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2035规划9篇

时间:2023-05-11 13: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教育2035规划

  

  2021年第2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王洪才摘

  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大厦的“地基”,“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我国本科

  教育在经历了快速的规模扩张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要提

  升本科教育质量,必须借鉴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并且进行哲学审辨。高质量的教育行动方案

  起于对培养目标的设计,只有目标正确、手段合理,才能保证结果有效。新时代,我国本科

  教育应将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作为办学理念和教师行动指南,有效地应对来自国

  际化、信息化、普及化、个性化的挑战,全面地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关键词:本科教育;质量诉求;挑战;应对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21)

  01-0037-1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求,无法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状态;高等教育不够协

  互补效应,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

  调,说明教育体系内部分工不够明确精细,无法产生

  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

  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m无疑,这是一次新

  的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它勾画了教育发

  展前景,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需要。这四个方面的发展任务就是高等教育面向2035的发展任务,也是本科教育的改革发展基本方向。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本科

  不牢,地动山摇”,体现了国家对本科教育的高度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

  重视。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

  绩,毛入学率变化最为显著,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

  作会议拉开了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序幕,本科教育

  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叫标志着大众化任务基本完

  必将在质量、公平、效率和协调这四个方面取得突

  成,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普及化阶段。这意味

  破性进展。閲着我国在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后,高等教育发展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即向更有质量、一、本科教育的重新定位面向2035年本科教育该怎么做,首先取决于其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协调的方向发展。高等

  教育质量不高,意味着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不

  强,就无法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有力人

  科学定位,定位不准自然会决策失误、效果不佳。

  才支撑,就无法创造领先世界的原创性成果;高等

  在教育总体实现现代化战略中,高等教育必须率先

  教育效率不高,意味着高等教育竞争力不强,就无

  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心;高等教育不够公

  平,意味着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实现现代化,因为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龙

  头。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需要看本科教育

  发展程度,因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厦的地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研究"(18JJD880005)

  作者简介:王洪才,男,河北邯郸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与现代大

  学制度。3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所以,只有本科教育超前达到了现代化水平,才能

  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问题根源是什么?这就必须回

  使高等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也能够带动整个教育

  体系总体实现现代化。很显然,我们无法对2035年本科教育状态做一

  个精准预测,其根源就在于社会变化的速度太快,影响的因素太多,根本不受人们的意愿控制,我们

  只能对2035年本科教育的基本形态做一个粗略估

  计。诚然,这个估计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否则就不

  足凭信。为此就需要在变与不变之间进行抉择,即

  需要思考哪些必须变,哪些可能变,哪些无法变。

  毋庸置疑,目前阻碍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东西必须

  要改变,如思想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评价

  方式等。而有些东西则是必须坚持的,如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方

  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培

  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另有一些变化却是不

  确定的:首先,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变化,它对本科

  教育的影响也一直在变化,从局部渗透已经发展到

  全方位渗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次,国际影响因素也一直在变。随着中国经济实

  力的增长,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

  全球化的态度,特别是中美关系因素,都会影响中

  国高等教育发展形态;再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

  略也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自然也会影响

  到本科教育的状况;最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一直

  在变,而这是一切变化的根源,那么,这必然会对

  中国本科教育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面向2035年本科教育,既是一个科学

  的严谨的命题,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题。因为

  对于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我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而且必须非常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因为只有想

  象得越丰富才能对未来设计越周密。当然想象力发

  挥的前提必须是非常理性的,这样才能成为发展理

  念。为此就需要维护有一个科学的架构。那么,建

  立思维逻辑就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

  必须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逻辑巴

  这是我

  们思考的基础,也是推测“变”的根据。如果没有

  问题为先导,则思维就没有对象,那么思考也就没

  有了目标。如目前本科教育遇到的质量漩涡问题就

  是我们思考的起点。本科教育质量问题集中表现为

  38答。一般认为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时,教

  学方式落后等。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由教学理念落

  后、教师素质不高和教学管理水平不足造成的。应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必

  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素质不高和教

  学管理水平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并涉及教学观

  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一系列问题。这些也是未来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基

  本问题。因此,探讨这些基本问题,对探讨面向

  2035本科教育状态具有直接的意义。我们知道,教育不仅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

  来,也必须要面向国际。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可

  能封闭地办教育。对于国际上先进的经验我们始终

  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当然,学习不是模仿,学习

  目的是为了领会其实质内涵,找到其获得成功的内

  在逻辑,从而学到其中真谛。通过学习国际上本科

  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我们自身的不足,从中找到

  适合我们的前进道路。我们学习国外经验并非将其

  作为圭臬,而是作为借鉴和超越的基础。为此,我

  们需要对何谓先进的经验进行认真的甄别。过去我

  们对国外经验常常带有一种膜拜的心理,结果造成

  了照搬照抄,不符合自身发展需要,最终不得不进

  行调整改造。今天我们越来越理性,在学习国外先

  进经验的同时就要看到其局限性。因为任何经验都

  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而非必然具有普适性。不容

  否认,这些经验是具有启发性的,有助于我们探索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故而,无论是对当下本科教育

  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目的都

  是为了找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找到本科教

  育发展的普遍路径。集中到一点,就是本科教育究

  竟应该承担什么职能?我们认为,本科教育首先应完成通识教育任

  务叫即让本科生真正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做

  好自己的人生价值选择;其次是完成专业教育任

  务,使本科生接受一定程度的专业训练,掌握一定

  专业的核心技能,能够适应某个专业领域的基本要

  求;再次是完成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打下终身学

  习的基础。这一点应该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

  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起来,不能孤立进行。它往往需要掌握一定的科

  个人类的。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并接受一定的科学研究训

  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磨砺学生的思维方式;

  展目标,这有助于个体对未来的适应与调整。在这两个宏观的视角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哲

