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9篇

时间:2023-05-28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多媒体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弥补了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多媒体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有效地传递知识和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而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将多媒体课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得CAI课件独特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提倡课程统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下,在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有针对性的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使用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光合作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二、结合教学活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个课件可以融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获得能力效果十分显著。那么如何让课件在课堂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年龄越小的学生自制力越差,无意注意占优势。但凡是新鲜、感兴趣的事物又总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因此,我们设计时尽量考虑将教材中的形象以动画效果的形式出现,激活物体;或采用拟人的手法、光亮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因此,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初中科学活动“水的循环”中,运用了媒体的动画效果,将水的循环过程做成了动画既形象又逼真,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看到水变成水蒸气聚集成云然后变成雨雪融化后又变成水的真实再现,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学生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

  三、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师生生学习的工具。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等。新教材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很大的便利,每节课后都提供了多个与教学相关的网站,以利于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得到更新、准确的资源,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的因素,就有不可预测性,课堂上总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利用媒体等条件精心设计的环节,就因为学生突然生成的问题而被迫终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只备了课,却忽略了重要的主体―学生。

  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记得几年曾听过这样的专家讲座:某国的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借助网络自己研究有目的性的论文。当时听了,自己也很神往。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假设: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同时为教师今后的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可能。

  总之,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孩子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孩子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更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浙江教学研究,2000.2[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3]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9)

篇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合理结合,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看不见的感情冲击力,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多媒体教学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投影机、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构建成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学设计新模式,把书本的静态描述变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使形、声、图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图文并茂,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样就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多多,但是,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也难免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堂内容过多,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过于夸大多媒体教学的功效,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滥用、误用各种媒体,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出于种种原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鉴于以上原因,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越熟练,就越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反之则有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或不能及时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干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次的实验,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书本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备课,就是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因此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然需要以教材为主,深研教材,适时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然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主导,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选取得当,不能太多,太花,信息量也不能过大,否则将淡化重点难点,形成了为赶时髦,摆花架子,或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选择多媒体资料和制作课件必须

  以课本的相关内容为依托,课件重点难点要突出,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选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书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把教师的主导性与电教媒体的辅助性处理好。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工具,是我们多种教学手段里的一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课堂影响力以及整洁的板书等都是任何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因而我们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方式,避免整节课单纯地去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避免教师整节课一味站在教师机前操纵鼠标,而应根据该堂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适时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营造出富有生机、充满蓬勃朝气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表达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预期的目的。

  (四)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管理,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应加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修建机房,配置设备,以推广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从而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教无定法。总之,在今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处于辅助地位。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

  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

  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

  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

  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

  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

  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

  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

  结合。

  (二)本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还有部分教学课件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

  点击相关网页实现在线学习。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

  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了个别化的形式,满足不同学

  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关知识的同步搜索,在课上即能完成对《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更新,并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科知识的范围;已建立了比较先进的电子阅览室,能比较方便的实施在线查询;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学科理论知识外,也担负着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开阔学生眼界的任务。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形式。教师有目的的摄录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的片断,作为教学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自评、互评,进行班与班之

  间的教学交流。通过该种形式,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

  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

  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

  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篇四: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各类行业逐渐趋向于信息化,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对有关资料的查询搜集和运用,可以进一步促进老师建立创新型教育,通过生动直观的信息技术教学,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不仅能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努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育能力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速度。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就能促使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课外知识见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形象,提高课堂参与度。

  立足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信息量大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此时,采用生动、形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实物或动画直观明了展示出

  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用动画演物体运动的过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慢慢行走,观光电梯、电风扇叶片等物体的运动。让学生从直观的演示动画中体验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及特点。这样的课堂将同学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起来,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舒心。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会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难以创造有趣的课堂,学生会因为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而分散注意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与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简短的视频:一个孩子追着快要落山的太阳,最后没有追到的孩子伤心、沮丧……通过视频动画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然后引发学生思考:他为什么要追着太阳跑?他没有追到,为什么会这么伤心?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就易于接受,印象深刻。通过情感的渲染,将枯燥的情景生动化。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使他们达到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通过在不同时间节点上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一些音频、动画、视频渲染场景或情景再现,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既能消除学生的视觉、精神疲劳,又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更能很好地在课堂注入激情与活力。提高了学生审美的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出绘声绘色的教学场景。给学生创设情境式的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让学生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在文章中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缤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到了五彩斑斓的情境中,然后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画,让学生们在图画中感受到秋天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好,最后让学生们配着音乐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因此,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综合素养。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展课堂容量,丰富课外知识。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依靠教科书、参考书等资料获取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或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浏览搜索相关资料,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容量,丰富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总之,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综合运用,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简化重难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减轻教师备课过重负担,节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篇五: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谢谢欣赏

