村“七改三清”,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改变乱堆乱放、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现象。三是实施垃圾统一收集清运。按照“每户一垃圾桶、每村一垃圾房、每村一垃圾清运车”的标准,完善配套垃圾收集设施,实施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四是积极鼓励农户绿化美化庭院,着力提升“绿美香”工程,引导农户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帮助农户树立“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意识。

  2、抓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收入。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稻、冬早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以XX为主的优质稻XX亩、以四季豆和茄子为主的冬早蔬菜XX亩、以杨梅和蜜桃为主的特色水果XX余亩;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牌”,目前浙兴种植场的万亩杨梅已获“绿色食品”认证,XX林果种植场的XX亩杨梅、蜜桃获无公害产品认证,XX蜜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健康目的地。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占地XX亩的XX、XX、XX等自然村地域内的XX已建成向市民开放;XX、XX、XX、XX4个自然村地域内的坝区河道治理支流XX河人工湖、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引进果树、绿化苗木上山,目前绿化苗木近XX亩。三是依托XX养老项目、XX、XX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生态+”、“旅游+”模式,推动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已发展农家乐、小吃店、乡村客栈XX余家,年收入XX元,解决就业XX人。四是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到目前为止,引进XX等XX家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XX余亩发展花卉种植,每年租金收入XX元。五是积极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户收入,全村务工人员共计XX人,其中就地进城务工达XX人,务工收入合计达XX元。

  3、抓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XX村和XX村各新建XX米和XX米的文化墙,XX村XX米的乡村振兴文化长廊,通过文化墙及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明新风等;投资XX元实施XX市科普小镇项目,建成科技微型馆、科普长廊、科普学校及专家工作站,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敬老节等节假日,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群众美好新生活。开展革除陋习移风易俗行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村民勤俭节约意识。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大力扩充农家书屋书籍,购买引进一批群众爱看的书,鼓励引导村民多学习、多看书。

  4、抓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等方式,积极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生态保护、集体资产、公共设施、环境卫生保洁、婚丧喜事办理、邻里关系等治理难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实施整治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建起村有人负责、户有人联系的网格化管理格,让群众主动担当乡村治理主力军。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村内的重要、重大事务,如集体土地出租流转、征地用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必须召开村民大会,让广大村民参与管理、参与自治,让广大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因村制宜,积极引导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出租、建设经济实体等方式做大集体产业,做强合作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XX大力发展市场出租,在XX投资XX元改造商铺XXm²;XX村一、二、三、四村民小组,合计投资XX元,建设沿街商铺XXm²已完工,仅2019年村集体通过商铺及场地出租获得村集体收益达XX万元;投资近XX元的XX村乡村旅游客栈已基本竣工,目前已经完成招租各项招投标工作。

  三、亮点和经验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XX村委会环抱于XX市XX湖片区城镇一体化建设项目内,XX等市政重点项目落地,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辖区土地平整广阔、自然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绿化苗木、经济果林、冬早蔬菜等农业产业优势突出;XX等旅游资源丰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产业优势突出,有着优越的区段、交通和资源优势,村委会紧紧抓牢优势产业,着眼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做好城市产业、消费向农村拓展,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实现融合发展。例如XX村委会积极组织失地农民及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其次,XX、核桃、XX村利用紧邻XX等景区,XX旅游线路从村子穿过的优势,建设农家乐、小吃店及民俗客栈。另外,利用征地款大力发展市场、商铺门面、乡村客栈出租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模式,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提供了有益探索,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XX村委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涉农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村民的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少数村庄人居环境一档标准出现反弹,有时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物件柴草未码放整齐、沟塘水渠堵塞淤积等现象。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辖区内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抓紧、抓牢、抓实村容村貌治理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乡村振兴试点试验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努力实现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巩固今年和去年乡村振兴建设基础设施查缺补漏建设内容,重点抓好XX的乡村振兴工作,使XX村委会乡村振兴平衡发展。。

