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6篇

时间:2023-06-02 15:1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教学大纲

  课内学时数:34课程实践学时数:20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科

  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

  编制人:陈莹

  说

  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为适应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思想政治学科教论是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科,它是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

  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全面掌握本专业的教学方针、原则、规律、方法、策略、艺术,从而具备备课、讲课、评课、命题、试卷分析和担任班主任等工作的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34学时,实践课2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序

  号

  12345678910其它

  合计

  教

  学

  内

  容

  导论

  三、教学建议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应强调结合中学政治课授课的实例讲解理论,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四、理论教学部分

  导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知识体系;了解、熟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课在各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重视思想政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重视德育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一、教学方法

  二、教学模式

  十一、幽默的艺术

  十二、结尾的艺术

  一、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二、评价对象的全面性

  三、评价思想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课教育实习准备和任务。

  教学难点:教育实习成绩评定。

篇二: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导论

  1、思想政治学科论的含义:思想政治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学习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方法性。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5、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研究、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教学研讨、第一章

  1、英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学校的德育课是有宗教、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组成。

  2、法国的德育教育理论:法国始终把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德育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

  3、德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德育教育目标:朴素、道德、善良、教育

  4、中国的德育思想:孔子:仁

  墨子:兼爱

  孟子:义

  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的理想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摆到教育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5)德育的内容:第一

  方向性内容

  第二

  认知性内容

  第三

  有道德规范性内容

  (6)德育的方式

  (7)德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遵守教学相长的原则,建立有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

  6、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

  育人性

  全体性

  全面性

  基础性

  主体性

  7、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8、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个性化功能、9、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1)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实施者。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二十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和学生两者又有统一性,学生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象时学生,教师与学生既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2)教育与教学: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性,教育是指传授知识的教学,称之为教学过程的知识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知识性与教学型的统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一定的知识教学为前提,教育性和知识性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两种基本属性。

  (3)传授与接受:传授就是传递交给,是人们以各种方式向他人传递和交给知识的过程,接受就是认可和接纳,是指人们对语言及其他中介表现出来的信息的则取、理解、和整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学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

  .会要求的良好的观点和思想体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它的实现有四个环节,兴趣、注意、认知、吸纳。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和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内化是基础,外化是根本。以内化为开端,以外化为终端。

  (5)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1.

  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3.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①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②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的倾向

  ③在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杂偏旧”的现状

  ④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⑤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⑥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

  第三章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1)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或教材

  (2)

  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3)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①教师: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③教材:联结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桥梁

  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各类教学工具、组织措施和直观教具、实验仪器等。

  ⑤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教学环境对培养人来说具有教育环境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题问题

  (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

  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

  ②教学过程不是学生自发学习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国家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教师负责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启动、引导、调节、激发、定向的任务。

  ③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设计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

  第二节

  学生的学习力

  1、学习力的要素构成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力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者的动力源泉。

  (2)学习情趣

  学习情趣,是由于对学习的价值有较深的认识和内心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系统。

  .

  .(3)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见人持久、百折不挠的学习意志力,是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性、持久性、坚韧性和坚强性,它是学习者在对学习的意义、目的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维持系统的能力。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具备一定学习条件的人,掌握一定学习本领并能取得学习效率。掌握本领的人,就是具备了学习能力。

  (5)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人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法、方式、形式、途径、策略等,是学习人的认知方法,也就是他吸收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论述)

  1、知行统一规律

  知与行,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连个重要因素。知事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和起点。行事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和归宿。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条规律,按照这条规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把理论教好,还要重视学生的行,要指导学生如何按理论的要求去做,只有学得好,做得好,才为真知。

  2、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灌输是指对人们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以达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支配人们行为的目的。灌输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另一种途径是疏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灌输和疏导结合起来进行。疏导就是疏通引导的意思,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给予解惑答疑,引导学生按照正确思路认识问题,以排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灌输和疏导统一起来教学效果才好。

  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从人类认识一般规律来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有着必然的联系,认识的起点是直接经验。一切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来自直接经验。在教学中必须真确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教师教学时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至注重间接经验,书本至上,二是讲课时只注意联系实际,不认真分析讲解理论。

  4、时代性规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实践火炬哦的进步与提高。教师要做到广泛收集当代的社会信息,利用新闻媒体中的信息,将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社会生活,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材料分析)

  1、方向性原则:含义

  意义

  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坚持为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服务

  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决定它要坚持方向性原则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思政课两种属性的体现

  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克服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的最好办法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含义

  意义

  ①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特点决定的②

  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我国教育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含义

  意义

  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是由思政课的实践性决定的②

  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7、创新性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②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②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成长的自信心

  ③鼓励学生上进,塑造学生善良的人格

  第四章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基本形式,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另一种是教学辅助形式,即课外活动。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2、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的不同,可分为两类课型

  :总和课和单一课。

  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绪论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综合课

  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导入新课d学习新课e巩固新课f布置课外作业

  4、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是指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学活动。

  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服务于学科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报告会(可邀请校外专家或校内领导,场所视情况而定)、读书报告会(事先要选好报告人并予以指导,报告主题要鲜明,内容要与思政课的学习内容有关,让学生自己组织)、写小论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5、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的原则:a实践性b自愿性c独立性d灵活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法和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2、教学模式含义: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经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特点:有效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参照性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3、启发式教学模式

  含义: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主张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教学原则都闪烁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光辉。(选择)

  特征:a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b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c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符合这一点,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

  涵义:“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目标:a强调知识是做“真人”的基础b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c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d主张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人类有责任感的人才

  教学策略:a因材施教b在“做“中学c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师生角色:a教师起主导作用b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特征:a具有批判现实性b具有教育民主性c具有教育创造性d具有师生主导主体性

  5、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法

  (以发现式教学模式和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为代表)

  (1)以发现式教学模式

  含义: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过程,利用教师提供的事例、问题和材料,通过主动地研究、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经过独立探索,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发现者。(美国布鲁纳提出)

