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8篇

时间:2023-05-18 17: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1-09-2209:18:10)

  转载▼

  标签:

  校园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朝气,自我表现强,敢想敢做,但同时他们对是非观念淡薄,辨别事物能力差。而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建文明的学习环境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班级教室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如果仅仅依靠常规的说教去开展,其效果并不突出,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从而自觉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班级教室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班级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等,将教室布置的新颖独特,将这些无声的事物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处处受到感染和熏陶。构成一种教育和教学的外部文化环境,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文明的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氛围。从而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知识集散地,人格熏陶地,心灵归宿地。

  3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让学生在其中形成发展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是人的行为的中介,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要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班级制度的建设,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用制度来指导、规范学生。例如:制订班规班训、班干部要求、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等规章制度来保证班级文化的顺利建设,引导学生在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在班级制度的约束下使得班级文化氛围在学生行为上得以具体体现。同时,通过班主任的教育、班干部的带动、班训的指引,努力在班级中塑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带动广大学生一起进步。

  4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4.1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不摆教师支配学生的架子,应当真诚公正地面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而不是有某种等级的眼光。学习是学生所追求的,平等也是学生所追求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在任何方面都感到平等的快乐。同时,让自己也加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做到以身示教,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班主任要用高尚的精神鼓舞学生,要用真诚的心灵面对学生,要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才可能朝着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

  4.2班主任应成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主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常联系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精神,增添学生学习生活志趣,开拓思维和扩大视野,以便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4.3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都会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处处体现出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以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一如既往地落实、执行班级文化建设。

  5班级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教室的课桌、门窗明净了,地面洁净了,物品摆放也有序了,课余时间学生以往的追逐打闹,吵吵嚷嚷逐渐消失了,代替的是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形成了良好师生、班级人际关系,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充实。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总之,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1]。班级文化建设因而显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上好这门隐形课程。

  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在创造性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因此,在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以“四构建”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空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

  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二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三是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亮点之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一点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亮点之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一句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他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亮点之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

  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创设张扬个性的天地,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合适自身发展的氛围之中,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首先是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

  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台上正反方针锋相对进行辩论,台下学生不时穿插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支持自己的辩手。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根据本班的特色文化建设主题,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三是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小巧手比赛,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各项学科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感受书籍,享受阅读”、“小牛犊闯关显神通”、“酿蜜与学习”等,既让学生尽情表现,又能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第四是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班级成立雏鹰假日小队,请家长作指导帮助,组织开展春秋游活动、野炊活动、美食活动,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帮扶互助结队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雏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熏陶着孩子的心灵。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进一步做好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工作,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这种文化是在班级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有好的班级文化和不好的班级文化之分,也可以说有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消极的班级文化之分。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战斗力;而消极落后的班级文化却可能让人感到悲观,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一个班级的状况也就不堪设想。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班主任以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最终形成。

  2、班级文化建设的分层

  广义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

  2.1表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是表面上的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就是物质文化,如刚才提到的桌椅摆放等,它尽管是表面的东西,但它很重要,它最直接体现着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着班级的外部评价。

  2.2幔层文化:幔层文化是夹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不是浮在表面的东西,在表面通过眼睛不能看到,要深入进去才能看到。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深层文化:深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3、班级文化的特征

  3.1教育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所说的“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级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创造一种情境条件和一定的心理气氛,对班级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中大多数人正确、一致的态度,自然成为一种群体压力和活力,这种班级心理环境对班级成员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同时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如教室环境布置、墙报和黑板设计,也能发挥宣传、引导、教育的作用。

  3.2导向(趋同)性:班级文化是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就能自觉地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需要我们的强制性命令和干预。这可以说是班级文化最本质的一个特点。这一点也正印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自治”理论。行知先生曾提出的“自觉觉人”、“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治治人”,就是自我教育。

  也正因为此,当一个班级建立了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后,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认真学习,使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从而使班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提高集体凝聚力。

  3.3创造性:班级文化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产生的。因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就必须要有创造性,照抄照搬或者没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班主任就必须和全体同学在取得一致看法的情况下来构筑自己的班级文化。

  3.4民主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的管理应该民主,在不违背班级文化大文化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小组文化。在建立班级文化时,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量多的学生能自动地接受班级文化的理念,从而使班级文化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运作中的主导作用。

