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4篇

时间:2023-05-21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

  

  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

  努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教研组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组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高效课堂的创建活动中,坚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来减少或消除课堂低效现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大家商讨。

  一、改革教研组机构设置,提高教研组工作实效。

  过去,我校按照学科成立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体音美综合五大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常常因为涉及到的人员多(语、数教研组各人),课程不好调整,时间只能放到下班以后。这样总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教研组长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多数的教研活动都是只开展了半个小时左右,便草草收场。我们还发现,由于年级跨度大,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差异大,教师对别的年段的教材内容不太熟悉,有些教研活动不好统一。例如:语文、数学教研组在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时,侃侃而谈的总是同年段的教师,而其他年段的教师要么缄默无语,要么评议得很肤浅。这种状况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教研组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于是,我们把语文、数学这两个大教研组都按年段划分成三个教研小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小组长,发挥他们的学科带头作用。这样,教研小组的人数少了,教研活动的时间好统一了。各年段教研小组相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基础,组员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使教研活动搞得更深、更细、更活、更有成效。遇到整体教研任务,各年段教研小组又可以很快的聚零为整,一起参加研究活动。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研组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改变许多教师既成定势的思维和已成习惯的行为,促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就需要一种强大的外力——制度来起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原有的《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议课制度》等常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需要,又补充和完善了一些新的教研工作制度,有效规范了教研组管理。如:、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教研组长例会每月月初一次,由教导处召集,主要研究和部署教研组和学校教学工作。会上,教研组长首先汇报上个月工作的落实情况,然后就本月的教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如有需要其他部门或是人员协助的情况则告知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人出面协调。、课后备课制度。《课后备课制度》是我校在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后形成的关于《集体备课制度》的延伸。过去,有些老师把教学反思当成一种负担,敷衍塞责,真是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于是,我们拟定了《课后备课制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人课后备课,一种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课后备课。并明确备课要求:备成功之处,备不足之点,备创新发现。、师徒结对制度。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每个人的授课都有闪光点。有的教师长于动口,有的教师长于动手。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年轻教师勇于开拓创新。我们摒弃了原来只有老教师才能担任年轻教师的师傅这个做法,树立了每个人的强项都是别人的师傅,每个人在弱项上要甘当他人徒弟的观念,出台了《师徒结对制度》。旨在要求教研组成员以谦虚、热情、进取的态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在

  教研组内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三、打造过硬组长团队,保证教研组的专业引领。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可以带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我校选拔教研组长的条件是: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对每一名教研组长有明确的职责,概括起来为“六抓”:即抓本学科教师的业务学习,抓本学科教研活动的落实,抓本学科教师业务培训,抓本学科教师的业务评价,抓本学科教学过程的检查,抓本学科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工作总结。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教研组长,工作要积极主动,要创新工作方法,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威信,要把目标聚焦在课堂上,要把高效课堂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同时,为了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学校教导处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教研组长培训,让他们熟悉教学创新的前沿动态,掌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还多次组织教研组长到宜昌宝塔河小学、武汉黄陂街小学、沙洋实验小学等名校参观学习或参加短训,让他们观摩教研活动,亲自参与教研活动,与那些优秀的教研组长交流,这一举措开阔了教研组长的视野,提升了教研组长的专业素质,造就了过硬的教研组长队伍,让教研组长真正成为了教研组内的引领者。

  四、创新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我们学校,通常把教研组称为“研教组”。因为我们的老师并非科研人才,也不具备高素质的科研能力,我们就是研究教学过程,把教研活动搞扎实了,教师的素质就会提高,减少或消除课堂低效现象才有希望。因此,我们除了按常规的教研活动安排外,如:集中学习、“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达标课、外出学习教师汇报课、研讨反思课、比武课)的听评课活动等,坚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教研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书为友”的读书活动。为了提高教师学习理论的热情,逐步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提升组内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创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我校以月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了“与书为友”的读书活动。读书包括两类:一类是“杂书”,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另一类是专业理论书籍,做好笔记和摘抄,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安排制定方案,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好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卡片等。、“我讲我的课堂教学故事”活动。我校曾经成功地开展了“我讲我的教育故事”活动,其中,周会清老师的《一节失败的语文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如果把寻找课堂中的低效表现变成一个个故事讲述出来,是不是让老师们更能接受?于是衍生了“我讲我的课堂教学故事”活动。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一个有心人,寻找遗憾,把它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在教研组内讲述。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让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不断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表现,把它消除,使自己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效。、“全员推门听课”活动。一说到“推门听课”,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是学校领导为了督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不