  学的视角。在分析历史经验和国外经验的时候,我

  的视角是彻底地看问题的视角,是透过现象看到本

  最后是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设计,明确方向和发

  们就已经隐隐地看到了哲学视角的影子,因为哲学

  质,通过个别现象发现一般规律。所以,哲学的视

  二、本科教育的方法论思考角才是我们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换言之,无论是历

  面向2035的本科教育该怎么做,显然这不是一

  个纯粹的思辨研究课题,当然也不是一个可以实证

  研究的课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课

  题。因为面向未来必须脚踏实地,只有做好当下,解决好目前高等教育或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才可

  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作为行动研究的前提就是对高

  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国际

  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以理性的视角

  提出前瞻性的目标,进而提出行动方案,并在实践

  中施行以检验行动方案的可靠性。这个检验过程也

  是新的行动研究的开始,因为当行动方案受阻时,就需要诊断其原因。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就需要制

  定新的行动方案以弥补原有方案的不足,然后再进

  行实践检验。可以说,整个社会改革过程都是因循

  行动研究路线行进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能例

  外,本科教育当然也如此。在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采用什

  么样的视角进行分析最为合适?首先是采用历史视

  角,即根据历史上的成功经验来评判当下面临的问

  题。从历史视角出发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并不充分。

  通过历史研究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

  我们要寻找的历史启示。毕竟历史的已经过去,过

  去的未必适合当下,更不可能适用于未来。其次是

  釆用国际视角,即根据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发展成功

  经验来审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进行

  反思并提出对策,但这个视角也只能是参考,不能

  作为根本依据,毕竟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没有完

  全的成功样板可以照搬照抄。何况国际上的成功经

  验也已然是过去的,不足为当下取法,甚至这些经

  验在其国内也无法复制,何况拿到异国他乡。但通

  过跨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

  西,这些就是超文化的或普适性的东西,是适合整

  史的还是国际的,这些都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一

  般规律,只有进行哲学的审视,才能发现高等教育

  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找到本科教育的根本遵循。因此,我们在运用行动研究范式的过程中,无

  论是对历史经验分析还是对国外经验的借鉴,都需

  要采用哲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运用哲学的方法来

  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哲学的方法不是具体科学方

  法,而是一种总体科学方法,是整体科学方法论。

  所以,采纳哲学的视角意味着我们应当运用系统科

  学的方法,而非某种具体的方法。换言之,在运用

  各种具体方法之前都需要进行哲学的审视,看看它是

  否适合运用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中。三、本科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教育是面向理想的事业,高等教育的目标就

  是为了培养理想的人,为了实现社会的美好理想。

  而美好理想必须基于现实,必须针对现实问题进行

  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和

  批判,我们就找不到通向理想的路径。对于未来本

  科教育发展的研究,也必须以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为

  前提,即必须能够解决目前本科教育发展中的困难

  和问题。毋庸讳言,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正在遭遇挑

  战,遇到了质量瓶颈。这个难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本

  科教育规模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造成了人

  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虽然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

  育,但不能不为学生就业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影

  响下,经济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同,大学生就业形势

  严峻也将长期存在。在这个时刻,大学生能否灵活

  地调整就业策略,能否积极地进行创业,就是对大

  学教育质量的考验。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

  发展趋势而言,已有就业市场很难满足每年几百万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势必有相当多的人主动地

  3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放弃寻找现成工作岗位而走向独立创业。当然,独

  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就很难激发其学习的立创业不是仅指个人创业,也不是指完全白手起

  自主性;其次,现在网络资源对学生诱惑力太大,学效果;再次,随着学生的权利意识增强,学生越

  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难以满

  家,而是指寻找机遇,新辟产业。这种创业一般是

  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很难提高教

  团队的而非个人的,不仅依靠个人自筹资金,也依

  的,是个体创新意识的表现,是其创新创业精神的靠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但创业理念必须是独立

  来越具有自主性,从而教师的权威性也在下降。最

  具体展现。可以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高低是

  足。在精英化时代,学生读书主要是为了改变命

  对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如果大学生缺乏创新

  创业潜能,就意味着大学生在自主性、独立性和创

  造性上的缺乏,就意味着其专业知识素养还没有达

  到能够灵活运用的地步,还不能用于解决生活和生

  产实际问题,还不能担负起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

  出贡献的责任。就目前而言,大学生每年直接参与

  创业的比例普遍较低卩一般都低于5%o

  [8]大学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就要首先明确创新

  创业人才的具体标准,否则就无法用培养创新创业

  人才目标来引导教育质量评价、教育内容设计和教

  育教学方法选择。目前国内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

  标阐述主要还停留在政策文本层面,还没有转变为

  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没有进入高校管理过程,也与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联系。教师

  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习惯于讲授式

  教学和闭卷考试方法,这并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

  养。目前本科教育普遍缺乏按照创新创业人才要求

  进行改变的动力。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目前高校以

  科研为中心叫

  对于教师的考核以科研产出为主,从

  而使教师的科研压力非常大。此外,管理部门并未

  对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做出调整。与质量直接相关的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如果教学内容空洞无物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

  法落后、教学理念过时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原因

  在于教师不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不关心社会发展

  要求什么,不能把知识背后的意义揭示出来,从而

  与学生发展需要脱节。显然,很少有教师把学生作

  为知识的探索者看待,未能意识到学生们已经具有

  了很强的分析批判能力,并未察觉到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可能是不适合的,当然也没有真正把学生感兴

  趣的问题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对待。本科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首先,40运,是为了实现社会流动,所以学习动力十足。而

  在走向普及化的今天,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下降;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知识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教师

  的视野越来越受局限,教学内容不再具有专有性;

  同时,随着学生评教机制的引入,教师也失去了对

  学生评价的决定权,这开启了一个师生平等主义时

  代。何平等主义文化的本质是对话,是倡导理性协

  商阿,但教师们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由于目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已不再具有专有