  4、班级文化的内容

  4.1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一要注重审美的要求,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注重映衬美;二要精心选择内容,如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或者学生的作品最好,激励学生求知;张贴班训,让全班学生学有目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加强。三要注意其阶段性和稳定性。带制度性的一般要具有稳定性,我们不能随意更改,而黑板报、书法展之类的就要时时更新,4.2班级制度文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4.3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自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意识,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内隐于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层面之中,并以其为载体,从而使人无时不感觉它的存在,以及由它射透出来的那种独特的班级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4.4班级文化活动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能够容易让学生理解班级文化,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主要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教师应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增强协作精神,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每周一次的晨会

  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晨会课上,要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展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

  5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5.1班级文化建设是维护校园稳定的客观需要。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但思想单纯,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校园文化稳定。一是寓教于乐,通过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形成良好政治环境。二是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把学生丰富的情感于“游戏”中有序地流露出来,净化心灵,有组织的疏导和影响班里的思想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5.2班级文化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力量之大,是任何班主任个人不能代替的,这也足以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环境造就人。

  5.3班级文化建设是教与学的必要前提。美国心理学者鲍德温曾说:“自然供给几个可教的原质,为环境及训练决定其结果。”由此可看出,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及团结向上的学习风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文化属于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班级文化的存在满足了其成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和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不仅可以为学习创造一种理想的氛围和环境,而且亦获得社交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及其各种需要的满足。反之,不良的班级文化则会形成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使其中成员有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成员的学习成绩。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整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明显。但人际关系不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气氛呆板,抑制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效果也差。

  总结: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篇二: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姚集小学

  祁芳

  班级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班级中一切文化要素,从狭义上讲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独特的文化,即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全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并且受其约束的班级生活方式,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育人方面强调得比较多的是班级的管理职能,更多地是把班级当作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手段性组织,树立的是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权威。即使在育人方面也多以说教为主,对学生强调的是“你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方面的需求。结果造成一种假象,好象班级只是班主任老师的,班级建设只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有老师在的时候,各项工作能够井井有条地开展,而一旦避开教师的眼睛就五花八门。实际上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作为班级建设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而教育的实际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教育者有意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活动组织起来时对受教育者构成的一种影响环境。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理念下,能够有效地把握班级文化中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把班级建设提高到文化建设的高度,应该是积极推进素质教

  育形势下从事班主任工作和积极投身于班级建设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着以上认识,我从九九级新生入学起,就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深深感受到了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均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班级管理也紧紧地围绕着这一中心,衡量一个班级的优劣主要是看这个班的学生的守纪程度和升学指标,班级管理主要以“严”为主要特征。虽然,严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严格地要求是完全必要的,是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的。但是问题在于,过去强调班级管理的“严”,实际上却带来了管理上的“死”,学生天生赋有的活泼被扼杀得一干二净,学生的多方面需求被严格地限制。虽然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而不死”,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一句空话。

  班级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设的。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分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显性学习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按照规定好的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显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隐性学习也可以叫潜在学习,即学生在班级正式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学习。这种潜在的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班级文化来体现的。在一个班级文化浓郁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班级文化能够给予学生最好的发展条件,使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因而

  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人格既包含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是从文化中获得的,人格是文化素质在一个人身上的综合表现。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人格。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教育目标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也就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直接的文化环境。人的发展是在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中完成的。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这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中学生正处在自我认识的重要转变时期,他们的自我发现不可能通过自身来完成,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参照。只有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才会最终完成这一过程。良好的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必将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在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典型化的人格(榜样人格),这种典型化的人格就会成为学生塑造自我的范例,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同一个班级中我们可能很难看到班上同学的不同之处,但是在不同的班级之间由于文化建设上的差异就显得非常的明显。

  再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文化不是少数人创造的,它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班级文化也是如此。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它是由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班级文化又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在“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着眼于班级全体学生的发展。一个班级是由同一年龄段不同志趣的学生组成的,有

  的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在文娱方面有特长、有的擅长绘画,特别是对于少数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的爱好比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广泛得多。虽然在学习上他们不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特长却是成绩优秀学生难以相比的。他们也有追求成功的欲望,而这种追求成功的欲望通过学习成绩是很难体现出来的。一个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很少开展各种活动的班级实际上只对少数学生有利。班级文化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设的,这些活动毫无疑问为各类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各自才能的机会和场所。正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特长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学生也因此而寻找到自己为班级作贡献的途径,从而体验到一种为班级作出贡献后的喜悦和兴奋,这种喜悦和兴奋反过来又可以转化成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班级活动不断,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下降,相反还能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在一个班级文化发展良好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普遍超过一个没有良好文化氛围班级。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的课题,认真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途径以及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等,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三: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以及班级精神的树立等一切和“文化”有关的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在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氛围,教育力量,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体现了以文化特质为核心,通过知识传递、艺术熏陶和精神启迪作用于学生思想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教育人、陶冶人、培养人、发展人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地美化学生所处的环境。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让学生在感受到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深刻内涵的同时,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追求美、创造美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我们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也可以试着让教室的一切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师生一起精心布置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期的黑板报,甚至每一张字画,每一条标语,其实都在无声地启发、教育我们的学生。而班级的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信、团结、奉献等可贵的品质。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目前的教育普遍偏向于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把班级的所有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组织、大胆展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无疑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班上学期做了几件事。