  (二)推动农业与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把XX村委会打造成集生态旅游、美食品尝、健身锻炼、农家体验为一体的健康生活目的地,通过全域旅游促进XX村委会乡村振兴。主要沿XX至XX公园打造一条以杨梅、蜜桃采摘及森林氧吧、健康步道、骑行锻炼为特色的生态健康体验式精品休闲农业旅游路线;沿XX打造以体验乡村生活为特色,集民宿客栈、休闲农庄、农家乐、乡村劳作、亲子互动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路线。二是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立足本村实际,突出特色产品,大力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优质稻、特色水果、冬早蔬菜等农产品购、销、加工、深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与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建立股份合制经济。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立足产业现状和特色,找准XX村委会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加强农贸(贸易市场)、农超(超市)、农电(电商)联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参与发展、增收致富,创办业专业合作社XX个。

  (三)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依托XX村委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实训基地、讲习所和农民夜校等平台,联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借助XX湖片区城镇化一体建设的契机,针对当前农民最需要、最缺乏的技能,广泛有效地开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电商服务、社会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行家里手,为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任务、全面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目标要求,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创建、文明新风示范村创建、“十百千万”绿化工程等工作,继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力,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长效保洁和管护制度,实现村庄清扫保洁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完善村规民约,提升广大农户素养,形成人人讲卫生,维护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干净的习惯,充分调动农户作为参与人居环境工作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3

  xx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民族地区乡村整体面貌,着力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xx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健全落实“省负总责,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抓落实”工作机制。在国家确定2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确定3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实行重点帮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监测预警。出台配套文件,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制定实施《xx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xx—2025年)》。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制定《xx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xx—2024年)》,各州(市)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的产业品牌,全力推动蔬菜、水果、花卉、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xx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居全国第一;楚雄彝族自治州“绿色食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制定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1万名各类人才结对服务l万个行政村(含社区)。从xx年起,在省内4所高校实施xx省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试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结合发展农业、服务业、家庭作坊等,提高就地就近就业吸纳能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出台《xx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大力保护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医疗条件,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道路、水利、电力等生产生活条件。

  xx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全省脱贫人口933万人,民族地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占比相对较高,部分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需要久久为功。

  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不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大多数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产业对政策资源依赖性较高,多数企业生产、运输、销售等成本高,产品市场化程度低。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自来水普及率低。乡村卫生设施设备还有短板,物流水平、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偏低。部分脱贫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新建的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等易受自然灾害破坏。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人口流失严重,人才储备不足。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乡村缺乏农村电商、农旅设计、文化传播、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在整体上缺乏熟悉“三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全面推进xx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综合考虑产业布局、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要素,确定主次轻重,实行分类施策、分步实施。整合干部队伍,在明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的同时,顺应联系帮扶方式由“帮户”向“联村”的转变,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和责任单位帮扶机制。

  夯实法治基础。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有效实施,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对涉及扶贫领域的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加强“立改废”,提升其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针对区域发展差距和同一区域内不同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相对差异,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健全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帮扶制度。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坚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服饰、歌舞饮食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抓好产业选择和培育、质量管控,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风味的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盘活、激活各类资源,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提高农村物流、客运、信息流的可达性。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实施乡村生态环境优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加强对边境州(市)、县“一村一方案”的调研指导,加强在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等情况的督促落实。主动争取国家层面对xx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政策上、项目上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努力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引育乡村人才。鼓励和引导国家级、省级专家学者到农村建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重视解决乡村人才单向流向城市,专业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建立健全激励人才服务机制、细化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措施。落实好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倾斜政策等。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4

  根据“喜迎二十大推动XX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紧扣“全方位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主题,结合工作职责,对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主要有农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乡土人才队伍、农技推广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等。截止目前,大量人才向城市集中,与此同时,农村且面临着劳动人口和人才输出、乡村空心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等现实问题。一是乡村振兴人才大量外流。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的变化,多数农民家庭改变过去以自家承包地经营为主业的生产方式。同时存在,大量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外流,“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挂出去一批”,导致农村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人口空心化”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在薪资待遇、配套设施、未来发展等方面难以与城市抗衡,即使引进了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