  定时、不事先通知的听课活动。而我校的推门听课已不再是领导的特权,开展了“全员推门听课”活动,规定每名教师每学期听推门课要达到节以上。这样,老师们就可以经常有机会亲临别人的课堂,了解到更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捕捉到原生态课堂的闪光点,也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表现。然后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扬长避短,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或消除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而且达到了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

  五、构建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全员发展。

  为了激励教研组长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我校建立了《教研组长考核细则》,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学期初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认真组织教师做好各项教研工作的检查、督导、反馈与考核。、组织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指导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开展每周(或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出色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临时性工作。、整理教研组资料并且及时归档。、按要求做好组内的课题申报及资料收集等课题日常管理工作。、教研活动有创新、有实效。

  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的直接参与者,我校对教研组的评价为整体捆绑式评价。教研组的考评,将从工作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教研成果和常规教学落实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评的内容还设有教研组“一票否决”。能否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并非教研组长一个人的事,而是组内成员人人有责。这种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激励了教师全员参与,全员发展。

  总之,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我校通过加强教研组自身的建设,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组内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校集体和教师个人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将不断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更加激发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努力夺取我校教研教改的新成绩。

篇二: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策略

  (一)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二)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和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组织,形成“教导处一教研组一备课组一教师”的学科教研网络.教研组和备课组要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教研风。真正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一个紧密型的学术团队,真正成为“教研共同体”。要建立教研组和年级组协调管理备课组的机制,教研组代表教务处站在专业的制高点上指导和评价备课组的工作,年级从行政上加以督促和执行,并提供备课组活动保障。

  (三)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职能。教研组和备课组应切实担负起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学科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教研组要找准如下职能定位:(1)计划与实施。确定

  工作目标,科学制定教研组阶段、学期、学年的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科学统筹备课组工作,做好学科建设三年规划;(2)组织与研究。科学安排教研组阶段性、学期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浓化教研组的研究氛围,主动协调备课组之间、同组教师之间的教学与教研的关系;(3)督查与管理.对本学科教研工作过程和状态进行经常性、阶段性、重点性的检查与督促,强化教研过程管理;(4)活动与指导。按计划定期组织教研组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与观摩,加强业务指导;(5)校本与材料.注重校本教研,加强教研组的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建设和积累,丰富教研组的校本资料;(6)学习与培训.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促进教研组的整体优化。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在年级组和教研组的管理和指导下,全面落实学校学科教学计划,有效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和业务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年级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四)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五)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六)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

  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人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七)切实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常规建设.要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意识,注重教研组、备课组的队伍和工作常规建设,不断加强对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的管理,落实好检查监督制度,确保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经常、有序、高效开展。要完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办法,坚持部门考核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要积极拓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要围绕学科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备课组活动模式,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品质,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要确立业务校长是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思想。把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摆上应有位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不断强化内功,提高工作水平,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要注重不同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同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篇三: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建设方案(合集五篇)

  第一篇:教研组建设方案

  教研组建设工作方案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主阵地。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激发内部活力,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我校课程改革再有新突破,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科发展观为统揽,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为依据,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动力,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教研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建设方向

  (一)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用智慧和知识装备每一位教师。

  (二)建设合作型教研组,发挥教师之间的优势,博采众长,在各类活动中体现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和合作精神。

  (三)建设梯度型教研组,结合教研组教师之间自身的差异,建设以骨干教师为龙头,青年教师为支柱、新老互动的教研组。

  (四)建设研究型教研组,引导教研组广大教师及对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商讨新策略,并及时有效地、有针对性地研究与解决。

  三、现状分析原来我校分为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6个教研组。如音体美每组只有二、三个人,力量单薄,不利于研讨,活动开展没有氛围,加上品社、品生、劳健又是语文老师兼任,周四下午都有课,不可能去参加综合组的活动,于是本期将品社、品生、劳健从综合组中分离出来,放在了语文组,同时综合组组长对音乐、体育、美术也比较了解就合并在综合组,这样有利于研讨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能保证教研活动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因此,学校将教研

  组整合成三个教研组:

  1、语文组:包括语文、品社、品生、劳健等学科,组长:刘芳老师。该组共有20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7周岁;其中高级教师18名、本科10人、专科8人;合格学历为100%,专科以上学历为82%。

  2、数学组:组长:卢娅利老师。该组共有10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6.5周岁;其中高级教师6名、本科4人、专科4人。合格学历为100%,专科以上学历为80%。

  3、综合组:包括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组长:段建老师。该组共有名16名教师,平均年龄为33周岁;其中高级教师12名、本科8人、专科7人;合格学历为100%,专科以上学历为94%。