  特征:a摆正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b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c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d能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能力

  (2)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

  含义:利用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动力和求知欲望,在教室的帮助下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和探索能力的教学模式。

  特征:a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加活动b通过探索训练,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

  6、案例教学法(略)

  7、情感教学模式

  含义: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特征:a以智育情b以意育情c以情育情d以境育情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含义: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和讲评五种方式。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政治学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但注意使用中教师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密切联系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回答如果有错误之处要及时纠正,澄清模糊的地方。

  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社会调查法

  二、教学模式

  1、八字教学法即“读读-讲讲-议议-练练“2、“预议导练“教学法

  3、讲读法

  4、“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五步教学法

  5、五字教学法:学、疑、思、讲、解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略)

  .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重点)

  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备课和编写教案三项工作。

  一、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二、备课

  1、备《课程标准》

  2、备教材

  a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b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c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备好知识点d把精力用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上e选学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3、备学生

  a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需求b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第六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为完成、优化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整体组合各教学因素和环节,为学生设计的教与学的操作计划方案,是课堂教学进行的程序,它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指向性、客观性、整体性。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品德目标、(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法选择

  (六)设计板书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设计理念

  (九)教学流程

  (十)教学效果训练

  (十一)教学资源拓展

  (十二)教学反思

  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最优化的含义: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三、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1、质量标准

  2、效率标准

  3、教学标准的相对性

  四、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的讲授、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五、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程

  1、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4、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5、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6、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说课

  一、含义:在备课时活在评课前,有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二、内容: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理念

  如何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全面的质量关、树立现代教学观、说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和情意目标。

  1、说教学流程

  2、说教学方法

  3、说学法指导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五章

  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

  一、独特性:1、独特的教学思路。2、独特的教学方法。3、独特

  的表达方式。

  二、多样性:1、理智型2、情感型

  三、稳定型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发展性(体现)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

  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后,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的过程

  模仿教学阶段

  熟练教学阶段

  创造教学阶段

  风格形成阶段

  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要对事业充满爱心

  要提高理论要求

  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备课的艺术

  组织教学的艺术

  导入的艺术: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

  讲课的艺术

  教学启发的艺术

  讲概念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

  举例的艺术

  板书的艺术

  激励的艺术:榜样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

  节奏调节的艺术

  幽默的艺术

  结为的艺术

  考试命题的艺术

  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学习指导的概念: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

  (一)注意力分配的策略

  1、预习2、提问3、阅读4、复述5、回忆6、复习

  (二)记忆的策略

  1、地点记忆法2、组织记忆法3、笔记记忆法

  4、理解记忆法5、尝试记忆法6、图示记忆法7、联想记忆法

  .

  .(三)融会贯通的联系策略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思维调控策略

  1、思维与感知内在统一的规律及其应用

  2、思维与问题相互推进的规律及其应用

  3、在某种思维主导之下,各种思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应用

  4、在某种思维方法的主导下,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规律及其应用

  ★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

  (一)计划法:1、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2、制定学习计划的程序

  3、制定学习计划的方式4、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

  (二)听课法:1、课前准备2、明确听课的目标和重点

  3、多思4、整理思维5、编码记忆

  (三)记忆法:1、有效记忆的要求2、记忆的方式

  (四)质疑法:

  (五)温故知新法:1、温故知新法的含义和特点2、温故知新法的操作

  (六)研究性学习法:1、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七)合作性学习法:1、合作性学习法的含义和特点2、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操作

  (八)自学法:1、引入指2、自学解疑3、巩固练习4、重读小结

  (九)快乐学习法:1、优化课堂结构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

  (十)应用法:1、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应用2、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

  3、提出的应用要适当,要切合中学生实际4、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由浅入手,逐步提高

  5、指导学生应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第七章

  思想政治学科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教学评价的对象:

  (一)

  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评价对象的核心,对学生素质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整体水平的评价: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审美情感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

  (二)

  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对教师的评价要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

  (三)

  对课程教材的评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对课程的评价: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恰当。对教材的评价: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指导书、学生辅助读物的评价

  (四)

  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办学方向的评价,学校管理情况评价、教学条件评价

  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

  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

  1、诊断性评价:是为辨别和寻找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及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方面的水平、情况而进行的评估。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一种措施。

  3、终结性评价:为了给学生学习做一个结论

  (二)

  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

  1、相对性评价:是一种相对标准的评价,它是以评价对象群体的整体水平为参照系数,由评价对象的集体情况来确定评价标准。

  2、绝对性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一定客观的、标准化的目标位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形式。

  3、个性内差异评价:是以个体的自身状况位参照系数,把每个评价对象的过去也现在进行比较,或把学社个人的某些侧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方式

  .

  .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

  评价功能一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二)

  评价内容综合化:现代的教学评价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1.

  基础知识评价:对学生掌握的具体现象、思想、方法、概念、原理、法则等的评价

  2.

  基本技能评价:对学生掌握的智力技能、操作技能、技巧的评价

  3.

  思想道德评价: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达尔、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4.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社会态度、科学态度的评价,有语言表现和行为表现

  5.

  能力发展水平评价:对学生的认知、发现、构思能力、知识原理的应用能力、资料和问题的解释能力评价

  (三)

  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既有量化的笔试测试,又有课堂行为记录、书面报告、作业情境测验、研讨评价等执行评价法。

  (四)

  评价主体多元化:现代评价观念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

  评价的中心是教学过程:评价的重心应该是教与学的过程,是实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过程。

  (六)

  以下内容为了解

  (七)

  教学评价形式

  (八)

  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九)

  教师的教学评价形式: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家长评价

  (十)

  学生的评价方法

  (十一)

  研讨评价法

  (十二)

  专题作业评价法:操作程序

  (十三)

  选题

  (十四)

  收集资料过程

  (十五)

  调查、研究

  (十六)

  调查报告、研究文章的撰写

  (十七)

  作业评定

  (十八)

  观察评价法:一般系统观察、集中观察

  (十九)

  知行综合评价法

  (二十)

  听课的要点

  (一)

  看教者的理论修养

  1.