  教学手段

  1、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大纲要求,充分利用录像片、动画库、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模拟实验和虚拟生产过程,实现了形式的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合理设计黑板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效的处理板书、模拟实验、企业现场教学内容,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得具体,使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同时,课程组开发并完善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建立了习题库、试题库和多媒体素材库,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了《化学分析与实训》精品课程网站,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案、课件、习题及拓展学习资料等课程资源都挂在网上,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课外学习使课内学习得到补充完善,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摸索出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1)模块教学法分解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知识模

  块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将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达到分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2)情境教学法形象直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仿真

  软件直观的优势,强化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同时摄制、下载了大量的图片料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了原有教学方式的不够生动、直观、信息量太少等缺点,保留板书增加了与学生的亲近感,实现了实验仿真、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的有机结合。通过模拟实验操作,生动展示实验现象,结合板书讲授,3)案例分析法强化知识点

  将分析检验的方法与实际监测对象联系在一起,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分析综合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编写了《分析化学实验》一书,指导学生在一个个典型案例中完成综合性实训。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和工作,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一类型的典型案例,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

  4)讨论和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岗位和实验任务进行分组讨

  论和引导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以上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丰富化、多元化,使教学内容立体化、生动化、直观化,教学效果反应良好。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3、作业改革举措:

  针对所学理论,选择有实用价值的题目,比如用所学理论解决

  分析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酸碱滴定法后,要求学生分析混合碱、食用醋等的纯度;又如给出实际的问题分析,要求学生选择检验方法,确定检测步骤等等。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试改革举措:

  1)《化学分析与实训》课程采用100分制,其中理论教学考核占50%,实训教学考核成绩占50%;

  2)理论教学考核采用100分制,期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堂提问、小测验等);

  3)实训教学考核采用100分制,其中,必修实验项目占60%,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占40%;成绩的评定包括:对实验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操作、基本技术的掌握;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果(合理的产量、纯度;准确度、精密度等;原始数据的记录(及时、正确,包括表格的设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有效数字、作图技术的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完整性;实验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等。使学生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意学习的过程,避免了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而在考前临时突击或者平时学习很用功而期末由于特殊原因使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弊端。

  谢谢欣赏

篇六: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呆板、单一、枯燥的学科知识利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具有强烈感观刺激的呈现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学科知识变为直观形象,提升了课堂教学力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活力,为课堂教学拓展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实验过程等通过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进行呈现,创设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效率,不但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丰富,而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课堂教学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3、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不管是那一个学科的知识起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科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化的知识的同时,用学科知识的眼光看待周围真实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应用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素养,增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活动已经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知识与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篇七: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正在影响着和改变着当今教学模式,推动教育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将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谈谈下面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1、将计算机与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相结合:计算机可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图片等素材文件制作成教学工具,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学员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使学员更容易理解教师的讲授,从而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2、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学员提供科学的学习模式,可以按照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定制相应的学习路线,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动归纳、推导、实践新知识,有利于学习者独立获取知识。

  二、在线教育

  1、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员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和实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真实还原学

  习状态,更好地学习各种技能。

  2、在线直播教学:在线直播教学不仅可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可以让教育无国界,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和师资的重组,使更多的师资资源在线上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移动教学

  1、移动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移动计算机的特点,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移动教学模式转变,在没有PC的实验室或者外出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现学习。

  2、移动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电子文件、课件等数据文件传输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课堂更加流畅,增强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更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取得更多的成功,推动全面发展良性发展。

篇八: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教学、服务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至少在信息化教育2.0已经来临之际,各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要落地应用。

