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10篇

时间:2023-06-01 15: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工作环境、管控方式和防御能力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2013年8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安全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意识形态生产和传播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21世纪以来,网络、数字、移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霸权地位,成为舆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成为青少年获取

  资讯的主渠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扩宽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渠道,成为新的思想文化传播阵地,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认识并迎接这种挑战,亟需深入研究。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意识形态是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相关联的观点、概念的总和,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处于意识形态生产和和传播的前沿阵地,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应在第一时间做出评判反应。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所灌输的知识、传递的信息、渲染的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高校的这些使命决

  定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系到党的前途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国家领导人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校学生的发展状态,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我们要站在国家安全的层面上,看待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要从执政安全的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深刻意

  识到,培育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培育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前途的头等重要的大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社会稳定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主流的价值观、政治制度、执政党等的认同与支持的状态,它不仅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蚀,还是国内社会和谐的粘合剂。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恶性社会安全事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危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因此,高校要利用自身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主渠道这一特殊优势,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的公民,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高校学生思维灵活,善于接收新鲜事物,价值体系尚未树立,是非意识尚未明确,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帮助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和高校学生成为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涌进,与主流意识相互碰撞,激烈斗争,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价值取向

  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在行为上有所偏差。

  二、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包括:一是多

  样性,新媒体的传播是多层级的非线性的。二是互动性,新媒体提供的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同时,新媒体设定在线评论促使原始信息和用户反馈信息相互交融,成为“公共资源”,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一)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冲击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是依赖纸质书籍、广播电视及口耳相传,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的快捷渠道。同时,他们由单向的信息接受者变成双向的信息的创造、传播、交流者,在意识形态构建中,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更为凸显。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声音,不同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观在这里交锋,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他们会判断、质疑,不会轻易认同。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和方式,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增加了复杂因素。

  (二)双向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冲击了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

  传统媒体形成的传播方式是高度集中、自上而下、单向的理论灌输,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有效阻止了不利信息的传播,极大保障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新媒体的产生颠覆了传播的强制性和管控方式的垄断性,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受者和消费者,大学生也不再仅是被动的听从课堂上的理论释义,在开放的、自由的、共享的、互动的信息时代,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是发声人。此外,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此起彼伏的各种思潮、层出不穷的意识形态都会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培育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而网络的虚拟化也会降低人们的道德自律,容易造成网络言行有失道德规范。

  (三)新媒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便捷工具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即电子平台、信息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

  界,实现思想的征服。”3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中国进

  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新媒体已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角逐的主战场,为达目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直接发声和培植代理人的方式,利用新媒体的便利,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不利的内容。而高校则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在中国建立了数千反动网站,通过制造各种政治谣言和不良舆论,来诋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务。另外,也利用新媒体大肆宣扬和推销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对一些刚入高校、分辨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产生不良影响,淡化了他们的对主流意识的认同感,同时也为高校意识形态的防御带来严峻考验。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4年2月,国家领导人在信息网络安全信息小组首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2016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运用

  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结合总书记的指示,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路径。

  (一)整合教育主体,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一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宏观领导。在新媒体时代,着力提高党对意识形态控制的能力,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领导班子的培育,着重加强对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党员队伍的建设,开辟网络教育基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认同感和凝聚力。三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坚

  力量,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将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加强自我教育的观念,充分

  认识到自我的能动作用,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将理论灌输内化为自身主观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保障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充实教育内容,保障教育效果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顺利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普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结合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实际状况。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民族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国梦,它们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帮助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政治信仰和道德观念。二是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的用网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可能引起的网络犯罪,教育大学生文明用网、安全用网,不要超过法律的界限。

  (三)拓宽教育的阵地,创新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高校要抓住机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大教育的阵地。一方面,优化理论课主阵地,继续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学术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开辟网络新阵地,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阵地的重要地位,着力建设适应时代特