  性,就在无形中降低了其权威性,教师必须在提高

  知识的实用性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如果教学内容除

  了应付考试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作用,学生就不会认

  真对待教学。如果教师以探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或许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此时课堂所传授的知识

  主要是作为理智训练的材料而存在,学生可以在其

  中磨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本质的辨别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就能够使

  教学变成一种游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学生

  的多方面素质无形中得到培养,这对于学生应对未

  来挑战是非常有利的。有人说,学生学习是为了学分,是典型的功利

  主义表现。这个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触及

  事物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所以,大众化所带来的就是个性化问,虽然个性化不是多样化能够解决的,但多样化是不

  可绕过的。个性化需要兴趣化,需要把激发主体积

  极参与作为核心目标,为此要求学习主体具有探索

  性,能够获得亲身体验。传统知识形态已经难以激

  发学生参与,因为这种知识偏理论性,缺乏感性基

  础;这种知识偏静态,缺乏动态性;这种知识偏封

  闭,缺乏开放性;这种知识偏专断,缺乏对话性。

  总之,这种知识偏抽象,缺乏生活性,无法让人

  亲近。出现这种状况,或许与教师缺乏生活体验有

  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关,或许与教师固守传统的知识范式有关,或许与

  究社会需要有关。影响力的指标,它并不代表独创性有多强,但可以代

  教师不主动研究教学、不主动研究学生、不主动研

  表对学术共同体影响有多大,当然是对学术普及的影

  响力,而非对学术前沿探究的影响力。第二是来自信息化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教学

  所以,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主体体验并非易

  事。教学之所以是一种学术问,其含义就在于此。

  媒体、科研基础设施的影响,因为它使知识获得方

  极大地缩短了空间距离,为人们进行直接的交流沟

  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其目的是为了使知识达到学

  式发生了变化,也影响了科研的基本条件。信息化

  生心灵,让学生内心产生震撼,焕发学生的求知

  欲,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他们意识到世界的奥

  妙无穷,吸引他们参与其中。这个参与不是停留在

  书斋里,而是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真正与各个社会

  群体进行广泛的互动,认识他们的不同想法,汲取

  他们的智慧,凝结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故而激发

  主体性参与仍然是大学本科教育努力的重要方向。四、本科教育面临的四大挑战我国本科教育在走向2035的途中始终面临着四

  大挑战。首先是国际化挑战,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客观实际问题;其次是信息化挑战,这是技术发达

  时代提出的要求;再次是普及化挑战,这是我国高

  等教育发展阶段的要求;最后是个性化挑战,这是

  教育本质要求。第一是来自国际化的挑战,因为我们是一个后

  发型现代化的国家网,所以我们常常一切要向国际看

  齐,我们把国际承认作为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标准。这

  种做法导致我们所使用的评价体系基本上都是国际

  的,出现的唯论文评价可以说是典型代表。问唯论文

  评价是大学量化评价的开端,因为论文易于流通,易于评价,特别是易于运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从

  而导致了人们对它的追捧。但唯论文评价仅仅是一

  个表象,实质是我们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评价工具,很容易被主观性因素和其他人为性因素影响。这从

  侧面反映出我们缺乏健康的学术生态,没有建立

  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两,学术同行的科学评价能力缺

  乏,很容易被人情因素绑架。量化评价适应了客观

  化评价的要求,它的兴起确实具有必然性。因为它

  把学术影响力指标纳入了评价范围,增加了学术实用

  性的评价,即对学术共同体建设的贡献,但它不容易

  衡量学术独创性,也无法评价学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而这两点才是学术创造的价值所在。引用率就是学术

  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引发了教学方式的革命。

  信息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课堂革命旳,因为它可以

  使学生摆脱教师的控制。智能手机的影响最为直

  接,使学生直接在课堂上进行逃课,让教师们徒呼

  奈何,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课堂抬头率非常低的问

  题。过去逃课是显性的,现在逃课是隐性的丽,学

  生坐在课堂里,你不知道他是在听课还是在上网。

  沉闷的课堂已经成为今天大学课堂最为普遍、也是

  最为尴尬的现象。教育部提出“金课建设”计划也

  是基于对这种现状的考虑。问信息化给本科教育带

  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网络课程、线上

  教学、翻转课堂、微课,这些新的课程元素令人目

  不暇接,这些都是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但这些课程

  如何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并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就是一大考验。信息化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

  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设

  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应对这些新问题。理论

  上说,这些问题都已经存在了,而信息化使这些问

  题暴露得更加突出了。第三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挑战。高等教育普

  及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进展的速度太快,不到20年即实现了从精英化到普

  及化的华丽转变。而在精英化时期形成的以理论知

  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尚未转变过来,以实用知

  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这对于大学本科教

  育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而

  言需要非常强的自学能力,以及对新事物新信息的处理能力。学会学习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普及化带来的直接课题就是高等教育需要实现终身

  化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实现多元化多层次

  发展。普及化要求课程资源极大丰富,能够方便人

  们选择与学习。这要求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建

  41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立发达的学历资格认证系统,完善资历框架设计。

  智能化发展方向、创新创业化特色和个性化发展目

  因为在人人学习时代就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应将

  标,对本科教育进行系列改革。业余学习特别是自学纳入学分考察与认证系统中。

  (-)通识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

  显然,这对学习评价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这不

  如何以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问题。目前的学习评价

  验,是全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国,也是我国本科教育

  国际高等教育在发展通识教育上取得的具体经

  仅仅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的问题,也是

  发展的基本遵循是以知识的获得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显然已经不

  验是什么?根据我们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适合了,需要把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放在中心的位

