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8篇

时间:2023-05-16 16:0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委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保障群众更好更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

  2019年每个市(州)至少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到2020年,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基层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架构共同体。

  .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组建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医共体数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牵头医院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若人口较少、县级中医医院能力较弱、确需组建一个医共体的县域,要向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鼓励社会力量办各类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促进医共体牵头机构与县域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开展专科联盟、远程

  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式协作,提升医共体医疗服务能力与

  管理水平。

  .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将政府或集体办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

  服务站纳入医共体统筹建设和管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非建制卫生院和卫生室,由医共体负责延伸服务。

  .构建大健康服务圈。医共体牵头机构要组建健康管理服务部门,负责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和技术指导。可探索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职能整合。鼓励医共体为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鼓励探索卫生+体育、卫生+教育等大健康服务模式。

  (二)创新医共体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共同体。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健康部门要充分发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牵头推进职责,会同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医保等部门及牵头医疗机构、医共体成员单位代表建立部门间配合协调机制,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制度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

  .明晰权责任务清单。组建医共体后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支持力度不减;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原有行政建制、医院性质、人员身份不变、人事(劳动)关系不变;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变,发展中医药和妇幼保健事业力度不弱化。试点县要制定医共体协调机构与卫健等相关部门、卫健等相关部门与医共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管理的三张权责清单,明确各自权责。

  .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医共体名称由当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法定设立条件的,可核准登记为事

  业单位法人。医共体成员单位继续保留法人资格。医共体领导班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医共体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落实内部管理自主权。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经营管理和提供服务,行使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方面的自主权。

  (三)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利益共同体。

  1.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医共体内事业单位性质的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编制总量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依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促进医共体内人员合理轮岗、有序双向流动。新进在编人员户籍关系可留在医共体牵头医院所在地,人事档案由牵头医院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按规定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医共体单位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办法,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打破医院、层级和身份界限,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薪酬分配要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及基层医务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差距。适当提高下沉到基层的医务人员收

  入水平。鼓励对医共体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完善总额控制办法,提高总额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总额控制指标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实行了财务、信息、结算一体化的医共体,可实行医保“一个总额”,在医共体内共济调节使用总额指标。配套完善医共体医保考核办法,把分级诊疗相关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共体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共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探索适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逐步推行基层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病种支付。按照国家和省药械采购政策,探索建立医共体内统一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采购价格、统一支付货款的采购方式。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和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的路径,通过压缩与控制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和不合理使用、控制过度检查检验等方式腾出空间。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仍执行现行价格管理模式,中央在、省属在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省级医保部门管理,其余公立医院按属地由市(州)医保部

  门管理。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四)促进资源协同利用,实现服务共同体。

  1.统筹集约配置资源。鼓励医共体行政、业务、后勤、物流配送等常设部门统一设置、运行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用耗材与药品的流转体系和溯源体系。鼓励牵头医院建立开放共享的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检验、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

  .畅通双向转诊路径。明确上下级医疗机构疾病诊疗目录,制定医共体内外转诊管理办法。鼓励上级医院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基层实施治疗,处方自由流动,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协同联动。引导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就诊,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探索医共体牵头医院取消门诊输液试点,引导轻症病人到基层就诊。鼓励医共体上级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分时坐诊,相应诊疗科目实行备案制。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促进医防整体融合。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做实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促进医共体由“治已病”为重点向“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转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与管理,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信息系统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及医保结算一体化,为实现医保总额预付创造条件。推进医共体资源配置、业务经营、效率监测等数字化运行。促进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连续记录。鼓励医共体开展互联网诊疗,提供分时段预约、远程会诊、在线支付、检验结果推送等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五)统筹核心要素资源,实现发展共同体。

  .加强医共体能力建设。加强牵头医院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统筹发展医共体其他成员单位医疗技术,防止牵头医院一家独大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和群众疾病诊治需求,合理确定基层机构发展目标和能力标准,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服务需求,鼓励基层开展与能力相匹配的手术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促进区域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申报、委托配置和推广运用等。

  .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和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

  单位的补助资金,确保医共体发展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可持续。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5)255号)要求,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服务常住人口总额预算,由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年初预拨部分工作经费,绩效考核后发放。

  .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各成员单位财务单独设账。牵头医院为三级医院的要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加强医共体经济运营管理。加强医共体内审建设,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允许医共体统筹调配医疗设备设施。盘活医共体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可统筹用于医共体医疗业务发展。

  (六)落实监督监管职责,实现责任共同体。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控管理体系,组建质控机构,承担成员单位医疗质控,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基层机构的医疗技术操作,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民事责任协议化。

  2.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公益性为导向,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突出职责履行、医疗质量、费用控制、运行绩效、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加大对基层服务能力、健康扶贫等公益性指标权重。同时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确保按中医特点和实际考核中医药服务工作效果。考核结果与管理团队任免、财政补助、医保支

  付、薪酬总量等挂钩。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构建成员单位责任共同体。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综合监测评价。

  三、时间进度

  (一)启动阶段(2019年8-∏月)。召开省级试点工作启动会,开展基线调查。各试点县11月底前制定细化方案并启动试点,做好政策培训与宣传,形成推动改革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省级建立协调机制,适时进行指导、评估,召开研讨、培训交流会。市(州)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衔接,开展工作指导和督导。医共体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建设。

  (三)评估总结(2021年1月-2021年6月)。全面总结评估后再扩面。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县要充分认识开展医共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权责清单,协同各方力量,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市(州)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和指导,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合力推进试点工作。

  (二)完善政策保障。各地要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政策,落实规定动作,加强监测评估,确保改革不走样。鼓励先行先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三)做好宣传发动。正确引导舆论,让人民群众和医疗卫生人员充分了解医共体建设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深入挖掘和培育典型,宣传推广好的经验。

篇二: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医共体实施方案(共3篇)

  篇:医共体建设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总体方案

  各科室、分院、专科医院: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XX度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

  (一)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

  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组织领导

  (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马德鑫

  副组长:于月友

  史春青

  委

  员:马会兰

  徐常东

  单宗沂

  王学松

  郑学凤

  张廷春

  伊恕嵘

  张开欣

  高

  瑛

  李竹林

  赵文华

  高树英

  马竹云

  卢爱民

  陈晓红

  王世宝

  李祥县

  张守旗

  刘雪梅

  王思斌

  战玉芳

  李凌云

  王汝洋

  王正丽

  王

  建

  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

  ??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王思斌

  办公室副主任:肖凌云

  (三)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医务科: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医疗技术团队名单,确定医共体单位基层慢性病联合门诊医疗人员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疑难病例会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转诊、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对医共体内部医疗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派驻医疗团队的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医疗相关工作。

  5、负责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对接,组建医联体。

  (二)护理部: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护理技术团队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护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对医共体内部护理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护理人员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护理相关工作。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派驻人员考勤工作,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探讨并负责实施医共体内部人才共享方案,制定与职称晋升相挂钩的对派驻人员管理办法。

  (四)财务科、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放派驻人员的绩效和下乡补助。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医共体内部利益分配、绩效管理、薪酬改革等运行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五)科教科:负责安排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的人员进修和培训工作,负责与医联体牵头医院对接,制定我院进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培训安排,接收进修人员,并报县卫计局备案;鼓励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适宜性医疗技术,有效发挥带教帮扶的作用。

  (六)信息科:在卫计局的统一安排下,实现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为建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药品和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信息保障。

  (七)医保科:按照文件要求的实行“总额控制、结余自用、超支自负”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做好医保支付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参保患者或不按照规定即时报销。

  (八)派驻人员派出科室: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管理派驻人员,不允许擅自安排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回原科室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写出书面申请报送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决定后方可撤回派驻人员。

  本方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莒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第2篇:医体实施方案

  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

  “首诊在基层、大病

  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按照县卫计局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在县卫计局的统一领导下,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建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构成以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贝溪乡卫生院、大水乡卫生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运行模式

  主要采取紧密型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紧密合作,依靠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

  人员双向流动—对分院进行“科室管理”。

  1、大水卫生院:由临床科室安排人员轮流定期到大水卫生院坐诊;

  2、贝溪卫生院:由贝溪卫生院现有人员组建为贝溪门诊部,负责日常医疗业务开展,二医院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开展业务;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二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看病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贝溪、大水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二医院,充分利用二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院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