  四、实施措施

  (一)加强学习,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各教研组除了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之外,每双周都要有固定的组内集体学习时间。主要学习新课标,以督促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做到“三个一”: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份学习心得,一本学习笔记并进行组内评比,一次学习心得交流。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力争做到“优点说全,缺点说透,措施给够”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强化校本研修,彰显学科特点。

  校本研修是教育科研的新阶段、新形式。要结合溁小实际,彰显学科特点:

  数学科: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数学、应用数学、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语文、英语科: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分年级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语文加强古诗文诵读特色建设,英语要凸现语感和语境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同时应用与推广审美教育课题成果。

  综合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凸显艺术教育特色。

  为此,各教研组成员集思广议,群策群力,挖掘符合学校校情和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资源”。

  (四)借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成果。

  为了彰显教研组特色,展示各位教师在活动中的成果和风格,教研组要组织以下几项活动:

  1、开展教研组展评活动。

  2、开展听评课比赛。

  3、开展优秀课件评比。

  4、开展优秀论文、教案、教学反思评比。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制成立教研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达次、副组长:巴桑、田勇、扎顿、拉顿、扎西旺久;成员:各教研组长和其他行政人员。

  (二)管理机制根据学科特点和本校实际,实行不同的网络管理模式:

  1、语文组:区教研室——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行政负责:扎旺、格拉)

  2、数学组:区教研室——学校教科室——教研组——结对小组(扎西——姚鑫、张锐;姜莉——陈秧龄;万湘平——刘巧;胡巧元——石玉慧)(行政负责:仓觉)

  3、综合组:区教研室——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学科小组(行政负责:尼顿、罗布)

  (三)激励机制

  1、各教研组每学期期末要进行自评、互评,自评、互评与学校评定相结合。

  2、为了积累教研组创建工作经验,鼓励创新,表彰先进,学校每年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研积极分子的评选和表彰。

  3、教研组活动经费:按照50元/人的标准拨付教研组活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帐务公开。

  (四)活动机制

  1、教研活动氛围浓,参与面广,收效好。有在教育科研课题成果

  推广实践,每期校内活动8~10次,人人参加活动,个个融入教研。活动做到“六定”(定时间、定时量、定地点、定要求、定内容、定人员)。

  2、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理论学习、课程知识学习、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论文撰写等等。

  3、活动要求讲求质量,重视开展群体互学,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要善于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提炼;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体现校本特色,形成一定的教研文化。

  4、每次活动开展有记载,有总结,有成效,有过程性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及图像资料等。

  5、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加强各组校本研修力量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存,使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第二篇:学校教研组建设方案

  学校教研组建设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的有关精神,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改进学校教研组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全面提升教研组工作水平,现就加强我校教研组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研组的组织与保障

  1、教研组的设置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共设X学科X教研组。其中语文教研组X人、数学教研组X人、英语教研组X人、物理教研组X人、化学教研组X人、生物教研组X人、政治教研组X人、历史教研组X人、地理教研组X人、体育教研组X人、艺术教研组X人、综合教研组X人。按年级组,教研组下设X个备课组。

  2、教研组长的选用

  学校选拔了一批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根据教研组的设置,共设教研组长X人。分别是:

  语文教研组长:XXX3、教研组经费保障

  学校给予教研组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按相关规定保障教研组外出培训、教研活动、竞赛活动和购买资料等的开支。

  二、教研组工作职责

  1、组织业务学习

  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除由教导处统一组织业务学习外,其余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安排好学习内容及形式,做好记录。

  2.加强规范化管理

  教研组要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际,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教研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要突出“生本课堂”的主题,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突出“四研”: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要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好“三课”(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的研讨。要切实改变重教师轻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的“三重三轻”现象,强化评课的“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事件和关注过程。

  4.加强对训练、考试及评价的研究

  教研组应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

  思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引导教师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研究编制个性化、层次化的作业和试题。

  5.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6.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要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与研究特色。要协助校行政做好组内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和谐氛围。要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本年部教师分层次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措施,对青年教师推行“导师制”,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引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要努力突破骨干教师的高原期,充分开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超越自我。

  7.注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年部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要建立年部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要善于及时总结年部组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年部组之间的交流。

  三、教研组管理与评价

  1、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长牵头,由校长室、教务处等组成的管理核心小组,形成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导主任、年级组长为骨干力量的管理机制。教研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二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周集中开展。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年部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要根据学校科研计划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读一本教学专著,上一节研讨(展示)课,撰写(发布、发表)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评价

  建立好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激励各年部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

  学校将在每学期末对教研组进行考评,每学期评选出优秀教研组。

  第三篇:新市小学教研组建设方案

  新市小学教研组建设方案

  为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改进学校教研组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全面提升教研组工作水平,现就加强我校教研组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研组的组织与保障