  本篇开始,将分三次分别介绍

  硬件、平台、软件。从应用的角度是如何为教学服务的。希望本系列能对您的教学有帮助。

  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硬件篇

  我们先来看看硬件。

  一般来说,硬件包括常规硬件和新硬件。

  硬件是现在学校的基础部分,包括投影仪、互动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等等。这些硬件被老师用来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和视频。这种应用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早已成为习惯,我就不多说了。

  新型硬件则包括了近几年已经普及的网络设备,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等),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以及学校正在建设的vr设备、ar设备、m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

  其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完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普遍使用,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教育来说,从趋势上看它们必将成为新的课堂工具。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通常可以利用它们完成资料查询、沟通交流、反馈测评等内容(当然这需要结合平台的使用,这个我们在下一篇讨论),从而为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提供有效数据。通过引入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网的链接,让

  每个学生都成为终端,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使用它们,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它们的主要应用是在远程沟通上。基础教育主要用它们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职业教育主要用它们同行业、企业、实训的专家沟通和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它们可以建立不同区域课堂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建立课堂与实训现场相联系,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可以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从而实现工学结合;可以建立课堂与专家的联系,从而可以多一层纬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将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合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会对整个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可穿戴设备、vr、ar、mr,这些都是非常新的技术,而且有部分学校已经建设了“虚拟实验室”,用的就是这些设备。只不过学校往往建设了但并没有真正落地应用,更多的是摆设。只有当有人参观、公开课或是参赛的时候才用一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

  1、硬件设备过于昂贵,且笨重。比如vr设备就对电脑配置要求很高,因此它的机箱要比一般的台式机重,就更不用说跟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便捷相比了。

  2、教学内容过少。这一点也奇怪,毕竟硬件对应的软件部分需要开发,而制作vr、mr的教学软件相对做游戏来说要漫长很多。

  但这些问题并不能否定它们在教学应用中的价值,比如vr设备能够很好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的教学环境!这一点就是它非常大的优势。再比如可穿戴设备,就可以有效改善实践时一人操作多人围观的局面,让学生通过设备看到第一人称视角所展现的实践环节。因此从

  教学角度上说,它们都是大有前途的,也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平台篇

  教学的信息化只有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有硬件很多教学活动或教学环节也是不能做的。因此这些硬件必须要有好的软件来支持。在软件当中又分为平台和资源,本篇我们就来看看平台如何服务教学。

  说到平台,如果您参加过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比赛,那您一定用过平台。即便您没参加过比赛,我想您也肯定用过,您还别不相信,比如您一定使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留过作业、上传过学习资料、发布过学校通知或信息等,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您已经在使用平台来为您的教学或管理服务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平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今天我们还是要介绍,原因在于虽然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它们,但从教学的角度上说,应用的还远远不够。

  说到具体应用,我们先了解一下都有什么样的平台,就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跟教学有关的平台来说,它们通常包括:pc端的平台,如学校自己搭建的或购买的(就是国家要求的三通两平台里的平台,人人通等);移动端的平台,各个公司做的市场化的平台,如学习通、云班课、雨课堂、91速课等;常见的社交平台,如qq、微信等。当然可能还有我没有提到的各类平台,这些都是能为教学直接提供服务的,接下来我们分别介绍。

  pc端教学平台:

  我国在2012年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概念,从那时起,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在这段时期,各学校都逐步完成了相关的平台搭建,从教学的角度说主要完成的是资源

  库、题库、网络课程三大平台。对于老师们来说,资源库中有很多可以直接拿来授课的资源资料,教师也可以自己上传自己的相关资料丰富其中的内容;题库亦是如此,并且可以进行出卷、考试、测验等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则是将优质的课程视频或跟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料发布上去,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自主学习,有些高级的课程平台还能提供测验、考核、留言互动等功能。

  以上可以看出,对于pc端的平台来说,更多的是作用于课外时间,为老师课前、课后进行服务。那么课中怎么办呢?