  置。能力考察需要具体的问题情境,需要实践场

  所,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学校机构能够解决的,都应

  采用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第四是个性化挑战,也是最根本的挑战。个性

  化始终是教育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因为一个

  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全部了解。人们只能根据一些

  外在行为来推知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所以如何才能

  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教育往往是在师生双方的意见契合处寻找共

  同的兴奋点,达到共鸣的效果。个性化教育与教育

  追求效率的意图是相反的,与追求教育满意度的要

  求是一致的。但个性化教育追求应该是有限度的,因为实行一对一教育的成本高昂,是一种典型的贵

  族式教育。如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教育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而且个性化教育必须与

  集体教育相互协作,因为我们必须思考一个人该如

  何适应社会、学会合作等问题。如此而言,就必须

  把个性化教育定位在非常专门的领域,即为了满足个

  体独特的学习兴趣。尽管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个性化课

  程概念冋,它仍然是课程的组合,只不过是基于个

  体的选择,或者说只是拓展了选修的范围,而不是

  为某个人单独设置一种课程。似乎只有针对个体进

  行的辅导课程才进行独立的课程设计,否则就需要

  按照常态进行课程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必须对课

  程类型和层次进行细化,照顾多元化、多样化的需

  求,使不同课程的学分可以相互换算,如此就可以

  实现课程流动的目的。五、通向2035本科教育的基本方略为了回应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我

  们确信,未来本科教育必须坚持通识化发展道路、42发现以下八点是国际上对通识教育成功的基本经验

  总结。第一是对经典名著的学习。冋因为这些经典名

  著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对个体成长与发展具有启发

  性,能够代表人类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当然,对经

  典名著的具体构成需要由具有权威性的委员会进行

  遴选,因为人们对经典名著的认识有很大不同,所

  以汇集学界共识是必要的。名著学习就是对人类优

  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第二是采用研讨式教学国,而非讲授式教学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跑因为只有

  进行研讨才能直接与巨人进行对话,才能获得深

  层的体验。研讨式教学是培养独立思维能力的方

  法,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其前提是尊

  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承认他们具有参与讨论的资格,承认理性法则是

  人类思维的基本法则。所谓理性法则就是人们普

  遍认同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理性法则最直接的含义是反对以势压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讲授法很容易成为

  灌输式教学,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教师的既定

  结论。第三是采用陶冶式教学法。陶冶式教学需要

  文化氛围的建设。没有这样长期的努力,就不可能

  培养高雅的人。牛津剑桥的学院制旳和香港的书院

  制⑷就是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核心思想在于做

  人做事与生活习惯分不开,不要把读书与生活分成

  两截。在这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训练学

  生具有优雅的表达方式和积极处事的人生观,特

  别是训练学生具有集体观念,这给我们的启发非常

  大。过去我们经常批评西方教育理念是培养个人主

  义者,殊不知他们非常注重集体主义教育。但他们

  的教育方式不是灌输式的,而是陶冶式的,使学生

  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进而追求和维护这种生活

  (二)

  将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

  育教学全过程,改造教育生态方式。第四是采用导师制方法⑷,进行个性化教育。

  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这种方法的独特优势是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个

  不可阻挡的趋势,教育系统必须正视这一趋势,在

  性化的关爱,从而为人生寻找到可行的发展方向与

  本科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改善课程结构和教学

  路径。时我国许多高校都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但

  方式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于知识的灌输,无

  很少是成功的,原因是现在教师们学术压力很大,法解决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问题。事实上,这些知

  导师职责不明确,导致教师没有想到自己究竟能够

  为学生发展做什么。第五是采用服务式学习,让学生具有责任心和

  使命感。冋这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

  生具有公益精神,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

  生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这与国内兴起的劳动教育是

  一脉相承的。劳动教育本来是我们的优势,但被忽略

  T=有效的劳动教育确实能够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是不应该被废弃的。也许过去的劳动教育偏体力

  化,需要纠正,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应该丢弃。第六是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讨阳,培养学生具

  有科学探索精神。“]这也是当今国际高等教育的先

  进经验。其基本理念在于,科学研究并非是研究生

  教育阶段才有的教学任务,事实上在本科教育阶段

  也应该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方法的培养。因为

  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具有了初步独立思

  维能力,应该开始接触科学前沿知识。甚至有部分学

  生已经表现出卓越的科学研究天赋。第七是开展国际视野教育,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接受多元文化的洗礼。阿这是全球化

  时代必须做出的选择,虽然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一股

  逆全球化潮流丽,但全球化是阻挡不住的。必须明

  确,全球化不是同质化,而是为了促进多元文化相

  互理解和包容。第八是建立独立的本科生院时,使本科教育具

  有自主发展空间。旳本科生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通

  识教育,让学生接受宽广的知识熏陶,避免过早专

  业化,防止出现短视主义和过分的功利主义。可以

  说,把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区别开来是一个重要

  举措,目的是不能因为研究生教育而牺牲本科教

  育。本科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社

  区,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独立的培养,保证本科

  教育具有完整性。识传授部分的内容可以由线上教学来承载,这意味

  着本科教育也必然面临着一场技术革命。可以说,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与智能机器人和

  谐相处的问题,这也是人类发展面临的课题。新冠

  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教学发达起来,也极大地改

  变了大学教育的生态,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惊愕和

  措手不及之后,人们开始直面这种技术的挑战,并

  且很快地适应了这种挑战。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采用线上教学

  与线下教学混合已经成为本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

  势网,线上教学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可以通过线上

  教学进行选修课学习,从而可以大量地节省教育资

  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国性共享,进而可以把

  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专业课教学上,使专业课做

  出特色。当然专业课教学也可以实行线上共享、线

  下深度学习的模式。线上教学为教育资源整合提供

  了契机,因为它可以实现全国性教育课程共享和通

  选,也为创建真正的“金课”创造了机遇。为此就

  必须做好课程建设、课程推荐与课程统计工作,保

  证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全国共享互认,从源头上解决

  优质课程资源不足和“水课”充斥问题。需要加强

  课程评估,建立课程等级认证工作,需要建立全国

  性的课程平台,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实现优质课

  程精品化。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也可以采用线上教

  学与线下教学结合的形式,即基础知识部分可以采

  用线上学习,而能力训练部分则采用线下学习和集

  中学习,从而改变整个教育生态,更好地发挥体制

  优势,实现集团化教学,打破封闭式的小作坊式教

  学,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三)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做