  性、贴近校园生活的校园“红色”专题网站,发布社会焦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等相关讯息,并定期制定有关时政热点的主题,设有在线交流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网上网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同时,也充分运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传播正面信息,造就良好的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氛围,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篇二: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制度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制度是针对校园内涉及政治、思想、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校园内的言论和活动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维护学校的整体形象。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包括多个方面,如确立学生组织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明确学生组织的宗旨及活动内容,并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禁止校内外出现传布有害信息、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的情况;规定学生在校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术规范和诚信。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和谐成长。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校内教育管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因此,每个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制定和实施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制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

篇三: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学校大局稳定,进一步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特制

  定本制度。

  1.党支部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对意识形

  态工作负总责。

  2.及时传达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

  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政

  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意识形态工

  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在行政管理中体现意识形态工

  作要求,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

  5.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支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

  6.加强对校园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坚决守好用好

  意识形态阵地。

  7.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

  态主动权。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充实和加强互

  联网信息管理工作力量。

  8.领导、组织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处置,对错

  误思潮和错误言论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加

  以批驳。加强对坚持错误思想的“意见领袖”、“异见分

  子”等重点人物的教育引导,做好转化工作。

  9.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和

  教育,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

  民放心的教师队伍。

  10.严格追责问责。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浮现意识形

  态工作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的情况,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11.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

  (1)校长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

  明地站在乎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副校长是意识形态工作直接责任人,协助校长抓好统筹协

  调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支部委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范围的意

  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2)根据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及时

  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传达学习意识形态工作最新精神,结合实际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3)对分管范围内浮现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网络舆

  情事件,要第一时间靠前指挥、现场处置、组织发声,妥

  善处理好各类重大舆情事件。

  (4)每年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至少开展一次催促指导

  和工作检查。

  (5)每年至少与分管级部领导进行一次交心谈心,做

  好团结引导服务工作。

  (6)做好上级交办的其他意识形态工作事项。

  12.除切实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主体责任之外,还要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能责任。

  (1)校长负责落实上级政府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

  署,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巡查内容,浮现问题,催促整改。

  (2)副校长协助校长抓好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利

  用“三会一课”,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3)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推动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加强课堂管理,加强学科渗透,积极推进思政课

  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决抵制各类错误言论。

  加强对刊物、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展览会、节

  庆活动和新闻发布会等的统筹管理,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

  提供传播渠道。

  (4)支部委员、分管德育副校长,坚持立德树人,开

  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哺育爱国情怀,培

  养健康人格,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重点抓好青少年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创新学校思想

  政治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

  础。

  (5)公室主任、工会主席,负责加强全校教职员工的教育与管理,适时进行师德教育培训,切实抓好教职员工

  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良好教师形象。加强意识形态领域

  管控,加大依法依规管网治网力度,切实维护学校政治安

  全。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突发事件和敏感

  舆情的风险排查及应急处置,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管理

  和运用,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13.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担负起意识形态

  工作的主体责任。

  (2)加强联动协调。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加强

  联动商议,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级部处室分工负责

  的工作合力和格局。

  (3)严格追责问责。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

  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赋予提醒、批评教

  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

  ①对上级组织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

  想舆论斗争组织开展不力的。

  ②在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没有带头与错误

  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

  ③管辖范围内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和对重大网络舆情处

  置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

  ④对所管理的干部公开辟表违背决定决议和政策的言

  论放任不管、处置不力的;

  ⑤管辖范围内公开辟行的出版物和编写的教材等在乎

  识形态方面有严重错误导向的;所属新闻媒体浮现严重错

  误导向的。

  ⑥丧失对管辖范围内报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平

  台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权和实际控制权的。

  ⑦管辖范围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浮现严重问题的;管

  辖范围内举办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各类学校

  课堂教学有发表否定领导、攻击制度言论,造成严重影响

  的;管辖范围内有文艺作品、文化演艺活动和社会宣传活

  动传播不良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管辖范围内黄赌

  毒盛行,社会风气不正的。

  ⑧组织、参预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⑨其他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篇四: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压实责任,切实维护学校意识形态安全心得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是好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高校的信任和支持。但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首都高校和青年学生特点,我们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适应的问题。

  学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首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不适应。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交往频繁,这为首都高校科学文化发展面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也不断加剧,外来文化特别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在这方面,高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作的重视程度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适应。

  2.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与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方面,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跟不上去的现象;另一方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存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据