  看教者的整个教学思路是否体现了现代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的教改方案,有无创新闪光点

  2.

  看教者的课堂结构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同教学的思路相一致

  (二)

  看教者的教学智能

  :1、看教者的思维能力2、看教者的思维品质3、看教者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

  看教学效果:看教者这道学生学习的水平、看对学生思维训练任务的完成

  (四)

  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1.

  教学修养:看教者在课堂上精神是否饱满,教学的态度是否严谨,教态是否自然,穿着是否得体,对学生的态度是否亲切热情

  2.

  教学技能:看教者的教学语言运用如何;看教者对教法选择和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是否得当,对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处理是否巧妙;看教者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听课的原则

  (一)

  公平客观原则:评课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从教师讲课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科学正确的进行评价。

  (二)

  科学性原则:评课要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来分析教学现象

  (三)

  重点性原则:评课要触及优点和缺点,要重点突出,评出特色

  (四)

  理解性原则:在评价时,讲课人与评课人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体谅。

  (五)

  整体性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师,要从评价整体教学效果出发

  .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第一节

  教师

  教师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

  一、教师的专业定位

  (一)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历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特征

  1、国家要求教师具有独特的职业条件2、国家对教师的任职学历标准要求3、国家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4、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和管理制度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专业团体组织6、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1、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2、造就人才的作用3、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4、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

  (二)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1、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教育学生是个复杂的过程;3、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需要技巧的工作;

  (三)教师职业具有奉献性

  (四)教师职业的育人性

  (五)教师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和深远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1、理论武装作用;2、政治导向作用;3、能力培养作用;4、道德规范作用;5、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

  6、心理素质优化作用;7、审美情操陶冶作用;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

  1、思想政治课是学校的社会性质的标志;2、思想政治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

  1、思想意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2、思想意识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3、思想觉悟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

  1、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服务;

  2、传播政治理论,形成政治舆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第三节

  教师的学生观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

  (一)当代中学生的政治信仰

  1、政治信仰迷惘;2、政治信仰的务实性;3、政治信仰的知行不统一性;

  (二)当代中学生的社会理想和行为

  1、第一类学生的理想和行为:积极向上,树立实现四化而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

  2、第二类学生的理想和行为: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感不强,基本服从国家利益,遵守国际法律和学校纪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第三类学生的理想和行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三)中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

  (四)中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分析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现状的分析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影响着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2、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渗透,造成学生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迷失;

  3、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二)中学生德育功能弱化:1、受科学主义影响忽视了道德建设;2、德育实效性差;

  三、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发展前景的思考

  (一)只有面向世界才能促进我国中学生德育跨越式发展

  (二)吸引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提高我国的德育实效性;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素质: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特点。政治素质: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道德素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团结协作。

  (2)广博的知识经验。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四个方面。

  (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智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表达能力、育人能力、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

  (4)健康的身心。心理素质: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风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从容适度。仪表行为:仪表应该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要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体现职业特点。

  第九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论

  第一节

  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育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过程

  二、锻炼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

  三、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1、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教师担负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职业工作和收入比较稳定;3、许多学生对教师职业非常崇拜,实现儿时的愿望选择教师职业;

  二、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期望

  期望很高,热情很高

  三、教育实习的组织和步骤

  一、教育实习的组织

  (一)选择实习学校

  (二)成立实习组织机构:1、实习指导委员会2、实习领导小组3、组成实习生小组

  二、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准备

  (二)教学准备:1、备课;2、试讲

  (三)心理准备

  (四)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准备

  三、教育实习的步骤

  (一)见习阶段

  (二)实习阶段

  1、上课;2、评课;3、实习生的公开教学;4、参加实习学校教研组的活动;5、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6、做好教育教学调查工作;

  第四节

  实习班主任的工作

  一、了解认识你的学生

  (一)

  了解学生的内容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5、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

  .(二)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成绩册、试卷、作业本等文字资料对学生进行了解;

  2、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劳动和各种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了解;

  3、深入班级,与全体学生广泛地接触,或进行有目的的谈话对学生进行了解;

  4、通过召开班干部和学生代表会议,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

  5、通过调查访问来了解学生情况;

  二、成为学生的教师和朋友

  (一)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教师和朋友的身份

  1、身教胜于言教;2、面向全体,一视同仁;3、讲究方法,因人而异;

  (二)与师生关系中体现教师和朋友身份

  1、要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要讽刺和挖苦学生;2、对学生要民主,不要专制;

  3、要保持课堂之外与学生的交往;

  第五节

  教育实习的任务和成绩评估

  一、高师学生教育实习的任务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1、备课标;2、备教材;3、备学生

  (二)班主任工作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额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

  4、关心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5、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6、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7、做好本科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三)教育调查和研究

  二、教育实习的成绩评估

  (一)实习成绩的评定方式

  1、各实习点可按实习生人数,根据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相应评出实习生的成绩,一般优秀率在30%左右;

  2、通过通过个人申请参加评优竞争演讲,打分评定;

  (二)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比例展示:教育工作成绩占总成绩的60%;班主任工作占总成绩30%;教育调查和研究占总成绩的10%;(三)实习成绩的最后确定

  五等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实习生总结在实习中的收获和表现

  个人总结包括内容:1、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和态度2、教育实习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体会

  3、实习生本人通过教育实习暴露出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4、未来的打算;

  .

