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8篇

时间:2023-05-10 0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思政课教学特色总结

  本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已经十五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与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学生一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一门说教性强;没有趣味;实用性差的课程;很难有学习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课时就应当用微笑、平和、幽默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老师对课程都充满期待;继而有兴趣对接下来的教学能够给予积极的配合..1、教师在第一次课时一定要保持微笑;让你的微笑如一缕春日明媚的阳光照亮整个教室;

  2、在准备第一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有一个特别打动学生;与学生进入校园的实际状况相吻合的小笑话;

  3、第一次课时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欢迎学生来电或留言;利用心理学的首映效应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假大空;充满套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为了占领学生的思想领域;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照本宣科;满堂空话和套话;而应该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紧贴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用事实

  说话;让同学们学会思考和分辨;从内心信服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1、对社会的黑暗面不要回避;但是要注重从正面给予引导;

  2、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而且是他们愿意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

  3、视频资料和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注意更新;

  三、课堂语言一定要生动、幽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个必备条件;那就是有激情..在做好课前充分准备的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运用语言之美;用充满激情、生动和幽默的课堂教学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课后关心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下课铃响并不是教学的结束;反而是新的教学的开始..课堂教学结束后;应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现代化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与关注..

篇二: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创新与成效探析

  《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与成效探析》: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统筹融入当代社会规律,展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效。

  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课程改革,专注于探索当代社会问题,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全新观点及创新正确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职业素养,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本文将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创新面貌及成效。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

  1.注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大学建立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注重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不仅按照学科的视野,还注重政治思想课的引领,体现学科教学与思政课的丰富结合。

  2.联系学科课程。该课程体系将学科教学与思政建设实事求是地结合,以学科课程体系为基础,搭建一个紧密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深化专业思想、革新精神和服务实际的学习平台。

  3.突出社会实践性。该课程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结合,注重从思想框架走向管理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地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

  1.建立多元艺术技能学习模型。这一模型利用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接触到新的思政知识,同时通过丰富的艺术,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自觉实践和调适自我的兴趣与行为习惯。

  2.引入新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网络网络传播技术,以及新媒体和网络学习方式,让思政类及社会实践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态度,形成良性循环。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1.增强学生的思想修养及职业素养。在学生入学、毕业及毕业后就业后期表现显著,学生建设意识及能力明显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真实能

  力,构建新型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及健康的发展观。

  2.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及参与能力。通过引入的历史文化融合、抗灾救灾和社会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在加强他们的学习一起探索社会发展答案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为大学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思想修养,建立新型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今后,高校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加强思政教育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性等课程内容,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修养及中兴民族人才的作用。

篇三: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典型案例·主张·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设计二二年第五十九期*杨维风【摘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亮点,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应有的选择。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确定好教学议题并围绕议题有序开展课内思维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关键词】教学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想政治【中图分类号】G633.2教师。【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9-0052-04【作者简介】杨维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210008)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亮点,是课程理念的创新。教学的研讨明显增加。但从教学的现状看,虽然课程标准新了,教材新了,但教师对其认识仍普遍停留在观念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困惑2017年版课标公布后,对活动型学科课程较多,分歧较大,需要进一步澄清。一、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学科内容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与传统的课程分类相比,活动型学科课程既有别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遵从学科逻辑的学科课程,也有别于以学习者为中心、遵从生活逻辑的活动课程,力求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之所以要创造性地整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的研究”(D/2018/02/282)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重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研究”(2017JK12-ZB04)的研究成果。*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结构化建构52

篇四: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思政课建设的特点

  思政课建设的特点是多元化、实践性、创新性和针对性。这些特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多元化是思政课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思政课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多元化的思政课内容可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实践性是思政课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性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性的思政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针对性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思政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针对性的思政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思政课建设的特点是多元化、实践性、创新性和针对性。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篇五: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思政课特色教学案例

  案例1转变教育理念,构建高职“大思政”课程体系

  2009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大思政”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下,探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与专业渗透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人文地理、军事理论、经典国学、形势与政策、历史与哲学、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经过3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构建了高职“大思政”的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素养,也积极关注高职生内在的人文素养,更利于形成高职生职业能力;有效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案例2转变教育理念

  构建高职“大思政”教育体系

  一、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2009年以来,我校政教部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思政课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多次为在校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视野;充分利用1/21/2思政课特色教学案例

  我部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扎实做好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三、积极探索和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取得了较大成效。

  2/22/2

篇六: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大学生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范文200字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篇七: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打造思政课教学特色

  摘要:

  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角度,从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兴趣、本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师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此课的教学质量,打造独树一帜的课程特色。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特色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

  本文系哈尔滨广厦学院院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特色课建设项目,支撑论文

  引

  言

  在国内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所有课程中,思政课的普及性最强、受众最广。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逐步向专业化推进,理论更加完善,逻辑更加严密,进程更加紧凑,时效性也逐步加强。同时,在信息大爆炸的国际环境影响下,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速度越来越迅猛,成长轨迹越来越丰富,他们所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接受大学教育前就已经开始成型。当他们最终走入大学校园,真正接触到思政课的内容,并开始真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以往的大学生不曾面对过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不能再拘于以往的传统形式,要结合实际打造思政课教学特色。

  一、打造思政课教学特色的内涵及客观依据

  (一)思政课教学特色的内涵

  所谓教学特色,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思政课的教学特色即指在课堂中,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而且具备不同于普通讲授法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且被学生所接受并认可的方式与授课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为例,其教学特色即为在内容上注重德育教育,力争做到学生“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上有体现”;在教法上表现为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二)打造思政课教学特色的客观依据

  依据一,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完全理解。

  思政课理论博大精深,受课时数的限制,庞大的知识体系需要在短短的时间内灌输到学生的深层意识中去,因此学生中出现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完全理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依据二,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应用到实践中。

  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已经进入成年期,学习的最高标准,就是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但由于思政课受到学时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很难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当学生意识到这种情况时,对思政课的学习重视程度必然一降再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二、思政课教学特色的理性要求

  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需要的知识,如何让知识有效果又有效率的传承下去并达到知行统一,就是所有思政课教学工作者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思政课教学特色,也就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办法。打造思政课特色,就要在内容、方法、考核方式、运行机制上下功夫。

  (一)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侧重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并举,以德育为先。

  1.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并举

  2015年对《思修》教材重新进行了修订,在内容上更加侧重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并重,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提升法律道德修养水平,在懂礼知法基础上调节自身言行,从而做一名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大学生。

  2.德育为先

  当前大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相应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储备,因此如何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内化,变为指导学生言行的精神指南,并使其行为达到

  符合道德、法律要求的、一种稳定、常态化状态,即养成教育是工作重点。而这种固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德育的教育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在贯彻国家对《思修》这门课程的指导精神时,也更加注重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以德育为先。

  3.本着管用、实用的精神,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们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一点是认为课程无用,内容离他们太遥远。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思修》所起到的启示作用,只有亲身实践才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要更加注重添加学生感兴趣、管用、实用的内容,让学生们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跟他们现在、未来都联系密切,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技巧性和实践性

  高校思政课普遍不好上,这已是普遍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改革,还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尝试。思政教师除了普遍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外,其他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

  1.大量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多,巧用案例,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跟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判断和表达愿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可以将学生上课时玩手机、乱丢垃圾、打饭不排队、抽烟等违反道德的行为和学雷锋做好事等的事例用照相机或DV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内容的添加增强学生对《思修》重视和学习积极性。

  2.运用教学工具及现代媒体演示法

  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理性知识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在讲授理论时,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多媒体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掌握原理方面看,可组织大量材料,图文声像俱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牵动学生思维神经,理论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便于学生深刻掌握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相对来讲内容非常的生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录像,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这些先进教学工具,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电影、电视、录像或相关片,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易于接受,教学效果很好。

  3.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主导教学过程。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更好地了解教学目标,同时帮助老师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学习水平。

  (1)开展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围绕相关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既能够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又能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通过讨论,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使师生在认识上实现统一。例如在讲人生观问题的时候,结合李天一轮奸案,谈谈大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但是鉴于目前思修课都是大班制,对于在课堂上开展大规模的课堂讨论,对其可行性正在进行尝试。

  (2)开展课堂参与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鼓励他们以课堂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就理想变为现实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资料收集、PPT制作、现场讲授、激辩环节、教师点评环节的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培学生慎独、思辨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把控能力,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但仅依靠它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而课堂教学只是传授理论知识,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拓展教学渠道,尽量将理论传授环节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诸如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创新考核机制,提高考核的时效性

  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传统的考核机制至关重要。打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特色,就要改革考核机制,在考试方式上进行探索,坚持从课堂考核延伸到课堂外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力度。

  1.考试方式改革

  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实行考试评价、学校评价、辅导员评价三相结合。

  第一,给予思政教师一定的奖惩权

  “思想的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平时成绩40分,其中思政课教师除了掌握学生课上表现20分以外,还有10分的综合评定权。包括对学生的课上、课下、平时表现的考核。一旦发现学生有不合格的现象,对于此学生所参选的的院、校、系级别的获奖评定,有权投否决票。学生在读期间,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做出先进事迹,得到确实认定的,给予加分。

