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9篇

时间:2023-05-22 12:00:10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产供销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根据《X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X政字〔X〕86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高点定位、走在前列”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我市“齐民要术?上乘农品”的主题,深入挖掘我区农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塑造X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培育区域企业品牌为主体,以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为载体,建立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机制,合力塑造“X产”农产品品牌。

  (二)基本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行有效的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传播;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提升品牌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协同共建,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培育

  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构建起“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专家指导、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三)目标任务

  按照X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建立起全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1、培育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开展全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X-X年重点培育“X生物”、“X”面粉、“X”粮油三个企业品牌,X-X年重点培育“X”蔬菜、“X”果蔬、“X”水蜜桃、“X”牌飘香猪肉、“X”葡萄、“X”果蔬和“X”禽蛋等企业品牌。

  鼓励申报X农产品知名品牌。按照品牌农产品评价标准,不断提升我区品牌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完善生产、经营、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申报X农产品知名品牌。

  建立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实施“互联网+品牌农产品”行动,依X品牌农产品网上X,着力培养一批农业电商龙头。支持我区新型经营主体入驻X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依托X品牌农产品O2O展销中心,作为宣传推介我区品牌农产品的窗口。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操作规程

  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修改、完善、提升现有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制(修)订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农产品操作规程,涵盖粮食、林果、蔬菜等作物,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质量从土壤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指标体系。

  (二)完善品牌农产品质量认证

  加大“三品一标”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增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扩大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到X年,“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90%以上。所有品牌农产品必须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检验检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建设“互联网+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一是着力提升我区农产品品牌形象。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类国内外专业展会、互联网、电台、电视台、报刊、节庆活动为平台,在国内外广泛宣传推广,构筑宣传立体式网络;二是大力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农产品入驻集展示、销售、电商、品牌宣传于一体的X品牌农产品网上X,推进我区品牌农产品入驻《淘宝?特色中国X馆》。推广“基地+城区社区”直配模式、“批发市场+宅配”模式。鼓励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设网店,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或提货柜,建立农场会员宅配、农产品众筹、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拓宽品牌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农业电子商务发

  展路径。推广“互联网+标准化+检验检测+品牌认证”创新模式;三是加快推动品牌农产品走出去。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建设为实现手段,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以全国农交会、专业推介会、农事节庆活动等形式为主,构建销售网络、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多渠道、深层次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支持我区品牌农产品进驻在X、X、X、X等大中城区设立的X区知名农产品品牌展示展销中心或直营店以及在大型超区、社区设立的X区知名品牌农产品销售专柜、专区。

  (四)健全完善农产品品牌政策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加大对品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引导各类主体加强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品牌培育,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适用技术,打造“名、优、特、稀、新”农产品品牌,引领开展标准化生产;二是鼓励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所有品牌农产品必须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三是加大公益性品牌形象宣传和品牌推介力度,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推介活动;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品牌建设成绩突出的品牌建设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行动态奖补政策,充分调动争创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支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发产品、培育品牌,积极争创“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

  (五)夯实农产品品牌建设基础

  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三大体系,完善区、镇、村三级监管队伍,严厉查处违禁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健全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所有知名品牌农产品和“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二是培育壮大品牌建设主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批发区场、行业协会等申请品牌认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X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引进高新技术、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加快组织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打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控害植保技术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以秸秆高效利用、农村太阳能光伏利用等为重点,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和高效生态发展模式探索,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委宣传部及区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畜牧、供销、地税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二)做好上下联动。按照“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按照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我区农业

  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做好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品牌布局,做到上下联动,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三)开展系统培训。实施电子商务、品牌培育“村村普及行动”,组织我区农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协会负责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统一学习“农产品推广营销+互联网”“农产品美工设计+互联网”“农产品物流包装+互联网”等精准课程,3年内实现轮训一遍。强化品牌营销和推广,深入挖掘品牌农业人物典型,推动“农业家”升级再造。以人为媒,在丰满品牌农产品形象的同时,升华品牌农产品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强化知名农产品品牌整体宣传,大力宣传品牌农产品和“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好经营、好做法、好典型,推动形成品牌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营造人人爱护品牌、关心品牌、享受品牌的社会氛围。

  (四)强化监管保护。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规范“三品一标”包装标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对列入X知名农产品目录的品牌实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

  (五)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管理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强农产品品牌经济研究。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坚持服务专业化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提供更多领域和更有效

  的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专业组织在品牌整合、行业自律、创建区域公用品牌等方面的作用。

篇二: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XX区关于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以上、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培育国家合作

  社示范社3家以上、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市级

  示范性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专业大

  户)10家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着力推进主体培育

  .壮大发展龙头企业。对当年评定为国家、省、市、区

  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20万元、8万

  元、1万元(实行区级财政补差奖励,不重复计奖。为了政

  策的延续性,2020年评定的企业参照此标准执行。)

  .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当年评定为国家、省、市、区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奖励8万元、5万元、2万元、0.5万元。对当年评定为省级“平安农机”、“机器换

  人”示范合作社(基地)给予奖励1万元。(实行区级财政

  补差奖励,不重复计奖)

  .培育提升家庭农场(林场、渔场)。对当年评定为省、市、区级示范家庭农场(林场、渔场)分别给予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实行区级财政补差奖励,不重复计奖)。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对首次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

  产品认证的,一次性给予奖励3万元。绿色食品认证且证书

  续展成功的给予奖励每年1万元;有机食品产品认证且证书

  续展的,给予奖励每年1万元,连续奖励三年。同年同一主

  体每多增一个认证产品再奖励1万元,最多不超过5万元。

  新通过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

  证及其许可变更延续换证的主体分别给予3万元和2万元补

  助(不与市、区级其他奖励办法重复计奖)。

  (二)着力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开展农业品牌认定。对新通过国家商标总局注册

  的农产品商标,每只商标一次性奖励0?

  2万元。对新纳入全

  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每个产品一次性奖励1万元。

  对新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农业农

  村部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每个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一个

  产品获得多个称号的,可分别奖励(不与市、区级其他奖励

  办法重复计奖)。

  .支持参与“XX佳农”区域品牌建设。经申报,被认定

  为“XX佳农”背书农产品每个奖励0.1万元。被认定为“XX

  佳农”或海拔600米以上绿色有机农林产品示范基地每家奖

  励2万元。取得“XX佳农”“品”字认证产品(参照X政办

  发(2021)

  52号文件)每个奖励3万元,同年同一主体每多

  增一个认证的产品再奖励1万元,最多不超过5万元;已获

  “品”字认证且续展成功的主体每年再奖励1万元,给予连

  续三年的奖励。被认定为农产品旅游地商品主体和农产品旅

  游地商品的每个奖励0.5万元。被评为一、二、三、四、五

  星级旅游地商品购物网点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为了政策的延续性,2020年1月

  起未执行奖补的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鼓励参加各类展销和评比。对参加由各级政府、农业

  农村部门组团举办的农展(博)会、品牌推荐会、农商对接

  会等,按参加区域,省内、省外的分别给予0.2万元、0.5万元的补助。参加由省政府、部门以上发文组织的各种评比

  赛、擂台赛,参评产品获省级评比一、二、三等奖的,每个

  产品分别奖励1万元、0?8万元、0.5万元;荣获省十佳农

  产品称号的,每个产品分别奖励1万元;荣获省农产品金奖

  (同等荣誉)、银奖(同等荣誉)的,每个产品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

  三、组织保障

  立足“3+2+1”产业基础,遵循“五个动”工作要求(全

  区发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考核促动、典型推动)和""五

  个一”工作制(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品牌、一个专家团),区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3+2+1”

  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制

  定具体建设要求与验收办法,及时组织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区财政局做好资金保障与监管工作;各乡镇(街道)做好宣

  传发动及属地管理;各有关单位按照“三服务”的要求,密

  切配合,共同抓好“3+2+1”产业发展工作。

  四、本实施方案自2021年4月28日起施行。

  试行一年。之前区政府出的相关政策,与本实施方案规

  定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方案为准。

篇三: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X政发〔X〕42号),根据《X蔬菜产业品牌化战略规划》和《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形象目标,以创塑品牌、提升品质、强化加工、渠道建设、产业融合、品牌管理及传播推广为战略发展路径,以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为重点,抢抓高铁经济时代到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品牌化与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品牌保护管理与营销展销,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X年,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X及X城市群两大经济圈绿色、优质、稳定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和“小米王国”,“X蔬菜”“X小米”区域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0亿元和2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加强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

  (二)坚持企业主体。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强化企业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载体作用,提升企业创牌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开拓域内外市场。

  (三)坚持市场运作。组建X农垦有限公司,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积极开展中、高端品牌产品研发,扩大“X蔬菜”“X小米”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坚持品质至上。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断巩固和提升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

  三、项目工程

  按照“两个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为在全省乃至全国迅速叫响“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X—X年重点实施“九大工程”,强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

  (一)品牌导入工程

  品牌导入工程由市农委总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

  1.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委托杭州浙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对“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图形、图案进行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保护。其中,商标注册2款,版权登记7款,于X年5月提出申请,X年初完成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X年组建X农垦有限公司,作为品牌工作主体,负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持有和管理“X蔬

  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制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商标使用许可、品牌包装使用许可和宣传物料使用许可等制度,更主要的是通过融资,解决九大工程资金问题。各县(市)农场有限公司负责本辖区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协调品牌建设资金、大力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等工作,加快形成X市番茄、红干椒,X市黄瓜,X县食用菌,X县角瓜、甜瓜和草莓,X县茄子和青椒的独立产业品牌。(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国资委,各县(市)区政府)

  3.举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认真做好发布会方案制定、发布厅场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前期宣传等各项筹备工作,X年在国内重点城市举办X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

  (二)传播推广工程

  传播推广工程由市委宣传部总牵头,各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域内外宣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需要合理利用产品包装、销售渠道、媒体场、网络及各类节庆活动,作为品牌传播的有力媒介。

  1.全面加强域内宣传。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于X年10月底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年底前全面启动,各年度工作要确保持续开展。

  (1)产品包装传播:按照《X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手册》中的系列包装样式进行宣传。X年发放包装箱100万个,以后每年发

  放150万个以上。(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农委)

  (2)销售渠道传播:一是通过在全市重点批发市场、杂粮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运输厢式货车车体上拉横幅、打广告等渠道传播区域公用品牌及产品;二是通过高速公路、旅游景区等特通渠道进行传播;三是通过网店进行传播。(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商务局、国资委、交通局、旅游发展委、供销联社)