篇三: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第1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主要表现在:

  (1)改变课程名称。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5)变革教学方式。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因此,从最终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公民素质教育课程。(2)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1、思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双重属性,而思想性是其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12、综合性

  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是多门学科、多种知识的整合。3、人文性4、实践性第3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中学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中的一门主要学科。

  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2、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时中学德育的中心

  首先,在目标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与中学德育目标是一

  致的。

  其次,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学德育的内容是相通的。

  再次,从途径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一个主要途径。第4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和功能(1)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握这一定义,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它所呈现的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教师要达到的目标。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一方面,它不是现实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目标;另一方面,这种目标的建立有其特定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切实可行性,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实施,尤其在学生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构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的要求。(2)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功能21、指向功能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指明了方向。2、规范功能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有重要的规范作用。首先,它规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其次,它规范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第三,它规范教学的进程。3、评价功能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也就成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标准。不可否认,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规定有一定的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难以用它来衡量具体的教学活动。在现实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有一些细化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但这些细化的评价标准都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脱离了课程目标,教学评价必将缺乏科学的标准,没有可信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结构分类,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思想政治(品德)课是知识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不能重知轻能、重智轻德。以此为依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目标在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即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认知目标是课程目标结构的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要认识、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建立在认知目标基础上,它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具备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能力,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文体,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鉴别分析。觉悟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是最根本的目标要素,它主要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进一步转化为觉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立场,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课程目标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分类,也称“三维目标”。其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等,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等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就具体到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来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主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2)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第3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1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概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及其特点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特点1、德智共生性——就是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既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道德说教,又不能离开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需求的智力活动。2、多样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形式多样,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知识性的,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既有静态的,又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动态生成的。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资源。3、开放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表现在:第一,课程资源空间上的开放;第二,课程资源实践上的开放;第三,课程资源利用上的开放。4、发展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是不断发展和日益丰富的。一方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民族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不同,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存在形式的影响也不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资源也得以延展,也就使更多的资源可以作为影响、支持并构成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要素,从而成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一部分。5、交叉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与其他的课程资源之间存在着交叉与互补的关系,可以相互为对方学科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服务。?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类型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有:按课程资源的性质——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属性——思想性课程资源、实物性课程资源、人力课程资源、网络型课程资源和活动性课程资源一般来说,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字与音像资源——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品德)教科书,其他涉5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德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重要资源。2、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教师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等,也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知识结构、群体特征等,都是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还包括家庭成员、邻居以及有影响的社会各界人士(英雄模范、著名的额科学家、艺术家、学者等)3、实践活动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4、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搜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3、有来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第2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开发利用的原则?原则1、目的性原则——就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要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2、综合性原则——是指要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整合起来,综合开发和利用。3、时代性原则——是指开发利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要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点相结合。4、实践性原则——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托实践,在实践中落实。实践性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实施中统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基本原则。5、优先性原则——是指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优先开发和领用某些课程资源。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优先考虑哪些资源?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围绕目标。第二,考虑成本。第三,坚持特色。6、主体性原则——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3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的原因1、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2、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欠缺6?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的原因1、课程资源结构单一2、课程资源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1、过分注重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2、对教材的利用缺乏创新与改造3、有些课程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课程资源利用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利用的空间来看,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难得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专用教室”、“实验室”或“教育基地”。大多数学校对图书馆的使用并不充分,也没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库”。迫于应试的压力,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时兴过一段时间后已经偃旗息鼓。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也因得不到重视或无人力、无财力、无基地等原因,发展过程异常艰难。第4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和途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

  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

  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5、走出校园,激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扩展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1、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库2、形成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5、构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第4章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第1节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过程(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过程(3)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特征(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2)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第2节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逻辑结构第3节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理念?开放性教学的理念?教学生活化理念第4节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含义和标准?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9

篇四: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教学论

  一、基本概念

  1.

  教学:①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知识品德。因此,教学应理解为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②教学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2.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指在中小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

  3.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4.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

  (1)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

  (2)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3)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修养的过程。

  (4)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5.

  课程:指学科或科目,它包括学科的目标和计划,也包括科目学习中的经验或体验,教材是它的主要载体。

  6.

  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设计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纲要性文件。

  7.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课程本身所要实现的目标或价值的具体要求。它期望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时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基本素养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规格。

  8.

  教学目标:是指对特定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预期和学习结果要求。它主要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具备的能力、养成的态度、形成和发展的情感与价值观等的明确规定。

  9.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双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策略和手段的总和。

  10.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体系,它是理论化、系统化和模式化了的教学方法。

  11.

  学习:是指学习者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

  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它是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独特性所在。

  13.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运用已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

  14.

  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和结束技能。

  15.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教学设计是一定的理论依据下对教学进行筹划,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学习。

  16.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指教师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搭建一个教与学的平台,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17.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根据我国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评教和评学,评教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评学是指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二、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思想政治的教学问题。

  2.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确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艺。

  3.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

  政治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

  政治教师要明确地解释学生所学的内容;

  (3)

  政治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而不是用教师容易接受的方式;

  (4)

  政治教师必须关注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教师教学的成效。

  4.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基本矛盾运动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质上是教与学的矛盾关系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际互动关系

  5.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独特之处

  (1)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2)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行与不行之间的矛盾

  6.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基本任务、基本范畴、基本教学原则、基本规律

  基本任务:传授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范畴: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传授与接受(教与学)、内化与外化、理论与实践。

  基本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基本规律:知行统一、灌输与疏导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7.

  现代课程理论主要流派: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结构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

  8.

  课程编制基本原理:系统知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掌握知识和智力发展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性。

  9.

  我们国家的课程分类:学术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0.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②能用规范术语描写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明细规格。

  (1)

  知识(或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的表达方式

  (2)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

  (3)

  识记目标—理解目标—运用目标的表述方式

  (4)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方式。

  11.

  思政课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及三者的优缺点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述、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发展。

  优点

  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师如果使用不当,讲授很容易变成满堂灌,教师过多的讲授往往使课堂氛围呆板,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缺点

  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也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1)

  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优点

  (2)

  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

  缺点

  一般是师生一对一的一问一答,容易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见解,从而互相启发、共同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

  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的技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1)

  如果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也难以深入探讨和相互交流不同的看法。

  (2)

  教师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正题,浪费时间,或因为同学之间意见不合,把时间花在缺点

  争吵上,而不是讨论的主题上。

  (3)

  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往往并不成熟,导致学生所掌握知识容易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4)

  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速度很慢。

  12.

