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2-11 14: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文章阐述了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指出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GDP的增长,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出口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中小企业具有市场导向性强和灵活性强的优势,同时对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的问题和因素作了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优势;
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2—0040—02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向市场化转型,我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它们也面临着更严峻的国际竞争,传统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混合贸易战略将受到更大的阻碍,虽然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中小企业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的中小企业呈行业性和集群性发展,这对于城镇的经济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这么说,中小企业的卓越表现在许多方面已经回报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心,因为中小企业不仅贡献了“一半以上的GDP”和提供了70%以上的就业机会,而且还成为国际经济活力的基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1.1 中小企业市场导向性强
      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小,有很强的利益驱动和市场导向。中小企业有很多是乡镇企业或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往往比大企业表现出更多的机动性,有成本意识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因此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以顾客为导向、更愿意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它的管理制度和公司理念等。
      中小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出生和成长的,市场经济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所以它们不惧怕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地寻求生存之道。通过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随着参与竞争的次数的增多,这种竞争力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从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不适应市场竞争和变化的中小企业则被淘汰。在我国,虽然每年都有10%~15%的企业破产倒闭,而那些生存下来的85%~90%的企业则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1.2 中小企业灵活性强
      中小企业与市场联系紧密,具有灵活性和易变性。大型企业往往会出现“巨人症”,规定和流程很多,导致企业反应迟钝。而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内部结构大都为扁平型,便于管理,企业运转灵活,经营决策和调整速度快,适应新经济时代对快速反应的要求。
      中小企业具有一大批敢于负责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对企业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在中小企业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基本是合二为一的。企业的能否生存和发展与企业家息息相关。如果经营成功,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将获得巨大的收益。反之,他们的利益将会受到较大的损害。
      中小企业之所以具有内在活力,这与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家为自己工作,因此这些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开拓精神,有个性和责任感。他们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反应。同时,这些企业家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的机会,来发展企业。
2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还刚刚起步,虽然已经小有收获,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很少着力了解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不重视市场供求变化,不做市场预测和调查等工作。忽视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规格、品种较少,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外部环境问题
      所谓外部环境就是指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或经营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资金环境、信用环境等。据外经贸对新疆地区的调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各项经营环境评价只为“一般”,占到50%以上,还有一些企业对目前经营环境不甚满意;49%的企业认为市场秩序较差,32.6%的认为经济和技术纠纷不能及时解决,27.5%的认为企业之间缺乏公平交易,21%的企业对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外部环境不是十分理想,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1 政策歧视问题。在以往多年来,政府在政策上不仅对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扶持和帮助,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存在着政策歧视现象。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强调发展大企业,对大企业在税收、资金筹集、土地使用等方面都有诸多优惠。在“抓大放小”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仅仅对组建大型企业,大型集团有兴趣,所有的资源,不论是政策,法规还是服务体系等都向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倾斜,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不公平的状态。
2.1.2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和进入快速增长期后,对资金的需要非常的迫切。但是由于融资困难,企业得不到它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在金融市场,我国目前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寿命短,信用度较低,导致它们在市场活动中受到很多歧视。有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90%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非正当手段获得高息贷款,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由于资金短缺,企业的规模化脚步放慢,技术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
2.1.3 政府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够合理。虽然我国政府在200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此作为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的依据,并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做了不少的努力,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每销售1美元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就可以得到国家和地方的贴息;对出口基地,由财政部拨款给原外经贸部,设立了专门的扩展技术基金,向企业提供免息贷款,以提高制造业水平、扩大规模等。但由于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合理,多数中小企业觉得政府的帮助力度不足。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外贸经营许可制度限制过高;
②专项扶植过少,限制过多,导致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享受到优惠政策;
③缺少对树立品牌意识的鼓励;
④审批手续烦琐,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许多优惠和扶持需要经过许多部门层层审批,导致企业需要为此付出很大的成本。


2.1.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训、信息的获取、销售渠道、管理措施等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比大型企业要多得多,而且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往往无法克服,因此迫切需要政府与社会服务系统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是我国的人事管理体制、人才分配制度、政策信息传递方式等,都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还有相当数量的中介机构根本不讲信誉,对在市场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采取欺骗或糊弄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受到不少打击。还有一些事业机构如企业家协会,行业管理部门等,又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很小。总之,在目前的服务体系中,中小企业能获得帮助的渠道少,成本高,完全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


2.2 企业内部问题
2.2.1 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和研发力度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包括化工、轻工、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这些出口产品差别化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正是由于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合理,使中小企业遭遇了许多发展问题和发展瓶颈。导致其竞争优势不足,利润空间低。因此,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近几年,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兴贸”,使这一比重有所提高,但提高范围并不大。据统计,在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还不到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它们主要依靠“模仿性技术创新”发展起来。这种方法虽然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但产权模糊,而且进入门槛同样非常低,企业不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模仿性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含量并不很高,因此所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往往也很低。
2.2.2 出口秩序混乱,企业低价竞争。
      由于出口商品的差异性小,产品单一,造成行业内竞争激烈。而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对国外市场适应能力差,价格是它们竞争最主要的武器。

这种价格的竞争有时几乎到了恶性竞争的地步,企业出口时互相压价,不惜以降价的方式来获取订单。甚至有的企业在参加国外项目投标时,目标不是对准国外企业,而是国内的同行,自己不中标,别人也别想中标。有的企业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另一些企业看到丰厚的利润眼红,也拼命想挤入,专门挖国内同行的墙角,使价格降到了双方都无利可图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让采购商和其他国家的竞争者有利可趁,也严重损害了我国中小
企业的整体利益。比如某种规格的消防水带,1998年为每米人民币680元,2000年为700元左右,2001年初,大量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国内企业自相压价,该规格的产品最低竟降为5.00元。
2.2.3 企业不注重品牌,只关注短期效应。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企业的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目前很多世界名牌产品都在我国加工生产。但中小企业并不关注自主品牌的树立和培养, 过分依靠国外的技术和工艺,缺乏自己的技术和品牌,长期充当“加工”角色,不仅从根本上难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进一步拉大我国制造企业与跨国制造企业的距离,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能使我国企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底端,陷入为别人打工的境地。同时,由于企业没有自主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低,只能以低价来竞争,容易遭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诉讼,导致贸易争端的增加。可见,靠低价竞争扩大出口规模,以量取胜的外贸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中已经难以为继了,如果企业不再努力树立自己的核心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2.2.4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资源问题突出。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是在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凭着企业家的胆识,借着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创业起家的,不少企业还是家族企业,想干就干。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企业初期的稳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不适合国际化经营。这些中小企业普遍在组织,人事,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缺乏严格规范,管理模式比较落后。面对陌生的国际市场和经济环境,企业缺乏市场研究,经营方式粗放。整个营销战略和管理方面仍处在较低级的经营阶段。与大型企业相比,经营管理方面的劣势非常明显,而且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推荐访问: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