  第一,美化课堂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往今来,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的例子不计其数,主要就是因为它有潜移默化的育人的功能。教室环境的美化主要包括教室墙壁布置、黑板报设计、班级文明公约以及班训的张贴、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抓好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个学期,我班在美化教室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训练)、班级文明公约,布置在教室的醒目位置。

  班队名称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目标、追求,乃至于一个班级的精神,我们的名称是“飞梦中队”,取意为“在复兴的校园里,刻苦学习,快乐生活,积极进取,放飞梦想”。

  班级标语(班训)体现的是班级在某一个阶段的所要达到的要求。考虑到中预年级学生重在各种习惯的培养,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经过我们师生的考虑,把“五到”即“眼到、耳到、嘴到、手到、心到”作为我们班级在中预阶段的班级标语。

  班级文明公约是全班同学约定要遵守的准则,它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所以,我认为,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对班级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班级这个学年的文明公约是“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学会选择;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感恩父母,勤奋学习;知错即改,积极上进。”

  2、发挥学生所长,让墙壁变得“漂亮”起来。

  一是让班级里一些能写会画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带来并张贴在在教室的墙壁上;二是精心设计制作每一期黑板报;三是设计制作了两块用来发表学生作品的kt板,这个学期主要是展示了学生的一些绘画作品以及优秀的课堂笔记、优秀作业等。此外,还在教室前方设置布告栏,把一些通知张贴于此;在教室后面布置了荣誉墙,把班级在活动中获得的奖状张贴在上面。

  第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更有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1、制定适合班情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

  行”,才能最终真正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最好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因为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入学教育、《复兴学生手册》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根据中预年级的德育教育重心,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化作比较具体的要求发在我的博客上,和学生家长进行了交流,以便班级工作尽快有序开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好班级工作。

  班级的工作有时是老师管得越多,学生能力反而越差。班级工作如果集中到几个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丧失了。我认为,一个良好班级的建设,它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学生的事情,而是全班学生要一致努力的一件事。为此,我将班级工作细化,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让每个学生都分担了一点自己能够做得好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做法的最大收益是:鼓励了一批原来在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使他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也有了一些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工作中,逐渐培养出了一些能力。

  第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要求。目前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更注重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1.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一个集体如果有很大的凝聚力,学生之间有着很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那么,这个集体就一定是很优秀的,同时,这个集体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一个新集体的建立,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形成一股合

  力,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学校在这个学期举行了不少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是借此机会来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

  2、注重教育学生“好好做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的根本在于一个“真”字,在于教育学生“好好做人”,而教会学生“好好做人”,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作为我们老师,在“言传身教”中应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感恩师长。启发学生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提倡让学生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等。进而使学生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班级,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国家。

  3、在班级开展“读书、荐书”活动,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我们提高思想和修养,丰富心灵的最好途径。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大师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一本好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打算在班级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上个学期主要是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下个学期可以开展“让学生、家长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读书荐书活动,以后还可以开展书评活动等。

篇四: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红色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1、引导学生通过红色文化建设之讲革命故事颂革命诗词唱革命歌曲学革命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聆听历史前进的足音,激发爱国主义精神,铭刻革命英雄主义痕迹,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2、“读经典”“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亲近经典,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净化灵魂、启迪智慧,从而更好明志、益德、立品、做人;可以帮助学生汲取营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阔眼界、启迪智慧。从而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以诚待人、顾全大局。增强集体责任心,荣誉感。

  3、通过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革命烈士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先辈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红色诗文了解革命故事,让学生热爱祖国,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篇五: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文化活动的意义

  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班级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班级文化活动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活动,而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播,它能够让同学们了解彼此的情况,以及更加深入地了解班级的文化,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同学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其次,班级文化活动能够提高班级气氛。班级文化活动有助于改善班级学习气氛,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思想,分享心得,激发思想,提升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积极性。