  1、教研组的设置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共设三个学科教研组,分别为: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其中语文教研组12人,数学教研组12人,英语教研组3人,共计27人。

  2、教研组长的选用

  学校选拔了一批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分别是:语文组长:李娟;数学组长:汪小虎;英语组长:吴亚先。

  3、经费保障

  学校给予教研组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购买图书资料、外出学习、开展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的开支。

  二、教研组工作职责

  1、组织业务学习。

  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等观念,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周除星期二由教导处统一组织业务学习外,其余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安排好学习内容及形式。

  2.加强规范化管理。

  教研组要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根据课程纲要以及教学实际,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教研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要突出“生本课堂”的主题,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突出“四研”: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质量。要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好“三课”(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的研讨。要切实改变重教师轻

  学生、重评定轻讨论、重结果轻过程的“三重三轻”现象,强化评课的“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事件和关注过程。

  4.加强对训练、考试及评价的研究。

  教研组应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引导教师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研究编制个性化、层次化的作业和试题,做到“五有五必”:

  即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5.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6.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要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

  与研究特色。

  要协助校行政做好组内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和谐氛围。

  要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本学科教师分层次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措施,对青年教师推行“导师制”,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引导,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要努力突破骨干教师的高原期,充分开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超越自我。

  7.注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三、教研组管理与评价

  1、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长牵头,由校长室、教导处等组成的管理核心

  小组,形成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骨干力量的管理机制。

  教研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三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

  周集中开展。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要根据学校科研计划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读一本教学专著,上一节研讨(展示)课,撰写(发布、发表)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评价

  建立好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激励各教研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

  第四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

  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

  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

  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路决定出路,(PPT

  4)07年我们按学年把全乡教师分成了六大教研组,这样虽然便于集体备课,但由于过于分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08年初我们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大胆决策,打破一校一组的陈规,形成校际联动式的区域性教研组,把全乡(当时是18所)学校分成五个大的教研组,09年因为有些村小合并,所以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调整,改成了四个教研组,这四个教研组以中心校教研组为牵动,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把小组变成大组,有利于校际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PPT5)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扎扎实实抓培训

  教师决定教研组活动的成败。我乡共有82位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有32人,而其中仅有18人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底子薄,教学基本功差,新课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已成为我乡教师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现状,(PPT

  6)中心校从教师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薄弱点,建立以教师需求为主导的校本培训模式。

  (PPT7)

  1、针对文化底子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二是(PPT8)为全乡教师购买了140本3500常用字贴,组织教师习练,让老师在常用字使用上人人过关;三是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四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倡导教师多读书,还在学生中开展“少吃零食多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PT

  9--11)现在我校有些师生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也仅仅是我校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PPT12)

  2、针对教学基本功差我们的做法是:我校首先从培训教师两笔字入手,(PPT

  13)因为从03年起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规范化书写当成特色,纳入常规工作去抓,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总结原因是教师书写不过关、指导上不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而我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教师先学好!所以中心校为全体教师制定了五年培训计划,(PPT

  14)前两年练习楷书打基础,后三年练习行书成风格。(PPT

  15)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楷书和行书字贴,印发了大量的钢楷纸。我们能这样做,庆幸的是因为我校拥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精通书法的美术老师姜书全,每周三的大课间就成了他培训教师们的操练场,从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的练起,雷打不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一种习惯,(PPT

  16)为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此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初见成效,进步显著,师生的字已经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了。(PPT

  17)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基本功大有长进,还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带动了其他工作的开展,现在中心校的教师无论年青年老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这都是有效培训带来的不同反响的效果。(PPT18---20)

  (PPT21)

  3、针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PPT

  22)让教师们多看(多看名师教学和案例)、多听(多听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多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案例)。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09年初通过听课调研我和两位主任发现部分教师对语文教科版新教材各类型课不会讲,为此我通过请教刘正生主任,查阅大量资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学年段,为教师们整理了近三万字的业务培训材料下发到各教研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了解教材、不了解教法、不会上各种类型课的三大问题。像这样的业务学习材料我们每学期都要下发,以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近我们又与哈市教研院的于志强老师和刘正生主任联系,请教怎样培养师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并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从下学期起全面启动此项培训工作,以达到师生的双赢。

  (PPT23)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08年3月中心校出台了《教研组活动细则》,每周四定为全乡教研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一次教师论坛。而且做到

  “四课教研”,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在联片教研组成立以来,他们在中心校的引领下努力把四课教研做到了:课前学、课中练、课后议。

  (PPT24)