  相对pc端平台来说,移动端的平台更适用于课中教学,当然移动端和平台在课外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移动端教学平台:

  常见的移动教学平台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如课件、文档等,也有很多交互功能,如弹幕、讨论、头脑风暴、评估、测试等。同时,它们还具有一些课堂管理功能,如分组、组内协作等。

  如下图所示,运用平台授课时可以实时的获得反馈和数据

  教师通过移动端平台能够随时发布任务,并及时收集查看学生们的完成情况。通过移动平台,学生可以自由的在上面发言、打分、点赞,从而更容易完成自评、互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的信息收集过程数据,完成过程评价。

  移动设备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比pc机应用的场景要更多,学生们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查阅资料,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组织课堂活动。当然这些功能必须同课程的具体教学场景结合再进行应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有部分app已经推出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服务,未来移动端平台配合人工智能软件,将是大势所趋!而有了人工智能的app或平台,将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智能时代的教学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社交平台:

  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对教学平台特别是移动教学平台了解和应用并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老师都会选择qq和微信作为教学中使用的重要工具软件。比如有老师会在qq或微信里建立班级群,然后将相关资料和作业发布到群中,学生通过登录看到相关信息,然后完成课前或课后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

  这两款社交工具,在老师们没有找到很好的教学平台前,完全可以应用。但它们缺少分析、统计的功能,因此老师们在使用它们时,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用其他方式弥补。

  当然这样的问题有公司已经想到了,现在有,在不需要下载app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这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好消息。

  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一环,它无形中架起了桥梁,一头连接着硬件,一头连接着教师和学生。没有平台,硬件只是摆设或者只是一个播放工具(投影、一体机等);没有平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方式就无法“信息化”,而沟通不“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家期望的教育现代化。因此平台的应用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不能作为老师使用,请加油!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4前面用了两篇分别介绍了硬件和平台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和部分应用场景,相信对您一定启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相比新型硬件和教学平台来说,更多的老师经常使用的是常规硬件和ppt课件,大部分老师在课件中往往会加入一些资源,如动画、视频等。而这些资源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资源如何为信息化教学服务。

  在所有的信息化资源应用中,ppt课件、动画、视频是老师们最早接触以及最经常应用的。

  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有很多知识非常抽象、难懂、复杂,常规教学很难讲清楚。因此,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知识点。在他们的协助下,学生会对这些知识点有很好的理解,能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动画、视频老师们平时应用比较多,这里就不多介绍,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不太常用,但用好能大大提升教学效果的资源。比如仿真软件、微课、vr软件、ar软件等。

  仿真软件是老师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它们通过精良的技术能够真实还原很多实际场景,同时也具有互动性,可以围绕它们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度。

  通常,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在两种环境下进行的:课堂教学环境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经常使用投影或互动电视来操作模拟软件,以达到现场演示的效果。比如基础教育中的物理、化学的一些实验,地理、生物中人类永远无法到达的领域,职业教育中的汽修、机械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把书本上的概念、步骤变成直观、真实、具体的内容,对记忆学习有很大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也可以亲自上台演示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更加清晰深刻地掌握知识。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在实际实践之前,通过在电脑上的操作对相关实践内容进行模拟,等模拟熟练后再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做到一步成型,大大节约实践时间和实践成本,当然对于一些有危险的实验或工作,通过仿真模拟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

  微课是近几年非常火的一种教学内容。现在不论是比赛,还是日常教学,大家都会提到微课。当然不可否认,就目前来说对于微课大家更多的是用于教学比赛。从实质来说,微课必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否则它就只能是花架子!那么如何让它落地呢?

  从落地的角度来说,首先大家会想到课前课后使用微课。主要应用是课前自学或预习,课后复习和拓展。在这两个环节中,微课都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重要资料。

  那么课中呢?课中可以用吗?当然可以!只不过一定要考虑好怎么用。有部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播放微课,其实更多的是把它当成教学视频在使用,就是单纯的让学生观看,然后老师针对微课中所讲的内容再强调一遍,其实这样的应用有点白瞎“微课”了。

  正确合理的用法是,老师们在播放微课前一定要给学生部署任务或问题,让他们带着任务或问题去看微课。在播放完毕后,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得出任务的解决方法或问题的答案。这样做的好处是,答案是学生自己找到的,不是老师灌输的,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微课的价值体现出来。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微课毕竟是一段视频,老师们在用微课、做微课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微课是视频,那您在网上或资源库中找一个视频不也可以吗,为什么要费很大功夫去做一节微课呢?所以,所做的微课内容一定是那些网上或资源库中找到的视频无法代替的!只有想清楚这一点,微课才有价值,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于vr和ar,之前在硬件篇的时候介绍了现在的基本情况。但那说的是硬件部分,并没有过多的提软件。从教学资源的角度上说,vr、ar的软件和虚拟仿真软件有些像,但还不完全一样,如果说虚拟仿真软件是在电脑或手机中部署了一个模拟器,让学习者操作模拟的工具或机器,那么vr、ar则除了工具或机器外,还提供了虚拟的真实环境!在真实环境中让操可以身临其境的去实践实施,因此它们是更高级的虚拟!