  成中国特色、国际品牌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

  的普遍趋势和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所在。拠因为我

  43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创新创业能力

  物,因为科学研究历来注重创新,科学人才培养也

  化,这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条成熟经验。美国硅

  是问题导向型的创新,创新导向的创业是成果导向

  培养是人才能力发展的重点。创新教育并非新鲜事

  谷成功的经验就是如此。可以说,创业导向的创新

  历来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在国外不是什

  型的创业,两者并非一种机械分割关系,而是处于

  么新鲜事物,早期主要是商学院的专业课程。它变

  一个动态的联系体之中。成一种普遍的课程则是从中国开始,因为中国高校

  (四)个性化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归宿岡,也是实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无论是本科

  现全面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教育还是专科教育均是如此,这也意味着本科教育

  必须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虽然目前创新创业教

  育质量还不高。但在未来,必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融入本科教育体系之中,实现本科教育思想观

  念和体系的转变。一般认为,创新创业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有

  创新才能创业,创业能够促进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创业显然更难,创新似乎更容

  易。这里的创业是指创办产业,确实不是个体随心所

  欲的事情。而创新则是每个人都能够从事的事情,因

  为只要解决身边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在创新。可以

  看出,人们已经不再把创新的专利归属于科学家,而

  是赋予普通大众。相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创业仍然属

  于小众。如果我们把创业定义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那么创业就是每个人必须要从事的事情。创新未必能

  做出创新的成果,因为创新本质是对自我能力的挑

  战,如此,创新就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境遇。由此可

  以看出,创新与创业就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是

  自我人生意义实现的一部分。跑严格地说,创新创业是一个整体,创新是创业

  的开始,虽然此时创业是处于潜意识中。创业是对

  创新的实践与证明。创新与创业是两个性质不同但

  又密切相关的东西。一般而言,创新偏向更新观念

  与认识,但也包括创新行动;创业偏向行为方式的变革与调整,但也包含一系列观念和认识改变。我

  们认为,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和相

  反相成的关系,即创业能力是对创新能力的形成与

  提升,也是对创新能力是否真正形成的检验。从现

  实情况看,创业可以带动创新,因为创业过程中必

  然面对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解决这些新问题没有

  直接的经验可以学习,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都是

  不一样的;创新可以引领创业,因为一旦出现了创

  新成果并具有实用价值就可以走向市场,实现产业

  44过去我们过分强调统一化教育,采用统一化教

  学,尽管其中有效率的追求因素,但不重视个性的价值是根本性影响因素。不注重个性的结果就是忽

  视人的创造性天赋,忽视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

  养。但人的思想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只有尊重

  个性,人的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需要实行个

  性化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创

  造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掘。传统教育的极大缺陷是缺乏个性化。首先表现

  在课程选择的余地小,学生被迫接受大量的同质化

  的课堂和教学;其次表现在教学方式采用讲授式,考试采用知识点考查,用一张考卷决定学生的学习

  质量,这就是用一个模子来培养所有学生;再次是

  表现在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注重学生个性

  潜能的开发,让学习变成了被动式的,从而失去了

  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

  力;最后的表现是学生逐渐习惯于考前突击获得高

  分的学习模式,其弊端是思维的僵化、心态的功利

  化。这种教育方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障碍,当然也

  是专业教育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的结果,是注重

  理论知识传授不注重实际应用的表现。从思想根源

  上看,是因为大学创新活力不足,还没有建立起一

  个非常具有包容性的校园文化。六、面向2035本科教育的建设路径很显然,要实现这些转变需要做好几件事情,第一是持续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创设一个

  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而为育人创造宽松的环

  境;第二是切实做好教学观念转变,真正把学习者

  放在中心的位置;第三是做好人才培养的评价工

  作,建立正确的人才成长导向;第四是转变大学评

  价方式,真正把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内涵,而不是简单

  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脱行数字翊,走出大学倾误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可以为本科教育持续发展

  构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框架,无法为

  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而系统的知识必然是自我反

  保驾护航。现代大学制度目的在于保护教师们自由

  沿用的计划研究体制对现实需要的反映是滞后的,思的结果,是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进行的整理。

  程,是追根溯源的过程,是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

  探索的权利,使其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长期以来

  个体对知识的整理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

  因为它不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计划学术研究主

  观和价值观拷问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才能使一

  要为了眼前的政策目标,没有顾及社会长远发展需

  个人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形成对世界的独立认

  求,从而研究成果不新,原创性不足,对社会发

  展的应变能力不强,许多研究完成之日即是过时之

  际。这种短视的研究不仅充斥着社会科学界,而且

  在自然科学界也屡见不鲜。现代大学制度从本质上

  讲就是要还教师们一个自由研究的空间,让他们根

  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探讨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问

  题,如此才能研究深刻,得出深邃的科学结论。教

  师的核心职责是育人,是培养社会栋梁之材。教师

  不是直接的政策研究者,所以不能把他们作为直接

  的政策工具对待。教学观念转变是当务之急。传统上教师们很少

  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也容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当

  成唯一结论来传播,而讲授式教学法很容易让教师

  们自我陶醉。传统的学科主义文化又容易使教师们

  画地为牢,导致了眼界狭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变

  化。在科学走向综合化的今天,传统的学科主义教

  学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了。闷但人们往往不希望走

  出舒适区,因为改变教学习惯会带来一系列不适的反应。一般而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能够打破传

