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 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17 15:15:07 来源:网友投稿

2019年以来,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支持落实好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探索破解财源匮乏、收支矛盾、债务风险和财税体制改革诸多难题,取得了较好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重要荣誉

争资立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新增债券资金。新增债券资金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资源,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我县全年申报新增债券资金8.27亿元,目前第一批到位3.67亿元,比2018年全年到位资金2.98亿元增加6900万元,增长23.15%。二是争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524万元;
争取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3003万元,其中革命老区转移支付430万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1341万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1232万元。三是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4601万元,其中家居智造产业园补短板中央预算内资金3101万元,农业可持续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1500万元。四是争取其他政策性专项资金1450万元,其中2019年第二批粮油千亿产业专项资金400万元,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400万元,2019年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奖补资金400万元,2019年支持引进三类500强项目资金150万元。

二、特色亮点工作

2019年,面对极端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县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紧紧围绕“质效”二字做文章,统筹抓好增收节支工作,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一)聚力“增收提质”培财源。面对税源持续萎缩,新旧财源“青黄不接”,收入质量走低的困境,建立财税征管部门联席、定期调度制度,深度联合治税,全力推进培财源、强征管、调预期、压非税,收入质量明显改善,增收提质两端进一步平衡。2019年,省市调整财政收入考核方式,只对地方财政收入进行考核。市里根据收入考核要求,我县地方财政收入预计按5.3%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8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77亿元,非税收入5.04亿元。全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5.3%;
税收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9.52%;
非税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3.45%;
总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及地方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79.13%、70%,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2.69百分点。

县财政树牢新发展理念,把发展产业、培植财源作为长远之策,积极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深粤压铸产业园、樟木有色金属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发展。该县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加强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全力做到挖潜堵漏增收,2019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地产一体化征收税费均创历史新高。不折不扣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做到“放水养鱼”,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在2018年减免各项税费2.91亿元基础上,2019年继续新增减免各项税费2.4亿元。积极落实财税金融等创业创新及扶贫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9年该县惠农担保在保项目92个,在保金额突破7200万元;
启用重点财源税源企业动态管理系统,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融资担保、园区“财银保”政策,用活中小企业转贷周转资金,帮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

(二)聚力“节支增效”兜底线。面对日益拉大的财力缺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把“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债务利息、保农民工工资”摆在首位,通过整合资金、盘活存量、压缩一般性支出,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切实提高支出的实效性。2019年,全年民生支出预计达到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75%以上。

进一步强化了“节约就是增收”“提效就是增收”的理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积极推进《预算法》等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加大对财政政策落实、财经纪律执行、专项资金使用、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持续深化“一次性办结”、“四办”、“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府采购”、“互联网+监督”等平台建设,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将财政行为、财政资金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扎实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审核全县113个预算单位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按时完成2018年度绩效自评价,并及时到政务网上进行公开;
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35个2018年度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复评,对3个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开展绩效复评,提出取消项目安排(资金310万元)。按照“广开源、强征管、压一般、硬约束、求实效、防风险”的主要举措,压减年初部门预算支出2.27亿元。全县一般性支出压减20%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10%左右,长期沉淀资全一律收回。继续推进“编审合一”模式和项目预算联席评审制度,建立项目评审的跟踪问效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评审质量,全年预计投资评审项目206个,送审金额11.86亿元,审定10.83亿元,核减1.03亿元,核减率8.66%。全面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从严审核项目支出,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资金监管;
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全年三公同比下降23%,其中公务接待下降48.75%。

(三)聚力“化债转型”防风险。

提升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切实担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有效实现了“攻坚信心不散、三保资金不断、发展速度不慢、大局稳定不乱和问责事件不发生”目标。