  比如训练飞行员,现在都是在模拟器上练习,而且这个模拟器不仅模拟真实飞机的各种操作,还模拟各种飞行环境和各种容易发生的机器情况。飞行员只有在模拟器上熟练操作飞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才能驾驶真正的飞机。

  只不过对于vr、ar软件来说它们在教学方面的内容还是太少了。未来仍需要不断去研发。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会随着软件不断的推出而越来越普及。

  好了,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用三篇文章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有不足之处,欢迎留言指出。感谢您对闲儒的关注!

篇九: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第一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共)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作好学习准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二、培训内容:以《新时期师德教育》“师德教育”培训;以《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为主的“新理念”培训;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为主的“新课程”培训;以《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为主的“新技术”培训。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地降低了。

  通过我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视频点播系统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主和情景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出口和所含课程,通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录像等自主学习专业课程。

  数字化工业实训中心的开放,使学生的实验、实训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随时可以验证教学过程和从事技术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极大丰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计算机专业教师都配备了便携式电脑,教师可以借助现实教学和虚拟网络两大平台完成和学生的教学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解除了教学管理和学生的隐忧。

  三、总体目标: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善于思考,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习惯,做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日常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基本功方面不间断地练习提高。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具体措施:

  1、提高专业水平。(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读一些教育专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提高专业素质,在汲纳中充实自我。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做好日常教学常规。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年度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

  信息化教学不单是单一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地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

  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的合作性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封闭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倡教师、师生、学生之问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从师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成为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

  4)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化教学的电子题库和教学评价系统,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

  信息化教学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越,虽说还有许多困难,但它却意谓着学校从此将走向科技兴教的辉煌正途。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武凤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仁:你们好!

  谢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幸运的向大家传达,我们几位同事于2017年4月

  8、9日两天在齐齐哈尔的学习情况。我不是学的最好的也不是运用最佳者,我只是个认真探索者,努力把学到的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这两天学习的课表是这样的,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晰。

  钟洪蕊教授讲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用了一天时间,我认为有用的只有“什么是微课?”“微课用来做什么?”“怎样做微课?”因此我借给大家讲这三个问题。

  微课是用于帮助学生学习的短视频及辅助资源。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那怎样做微课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手机录制,(请看视频)。还可以两个同事配合,一个边写边讲,一个用手机录。第二种简单的方式是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钟教授推荐的是“超级录屏”软件,自己可以从网上下载。我用的是Camtsiastudio9。(请看讲解)

  4月9日,刘晓斌教授先给我们讲了“资源检索与加工”他引用了伽利略的话:你无法教会一个人所有

  的知识,但你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知识。网络资源检索就可以帮助你发现你需要的知识。主要的搜索途径有以下几种:1.关键词的组合搜索。2.””””引号的作用(英文状态下的引号)3.Sites站内查找:复制网址+sites+内容点回车。

  4.intitle:查找高度相关信息即粘贴网页标题。

  5.查找文档用:filetype:doc/ppt/pdf如果你还没记住,我还下载了老师的讲义,你也可下载学习。

  刘教授第二项给我们讲的是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这是我在慕课学习收集的思维导图图片,是不很吸引人,这就是思维的可视化,自己制作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整理知识的过程。

  这个是我用百度脑图制作的过程;(看视频)这个是我安装的软件“Freemind”。(看视频)

  还有ppt中的SmartArt,也给大家看看。(看视频)

  刘教授第三方面给我们讲的就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教学设计,而不是媒体传播,现在有很多种电子子白板,我校用的是鸿合电子白板,它与其它白板比较,优势在于学科性比较强,可惜没有历史学科。(现场演示)现在给大家看一下它的功能和工具,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进行实际的操作与运用,不过你设计使用时得选好时间,否则学生看到就失去意义了。