  症病人下转贝溪、大水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三)财通,服务上下联通。

  主要是实行医共体内医疗服务的上下一体、畅通无阻、费用节省。患者就诊可以享受双向预约服务,体验快捷绿色通道,优先接受救治,并在医共体内实行“财务独立、统一做账”。

  1、提供快捷便利服务。贝溪、大水卫生院急危重病人可直接走绿色通道,免挂号费及诊疗费,直接到二医院诊治;卫生院开具的各项检查可在二医院直接先执行后定期结算,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2、减免就医门槛费用。贝溪、大水卫生院病人上转到二医院就医,将减免其在当地住院门槛费;二医院住院病人下转时,下转医院不收门槛费,充分体现医共体优越性,更好地落实惠民政策。

  (四)药品:统一管理

  大水、贝溪卫生院所需药品均由二医院统一采购配送,不得再自主采购。

  (五)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全部由二医院统筹安排,统一管理。

  三、具体做法

  (一)实现一体化管理

  在县卫计局的统一领导下,二医院与贝溪、大水卫生院签定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紧密型医共体,将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1、组织机构。报请县卫计局审批后,成立二医院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挂“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贝溪分院”、“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大水分院”牌子,在业务上接受二医院统一管理。

  2、具体实施。为保证工作成效,在医共体内将按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计划对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全面帮扶,以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为主,派驻医疗队定人常驻,在人、财、物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所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全面提升。

  (二)工作职责

  1、医院

  (1)技术方面:对基本诊疗服务进行常规指导,重点扶持基础医疗、公卫慢病管理和预防保健,协助开展相应诊疗科目,信息化提升,远程会诊,提高基层整体服务能力。通过门诊应诊、专家坐诊、查房、病案讨论、学术讲座、免费接受进修学习等形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2)人员方面: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选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骨干定期到基层坐诊。

  (3)设备物资:按照成员单位实际需要,对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及公卫健康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医疗设备及相关物资给予支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投入,并协助培训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4)管理方面:成立理事会,会长由我院院长任会长,我院副院长兼任成员单位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医共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2、成员单位。

  (1)贝溪卫生院另外由卫计局委任一个副院长,负责日常事务工作。要根据本院实际,拟定工作方案,认真梳理工作难点、业务短板和发展需求,及时上报,以便迅速拟定工作计划,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2)做好医疗业务对接,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本院实际,结合下派人员业务特点,制定相应业务发展规划,并选派本院技术人员到上级进修学习,做好工作衔接。

  (3)提供必要工作便利,管理好下派工作人员。安排下派人员食宿,提供必要的工作与教学场地以便开展工作;要对派驻人员的出勤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如实反馈,积极配合上级医院进行考核。

  (4)遵守既定工作要求,落实好“三通”工作。在医共体内,严格按要求做好急慢分治、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检查直通、减免费用、便捷服务等工作。并在二医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标准开展好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工作,切实掌握疾病信息,努力服务广大群众。

  (三)工作流程

  1、人员派驻。

  (1)派驻形式:对紧密型合作医院常年轮流派出医疗人员坐诊、培训及指导工作。

  (2)派驻人员:

  由临床科室按照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抽调,主要是相关专业骨干人员。

  (3)工作时间及周期:由二医院临床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全面实施。

  (4)工作要求:派出人员必须接受二医院管理,严格遵守纪律,对于出现违纪行为者,将按院规进行处罚。

  (5)工资待遇:医院和科室要保障派出人员的福利待遇,工资绩效均按在岗工作人员执行。积极参与对口支援的个人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

  (6)

  紧急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对医共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妥当处置,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处置和人员临时抽调支援等,在医共体内确保应急需求。

  2、分级诊疗。3、支持保障。

  为更好地落实医共体建设的相关管理工作,将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应保障工作,协调人员派驻,了解基层需求,提供物质调配,完善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联系,全力保障医共体的正常运转。

  (四)监管机制。

  1、工作纪律: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二医院相关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牵头单位二医院的统一安排。对违反纪律和制度的相关人员,医院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2、监管机制:医共体办公室对派驻人员进行监督与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走访、抽查、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3、考核管理:医共体将对各成员单位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了解

  “三通”工作开展情况,对各机构的工作推进、服务能力、运行情况、公益性落实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考核结果与下一阶段的协作方式与帮扶内容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县卫计委,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四、本实施方案至下发之日起实施。

  桂东县沙田镇中心卫生院

  第3篇:医体实施方案

  关于成立*****医院医共体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帮扶力度,实现医共体内联动互助、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更好地为全区人民

  群众服务。经研究,决定成立*****医院医共体领导小组,现将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副组长:***成

  员:*****

  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

  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医疗发展科,负责医共体日常具体工作。

  附件:****医院医共体实施方案

  *****医院

  20XX04月03日

  .

  ****医院医共体实施方案

  (讨论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

  “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按照信阳市卫计委、浉河区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在市、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医院为牵头,辖区内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辖区内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

  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区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

  主要采取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密切合作,依靠*****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辖区内合作的.

  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乡镇卫生院人员免费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医院,充分利用*****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区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责任科室:医保科、医疗发展科、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三)财通,服务上下联通。

  主要是实行医共体内医疗服务的上下一体、畅通无阻、费用节省。患者就诊可以享受双向预约服务,体验快捷绿色.

  通道,优先接受救治,并在医共体内实行住院减免门槛费等优惠待遇。

  1、提供快捷便利服务。基层卫生院上转急危重病人可直接走绿色通道,免挂号费及诊疗费,直接到*****医院诊治。(责任科室:门诊办、财务科、医保科)

  2、减免就医门槛费用。基层病人上转到*****医院就医,将减免其在当地住院门槛费;*****医院住院病人下转时,下转医院不收门槛费,充分体现医共体优越性,更好地落实惠民政策。(责任科室:门诊办、财务科、医保科)

  3、绩效考核。在医共体内,将统一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统筹薪酬分配;对医共体内门诊和住院上下转病人核算方法,检查费、检验费、治疗费按区乡村三级机构按7:3比例分配;对医共体内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时,医保资金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结余资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按区乡村三级机构按7:3比例分配。(责任科室:经管办、财务科)

  三、具体做法

  (一)实现一体化管理

  在市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医院将与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签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

  医共体,将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1、组织机构。报请市区卫计委审批后,成立*****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挂“*****医院某某乡分院”牌子,在业务上接受*****医院技术指导。

  2、具体实施。为保证工作成效,在医共体内将按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计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全面帮扶,以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为主,派驻医疗队定人常驻,在人、财、物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所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全面提升。

  (二)工作职责

  1、*****医院

  (1)技术方面:对基本诊疗服务进行常规指导,重点扶持基础医疗、公卫慢病管理和预防保健,协助开展相应诊疗科目,信息化提升,远程会诊,提高基层整体服务能力。通过门诊应诊、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病案讨论、学术讲座、免费接受进修学习等形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2)人员方面: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选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骨干进驻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每批次为期6个月。并常规组织各临床医疗专家定期到基层开展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和手术指导等帮扶工作。本院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区卫计委批准后,聘.

  请其在相应成员单位兼职,开展帮扶工作。(责任科室:医务科)

  (3)设备物资:按照成员单位实际需要,对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及公卫健康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医疗设备及相关物资给予支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投入,并协助培训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责任科室:设备科、信息科)

  (4)管理方面: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与基层开展经验交流,协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医共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责任科室:医疗发展科)

  2、辖区内成员单位。

  (1)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推进医共体有关工作。要根据本院实际,拟定工作方案,认真梳理工作难点、业务短板和发展需求,及时上报,以便迅速拟定工作计划,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2)做好医疗业务对接,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本院实际,结合下派人员业务特点,制定相应业务发展规划,并选派本院技术人员到上级进修学习,做好工作衔接。

  (3)提供必要工作便利,管理好下派工作人员。安排下派人员食宿,提供必要的工作与教学场地以便开展工作;.

  要对派驻人员的出勤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如实反馈,积极配合上级医院进行考核。

  (4)遵守既定工作要求,落实好“三通”工作。在医共体内,严格按要求做好急慢分治、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检查直通、减免费用、便捷服务等工作。并在*****医院医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标准开展好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工作,切实掌握疾病信息,努力服务广大群众。

  (三)工作流程

  1、人员派驻。

  (1)派驻形式:对合作医院常年派驻医疗小组及协助管理人员;其它协作医院定期安排专家开展会诊、查房、教学等指导工作。(责任科室:医务科)

  (2)派驻人员:

  ①驻点专业人员按照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抽调,主要是近二年内拟职称晋升考试的拟聘中高级专技人员,特殊情况下按需抽调其它相关专业骨干人员。

  ②驻点管理人员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及沟通能力,对医共体相关工作指标熟悉,且能够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管理工作的人员。

  (3)工作时间及周期:医疗小组按商定时间进驻相应单位,全面实施会诊、查房和义诊等工作。每位驻点人员工作时间为半年,特殊专业人员分阶段实施,每阶段3个月。

  .