  (3)媒体场打造: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媒介形态,借助纸杯、信封、手提袋等日常传播用品,会议室、宾馆、商超、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炮、灯箱、道旗、公交车扶手等广告媒体,形成产地和销地的媒体场传播。(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资委、交通局、铁建办、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委、商务局、教育(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积极开展域外宣传。域外宣传与域内宣传同步开展,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X年10月底制定完成相关工作计划,年底前全面启动,各年度工作要确保持续开展。

  建立“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官网,集成品牌日常发布平台、品牌声誉管理平台、信用管理平台、质量溯源查询端口、供求信息平台、农产品交易中心端口、行业资讯平台等功能,提高网络声誉。建立“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微信公众号,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扩大区域公用品牌信息服务覆盖面。X年年底完成。(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商务局)

  拍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视频或微电影,在网络、会展及各大媒体上进行宣传发布,借鉴X等地经验,在中央媒体扩大宣传。(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强化网络舆情监控,通过狠抓信息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和声誉维系,最大限度地维护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三)展销营销方式创新工程

  展销营销方式创新工程由市商务局总牵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1.大力开展境内展销。探索在X举办“X蔬菜”“X小米”全国展会。每年5—11月份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分别举办一次X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集中展示和销售“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大型商超。制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工作计划,组织使用主体,亮相国际、国内的重要农事展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委)

  2.进驻域内外、大商超、大社区。制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店、体验店规范,组织品牌使用主体在X、X、X等大城市,建立一批品牌形象店、体验店和精品店。在品牌形象店、企业旗舰店和大型商超设立专区、专柜等渠道,传播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大力开展境外出口和境外展销。鼓励企业引进跨境电商人才或团队,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产品的跨境电商出口。依托我市出口能力强

  的企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出口。组织品牌使用主体参加国际食品展会,发展品牌产品订单出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四)农旅文创工程

  农旅文创工程由市旅游发展委总牵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1.“X蔬菜”产业公园项目。建设“中国?X蔬菜产业公园”,将其打造成为集农耕文化传播、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科技展示、主题餐饮为一体的X首家蔬菜主题农业现代化公园。X年年底完成。(责任单位:X市政府、X市政府、X县政府)

  2.“X小米”X文化馆项目。建设“中国?X(X)X文化馆”,制作X文化宣传资料,传播“X小米”X文化。(责任单位:X县政府)

  3.休闲体验农场项目。结合规划建设的X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打造X蔬菜产业及X文化休闲体验农场,重点建设种植体验区、田园生活区、X文化教育区等三个功能区块。(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

  4.“X小米”旅游项目。策划“X小米”亲子旅游活动,开发“X小米”旅游商品,在景区景点进行销售。(责任单位:X县政府、X县政府)

  5.X小米特色小镇项目。探索种植观赏谷子以及利用谷子造型和色彩设计谷田彩绘、设计迷宫亲子游戏等方式,丰富人们的体验和观赏。特色小镇以种植“X小米”为主,同时嫁接旅游资源,集合小米种植、观赏、休闲和体验等功能。(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

  6.X文化主题餐厅项目。鼓励餐饮企业结合X文化,应用“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在餐具设计、环境氛围营造、现场节目表演等方面体现X文化主题,彰显X文化内涵。(责任单位:X县政府)

  7.创意休闲农业及休闲食品项目。鼓励各县(市)区通过开发谷田彩绘等创意景观农业,举办蔬菜采摘、谷子收割等亲子活动,利用创意工艺品、文艺创作等艺术表现形式,深入挖掘区域公用品牌的文化内涵。引导品牌使用主体开发休闲即食食品。(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8.嫁接节庆活动。围绕“X蔬菜”“X小米”开发和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举办贯穿全年的“X蔬菜”“X小米”文化节,从论、看、玩、摘、品等各个维度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将旅游节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展示的集中窗口。(牵头单位:市旅游发展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9.融合地域文化。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计和运用X、佛教、化石、X等文化主题的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包装,结合文化节庆、文化景观等进行产品的宣传、销售。将“X蔬菜”“X小米”传统工艺、现代工艺与文化内涵相融合,通过举办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主题的绘画、书法、摄影、诗歌、散文等文化大赛,大力宣传区域公用品牌及产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联、妇联、团市委)

  (五)载体提升工程

  载体提升工程由市商务局总牵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1.市场升级项目。依托X的杂粮交易市场和近5公里的“购销长街”,发挥其杂粮交易、检测计量、信息服务和展示结算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扩大市场规模,增加“X小米”X文化体验、电商、物流仓储等市场功能,使其朝“集散周边产区小米,行销全世界,打造X最大的小杂粮集散地”的目标发展。“X蔬菜”、“X小米”依托X市的农产品交易物流园区、X市的中国供销集团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整合X、X、X四官营子、X果菜批发市场等4个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以及各县(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建立X蔬菜市场联盟,整合市场资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农委、商务局、供销社)

  2.产业园提升项目。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支持、培育和提升,使之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3.电商推广项目。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企业与域外专业电商合作,销售“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发挥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助推“X蔬菜”、“X小米”进城。(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委)

  (六)龙头企业壮大培育工程

  龙头企业壮大培育工程由市农委总牵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1.培育重点龙头。研究制订“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领军企业行动计划和骨干企业成长计划。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蔬菜和小米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大企业,做好精深加工。(责任单位:市农委、工业信息化委)

  2.建立带动机制。以农业共营制为基础,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基地+品牌”合作模式,搭建龙头企业与基地、大户之间的对接平台。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责任单位:市农委)

  3.延伸产业链。加强精深加工环节研发,引导生产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功能性食品,重点开发母婴市场、旅游商品市场等易产生高效益的市场。提高“X蔬菜”“X小米”品牌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市农委)

  (七)基地建设工程

  基地建设工程由市农委总牵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1.示范基地项目。狠抓品质提升,搞好有机小米地标产品认证,确立并发布“X蔬菜”“X小米”示范基地筛选标准。X年培育和筛选X蔬菜标准化生产小区20个;X小米精品基地面积10万亩。到X年,X蔬菜标准化小区达到100个,X小米精品基地达到50万亩。(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

  2.统一农业生产技术标准。

  (1)组建农业生产技术专家团,制定《X蔬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和《X小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及商品标准。X年年底完成专家团队组建,X年初形成《X蔬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X小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向全市发布和组织实施《X蔬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X小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实施监督。X年上半年完成发布,X—X年为具体实施阶段。(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八)质量溯源监管平台建设工程

  质量溯源监管平台建设工程由市农委总牵头,各县(市)区政府配合。

  建设基于二维码技术的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确保追溯数据可信、可查询。加强对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和杂粮市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指导品牌使用主体科学使用农药。设计制作、发放和管理质量安全防伪箱贴标识,X年制定工作计划,X—X年推广箱贴400万枚以上。(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农委)

  (九)人才培养与提升工程

  人才培养与提升工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牵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开展。

  积极培育或引进电商运营服务团队、资深农业职业经理人、品牌营销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一批涉农专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积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装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相结合、创新与产业相结合、创新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X年年底前分别制定“X蔬菜”“X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项目落地。(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农委、科技局、工业信息化委)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X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强对企业创牌工作的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X农垦有限公司负责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有和管理区域公用品牌,具体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及日常事务等。各县(市)区也要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组建县(市)农场有限公司,抓好具体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农委)

  (二)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基地示范发展机制,每年确立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示范基地和龙头示范企业,实行动态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发挥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的带头作用。建立品牌授权使用许可管理机制,确立品牌授权使用许可办法,形成流程化、透明化和公开化的许可制度。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

  按照工作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完成X—X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三)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X农垦有限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市级财政要对前期工作予以支持,保障工作经费,重点用于整合资产、公司成立初期的筹建支持、宣传推介活动等。(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四)强化政策保障。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将政策向“X蔬菜”、“X小米”品牌建设倾斜,重点支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传播推广、基地建设、质量溯源、园区建设等方面,积极指导、帮助品牌使用主体向上争取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五)强化技术保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帮助企业寻找技术研发合作伙伴。加大对X蔬菜、小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电商运用等方面的培训,普及新技术、新技能。每年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等级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经理人素质。加快发展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以公益技术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技术需求。(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农委)

  (六)强化督查考核。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的综合考评体系,实行定期督查、全市通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

篇四: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打造十大农业品牌实施方案

  打造十大农业品牌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业品牌在保障有效供给和拉动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放大品牌效应,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目标,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的,以特色农业资源和产业为依托,以传统优势品牌为基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强化品牌引领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参与作用,通过优化政策法规环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供给侧结构升级工程、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到2020年,实现沈阳十大农业品牌价值达2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品牌规划设计。

  1.做好品牌顶层设计。根据沈阳地理、历史、文化、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确定我市先期打造沈阳盛京大米、寒富苹果、沈阳乳制品、小梁山西瓜、辽育白牛、沈阳杂粮、沈阳西芹、沈阳食用菌、华美畜禽、福来豆制品等十大农业品牌(以下简称十大品牌)。聘请专业策划机构,设计制作质量保障方案、整体宣传推介方案、营销对接方案,制定各品牌的子方案。整合沈阳盛京大米、沈阳杂粮、沈阳食用菌、沈阳西芹的品牌资源,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申请注册统一商标。设计十大品牌整体形象标识,以LOGO图标、海报、画册、网站、宣传用语、简介说明等形式进行宣传推介。(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工商局)2.建立农业品牌数据库。由十大品牌责任单位梳理各品牌的产品质量、环境评估、技术运用、地理优势、认证情况、产量产值、市场营销、宣传推介、品牌申报、企业运行等基础信息,形成全市农业品牌数据库。根据各品牌的质量控制中的技术运用、产量产值、市场营销、宣传推介、品牌申报、企业运行、认证情况等进行前景分析测算,规划品牌建设发展方向,指导品牌农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二)强化产品质量标准引领。