  刘教授最后讲的是移动终端的学习,H5课件的设计与开发,PP匠,还有一键投影,我上课没用过“一键投影”,但我知道怎样使用。(看视频)以上是我在齐市学习的内容,还有我在平时用的,我在PPT课件使用的是“101教育PPT”,这里的课件资源丰富,学科齐全;另外还有我们“一师一优课”的平台,登陆后有资源和微课,可以为我们提供资料;还有“中国大学慕课”这个不用花钱的大学,我在里面找到的历史资料,电影的起源视频,本学期找到了“荷马史诗”和“神曲”选取适当的材料为我所用,丰富我的历史课堂。同时我也在慕课里面学习了“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这些课程都是大学教授讲的,可让我受益匪浅,才让我敢站在这里给大家讲。(看图片)

  教学生是我的事业,分享是我的快乐,今天我倾囊相授,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日进一卒,功不唐捐!谢谢聆听!

  第三篇: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的心得体会

  对于《信息化环境教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的《信息化环境教学应用》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两个关于教育资源的服务平台。一个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另一个是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我就读于师范院校的一个师范专业,作为师范生的我,将来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在大学里会接触到很多关于教育,关于以后如何当好一个人民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技能。就像上节课中,老师分享给我们的两个平台。

  在这两个平台上,有很多教育的资源。这个对于以后任教的过程中有很大作用。这个平台分为很多的版块,含有很多东西,信息丰富。对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来说有很大的用处。同样对于师范生,对于未来要成为教师的我们来说,这两个平台提供了很多有关教学的资源。同样会方便大家,给大家提供很大的便利。我们要好好利用起来,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第四篇:数学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研究

  数学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研究

  浙江诸暨浣纱中学

  何黎明

  (311800)

  摘要:本文就自己信息化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理论的直观性,降低学习难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运用,问题,思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对于这一发展趋势,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和开拓性,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也将是今后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的一大趋势。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变化,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把图、文、声、动画视听合一地带到课堂上。如用“几何画板”作函数图象、点的轨迹等等,可以做到由静止的状态到运动的状态;利用flash动画功能,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创设了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调节课堂气氛,形成学习动机。

  2、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突破数学教学的难点

  在课堂上,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几何部分,初学时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特别怕几何证明,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材的编排有关,电脑技术对图形图像强大的处理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例如,我们可以运用PowerPoint和几何画板来充分展示图形运动,不论是图形的平移还是旋转,或者是图形的翻折,有时能通过连续放映的PowerPoint幻灯片来表现,有时则能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来展示。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初学平面几何的同学加深了理解,初步有了用运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思想,学习难度自然降低。

  3、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

  如今中小学都提倡减负,然而减负不等于降低学生学习要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是教师讲,并利用表格、挂图、模型等等,课堂容量小,传递速度也慢。以上这些教学手段都可以用电脑替代,并且更直观,速度更快。例如我在讲授初一数学应用题时用PowerPoint做的一个课件,各个知识点罗列清楚,上课时只须用鼠标“指哪打哪”每点到哪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就自动展现出来。电脑课件还有一个优点是可重复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返回需要重复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把例题解析,课堂练习和答案都编到课件中去,让学生趁热打铁,透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大大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加快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性,准确度和深度,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这一节课的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得用两到三节课才能容纳。一节设计优良的电脑数学课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容量和质量方面都要好得多。

  4、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实现一些图象的直观演示

  在初中数学中,有许多平面几何的知识,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图形,使学生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例如,在平面几何的直线线段教学中,利用Authorware能把两者之间关系演示得非常清楚。首先在电脑上呈现一条直直的,向两边无限延伸的线,几秒钟后显示定义“直线”。接着电脑上又出现一条直线,线上闪动着任取的两点,利用动画光点,闪动两点之间的形状定义“线段”。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展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线”在保持依存关系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中线、垂直平分线三线重合。又如几何画板也是一种形象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在学习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几何画板预先设计一个绘图文件,教学时只要点点鼠标即可非常直观地演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纯理性的平面几何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情景。另外几何画板的作图方法简便易学,上课时能当场修改图形,如果一平面几何题有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想到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受教师思维的约束。所以它在数形结合的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特别大。