  (4)工作要求:派驻人员必须接受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严格遵守纪律,对于工作未到期或出现违纪行为者,将按院规进行处罚并取消本年度职称晋升资格。(责任科室:医改办、经管办、人事科、医务科)

  (5)工资待遇:医院和科室要保障派出人员的福利待遇,驻点人员工资绩效均按在岗工作人员执行。积极参与对口支援的科室和个人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责任科室:医改办、经管办、人事科、医务科)

  2、分级诊疗。

  (1)上转: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医院的就诊患者,需转院诊疗者,由下级医院医生开具转诊单或检查单,患者持患者联转诊单或检查单到医共体办公室登记,办公室人员根据病情对其进行分诊,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急诊可凭转诊单直接走绿色通道,实现快捷救治。(责任科室:医保科、门诊办、各临床科室)

  (2)下转:对在住院的轻症、慢性病稳定期、康复期和术后恢复及需至乡镇住院的门诊轻症等患者可转医共体内下级医院,由管床医师开具转诊单至我院医保农合科,经医保农合科转诊平台下转至相应卫生院,由医共体办公室人员负责与相关卫生院进行联系对接,转诊科室应做好转诊患者登记工作。医共体将按市区卫计委要求制定分级诊疗管理规定,建立标准,规范操作,真正落实各项国家医改政策。.

  (责任科室:医保科、医疗发展科)

  (3)医技检查互通。*****医院医院将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脑卒中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服务单元,实行医共体内大型检查互通,下级医院因病情需要可开具检查申请单,并在*****医院医院免挂号费执行,以充分应用卫生资源,方便病人就医。并在医共体内建立大型检查项目审批制度,杜绝滥开检查,以保障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责任科室:医改办、影像科、检验科)

  (4)转诊患者由*****医院医院医保农合科负责帮助其落实新农合报销政策并享受减免门槛费优惠(参合农民从基层医院住院转往*****医院的,减免基层医院起付线;*****医院的住院病人转往基层医院住院的,基层医院不再另收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责任科室:医保科)

  (5)住院转诊程序。各医疗机构在转诊前,均需填写参合农民住院双向转诊单。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上转病人时,应提供前期诊疗信息;*****医院下转病例时应提供检查结果、后续治疗方案及康复指导意见。转诊病人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转诊审批表》到相关的转入医疗机构就诊。因危、急诊可先转诊,三日内补办相关手续。(责任科室:医保科、各临床科室)

  (6)自由择院就医。充分尊重患者就医意愿,根据我区医疗机构的区域布局,患者可按方便、及时、快捷的原则,.

  优先转诊我院,亦可遵循患者意愿自行选择其它医疗机构就医,享有充分选择权。

  3、支持保障。

  为更好地落实医共体建设的相关管理工作,将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应保障工作,协调人员派驻,了解基层需求,提供物质调配,完善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联系,全力保障医共体的正常运转。(责任科室:医疗发展科、医改办)

  (四)监管机制。

  1、工作纪律:驻点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卫生院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相关卫生院的安排。对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人员,医院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责任科室:医改办、监察室、医务科)

  2、监管机制:医共体办公室和派驻单位联合对派驻人员进行监督与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走访、抽查、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派驻人员在任务结束时进行自我,接受考评。(责任科室:医改办、监察室、医务科)

  3、考核管理:医共体将对各成员单位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了解

  “三通”工作开展情况,对各机构的工作推进、服务能力、运行情况、公益性落实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考核结果与下一.

  阶段的协作方式与帮扶内容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区卫计委,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科室:医改办、监察室、医务科)

  四、本实施方案至下发之日起实施。

  .

篇三: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试点的指导方案

  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1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牵头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牵头组建医共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医共体内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

  2.加强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作用,与医共体牵头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牵头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探索实施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进一步保障其收入待遇。

  3.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集约配置。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鼓励实行医共体内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医共体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有条件的地区,要打破县域内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耗材的统一管理和采购配送等。鼓励以县为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进一步贯通服务链,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融合,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的技术支撑。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提升医疗卫3生机构协同服务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5.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医共体领导班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6.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探索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医共体要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4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7.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医共体发展的薪酬制度。医务人员收入由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鼓励对医共体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

  (三)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8.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其中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达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为标准,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等服务为重点,逐步达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9.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制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医共体内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5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将传统的对单一医疗机构的监管转变为对医共体的监管,牵头医疗机构承担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监管,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10.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医共体内技术资源,将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医共体牵头机构要为签约居民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优先接诊,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

  1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扎实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计划免疫工作,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等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与医共体的协作配合,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和业务管理,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2.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三医”联动,完善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探索实行医保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鼓励按6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13.落实财政投入经费。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5〕255号)要求,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常住人口总额预算,由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年初预拨部分工作经费,绩效考核后发放。医共体内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各成员单位财务单独设账。加强医共体的内审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制订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措施,把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强基层的有力举措。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重点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二)完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制度保障,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等协同改革,创新人事、编制、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医共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三)做好监测评估。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制度,重点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方面的情况,加大县域就诊率、基层诊疗占比、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以及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医保基金县域内基层机构支出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情况等指标的权重。评估结果与医共体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在贫困地区应当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评估重点。

  (四)强化宣传培训。大力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发掘和培育典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5月17日印发

  校对:姜伟林

篇四: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本文共计6385字

  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为调整优化全县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调整优化全县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32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实际,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

  -1-

  本文共计6385字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统筹医联体建设与发展。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4.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2-

  本文共计6385字

  (三)工作目标。

  20XX年,已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根据实际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医共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20XX—20XX年,整体推进、稳步实施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二、组织模式

  医联体建设原则上采取政府宏观主导、医院双方自愿的原则进行组建。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要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根据全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充分发挥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全县医联体。

  -3-

  本文共计6385字

  (一)巩固市级医联体建设。依托省际省内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项目,进一步深化巩固市级医联体建设,重点省际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县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省内以榆林市一院**院区和县医院、榆林市中医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中医康复医疗”六大功能。

  (二)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重点建设以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镇(中心)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共同体,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与17家镇(中心)卫生院形成综合医疗服务医共体、中医医疗服务医共体,在医共体进行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方面合作。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积极争取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市级重点专科的帮助指导,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县医院与中日医院、省肿瘤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组建呼吸专科、肿瘤专科、儿科专科联盟,县中医医院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组建不育不孕专病联盟;鼓励精神康复医院与市精防中心组建精神病专科联盟;鼓励各医院根据儿科、产科、耳鼻喉、口腔、重点传染病(如肝病、肺结核)等重点专科医疗的优势资源,以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学术组织)及其协同网络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

  -4-

  本文共计6385字

  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全面开展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以“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为远程医疗服务诊断中心,实现各镇(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县级点对多点的跨医院、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依托南医大二附院、榆林市一院**院区、榆林市中医医院对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实施的对口协作帮扶,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医联体,建立管理帮扶、技术协作和双向转诊关系,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带动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三、协作机制

  (一)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制定医联体章程,签订合作协议,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可探索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并成立医联体管理办公室,负责研究落实医改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时落实医联体建设具体任务,协调、联系本单位医务、护理、信息、人事、财务、药剂等部门与医联体成员单位有关工作。

  -5-

  本文共计6385字

  (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落实功能定位。市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超出服务能力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接收上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村卫生室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基础服务工作。

  (三)科学实施双向转诊。在医联体内推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根据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医联体内确需转诊的患者,可以优先转至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提供连续性诊疗康复护理服务。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医联体龙头医院要设置全科医学科,负责对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预约专家、预

  -6-

  本文共计6385字

  约转诊、预约床位、预约检查、预约诊疗等工作;同时负责安排到医联体成员单位(镇卫生院)坐诊或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医联体龙头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生团队”,以“服务包”或“服务套餐”的形式,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的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XX年已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范围。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基层医疗单位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3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四、资源贯通

  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

  (一)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统一调配医技等资源,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医联体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

  -7-

  本文共计6385字

  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三)统一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在省、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学科研技术水平。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医联体内探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带量集中采购、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五、保障政策

  (一)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基建投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病诊疗能力、县

  -8-

  本文共计6385字

  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推动医联体更好在基层发挥作用。按照分级属地原则,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

  (二)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三)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四)建立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建立医联体考核指标体

  -9-

  本文共计6385字

  系,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县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县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抓紧制定适合本单位医联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或方案,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及时间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并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20XX年6月底前,县级龙头单位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20XX年8月底前县级龙头单位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起付线、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付费、疾病分类管理付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体制机制创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联