继续严格执行“停缓调撤”的措施,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处理,确保隐性债务不新增。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刚性,凡是无预算、无资金来源的一律不上项目。加强审计和投资评审力度,最大限度压缩项目支出,杜绝浪费行为。坚持因债施策、“一债一策”,按照《桂阳县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抓好落实,做到“借新还息不发生,三保资金不断链,隐性债务不增长”,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2019年偿还债务本息32.87亿元(其中还本23.94亿元,利息8.93亿元)(2018年以来累计化解债务本息62.57亿元),没有出现延期支付的情况。申报2019年、2020年新增债劵资金8.27亿元、17.96亿元,其中2019年第一批到位3.67亿元,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按照“化债、转型、求效”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抓实清理整合、盘活资源资产,平台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8月桂阳县蓉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桂阳县工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对外正式运营。一是注优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闲置资产和经管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财政控股或参股的公司股权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甄别和价值估算,有序注入资产,有效提升两个平台的信用等级,提升平台自身“造血功能”。如对总资产20余亿元、已投入使用的演艺中心、文化园大汉郡城、污水处理厂、全民健身中心、垃圾填埋场等10个项目,目前正办理划转手续注入蓉投公司;
行政事业单位中已清理核查的产权清晰、转移后能形成平台有效资产的14项经营资产,土地面积90亩,建筑物帐面价值4.2亿,正划转两个平台中;
黄沙坪矿“三供一业”移交土地近三百亩,评估值3.5亿元,目前正办理协议出让手续给工业园平台。二是强化基金保障,引导两个平台公司分别出资参股郴州市经济发展融资担保公司和市中小融资担保公司,争取对到期不能及时偿还隐性债务的临时过桥、担保、救急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按照不少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10%设立了风险准备金,规模为3000万元,专项用于债务应急风险处置,防范平台债务风险。是加强政银沟通,一方面,在严格执行政策基础上,通过举债融资偿还到期债务本金,目前两个平台到位银行融资11亿元,防止了债务违约风险。另一方面,按“六个一批”的要求,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对接。目前,华融湘江银行已为我县获得总行5亿元化债授权额度(全市共30亿元),为3.98亿元隐性债务调整还款年限;
建设银行采取“替接他盘”的方式,对贷款利率超过8%的项目正进行项目包装中。是加强资产资金处置,先后拍卖门面等4600万元、定点屠宰公司3520万元、城市广告经营权204万元、二市场三年摊位经营权700万元。同时全面盘点存量债务资金,对已经到位却不能使用、纯粹付息的项目贷款,尽快提前归还,减少平台还本付息压力。把政府有经营收入的资产,特别是危爆物品、燃气、城市广告、停车场和停车位、城市公交、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分别依法配置给两个平台公司,有效利用平台公司现金流和优质资产资源,尽快形成经营收入。同时,重新启动整改到位并急需实施的城北污水处理厂、流峰污水处理厂等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运营。

三、工作主要措施

1.千方百计稳增收,财源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精心培植财源。设立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全力扶持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深圳压铸产业园、有色金属产园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额度提高到15万元。强化农业信用贷款担保工作,2019年该县惠农担保在保项目92个,在保金额突破7200万元;
积极争取上级产业类资金支持,申报2019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湖南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创新创业技术投资专项资金,预计到位1200万元。二是用心抓好征管。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并举,勤征细管、开源堵漏,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继续加强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协税护税联动机制,积极推行代扣代缴、委托代征、行业控税、欠税清理、重点难点突破等税收征管举措。全年完成烟叶税16257万元。三是全力向上争资。吃透上级政策,认真研判、主动对接,传达动力和压力,全县上级补助资金到位31.74亿元(含债券资金),为年初目标任务35亿元的90.68%。

2.统筹兼顾抓节支,“三保”和重点支出较好保障。坚持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摆在首位,通过整合资金、盘活存量、厉行节约,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着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抓实节支工作,提升保障能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紧缩支出盘子,突出“精准滴灌”,牢牢兜住“三保”底线,确保还本付息、扶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支出。按照“广开源、强征管、压一般、硬约束、求实效、防风险”的主要举措,进一步细化预算调整工作,按督促单位精打细算,共渡难关,压减年初部门预算支出2.27亿元左右。全县一般性支出压减20%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10%左右,长期沉淀资全一律收回。到12月止,三公经费1601.5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公务用车费用1210.8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
公务接待390.7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8.75%。二是抓实库款保障,严防支付风险。坚持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严格按先“三保”、后其他的顺序安排支出,特别是优先保工资,决不出现拖欠工资情况。规范财政库款和银行账户管理,加大对外借款清收,严禁新增对外借款和赤字挂账,严守国库管理底线,确保库款保障水平。三是全力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重点支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工作,及时下达上级财政扶贫资金4780万元;
县本级下达农村危房改造资金69.6万元,雨路计划资金40.45万元,“1172”产业奖补1045万元,务工交通补贴224.85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万元,教育再奖补资金550万元。继续做好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全县共发放补贴项目77项,补助发放200批次,涉及农户20.55万户,补贴金额3.6亿元。全力保障化解城区大班额资金需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安排消除大班额资金4181万元,重点解决士杰学校和东风中学宿舍改教室项目、启动新建珺山小学和宝岭学校。大力支持扫黑除恶工作,预算安排扫黑除恶专项经费100万元。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就业创业政策,安排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20万元,就业见习补贴6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260万元。研究制定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办法,安排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经费700万元,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和人事制度改革。

3.齐心协力促化债,平台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提升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切实担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体责任。一是严控新增债务。继续严格执行“停缓调撤”的措施,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处理,确保隐性债务不新增。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刚性,凡是无预算、无资金来源的一律不上项目。加强审计和投资评审力度,最大限度压缩项目支出,杜绝浪费行为。二是化解存量债务。按照《桂阳县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抓好落实,做到“借新还息不发生,三保资金不断链,隐性债务不增长”,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稳妥有序地推进了全县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工作。全年偿还债务本息32.87亿元(其中还本23.94亿元,利息8.93亿元)(2018年以来累计化解债务本息62.57亿元),没有出现延期支付的情况。三是全力推进平台转型。对全县19个平台进行了清理整合,按上级要求保留了县城投公司和县工业园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两个融资平台。成立了桂阳县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工作领导小组,注销了宝岭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民利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蓉建投资有限公司三家空壳类公司。办理了县政府《关于组建桂阳县蓉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文件及桂阳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退出政府融资平台手续。制定了《平台公司转型改革人事方案》《平台公司转型后薪酬制度》,完成了人员招聘工作。出台了《桂阳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桂阳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制定了《2018-2027年桂阳县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桂阳县政府性债务厘清方案》。合理配置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闲置资产和经管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财政控股或参股的公司股权等情况进行了摸底甄别和价值估算,提出了资产配置原则,拟定资产配置方案,目前正在开展资产注入工作。