  此外,班级文化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文化,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加强思想素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班级文化活动对班级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气氛,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组织班级文化活动,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交流和探索,从而使班级更加团结、精彩。

篇六: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支持。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第二篇:班级文化建设

  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主

  讲

  :

  周丽君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本学期我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主

  题

  建温馨家园炫团队风采

  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布置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1、班级展示牌:

  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全家福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班主任征集后学校统一制作)。

  2、班级环境布置:

  前有国旗班风,后有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班务栏、图书柜等版块的基础上,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生物角、科技园、小眼睛看大世界、美文荟萃、露一手、班级之星、炫我风采、你真棒我也行、成长在线、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扭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班级日常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卫生角、墙面、地面、桌

  椅、讲台整洁)和爱护公物教育。

  (三)班级制度化建设。建立班风、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午餐、路队、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

  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班级活动文化:

  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备课认真、详细,活动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有较为明显的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球类棋类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打造阳光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

  自我管理特色:

  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特色班。

  和谐家庭特色:

  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开展每人为班级建设献一策、做好事活动。

  卫生免检特色:创建清洁卫生示范班。

  常规管理特色:创建常规管理示范班

  自主学习特色:创建自主学习特色班。开展学习方法研讨活动。

  文明礼仪特色

  创建文明礼仪示范班。开展文明行为展示活动

  心理科学特色: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班。开展心理健康研讨活动。

  文学特色:创建文学特色班。开展每人读一本好书,每人写一篇好文章活动。举办文章诗歌展览。

  艺术特色:创建艺术特色班。开展艺术活动,举办艺术作品展、举办艺术特长展示。

  各班主任根据自已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这是本方案的初衷,也是我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努力方向。当然,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浅谈

  班级文化建设浅谈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对班级管理起着积极的指向作用,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总合。班级文化就像一种无形的场,看不见,摸不着,但随时随地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是班级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制度文化是班级的管理制度,物质文化是班级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在班级组织制度上的凝聚和体现。

  从班级结构来看,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融合。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的核心文化与学校文化保持一致;班级成员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思想观念的共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尤其是文化元素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不需要强制,而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适应着文化的熏陶。班级目标、班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选择。班级的物质环境、班级的管理制度、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都蕴含着班级文化元素,学生身处班级环境中,遵守和执行着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身心和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潜能得到发挥,这些无不渗透着班级文化的促进作用。

  2.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的指导

  1思想下进行的,这些指导思想经过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逐渐形成了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便对班级管理起着指导作用。例如: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倡导“三心”(关心、爱心、责任心)和“三静”(静、净、敬)教育,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和班级活动是围绕“三心”和“三静”的指导思想形成和开展的,长此以往“三心”和“三静”便形成了班级的核心文化。这一核心文化指导着班级管理的思想和行为,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3.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对班级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反过来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一个班级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具有突出的表现,就会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为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品牌,这个班级的文化很快就能发展为学校的文化。如果将每个班级的文化亮点加以放大,就发展成为学校的文化亮点。因此,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班级文化对学校的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班级文化不是班主任一人预设的,不是学生自然形成的,而是班主任和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融合而成的,班主任起着主旋律的作用,班干部起着示范作用,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对班级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不断地进行策略探索。

  1.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旋律作用

  学生是班级的主要成员,每个学生有各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就像交响乐中的每个旋律,班主任要发挥好主旋律的作用,就能使交响乐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首先,班主任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有一个共识: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观念方面,处事方面与班主任存在诸多相似处,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榜样作用的意义。因此,班主任要谨言慎行,处处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作用。

  其次,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和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具有绝对的权威,但权威使用过当,会成为学生对立的导火索。因此,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参考学生的意见。例如:学生入学之初的班级管理目标是: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纪律

  和学习习惯,并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与目标一致的管理制度。以后的每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目标和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

  2.树立班干部的示范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既是班主任的助手,又是学生中的管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示范的作用。

  首先,要选出有能力的班干部,而且班干部的基本素质要与班级文化具有一致性。例如:作为班长应具备的素质:不仅要学习好、模范遵守纪律,还要宽容、大气,遇事从大处着想;与人合作、人际协调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样的班长才能做到尊重人,关心人,以身作则。

  其次,要对班干部进行培训。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制度,不仅是教师管理的依据,也是班干部管理的依据,因此,要组织班干部学习目标和制度,理解其内涵,使其在工作中能恰当的驾驭,给学生做出表率作用。