  二是乡村振兴人才年龄结构失衡。由于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失,农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村社干部队伍等面临着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全区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老化较严重,55岁及以上党员占农村党员数的42.29%,35岁及以下仅占16.05%。同时“三农”工作队伍人员年龄老化、视野不宽、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比较突出,与农村农业现代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三是部分乡村振兴人才“水土不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入大学生村官等加快引育农村人才的措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社会现代化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人才对农村现状缺乏了解,如一些大学生村官缺乏农村工作专业知识,在实践工作中没有深入调查就开展工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针对乡村振兴人才开展的职业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二、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区把引育“新农人”作为破解农村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吸引新乡贤、农民工、大学生回归乡村反哺故里。一是不拘一格“引才”。聚焦破解农村“人难选、选人难”、村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印发《XX区回引优秀人才返村任职实施方案》,按照每村3-5人的标准,建立以本村致富能手、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为主体的人才信息库,开展寄送一封倡议书、召开一次座谈会、组织一次上门走访的“三个一”活动;同时注重发挥流动党支部、商会等力量,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关心回报家乡。换届以来,全区累计线上、线下对接在外人才180余人次,回引17名乡贤返村任职,其中任村党组织书记6名。

  二是搭建平台“用才”。推行区、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模式,结合乡村发展需求、村级班子结构需要、在外人才任职意愿及能力素质等,逐村精准制定人事安排方案,因人择优定岗;同时,通过积极举办各级培训班、搭建“田间课堂”等方式,优先推荐返乡任职人才参加各类集中培训10余场次、80多人次,并以开展办好“开门一件事”活动为抓手,组织返乡任职人才科学制定村级5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履职“第一仗”攻坚事项,累计解决26个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落实110多个民生项目,推动他们“上马即奔跑、上任就实干”。

  三是用心用情“留才”。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对返乡任职人才统一纳入村“两委”干部范畴进行管理,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履职考核等制度,并探索推行“导师帮带制”,安排驻村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实践导师”、相关科室业务骨干担任“业务导师”,采取“2+1”帮带培养模式开展结对帮带,着力从改进基层工作方法、丰富群众工作经验、提升应急处突技能等方面帮助返乡任职人才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开展工作;同时,对于实绩突出的返乡任职优秀人才,在各级“两优一先”及“两代表一委员”中予以优先推荐,去年来共有6名返乡任职人才当选为新一届区、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确保优秀人才“引得回”更要“留得住”。

  三、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精确。虽然每年教育局、科学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

  二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我区经济发展较周边xx、xx等市还有较大差距,加之农村条件相对落后,受工资待遇、基础设施等问题影响,引来的人才留不住。

  三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

  四、加快推进我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路径

  一是明确工作职资形成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清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科技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队伍整体优化。加强乡村振兴队伍教育管理,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提高新任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精气神。针对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大力实施“头雁孵化计划”,吸收在外优秀青年返乡,同时继续发挥在村老党员余热,采取党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储备后备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开展寄送一封倡议书、召开一次座谈会、组织一次上门走访的“三个一”活动,回引外优秀人才返乡任职,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及乡村振兴工作队长,有效充实壮大村党组织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养。整合多部门涉农培训项目,按照计划统一制定、项目统一实施、资金捆绑使用的模式,开展相关涉农培训。举办实操型现场讲学,从过去专家教室理论授课转向田间地头,大力普及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有知识、有技术的中青年农业经营主体,注重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培训,重点开展现代前沿科技技术与农业融合等方面的培训,如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更多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如种养殖、农产品加工、非遗项目传承、乡村旅游等产业,积极寻找农村有特色手艺、专门技术的各类能人,创新扶持政策,帮扶其开展商业运作、拓宽营销路径、提升产品知名度,鼓励和发展一批农村能人和“土”专家。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5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乡镇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X镇地处X市西北部的X河畔,与X地区X、X两县隔河相望,北接X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X个村民组,有X户X万人,主要经济作物为……等。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决不辱光荣使命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践行“两个维护”的根本体现。自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之后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制定了《X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村(社区)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凝聚全镇合力,坚决抓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力量

  不断强化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宣传舆论力量,大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利用接地气的方式做好宣传。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小组会、坝坝会等形式,以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村容村貌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相关惠农政策的切身感受等为主题,和党员干部群众畅聊乡村振兴中群众的期盼和愿景,激发起党员干部群众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自觉性和荣誉感,并将其转化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二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宣传。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抖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再通过张贴标语横幅等手段,大造舆论声势,对实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报道,形成立体式宣传攻势,切实营造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度关注、普遍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三、上下联动,深化落实,精准推进五大振兴