  3.制定农业品牌和品牌企业评价标准。农业品牌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安全、市场认可、规模效益、发展前景等评价指标。十大品牌要逐一对照评价标准,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品牌企业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品质质量、企业形象、市民认知程度、市场占有情况等评价指标。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申报国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及辽宁名牌农产品、沈阳名牌产品。鼓励利用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品牌建设,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农经委、质监局、林业局)4.扎实开展标准化生产。在全市粮食主产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作物生产区开展农业品牌打造工作,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不断完善提升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执行QS产品认证标准,建立运行良好的“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核心生产企业须达到相应的管理等级,实施技术培训指导、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销售、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等统一管理,严格把控原料来源,运用先进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种植养殖企业要积极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控制、综合绿色防控和健康养殖等技术标准。积极开展生产记录、档案管理、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技术应用等检查指导,加大农业标准实施和监督力度。(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5.强化品牌农产品检测和质量追溯。制定十大品牌产品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监测计划,加大对品牌农产品监测力度,市、区县(市)、乡(镇)三级检测机构负责落实监测计划,实现

  三级监测数据联网,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指导品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配发检测设备,提供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免费提供二维码进行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三)营造宣传推介氛围。

  6.营造良好产品销售氛围。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辽沈新闻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支持农业品牌企业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农业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好感度。(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市委宣传部)7.开展多种形式广告宣传活动。利用东北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客流集中的区位优势,在进港航班、进站列车、公交车站、地铁站、商业街区、商务楼宇、出租车等固定和流动载体循环播放图文广告;在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投放十大品牌宣传册;通过辽沈体育娱乐明星代言、赞助冠名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农业品牌;在中国沈阳国际农博会设立十大品牌农产品专销展区;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沈阳盛京大米、寒富苹果等专业展销品鉴会。(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市委宣传部)(四)建立名牌农产品营销网络。

  8.引导和支持农业品牌开展实体营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品牌营销体系,开设农业品牌展示展销实体店;遴选全市首批10家大型超市门店,试点设立十大品牌农产品专销专柜;支持农业品牌生产企业开展自我营销策略,积极探索农业品牌产地认养、农业休闲观光等新兴销售方式;支持生产企业和营销主体在国内一线城市设立沈阳农业品牌直营直销店,引导农业品牌企业参加全国、地区性农产品博览会,提升农业品牌市场影响力。对超市和直营店设立农业品牌直营直销店的,免费提供产品检测设备和产品追溯二维码。(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服务业委)9.支持品牌企业开展网络直销。推进京东商城等知名网络销售企业与我市品牌企业合作,建设沈阳特色产品馆,打造适合网络商城的精品,引导十大品牌农产品进馆直销。与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公司签订协议,组织品牌企业参加电子商务营销培训,支持其开设电子商务平台,自主营销。在各门户网站开展十大品牌推介营销。(责任单位:市

  农经委、林业局、服务业委)10.引导品牌农产品占领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辐射全国,提升沈阳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向全市学校、医院、工矿企业、机关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推荐十大牌农产品名录,实施订单式生产、合同式供货。引导大型收贮运企业、餐饮配送企业、大型餐饮企业营销十大品牌农产品,占领本地市场。开展沈阳品牌农产品与东北农产品优势比较,创新营销策略,逐步开拓东北市场。与北京、南京、厦门等帮扶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对接销售沈阳品牌农产品,提升沈阳品牌农产品在外埠的知名度。(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服务业委)(五)完善品牌运行体系。

  11.专业公司指导运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国内权威农业品牌策划规划专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农业品牌文化价值挖掘、市场调研、品牌策划、企业包装、推广宣传、产品营销等工作,形成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可复制的农业品牌运行系统体系。(责任单位:市农经委、林业局)12.企业创牌自主运行。引导企业发挥品牌创建的主体作用,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认证和推介、包装和营销等环节,树立良好品牌意识,营造创建农业品牌的良好氛围,确保农业品牌经营主体良好运行。(责任单位: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13.行业协会市场运行。十大品牌中的沈阳乳制品、辽育白牛、华美畜禽、福来豆制品要以企业为主推进品牌运行,其他6个品牌所属行业均要建立品牌协会。各行业协会要完善规章制度,掌握产业及产品情况,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指导企业做优做强农业品牌,推进产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三、实施方法及步骤

  (一)分解任务和落实责任(2017年9月30日前)。各责任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要将本实施方案中的13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到人。坚持月调度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顶层设计和宣传发动(2017年12月31日前)。各责任部门完成与知名专业策划机构的对接,开展打造农业品牌顶层设计工作,确

  定短期和中长期农业品牌打造任务,实施捆绑式宣传推广,召开全市打造农业品牌工作会议和新闻发布会,开展农业品牌整体宣传工作。

  (三)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估(2017年12月31日前)。制定十大品牌年度督导检查计划,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制定实施效果评估标准,逐项开展评估。

  (四)总结经验和深入推进(2018年)。召开全市打造十大品牌工作会议,分析总结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为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挖掘培育农业新品牌潜力,持续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向纵深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指导。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打造农业品牌工作是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农业综合质量的必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要进一步明确工商、质监、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责任,强化分工协作,提升服务水平,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二)制定政策,加大扶持。支持打造十大品牌,重点对顶层设计、质量保证、宣传推介、体系运行等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打造农业品牌。对于品牌企业获得国家级评定称号的农产品,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十大品牌的核心企业在国家及省、市级媒体开展产品宣传,支持十大品牌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占领本地区零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强化监管,维护形象。组织协调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大对市场和网络涉及十大品牌的巡查检查和检测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冒用、盗用十大品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形象。加大对十大品牌相关企业的指导力度,健全企业质量安全内检员、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等规章制度,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在充分做好优势比较的基础上,突出打

  造品牌的针对性、导向性、操作性、可控性,按照“分类指导、分批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十大品牌打造工作取得实效。

篇五: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驱动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品牌农业的引领作用,提升X农业产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精准脱贫、全面奔康,推动我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工程,培育壮大“X”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奔康,实现X向农业强省、品牌大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有效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形象塑造和传播推广,提升全省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质量至上。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管并重,全程全员全面提升质量,保障和维护品牌农产品“绿色健康、有机生态”的品牌公信力和质量安全。

  坚持企业主体。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知名品牌,拓宽推广渠道,提升品牌价值。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支持、标准制定、评选认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品牌的良好环境。

  坚持协作共建。整合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专家的指导作用、媒体的传播作用、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构建各方参与、共建共赢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X年,全省培育发展农产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市县级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优质品牌农产品200个以上、“三品一标”产品5600个以上;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X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争创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X质量奖及提名奖,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农产品品牌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质量基础有效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农产品品牌体系不断壮大,知

  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市场消费信心大幅提振,“X”字号农产品唱响国内外市场。

  二、重点工作

  (四)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按照“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原则,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标准要求,修改、完善、提升与品牌建设配套的农业产业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鼓励各类品牌创建主体开展合作,联合开发企业联盟标准。加大已制定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实施,大力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与质量安全。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和环境认证管理体系(ISO14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X)、食品安全体系规范(HACCP)等标准认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强出口备案种植、养殖场监管,大力实施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业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列首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统一对品牌农产品开展定期抽检,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建立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品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禁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行

  为。强化省、市、县、乡四级质量追溯管理,搭建品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引导农产品品牌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物联网质量追溯系统,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落实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对违法企业、责任人依法实行市场禁入。(农业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六)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工程,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体系。一是实施品牌孵化工程,新增一批新品牌。要做大增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开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同”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产业基础的企业发展企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品牌,新增一批在消费者中有质量信誉、有市场优势的拳头产品。二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做强一批老品牌。要做优存量,引导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等更高含金量的知名品牌,扶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加大X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外官方注册力度,充分发挥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三同”工程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老品牌做大做强。三是实施品牌创新工程,弘扬一批特色品牌。要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和保护,推动产地粗加工和精深加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农

  产品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聚集区(项目),促进农产品品牌消费,激活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四是实施品牌整合工程,打造一批旗舰品牌。要坚持发展本土品牌与引进品牌相结合,支持中小品牌抱团发展,通过融资、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品牌、大企业、大集团,持续做大做强X茶、X菜、X猪、X果、X药、X丝等具有X特色产业优势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依法开展商标注册、证明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旗舰品牌,构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五是实施品牌信息工程,培育一批电商品牌。要大力实施“互联网+”X农产品行动,瞄准电商大市场,抢占新生代消费市场,重点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本土化的省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支持壮大一批有潜力、有亮点的省、市、县三级农业电商企业,支持在各大电商平台设立“X”字号农产品特色馆、精品店,打造一批X农产品电商品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社)

  (七)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围绕扩大X农产品社会影响力、公信度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农业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增加农产品文化含量,注重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规范产品包装标识,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和增值。举办X国际茶业博览会、X泡菜博览会、中国·X(彭州)蔬菜博览会等“X”字号农业展会,参加“惠民购物全X行动”“X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向社会集中宣传推

  介优质品牌农产品,亮好“X”字名片。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与商贸流通主渠道的对接,推动“X”字号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支持企业到境内外重点城市开设品牌农产品专营店、设立品牌销售专区。构筑X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支持“X”字农产品品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X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扶贫移民局、省政府新闻办、X博览局、省供销社、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八)做大做强品牌企业。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加工能力,为品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支持开展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鼓励品牌企业兼并重组和品牌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构建集群发展格局。支持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农产品品牌企业上市融资,改善资本结构,做大做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省金融工作局)

  (九)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产品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农产品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品牌意识的企业家。鼓励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建

  设中介服务组织和服务平台,提供农业品牌设计、营销、咨询等专业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整合、市场策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品牌主体之间开展生产、销售、信用等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合作,实现多主体联合发展。引进新兴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品牌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农产品品牌专家的智库作用,对品牌建设给予指导,为品牌培育和发展工作“把脉”“会诊”及开展跟踪式服务,助推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十)加强品牌保护监管。建立严谨公正评价体系,科学设置与量化考核我省农产品品牌的真正价值和真实竞争力。通过品牌评价,将认定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品牌价值的农产品品牌纳入X省知名产品品牌目录。完善品牌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对认定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监管,构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切实保护农产品品牌形象。(省工商局,农业厅、商务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各地要加强品牌发展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突出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引导品牌发展合理布局,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把品牌战略落到实处。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管理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强农产品品牌经济研究,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十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建立品牌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依托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业改革科技创新示范奖补等项目,支持原生地品种保护开发、农业品牌科技创新等品牌农业生产重点环节;支持优势区域公用品牌、重要产品品牌、重点企业品牌开展宣传推广、营销推介、电子商务;支持科研院校等智库开展农业品牌研究服务;支持政府购买农业品牌研发成果;支持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训。