  3.对非正式组织进行正确引导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正式组织,在班级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性格,共同的情趣、爱好,相同的观念和价值观。当非正式组中的价值观与班级文化一致时,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了解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及其核心观念,要引导他们与班级文化保持一致,至少不能让其在班级中形成气候。

  要引导非正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与班级文化保持一致,必须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首先,教师要保持倾听的态势,了解他们的想法、兴趣以及追求;其次,教师要适时的纠正他们偏颇的观念,分析错误观念的后果,使其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4.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活动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升华。如:开展护士素质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言行、举止、着装文雅、端庄。开展友谊教育活动,使学生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体现关心和爱心。开展榜样教育的活动,了解南丁格尔开创护理事业的历程,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责任心。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构不是急促而成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西方的教育家们研究发现,一种积极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两年

  时间建构起来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长远的、意义深刻的影响。

  第四篇:2014班级文化建设

  莲塘八小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班级文化建设目的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及全面自由、健康成长。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

  1.确立班级中队名称、班风、班训及班级口号等;

  2.栏目中必须设立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其他栏目设立可形式多样,新颖合理;

  3.建立可视、可行、可创的班级物质文化及精神文明。

  三、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要求

  1.评委由德育中心组成员及各年级组长担任,本年级不予打分。总分为10分,打分保留两位小数。

  2.各栏目主题健康,积极向上,有教育引导意义;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图书角;

  4.整体布局美观,书香氛围浓厚,给人以美的感受。

  四、奖励设置

  各年级评出一等奖1名,二、三等奖若干名,分数最低的班级不予评奖。附:班级文化建设评分表及总评分表

  莲塘八小

  2014.2.7莲塘八小班级文化建设评分表

  评委:时间:

  莲塘八小班级文化建设总评分表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上传:刘小贤更新时间:2013-8-165:43:33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一、“细心”作好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我认为教室布置须“细心”,得注意每一细节,还得随时留心,随时调整。在抓教室环境布置时,首先是班级格言,本学期我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为本班的班级格言。班级格言要入心,真正成为学生的提示和鞭策。这需要班主任时刻的引导,尤其是面对初三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紧迫,善待时间以全力冲刺确属当务之急。其次是教室物件的摆放,针对这一点,班主任需要从细小环节作出要求,教室的桌椅板凳、劳动工具、生活学习用具等等可视器物的摆放必须整齐划一,干净美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安排班上比较细心的同学专门负责落实,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就会让所有同学、老师感受到一个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的育人环境。再者就是教室里各类张贴必须统一而且美观的进行张贴,不可杂乱。最后,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绝对干净是作好班级物

  质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大前提。

  二、“爱心”帮你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共同的班级认同呢?我个人认为作好这件事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只有我们确实是出于真心的爱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不受私心的干拢,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与作学问。首先要用爱心制定班级目标,引领师生向目标攀登班级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一般指在整个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班集体要达到的一个指标。它包括学习、纪律、道德、班风等分目标,这些目标都可以用标语的形式写出来,或张帖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或作为学生的座右铭张贴在学生的课桌上。

  三、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制度的制定不是困难所在,而是长期一贯的执行,因此作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有耐心,耐心作好日常监督,耐心作好班干部的指导,耐心作好日常榜样的树立,耐心作好后进生的转化。

  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们只要有意识的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我们的班级会成为更为和谐班级,我们的学校会成为更优质和谐的学校

篇七: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一个班级,有好的集体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那样会让整个班级散发活力。那么关于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几年来,人们对校园文化已经很熟悉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理性认识到实际操作,一步一步在深化。教育工作者越来越体会到校园文化与班主任工作的密不可分。班主任越来越重视运用文化的视野、观念、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班集体,以努力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个性完满、人格健全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班级文化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其实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班级文化以及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人格发展、浓厚清纯而又富有朝气、充满幻想的环境氛围等教师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文化可以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

  在这里我们是把学生的培育和发展看成一种像禾苗茁壮成长一样的农业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人格的是土壤、雨露、阳光、空气和耕耘者的辛勤劳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心灵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而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可能终身受益,也可能终身遗憾。因此,班主任只有用高尚的人格、思想、感情去影响、熏陶、教化,才会取得实效。

  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未来人才的文化人格建设问题,尤其要发展学生的科技、人文等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国民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具有善、真、勇、美的全面发展素质的新人。