  -10-

  本文共计6385字

  体建设的监管,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分工协作制度,牵头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发改(价格)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的规定。

  (三)加强督查评估。县级医改部门要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各地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要建立医联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综合评估质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以强基层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增强大医院帮扶基层和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跑马圈地”、“虹吸”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题。

  (四)强化宣传培训。县卫生计生局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医联体建设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11-

篇五: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根据《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

  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规划(试

  行)的通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集

  团)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为核心,以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快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本钱、提升医

  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由以

  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那么

  (一)主导,统筹规划。按照《医共体(医疗集团)建

  设规划》的要求,规范有序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协调各方面力量,逐步破

  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

  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

  协作机制。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医共体(医疗集团)以总

  医院为龙头,通过人员、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等要素为

  等级评审、评优评先以及人员薪酬分配挂钩。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

  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和对社会的舆论宣传,营造气氛,形成共

  识,引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群众正确认识医共体(医疗

  集团)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试点,探索突破医药卫生体制

  改中的瓶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卫生健康

  高质量开展贡献力量。

  医共体(医疔集团)建设实施方案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

  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和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方便群众就医和减轻患者医疗费

  用负担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关

  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健康XX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促进县镇村一体

  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高效运行-10-管理机制,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卫

  生服务上下贯通,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整体提高县域医疗

  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实现开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

  以健康为中心

  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

  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

  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新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

  诊疗长效机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四确保三提升”目

  标,即:确保政府指令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确保镇卫生院

  资产保值增值、确保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确保

  镇卫生院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县域内就诊(住院)率逐年提

  升、镇卫生院诊疗服务人次数逐年提升、患者满意度逐年提

  升。到2022年,实现县域内就诊(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提高到4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

  不出县、小病不出镇”。

  三、基本原那么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开展等要

  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11-(二)〃三医〃联动,创新机制。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

  变,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理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人事管理等,进一步落

  实牵头医院人事、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分级诊疗,便民惠民。针对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帮扶、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

  基层服务能力。通过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内医疗资源集约

  化管理、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和医防融合开展,构建有序就

  医、分级收治的新格局,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医疗

  负担。

  四、主要内容

  以医疗集团形式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从管理体

  制、运行机制、政策保障等方面,有序推进医疗集团的规范

  化组建、高效率运行。

  (-)组建医疗集团

  以XX人民医院和XX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分别组建医疗集

  团。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辖XX、XX、XX、XX和XX等X个镇卫

  生院及其辖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中医院医疗集团辖XX、XX和XX等X个镇卫生院及其辖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

  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人、财、物全部交给医-12-疗集团牵头单位统一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加入医疗集团。

  (-)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建立和完善利益

  共

  享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服务贯通机制,从资金打包、清

  单管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加强医疗集团建设,促进医疗

  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

  .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1)医保基金打包。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医疗集团人头

  总额预付,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增量基金

  风险金(与上一年相比筹资增量10%)和大病保险基金进行

  预算,将不少于95%的局部作为医疗集团按人头总额预算基

  金,交由医疗集团包干使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结

  余资金由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合理分配、自主使用,分配份额

  根据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

  (2)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按医疗集团人头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给医疗集团统筹使

  用。通过合理使用经费,做实健康管理和服务,以保障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到达强化疾病防控工作的目的,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患重病”,实

  现医防融合,节约医保基金。

  -13-2.密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

  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实行清单制管理,厘清责

  任边界,明晰运行关系。

  (1)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

  和

  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清单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

  机构规划、开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

  (2)建立医疗集团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牵头医

  院“龙头”作用,健全医疗集团内部管理体系。镇卫生院实

  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资产属

  性和职工身份三个不变前提下,实现医疗集团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三要素统一调配,医疗医保医药等业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运维。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并

  按照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分级收

  治,建立防病就医新秩序。

  (3)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按照政府对医疗机构

  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厘清监管内容、监管要素、监管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体系。

  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密切服务贯通机制。围绕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在

  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

  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实现上下

  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4-(1)专家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县、镇医务人员双向顺畅

  流动,实现农村居民在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服

  务。制定并落实医疗集团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方法,下

  沉医务

  人员开展诊疗服务收入(扣除本钱)合理切块用于牵

  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或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

  增量局部的3%-5%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

  (2)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统一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

  全管理,推进服务同质化,保障农村居民在镇卫生院能看得

  好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I、II类手术等问题。

  (3)药品保障上下贯通。牵头医院全面建立“中心药

  房”,医疗集团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统一药品采购供应、药

  款支付和药事服务,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有效供应和合理

  使用。

  (4)补偿政策上下贯通。完善医保补偿政策,按照分

  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合理确定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起付

  线标准和补偿比例,支持分级诊疗,保障农村居民在镇卫生

  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补偿标准。

  (5)双向转诊上下贯通。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将

  需要转诊的疾病患者,及时上转县级医院,安排专人跟踪负

  责。县级医院将疾病康复期患者下转至镇、村医疗卫生机构

  进行康复治疗。

  (6)公卫服务上下贯通。县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15-生机构,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对医疗集团公共卫生工作

  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促进医防融合,让农村居民在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

  等服务。

  五、实施步骤(-)前期准备阶段(2022年6月份)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医疗

  集团建设相关配套文件,主要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

  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包干管理方法》《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经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包干管理办

  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党的建设工作方案》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总体建设开展规划》《紧

  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政府投入和债务化解实施方案》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组建及运行工作方案》

  等。

  (-)启动建设阶段(2022年7月份)

  召开医疗集团建设启动会,统一思想、宣传发动、部署

  推进;召开医疗集团成立大会,宣布组建方案和人事任命,启动建设工作;县卫健委成立专门清产核资小组,及时核算

  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资产,及时办理人、财、物移交工作;医疗集团牵头医院成立“三办十三中心”-16-(即党建办、办公室、绩效考核办公室、人力资源开展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审计中心、医保结算管理中心、医疗服务质

  量控制中心、健康促进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中心药房、信息管理中心、消毒供应中

  心和后勤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三办十三中心”工作职责

  和规章制度,人员配备到位,做好运行前一切准备工作。

  (三)运行阶段(自2022年8月份)

  依法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手续,实现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械业务管理、医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八个统一”;实现专家资源、医

  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六个

  上下贯通”。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绩效考

  核方案》,对医疗集团实行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

  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常务副县长和人

  大、政府、政协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委、县政府

  办、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

  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市监局、县审计局和县数据资源局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组下设

  办公室,县卫健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加强

  对医疗集团建设工作的领导。

  -17-(二)部门密切配合。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按照“两

  包”和“三单”要求,大力支持医疗集团建设。县卫健委负

  责牵头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组建和运行工

  作方案》,加强对医疗集团建设的指导。县委组织部牵头并

  会同县卫健委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党的建

  设工作方案》。

  县医保局牵头并会同财政、卫健等部门制定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

  团)包干管理方法》,将医保资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及

  时足额预拨到位。县财政局牵头并会同县卫健委制定《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包干管理

  方法》,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牵头并会

  同县卫健委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政府投入

  和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县发改委牵头并会同县卫健委积极

  对上争取工程和资金,支持县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

  力建设;牵头并会同县卫健委、人社局制定《紧密型县域医

  共体(医疗集团)总体建设开展规划》;牵头并会同县卫健

  委、县医保局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诊疗差异化定价

  措施,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县人社局牵头并会

  同县委编办、县卫健委等部门制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

  疗集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

  在卫生健康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选址、土地指标安排上

  予以支持。县数据资源局会同县卫健委指导和监督医疗集团-18-牵头医院做好“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县市监局负责做

  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与管理工作。县审计局牵头并会

  同医保、卫健等部门做好医保资金的审计与监督工作。县委

  宣传部要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宣传,积极营造有

  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医疗集团建设的社会气氛。

  (三)压实工作责任。县政府将医疗集团建设工作纳入

  各

  相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建立台账,对账销号。县

  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集团规划建设、投入保障、考

  核监管工作,将医疗集团建设成效纳入对医疗集团牵头医院

  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院经费核拨、院长任免及其

  年薪挂钩。县纪委监委加强对医疗集团建设过程中各相关部

  门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确保医疗集

  团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

  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完善

  城乡健康保健服务体系,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医改成果,根据

  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19-纽带,把县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整合起来,为县域内居民

  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四)便民利民,群众受益。通过医共体(医疗集团)

  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内

  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化管理,做深做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通过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

  力明显提升,医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

  成。力争到XXXX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

  量比例提高到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上级医疗机构

  向基层卫生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到达10%,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工程不断增加,医疗卫生一体化、规范化、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任务(一)组织架构及管理体制