  (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等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品牌意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X”字号农产品品牌成长,讲好“X”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篇六: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方案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创立农产品名牌是一项艰巨而复杂

  的系统工程。

  树立和强化农业名牌战略观念是创农业名牌的前提我国农业名牌至今还是一块刚着手开垦的“处女〞地,人们的农业名牌意识还相当淡泊,大市场竞争观念和名牌战

  略意识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农业名牌意识更未树立。

  因此,当务之急是树立农业名牌战略观念,强化农业名牌意识。

  要

  充分熟悉到,名牌以及农业名牌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经营环节,如品种改良、科技推广、市场调研、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的分级与包装、贮功夫用在质量上。由

  于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和具有遗传性的特点,农产品的品质难以控制,必必需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产品质量,既要强化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对现有农产品进行品种改良;也要大力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栽培和伺

  养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执行良种和良法相配套;同时还要大力研究、推广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与工艺,从而创造名牌农产品。

  执行产业经营是创农产品名牌的重要途径

  要创农业名牌,不能只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上,而

  必必需建立集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系统。要依据市场必需求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拳头

  优质农产品为核心,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组织形式,执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各个层次种养加农工贸等各个环节共同创造农业名牌。

  搞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创农业名牌的重要环节实施农业名牌战略,首先必必需树立和强化现代营销观念,正确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含义。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指产品的销售活动,也不仅仅是指企业的促销活动,更不等于推销。

  农产品市场营销应包括农产品市场调研与推测、品种的选择

  与决策、产品分级与包装、贮藏保鲜、运销、定价、商标注册、品牌管理、宣扬促销、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从当前

  的实际状况看,要着重抓好以下环节:一是强化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不盲目生产;二是搞好产品包装工

  作,依据产品的特点与档次制定富有特色的包装,从而使一

  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有一流的包装;三是进行品牌化经营,申请商标注册,强化品牌管理。

  作为商标注册的品牌应

  进行精心的策划与制定,做到新颖别致,富有特色,起到促销作用;四是运用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展开多种形式的促销活

  动,向消费者宣扬品牌和介绍优质农产品信息,以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树立合格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一〕强化宣扬引导,强化特色农

  业品牌意识。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纳通俗易懂的宣扬形式大力宣扬“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新闻单位应开拓专栏节目,加大对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扬力度,树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驰名商标,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强化争创品牌意识。〔二〕发挥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推动农业品牌发展。

  要建立起“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搭建平台,在资金、宣扬、税费、金融、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激励龙头企业革新科技,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宣扬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

  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强化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四〕强化品牌创建管理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

  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

  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以此激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

  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以补贴、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宣扬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

  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给予摊位费补助。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够和问题一是熟悉不到位,品牌观念差。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

  营销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忽视品牌经营,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又缺乏应有的宣扬打造,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

  从商标总量看,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省著名、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占商标

  数的近4%。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

  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地区发展不均衡。三是宣扬展示营销力度不够。

  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扬不够,即使有部分广告宣扬,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政府主导的宣扬工作更是薄弱,与相邻市县政府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扬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强化。由于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我市多数县〔市、区〕政府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

  政策扶持资金少,政策措施不尽完善,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

  目前国内农业品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企业通过品牌咨询管理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品牌,曾几何时,“农业品牌〞在国内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下到乡村,上至中央,对此都鲜有关注。十余年间,各种咨询公司结合国际经验,逐渐构建起了中国农业品牌的理论体系,并将之施行运用于近百个地方政府的农业品牌打造中。如今很多农业品牌都已经将现代化的成果反哺给了农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

  要创建农业品牌,不仅能提升农业行业整体形象,更能强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甚至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

  当水果、粮食等农作物成立品牌的时候会马上上升到营销式发展的层面,就可以通过品牌定位、产品革新、产品核心价值、品牌形象制定以及传播推广等手段,提升产业、企业、地区来实现价值并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得到资本的升级,现代化的建设思路比传统营销方式肯定更加有效。我们今天就来浅析建立农业品牌的时候必需要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如今的社会,人们关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再提升,关于农作物同样也是一样,各企业在建立品牌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产品结构,要抢占公共资源走市场引领之路,企业必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种什么是迎合市场必需求的,例如蔬菜来说,要引领菜农“埋头种菜〞转变成“种市场必需要的菜〞紧跟市场架构,并且企业要第一时间占领到最正确的资源,比如土地、地方性的农产品,做市场的龙头老大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手段,因为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有了不错的产品才等于有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当然后续的营销当中给产品创意建立品牌识别符号,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并制定精良的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都非常重要。企业必需要去发掘与竞争不一样的内容,例如“寿星桃〞这样的方法就会给企业创造差异化价值。这一

  点与其他行业一纸,做差异化品牌才能提升更大的价值。同时企业必需要注意的是,当开发出新型农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拿到知识产权,这就等于拿到了标准,这样就会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当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主动权。

  当企业形成一定的标准化的时候,说明品牌咨询管理起到了作用,当然企业发展还是要按照“尊重自然、循环发展〞的理念,从培育到销售,安全优质的农民产品才是一切农业品牌的核心内容。

  市场导向。

  各级党委政府、报纸。新闻单位应开拓专栏节目,以补贴。

  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税费。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扬不够、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

  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即使有部分广告宣扬,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又缺乏应有的宣扬打造,激励龙头企业革新科技,一手抓管理、区〕政府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政府主导的宣扬工作更是薄弱、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强化争创品牌意识,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一〕强化宣扬引导。

  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名牌产品的宣扬力度。要建立创建

  奖励机制、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加大对重点企业,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

  〔四〕强化品牌创建管理工作,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绿色食品,采纳通俗易懂的宣扬形式大力宣扬“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地区发展不均衡、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从商标总量看、省著名。

  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给予摊位费补助、宣扬。营销方式落后,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运用行政手段推动农业品牌发展,品牌观念差。

  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强化,政策措施不尽完善。

  〔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

  由于地域不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协调,强化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够和问题一是熟悉不到位、搭建平台,缺乏标准化,推产品销售、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产业化,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提升农产品档次,一手抓创建,树品牌形象、可持续发展,忽视品牌经营。〔二〕发挥政府职能,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

  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省著名商标。

  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在资金。要建立起“企业为主,与相邻市县政府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扬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户外广告等宣扬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龙头企业,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

  政策扶持资金少。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以此激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

  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我市多数县〔市,占商标数的近4%,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金融,创驰名商标。

  三是宣扬展示营销力度不够,走品牌创业之路。〔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化,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也

  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有机食品,产品宣扬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宣扬引导,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纳通俗易懂的宣扬形式大力宣扬“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新闻单位应开拓专栏节目,加大对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扬力度,树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驰名商标,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强化争创品牌意识。

  〔二〕发挥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推动农业品牌发展。

  要建立起“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搭建平台,在资金、宣扬、税费、金融、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

  〔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激励龙头企业革新科技,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宣扬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

  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龙头企业,提升农

  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强化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四〕强化品牌创建管理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

  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以此激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

  〔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

  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以补贴、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宣扬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

  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给予摊位费补助。

  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够和问题

  一是熟悉不到位,品牌观念差。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

  营销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忽视品牌经营,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又缺乏应有的宣扬打造,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

  二是农业

  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

  从商标总量看,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省著名、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占商标数的近4%。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

  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地区发展不均衡。

  三是宣扬展示营销力度不够。

  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扬不够,即使有部分广告宣扬,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

  政府主导的宣扬工作更是薄弱,与相邻市县政府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扬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强化。由于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我市多数县〔市、区〕政府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

  政策扶持资金少,政策措施不尽完善,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

  品牌关于任何一个商品及产品的重要意义:

  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

  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制定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定义

  品牌简单的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革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收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品牌是可以触发受众心理活动的商品〔或者组织〕标识〔理论来源:品牌专家颜金伟〕。首先,品牌一定要有一个标识作为载体,这个标识,就像品牌的躯体。

  但是,仅仅有标识是不够的,就像人要有躯体,更要有灵魂一样。只有那些能触发受众心理活动的标识,才能称之为品牌,否则,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商标。

  品牌是制造商或经销商加在商品上的标志。它由名称、名词、符号、象征、制定或它们的组合构成。

  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1.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制定,或者是它

  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2.作为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所以这时候品牌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出现的。

  〔理论来源:城市营销学家兰晓华

  〕3.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需要激情、智慧与信念。品牌的强大取决于品牌领导力:定位〔Position〕是方向,平衡〔Balance〕是方略;平衡中蕴含定位,定位使平衡具有力量。

  这就是IBF品牌之道"平衡力"理论的精义。〔品牌文化与战略专家梁中国〕4、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互相作用的产物。

  5.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

  要素1.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创建一个产品或服务品牌所必必需满足的第一个条件,公司必必需将自己的产品同市场内的其他产品区分开来。

  2.关联性:指产品为潜在顾客提供的可用性程度。消费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看到品牌的存在,品牌才会有意义。

  3.认知价值:这是创建一个有价值的品牌的要素。即使企业的产品同市场上的其它产品存在差异,潜在顾客发现别人也在使用这种产品,但如果他们感觉不到产品的价值,就不会去购买这种产品。

  内涵

  品牌是指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制定,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和实质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品牌是一种商业用语,品牌注册后形成商标,企业即获得法律保护拥有其专用权;品牌是企业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企业的无形载体。

  为了深入显示品牌的含义,还必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透视。

  1、属性:品牌代表着特定商品的属性,这是品牌最基本的含义。2、利益:品牌不仅代表着一系列属性,而且还体现着某种特定的利益。

  3、价值:品牌体现了生产者的某些价值感。4、文化:品牌还附着特定的文化。

  5、个性:品牌也反映一定的个性。6、用户:品牌暗示了购买或使用产品的消费者类型。

  基于上述六个层次的品牌含义,营销企业必必需决策品

  牌特性的深度层次。

  价值

  品牌的价值包括用户价值和自我价值两部分。

  品牌的功能、质量和价值是品牌的用户价值要素,即品牌的内在三要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是品牌的自我价值要素,即品牌的外在三要素。品牌的用户价值大小取决于内在三要素,品牌的自我价值大小取决于外在三要素。

  〔详见庄一召《内圣外王:品牌建设之道》〕

  误区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品牌,企业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把品牌做好,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媒体也在传播各种品牌理念。但当前我们的品牌观念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对品牌的熟悉并不清楚,造成其塑造品牌的行为模糊、随意,产生的品牌结果自然也是不如人意。