  这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面临的光荣而又艰巨的跨世纪的历史重任。

  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特别是爱国、报国的情感和志向的培育,就要从小学生抓起,这是一个战略问题。真正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美丽的校舍环境、热闹繁多的学生活动,最重要的还应当是班风、班训等熏育出来的人的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表现为一种束缚、规范型的文化特质,它忽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因而形成学生学无特长、学无志趣、高分低能、基础文明素质不高等后果,因而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在“班级文化与学生素质发展”这一课题上作一些探索,同时以此课题为契机,转变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教育思想,探索新方法、讲究新艺术,树立新形象,开创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发展。

  为此,我校(浒澪实验小学)提出了上述课题。

  二、课题内容的内涵界定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这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情意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之综合存在。

  【精神氛围】是学生和教师以及班集体融为一体、团结一心、情意通畅、富有个性和活力的精神力量。文化制度指的是正规的、学校要求的社会主导文化价值观念,特别是如何根据班级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共同遵守共同遵守和共享的“约法三章”、承诺和责任。

  【文化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亲切、文明、平等的关系,它通过班风、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等方面充分表现出来,它不是政治关系,也不是经济关系,而是不可分割的传承、和谐、情意、精神互动关系。

  【文化环境】指的是体现班级师生意志、情感、喜好、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品味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状态,这是一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典型的环境塑造典型的人格,人又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和改变着环境。

  班级文化在小学是与儿童文化密切相关的,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童趣性、想象性、开放性以及趣味性。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班级文化活动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班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把班级所需要的行为方式树立起来,让学生知道班级和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着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

  2、发展学生的智能潜能

  小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常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智力游戏”等“活动教育”文化活动,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班级文化能够唤起和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3、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的孩子生长在一个喜静的东方国度里,好静不好动,刻板少活泼是许多小学生的性格弱点。现代人需要“多运动,会工作,会娱乐,高效率”,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提高审美和未来的生活情趣,也能丰富想象、美化心灵,增强体质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以上班级文化的含义、结构和功能来看,班级文化是一种规则的知识,包括一些见解、处事方法、信念、价值及经验,是在团体的每日生活当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视为理所当然的一部分。

  三、研究内容(子课题)与研究要点

  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学校实际,我们将课题研究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子课题):1、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研究;2、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研究;3、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研究;4、班级文化关系建

  设研究。

  通过多轮商讨,我们确定了各个子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下:

  1、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塑造学生的文化人格,即重视学会用文化等手段把学生培育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能力、懂合作、会创造、个性健康发展的高素质的文化人格。而文化人格的建构、培育是教育者的理想、科学追求,它比单一、狭义的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上的性格、人格概念具有更深刻的丰富的内涵,更具有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用文化视野看学生发展,建构文化人格从小学班级文化做起,同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教育观走向人格的教育观。

  2、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研究

  班级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两大块,班级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班主任需要向班集体和学生付出全身心的爱,需要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培养和发扬班集体的优良传统,需要与班干部和学生一起共同精心策划和营造。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主任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对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每面墙、每个角落都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名言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要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我们主要是从布置教室、办好班报、建好图书角、办好创新作业墙等几个方面来开展研究的。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同时可以通过班徽、班歌、班旗、班花,班级颜色等来加以体现,而这些文化创造活动和文化教育手段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即使有也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学习了有关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经验,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发

  挥少年儿童思维、性格中的长处和特色,激励他们积极创造,争做主人。

  3、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研究

  制度是一种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导向的作用,班级中的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是为孩子们的个性成长创造一种特有的文化环境。

  班级的制度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它体现在小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以制度的约束力去规范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准则。就其特点来看,主要分为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两个大的方面。一般来讲,正规制度是由学校制定的,是一种“预设性”的制度,它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诸如作息制度、考试制度等等。正规制度一般又被视为一种硬性制度,它对行为的规范往往是外在的和基本的。非正规制度是由班主任根据正规制度的要求,经过班主任独立思考而创造出来的行为规范。非正规制度一般可看作一种软性的制度,它不是通过外在的规范制约学生,而是以积极的倡导作用发挥建设性的教育功能,它的内容常常比正规制度更灵活、更丰富。