  .组建两个医疗集团。

  组建XX医院医疗集团,将王沟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全权委托给XX医院管理,组建XX医院医疗集团,XX医院加

  挂“XX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牌子,XX卫生院加挂“XX医院

  医疗集团分院”牌子;将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2-坚持卫健为开展思想,坚持主导、创新机制、分工协作、提升能力、群众受益的基本原那么,以“大病不出县”为目标,统筹推动县域综合医改,以建立县级中心医院为龙头的紧

  密、整合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政策支持,完善

  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将优秀人才、适宜技术、优质服

  务下沉到基层,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不断完善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

  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

  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

  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构

  建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

  生服务综合能力,合理规范就医秩序,实现开展方式以治病

  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那么

  (一)主导,统筹规划。落实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指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开展、就近就便、方便群众原那么,统筹规划医共体建设。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

  保、医药联动改,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20-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

  保支付方式等改的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

  作机制。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

  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疗联合

  体内统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

  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

  效。以往各医疗机构之间所形成的有关医疗技术合作、协作

  关系不在医共体建设管理规范框架内。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逐步

  实

  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

  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共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总体目标

  2022年,基本搭建医共体制度框架,拓展深化分级诊疗

  模式,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共体建设,办医疗卫生机构全

  部参与医共体,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探索

  对纵向合作的医共体等分工协作模式,推进按病种付费,探

  索对医共体打包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引导医共体内部初

  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

  到2022年,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21-的政策体系。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

  机制,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

  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

  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

  模式。

  四、医共体的工作模式

  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

  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结合实际

  情况,医共体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一)紧密型医共体。紧密型医共体为一体化、唯一法

  人代表的医院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防止重复建设、精

  简人员、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本钱。

  组建方式为:市中心医院对市第三医院(委托承当万福

  镇10个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万福镇卫生院(承当万福

  镇原罗屯乡7个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梁屯中心卫生院共

  3家医疗机构实施医共体管理,3家医疗机构所辖的村卫生

  室实施一体化管理。

  (二)松散型医共体。松散型医共体为跨行政隶属关系

  跨资产所属关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医疗卫生机构资

  源共享、协同开展服务模式。

  组建方式为:XXX卫生院共27家医疗机构实施松散型医-22-共体管理,27家卫生院对所辖的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

  五、运营及管理

  医共体内部要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紧密型医共体内部要

  成立医疗集团,实行人、财、物统管理,设立理事会、监事

  会,建立统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将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

  别离,并发挥作用,实施医共体内部上下联动,一体化管理

  机制,降低运营本钱,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松散型医共体暂按医联体模式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可探

  索松散型医共体的管理模式,到2022年底,松散型医共体

  逐步过

  度到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财务收入、人事薪酬、人才

  培养、设备配备、医保支付和运营管理等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体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

  六、主要任务

  医共体内部的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分级诊疗相关要求以

  及医共体协议约定内容,履行医共体职责,开展相应的诊疗

  活动。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对市医共体日常的管理与运营进行

  考核。

  (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通过构建医共体,建立共同开展新机制,转变基层医疗

  机构服务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其开展新技术、新工程

  及特色专科建设;结合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城市

  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教学查房和远程医疗等方式,提-23-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治水平。重点细化医共

  体框架内医疗机构间预约诊疗、双向转诊、优先住院、就诊

  绿色通道和减免挂号、诊查费等医疗服务优惠政策,引导辖

  区居民在医共体框架内,自愿选定1个乡镇卫生院、1个市

  (县级)医院,作为日常看病就医的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医院,负责完善分级诊疗操作流程,落实医共体内转诊患者各项医疗服务优惠政策,畅通结算渠

  道。

  医共体内的各医疗机构负责本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

  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同

  时,下

  级医疗机构负责接受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急性病恢复

  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并为康复期

  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

  (三)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医共体要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有效衔接,形成有效

  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防与治的有机融合。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满足群众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

  医共体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按照《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要求,确定专门部门,配备相应人

  员,承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当地

  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24-防控制工作。

  (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建立医共体内规范转诊机制,重点畅通下转通道。鼓励

  医共体内各级医院建立联合病房,鼓励牵头医院开展日间手

  术,将手术后、急性病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

  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接受继续治疗和康复等连续性医疗服

  务,上级医院派驻医生通过会诊和查房等方式积极发挥作

  用。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

  利化的疾病诊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五)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共体内加快推

  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

  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

  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共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

  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探索对局部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

  方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转诊可以根据双向患者就医需求,通

  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

  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管理,制定各

  专业、各科室、各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并开展医共体内质量-25-控制管理,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同质化管理。

  医共体内上级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

  员培养,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

  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加强医共体内专家管理

  医共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

  励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

  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

  学查房、科研和工程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

  享和下沉基层。

  (A)统资源管理

  统信息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共

  体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医共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

  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

  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可以共

  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学

  科研技术水平。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

  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

  务可持续开展。

  可探索医共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消-26-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

  一体化服务。在医共体内实现健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

  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检

  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共体内统的药品采购、管理平

  台,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六、工作步骤(一)确定方案阶段(2022年5月)

  通过双向选择和相对方式,组织各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医

  共体组成,制定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医共体签订协议之后,在5个工作日内报市卫生健康局备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22年6月)

  组建的医共体要完成制定医共体章程,需明确双方职

  责、开展业务内容、双向转诊流程、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

  层出诊安排、提供优惠政策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基本内容

  和医共体

  特色工作等,并报市卫生健康局。

  医共体根据工作任务,逐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探索医共体工作的最正确路径,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

  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顺畅的医共体保障和

  服务。

  (三)巩固总结阶段(2022年12月末)

  总结医共体建设工作经验,巩固已经签约的医共体运行

  机制。继续研究解决医共体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27-化医共体运行和服务流程。

  七、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医改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

  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推动落实医药卫

  生事业开展规划,实施以监督、指导、考核为主要方式的行

  业管理;财政部门要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

  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保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医保

  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医保实施方案、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

  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

  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编制和人社部门要在编

  制核定、薪酬制度

  改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改和

  民政部门也要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对医共体医院给予支持;

  牵头医院要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

  的投入,做到上下互联互通。鼓励医共体通过技术支援、人

  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持续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28-(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

  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本钱

  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

  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

  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医共体绩效考

  核结果,对医共体内上级医院下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

  的医生给予工作补助,所需资金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

  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医疗集团内部要

  制定医疗质量、医疗平安、医疗药品、医疗管理、药占比、日门诊住院率和平均住院日等一体化管理考核标准,并定期

  进行考核。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医共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共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

  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上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

  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上级医院履行

  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

  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

  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晋级、晋升等挂钩。

  在对医共体考核中发现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那么的医

  共体成员,卫生健康部门可要求其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29-财、物全权委托给XX中医医院管理,组建XX中医医院医疗

  集团,XX中医医院加挂“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牌子,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分

  院”牌子。

  原有人员编制人事关系、原资产及债权债务关系维持不

  变。医疗集团按照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的章程开展工

  作。

  .完善外部治理体系。

  成立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

  由县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组织、编制、经

  发、人社、财政、审计、卫健、医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

  员,统筹医共体(医疗集团)的建设规划、投入保障、人事

  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执

  行医管委的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构建内部管理体制。

  (1)加强建设。建立医疗集团委,隶属于县卫健委委,医疗集团实行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医疗集团委领

  导下,全面负责医疗集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2)成立理事会。理事会是医疗集团决策机构,负责

  制

  定开展规划、协作关系、服务模式、运行质量、利益共享

  机制和重大人事、财务、绩效考核工作,理事长1名,由医-3-位的,可终止其成员身份。市卫生健康局将根据考核结果每

  2年对医共体协议机构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提高医共体运

  行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之成为开展分级诊疗的重要依托和

  平台。

  (四)加强督查评估

  市卫生健康局要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各医疗机构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平安。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

  法,综合评估质量、平安、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跑马圈地”“虹吸”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题。

  (五)强化宣传培训

  市卫生健康局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

  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医共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

  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

  就医格局。同时,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发挥典型带动作

  用,将医共体做大做强。

  -30-管委任命产生,原那么上由总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

  2-3名、理事假设干名,由理事长提名并报医管委批准,由理

  事会选举产生后聘任,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备案。

  (3)设立监事会。人员3-5名,监事会是医疗集团监督

  机构,负责监督集团运行情况、财务情况、理事及管理层人

  员履职情况等,定期向理事会通报违反相关章程行为及行为人,向县医管委报告集团总体运行情况。成员由县有关部门

  负责同志及医疗集团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长由理事会推举

  并履行相关程序后产生。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医疗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独立