  统知识完整性的光环昭,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中

  心地位,能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认识主体,从而改

  变长期以来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思维定式和行

  为定式。为此就需要教师们开展行动研究,去尝试

  对话式教学,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作为事业上

  的合作伙伴,去引领他们探究而非把他们当作接受

  知识的容器。“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

  [44],我们一

  定要培养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有思想有灵魂必定是

  主动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这种人的基本品质就

  是会学习,善于融会贯通,能够整合出自己的知识

  模块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

  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

  思想认为系统的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的,这就是灌输

  式教育的根源。真正的系统性知识必然是由自己建

  识。依靠教师传授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人才培养评价是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是课程计

  划和教学设计的指南。遗憾的是,目前以闭卷考试

  为主的评价方式仅仅强化了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而没有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没有培养学生面

  向现实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如果课堂教学

  缺乏实践案例,缺乏真实的问题情境,那么所进行

  的理论知识传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

  以,我们必须知道合格人才的素质是什么样的,各

  门课程在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教学方法是否服

  务于这个目的。故而,每门课程并非是独立的,并

  非仅仅是为了实现知识传授的目的,而应该是为了

  学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向理想人格更为

  接近一步。为此,我们必须思考大学生的理想品格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达到什么样程度才是合格的,这是立德树人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只有知道了目标

  是什么,我们才能进一步设计出通向目标的道路。在目前,转变大学评价方式比任何工作都重

  要,因为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正在损害大学活力、个

  性、特色和创造性。现在的评价方式正在引导大学

  走向同质化,使大学办学目标发生了偏离,导致大

  学开展恶性竞争,从而破坏了大学的生态,所以应

  该果断地停止这种不合理的以排名为导向的大学评

  价。每一轮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结果公布都会引发

  大学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大学内部竞争进一步加剧

  和教师的科研压力进一步加重,从而更加偏离核心

  业务——教学工作,如此就无法实现“以本为本”

  的意愿。问形成这种评价效应的根源在于办学资源

  渠道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来

  源于国家科研资助,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一旦排

  名跌落,一系列资源就会受到影响。什么样的评价对保护大学的创造性有利?我

  们认为是多元化评价、单项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就

  45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是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而非以排名为导向的评

  价。跑统一化评价,导致了学校不分层次与类型往

  一个目标努力,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局面。综合评价

  让人们产生了一个严重错觉,似乎各种指标之间存

  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但指标设置并没有绝对的标

  准,其目的性都非常强,因而必须随着时间发展进

  行调整。诊断性评价能帮助大学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大学办学水平提高。目前许多评价虽然号称

  是形成性评价,实质上变成了终结性评价。目前的导向不是鼓励大学办出特色,办出个性,而是走规

  模化发展路线,这与国家倡导的内涵式发展的思路

  是相悖的。为此应该转变高校评价机制,把评价的权力交给第三方。我们建议官方可以开放信息平

  台,供一些研究机构使用这些信息进行独立评估。

  因为大学之间办学条件差异太大了,应鼓励大学各

  美其美,促进多元化发展。参考文献[11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一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

  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

  2022年)》答记者问[EB/0L],

  (2019-02-24)

  [2020-12-

  08].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2627766494686775&wfr=spider&for=pc.[2]

  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5-20)

  [2020-12-08].http://www.

  gov.

  cn/

  xinwen/2020-05/20/content_5513250.

  htm.[3]

  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一新时代全国髙等学校本

  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

  (2018-06-21)

  [2020-

  12-08].

  http://www.

  moe.

  gov.

  cn/jyb_xwfb/gzdt_gzdt/

  moe_1485/201806/t20180621_340586.

  html.[4]

  马德普,陈华森.以模式为导向,还是以问题为导向一

  两种改革思路之争评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2)

  :3-15,[5]

  战双鹃,李盛兵.美国常春藤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

  高等教育研究,2019(5):

  92-99.⑹王兵,李琳.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及应对[J].

  现代经济探讨,2021(2):1-&46[7]

  阎亚军.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剖析一经济、社会结构

  调整的视角[J1.教育发展研究,201(21):

  76-79.[8]

  郭必裕.我国大学生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对比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

  70-73.[9]

  彭大银,刘新静.研究型大学的转型与本科学风建设[J1■

  教育发展研究,2017(Z1)

  :44-4&[10]

  燕良轼.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

  54-57.[11]

  洪芳,李国庆"平等与对话"一融代主义师生观解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⑸:20-23.[12]

  陈建平.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教育模式的转型[J].东

  南学术,2008(1):

  150-158.[13]

  周波刘世民.教学学术视域下大学教学的品性及其意蕴[J].

  高等教育研究,2018(6):67-73.[14]

  胡伟.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一关于“中国模

  式”的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9(3):161-171.[15]

  付八军.高校“五唯”:实质、缘起与治理[J].浙江社会

  科学,2020(2):

  90-94,108,158.[16]

  李力,杜苑蕊,于东红.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基于大学学科

  发展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⑻:49-53.[17]

  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19(9):

  22-28.[18]

  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6(1):

  77-80.[19]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

  [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4-9.[20]

  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J].北京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6-34.[21]

  龙大为,何兰英.个性化、多元化教育与创新性人才的培

  养一哈佛、耶鲁的本科课程制度及其启示[J].思想战

  线,2006(2):

  55-60.[22]

  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一兼从

  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08(4):

  20-23.[23]

  王晨.美国名著教育方式之争及其问题[J].教育学

  报,2009(5):

  13-17.[24]

  刘春芝,王天晓.美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其对我国

  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15-16.[25]

  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国际向度、本土实践与现

  实反思[J].教育与现代化,2010(4):29-33.

  王洪才:面向2035本科教育:诉求?挑战?应对[26]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

  究,2006(2):

  71-75.[37]

  李凤玮,周川.美国大学教育“双层制"的特征及其意义[J].