  4、班级文化关系建设研究

  老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从古代的教育家到今天的研究者,没有能离开教师和学生来谈论教育问题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是学校与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因为师生关系的性质是影响和决定班级文化关系的根本因素,而注重师权,强调教师的权威,是我国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改变传统的学校文化,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文化关系建设的中心课题,这是我们对数千年来的传统师生关系进行挑战与改造的一次勇敢的实践,要使教师的不当权威从我们的学校中消亡,要把学生的权利与自由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我们应确立的教育信念。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掌握科学的师生交往的策略与原则,改变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陈旧观念,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经过全体研究人员艰苦不懈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形成了5万字左右的《班级文化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论文集,其中大多数论文已在有关刊物上发表,已初步探索出有关普遍推广价值的教育模式,有几篇专题论文在国家、省市教育报刊上发表。我校多名老师老师先后赴全国各地机构、学校参与了专题研讨,并有论文交流获一等奖。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成为全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进学校之一,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读书优秀小组”“江苏省少先队功勋大队”“南通市模范学校”“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少先队先进集体”“如东县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如东县青年文明号”,连续多年被评为“花园式单位”。

  近年来,我校小学生鼓号队代表如东县参加南通市第三届少代会表演被评为“南通市最佳鼓号队”。今年6月份在县鼓号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自行排练的文娱节目先后有十几次参加上级汇演,均获等级奖。我校的艺术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其中读书活动小组受到团中央的表彰,计算机小组曾有50多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科技组制作的100多件标本送市参加展览,学校乒乓球、篮球均在市县比赛中多次获奖,多名学生被输送至市县少体校参加培训。

  在研究过程中,广大教师深知要发展学生的素质,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1、班级文化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比如,组织学生自编小报,设计板报,自编自演课本剧,搜集名言警句等等,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审美能力。

  2、班级文化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导之以行的作用。班级文化能向学生宣传做人的道理,能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课本外的知识,能使学生受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熏陶……

  3、班级文化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着桥梁

  纽带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单凭班主任老师一味的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满足学生关于集体主义的心理体验。而这些活动大多是班级文化的范畴,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加强,能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集体班级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4、班级文化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舆论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祛邪匡正。我们平时不难看到,一个恃强凌弱、企图打人的蛮横学生,会在集体舆论面前缩手缩脚,一个干了损人利己的坏事的学生,会在班级文化的强烈谴责下低头。因此,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引导和培育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使之成为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于班级文化的历史

  由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集体中度过的,因此,班级文化是学生受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具有深刻的指导性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对照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课题接近结题,但我们认为对此课题的研究只是暂告一段落。

  我们深知,对照形势发展的要求,由于研究力量、研究时间的限制,尚有部分内容研究得不够深入,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对此课题再作深入的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融科学性、艺术性、实验性、创新性于一体的跨世纪的特色学校而奋斗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在《教学社会学》(1932)中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70年代以来,以英国教育社会学界为主的关于学校教育知识与班级互动过程的实证

  分析,才促使班级文化研究从"输入-输出"研究转向"黑箱研究"。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篇八: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

  【学生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

  王方建

  (四川省资中县双河镇上马门小学,四川资中641200)摘要:文化班级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班

  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的~434~5g.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调节;创新教育作用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所学校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的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观,对学生

  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

  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将会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以

  及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对实践班级文化建设的教

  育作用进行探讨.一

  ,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作用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无形的教

  育力量,它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

  是班级内形成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

  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

  键.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

  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

  的特色,它已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目

  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丁作对课程改革

  的支撑以显滞后,班级德育T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

  的焦点.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教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

  都是由学校在校会课上或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传授有关

  的德育知识.主要是学校领导或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

  样做,不应该怎么做,要求他们掌握社会所倡导的行为

  规范.应当承认,要求学生掌握道德规范是完全必要

  的,不知道应当怎样做是危险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只停留在学生道德认知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当今时

  代,社会道德现象错综复杂,以及现在人们多元化的价

  值观念,都在通过各种信息和渠道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也

  在不断增强,他们对学校,对教师枯燥空洞的说教,不

  再心悦诚服,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德育的作用本

  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产物,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

  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班风建设,教室

  设计,教室布置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班级文

  化的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向上

  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

  道德理想.二,班级文化建设的调节作用

  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优雅的环境,生

  动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暗

  示.德国着名的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

  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为人接受.学生从

  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的暗示,常能使学生在不需

  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教育,自我调适,从而

  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次,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使学生在

  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

  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又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学生的心

  灵.这就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另

  外,健康有益的班级文化,也是青年学生适度地自我表

  现和合理地进行心理渲泄的良好形式,对排解学生因学

  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紧张,忧郁的不良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班级浓厚