  法人地位不变,但实现统的法人代表,由总医院法定代表人

  兼任分院的法定代表人。分院负责人由县医管委会同总医院

  研究确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应手续,由各医疗集团

  聘任。

  (5)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在总医院设立医疗集团委办公

  室、管理办公室,并分别成立6个管理中心,即人力资源管

  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指导

  中心、卫生信息管理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总医院健全

  完善统的医疗集团内部管理体系,落实县、镇(街道)、村(社

  区)三级卫生管理一体化。

  (二)完善运行模式1.实行“六个统”

  -4-(1)统人事管理。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统调配优质

  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人员培训培养计划;根据医疗集团业务

  开展需要,研究分析并向医管委提出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人力

  资源统

  筹调配使用的意见,建立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

  理、职称管理、执业药师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等制度,实行

  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同工同酬。

  (2)统财务管理。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实行“统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保持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

  不变。对总医院和分院的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本钱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统管理。

  (3)统医疗服务。设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实施统

  的临床和业务管理技术规范,做到规章制度统、技术规范统、业务指导统、工作考核统。集团内医疗机构共同遵守统的诊

  疗和操作规范。原那么上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副高级

  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有在分院累计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

  (4)统公共卫生管理。设立公共卫生指导中心,负责对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管理和指

  导。把做深、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

  抓,组织合适的人员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首诊式签约、重点人群签约、个性化签约上多做文章,努

  力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吸引-5-力。

  (5)统卫生信息化管理。设立卫生信息管理中心,总医

  院积极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实现集团内部行政办公、基本

  医疗、公共卫生等互联互通,以务实应用的原那么,以居民电

  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建设为基础,以区域健康信

  息平台为

  枢纽,全面实现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建设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临床检验(病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基层检验、上级诊断”,检验检查互联互通。

  (6)统后勤保障服务。设立后勤保障中心,负责集团范

  围内集中消毒供应、后勤物资、药品、耗材、设备的集中保

  障供应,努力降低药品、耗材虚高定价,建立动态灵敏的短

  缺药品反响机制,确保临床用药及时有效供应。

  .完善双向转诊。科学划分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

  定位,制定工程范围、服务清单和管理方法。建立向上转诊

  “绿色通道”,上级医院为医疗集团内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

  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一站式”服务;在医疗集团内

  部搭建统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总医院提供不低于30%的专

  家号源由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优先预约使用。畅通向下转诊

  “便捷通道”,总医院要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

  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

  续治疗和康复;实行管床医生责任“包干制”,充分运用定

  期联合查房、信息化实时查询等手段,为患者就医康复提供

  连续性服务。

  .促进专科共建。在总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

  室“孵化中心”,重点围绕康复、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儿科、消化、口腔、眼科等领域,指导基层开展特色科室建

  设。到2022年基层分院和下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到达省定规范化建设标准,创立省级基层特色科室的数量和

  质量明显提升。

  .加强业务协作。总院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或主治医师

  以

  上职称的专家深入基层,进行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

  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手术指导,开展科研和工程协作、学术讲座,建立长期性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同时面向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信

  息化优势,在总院建设远程中心,对分院及成员单位开展远

  程医疗、远程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实行医疗集

  团内信息直联互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的连续记

  录和共享,推进预约诊疗、协同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

  等协同高效开展。

  .强化公卫职责。推进县、镇(街道)、村(社区)公

  共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程实施力度,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进一步规范疫苗

  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

  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高签-7-约、履约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职责分工

  .医疗集团总医院:负责与医共体(医疗集团)内的成

  员单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双向转

  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远程会诊等工作

  细那么。承当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

  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承当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

  导,负责组织医共体(医疗集团)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

  和数据的收集汇总。

  .医疗集团分院:承当辖区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

  慢性病管理,开展局部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医共体(医疗集团)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五、实施步骤(一)准备启动阶段(2022年4月)

  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理事会、监事会,明确各自职

  责功能。制定完善医共体(医疗集团)章程,召开医共体(医

  疗集团)成立大会,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广泛宣传发动,充

  分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2年5月-12月)

  2022年5月开始,两个医疗集团试点实行开展工作,根

  据运作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将XX卫生院、XX卫生

  院、XX卫生院等X家机构纳入XX医院医疗集团;将XX卫生-8-院、XX卫生院等X家机构纳入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全面

  实施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模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将

  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强基层

  的有力举措,增强政治责任感,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协作配

  合,积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加强催促指导,认真研

  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好医共体(医疗

  集团)组建过程中的平安稳定,推动医共体(医疗集团)健

  康开展。

  (二)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制度保障,深化药品供应保

  障、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等协同改,创新人事、编

  制、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要持续加大对医共体(医疗集

  团)的投入力度,对于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

  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开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

  损、承当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要给予资金支持。

  (三)健全考核评估。由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委员

  会制定医共体(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方法和评价细那么,对医

  共体(医疗集团)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考核基层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医保资金使用、居民健

  康改善等。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投入、人事任免、医院-9-

篇六: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入推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因地制宜、惠民利民的原则,通过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突破现行体制机制局限,整合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统筹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格局,促进我县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医疗卫生资源城乡统筹配置,进一步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助力构建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医防融合,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方式转变。到20xx年底,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紧密型医共体并达到国家评判标准和省绩效考核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比例分别提高至40%以上和8%以上,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提高到65%以上,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优化组建紧密型医共体

  (一)组建方式。根据县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及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组建两个紧密型医共体,一是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xx

  街道、xx镇、xx镇、xx镇、xx镇、王xx镇所辖xx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二是以县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xx街道、xx街道、xx镇、xx镇、xx镇所辖xx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县中医医院医共体。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形成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二)加强党的建设。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统一领导县属医院及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工作,指导县卫生健康系统全面完成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优化党的组织建设,建立由牵头医院党委统一领导医共体党的建设体系,医共体成员单位党组织隶属牵头医院党委,由牵头医院党委全面组织落实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强化医德医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力推进从严治党工作有序开展。将“三项工程”(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双培”工程、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建工程)、党委抓党建工作成效考核纳入医院党委目标考核内容,推进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和“五星级党支部”工作,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根据党建考核内容负责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将党建工作结果列入成员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奋力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提升。

  (三)明确权责。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实行“三不变”,即单位属性不变、人员身份不变、财政投入政策渠道不变,纳入医共体统筹调配管理。牵头医院统筹管理医共体内党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工

  作,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为基层健康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应配合牵头医院加强对医共体服务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和督导,将传统的对单一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逐步转变为对医共体的监管。

  (四)机构设置。为推动医共体人、财、物、信息等优化重组、集约使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相关工作机构。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现有内设机构中分别加挂相应医共体工作机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药品耗材、信息系统、后勤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和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医共体实行“七统一”管理

  县委县政府对医共体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医共体牵头医院领导班子及成员年终考核和任期考核内容。县卫生健康局对医共体实施行业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具体绩效目标考核工作。医共体按照“三不变”要求,实行“七统一”管理。

  (一)统一行政管理。制定清晰合理的医共体治理架构,建立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任理事长,牵头医院班子成员、医共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职工代表等人员担任理事会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理事会,履行医共体区域内医疗、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等办医责任,部署落实各项工作。理事会办公室设在牵头医院。充分赋予医共体内部事务由理事会负责自主运营的权力,制定完善医共体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决策规则,强化医共体的运行管理,激发运行活力、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

  (二)统一人员管理。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在编人员身份不变,实行“总量控制、统筹使用”的原则。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统一岗位管理。在保证医共体内成员单位人员总量不减的情况下,实行医共体内人员统筹调配和统一管理,促进合理流动,医共体要建立健全内部人员定期轮岗长效机制,组织优秀后备骨干派驻下沉,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加强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到牵头医院轮训,促进技术和管理人员上下双向流动,切实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医共体内流动人员的人事关系、职称待遇不变。对医共体内成员单位负责人的任免、内部人员的调动,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党委研究决定后按程序提交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将优秀医务人员下派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帮扶,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经历,计入职称晋升前服务基层工作时间,并将下基层指导情况纳入对其考核内容及晋升职称挂钩。鼓励牵头医院的高级职称医务人员退休后到医共体成员单位继续服务。