  江苏高教,2016(6):

  64-67.[27]

  杜智萍.英国古典大学学院制传统的形成及早期特点[J].

  大学教育科学,2013(6):

  79-82.[38]

  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线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

  学胜任力”

  [J].中国远程教育,202(7):

  7-15,

  76.[28]

  杨元建.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特色及优势[J].教育学

  术月刊,2020(4):

  29-34,

  41.[39]

  王洪才,汤建创新创W育:高碱育内涵式发展的趟[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110-116.[29]

  陈晓菲,刘浩然,林杰.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学生学习

  体验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3):39-45.[40]

  尹宁伟.我国本科教学改革新动向一以“985工程”高

  校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71-76.[30]

  王东芳,赵哓军.一流本科教育的导师制——基于美国文

  理学院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9(9):

  67-73.[41]

  王娜.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问题为中心一自然辩证法

  教学探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

  105-109.[31]

  游柱然.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起源与发展[J].复旦教育

  论坛,2009(3):

  73-77.[42]

  王洪才,郑雅倩.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假设与实践意

  蕴[J].高校教育管理,2020(6):34-40.[32]

  许祥云,张茜.美国本科生科研核心能力图景、培育路径

  及其启示一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实践[J].比较

  教育研究,2020(4):

  26-33.[43]

  王红国.问题本位学习的组织行为学课堂教学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

  93-100,10&[44]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一再谈人文教育的基

  础地位[J1.高等教育研究,2001⑵:7-10.[33]

  孙蒜.本科生科研:意蕴、价值与制度化路径一

  于美

  国的经验[J1.江苏高教,201(7):

  66-69.[45]

  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

  代全国髙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中国高等教

  [34]

  许丹东,吕林海,傅道麟.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高影响力

  教育活动特征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2):

  58-65.育,201(Z2):

  11-12.[35]

  佟家栋,刘程.“逆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

  学动态,2018(7):

  19-26.[46]

  王洪才.学科排名:利大还是弊大一对我国学科评估特

  征、正当性与机理的省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36]

  张希胜,张兴旺.美国大学本科生院建设及其对我国高校

  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5(6):

  76-82.科学版),2019(1):78-86.2035-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ppeal,

  Challenge,

  and

  Response

  WANG

  HongcaiAbstrac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1"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will

  topple

  if

  the

  former

  is

  not

  solid.

  After

  the

  rapid

  scale

  expansion,

  China*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as

  entered

  its

  intensive

  development

  phase

  aiming

  at

  qual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e

  must

  learn

  from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and

  mak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

  action

  plan

  for

  high

  quality

  education

  starts

  with

  the

  design

  of

  pedagogical

  objectives.

  Only

  correct

  objectives

  and

  reasonable

  approaches

  can

  ensure

  efiective

  results.

  In

  the

  new

  era,

  China"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ust

  aim

  to

  genera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and

  turn

  it

  into

  colleges5operation

  principle

  and

  teachers*

  action

  guide,

  so

  as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from

  internation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mprehensively.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demands;

  challenge;

  response47

篇二:教育2035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八大理念

  1.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人才:拥有全面发展的素质,以全方位发展社会人才、文化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

  2.加强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全国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3.推动教育科技创新:着力推动教育科技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与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

  4.构建终身发展的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强初中高等教育学习跨度的联系,提高教育利用率。

  5.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6.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现代化。

  7.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加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推进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教育全球化。

  8.加强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培训水平,提升职业技能水准,培养创新型人才。

篇三:教育2035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

  近日,中国教育部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长远的指引和支持。该规划目标是到2035年,我国教育领域健康、持续、发展性的总体繁荣,基础教育全面实现现代化,高等教育实现整体高等化,教育公平更加促进。

  该纲要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五个重要领域:

  一、基础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因此要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就必须注重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首先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其次要注重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优质的教育,不因贫穷地区而错失最好的学习机会。还应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融入现代科技,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迈过的重要关口,要实现全面高等化,就必须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整合职业教育和普及研究型大学建设。同时,还要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

  职业教育将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之基础,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同时,职业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采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贡献。

  四、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师是教育转型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就必须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鼓励教师用新型教学方式和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更新,增强教师队伍科技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石,要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注重完善教育制度和管理机制,强化教育统筹和政策指导。同时,教育管理也需要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加强科技应用和数据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效益和质量。

  总之,未来的教育发展必将围绕以上五个领域展开一系列深度探究和改革。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教育现代化规划,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教育2035规划

  

  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具体情况(最新)

  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三千万具体情况

  根据七普调整后的出生率,以及国家最新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2016年出生人口为1883万人,但到了2022年仅为956万人。从2015年到2022年的8年间,我国出生人口的大幅波动,将逐步使不少地方学位的紧张程度也呈现明显波动。

  2023年进入小学的新生,集中出生于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这段时间是“全面二孩”放开后的最重要时间段。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较2015年有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655万人,提升到2016年的1883万人。

  2017年开始,全年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2018年又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2020年、2021年都比前一年减少200万左右。最终至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

  面对这一局面,多地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除了发布的学位预警进行调节,入学新生大幅增加的学校也在想办法应对。未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跌,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富余会非常明显,但另外一些地方则会持续紧张。

  义务教育在校生减少会产生哪些影响

  人口负增长对小学影响比初中要大,因为小学在规划时分布更密、服务半径更小,所以总体基数上也更大,而初中辐射的面积更大一些,所以存在更多冗余空间。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公立大学为主体,而且最顶端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在未来大学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预计不久的将来“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当未来学生数量减少,学生选择权更多的时候,必然会激发各个高等学校增强内部改革的动力。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届时学费收入会减少,各高校为了生存需要,必然会调整战略进行差异化发展。

  学习没动力怎么办

  1、人都有个迷茫期。迷茫是因为找不到方向,或者说感觉不到前途。高三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决定着你最近几年的人生走向,你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通过高考,考上心仪的大学,去追寻你的理想和你的姑娘。

  你的学习动力缺失,有两点可能性。本身你的学习很差,学不学都无所谓,结局都是一样,学了又不一定会,会了又不一定考,考了又不一定过,还不如睡大觉或者玩王者荣耀。其结局就是自暴自弃,随波逐流。

  还一种可能性就是你是学霸,天不怕地不怕,高考都是小哈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学习不学习自己都能应付的来,那还费什么功夫学习。

  现在高考是人生多选题的一个选项不是必选项,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式很多,高考是一种经历,你需要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会如何处理人生重大选择的的方法和态度。

  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那是没方向,明确方向冲冲冲,人生定能有成功!