  启发式教学定义及其思维特点

  定义: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课型和学生特点,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的过程。

  思维特点:启情诱思——发问尝解——释疑激创。(启发动机阶段——启情设疑;启发联系阶段——释疑解难)

  13.

  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特点

  (1)

  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来理解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

  从知识和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学习: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字面理解、对知识的解释水平理解、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

  14.

  学习指导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总结、做好笔记、阅读指导。

  15.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要求

  基本步骤:教学内容分析—分析学习者的特征(预估)—确立和阐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选择和利用教学媒体—确定实施方案并执行—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

  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设计要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

  (2)

  教学内容设计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3)

  教学策略设计要灵活

  (4)

  注重学习策略设计,为学生学习搭建“知识支架”

  (5)

  在教学设计中强化学习方法指导

  16.

  备课的实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通过备课,教师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从而形成具体的教学能力。

  (1)

  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

  (2)

  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而把教学目的等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3)

  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使三者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从而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

  17.

  教师该如何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18.

  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

  (1)

  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念与师德,主要表现在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方面、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

  (2)

  知识素养: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人文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

  (3)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沟通能力、教育机智。

  19.

  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过程

  (2)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

  (3)

  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篇五: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学科教学论的基本问题)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

  4、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一)成为合格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理论素质构成,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

  (二)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更新知识需要学习教学论。

  人才竞争需要学习教学论。

  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学习教学论。

  成为知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学论。

  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德育工作的地位

  (四)德育的目标

  (五)德育的内容

  (六)德育的方式

  (七)德育的原则

  (八)教师队伍建设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思想

  7、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的道德思想的精髓

  8、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10、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

  11、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12、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①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创新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品格

  1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

  (一)导向性功能

  ①目标导向

  ②价值导向

  ③行为导向

  (二)规范性功能

  ①对政治方向的规范

  ②对思想观念的规范

  ③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三)个性化功能

  ①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②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的建构作用

  ③对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

  1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使人们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结果和理性符号,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也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工具。

  ①教师与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因素,也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

  ②教育和教学:这里的教育特指思想政治教育,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这里的教学是特指传授知识的教学,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

  ③传授与接受:所谓传授也就是传递和教给,使人们以各种方式向他人传递和教给各种知识信息的活动。所谓接受,就是认可和接纳,是

  指人们对语言及其他中介表征出来的信息和知识的择取、理解和整合过程。

  ④内化和外化: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的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范畴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所谓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理论和实践

  15、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指学科;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计划;课程是指学习经验或体验。

  16、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②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粉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

  ③咱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④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⑤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⑥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现

  象

  1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①“普通性目标”取向

  ②“行为目标”取向

  ③“生成性目标”取向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

  18、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情意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道德目标

  1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②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20、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21、学习力的要素构成: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22、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①知行统一的规律

  ②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③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④时代性规律

  23、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②联系学生实际

  ③联系国际政治的实际

  ④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际

  2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要求保护一致,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在理论教育上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要使教学为实现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服务。

  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既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④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就是指直接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要摆事实、讲道理。鼓励雪或缩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进取。

  ⑤师生民主合作原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

  ⑥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⑦创新性原则

  ⑧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不论学生呢裹足学习中的表现,还是在思想品德中的表现,教师都要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表扬。

  教师应以兴奋的情绪、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待、友好的感受去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方向性原则:含义意义

  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坚持为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服务

  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决定它要坚持方向性原则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思政课两种属性的体现

  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克服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的最好办法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含义

  意义

  ①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特点决定的②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我国教育性质和任务决定的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含义

  意义

  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是由思政课的实践性决定的②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7、创新性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②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②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成长的自信心

  ③鼓励学生上进,塑造学生善良的人格】

  25、课堂教学的含义: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26、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绪论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综合课

  27、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经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特点:有效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参照性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28、启发式教学模式: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征:a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b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c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符合这一点,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9、案例教学法:就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0、情感教学的含义: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31、情感教学的特征:a以智育情b以意育情c以情育情d以境育情

  32、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①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②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③加强情感教育,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

  33、教学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4、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

  35、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最优化:所谓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谐型原则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质量标准、效率标准、教育标准的相对性

  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①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

  的讲授

  ②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

  ③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④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

  新的教学内容

  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①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程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④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

  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⑥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36、教学艺术的功能:①提高威信能力

  ②激发动机功能

  ③全面育才功能

  ④优化氛围功能

  37、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38、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一、独特性:1、独特的教学思路。2、独特的教学方法。3、独特的表达方式。

  二、多样性:1、理智型2、情感型

  三、稳定型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四、发展性

  (体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

  成是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后,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9、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的过程:

  ①模仿教学阶段

  ②熟练教学阶段

  ③创造教学阶段

  ④风格形成阶段

  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①要对事业充满爱心②要提高理论要求③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④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40、组织教学的艺术:一般艺术:①用目光组织教学

  ②用语言组织教学

  ③用情感组织教学

  ④设疑提问组织教学

  特殊艺术:①偶然事件多种多样,有的是由教学疑难本身所引起的②由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学生不良行为引起的③由外来干扰引发的④由教师在课堂上自身出现的失误造成的41、教育启发的艺术:提问启发、对比启发、材料启发、设疑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

  42、激励方法:榜样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

  43、学习的类型:①按学习的自由性程度划分(自发、自主、自觉、创造)

  ②按学习的目标划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

  ③按学习场所划分(课堂、课外)

  ④按学习组织形式划分(个人、合作)

  ⑤按掌握知识的方法划分(接受式、发现式)

  ⑥按有无指导和帮助划分(有指导学习、自学)

  44、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地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病使人们有权利去火的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45、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46、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⑤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47、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过程性、问题性、实践性、内化性

  48、合作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是指通过教师设计、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互助合作,完全共同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9、合作性学习法的特点:学习的协作性、知识和情感的交融性、个

