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事迹三篇

时间:2022-12-24 16:05: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

我属猴,今年15岁,开学该读高中二年级了。我爸爸属马,已经过完53岁生日。我是在爸爸38岁那年出生的,和同学们的父亲相比,我的爸爸面相有点老。

不过,我爸爸是个老顽童,是我的好朋友,不仅对我关心的无微不至,但总是很随和,没有一点威严的样子。我的妈妈是**支局的支局长,平时工作特别忙,一年到头很少能回家。我的生活和学习都是爸爸照顾,他陪伴我度过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年11月的一天,爸爸告诉我他要到乡下驻村扶贫,我颇感意外,“怎么搞的?你都五十多岁了!我妈在乡下,谁照顾我呢?我的学习谁辅导呢?还有......”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爸爸很轻松地说:“你已经13岁了,是小青年了,自己做饭没有问题!我们小区很安全,离学校很近,骑车15分钟就能到校;学习上有问题要敢于问老师,多和同学探讨”。对我的疑问,爸爸显然早有准备。就这样,我在13岁那年,初中三年级下半期,结束了少年时代,开始了小青年的“独立生活”。

长期在爸爸的照顾下生活和学习,我并没有感觉到爸爸为我做了什么。但是爸爸离开家之后,我才感觉到爸爸多么重要!我不是住校生,走读生又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一天三顿饭,我只能中午做一顿,早晚就用微波炉加热中午的剩饭。做饭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竟然这么难,我很少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晚自习回到家,家里空空荡荡,没有爸妈在,家只是一个住处,少了亲切和温暖。

好在爸爸每天晚上会准时打电话回来,询问我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在电话中指导我做饭,帮我筹划第二天的伙食。不仅他每天要打电话,他还要求妈妈和在西安读大学的姐姐也要经常跟我打电话。所以,爸爸驻村以后,我和家人说话的机会似乎更多了。

周六周日,爸爸如果能休息,回到家里,就会带着我逛超市,由着我尽兴购买酸奶、巧克力、水果,毫不吝啬。我知道,他心中有愧疚,他要用慷慨购物来补偿。一段时间之后,一切步入正规,我也真的适应独立生活了。

爸爸做任何事都非常投入,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高尔基的那段名言,爸爸常挂在嘴边,以至于我也耳熟能详:“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这的确是他的信条,任何艰苦的工作,他都能干得忘我投入、乐在其中。当单位领导跟他谈话,决定委派他去驻村后,爸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把它作为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机会。他说:“建党98年以来,经历了很多时期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不同的时代主题。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当下最伟大、最光荣的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投身到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置身脱贫攻坚一线,实在是莫大的荣幸!一定要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要通过扎实努力工作,让人生出彩”。

爸爸驻村,真是以村为家。初到**村部,村部院落荒芜,杂草丛生,门窗破败,墙壁斑驳陆离。村部周边环境恶劣,一个10平方米的大粪坑和村部办公室仅仅一墙之隔,蚊蝇飞舞,粪坑散发的恶臭令人窒息。在这样的环境下,爸爸还是住下了,而且住的是离粪坑最近的那一间办公室。站在门口,距离粪坑直线距离不超过10米。一个月后,爸爸就出现了大面积皮肤过敏,他认为是水土不服,涂一涂药膏了事,硬挺着开展工作。几经拖延,出现化脓性感染,医生警告:“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得已才转院到武汉同济医院。

不能适应环境,就得改造环境。在同济医院住院一个星期,病情得到了控制,皮肤溃疡面逐渐消失,不等彻底治愈,爸爸即要求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回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村干部研究改善办公环境,和村民协商迁移紧邻村部的大粪坑。爸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诚恳的沟通,村民终于同意掩埋了这个要命的大粪坑,村部环境因为这个大粪坑被填埋,得到大幅度改善。

这之后的一年多里,爸爸像燕子衔泥筑巢一般,不断完善他在村部的这个新家。家里的洗衣机、热水器、冰箱等等,渐渐地都搬到了**村部。的确,爸爸已经把村部当成了自己的家。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也由初中生变成了高中生。周六、周日,爸爸已经不再是回到平桥陪伴我,而是把我接到**镇**村部。不过,现在的**村部已经办公设施齐全、生活设施齐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非常宜居。每个周六、周日,只要学校放假,我非常愿意到**村部,陪同爸爸驻村。