  (三)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内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分级分户核算。明确资产调剂、调拨和共享共用机制,以及收入确认、成本分担和医保结算等由牵头医院统一负责。县卫生健康局要做好对医共体财务办的监管、指导。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所有设备、固定资产、药品等在7月底前完成清产核资后统一归医共体牵头医院管理。县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加强医共体内部审计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四)统一服务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医共体要明确和落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制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明确县、镇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落实基层首诊。急危重症患者直接到牵头医院集中救治,实现急慢分治。制定完善转诊指导目录,建立完善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外的向下、向上、向外的有效分级诊疗转诊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牵头医院承担成员单位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质控和监管,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化。医共体要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下沉为抓手,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医共体制定统一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方案和指标,统一培训,统一部署和落

  实。牵头医院要通过下沉医疗专家门诊坐诊等形式,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并将指导情况纳入对其考核内容。坚持医防并重、推进医防融合,发挥医共体优质医疗资源统筹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五)统一药械管理。医共体设置药械办,推行总药师制度,开展药械统一管理工作。以全面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集中带量采购的医保药品及医用耗材为基础,在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械房,保障基层药械供应,制定统一供应目录、集中竞价、联合采购、统一价格、统一带量采购配送(各医共体成员单位在牵头医院规定的时限内报送采购计划)、统筹支付,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统筹药事管理。成员单位间实行处方、药品品种延伸,加强用药衔接,提升健康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经审核批准使用的院内制剂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调剂使用。

  (六)统一信息互通共享。医共体要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统筹开展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医共体上下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术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就医流程,落实网络安全互通,系统互联,推进互联网诊疗及远程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功能的应用,推动检验检查结果数据共享互认,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七)统一绩效管理。县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要以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医保

  基金使用效能提升等方面为重点,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对医共体实施成效考核,并强化结果应用,推动管理、责任、服务、发展、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对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人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县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方案的通知》(惠府办发〔20xx〕64号)执行。

  医共体内围绕功能定位、工作落实成效,制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加强自我管理、完善内部分配,本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临床公卫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实行成员单位二次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绩效结果与医护技管等人员的薪酬待遇、职称评聘、岗位竞聘、职务任免和奖惩等挂钩。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关于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x府办发〔20xx〕65号),切实落实“两个允许”激励政策。

  四、分步发展促进基层服务能力逐渐提升

  (一)合理规划,分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根据区域、人口、交通等因素,围绕各成员单位服务功能定位,合理规划,以优先建设区域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具备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具备一定的急危重症判断和初步抢救能力,逐步培育向二级医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预防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老年病服

  务能力,能提供社区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具备基本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门急诊服务。通过分层次分步发展方式推动全面提升。

  (二)夯实网底,促进医防融合。医共体服务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服务团队,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就医引导、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团队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基础统筹共建,切实掌握网格内居民及辖区重大疾病、慢性病等居民健康情况,做到抓重点、有统筹,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和质量。鼓励不同医共体间建立相互配合、有序竞争、科学发展的机制,保障患者就医自主选择权利。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委政府主导。建立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县委编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疗保障局、好花红镇、摆金镇等镇办和部门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决策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坚持问题、目标导向,加强人事编制、财政保障、医保政策等方面协同推进,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统筹推进县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强化保障加大投入。县人民政府要保障医共体内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原政策原渠道足额财政投入,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

  救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

  (三)探索紧密型医共体总额付费改革。县医疗保障局加大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力度,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指导符合条件的紧密型医共体内改革建立“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打包支付机制,激励医共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监测,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参保群众能够及时报销。引导基层首诊、向基层转诊,促进医共体内外分级诊疗,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控制就医成本,严控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四)强化监督和指标评判。县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要强化对医共体的领导,按照《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发〔20xx〕12号)要求,加强指标监测和督导指导,及时查找问题、分析解决,推进医共体建设达到评判标准。县卫生健康局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共体医疗质量安全、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等事项的监督管理,保障其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加强风险防范和指导,对出现违法违规等情况依法依规处置。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整完善方案阶段。

  调整制定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宣传动员、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第二阶段:启动实施阶段。

  完成医共体成员单位清产核资、紧密型医共体决策制度、流程、工作章程等制定,完成内部机构设置,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章程、各项统一管理制度和标准。

  第三阶段:运行阶段。

  医共体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运行机制并进入正常运行,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运行有效的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篇七: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篇八: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2022年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

  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

  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依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结合我

  县实际,现制定我县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

  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推进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医疗卫生

  资源,形成整体效益,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

  质量,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和连续性健康管理。以加

  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医价

  “四医”统筹联动,通过探索下放卫健部门管理职能,建立

  医共体内人员、经费等新的管理模式,增强县域医共体综合

  管理协调能力,真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打造

  “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医疗共同体,形成县域

  内紧密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落实政府办医职责,将

  公益性贯穿于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全过程,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三级联动,突出共同发展。建立县、乡、村

  三级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形成三

  级联动、以县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格局。

  (三)坚持纵向整合,突出优化结构。统筹优化诊疗资

  源配置,注重发挥牵头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

  高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责权统一,突出资源共享。实行县、乡、村

  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牵头

  医院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医共体实施进程中的困

  难和问题,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村卫生室等实行全面管理和运营,享有管理权和

  人事任免建议权。

  (五)坚持两个确保,突出共建双赢。确保医共体各单

  位独立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财政投入不变;

  确保医共体单位的职工身份不变,把医共体建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疗命运共同体。

  三、工作目标

  全县组建两个医共体。即:以县医院为牵头医院,院头

  中心卫生院、西阳泽乡卫生院、南清河乡卫生院、南邢郭中

  心卫生院、镇卫生院、西龙门乡卫生院等6所卫生院为成员

  单位,组建县医院医共体;以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嶂石岩

  中心卫生院、黄北坪中心卫生院、许亭中心卫生院、土门中

  心卫生院、张楞乡卫生院等5所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组建中

  医医院医共体。2022年底前将所有成员单位全部建设达到或

  巩固已达到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国卫基层函

  (2018)195号)规定的基本标准,完成医共体建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施“1+2+N”医共体模式,即:由两个牵头医院分别于2023年将院头中心卫生院,2024年将南邢郭中心卫生院、黄北坪中心卫生院、许亭中心卫生

  院建设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规定的推荐标准,创成二级医院,形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通过医共体建设,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

  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不断扩大,双

  向转诊衔接顺畅,急慢分治高水平实现,为“健康”建设奠

  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分级诊

  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

  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增强群众获得感,让群众享受到分级、连续、廉价、高效的健康服务。

  (≡)医疗对公共卫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卫生

  项目实施质量不断提高;医防结合更加紧密、深度融合;家

  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

  养康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推开;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满意

  度明显提升。

  (四)牵头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联动更加顺畅,分级诊疗制度更

  加科学合理,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措施

  (-)实行医共体内“八统一”管理

  L统一行政管理。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成员单位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牵头医院的管理优势,在卫健局的领导下,负责成员单位日常管理,实

  现与成员单位统一的行政管理、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社会

  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医共体内各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原机构性质保持不变,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职能不变。成员单位在原“XX卫生院”的基础上,加挂“XX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牌子。

  .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保持县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执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实

  行“集中管理、相对独立、统筹核算”模式,由牵头医院建

  立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承担医共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和审

  计监督。成员单位所有财政投入、自身的业务收入,以及人

  员绩效考核、工资待遇发放等全部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建

  立专账、独立核算。成员单位原有债权债务由牵头医院统计

  后报医管办酌情处理,成员单位设备采购、工程维修等由牵

  头医院统一上报项目预算计划,由医管办根据成员单位的工

  作任务及当年预算资金情况审批后实施,成员单位收入不足

  以负担各项支出时,由牵头医院负责对其财务进行统筹核算,确保成员单位的正常运行。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原有的物价

  收费政策、医保报销等政策保持不变。牵头医院强化对成员

  单位的成本核算,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

  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统一人事管理。一是积极探索牵头医院编制制度改革,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框架下,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原则,医共体内可适当调剂一定数量的编制,用于急需高

  端人才招聘及引进。二是医共体内部实行人员双派送,成员

  单位需要的医疗技术人员由牵头单位下派,同时成员单位选

  派等量人员到牵头医院进修,并形成制度化安排。各成员单

  位编制数和在编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为避免削弱基层医疗服

  务能力,牵头医院不得长期将成员单位医务人员抽调到牵头

  医院工作。三是牵头医院下派医疗业务骨干到成员单位挂职

  业务副院长(不占成员单位干部职数,不纳入卫健局管干部

  序列)。医共体内医技人员可相互到医共体内其它单位从事

  诊疗活动。牵头医院根据各成员单位发展短板,组成各不少

  4人的医疗、护理等团队对成员单位进行技术传帮带,通过

  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等方式,积极推

  动成员单位特色科室建设。四是赋予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负

  责人的提名权,成员单位负责人由牵头医院提名,提交医管

  办审定、聘任,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任免按现行体制办理。

  五是牵头医院要制定相关政策,派出的人员按原单位相关规

  定由牵头医院落实待遇,考核合格的待遇不低于原有待遇。

  牵头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晋职、晋升前,必须至少要有不低

  于一年的成员单位工作经历。

  .统一业务管理。牵头医院组织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内

  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乡村卫生服务一

  体化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

  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成员单位医疗质量控制,保持规章制

  度相同、技术规范相同、培训要求相同。牵头医院医务、护

  理、院感、药事等职能科室对成员单位对应科室实行业务垂

  直管理。牵头医院要组建专家指导组,包括行政管理、业务

  技术等各方面专家,对每个成员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质量

  控制管理督查指导,定期开展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工作,规范成员单位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牵头医