  体效能的展示性、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性

  50、教学评价的分类:(一)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二)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51、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建构):①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②评价内容综合化③评价方法多样化④评价主体多元化⑤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

  52、评课的原则:客观公平的原则、科学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理解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5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①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②造就人才的作用③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54、教师职业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②复杂性③奉献性④育人性⑤教师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和深远性

  55、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①理论武装作用②政治导向作用③能力培养作用

  ④道德规范作用⑤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⑥心理素质优化作用⑦审美情操陶冶作用

  56、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1、思想政治课是学校的社会性质的标志;2、思想政治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1、思想意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2、思想意识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3、思想觉悟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1、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服务;2、传播政治理论,形成政治舆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57、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素质: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特点。政治素质:

  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道德素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团结协作。

  (2)广博的知识经验。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四个方面。

  (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智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表达能力、育人能力、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

  (4)健康的身心。心理素质: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风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从容适度。仪表行为:仪表应该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要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体现职业特点。

  58、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一)思想准备

  (二)教学准备:1、备课;2、试讲

  (三)心理准备

  (四)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准备

篇六: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

  -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的定义〔P12〕

  答: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开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学应理解为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开展的教育活动

  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含义〔P15〕

  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特指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根底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德育,是对学生进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3、教学过程的根本含义〔P25〕

  答:教学过程,简言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开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一般来说,教学过程起码包括两个根本的过程或说层面:一是认识过程;一是开展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过程,开展过程是指学生开展能力、形成良好品行和身心安康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规、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开展过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根本含义〔P28〕

  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开展特点有方案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规、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根本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word.zl

  .

  -

  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根底的过程。

  5、课程的含义〔教师总结〕

  答:课程就是指学科或科目,它包括学科的目标和方案,也包括科目学习中的经历或体验,教材是它的主要载体。

  6、课程标准的含义〔P64〕

  答: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知识围、深度和体系,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的要求,它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课程标准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7、教育目的、教育方针、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含义〔P81~P83〕

  答:⑴教育目的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开展的需要和人的开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开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是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教育目的是对人的开展的总体要求,它包含社会需要对人的开展的具体规定,也包含人自身开展的在规定性和潜在可能性。⑵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层面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人的培养和开展的素质要求等等。

  ⑶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课程本身所要实现的目标或价值的具体要求。它期望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时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根本素养方面应到达一定的要求或说规格。

  ⑷教学目标那么是指对特定教学活动所要到达的学习预期和学习结果要求。它主要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具备的能力、养成的态度、形-

  .word.zl

  .

  -

  成和开展的情感与价值观等的明确规定。

  8、教学方法的含义〔P111〕

  答: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是指由政治教师预先设计和筹划,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生成的活动、方式和步骤的总和。

  9、教学模式的概述(P129)答: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体系,它是理论化、系统化和模式化了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归纳和总结。

  10、学习的含义(P139)答:⑴学习的根本特征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历而产生的行为或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⑵在学校教育中,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历的过程。

  ⑶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⑷学习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学习〔主要是指以思维为主的能力〕以及道德品质与行为规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同样包括这四类学习,其中尤其以道德品质与行为规的学习为主。

  11、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特点(P146~P148)答:⑴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来理解学习

  ①承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承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最大特-

  .word.zl

  .

  -

  点就是学生直接承受现成的知识。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开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学习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②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图囵吞枣式的学习,学生并不理解所学的知识。意义学习,就是学习是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新知识,并在新知识化为自己的认知构造。

  ⑵从知识和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学习

  ①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字面的理解;对知识的解释水平的理解;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理解〕

  ②知识的稳固〔抑制遗忘,保持记忆〕

  ③知识的运用〔学以致用〕

  12、教学技能概述(P167)答: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运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根底上,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固的、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课堂教学的根本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完毕技能等。

  13、教学设计的定义(P196)答:⑴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展具体方案,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⑵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1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的定义(P202)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根本原理,对教学目-

  .word.zl

  .

  -

  标、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的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展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搭建一个教与学的平台,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15、教学评价的定义(P221)答:⑴教学评价是在广泛收集必要事实信息的根底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展价值判断的活动。〔收集信息;制定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和工具;价值判断〕

  16、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评价的定义: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根据我国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进展价值判断的活动。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评教和评学,评教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评学主要是指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二、简答题:

  1、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绪论〕〔P3〕

  答:⑴它是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的科学

  ⑵它是研究思想政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⑶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还以思想政治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2、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绪论〕〔P6〕

  -

  .word.zl

  .

  -

  答:⑴提醒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教学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复杂的教学现象把握其在的最一般的联系和属性,相应地,思政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就是研究思政教学的根本规律,它重点答复“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一些根本理论问题〕

  ⑵确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教学价值问题就是关于为什么要教和为什么要学的根本问题。思政课程是德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它所具有的育人的性质和德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价值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思政教学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大价值,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觉悟。因此,为什么教和为什么学是思政教学论研究的重要容。〕

  ⑶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的最为根本的活动。这一活动有什么特点,如何可以教得更好、学得更好,也是教学论研究的容。教师的教学视频日新月异的,教学容不断开展变化,同样,学生也不断开展变化,这些因素都促使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追求“如何做的更好〞,也就是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不仅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它具有艺术的根本特征,如情感性、表演性、感染力等。思政教学论也要研究如何教和如何学等有关技能技巧的问题。

  3、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其具体涵〔第一章〕〔P19〕

  答:简言之,课堂教学是指班级上课,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根本组织形式。

  ⑴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效教学的提出与构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①教师告诉学生,告诉学生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讲解、说明、论证、解释等

  ②教师与学生对话

  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⑵其次,〔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有以下四个根本特征:

  ①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学习,即教师的活动〔如设计、讲解、演示等〕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

  .word.zl

  .

  -

  ②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师要说明和解释学生所要学习的容,也就是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演示、描述、解释学习容。——教什么?学什么?