  的文化氛围,改变了我的性格和生活,在与古代诗人李

  白"交谈"中,我懂得了那份放荡不羁的豪爽,在和陶渊

  明"赏菊"时,我懂得了什么叫高风亮节.读诗时,我倾注

  自己的情感,感悟生活的底蕴,放飞自己的心情.在浓

  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教育作用

  本期开学以来,我们根据县教育局"关于举办全县

  中小学班级文化,寝室文化设计比赛活动的通知"精神,在班级中开展了"班级文化"设计,"科幻故事"讲演比

  赛,我为"班级建设"出点子征集活动,在板报上开辟"日

  积月累""送你一句话"等专栏.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

  的创新热情,营造了一种人人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乐于

  创新的班级文化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与创造性人格.为此,我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在创新教育

  中起到了以下作用.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就

  是要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

  主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多维的.在这个

  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

  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和发

  展.2.力?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创设多种情境,有利于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班级文化设计和班级文化

  一

  232—

  【高教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声乐教学探讨

  ——

  以地方工科院校声乐教学为例

  谭竺雯,洪翠笙

  (1.广西工学院艺术与设计系,广西柳州545616;2.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摘要:基于现代教育背景下声乐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探讨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

  模式改革,成为当下声乐教

  师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与声乐教学互补整合的意义和价值;网络与声乐教

  学互补整合的实践;网络环境下

  声乐教学走向的思考这三个维度对网络环境下乐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关键词:网络;声乐;教学模式;地方Z-.科院校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是传统声乐教学的必经过程.人文互补是传统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基于现代教育

  背景下声乐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网络环境下声乐教

  学模式改革,成为当下声乐教师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

  从网络与声乐教学互补整合的意义和价值;网络与声乐

  教学互补整合的实践;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走向的思考

  这三个维度对网络环境下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一

  ,网络与声乐教学互补整合的价值和意义

  1.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

  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

  与学的桥梁,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领

  地.当下,网络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

  效采集和加工处理以及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

  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

  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将网络与声乐课堂教学结合,体现

  网络

  的准确,客观,迅速,高效等优势和多途径性,可控

  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且这些特点都完善了人及音

  乐方式之所不及.从教师层面有四个维度:一是网络环

  境下教师身份面对面授课与网络授课的"二重"转型;二

  是网络力量冲击下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三是网

  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困扰,最大限度建立开

  络打破时间,放,交互,动态的教研平台,探索教师教研的新途径;四

  是进行通过网络平台促进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

  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帮助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知识从隐性

  状态提升到显性状态,促进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并优化

  教师的教学行为.2.从学生层面有两个维度:一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由

  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参与的转

  建设,学生可以了解人类进步的艰难历程,可以感受伟

  人,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

  求是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在

  变,充分获得以人为本的主体体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学习自主l生,独立性增强.学生能自

  主利用网络,声乐教学光碟等丰富的优质资源和多媒体

  的演示,直观了解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精辟讲解和歌唱

  家的演唱等,对不同歌者的演唱方法作比较分析,并能

  针对自身的声乐能力选择声乐作品.积极投入作品的构

  成包括创作背景,人文语境的了解以及如何用声音展现

  等方面的探究和实践,还可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展示不断

  增强自信.此外,网络环境对于那些有创作构思和欲望

  的学生,也提供了一条创作实践与展示的途径.在我看来,网络与声乐教学互补整合,转变师生的"教"与"学"原有线性化的,规定目标性的以及量化评估

  学生学习质量和素质的传统模式,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教

  育教学理念,促进审美心理的建构和多元的审美实践.3.人文精神观照具有普世意义.从人文精神观照到

  网络与声乐教学的整合互补,是基于以人

  为本教育理念

  下的声乐教学改革探索,其重要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人文

  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之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新的科学知识一旦

  进入人们的认识结构,必然对原有认识结构产生作用,能于丰富多彩的现实事物的现象背后发现其意义的存

  在,包括对于文学艺术,审美态度,哲学,科学,逻辑和宇

  宙人生的意义的发现和观照;还包括道德良心的发现,道德理想的形成以及道德实践的进行.如《庄子》中说: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德充符》)成

  和即纯美,不形即不着痕迹.是说只要有德的纯美之修,则虽不露痕迹……但万物都将依附而不离去.从而丰

  富,深化或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促使原有的声乐教育理念和人文价值观念发生内化,实现如雅斯贝

  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获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也将接受着科学思想的熏陶,养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由此产生创新的动机与灵感.总之,我觉得,县教育局号召中小学生这学期开展

  的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锻炼了学

  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

  233—

推荐访问: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和目的 目的 文化建设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