  1、课前学。学课标、学教材、学名师、学理论。为了把这四学落到实处,07年在中心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全乡每位教师购买了各科课程标准和名师光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会还把各科教研员请到我校中进行专业引领,这样的自学和引领,自悟和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知识水平。

  (PPT25)

  2、课中练。(PPT

  26)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开展每人必上的拉练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PPT

  27)教研组长的引领课,外出学习归来的汇报课还有中心校组织的竞赛课。(PPT

  28)08年10月份我乡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创新杯”教学法设计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请到了王琦和刘正生老师担当评委。本学期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校在六一之后还有一个全乡型“汇报会”(PPT

  29),这样的会中心校年年都开,各种类型课年年都上,在不同的课堂拉练中,教师们练出了问题,练出了热情,也练出了方法,从她们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总结中我们就深有体会,她们已经把教研当

  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动力。(PPT

  30)(第一教研组的闫淑艳老师在拉练课总结中这样写到:“拉练”,狂出了团结,狂出了合作。“拉练”,狂出了风采,狂出了自信。“拉练”,狂出了激情,狂出了进取。

  “拉练”,让我们疯狂,我们愿一直这样“疯狂”下去,让我们以后的课堂因“疯狂”而飘满花香,因“疯狂”而异彩纷呈,因“疯狂”而充满智慧,而“疯狂”而教学相长。)这就是我们的教研课,这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

  (PPT31)

  3、课后议。研究始于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问题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味道,从而也就失去了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课后必须针对主题来议课,(PPT

  32)议课时也要围绕一到两个问题来进行,问题力求小而精。现在我们的教研组成员都明确了:主题应从实际问题中提炼,而教研重在解决问题,再把寻求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现在议课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最爱,她们每每在思想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后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思路。用我们教研组中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拉练也疯狂,议课更疯狂啊!”其实我要说:“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PPT33)

  4、课余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把网络和教研“联姻”。因为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徐校长给教师们创造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但还是有的教研组成员出不去,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参与哈市和省里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开拓视野、增进与外界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引领教师全面成长。(PPT34)从08起我们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PPT

  35)在我们的引领下,目前我乡已有十几位教研组成员(PPT

  36)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温丹凤、闫淑艳、刘宏福、于海超、张

  洁、高洪波、何玉芳、姜书全、刘晓丹、程铁胜、王玉林等),他们用键盘记录工作中的得失,(PPT

  37)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品悟生活中的多姿多

  彩,她们正在用网络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四、注重工作总结、注重材料积累(PPT38)

  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教研组活动也是一样。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积累。教研活动有总结,业务培训有总结,外出学习有总结,岗位练兵有总结,特色活动有总结、科研工作更要有总结等等。而且也十分注重详实的教研材料的积累。比如说:教师的练功本、业务学习笔记、教研记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评课议课表、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教学反思,我们每学期都把优秀的教师反思装订成集锦下发各校,今年已经是第四册了。

  五、教研组成效(PPT39)

  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我校教研组得到了初教部各位领导的关注和认可。09年4份我乡教研组成员参加了“双城市UC网络小语团队的展示活动”,吸引一百多位省、市同行的参与,这在双城的教育史上还是首次。此次活动受到了刘正生主任的关注和好评,会后他以“团结团队名副其实”为题发表了一篇感后观,这对于我们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心校来说、对于我们的四个教研组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PPT

  40)同年6月份“双城市区域教研组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市直和农村十所兄弟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及我乡小学校长及教研组成员近百位教师参加,(PPT

  41)我乡的四个教研组以数学学科“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此次活动受到马主任和张云霞老师的重视,几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PPT

  42)活动当天进修校的苏校长、王琦和牛艳红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那次活动留下许多遗憾,但用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的流行语来说(PPT43):“我们宁要遗憾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总之,有效教研活动一定是立求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定是能落实、又能坚持下去的,而且还需要反复打磨的。虽然我乡的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眼里依然有别样的风采,有长

  足的进步,那真是:(PPT44)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研风格各不同。

  区域联动成效显,全体师生乐融融。

  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

  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路决定出路,(PPT

  4)07年我们按学年把全乡教师分成了六大教研组,这样虽然便于集体备课,但由于过于分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08年初我们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大胆决策,打破一校一组的陈规,形成校际联动式的区域性教研组,把全乡(当时是18所)学校分成五个大的教研组,09年因为有些村小合并,所以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调整,改成了四个教研组,这四个教研组以中心校教研组为牵动,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把小组变成大组,有利于校际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PPT5)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扎扎实实抓培训

  教师决定教研组活动的成败。我乡共有82位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有32人,而其中仅有18人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底子薄,教学基本功差,新课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已成为我乡教师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现状,(PPT