  ③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师要采用学生容易承受的方式,也就是教师应能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开展特点和认知开展水平去说明和解释学生所学的容。——如何教?如何学?

  ④关注结果,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⑶最后,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也要具有四个根本特征:

  ①政治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②政治教师要明确地解释学生所学的容;

  ③政治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学生容易承受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而不是用教师容易承受的方式;

  ④政治教师必须关注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教师教学的成效。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概述〔第二章第一节〕〔P25〕

  一:教学过程:

  ⑴根本含义同上。

  ⑵本质特点:传承知识、培育能力、修养品性、助长生命。

  ⑶教学过程中三个主要的特征:

  ①是教学过程是人类的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②是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互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

  ③是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过程。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

  ⑴根本含义同上

  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独特之处

  -

  .word.zl

  .

  -

  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

  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和教育过程。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所在。

  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根本矛盾是知与行、知与信的矛盾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的相别离的状态,知与行相脱节的现实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最大挑战。

  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根本矛盾,信与不信,行与不行是特殊矛盾。

  5、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是什么〔第二章第二节★重点★〕〔P33〕

  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包括

  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质上是教与学的矛盾关系〔教材35页的两个要点〕

  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际互动关系。〔教材36页的两个要点〕

  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互统一的过程

  ①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区别的?

  畴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历的总结,能力是人在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开展并不是同步的。

  ②知识和能力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人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开展起来的?

  掌握知识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一个人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在条件和可能性。

  ⑶知与行的关系

  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矛盾统一的过程。

  ②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正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6、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第二章第三节〕〔P45〕

  答: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根本任务

  ①传授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

  ②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

  .word.zl

  .

  -

  ③培养学生的能力

  ④心理安康教育

  ⑵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根本畴

  ①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智育与德育

  ②传授与承受〔教与学〕

  ③化与外化〔化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是知与不知,学与不学的矛盾。外化是学生将在的知识和信念转化为行为;主要是知与行的矛盾,行与不行的矛盾。〕

  ④理论与实践

  ⑶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原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和规律

  ①知行统一;

  ②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规律;

  ③间接经历与直接经历相结合。

  7、现代课程流派与课程编制的根本原理〔第三章〕〔P57〕

  答:⑴国外课程理论流派简介

  ①学科课程论

  ?它主从各门科学中选取局部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容、顺序、学时等。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学科课程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思想理论渊源

  学科课程论的优点和缺点

  课程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等特点,使学校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少的付出获得较多的、更为系统的知识,学生理论根底知识较为扎实。

  过分强调以学科知识体系来组织课程容,无视了学生的身心开展特点;过分强调理论-

  .word.zl

  .

  -

  知识的获取,无视了知识的运用;过分强调学科间的独立性,无视了科学的综合性。

  ②活动课程论

  主以儿童的经历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来设计课程,重视学生的直接经历。

  如卢梭“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等。

  杜威为代表的活动课程论主要观点:〔见教材59页〕

  活动课程论的优点和缺乏之处

  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重视课程容的综合性等。

  缺乏之处在于过分夸大了儿童个人经历的重要性,无视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学生的学习变得零碎,缺乏系统知识。

  ③构造课程论

  主把学科的根本构造作为学校课程的根本容,使学生获得学科的根底知识和掌握学科的研究方法。

  主要观点:〔见教材60页〕强调学习学科的根本构造;主螺旋式课程编制;强调学科构造与学生的智力开展相结合来设置课程。

  ④人本主义课程论

  主要观点: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为课程目标;主建构一个由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自我实现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提倡教学方法的人本化或人性化。

  优点:突显时代特征,尊重人的全面开展

  缺乏之处:助长了人的非理性方面,学生纪律松散,学业水平下降。

  ⑵课程编制的根本原理

  ①系统知识与直接经历:课程应以系统知识〔间接经历〕为主,还是以直接经历为主?-

  .word.zl

  .

  -

  两者如何整合的问题?

  ②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关系:在课程设置和容编排上要表达两者的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通过课程,到达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实现开展智力的教育目标。

  ③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如何兼顾的问题?

  8、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课程的培养目标〔第三章〕〔P72〕

  答:⑴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在课程目标方面,改革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树立“以学生开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②在课程构造方面,表达综合化的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严谨性的倾向

  ③在课程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过去课程容“繁、难、偏、旧〞的状况。

  ④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⑤在评价方面,建立开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⑵根底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底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效劳;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根本知识、根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安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

  .word.zl

  .

  -

  9、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简介〔第四章〕〔参照P92~P95〕

  答:⑴知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的表述方式

  ⑵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

  ⑶识记目标-理解目标-运用目标的表述方式

  ⑷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方式

  10、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现实的思考〔第三章★〕〔P105〕

  答:⑴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一素质教育目标。

  ⑵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三者合一?

  ⑶如何引导人性向善的问题

  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性质是德育,是引导学生过有德性的生活,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的人。

  11、思想政治课程常用教学方法介绍〔第五章〕〔P113〕

  答:⑴讲授法

  ①定义: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通过循序渐进的表达、描述、解释、推论来传递知识,传授知识,说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的开展。

  ②讲授法的思维方式:归纳式和演绎式

  ③讲授法的教师语言特点

  ④讲授法的不同形式和具体运用

  从教师语言表达的特点来看,讲授法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讲授法是思想政治课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节、表达事实、解释概念、-

  .word.zl

  .

  -

  论证原理、说明规律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授法一般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形式。〔详见116〕一般而言,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多采用讲述法和讲演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采用讲解法。

  ⑤讲授法的优缺点

  在运用时,讲授法可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是一种最为经济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根据听课的对象、场所、设备和教材等对讲授的容进展灵活处理,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学生容易获得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

  它也有明显的缺乏,在采用讲授法时,教师如果使用不当,讲授很容易变成满堂灌,教师过多的讲授往往使课堂气氛呆板,教师容易无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也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⑥使用讲授法的根本要求

  a讲授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b注意启发性。在讲授过程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展开,自觉领悟知识。

  c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力求清晰、准确、简练、形象,表达要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语速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体态语,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⑵谈话法

  ①谈话法的定义:也称问答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答复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来引导学生获取或稳固知识的方法。

  -

  .word.zl

  .