  (一)夯实基层党建基石,加快实现组织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指示,筑牢基层组织基础。一是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学习乡村振兴政策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伟大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引导全镇各支部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落地见成效的思想基础,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二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断加强镇党委对各村(社区)支部指导,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强化各村(社区)党支部的“火车头”、“带头人”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发展年轻、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党员,切实避免软弱涣散党组织出现,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三是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督促各村(社区)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规法宝,提高党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锤炼党员党性,不断增强各党支部积极作为的自觉,促进全镇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实现产业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促进产业更优更强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主打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完成全镇X亩猕猴桃园和低产园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争取在2023年前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三个5+3”建设(X亩猕猴桃提质增效、X亩低效果园改造、X亩绿色认证有机高粱种植、X亩标准魔芋种植)。二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致力打造“X特色产业名片”,争取在2023年前打造X个农产品优势品牌、创建X个猕猴桃产品品牌、X个蔬菜产品品牌、X个李子品牌。三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产业路覆盖、灌溉沟渠建设及山塘治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强农作物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增加农产品产出和农业经济效益。2021年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X亩,力争到2023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四是加快农旅商业化探索。打造X观光旅游度假产业,争取在2022年建成X樱花、樱桃网红打卡点X个,配套X公里采摘观光步道;建成X、X采摘型休闲果园;完成特色商贸小镇商业布局,建成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X个。

  (三)抓住本土关键少数,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指示,组建一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我镇发展实际需要,建立本土人才库。根据人才振兴的工作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术培训班,让本土人才为我镇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二是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X、建设X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田、回报X的人更有信心。同时,积极争取相关人才政策,激励人才各尽其才,施展所能,大显身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精通农业、热爱农村、争当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加强新乡贤优势发挥。进一步树立、推崇和聚拢新乡贤力量,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通过支持组建理事会,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治理,把知名乡友的力量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我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中,让他们成为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四)培育乡风文明之魂,加快实现文化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一是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加强各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讲习所、道德讲堂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壮大群众文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让群众“兴趣爱好有队伍、活动演出有场地、休闲娱乐有条件”;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二是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提高群众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村民乐于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让村民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三是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完善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提高服务群众意识,注重为群众办事的态度和效率,继续推进领导接待和领导包案等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稳控力度,实现“无信访、无发案”。四是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家庭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同时加大送科技、图书、电影、体育和政策法律进村的力度,充分用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我镇的文明乡风培育。

  (五)推进环境提升整治,加快实现生态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的重要指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一是打好“整治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镇辖各村环境治理有效、平稳、有序,在各村(社区)营造出村庄清洁的浓厚氛围。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现应改尽改,能改尽改。以千村整治、农村庭院整治等项目为重要抓手,持续开展拆违控违工作,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头阵。二是打好“保护仗”。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在全镇范围内认真开展排查,对排查出的污染源建立问题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同时,大力开展生态环保、乱占耕地整治专项行动,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格执法,确保我镇耕地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是打好“发展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通过大力发展林草、林药、林茶等林下种植业,鼓励和引导村级带头人、致富能人、村级大户、大户带小户共同参与,带动群众增收。依托我镇猕猴桃和黄金蜜桃、青脆李等特色品种,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将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做到既可持续,又有收益。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6

  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建立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实施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报告。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大力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1/4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7.2亿元,较年初净增64.9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今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2009.4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7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8

  实施支部带村、实业兴村、依法治村三项计划,实现农村党建工作、治理工作、经济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督导考核,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居全省第二位,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个、先进乡(镇)*个、示范村*个。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

  二、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脱贫成果巩固,乡村全面振兴基础不断夯实。一是争取并落实*年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亿元。二是确定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个,明确了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全覆盖持续联系帮扶全市*个重点村。三是全面完成了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选派干部*名。四是开展集中排查,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

  (二)强化产业振兴,现代农业质效不断提升。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积极构建品牌运营体系,打响擦亮晚熟芒果、冬春蔬菜、早春枇杷等“金字招牌”。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全市申报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个,争取扶持资金*万元。四是积极发展“康养+农业”新业态,建成休闲农业景区*个、产业基地景区*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个。

  (三)强化人才振兴,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一是深入推进“引智”“育才”“提能”工程,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用、管、激”全流程政策体系。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成中国热科院*研究院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每年投入培训资金*余万元。