  20XX年的有关调查,全国高校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为63.3%,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年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欠缺,直接导致他们在强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其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毕业5年以内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面对年龄差距不大的青年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传统工作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不适应。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强,迅速成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借助于虚拟空间获得的信息和服务已经远远超过现实空间。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借助于课堂、讲座、会议、活动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对呆板,工作的时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阵地意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关键。从现实和虚拟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应该包括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两大类,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做好阵地建设。

  1.巩固有形空间阵地。

篇五: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树立正确的x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心得

  我从校园意识形态心得中我体会到了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安全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的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静心静气地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校园安全是作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放在首要位置,长抓不懈,落到实处。

  首先,要树立牢固的校园安全意识,只有全校师生具备了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真正落实安全措施。必须从“讲政治、促稳定、保平安、创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学,把的讲话精神作为行动指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专题研究,制订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出台校级应急预案,全面落实校园安全措施。

  为了打造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各类各级学校都应坚持“人人都是安全员,师生齐动抓安全”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守教育人初心、担教育人使命”,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的安全防控体系,开展消防、食品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治理,提高校园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安全基础支撑保障能力。

  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我们可以“以案示警”,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进行剖析、讲解,讲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作为创建和

  谐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任务来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组织、动员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篇六: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从校园生活角度,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800字

  高校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资源,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鉴于高校学生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思想独立开放、事物接触面广等特点,高校学生容易成为意识形态渗透、演变的对象,因此正确处理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也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总体分析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无关型”,即部分大学生认为意识形态问题与己无关,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即可;二是“迷茫型”,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价值观下,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迷茫的问题,不知如何辨别和树立正确信仰;三是“偏差型”,少数大学生受到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出现意识形态偏差。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问题的频发性与危害性使得正确处理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紧迫而必要。如何正确处理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是一门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方法、场域、保障等多方面着手,构建立体化的意识形态防护体系。

  在意识形态教育领导权方面,坚持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与价值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自觉。毛泽东同志在《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谈知识分子问题时讲到,“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同样,没有正确政治立场、没有正确意识形态方向的高校学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上必须讲党性。高校党委要牢牢掌握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之间的关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在意识形态教育方法方面,坚持课堂教学灌输与实践教学启发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起着举旗帜、指方向、辨真伪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想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堂教学灌输与实践教学启发相统一。一方面,通过教学牢牢占据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就会趁虚而入。因此要争取学生群体和话语领地,使高校思政课成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学习、宣传、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不能怵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对问题、难点避而不谈,而是应在全面客观的基础上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之问,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只有回归现实生活实践,中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差异才

  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实践中启发引导大学生认识并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认清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真实面目,阐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根本差异,从而形成价值共识。

  在意识形态教育场域方面,坚持官方舆论场域与社团自媒体舆论阵地相统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与传统舆论场域相比,互联网舆论场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与风险更大。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亿,其中学生总占比高达23.7%。高校校园多为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在校学生除了接收官方主流教育信息外,还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团自媒体发布信息的影响。学生社团包括校内社团和校外社团,作为社团“喉舌”的自媒体如果管理、运用得当,就能与官方舆论同频共振,发挥宣传教育的良好作用。相反,社团自媒体若管理、运用不当,甚至出现方向性错误,则会成为侵蚀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危险源。意识形态问题被各种网络信息包装裹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高校学生在政治辨别力不强的情况下,思想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西化、分化。意识形态工作实质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统筹官方舆论场域与社团自媒体舆论场域,强化官方主流舆论的主导地位,加强对自媒体平台及其发布信息的监管与引导,不断巩固拓展红色地带,勇于斗争黑色地带,积极转化灰色地带,牢牢掌握高校