  6)中心校从教师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薄弱点,建立以教师需求为主导的校本培训模式。(PPT7)

  1、针对文化底子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二是(PPT8)为全乡教师购买了140本3500常用字贴,组织教师习练,让老师在常用字使用上人人过关;三是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四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倡导教师多读书,还在学生中开展“少吃零食多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PT

  9--11)现在我校有些师生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也仅仅是我校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PPT12)

  2、针对教学基本功差我们的做法是:我校首先从培训教师两笔字

  入手,(PPT

  13)因为从03年起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规范化书写当成特色,纳入常规工作去抓,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总结原因是教师书写不过关、指导上不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而我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教师先学好!所以中心校为全体教师制定了五年培训计划,(PPT

  14)前两年练习楷书打基础,后三年练习行书成风格。(PPT

  15)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楷书和行书字贴,印发了大量的钢楷纸。我们能这样做,庆幸的是因为我校拥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精通书法的美术老师姜书全,每周三的大课间就成了他培训教师们的操练场,从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的练起,雷打不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一种习惯,(PPT

  16)为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此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初见成效,进步显著,师生的字已经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了。(PPT

  17)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基本功大有长进,还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带动

  了其他工作的开展,现在中心校的教师无论年青年老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这都是有效培训带来的不同反响的效果。(PPT

  18---20)

  (PPT21)

  3、针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PPT

  22)让教师们多看(多看名师教学和案例)、多听(多听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多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案例)。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09年初通过听课调研我和两位主任发现部分教师对语文教科版新教材各类型课不会讲,为此我通过请教刘正生主任,查阅大量资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学年段,为教师们整理了近三万字的业务培训材料下发到各教研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了解教材、不了解教法、不会上各种类型课的三大问题。像这样的业务学习材料我们每学期都要下发,以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近我们又与哈市教研院的于志强老师和刘正生主任联系,请教怎样培

  养师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并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从下学期起全面启动此项培训工作,以达到师生的双赢。

  (PPT23)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08年3月中心校出台了《教研组活动细则》,每周四定为全乡教研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一次教师论坛。而且做到

  “四课教研”,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在联片教研组成立以来,他们在中心校的引领下努力把四课教研做到了:课前学、课中练、课后议。

  (PPT24)

  1、课前学。学课标、学教材、学名师、学理论。为了把这四学落到实处,07年在中心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全乡每位教师购买了各科课程标准和名师光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会还把各科教研员请到我校中进行专业引领,这样的自学和引领,自悟和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知识水平。

  (PPT25)

  2、课中练。(PPT

  26)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开展每人必上的拉练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PPT

  27)教研组长的引领课,外出学习归来的汇报课还有中心校组织的竞赛课。(PPT

  28)08年10月份我乡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创新杯”教学法设计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请到了王琦和刘正生老师担当评委。本学期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校在六一之后还有一个全乡型“汇报会”(PPT29),这样的会中

  心校年年都开,各种类型课年年都上,在不同的课堂拉练中,教师们练出了问题,练出了热情,也练出了方法,从她们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总结中我们就深有体会,她们已经把教研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动力。(PPT

  30)(第一教研组的闫淑艳老师在拉练课总结中这样写到:“拉练”,狂出了团结,狂出了合作。“拉练”,狂出了风采,狂出了自信。“拉练”,狂出了激情,狂出了进取。

  “拉练”,让我们疯狂,我们愿一直这样“疯狂”下去,让我们

  以后的课堂因“疯狂”而飘满花香,因“疯狂”而异彩纷呈,因“疯狂”而充满智慧,而“疯狂”而教学相长。)这就是我们的教研课,这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

  (PPT31)

  3、课后议。研究始于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问题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味道,从而也就失去了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课后必须针对主题来议课,(PPT

  32)议课时也要围绕一到两个问题来进行,问题力求小而精。现在我们的教研组成员都明确了:主题应从实际问题中提炼,而教研重在解决问题,再把寻求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现在议课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最爱,她们每每在思想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后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思路。用我们教研组中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拉练也疯狂,议课更疯狂啊!”其实我要说:“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PPT33)

  4、课余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把网络和教研“联姻”。因为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徐校长给教师们创造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但还是有的教研组成员出不去,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参与哈市和省里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开拓视野、增进与外界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引领教师全面成长。(PPT34)从08起我们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PPT

  35)在我们的引领下,目前我乡已有十几位教研组成员(PPT

  36)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温丹凤、闫淑艳、刘宏福、于海超、张洁、高洪波、何玉芳、姜书全、刘晓丹、程铁胜、王玉林等),他们用键盘记录工作中的得失,(PPT

  37)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品悟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她们正在用网络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四、注重工作总结、注重材料积累(PPT38)