  2、想想那些你爱的人或者是爱你的也许你就有动力。父母把你养大不容易将来的生活还依靠你。想想未来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如果你什么都不是那么你有什么理由相信可以找一个好的伴侣。

  3、都说高三是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决定着你是否能上一所好大学。所以呀,你应该是压力太大,有点迷茫。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以后要什么样的生活。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方法

  1、保持充足的睡眠

  想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建议那种“比狗睡得晚,比鸡醒得早”的学习方式。课下学一小时,不如上课认真学习十分钟。

  2、适当运动

  不要长时间闷在教室里,学校每个星期至少会安排一节体育课,学校既然这样安排自然有所依据,很多同学在这样的课上依然选择回教室继续学习,感觉自己好像多学了一些,其实损失的更多.

  3、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高中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会是你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有目标有动力,你就会乐于学习,并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4、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俗话说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穷的,你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能精通,大学里有的时间让你去了解大千世界,高中三年你只需要把这几本课本上的知识弄透彻就可以了,不需要你涉猎很广泛,那些是大学期间需要做的事情。

篇五:教育2035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学习心得体会精品

  首先,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现代化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通过教育现代化,我国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水平,而且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最终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其次,教育现代化需要倡导全社会的教育理念共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通过不断创新,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倡导全社会的教育理念共识,让全社会形成教育现代化的共识,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再次,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注重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才,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方位优化入手,实现全员素质提升。同时,高质量的教育还需要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将教育与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并致力于打造与现代化需求相符的优秀人才。

  最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教育体制和机制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在教育制度方面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教育评估和监控等方面加大力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把握教育的时代脉搏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六:教育2035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展望到2035年,中国教育将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全球教育强国之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25年,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阶段”,重点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升;第二阶段是到2035年,即“实现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三阶段是到前置目标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引领发展阶段”,推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技术革命和教育国际化三个方面的发展。

  在这份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多个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等。其中,素质教育是关键词之一,旨在打破应试教育的固有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另一个关键词,旨在推进教育的教学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此外,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与产业、教育与社会的对接。教育公平也是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和教育机会公平获得。教育国际化也是规划的关键任务之一,要进一步拓宽国民教育视野,提升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中的影响力。

  当前,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核心动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与产业、教育与社会的对接,加强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使中国教育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走向世界,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篇七:教育2035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继1993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阶段性规划之后,又一份全面覆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新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流教育兴国。具体来看,教育和人才发展的现代化实现了质量全面提升、制度更加成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世界领先。”

  新规划共包括八个方面战略任务。首先,加强中小学教育发展,形成全面而有特色的课程、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其次,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优质化、国际化。第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第四,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家庭、健康和残疾等不同群体受教育机会和得到的教育质量差距。第五,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各类创新人才。第六,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支持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第七,发展高水平世界一流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技术创新能力。第八,建设社会共治、社会协同、社会参与的教育体制。

  实现这八个方面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协力推进。与此同时,新规划也提示了很多重要的工作重心,具体包括: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全体人民受益。教育要始终紧紧围绕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取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民族复兴服务。

  二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努力把优质教育纳入普及。优质教育要普及,普及要优质。新规划提出比较系统的方案措施,包括:建立全国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推行教育课程标准优化和“减负增效”政策,加强师生德育建设,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和实践教学,加强特殊教育。

  三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新规划提出的方案措施包括: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改革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加大人才培养的策略性投入,补充专业优化快速融入社会最前沿。

  四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多元化的专业体系。新规划提出的方案措施包括:完善职业院校多样化的专业体系和学科类别,搭建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是深化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创新,以及加强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学科建设。

  六是完善教育跨部门、跨地区和跨系统联动的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新型教育治理体制。

  总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一份具有强烈前瞻性的规划,是我国教育今后20年的顶层设计。它将指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社会全面文明现代化。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握好自己的个人发展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八:教育2035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出台

  2021年6月1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全面部署未来1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该规划提出,到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将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高质量发展、科技融合、人才培养和全球资源共享。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15年中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服务效果,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其中,重点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应用,促进教育创新和实践教学,强化教育品质和人才培养效果。

  二、科技融合

  科技融合是未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和人才支撑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全民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全球资源共享

  全球资源共享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推进留学回国和中国教育全球化,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共赢共享。

  总体来说,未来1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将注重质量、科技、人才和国际化,实现从“少而精”到“普及优质”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还要突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解决教育“瓶颈”问题,打造全民教育的“中国梦”。

  未来的15年,教育有着更加殷切的任务,未来的15年,也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希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应勇教育局长的建议

  之下,中国教育现代化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为中国梦贡献更加宝贵的力量!

篇九:教育2035规划

  

  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解读

  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2021-2035)旨在深入推进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学科和素质教育水平。深入改革学科教学,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深化学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推进科技基础教育。开展高校科技服务教育,推动学科与实践结合,在大学生内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素质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

  三、完善科技文化教育。扎实推进科技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

  四、优化培训机制。加强科技能力培训,构建以学习为核心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提高全民科技创新能力。

  五、提升管理水平。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科技管理制度,健全科技运行机制,完善科技财务管理,加强科技领导力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

推荐访问:教育2035规划 规划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