  (四)强化文化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一是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做好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工作,切实发挥自治组织优势。三是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为*.*%,创成全国文明村镇*个、省级文明村*个。四是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集中力量整治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五是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农村文化业态不断丰富。

  (五)强化生态振兴,乡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达标村超过*%。二是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超额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三是扎实推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四是森林草原防灭火、河长制等有序有效开展。

  (六)强化组织振兴,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建立了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二是实施支部带村、实业兴村、依法治村三项计划,实现农村党建工作、治理工作、经济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年全市*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益*万元。四是做好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优化涉农领域发展环境。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有短板;二是乡村建设和治理有弱项;三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四是乡村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四、工作建议

  (一)着力“三治”并举,促进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扎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

  (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更加有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创新举措持续发展壮大脱贫产业,促进脱贫家庭劳动力持续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三)着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围绕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一品牌两中心”,进一步做强做响“攀果”牌等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引领,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健全建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协调争取“引水上山”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扎实推进我市江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

  (四)着力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统筹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教医卫文体”和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强化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五)着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完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农村“三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三资”改革,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

  (六)着力加强乡村人才工作,促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乡村社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激励各类主体培养培训乡村各类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9

  全面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目标要求,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创建、文明新风示范村创建、“十百千万”绿化工程等工作,继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力,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XX市XX街道办: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一年来,XX村委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XX市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做好衔接期内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委会地处……(基本情况省略)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XX村委会紧紧依托XX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示范村。2021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村集体经济XX万元,农民人均所得XX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攻坚期间,虽然XX村委会无建档立卡户,但村委会高度重视动态监测工作,严格按照《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村委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建立对低收入人群定期走访制度,结合XX市“XX”作风教育整顿,组织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群众开展遍访及为民办实事活动,重点对农村低保户、困难残疾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逐户分析研判,对因医疗开支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通过申请低保、给与临时救助等措施实施帮扶,消除致贫风险。截止目前,共遍访农户XX户、XX人次,收集问题XX件,解决XX件;全村共有XX户XX人获得低保保障待遇,XX人获农村特困供养保障待遇,XX人获得农村临时救助,救助金额XX元。通过采取有针对性性的帮扶措施,今年全村未发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问题。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打造“精品示范村”

  1、抓人居环境提升。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投资XX万元对XX、XX两个村村内道路及小街巷道路面全面提质改造,开展排污及排水沟全面清淤维修改造,实施污水、废水、雨水入沟入管,做到路面平整无积水、无污染物、无臭味,干净美观;对XX村村庄入口进行形象改造,修建水乡意境的滨水廊道景观,提升村庄品质。二是建立卫生保洁制度。除村民各自包干房前屋后卫生外,村委会长期聘用XX名保洁员负责村内公共区域卫生,每月开展XX次全村大扫除活动,干部党员带头清扫,全面推进农村“七改三清”,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改变乱堆乱放、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等现象。三是实施垃圾统一收集清运。按照“每户一垃圾桶、每村一垃圾房、每村一垃圾清运车”的标准,完善配套垃圾收集设施,实施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四是积极鼓励农户绿化美化庭院,着力提升“绿美香”工程,引导农户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帮助农户树立“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意识。

  2、抓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收入。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稻、冬早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以XX为主的优质稻XX亩、以四季豆和茄子为主的冬早蔬菜XX亩、以杨梅和蜜桃为主的特色水果XX余亩;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牌”,目前浙兴种植场的万亩杨梅已获“绿色食品”认证,XX林果种植场的XX亩杨梅、蜜桃获无公害产品认证,XX蜜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健康目的地。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占地XX亩的XX、XX、XX等自然村地域内的XX已建成向市民开放;XX、XX、XX、XX4个自然村地域内的坝区河道治理支流XX河人工湖、湿地公园等工程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引进果树、绿化苗木上山,目前绿化苗木近XX亩。三是依托XX养老项目、XX、XX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生态+”、“旅游+”模式,推动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已发展农家乐、小吃店、乡村客栈XX余家,年收入XX元,解决就业XX人。四是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到目前为止,引进XX等XX家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XX余亩发展花卉种植,每年租金收入XX元。五是积极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户收入,全村务工人员共计XX人,其中就地进城务工达XX人,务工收入合计达XX元。