  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教研组活动也是一样。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积累。教研活动有总结,业务培训有总结,外出学习有总结,岗位练兵有总结,特色活动有总结、科研工作更要有总结等等。而且也十分注重详实的教研材料的积累。比如说:教师的练功本、业务学习笔记、教研记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评课议课表、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教学反思,我们每学期都把优秀的教师反思装订成集锦下发各校,今年已经是第四册了。

  五、教研组成效(PPT39)

  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我校教研组得到了初教部各位领导的关注和认可。09年4份我乡教研组成员参加了“双城市UC网络小语团队的展示活动”,吸引一百多位省、市同行的参与,这在双城的教育史上还是首次。此次活动受到了刘正生主任的关注和好评,会后他以“团结团队名副其实”为题发表了一篇感后观,这对于我们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心校来说、对于我们的四个教研组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PPT

  40)同年6月份“双城市区域教研组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市直和农村十所兄弟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及我乡小学校长及教研组成员近百位教师参加,(PPT

  41)我乡的四个教研组以数学学科“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此次活动受到马主任和张云霞老师的重视,几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PPT

  42)活动当天进修校的苏校长、王琦和牛艳红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那次活动留下许多遗憾,但用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的流行语来说(PPT43):“我们宁要遗憾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总之,有效教研活动一定是立求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定是能落实、又能坚持下去的,而且还需要反复打磨的。虽然我乡的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眼里依然有别样的风采,有长足的进步,那真是:(PPT44)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研风格各不同。

  区域联动成效显,全体师生乐融融。

  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篇四: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

  

  学校教研组建设之我见

  在学校中,教研组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与研究起著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在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已为大家关注与探索的课题。为此,在总结与反思、实践与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不成熟的意见,以与大家共同探讨学校科研兴校、兴教之方略。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中、小学,近年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和学校,功利主义教育及其"考试分数万能"仍压倒一切地统率著学校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在这种背景下,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在教研组建设中,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因而教研组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教研组建设也只能随波逐流,自我陶醉。

  随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该也已初步达成一个共识:教师要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新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设计和发展的过程;要有共同的课程理念,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学校的教研

  "革命"--校本教研,即学校要凸显以校为本理念,树立"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的意识,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提出了"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物件,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然而,教研组无疑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基地,如果失去这一基地,也就是失去了校本教研。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品质而教研的目标上;都不能局限于"教研是软任务、软环境,一时难见效"的认识上。教研组建设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创造,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大创举。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不但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她仍然是一个广阔天地,只要我们勇于、善于去开拓,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二、探究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内容

  学校教研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在现阶段中,确立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内容,是学校和老师们共同面对和必须明白的问题。

  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著力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品质。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化,探索学习、实践、探索、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群众路线,重视开发潜能与资源,实行资源分享和优势互补;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立足点,努力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从教研组建设现状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出发,认为当前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重点内容是:

  1.因校制宜地抓好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必须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规模、条件、特点与个性,以提高教研效能为宗旨,实施学校教研机构与组织的调整,并建立合理、规范、可行、高效、个性化的教研网路,切实保证教研组的职能不错位、管理不缺位、工作不到位,行动不让位。

  2.名副其实地抓好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画,丰富学习内容,注重讲究学习方式、拓宽学习领域和提高学习品质与效果,切

  实保证教研组学习的制度化、全员化和终身化。

  3.规范系统地抓好教研组的制度建设。必须积极推行教学、科研与培训的制度化管理,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务本求实地抓好教研组的教研平台建设。必须努力增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互动为抓手,切实提高全面教育品质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准,并搭建起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

  5.奋勇当先地抓好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科研意识,坚持课题研究实用主义,反对课题研究功利主义,积极宣导採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要的课题研究系统,切实能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与科研素养。

  6.切实可行地抓好教研组的校本课程建设。必须确立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新观念。要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著眼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总体要求,做好学科内综合和相关课程体系组合(综合)的文章,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总体规划,切实制定学科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提出校本课程教材编写意见,落实编写任务,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学科校本课程的体系与内容。

  7.积极主动地抓好教研组的学科教学与学业评价的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业的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研组,而不应该是学校、学生或其他的意识。教研组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根据国家、地方和学校有关指导性意见或《考试大纲》,切实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案或标准。