在**,爸爸有宽敞明亮的厨房,可以自己做饭。不过,我们更乐意每天到政府食堂吃饭。从村部到政府食堂1.5公里,我和爸爸总是骑车前往,偶尔时间宽裕时还会步行。沿途不时遇到村民,都热情和爸爸打招呼,爸爸和他们相处非常熟悉、融洽。我能感受到爸爸已经扎根**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个**村民。

爸爸做事身体力行,不爱指使别人,长期保持着“做事尽可能花最少的钱,甚至不花钱”的节约习惯。在**驻村,爸爸把这种习惯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暑假,爸爸照例把我接到了**村部,生活被照顾得很好,每一天都没有虚度。每天早上5:30,爸爸准时把我叫醒,我读书,爸爸开始劳动。他可以找到很多需要干的活,比如近两天他看到院子有两块地坪需要修补,就着手修补地坪。偌大一个院子,还有文化广场,从地面到墙壁,只要看到哪儿不顺眼,他就要修缮。他不会去找民工,而是自己去买水泥、沙子、石子,自己动手修补,一个人搞得热火朝天,搞得汗流浃背;一个早上没有干完,两个早上,久久为功,乐此不疲。

“勿以善小而不为”,爸爸经常这样教育我,“要勇于干小事、甘心干平凡的劳动,人人都有一个这样平实的心态,一生才能行稳致远”。

他一直用这种态度要求自己,也用这种方式影响身边的人,引导村干部。在爸爸的带动下,村干部放下了干部的架子,亲自带领贫困户打扫庭院卫生,村干部亲自动手为贫困户修房等等,劳动光荣,已经成为主流价值观念;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扶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相信,以爸爸的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他定能和其他的同志们一道,完成**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实现**村的振兴。

【篇二】

作为驻**县**乡**村的第一书记,**县检察院技术科青年干警**,用勤劳的手、智慧的脑、忠诚的心,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生于1990年9月,****北岗人,**年6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计算机专业,**年3月到**县检察院工作。

**年2月,作为扶贫队员,他进驻**乡**村。

**年12月,**县检察院干警、驻**乡**村第一书记洪波因公负伤,**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第一书记。

这个在村民眼中看起来既有“派头”又是“大官”的第一书记,却与汗水、责任、担当、发展等词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村位于**乡西南部丘陵地带,与**南山五社接壤,远处的九华山隐约可见。全村共17个村民组,共有农户706户,总人口2895人,是**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0户,849人,经过近三年来开展的扶贫工作,现有贫困人口27户,69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与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脚下沾满了泥土,心中沉淀的是真情。

**说,来到**村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缘分,为了这份厚重的缘分,他坚持吃住在村,白天工作着,晚上思考着……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是他驻村扶贫工作的深刻体会。

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是上级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作为第一书记,他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他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县、乡扶贫工作部署,严格遵循“坚持标准、综合考量、民主评议、群众认可”的精准识别原则,严格把握“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精准识别方法,深入全村农户家中,外出打工户通过电话沟通。

算清了细账、摸清了家底,包括家庭成员、房屋、耕地、林地等情况,做到入户调查过程有图可查,有据可依,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扶贫,他与家人聚少离多。

**年2月,下乡扶贫的时候,正是他准备结婚的时候。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了自己的婚期。**年5月1日,简单的婚礼过后,他放弃了婚假,匆匆赶赴到扶贫第一线。

妻子在**县**乡农商行工作,一南一北,路途遥远,每当他看到别的新婚夫妻都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时,心中对于妻子的愧疚就增加一分。

可是,他知道,扶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还在泥泞中挣扎的**村,面对着还处于贫困边缘的**百姓,只能暂时将心中的遗憾和愧疚深深埋藏。

他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10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145万元;争取立项15.7公里的到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实施农电网改造,落实项目资金360万;开挖赵店水库,落实项目资金22万。此外,协调340万元帮助修建南干渠支渠等堤埂及排洪建筑设施。