  -

  ②优缺点:a优点: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响。b缺点:师生一对一的一问一答,容易忽略了大局部学生,信息传递速度也比较慢。

  ③运用谈话法的根本要求:a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方案。b要善问。c要善于启发诱导。d要做好归纳、小结。

  ⑶讨论法

  ①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从而互相启发、共同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

  ②讨论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集思广益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尤其是口头语言。

  ③讨论法的优缺点:a优点很突出〔与教学目标一样〕b缺点:一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难于组织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也难于深入探讨和交流想法;二是教师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在讨论时容易偏离正题,浪费时间;三是在讨论中,学生观点往往并不成熟,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容易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四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速度很慢。

  ④有效运用讨论法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地否认学生的观点,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争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能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接纳和信任学生。最后,教师要有足够的智慧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

  ⑷读书指导法

  ①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稳固知识的方法。

  ②读书指导法的目标或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

  .word.zl

  .

  -

  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目的和要求,并适当提供必要的思考题。其次,教师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技巧,如泛读、精度,做好必要的记号、批注等,做好读书笔记。再次,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加强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最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交流心得

  ⑸练习法

  ①练习法的分类:一是按照练习性质分,练习可分为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半控制式的有意义练习、开放式的自由练习。二是按照练习目的,练习可分为理解性练习、积累性练习、迁移应用性练习、延伸拓展性练习。

  ②练习法的优缺点:优点:增进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记忆,促进学生认知开展,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缺点: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较为费时,难以关注学生的心开展,不容易维持学生的练习动机。

  1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简介〔第五章〕〔P126〕

  答:【一】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⑴提问启发

  ①提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来设计和表述问题。

  ②提问的类型:识记水平的问题;理解水平的提问;运用水平的提问

  ⑵比照启发:如“有何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有何联系?有何区别?〞等等。

  ⑶材料启发:如材料有何启示?蕴含什么道理?如何评价材料?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启情诱思——发问尝解——释疑-

  .word.zl

  .

  -

  激创〞的构造序列。

  ⑴启发动机阶段——启情设疑

  “疑〞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如何捕捉和设计教学中的疑难问

  题呢?

  疑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教材124-125〕

  ⑵启发联系阶段——释疑解难

  、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特点分析〔第六章第二节〕答:⑴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特点

  ①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关系来理解学习

  承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②从知识和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学习

  知识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水平层次〔教材149〕

  知识的稳固〔抑制遗忘,保持记忆〕

  知识的运用

  ⑵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活动类型

  ①自主学习

  ②合作学习

  ③探究学习〔教材151-153〕

  ④研究性学习〔教材153-154〕

  ⑶思想政治课程的现代学习方式及其特点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

  P146〕

  .word.zl

  13〔

  .

  -

  14、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实质〕〔第八章〕〔P206〕

  答:教室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成为备课。其实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

  通过备课,教师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从而形成具体的教学能力。

  ⑴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

  ⑵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容,掌握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而把教学目的等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⑶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容和学生情况的在联系,找到使三者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从而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

  15、如何备课〔★重点★〕〔第八章〕〔P208〕

  答:⑴教师的备课过程

  ①备课程标准

  ②备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构造;分析教材各局部的中心思想;弄懂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查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化对教材容的理解和把握。

  ③备学生

  ④备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⑵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教材210-211〕

  ⑶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⑷选择教学方法

  ⑸设计教学板书

  16、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概述〔第十章〕〔P259〕

  答:⑴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念与师德:

  职业理解认识方面;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总之,政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关键在于明白为什么需要教育,政治-

  .word.zl

  .

  -

  教师要清楚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教育为人民效劳、为学生效劳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⑵知识素养:

  既要具备人文科学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这局部专业知识是要教师明白学生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也要具备根本的教育教学知识,也就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与教学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具备这些知识素养,教师才有可能知道该如何教和为什么要教。

  ⑶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沟通能力;教育机智。

  17、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开展的根本特征〔第十章〕〔P263〕

  答:⑴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过程

  〔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开展都离不开具体的教育实践,这就是实践性的根本意思。教师专业开展的自由性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成为自己的过程,也是形成教师个人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有目的、有意识的专业建构过程。〕

  ⑵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过程

  〔大致经历模仿——熟练——创造——再摸仿——再熟练——再创造的过程〕

  ⑶政治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品的素质,教师专业化开展也是这些素质整体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三、论述题

  1、第五章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最常用的教学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答:同原理11题。

  -

  .word.zl

  .

  -

  2、第六章第三节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指导〔P156〕

  答:⑴学习指导的意义及其根本原那么

  ①意义:学习指导已成为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视学习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教学论开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

  ②原那么:a学习指导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b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适应;c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适应。

  ⑵学习指导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制订学习方案

  ②进展学习总结

  ③做好笔记

  ④阅读指导

  ⑶学习指导的特殊方法——思维策略指导

  ①思维的一般策略:

  思维的一般程序:a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b收集和运用具体的材料;c借助于思维的方法,对具体材料进展思维加工;d然后得出结论并进展验证。

  学习者在思考时应做到:a多想多问多质疑;b尽可能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c多角度全方位看同一个问题或事情。

  ②主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⑷遗忘理论与记忆策略

  -

  .word.zl

  .

  -

  ①遗忘理论简介

  消退理论:大脑中记忆痕迹随时间的推移而衰退。

  干扰理论:遗忘是由于记忆的提取线索失效导致的。有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两种。

  动机遗忘理论:人在记忆时受到动机的驱使。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结实地掌握知识

  ②记忆的策略:

  a复习要及时和有序;b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c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d多种感官并用;e重组知识和信息等等。

  -

  .word.zl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思想政治 重点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