  3、抓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XX村和XX村各新建XX米和XX米的文化墙,XX村XX米的乡村振兴文化长廊,通过文化墙及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明新风等;投资XX元实施XX市科普小镇项目,建成科技微型馆、科普长廊、科普学校及专家工作站,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敬老节等节假日,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群众美好新生活。开展革除陋习移风易俗行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村民勤俭节约意识。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大力扩充农家书屋书籍,购买引进一批群众爱看的书,鼓励引导村民多学习、多看书。

  4、抓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等方式,积极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生态保护、集体资产、公共设施、环境卫生保洁、婚丧喜事办理、邻里关系等治理难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实施整治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建起村有人负责、户有人联系的网格化管理格,让群众主动担当乡村治理主力军。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村内的重要、重大事务,如集体土地出租流转、征地用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必须召开村民大会,让广大村民参与管理、参与自治,让广大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因村制宜,积极引导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出租、建设经济实体等方式做大集体产业,做强合作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XX大力发展市场出租,在XX投资XX元改造商铺XXm²;XX村一、二、三、四村民小组,合计投资XX元,建设沿街商铺XXm²已完工,仅2019年村集体通过商铺及场地出租获得村集体收益达XX万元;投资近XX元的XX村乡村旅游客栈已基本竣工,目前已经完成招租各项招投标工作。

  三、亮点和经验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XX村委会环抱于XX市XX湖片区城镇一体化建设项目内,XX等市政重点项目落地,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辖区土地平整广阔、自然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绿化苗木、经济果林、冬早蔬菜等农业产业优势突出;XX等旅游资源丰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产业优势突出,有着优越的区段、交通和资源优势,村委会紧紧抓牢优势产业,着眼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做好城市产业、消费向农村拓展,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实现融合发展。例如XX村委会积极组织失地农民及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其次,XX、核桃、XX村利用紧邻XX等景区,XX旅游线路从村子穿过的优势,建设农家乐、小吃店及民俗客栈。另外,利用征地款大力发展市场、商铺门面、乡村客栈出租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模式,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提供了有益探索,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XX村委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涉农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村民的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少数村庄人居环境一档标准出现反弹,有时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物件柴草未码放整齐、沟塘水渠堵塞淤积等现象。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聚焦辖区内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依然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抓紧、抓牢、抓实村容村貌治理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乡村振兴试点试验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努力实现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巩固今年和去年乡村振兴建设基础设施查缺补漏建设内容,重点抓好XX的乡村振兴工作,使XX村委会乡村振兴平衡发展。。

  (二)推动农业与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把XX村委会打造成集生态旅游、美食品尝、健身锻炼、农家体验为一体的健康生活目的地,通过全域旅游促进XX村委会乡村振兴。主要沿XX至XX公园打造一条以杨梅、蜜桃采摘及森林氧吧、健康步道、骑行锻炼为特色的生态健康体验式精品休闲农业旅游路线;沿XX打造以体验乡村生活为特色,集民宿客栈、休闲农庄、农家乐、乡村劳作、亲子互动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路线。二是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立足本村实际,突出特色产品,大力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优质稻、特色水果、冬早蔬菜等农产品购、销、加工、深加工的一条龙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与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建立股份合制经济。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立足产业现状和特色,找准XX村委会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加强农贸(贸易市场)、农超(超市)、农电(电商)联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参与发展、增收致富,创办业专业合作社XX个。

  (三)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依托XX村委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实训基地、讲习所和农民夜校等平台,联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借助XX湖片区城镇化一体建设的契机,针对当前农民最需要、最缺乏的技能,广泛有效地开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电商服务、社会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行家里手,为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任务、全面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目标要求,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创建、文明新风示范村创建、“十百千万”绿化工程等工作,继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力,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长效保洁和管护制度,实现村庄清扫保洁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完善村规民约,提升广大农户素养,形成人人讲卫生,维护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干净的习惯,充分调动农户作为参与人居环境工作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0

  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大力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1/4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至xx年12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7.2亿元,较年初净增64.9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今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2009.4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

  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

  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

  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

  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1

  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大力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1/4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至xx年12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7.2亿元,较年初净增64.9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今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2009.4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