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外,**村还确定了村民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省**市**县**镇的**,20多年前就来到**村山湾村民组定居,没有身份证,老家的户籍已注销。

去年9月,丈夫**留下三个女儿撒手人寰,全家陷入困境。由于是“黑户”,办不了医保卡,无法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老家的派出所对接。对接上了,**必须要赶回**照相,可是路费呢?**向上级报告,费尽周折,**回到了老家,见到了亲人,也办好了身份证。

**村民组贫困生**,父母离异后,母亲离家,父亲患间歇性精神疾病,她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要照顾父亲。目前爷爷奶奶年岁已高,除务农外没有其他收入,家庭生活十分贫困。

了解情况后,**为**的奶奶**申请了a类低保,每月288元,为其父亲赵舟洋申请了a类低保后,又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助每月共160元,同时为其爷爷安排公益劳动岗位,每月底薪300元。

或许,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

**终于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年高考成绩揭晓,她取得了484分的好成绩。

**村民组赵其福养殖的200只鸡没有销路,**联系九华山会议中心,当天就将200只鸡全部拉走,市场价一分不少,乐得赵老汉合不拢嘴。

下冲村民组赵昌明,儿子患病,儿媳离家出走,孙女小琴初中毕业后想上高中,赵昌明无能为力。**为小琴联系上县城的一所高中,并解决了上学期间的所有费用。

山湾村民组陈家学,收养了一个出生时就患有血管瘤的女孩,取名平平。医生告诉他,这孩子活不了多久。陈家学不信,带她去全国各地医院看病,今年孩子已经12岁了,他自己也是负债累累。

**和原驻村第一书记洪波一起,既授之于鱼,又授之以渔。组织捐款解决了医药费,又给他制定了参加种植合作社和养殖鸡苗的帮扶措施,让他走上了产业脱贫的道路。

“要让群众满意,必须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说。

付出就会有收获。

**,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真干的工作热情抒写着人生的价值,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胸前的检徽。

他把忠诚写在扶贫大地上,进村“赶考”,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南干三支渠从**村流过,来自安徽梅山水库的清流在脚下轻轻歌唱。石砌的水渠,藏不住多嘴的浪花。远处,南山巍然屹立。

九华晓雾迎旭日,史水清风荡锦舟。晓旭,同他的名字一样,像一道曙光,照耀着岁月的长河。

【篇三】

从城里来,到村里去。从不被认可,到深受爱戴。两年来,**带着组织的期望,单位的嘱托,奔赴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勤学习、访民情、勇担当,在社区支书及“两委干部”的悉心帮助和积极配合以及县委县政府、**办事处和帮扶单位市中心医院、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推出“旅游+生态+种植”的脱贫致富振兴乡村发展模式,向着目标奋进。

舍小家为大家,只因心中有梦

城市的愿景,离农村有多远?

贫困的道路,离致富有多长?

如果放在两年前,“80后”**或许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是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两年多时间,他的理想更加坚定:只要朝着目标努力,梦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这位来自我市唯一的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质量控制科的副科长,**年,他主动提出申请,毅然接下扶贫重任。

**同志的父亲和母亲是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一线奉献了一辈子,他的父亲**年因患肺部b细胞淋巴瘤,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术后进行化疗,身体异常虚弱。当得知他要去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时,却坚定地对他说:“去吧,我们老一辈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的苦,组织让你去帮扶,就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做出点成绩,家里的事,不要挂怀。”听了父亲这番话,他怀着不一样的情愫和心中的抱负,带着支援农村的热情和对脱贫致富的思考,离开了温暖的家和刚刚上小学的女儿,来到****乡**社区当起了“第一书记”。

每日走村串户,感受“基层冷暖”

**社区距离**县城10公里,三面淮河环绕,受自然条件限制,群众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到**社区,虽然豪情万丈,但没想到,第一次入户走访,就被泼了冷水。

“是市里派下来的干部啊,有啥事么?”“我一个女的,村里的事不清楚,你问别人吧。”看到手里拿着小本子、身旁有村干部陪同的年轻干部,一位60多岁的妇女神情紧张,没聊几句直接下了逐客令。接下来的走访中,更是遇到一些来自于贫困户的质疑:“你是来镀金的吧?”“整天满村瞎转悠,一看就没啥钱,咋带我们致富?”