4.攻坚克难推改革,财政管理再上新台阶。一是推进国库管理改革。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完善了改革方案,启动了系统调试、电子印章信息收集工作,部分商业银行已完成网络联接及合同签订工作,为支付电子化业务开展打下了基础。加强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出台了《桂阳县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激励管理办法》,对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进行了规范。二是加强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管理。继续推进项目预算“编审合一”模式,有效的规范了中介预算编制与评审行为;
大力推行联席评审工作方式,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联合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联席评审,提高评审质量与效率。全年投资评审项目206个,送审金额11.86亿元,审定10.83亿元,核减1.03亿元,核减率8.66%。三是强化财政监督。针对个人拖欠单位公款、惠农补贴、减税降费、社会保障卡等民生重点、群众关注焦点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检查。四是严格把关政府采购。严格落实2018年郴州市财政局发布的采购限额标准,限额以上采购项目均实现先由县领导审批后申报采购,杜绝采购单位擅自采购,超出预算采购的行为,落实采购单位的主体责任。继续取消采购项目审批盖章环节,仅依托软件平台进行登记备案,让采购单位少跑路,不跑路,受到很多采购单位的好评。五是全面加强资产管理。组织人员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活动,核定2019年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47.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数23.59亿元,理顺了资产资源收入征管模式。全县累计处置国有资产39宗总计8350万元,后续工作包括合同签订、资产移交、税费缴纳等,目前已完成财政局原城郊财政所资产、商务局体育路门面和工商联一市场商铺等资金的交接。3.扎实开展信用联社不良贷款清收。自2018年来累计完成不良贷款清收6000万元,其中资产处置2642万元;
2019年完成清收1500万元,其中资产处置500万元。

四、2020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及预期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1357”发展思路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聚力财源建设“主战场”,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综合治税,创新征管举措,推动收入“量质齐升”;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厉行勤俭节约,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放在首位,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服务好全县重大战略;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财政绩效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为我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财政收入预期目标(暂定):地方财政局收增长4%左右。

(二)工作举措。

1.突出“实效”培财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用好用活产业类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基础财源的,促进经济财政良性互动。突出产业类资金使用绩效,重点支持税收贡献大、成长性好、社会效益高的企业。支持做大做强有色金属、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加工制造和烤烟“七大支柱产业”,全力扶持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深圳压铸产业园、有色金属产园等重点产业项目。二是完善财政激励引导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管理,做好公平性竞争审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程序便利,流程优化,资源集约的涉企事项办理模式。创新招商引资财政引导机制,突出税收贡献率,真正把高附加值、高税收的产业项目引进来。三是落实勤征细管举措。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强化税源变动监测,创新税收征管举措,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依法依规、有序有力组织税收和非税收入。四是积极研究政策走向,全力争资立项。

2.聚力“精准”强保障,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三保”。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优先拨付工资和县、乡、村三级运转经费。重点解决好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保障性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前期项目经费。大力支持五个“四年行动计划”,东江引水、四城创建、旧城改造、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和滨江新区建设等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支出。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强化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力度,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建立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落实好财政贴息贴保政策,全面加强涉农资金特别是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实质性整合,打破资金条块分割、结构固化等问题,确保全县如期如质脱贫摘帽;
加强扶贫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强化扶贫资金动态监控;
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扎实开展好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三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重点支持现代农业、规范农村建房、农村环境治理、“厕所革命”、“河长制”、“林长制”和“美丽乡村”建设。更好地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和平台作用,注重奖补资金的精准性、实效性。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支持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推广特色农业保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3.瞄准“绩效”推改革,推动管理再上高台。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加快建设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积极推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要严格按照经济分类编制预算。建立健全财政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二是深化国库管理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广应用国库电子化支付。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规范财政库款和银行账户管理,全面清理、限期收回已经发生的往来财政借垫款。加强财政对外借款管理,清理整顿撤并财政专户,加强专户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大存量资金盘活、清理、整合力度。三是实施绩效管理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贯我县彻落实方案,明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切实履行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力争3-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大幅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4.守牢“底线”防风险,加快财政经济转型步伐。坚守不发生系统性财政金融风险这个底线,控新还旧,严密防范债务风险。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和违法违规融资举债联合防控机制,积极开展政府隐性债务清理工作,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以法治思维统揽财政事业发展全局,持续加大重大项目投入、财政政策执行、民生资金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力度,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推荐访问:财政局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