  品牌与商标

  “品牌〞不是“商标〞。“品牌〞指的是产品或服务的象征。

  而符号性的识别标记,指的是“商标〞。品牌所涵盖的领域,则必必需包括商誉、产品、企业文化以及整体营运的管理。

  因此,brand不是单薄的象征,乃是一个企业总体竞争,或企业竞争力的总和。品牌不单包括“名称〞、“徽标〞还。

  ■当前,农产品碰到了包装化、品牌化、高档化、全国化的“四化〞历史机遇。消费升级、主流换挡,包装食品行业

  进入新主流时代。将来三至五年,是新兴农业、食品加工企业再造格局的最正确机遇。

  ■传统农业因产品安全、缺少标准化运料、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令企业、商户、消费者和农民不甚满意。而品牌农业思维依据消费必需求,打造适销产品和服务,理顺种植、加工、流通链条。

  ■品牌农业型盈利模式——企业品牌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最终获得盈利。这个盈利模式比较典型的企业它们不仅是个企业品牌,更是一个行业一个品类的标志,往往在行业中具有定价权,是行业的价值标杆。

  要执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证高品质的产品是基础

  农产品质量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生产者最应该保

  障的。

  质量属于产品本身的内在因素,品牌属于产品的外在因

  素,内因决定外因。任何一家知名的品牌都是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以质量的提升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

  质量在这里指的是一

  个多维范畴,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所以,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售后服

  务质量。

  能否提供绿色的农产品,是成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

  竞争过程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保证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是关键。

  如果是多

  品种、小规模生产,产量过少,就不利于产品品牌的打造,很难

  形成一种稳定的销售渠道。品牌的创建要建立在相当的产业规模

  和市场基础上。

  家庭农场必必需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严格地进行无

  公害农产品的产地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取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

  在

  生产过程中要做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

  量,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备案,特别抓好生产源头管理。

  2。通过适用技术、深加工及差异显化策略解决品牌管理的两大难点经过研究发现,农产品做品牌存在“两大难点〞,即低值易

  损难包装;高度均质难差异。

  这是农产品做品牌的特别性,也是

  与包括深加工食品在内的其他快消品做品牌的最大不同,这里隐

  藏着餐桌食品、农产品做品牌的密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就

  找到了农产品做品牌的全部钥匙。

  〔1〕难点一:低值、易损、难包装“低值、易损、不好保鲜、难包装〞是餐桌食品做品牌的第

  一个难点,最为典型的产品是蔬菜、水果、鲜肉、水产品等。

  因

  为低值、易损,消费者在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不会产生品牌必需

  求;

  因为不好保鲜、难以包装,运输、展示和标识都难以实现。

  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做品牌无从谈起。现在消费升级、技术升级,阻碍非深加工餐桌食品品牌打造的难题,逐渐找到了解决办法。

  一是用技术解决问题。

  用技术使产品能够包装、保鲜和作出

  醒目的标识。

  这是做品牌产品的物质条件,是硬件前提。现在鸡

  蛋上可以喷码,毫发无损即可消毒。

  在贮运时,每枚鸡蛋在包装

  箱里都有自己独立的安全位置,破损率很低。进口“娇贵〞的佳沛奇异果,从来不散装销售,要么是礼盒装,要么是4~6枚

  一组,被整齐封装在保鲜盒里出售。

  给产品穿上了衣裳,产品也

  就有了品位、有了形象,也就有了品牌识别的标志标识。二是对某些产品深加工,改变产品的形态,使包装、保鲜和

  作出醒目的标识等工作变得轻而易举,就像河南新郑的红枣变成

  了“好想你〞枣片。

  深加工正是产品差异化、增值化的魔术师。

  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农产品食用的方便、卫生程度,易贮存和运

  输,这些增值在消费者的必需求上找到了落脚点。

  〔1〕难点二:高度均质差异难众所周知,差异化是品牌营销的法宝,可是一些餐桌食品偏

  偏天生就是弱差异,我把它称为高度均质。高度均质是指,一是

  同类产品之间在

  内在品质上差异不大,在营养成分、性状口感等

  方面高度平均。

  二是或许在内在品质上有些差异,可是在外观上

  不显现。如果不借助仪器,不经过吃和尝,很难直观分辨出来。

  例如,北京产的土豆与内蒙古产的土豆能够看得出来吗?或许只

  有把它们做熟了,才会知道那只容易煮烂的、开花的是内蒙古产

  土豆,它淀粉含量高。方法:将差异外在化。

  如美国的普度鸡,经过品种改良和使

  用特别的伺料,使鸡皮变成了金黄色,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这

  种鸡的营养价值提升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了差异的外在

  化。

  新西兰培育的黄色果肉的佳沛奇异果,也是这方面的绝佳

  案例。将内在差异外在化还有很多方法:如日本“男前豆腐〞通

  过卡通形象等为豆腐赋予男性“酷〞的气质,同时,以外围产

  品和外延产品作出差异。

  还可以学习德清源以传播〔公关、广告

  等〕来宣扬其高品质,进而凸显鸡蛋的差异。3。

  善于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特色塑造提升品牌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第一步就是,发现、发掘和抢占公共资

  源,包括产地资源和品类资源,这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除深加工食品外,绝大多数农产品具有天然激烈的产地属性和品类属性,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和特色是由产地和品类决定

  的。

  就像黄岩出

  蜜橘,安吉舞干好,巴城有大闸蟹,临安产小核桃。这些农产品

  会因为产地的不同而出现品质差异或者特色偏差。

  因此,农业品

  牌,必必需首先抢占原来公有的优质和特色产地资源,将其“据为

  己有〞。将产地和品类“私有化〞即企业化,用品牌代表之,把

  品牌与原产地、正宗这些概念紧密挂钩,并且植人消费者心中。

  饮食承载着文化,文化影响着饮食。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来到

  厨房餐桌,要想卖得多卖得贵卖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

  量,使品牌增值。

  因此,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成为创建品牌的必必需。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

  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例如,食品概念、饮食习

  俗、口味方法;又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这种资源,还包

  括人文历史。

  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宣扬引导,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纳通俗易懂的宣扬形式大力宣扬“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新闻单位应开拓专栏节目,加大对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扬力度,树

  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驰名商标,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强化争创品牌意识。

  〔二〕发挥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推动农业品牌发展。

  要建立起“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搭建平台,在资金、宣扬、税费、金融、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

  〔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激励龙头企业革新科技,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宣扬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

  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强化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四〕强化品牌创建管理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

  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以此激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

  〔五〕建

  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

  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以补贴、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宣扬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

  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给予摊位费补助。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够和问题

  一是熟悉不到位,品牌观念差。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

  营销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忽视品牌经营,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又缺乏应有的宣扬打造,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

  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

  从商标总量看,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省著名、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占商标数的近4%。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

  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地区发展不均衡。

  三是宣扬展示营销力度不

  够。

  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扬不够,即使有部分广告宣扬,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政府主导的宣扬工作更是薄弱,与相邻市县政府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扬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强化。由于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我市多数县〔市、区〕政府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

  政策扶持资金少,政策措施不尽完善,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

篇七: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

  篇一: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

  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主要产区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高

  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手段。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下,针对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可操作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

  农业标准化

  品牌管理1.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纵观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农产品品牌发展仍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牌相对量少,发展

  速度缓慢,科技含量低,地域分布不平均等。从农产品的相对量看,目前我国年注册农副产品商标量,约

  占我国商标注册总数的20,;从发展速度看,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统计,1991年在国际分类第三十类

  商品(主要为农产品)上申请的国内商标是1098件,到2005年增至19850件,年均递增率为

  91,,而同期

  我国商标总数由67406件增加到2099035件,年均增长率为

  198,,农产品增长速度仅为商标总数增长速

  度

  的45,,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商标整体发展速度;从科技含量方面看,我国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

  产品品牌少,初级农产

  品的产业链较短,大多扮演原材料的角色,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产品只在当地或某

  一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力,走出该区域,消费者对该品牌一无所知。虽然也有一些较出名的品牌,但无

  论数量与产值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多特色农产品因品牌知名度较小,标准化建设滞后,特色农

  产品品种老化,安全质量不达标,新型科技难以推广等,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

  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农

  民、消费者。在食源性疾病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频频曝光的严峻形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十

  分迫切。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攻城掠地,国内农产品品牌因为规模、技术、资金、品牌管理等原因难以抗衡。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农村市场要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是前提。在农产

  品需求、国外农产品竞争、农民增收的三重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是坚持产品市场化和

  经营产业化原则,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由粗放式低效农业

  向集约化高效农业转型。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政府规划与引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品牌管理策略,塑造农产品

  品牌形象的活

  动。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纽带来规范分散农户的生产活动,保证农产品品质统一。

  2.应分步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2.1制定农业标准,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制定农业标准,这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结合我国各地区

  农业实际,准备与有关部门协作,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积极改变农产品无

  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无标准流通的状态,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2完善四大体系,建立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

  将标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关键。

  从土壤质量、种植规范、田间管理、农业收获到企业加工、出厂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标准,逐步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农民主动实施的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各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由我局负责牵头,与相关

  部门配合,由农业技术专家作指导,参照国内外最新标准,完善各项农产品标准体系。特别在没有国家标

  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适合地区农业的标准体系。

  二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安全生产规程到农产品市场准入,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现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有效防

  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三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基础在建立标准体系,重点在示范带动。对此需要

  政府加大协调与推动力度,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示范区,并严格执行标准、梯次推进,挑选一批农业科技

  示范户进行示范引导,形成我县的标准化示范体系,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农业标准化不断完善

  和向前发展。

  四是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应以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为载体,把公司、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带

  动农户严格执行标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完善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组成的企业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使龙头企业在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过程中作为带头人,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中起到引导、拉动、促进的作用。

  3.我国在实施农产品规格化与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缺乏规格或标准的要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有些企业在降低成本及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无视工商部门的各项条令,轻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产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2“标准”定义不清,甚至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名称

  虽然农业产区已成立商会或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一定规模的组织带动该地区农产品牌建设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标准”范畴的了解,致使农产品质量、规格参差不齐。

  参考文献:[1]段进朋、党亚峰.我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中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7.6[2]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9[3]章军.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法.市场周刊,2009(3)[4]周丽永、林锐、肖艳.农产品品牌化及其策略探讨[J].农村经济,2006.7[5]于沛华.以农业标准化带动产业化[N].文汇报,20O0篇二: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