贫困的现状,涣散的民心,深深地触动着**同志的心,他想着,既然来了,就要扎下根去。一次上门不成,就两趟、三趟……贫困户不配合,他就先到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社区的建设意见和发展思路。入村的第一个月,他走访摸排了**的每一个角落,646户2351人,村情民意也基本摸清吃透。

**年冬季的两场大雪,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他坚持每天踩着厚厚的积雪实地查看住房安全,得知90余岁刘树成老两口居住的房屋出现裂缝,带领村干部为其清扫屋顶积雪,并申请资金,对其居住的房屋进行维修改造,刘树成92岁的妻子紧紧的握着他的双手激动的说:“孩子,感谢你们,感谢共产党啊!”

感情体现立场。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在农村的摸爬滚打中,**眼中的贫困户也渐渐鲜活起来:是盼着儿子打工挣钱回家的老张家,是盼着风调雨顺年底庄稼丰收的老李家,是养些家禽赚几个钱换盒烟抽的老王家。虽然每个村民都有自家的小算盘,但对于扶贫干部,他们心里有杆秤。

应该怎么干,才能取得实效?

**社区生态环境优美,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悉明代时期,**群众依山水地势开田园,虽经屡次战乱,依然在此生产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同志带领社区“两委”干部,发动社区党员和群众,充分整合农业、水利、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建设资金4370多万元,实施了通村公路、社区服务中心、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工程,把水泥石板路修到了每户群众家门口,**年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为社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2盏,为群众夜间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凝聚合力。他积极与帮扶单位和县文广新局联系,经常性地组织以开展生态村建设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和各类培训教育,组织社区群众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形成了广大群众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收获民心。他积极配合**街道党工委集中党建力量,实行分类治理:**年五月顺利实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实行全体社区群众参与普选;在社区大力推动“阳光居务”工程,实行社区事务流程化管理;带领新班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将4+2工作法充分运用于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部署上。

振兴发展。他通过帮扶单位市中心医院的联系,带领社区干部到安徽亳州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成立集体经济公司“**荣康农业有限公司”,种植中药材黄蜀葵花、果桑树、杭白菊、有机蔬菜合计700余亩;申报“多彩田园”项目建设扶贫工厂一座,购置烘干加工设备、农机机械若干。全力打造“淮河湾度假区”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四季花海、农业采摘园、欢乐世界主题乐园、淮河湾灯会等游乐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仅**年春节期间及清明节期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吸纳社区群众在园区务工60余人,“旅游+种植”的模式已在**社区初见成效,切实让群众尝到了家门口务工的甜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年国家沿淮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的发展,使**社区生态建设迈向新的高度,**带领**社区荣康公司积极转型,种植各种林木、果木2000余亩。**社区“旅游+生态+种植”产业发展模式以见雏形,正按照一带(村庄特色旅游带)、一核(村庄特色文化核)、四区(人工湿地片区、休闲旅游片区、农家体验片区、居民养老片区)的总体布局,一步步成长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乡村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村庄,向着建设国家森林小镇、淮河璀璨明珠的方向大步迈进。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第一书记”**带着梦想进乡入村,以心暖心,扶起人心,**社区旧貌换新颜。截止到**年6月,**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22人,其中已脱贫104户,413人,未脱贫4户9人,贫困发生率0.38%,低于**省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低于2%的标准。一个让笔者感动的细节,是**同志有一天在朋友圈晒出的行走记录,两年的时间,他在村里共行走了1333.44公里的路程,这个距离,比从**市步行到**市还要远。而我市这样扎根基层、热血奉献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很多……

组织的召唤传递红色的力量

第一书记漫山遍野努力生长

他们开遍广袤农村的田间地头

绽放于老百姓热切期盼的心上

他们平凡朴素

却怀揣全面脱贫的时代梦想

他们不忘初心

谱写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华章

推荐访问:扶贫 事迹 三篇 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