  三、合力开创教研组建设的新局面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本教研与教研组建设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校长或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但归根结底决定于他和他们的教育功能观、价值观和品质观。传统的落后观念的"折磨",使他和他们丧失了勇气和胆略,难易衝破或阻挡应试教育的重重包围或衝击,对教研组建设自然显得无心、无力而为之。仅管都会高喊"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但只能听见雷声不见雨点,甚至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能在一夜时间编造出许多教研成果与经验,成了可看可听不可学的东西,这种行为和东西对学校教研氛围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教研组的建设是否得到重视和加强,关键是校长的观念转变,并能主动接受"挑战",进行一次"蜕变",担任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还能成为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学校有了这样的教研领路人和"领头雁",并带领教研组向"校本教研"进军,走向"科研兴校、兴教和兴学"之路。如果这样,这就为这不难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也就会有科研思想和思路,有思路就会出措施,有了措施就会出政策,有了政策就会出人才。

  2.德才兼备,打造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在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中,一个优秀教研组,肯定有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组长,由他带出或培育了优秀的教师,由他们"教"出优秀的学科教学品质,然而,在现代学校教育教学中也很少有例外。因此,选聘好、使用好和培养好教研组长是举足轻重,说得严重些同教研组

  "生死攸关"。德才兼备缺一不可,不搞论资排辈,更不能任人唯亲,不拘一格选用教研组长。要定责任,同时给权力,还要给予同其贡献相对称的利益。作为教研组长,其工作职责和作用的发挥,主要的倒不在于组织安排教研活动与学习,而在于用心、用力打造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如果有了那种团队精神,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合作研究、师徒结对、资源分享、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都将会和衷共济、纲举目张、集思广益,也许会产生和进入"办法比困难多","我要开课"、"我要听课"、"我要学习"、"我

  要研究"的良好局面与良性迴圈。当然培育团队精神,需要集体的共鸣与默契配合,需要组长及全体付出深重代价,需要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其艰难困苦,也更显得十分的可贵。但只要奉信和实践"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那麽,"奇迹"或迟或早、或大或小肯定会发生。

  3.自主自立,启动高效的教研机制。无论校本教研建设,还是教研组建设都必须自主自立,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自己的教研天地和春天,才能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实践与经验已经证明,学校教研天地,仅依赖于外力是开拓不起来的,即使由专家实施"移栽"、"施肥"和"修剪"等手术,最理想结果是一花独花,弄不好是揠苗助长,好景不长。这就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研组建设不要建成"啦啦队"和"陪审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努力争取"外援"的自立自强方针,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要一切从实际和需要出发,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地不断丰富和完善导向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最重要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机制,不是涂脂抹粉,画蛇添足。教学与研究的实践是机制的源泉,机制又能提升教学与研究水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是理科类、还是文科类的教研机制,课堂教学的研究无疑是教研机制的核心或焦点,起著主导作用。总之,要有教研机制,重要的是有生命活力。

  4.科学规范,提供有力的教研保障。教研组建设如果没有学校支援和环境保障,只有画饼充饥,做得更好一点要算搞"模拟演习式"的教研活动。例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学校不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和条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课程的开发则将毫无意义。又如,要求教师参与教育网(或教研平台)、校园网讨论、资源分享或上网学习,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保证,岂不是望梅止渴。再如,由于能者为劳,那些超负荷任课的老师,忙于备课、改作和辅导,他们还能顾及学习与教学研究?还有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只有精神鼓励,如果没有经费保障显然是难见成效。所谓研究在于求真,只有求实,才能求真。学校、教研组和老师所开展一切教学研究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必须贯彻教育方针,最大化实现培养目标。因而,学校或职能部门应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提供和保障教研组建设中自身无法克服的所需要的时间、空间、资讯、资源和工具等。同时,良好的客观条件的争取最佳的途径是主观的积极努力,没有主观愿望与能动作用,提供的条件越优越,则浪费将越严重。只有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互为促进,教研保障才会更有力度。

  5.与时俱进,形成鲜明的教研个性。如果再论应试教育的最大的特点,还是说"千校一面、千篇(课堂)一律、千练百考,"克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对于重点中学的英才在三年"苦战"重点大学中败下阵来,而考不上重点中学的"二流生"却为数不少地挤入重点大学行列,这虽然不作为"怪",但由此领悟学校特色、教学特色、学生个性或特长足以可奇。那些真正意义的特色形成无不与其研究个性有关。所谓教研个性,就是教研是符合实际的教研,是土生土长的教研,就是我有你无、你弱我强的教研。同样是小学,农村小学的教研组建设不能照搬城市小学的做法,应该立足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教师与学生的基础和水准等实际情况开展教研组的建设。又如同一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农村学校要符合农村的实际,城市学校应符合城市的实际,这样才具有更强的教育性。在教研组建设中,形成鲜明的教研个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人促事,做事促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必须积极营造宽鬆自由学术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大家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个性与特长。总之,教研个性是自然的、实在的,但更需要创造,与时俱进。

推荐访问: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