  民增收。现就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六项重

  点工程,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十六项重点工程之一提出了明确

  要求。这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

  约束加剧的新情况,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适应品

  牌发展和品牌消费的新趋势,作出的科学决策。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

  业化、市场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发展现代农业

  的客观要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实现特色农

  业产业集群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加强农产品品牌

  建设,可以实现品牌销售,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

  系和

  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

  手段;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

  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

  成效。但是,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较少、特别是名牌少,品牌知

  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先进地

  区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各地各单位

  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农产品品

  牌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品牌就是信誉、就是竞争力、就

  是无形资产、就是效益的理念,把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农业纳

  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面

  临的一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

  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加大名牌农产品培

  育力度,不断提升我市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

  二、明确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体要求

  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各种经

  贸洽谈会、农产品展销会和网络媒体为平台,以创建国家名牌、省名

  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为重点,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

  特色优势,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

  快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任务是: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农

  目标任务

  产品品牌。2011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品牌30个以上。其中丰润、丰

  南、滦县、滦南、乐亭、迁安、迁西、遵化、玉田每个县(市)区发

  展3个以上,开平、古冶、唐海每个县区发展2个以上;在现有农产

  品品牌中争取培育省级以上名牌5个以上;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

  认证的农产品10个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培

  育150个以上生

  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

  力的农产品品牌。

  三、严格落实农产品品牌建设各项工作措施(一)大力实施农业标

  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基础。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基础。

  要以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

  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广泛采用国际和

  国内先进标准,做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要求和操

  作规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

  管要求,结合优势农产品布局,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

  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测体系。

  要加快以(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业化经营

  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

  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

  农产品加工、流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龙头企

  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

  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龙头

  企业做大做强步伐,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包装上市。

  (三)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包装上市。要

  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鼓励、支

  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促进品牌农产品包装

  上市,促进农产品的品牌销售。同

  时要加大服务力度,协调有关部门

  关系,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

  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四)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影

  响力。

  响力。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根据

  国内外通行规则和市场需求,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依托优

  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基地。

  (五)积极组织名牌农产品申报认证,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

  积极组织名牌农产品申报认证,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

  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

  商标”的申报认证工作。要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申报

  认证,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在此基

  础上,加强包装、扩大宣传,大力推介,积极争创“中国名牌”和“中

  国驰名商标”,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要建立完(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加强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努力提高农

  产品出口份额。围绕农产品展示展销,继续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农业会

  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推介和宣传品牌,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使用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

  场占有率。

  确保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

  要加强品牌(七)自觉维护品牌形象,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确保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

  保护,努力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保障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对恪守

  信用者要予以宣传表彰。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

  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

  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构筑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

  要对市县农合联、(八)加强网站建设,加强网站建设,构筑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

  龙头企业所建网站进行完善提高,建立当地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

  加工流通企业、经纪人与专业合作社数据库。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电

  子商务网站,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

  态,定期发布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促进产销有效对

  接,实现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

  市成立以市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付国民为名(一)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组织领导。

  誉组长,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任组长,市委农工委副书

  记王晓峰、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王永红和市供销社副调研员、农

  合联秘书长杜九如为副组长的唐山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合联秘书处,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农产品品

  牌建设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

  责任体系,共同推动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农合联要

  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和创

  建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工作责任。要

  充分发挥乡镇级农合联分会作用,建立健全“以标准促生产、以品牌

  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与各有关

  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政策扶持。

  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农产品品牌创建奖补制度,对当年新注

  册的农产品品牌每个一次性奖补5000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每个一次性奖补5万元;获得“河北省

  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的,每个一次性奖补2万元。

  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促进农产品品牌

  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四)强化宣传推介。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

  强化宣传推介。

  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专题报道、网上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

  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市在唐山电视台每周推

  出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品牌进行宣传推介。

  以唐山市特色农产

  品展销中心为平台,集中宣传推介我市的品牌农产品,提高外地消费

  群体对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和帮助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宣传,加强横向、纵向宣传,拓宽宣

  传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强化督导检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农合联将把农产品

  强化督导检查。

  品牌创建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大力扶持,强力推进,定期对各

  单位品牌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年底进行考核评比,落实扶持奖励

  措施。

  篇三: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提要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着缺乏规划、体制

  不顺畅、推广简单、建设主体薄弱、投资不足、保护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层

  面提出要改进政府引导、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整合营销策略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标准化;整合营销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存在着规划、体制、推广、投

  资、保护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政府缺乏品牌战略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畅、品牌推广简单、经营主体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品牌保护不力等原

  因,致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

  (一)缺乏农产品品牌规划,相关管理体制不顺畅。各级政府热衷品牌评比

  和排序,推出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但是缺乏全国统一规划。还有些部门或机构

  的评选规则不够规范,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只重视品牌的评比,而忽视品牌培

  育和品牌维护的基础工作。我国农产品品牌评定部门很多,如国家质监总局、工

  商总局、商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各个部门

  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分

  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出现不同理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

  上形成若干个职能明确、分工明晰的权威机构或部门,由他们来制定全国性的农

  产品品牌认定的标准、程序和淘汰机制。

  (二)品牌建设主体力量薄弱,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发达国家农产品

  品牌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业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龙

  头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辐射农户的能力较弱。农业行业协会不是法人组织,资

  金实力小,违约赔偿能力有限,而农户的小农意识浓厚,协会和农户之间是一种

  松散的组织关系。

  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农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是以分散农户为主,资金积累缓慢而有限;同时,大多数地方集

  体经济规模小,农业合作组织也不完善;此外,国家财政对农产品品牌的国际推

  广、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产品的国内推广资金都十分有限。上述原因致使分布在全

  国各地的农产品以及一些地方特产形成不了品牌优势。

  (三)农产品品牌推广简单化和保护不力。

  农产品品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制于目标市场、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质量、形象设计、销售服务、广告宣

  传、品牌文化等诸多要素。我国在上述诸要素方面所做的工作过于简单化,基本

  上还停留在农产品推销阶段,离整合营销的要求还远。在品牌开发上重评比、轻

  培育,同一优势区域同一农产品品牌的数量繁多,品牌间恶性竞争,各品牌主体

  没有品牌整合的意识,不能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

  由于对假冒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假冒农产品品牌的事情时有发生,极大侵犯了品牌创立者的利益。

  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

  在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大势所趋。为了提

  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水平,必须在政府科学规划与引导下,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整合品牌营销策略,塑造农产品高美誉度和高附加值的品牌形象,实现从农业大

  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一)政府科学规划与引导。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弱势性,对农产

  品品质和安全不能有效控制,政府拥有信息、资源、组织、公正等优势,应该在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上发挥积极作用。

  1、科学规划区域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结

  构,发展优质品种和新兴品种。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

  篇四: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10〕45号)新政发〔2010〕【发布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新政发〔2010〕45号

  【发布日期】2010-04-24【生效日期】2010-04-24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

  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推进我区现代农业从生产型向市场

  经营型转变,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经营层次,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

  农民增收,现就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

  续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大力

  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

  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新疆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

  效益,推进我区从特色农产品大区向强区转变。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

  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滚动发展良好局面;基本完成瓜果、棉花、畜禽、特色农产品四大系列产品的商标注册申报和绿色

  食品认证申报工作,培育一批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农产品商标得到广泛注册和使用;发展做大一批传统农产品

  品牌,整合做强一

  批同类农产品品牌并形成区域性名牌,培育2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地理

  标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农业名牌产品,5个以上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和新疆农

  业名牌产品,形成各层次有机结合的品牌集群;培育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

  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农产品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

  名牌”的良好机制,探索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之路。

  二、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一)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紧

  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

  优扶强”的思路,统筹制定本地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

  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关键,挑选有实力的企业进一步

  重点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

  机制,把握层次,梯次推进,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发展良好局面。

  (二)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

  结合我区农业发展现状,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以瓜果、棉花、畜禽、特色农产品四大系列产品为主,以创建名、精、优、新农产品品牌为

  战略方向,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

  品”、“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为建设重点,着力

  打造一批事关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

  破”的原则,制定自治区推进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措施,运用商标

  战略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

  坚持“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的导向,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

  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开展商标注册。加强业务辅导,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根据自身规模

  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制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方案,创建不同层级的品牌。切实加强农产品

  地理标志和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工作。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国及时注册商标,取

  得商标国际保护,避免出口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培育发展各类商标和品牌。在自治区统一领导下,每年由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

  “新疆著名商标”,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

  每年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

  督局组织认定“新疆名牌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每年由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

  “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组织申报“中国农业名牌产品”。

  (五)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国家级品牌的推荐申报机制,以及

  自治区级品牌评定(认定)管理办法,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社会团体和

  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品牌认定和评估机制。

  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农产品品牌名录,建立重点支

  持的农产品品牌企业和产品目录。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开展品牌质量评估与社会公众测评,建立健全品牌届期续查、年度审查、动态抽查以及公众监督等动态复核办法,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品牌动态管理机制。

  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树立“质量为本、以质取胜”理念,把加快农业标准化

  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

  系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

  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业标准

  化示范区(场)、示范县建设,推进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

  (二)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围绕自治区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

  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与

  产品认证一体化,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产品品牌建

  设相结合,依靠品质打造品牌。

  四、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市场准

  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相关单位的监管责任,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环节、各

  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管理,强化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

  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

  出疆(境)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

  的质量、品质和安全。建立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打牢农产品品牌发展基础。

  (二)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

  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

  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

  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

  五、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一)全面深入进行宣传推介。各地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

  专栏节目、新闻发布(电视直播)、专题报道、网上农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

  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以区外市场为重点,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和网络营销,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

  品牌农产品,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新疆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和

  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加强横向、纵向宣传,拓宽宣传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正确引导消

  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制定《新疆特色农副产品指导目录》,用以加强品牌农产品

  认定、市场交易认同和规范平台建设。增强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推行主渠道营销配送,改

  进防伪技术,建立市场监控体系等,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在条件具备的地

  方和目标市场,推进品牌农产品专柜和专业市场建设,防止鱼目混珠,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

  各级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

  法权益。

  (三)加快农产品市场平台建设。根据国内区域性消费特点和市场需求差异,以展会为

  突破口,优先打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平台,借助其中心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华北、东北、华东、华南以及港澳台地区。引导企业、经销商借助三大平台建设,逐步在华北、华东和华