  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

  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

  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

  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2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乡镇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X镇地处X市西北部的X河畔,与X地区X、X两县隔河相望,北接X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X个村民组,有X户X万人,主要经济作物为……等。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决不辱光荣使命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践行“两个维护”的根本体现。自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之后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制定了《X镇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村(社区)支书、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凝聚全镇合力,坚决抓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力量

  不断强化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宣传舆论力量,大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利用接地气的方式做好宣传。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小组会、坝坝会等形式,以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村容村貌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相关惠农政策的切身感受等为主题,和党员干部群众畅聊乡村振兴中群众的期盼和愿景,激发起党员干部群众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自觉性和荣誉感,并将其转化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二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宣传。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抖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再通过张贴标语横幅等手段,大造舆论声势,对实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报道,形成立体式宣传攻势,切实营造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度关注、普遍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三、上下联动,深化落实,精准推进五大振兴

  (一)夯实基层党建基石,加快实现组织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指示,筑牢基层组织基础。一是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学习乡村振兴政策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伟大征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引导全镇各支部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落地见成效的思想基础,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二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断加强镇党委对各村(社区)支部指导,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强化各村(社区)党支部的“火车头”、“带头人”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发展年轻、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党员,切实避免软弱涣散党组织出现,集中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三是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督促各村(社区)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规法宝,提高党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锤炼党员党性,不断增强各党支部积极作为的自觉,促进全镇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加快实现产业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促进产业更优更强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主打产业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完成全镇X亩猕猴桃园和低产园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争取在2023年前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三个5+3”建设(X亩猕猴桃提质增效、X亩低效果园改造、X亩绿色认证有机高粱种植、X亩标准魔芋种植)。二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致力打造“X特色产业名片”,争取在2023年前打造X个农产品优势品牌、创建X个猕猴桃产品品牌、X个蔬菜产品品牌、X个李子品牌。三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产业路覆盖、灌溉沟渠建设及山塘治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强农作物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增加农产品产出和农业经济效益。2021年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X亩,力争到2023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四是加快农旅商业化探索。打造X观光旅游度假产业,争取在2022年建成X樱花、樱桃网红打卡点X个,配套X公里采摘观光步道;建成X、X采摘型休闲果园;完成特色商贸小镇商业布局,建成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X个。

  (三)抓住本土关键少数,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指示,组建一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我镇发展实际需要,建立本土人才库。根据人才振兴的工作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术培训班,让本土人才为我镇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二是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X、建设X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田、回报X的人更有信心。同时,积极争取相关人才政策,激励人才各尽其才,施展所能,大显身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精通农业、热爱农村、争当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加强新乡贤优势发挥。进一步树立、推崇和聚拢新乡贤力量,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通过支持组建理事会,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治理,把知名乡友的力量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我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中,让他们成为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四)培育乡风文明之魂,加快实现文化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一是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加强各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讲习所、道德讲堂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壮大群众文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让群众“兴趣爱好有队伍、活动演出有场地、休闲娱乐有条件”;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二是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提高群众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村民乐于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让村民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成自身的优良品质。三是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工作水平,完善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提高服务群众意识,注重为群众办事的态度和效率,继续推进领导接待和领导包案等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稳控力度,实现“无信访、无发案”。四是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家庭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同时加大送科技、图书、电影、体育和政策法律进村的力度,充分用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我镇的文明乡风培育。

  (五)推进环境提升整治,加快实现生态振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的重要指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一是打好“整治仗”。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镇辖各村环境治理有效、平稳、有序,在各村(社区)营造出村庄清洁的浓厚氛围。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实现应改尽改,能改尽改。以千村整治、农村庭院整治等项目为重要抓手,持续开展拆违控违工作,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头阵。二是打好“保护仗”。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在全镇范围内认真开展排查,对排查出的污染源建立问题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同时,大力开展生态环保、乱占耕地整治专项行动,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格执法,确保我镇耕地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是打好“发展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通过大力发展林草、林药、林茶等林下种植业,鼓励和引导村级带头人、致富能人、村级大户、大户带小户共同参与,带动群众增收。依托我镇猕猴桃和黄金蜜桃、青脆李等特色品种,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将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做到既可持续,又有收益。

 

 

推荐访问: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题目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问题 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汇报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 有关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4000字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