  院须加强成员单位的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急诊科、儿科、外科、妇科、老年康复科建设,推进各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发

  展1个特色科室,2022年10月底前,将所有成员单位纳入

  全县院前急救体系,打造15分钟院前急救圈。年底前确保

  每个成员单位能够开展下腹部手术、中医药服务、老年病康

  复护理等,满足群众医疗服务要求。牵头医院组建公共卫生

  科,负责本院及成员单位、服务范围内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

  等工作,加强医防融合工作,从源头上防控各类疾病的发生。

  .统一资源管理。牵头医院对医共体内所有资源进行集

  中管理、互通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牵头医

  院整合建立医共体财务管理、医保基金审核结算、人力资源、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物资管理、信息管理、宣传教育等管

  理中心。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为成员单位添置、更新医疗设

  备器械,建立检验、心电、影像、超声等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并依据业务发展,逐步建立病理、消毒供应、后勤管理、物

  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逐步

  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

  息系统、后勤服务等同质化。所有成员单位固定资产独立建

  账,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使用,以医共体名义购置的资产归牵头医院所有。

  .统一绩效考核。牵头医院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和

  考核标准,将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职责定位、分工协作、遵守

  章程和任务落实情况、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率、区域就诊率和分级诊疗制

  度落实情况、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和费用控制、医保指标

  执行情况、公共卫生和社会卫生管理情况、村卫生室管理情

  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方案报医管办审核实施,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制

  度补助、公立医院改革补助等专项补助和医保基金拨付、院

  长年薪等挂钩。

  .统一药品耗材配送。牵头医院设立中心药房,依据有

  关政策建立统一的药品(含医药耗材)采购和供应机制。强

  化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确保全面配备并优先使

  用基本药物。实现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间药品统一目录、统

  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严格

  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提高带量采购药品

  用量,严格落实短缺药品预警监测、保供稳价工作制度,着

  力保障临床用药需求。牵头医院负责监管成员单位药品、医

  药耗材采购情况,允许药品在医共体内相互流通,保障药品

  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各卫生院保留药品网采账号,负责

  辖区村卫生室的药品统一采购,保障卫生室药品供应。

  .统一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信息化建设,加快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共体

  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支持医共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

  务。牵头医院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控。积极推

  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以远程会

  诊系统为基础,牵头医院加强检验、心电、影像、超声等远

  程诊断中心建设,落实乡级随时检查、县级实时诊断,实现

  县域医共体内(乃至市内、省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

  少重复检验、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智能教育系统,向成员单位提供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等各类业务

  线上培训。

  (二)健全医共体管理和评价体系

  L完善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党政有关部门机构组成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

  委”),必要时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

  关方加入医管委。医管委担负医共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等责任。医管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医管办”),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卫健局局长任副主任,地点设在

  县卫健局,主要负责执行医管委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

  医共体建设工作日常事务等。

  .完善医共体章程。进一步明确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积

  极推行牵头医院院长年薪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制定牵头

  医院和成员单位收治诊疗病种目录,出台双向转诊标准文件;

  完善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务人员下沉的工作机制,并通过互联

  网、信息平台的多种方式,建立成员单位与牵头医院各科室

  便捷的会诊通道,进一步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推进基层首

  诊的落实,理顺转诊流程。

  .明确职责分工。牵头医院负责医共体内人、财、物统

  一管理,充分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完善医疗卫生机构

  改革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建立重大事项

  报备制度,按有关程序规范人事任免;完善内部管理,加强

  重点临床专科建设,指导成员单位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和管

  理能力;向服务范围内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

  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承担对成员及服务范围内

  所辖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承担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支农、对口支援、疫病防治等指令性任务。成员单位承担辖

  区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在牵头医院的帮

  扶下积极谋划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做好双

  向转诊和下转病人康复服务,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合理调配乡村服务资源;做好乡村

  一体化管理,指导、督导村卫生室门诊、转诊、签约服务和

  健康管理,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以及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相关公共卫生工作。

  .完善医共体内部协调机制。牵头医院设置医共体管理

  中心,具体负责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业务指

  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和汇总

  等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提交医管办研

  究解决。同时要根据需要统筹规划,组建相应的医疗资源共

  享中心和管理中心,实现医共体内各机构间管理“八个统一”,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完善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和医共体运行考核评价机

  制。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估指标体系,由医管办或组织相关部

  门单位定期开展效果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相

  关制度方案。强化牵头医院院长和医共体运行考核评价,将

  牵头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

  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医共体

  财政投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

  量核定以及医共体领导班子薪酬、聘任解聘、奖惩等挂钩。

  牵头医院院长与成员单位负责人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报医管办备案,并定期对年

  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三)推行医共体医保基金付费管理改革

  医保基金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共体内医疗卫

  生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全面推行总额控

  制下的按病种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基金

  支付方式改革,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合理确定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年度医保费用总额指标,重点强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扶持。年度总额指标按医保政

  策要求,按月打包支付给牵头医院统一考核结算,年度结余

  医保基金依据考核情况和相关政策计入医共体医疗服务性

  收入,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按比例结算、自主分配。牵头

  医院负责各成员单位医保基金预算、拨付、考核、分配,做

  好医共体之间患者费用结算。严格执行医保政策,规范诊疗

  行为,规范临床路径管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医保基金不

  合理支出,防控欺诈骗保行为。

  (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推进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和基层首

  诊制度,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促进成员单位诊疗量逐年上

  升。确定基层首诊病种,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必须基层首诊,发现合并复杂症状者方可转诊至上级医院。牵头医院建立双

  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

  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对

  上转病人优先安排接诊、检查和住院,把诊断明确、病情稳

  定的患者下转到成员单位或其居住地卫生院,并指导进行后

  续治疗和康复工作,实现成员单位所辖区域内居民在牵头医

  院住院患者人数逐年下降、在成员单位住院患者数逐年增长。

  严格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成员单位所辖区域内居民在牵头医

  院住院患者中,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下转率明显提高,全县

  域外就诊率和全县住院率逐渐下降,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目标。

  五、组织实施

  (-)宣传发动阶段(3月27日-4月10日)。召开工

  作动员会议,解读政策,统一思想,营造各有关部门和所有

  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并支持医共体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方案阶段(4月11日-4月30日)。拟定牵

  头医院的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定医共体章程、工作方案、考

  核细则等,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工作对接。

  (三)实施运行阶段(5月1H-H月30日)。医管办

  与牵头医院进行相关工作衔接,落实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管理,医共体正式运行。其中5月20日前完成11所乡镇卫

  生院人员、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药品耗材及负债情况的摸

  排工作,并与牵头医院签订服务协议或责任书,明确功能定

  位和目标责任。5月底前完成医共体发展方向谋划,制定县

  乡人才培养计划,并落实成员单位人员进修和牵头医院优质

  资源下沉。6月底前牵头医院完成检验、心电、影像、超声

  等远程诊断中心建设以及各管理中心建设。7月至11月医共

  体正式运营,并不断完善提高。

  (四)评估改进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医管

  办组织人员或邀请省市专家,对我县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评

  估,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推

  进工作开展。

  六、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医共体建设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我县为民

  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县医管办要切实负起责任,牵头组织有

  关部门、单位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和配套政策,加强业

  务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有序

  开展。牵头医院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和完善医

  共体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

  (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卫健、财政、人

  社、编办、医保、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对医共体建设要

  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医共体建设顺

  利开展。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共体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考核评估,完善激励机制。牵头医院每年向

  医管办提交年度目标承诺书,医管办牵头制定、完善医共体

  绩效考核体系,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

  果及时向医管委报告、向成员单位通报,并依据评估结果落

  实相关奖惩措施。

  (四)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建设效果。积极组织政策培

  训,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

  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推荐访问:国家卫健委医共体建设方案 方案 国家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