  南等地区的大、中城市建立集散分销渠道,逐步在区外形成配送灵活、四季销售、保鲜供应、长期稳定的外销网络,辐射全国中、高端市场。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林果、蔬菜、畜禽、花卉产品和其他特色农产品出口为突破口,主攻中亚、俄罗斯市场,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

  (四)完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建立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

  为品牌创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人才培训、商标代理以及社会中介评

  价等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

  测、研究发布等工作,提高对市场供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引导企业、基地、农民按

  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营销。支持品牌企业组建产销联盟,协作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订单农

  业,形成互利共赢格局。规范营销程序和物流程序,建立运作有序、功能完善的品牌农产品

  售后服务体系,确保能够四季足量、保质保鲜供应新疆特色农产品。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人才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品牌创建经验丰富、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

  六、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建立组织机构。自治区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产品品牌

  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督查和考评工作,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

  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各地(州、市)、县(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创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

  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二)实行政府奖励。从2010年起,自治区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500万元,主要用于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培育和保护工作,奖励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

  和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单位、企业)及个人。其中: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

  标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和首次获得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加强政策扶持。从2010年起,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著名商标”、“新

  疆名牌产品”、“新

  疆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在以下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相关项目立项、审批或核

  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职业培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的认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基金、品牌发

  展资金安排及出口信用保险、名牌出口商品评定等。同时,定期发布优先采购农产品品牌产

  品名录,在政府采购、财政资金建设的重点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项目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品牌企业,优先推介使用列入名录的品牌产品。

  (四)明确责任分工。

  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自治区工商局负责全区“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和“新疆著名商标”;自治区质监局负责全区“中国名牌

  产品”、“新疆名牌产品”;自治区农业厅负责全区“中国名牌农产品”、“新疆名牌农产

  品”认定和申报等服务工作,并分别根据自治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

  方案。自治区林业、畜牧、农业产业化、农机、水产等农口部门要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中

  找准位置,发挥职能作用,抓好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落实。自治区发改、财政、商务、金

  融、保险、税务、检验检疫、交通、铁路、民航、海关等部门都要在职责范围内为农产品品

  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共同支持和推进自治区农

  产品品牌建设。

  (五)加强督查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细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农

  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抓好督查工作,定期通报督

  查结果,确保完成农产品品

  牌建设目标任务。

  二?一?年四月二十四日

  篇五: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cn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叶敏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农产品

  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本文对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

  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建设

  对策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农

  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创建农产品品牌,实施品牌

  经营战略。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的保护力度和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农产品横行,消费者很难区分真货

  和假货,以致不敢购买品牌农产品。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政府对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不足。据权威部门统计,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仅占财政总

  支出的6.4%左右,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3%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4%—5%的水平,而且也低于30个最低收入国家20世纪80年代

  平均0.65%的水平。我国农产品

  品牌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农业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实力还较

  弱,品牌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农产品品牌还处于弱质阶段,特别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是农产品品牌创立和发展的依托。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

  规模偏小,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每家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差别很大,造成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同时,由于每家生产经营者规模

  小,市场覆盖率低,所得利润非常有限,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影响品牌

  建设。

  (三)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大多只是经过简单的初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使得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另外,我国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包装粗糙不

  美观,无法体现优质优价,因而很难进入高级的超级市场。形成上述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cn就是缺乏科技含量。品牌的基础是质量,质量的背后是科技支持。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归根到

  底是科技的竞争。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过程中,从种苗的培育到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的加

  工、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如果科技不到位,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都将大打折扣。

  (四)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目前大多数农民没有形成实体公司和企业,以小规模农户为主的居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下,相当多的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缺乏建设农产品品牌的意识。这些企业片面认为创建品牌费时费力费钱,还要冒风险,因而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销

  量,竞相为品牌企业贴牌生产。贴牌生产非长久之计,这会造成我国农产品企业利润微薄,影

  响企业经济利益和自主创新能力,农产品生产经营受制于人。

  (五)农产品企业的品牌运作水平较低

  很多农产品企业在品牌推广策划中没有聘请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完全靠自己的感觉和认

  识进行。而这些公司的企业家缺乏市场策划经验和品牌建设的知识,加上这些企业家要将主要

  精力放在农产品

  收购和质量管理上,很难进行高水平的品牌管理和市场运作,导致品牌农产品

  的市场运作水平

篇八: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驱动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品牌农业的引领作用,提升X农业产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精准脱贫、全面奔康,推动我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工程,培育壮大“X”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奔康,实现X向农业强省、品牌大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有效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形象塑造和传播推广,提升全省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质量至上。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管并重,全程全员全面提升质量,保障和维护品牌农产品“绿色健康、有机生态”的品牌公信力和质量安全。

  坚持企业主体。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知名品牌,拓宽推广渠道,提升品牌价值。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支持、标准制定、评选认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品牌的良好环境。

  坚持协作共建。整合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专家的指导作用、媒体的传播作用、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构建各方参与、共建共赢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X年,全省培育发展农产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市县级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优质品牌农产品200个以上、“三品一标”产品5600个以上;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X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争创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X质量奖及提名奖,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农产品品牌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质量基础有效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农产品品牌体系不断壮大,知

  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市场消费信心大幅提振,“X”字号农产品唱响国内外市场。

  二、重点工作

  (四)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按照“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原则,依据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标准要求,修改、完善、提升与品牌建设配套的农业产业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鼓励各类品牌创建主体开展合作,联合开发企业联盟标准。加大已制定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实施,大力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与质量安全。引导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和环境认证管理体系(ISO14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X)、食品安全体系规范(HACCP)等标准认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强出口备案种植、养殖场监管,大力实施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业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列首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统一对品牌农产品开展定期抽检,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建立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品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禁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行

  为。强化省、市、县、乡四级质量追溯管理,搭建品牌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引导农产品品牌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物联网质量追溯系统,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落实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对违法企业、责任人依法实行市场禁入。(农业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六)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工程,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体系。一是实施品牌孵化工程,新增一批新品牌。要做大增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开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同”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产业基础的企业发展企业自主品牌和产品品牌,新增一批在消费者中有质量信誉、有市场优势的拳头产品。二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做强一批老品牌。要做优存量,引导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等更高含金量的知名品牌,扶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加大X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外官方注册力度,充分发挥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三同”工程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老品牌做大做强。三是实施品牌创新工程,弘扬一批特色品牌。要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和保护,推动产地粗加工和精深加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农

  产品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聚集区(项目),促进农产品品牌消费,激活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四是实施品牌整合工程,打造一批旗舰品牌。要坚持发展本土品牌与引进品牌相结合,支持中小品牌抱团发展,通过融资、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品牌、大企业、大集团,持续做大做强X茶、X菜、X猪、X果、X药、X丝等具有X特色产业优势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依法开展商标注册、证明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旗舰品牌,构建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五是实施品牌信息工程,培育一批电商品牌。要大力实施“互联网+”X农产品行动,瞄准电商大市场,抢占新生代消费市场,重点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本土化的省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支持壮大一批有潜力、有亮点的省、市、县三级农业电商企业,支持在各大电商平台设立“X”字号农产品特色馆、精品店,打造一批X农产品电商品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社)

  (七)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围绕扩大X农产品社会影响力、公信度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农业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增加农产品文化含量,注重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规范产品包装标识,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和增值。举办X国际茶业博览会、X泡菜博览会、中国·X(彭州)蔬菜博览会等“X”字号农业展会,参加“惠民购物全X行动”“X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向社会集中宣传推

  介优质品牌农产品,亮好“X”字名片。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与商贸流通主渠道的对接,推动“X”字号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支持企业到境内外重点城市开设品牌农产品专营店、设立品牌销售专区。构筑X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支持“X”字农产品品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X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扶贫移民局、省政府新闻办、X博览局、省供销社、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八)做大做强品牌企业。鼓励农产品品牌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加工能力,为品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支持开展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和农产品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鼓励品牌企业兼并重组和品牌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构建集群发展格局。支持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农产品品牌企业上市融资,改善资本结构,做大做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省金融工作局)

  (九)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产品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农产品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品牌意识的企业家。鼓励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建

  设中介服务组织和服务平台,提供农业品牌设计、营销、咨询等专业服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品牌整合、市场策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品牌主体之间开展生产、销售、信用等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合作,实现多主体联合发展。引进新兴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品牌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农产品品牌专家的智库作用,对品牌建设给予指导,为品牌培育和发展工作“把脉”“会诊”及开展跟踪式服务,助推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十)加强品牌保护监管。建立严谨公正评价体系,科学设置与量化考核我省农产品品牌的真正价值和真实竞争力。通过品牌评价,将认定的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品牌价值的农产品品牌纳入X省知名产品品牌目录。完善品牌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对认定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监管,构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切实保护农产品品牌形象。(省工商局,农业厅、商务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各地要加强品牌发展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突出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引导品牌发展合理布局,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把品牌战略落到实处。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管理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强农产品品牌经济研究,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十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建立品牌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依托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农业改革科技创新示范奖补等项目,支持原生地品种保护开发、农业品牌科技创新等品牌农业生产重点环节;支持优势区域公用品牌、重要产品品牌、重点企业品牌开展宣传推广、营销推介、电子商务;支持科研院校等智库开展农业品牌研究服务;支持政府购买农业品牌研发成果;支持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训。

  (十三)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等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品牌意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X”字号农产品品牌成长,讲好“X”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篇九: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案

  (2023-2025年)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做好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有关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打造更具影响力和消费者忠诚度的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品种、品牌、品质上下功夫,解决农业品牌“小、散、弱”问题,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提升品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特色的品牌强农兴农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更好地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建立支持和保护品牌建设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激发农业品牌发展内生动能。

  (二)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以系统化思维开展品牌建设,综合

  统筹、设计、研发、生产、宣传、营销等要素,高水平谋划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发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三)立足特色,品质保证。立足特色区域资源禀赋,以优势产业链为基础,实施差异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建设路径。严把质量安全关,走质量兴农,以质取胜的道路,通过产品定位、标准实施、全程监管,全面提升的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

  (四)自主创新,文化塑魂。围绕良种资源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矩阵塑造等方面,充分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商标注册、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模式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推动“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统一产业链布局、统一品牌标识、统一管理机制、统一品控标准、统一市场形象,提升品牌附加值。

  2023年定位“基础建设年”。成立“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管理办公室,搭建完善品牌运营体系,建立公用品牌授权产品目录,引导打造农产品公用品牌20个以上,乡镇农产品公用品牌20个以上,企业品牌达到20个以上。建立“鲜农”品牌示范基地20个,授权