  5、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现在的学生学习,提倡协作性,个性化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发挥最大学习效率的作用。比如在应用题内容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组织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计算机浏览教师准备好的网页,并能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学习。第一,和学生讲清这是一堂数学课,在计算机上操作时,要求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教师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加以解释,并对主要内容加以强化;第二,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又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单位选择某一问题进行研究;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查找资料,发现信息,然后去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从而去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同时也进行了自已的“研究”,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变成了“做”数学,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同学之间的互相探讨,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了自我知识的重新建构。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1、课件的合理选择设计和使用

  眼下,电脑辅助中学数学教学已被普遍接受,但市场上现成的课件很少又不太适应实际的课堂教学,于是教师大多自制课件,但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存在着误区,有许多教师不适当地追求“多媒体”,只注重课件的“外在美”,忽视“内在美”,一些用简单的投影或Powerpoint就可以方便解决的问题,非得用Authorware来做。还有的老师不喜欢用几何画板,说是做出的课件没有Authorware来得漂亮。课件做得漂亮华丽,却少了科学性和实效性,况且课件的色彩过分鲜艳亮丽,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思考,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数学课件,始终应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包装”终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2、要注意与其他教学媒体的有效结合

  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许多的课件,多是从上课“欢迎使用”到下课“同学们再见”,很少有人同时使用其他媒体,教师在课堂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代替了手势,电脑的流水线式的播放代替了教师的演讲,教师成了标准的放映员,甚至有些电脑操作水平还不太高的教师,一不小心操作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顿演“蒙太奇”手法,执教者尴尬不已。而学生整堂课面对着屏幕,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了高速的“机灌”。

  3、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了学生,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很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许多内容学生是一知半解。

  4、不仅仅只是为了公开课

  现在,为公开课而使用电脑,为评比而使用电脑,为使用电脑而使用电脑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一堂公开课,许多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这固然有目前相关软件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但更主要的是教师缺少了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思想和意识。我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powerpoint,这一软件易学易用,效率较高,效果也不错。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用比较流行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fiash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当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我们可以发动教师,采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方式,由多名教师共同完成。由学识水平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提出教学方案;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较为熟练的教师负责编制教学软件。另外更可借助于网络这一信息化手段,这样倘能将现有条件充分利用,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信息化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也已有一些时日了,但目前看来还只能算是“初级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实践,这也是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陶维林

  谈电脑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

  2.柴敏

  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研究

  3.陈松

  有关多媒体教学常见误区与矫治策略

  4.李海东

  发挥计算机潜力,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5.沈柏英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此文曾在浙江教育信息报上发表)2003/3/21第五篇:《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的建立、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2教学难点

  1、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概念的建立。

  3专家建议

  先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再进一步去逐渐探索知识。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认识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终可通过比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这样引入压强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

  么?

  【生】有的说宽带子好,有的说细带子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讲授新课

  1.压力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师】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3)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学生探究活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a)在腿朝上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b)把小桌翻过来,将同一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c)把小桌腿朝上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师】如图a、b、c,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a、b是保持_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a、c是保持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之间的关系.【生】(1)压力,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压力。

  【探究结论】

  (1)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

  2.压强

  【师】通过上述实验结论,可以得出: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P表示)

  (1)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2)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FPS

  【压强的单位】

  (1)压强的单位属于导出单位

  (2)压强的国际单位制(SI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受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则压强的单位是牛/平方米(1N/m2),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

  1帕斯=1牛/平方米,即1Pa=1N/m2。

  (3)今后的计算采用国际单位,不会出现单位不统一的错误

  (4)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

  366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KPa=10Pa=10N/m。

  【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00平方厘米,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分析】采用国际单位制,受力面积为500平方厘米,单位不统一,要转换为平方米,即:S=500cm2=500×

  10-4m2,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G=3NP=F/S=60(Pa)

  3.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1)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什么要用履带?这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2)菜刀使用久了,为什么要磨刀?这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生】(1)为了不陷进土里,减小压强。

  (2)为了让菜刀更锋利,增大压强

  【总结】

  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课堂练习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A)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缝衣针、注射器的针头都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锋利

  D.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由平放改为竖放

  (三)布置作业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信息技术 在教 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