  第二,给予辅导员一定考核权

  在这40分的平时成绩中,给予辅导员10分的考核权;这主要是针对学生课下的表现情况,考核他平时的言行是否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所倡导的精神一致。

  第三,实行论文+答辩模式

  试卷考核更多的注重学生的识记水平,不能更深入的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编撰论文,推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设置答辩环节,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第四,学生在毕业前违纪违法,有学院或有关国家部门认定者,该课程一律重修(已经取得合格成绩无效);

  2.改革考核运行的机制

  除了思政教师及辅导员对学生的行为负有检查、监督的责任之外,还要建立一支学校级别的检查监督部门,如成立学生行为纠正办等,并且在考核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制度、程序,确保此监督行为能够有效、顺畅的运行。

  三、打造思政课教学特色应处理好几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搞好师生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思政课本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精神沟通而产生共鸣、从而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一门课程,如果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很难收到的好的效果。因此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重要。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及职业道德在引导师生关系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作为课程的主导者,任课老师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与广博的人文知识,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在逻辑,精心备课,准确把握住课程的重点难点、详略得当,合理设计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提升个人魅力,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很多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开始主要看这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富有个人魅力的教师无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的认可度。

  提升个人魅力除了精湛的业务水平以外,谦逊的教学态度也很重要。认真听取领导、同事、学生们的评议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升自我。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回应[陈颖.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魅力的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31卷第6期.]。

  3.加强沟通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上可以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沟通,课下利用手机、微信、微博、QQ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保障沟通无障碍。尤其是课下不妨做一名倾听学生心事的心灵调解师,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困惑及时作出指导,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4.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目前国家已经将“师德”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范围,这些都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政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教材与教师、学生的关系

  1.教材与教师的关系

  如何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材内容的导出者,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分析是关键的一环。教师在处理分析教材

  时首先要严格遵守教学大纲的指导方针,不能随意删减、增添教材内容。同时教师也不能过于拘泥教材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教学大纲、指导思想不变的前提下,灵活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与多变的社会结合起来,把教材死板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缓缓浸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实现“基础”课的育人功能。

  2.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材内容过于说教化、理论化,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尤其是面对接受了现代信息文化的“90”后们,思想非常活跃。如果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与社会发展、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这次修订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更加合理,并及时更新国家最新的指导思想,并增加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指导学生就业的法律知识,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提供指导,很好的贴合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有必要,可以自行编写一本反映本校学生思想与道德实际情况的读本,用于辅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思政课来看,这是个常论常新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上好思政课,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而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径都无法替代的,已经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修与法基课”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吕

  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第28卷第6期.]。

  就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是很理想。所以要实现两者完美结合,本着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行时要做到:

  1.构建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只有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够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1)实行专款专用的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投入专门经费,用于支付实践教学的交通费、场地费、资料费和教师的课时费、补助费等。而且专项经费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保证满足基本的实践课程需要。经费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更不能作为办公经费、实习经费支出,切实发挥经费的保障作用[吕

  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第28卷第6期.]。

  (2)制定行之有效的执行制度

  在教学上,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制度。即高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多多进行实践教学的尝试。并在考核上,对在实践教学中有出色表现的教师,在评职晋级、学历教育、培训提高等方面给予倾斜[吕

  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第28卷第6期.]。同时还要求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比如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在收集、整理关于本校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素材时要给予支持,不能推脱。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当务之急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高校根据高等学校教育目标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而与社会联合建设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场所[陈淑庄.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第108-109页.]。如参观哈尔滨平房区的“七三一侵华日军遗址”、呼兰区的“萧红纪念馆”等;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设立模拟法庭,组织学生以法官、检察官的身份审理案件等这些实践活动都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感恩意识、法律意识。

  作为思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老师应多研究教材,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使大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吕

  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第28卷第6期.

  [2]陈淑庄.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3]王滨有,贾少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陈

  颖.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魅力的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31卷第6期.

篇八: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思政课建设的特点

  思政课建设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全方位。首先,思政课教学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领域,从多个角度全面阐释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其次,思政课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无论是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还是实践探索等都能够起到巨大的教育作用。此外,思政课建设也注重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政策导向,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同时,思政课建设也强调个性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思政课建设也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体现多元化。总之,思政课建设的特点是多样化、全方位、与时俱进和个性化。

  -1-

推荐访问:大学生讲思政课课程设计特色 课程设计 特色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