  企业使用“鲜农”品牌超过20家,授权农产品使用“鲜农”品牌超过20个。

  2024年定位“品牌提升年”。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达到10个,市县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达30个以上,乡镇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达30个以上,企业品牌达到30个以上。建立“鲜农”品牌示范基地30个,授权企业使用“鲜农”品牌超过30家,授权农产品使用“鲜农”品牌超过30个。

  2025年定位“效益呈现年”。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达到30个,市县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达50个以上,乡镇级农产品公用品牌达50个以上,企业品牌达到50个以上。建立“鲜农”品牌示范基地50个,授权企业使用“鲜农”品牌超过100家,授权农产品使用“鲜农”品牌超过100个。

  四、工作任务

  (一)品牌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整合、完善、优化农业品牌发展的相关规划,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在农产品公用品牌统领下,实现各级农产品公用品牌有序联动,促进市县、乡镇、企业品牌协同发展。科学指导品牌运营管理,制定品牌传播计划,细化目标职责和项目清单,明晰战略架构、战略目标、组织模式、管理体系及战略路径等内容,利用子品牌的特色、质量优势提升母品牌的知名度,借助母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子品牌的发展空间,实现母品牌和子品

  牌良性互动,带动更多质量稳定、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入公用品牌。

  2、夯实品牌政策支撑。以农产品公用品牌为引领,出台和完善“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相关政策措施,规范标准制定、认证实施、机构管理、标志使用和监督管理。采取签订许可使用合同、统一宣传标识、不定期监督检查等方式,对公用品牌许可使用进行全过程规范,保护公用品牌专用权。建立农业品牌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鲜农”建设。

  (二)品牌形象体系建设工程

  1、打造视觉识别体系。加强政府主导,统一形象标识,结合生态、地域、文化等元素,打造“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主形象标识,构建可识别、差异化、立体化的品牌形象体系,统一规范使用品牌传播符号,强化品牌消费认知。推进“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主体形象标识在国内外进行集体商标和版权登记,取得产权保护。

  2、加强标识推广应用。加强全媒体宣传推广,重点聚焦新兴媒体,优先农业系统推广应用“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标识,统一文件封面、办公耗材、活动物料、会议背景、宣传海报等的应用。拍摄专题片,有针对性地在特定区域定期投放,以公益广告形式在媒体进行宣传推介。统一在“鲜农”品牌示范基地的导视系统中应用公用品牌标识,并逐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基地(园区)等推广应用。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标识在农业系统中全覆盖。

  (三)品牌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1、构建自上而下品牌生态。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平台主体作用,以消费者认可为目的,延伸品牌生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围绕重点农业全产业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县、乡镇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培育及市场营销、日常监管检测、配套设施投入、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公用品牌统筹机制,充分调动各市县及乡镇的积极性,打造龙头企业、核心优势产区和文化支撑体系,有效带动各农产品公用品牌集群发展,提升“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品牌活力与市场魅力。

  2、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探索柔性和刚性相结合的“鲜农”母子品牌经营机制,建立品牌管控制度体系和品牌危机管理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品牌结合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统领下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矩阵,实现每个“鲜农”旗下授权企业均具有明确的品牌定位,鲜明的品牌名称、企业标识、宣传用语等。

  3、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依托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品牌核心价值,提升品牌整体价值度。引导中小微型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标识商标注册和保护,培育自主品牌。发挥农产品公用品牌的链接支撑作用,推进市县、乡镇多级赋能,对符合准入门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施行分级授权管理,进而形成“省级公用品牌+市县级公用品牌+乡镇级公用

  品牌+企业品牌”相互提升、协同推进、共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1、建立公用品牌准入标准。根据“鲜农”品牌定位和质量要求,建立“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授权管理规范,明确准入准出标准和奖惩机制。制定农产品公用品牌认定和评价机制,建立农产品公用品牌和品牌企业评选与认定办法,完善年度检查,随时抽查、公众监管等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评审管理办法;形成统一领导,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参与的专家团队,每年评选一批市县级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名单进行发布。加强证后监管,组织对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开展监督检查、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

  2、健全品牌生产标准体系。认真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农产品公用品牌标准体系基础上,围绕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加快完善和制定、修订操作性强的各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从基地环境、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分等分级、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生产全流程,制定主要授权品类及其深加工品的生产标准,并逐步延伸至所有品类,以实现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品质、加工包装全产业链的品牌标准体系全覆盖。

  3、加强品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组织化、产业化优势,鼓励品牌授权企业积极推行“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制定创建“鲜农”品牌示范基地认定标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产业带项目建设,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的农产品种养基地。力争在2025年底前打造“鲜农”品牌示范基地30个,推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带动全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五)品牌评价体系建设工程

  1、构建品牌价值定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动,系统梳理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和地域人文等资源,挖掘品牌价值基础,开展产品特性分析、消费调查研究,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人群定位和价值定位,彰显“鲜农”特有的农业生态及文化价值。

  2、建立公用品牌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鲜农”品牌为核心的市县、乡镇三级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制定《农业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与核算方法技术规范》、《农业品牌企业价值评估与核算方法技术规范》等标准,支持农产品公用品牌开展产品品质分析评价,筛选农产品特征性品质指标,初步构建农业公用品牌和农业企业品牌价值核算体系,为建立健全公用品牌市场化机制提供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产品内涵。

  3、制定公用品牌评价管理办法。明确“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体系内品牌的征集范围、推荐程序、评价标准、奖惩机制。细化市县及乡镇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品牌规划、品牌培育、基地建设、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品牌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和量化指标,依据品牌评价标准,做好品牌挖掘、遴选、培育工作。严格执行准入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提高“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公信力。

  4、开展公用品牌评优。鼓励“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旗下市县农产品公用品牌申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探索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委托第三方品牌权威评估机构,对优势产业链的农产品公用品牌进行价值评估,每年定期发布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和竞争力指数,鼓励参与全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品牌宣传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1、强化线上宣传。一是拓展宣传推广渠道。加强与本土主流媒体深度合作开展系列宣传,投放宣传片讲好品牌故事;各级融媒体矩阵全年宣传“鲜农”品牌,结合旅游、气象短信推送宣传“鲜农”品牌。二是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搭建“鲜农”官方视频号和微商城,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线上融合推介;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型自媒体进行产品和活动宣传,适时举办“鲜农”品牌达人赛、直播带货等活动扩大影响力;充分利用线上冬交会信息平台,建立线上品牌馆,开展品牌宣传推广。

  2、拓展线下推广。拓展省内市场。举办“鲜农”品牌发布会和品牌专场推介会,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互联网+”、“众商模式”、“私人定制”等新兴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推进“旅游+”“健康+”“文化+”融合发展,建立“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展销馆。促进农产品集散流通,加强农业品牌主体与商贸流通主流渠道对

  接,推动农业品牌进学校、进机关、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进景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重点宣传推广“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利用新闻媒体和国内外品牌专业展会、节庆活动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化推广“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

  3、加强品牌文化赋能。推动农产品公用品牌与地域文化融合,深度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文化精髓,加快具有传承区域民族历史和农耕文化的独特气质和文化根基等元素融入农业品牌,提升农业品牌文化内涵。强化“鲜农”文创产品研发,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举办“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大赛和文创活动,激发农业品牌创新创意氛围。

  (七)品牌管理体系建设

  1、强化品牌运营管理。引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跟进、农民积极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形成大中小并举的品牌主体集群。聚焦公用品牌授权管理,设置“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管理办公室,创建品牌管理平台。建立“鲜农”品牌授权产业产品目录,加强公用品牌培育和授权管理、保护、品控、营销等方面建设。加强对“鲜农”授权使用主体的监督检查,建立退出和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对品牌农产品的跟踪动态管理,以品牌目录的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布,实行社会监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推动数字品牌管理。通过创建“鲜农”农产品公用品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农业品牌大脑(农业基地数字地图)”,建立“一企一码”,引导品牌主体运用数字技术,优化管理服务,完善业务流程,推进品牌管理、市场监测、展销推广全流程数字化工作。建立农业基地数字地图,做好与质量认定、安全追溯、诚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平台对接,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掌握品牌发展动态,促进协同监管和信用约束,为品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八)品牌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支撑服务体系。组建农业品牌专家智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作用,支持开展基础研究、营销推广、人才培养、监管服务等工作。每年定期发布《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报告》,开展农业品牌市场消费研究,建立科学规范、具有公信力的农业品牌跟踪评价机制。

  (九)品牌人才体系建设

  1、加强“新农人”培育。加强“鲜农”品牌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产品营销、宣传策划等专业人才培养;引导新农人主播以及大学生创业和实习生进入“鲜农”品牌经营领域;将“鲜农”品牌推广纳入各类农民培训课程;建立完善由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打造“鲜农”品牌输送各类人才。

  2、打造一批“农业品牌管理人员”。面向全省挖掘一批优秀农业品牌品牌管理人员,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且具有较强创建品牌意识

  农业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能力培育,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农业企业经营者,树立优秀典型,力争打造一批“记得住、叫得响、走得出”的农业品牌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农业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格局。组建农业品牌建设专家团队,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法务咨询、视觉包装设计、标准体系建设、营销管理策划等开展农业品牌服务。统筹协调全省农业品牌建设工作,拟定品牌建设指导性意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强化日常督促指导,确定年度品牌建设考核办法,严格组织实施专项考评。

  (二)强化资金保障。严格专项资金申报及使用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整合资源,地方财政每年安排农业品牌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龙头企业扶持、订单农户培育、农产品公用品牌保护提升、品牌宣传推广、数字农业培育及发展等方面,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程度。各乡镇应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小镇、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品牌建设。

  (三)强化协调推进。聚焦农业资源和产业特色,组织制定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总体规划。各市县、乡镇要紧扣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明确本区域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落实,做到全省上下联动,逐步形成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农产品公用品牌三级联动布局。各市县要明

  确责任分工,建立责任落实制度,由市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各乡镇要紧密与市县各有关部门加强联动,通过多种形式,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矩阵,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强化督导考核。加强绩效考核,对公用品牌设计、宣传、营销等环节进行效果评价,评价结果纳入考核范围。省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督导,督促各地加快推进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对抓落实成绩突出的市县及时通报表扬,并在下年度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推荐访问: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农产品 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