  新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

  在意识形态教育保障方面,探索和完善奖惩结合制度。正确处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问题,重要一点是确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和及时的反馈机制,这是落实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保障。需要正确的行为标准,助力形成高校的主流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需要必要的奖惩机制,不断矫正高校非主流思想形式。如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践行者与破坏者采取同样的态度或者没有任何相应的反馈措施,这样的意识形态教育是无力的,也难以在高校学生中树立起标准与权威。要完善落实意识形态领域的奖惩制度,并将高校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对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校学生进行表扬,对先进典型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奖励;对意识形态方面出现偏差的学生,采用民主、批评教育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直到其真正转变为止。将该项工作的教育、督导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制度;对于屡教不改且性质恶劣并造成实际损害者,需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及时处罚,不可姑息。但是针对这样的学生不能一罚了之,以罚代矫,对于未能完成意识形态矫正的个别学生要持续跟踪,还需接续教育。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高校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大有可为者,不可让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牵绊住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必须正确处理高校学生意识形态

  问题,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篇七: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从校园生活看,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在校期间,大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伤害的对象。缺乏社会经验。尤其是缺乏安全意识的学生们。就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随着女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和校园对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逐年增多,大学生受到的非法侵害案件和有关大学生的安全事故数目也在逐年上升。如果大学生因为安全问题出现意外,不仅个人的学业、身心健康、期物受到影响。而且会给家庭带来不安和痛苦。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大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念,首先是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其次是强化文明修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避免因自身的素质问题陷入冲突之中,使自身受到不安全因素的成胁。安全隐患早知道,就是要对社会安全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虽然当前社会安全形势总体上基本稳定,校园安全状况要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大学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安全形势应引起重视,学生自身更应树立对安全形势有正确认知的意识。

篇八: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青少年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800字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一一青少年,是我们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的重要对象,因而,创新青少年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模式,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作为从事意识形态教有和研究的思政教师必须对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趣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对策和建议。

  一、新时期青少年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信仰状况

  青少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敏锐,自我意识强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御和价值观念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

  第一、部分青少年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的关注中心从政治转向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不再把政治放在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

  同时西方文化的涌入亦使青年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去中心化”。西方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得青少年更加关注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问题。他们重视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关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此时他们还是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荡涤中或裹足不前,或无所适从,或偏激狂热,从而造成政治信仰缺失。

  第二、部分青少年对传统的意识形态教有态度不积极。思政课仍然是学生政治方面知识的基础来源。青少年认为我们有必要上思政课,但是思政课程也需要改进,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思政课不能再一味的读读课本教条,这样很难激发青少年的热情。

  同时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把大量的政治现象和政治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青少年在早期形成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及政治信仰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青少年处于校园的亚社会环境中,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尚不健全,多数尚未形成政治价值认同,在此状况下,必然直接影响他们政治信仰的状况。

  二、青少年意识形态冲突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东西方文化冲突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断弱。中国传统文化以集体主义为取向,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和国家,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其价值取向以强调自由和竞争、张扬个性,崇尚人权等为特点。这两种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产生文化的冲突。文化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共同促进双方文化的发展,但如果一方处于劣势或没有做好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应对,则容易导致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渐弱,给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

  (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手段、新阵地。

  无限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打破了国家的界限,使互联网上各种文化思潮并存、激荡。

  些西方国家更是利用其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将网络作为向我国青少年渗透其意识形态的主要集道,大肆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及有害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奥论导向作用,容易造成人们,意识形态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和迷茫。

  (三)在多元文化碰撞下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导致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激烈冲突之中,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巨大优势,采用各种方式对他国实施文化渗透,企图同化、消解他国的文化,传统,从意识形态上进行颜色革命。民族虚无主义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偏激的、割裂历史的文化反思,是对本国、本民族缺点的放大和对本民族传统的完全抛弃,以及对西方文化不加批判、不加分析的过度美化和采纳,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进而威胁到高校乃至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篇九: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以学校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600字

  高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重要场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方向、道路,决定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离不开高校的广泛参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大学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群体内建立起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安全稳定。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既可以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又可以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帮助大

  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发展。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当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不过,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

篇十: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请从校园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论述

  从校园生活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学校领导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保障机制的建设,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之间相互配合,有利于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保障机制。

  第一,高校领导要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罟做好工作内部的责任划分,各司其职为其开展提供条件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进行。

  第二,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之间要默契配合,学校的宣传部门和思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之中,和各

  个学院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共同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2、科学利用校园媒体

  在新时期下,校园媒体是传播校园文化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学校信息发布平台,它能够及时传达消息,让师生们接收到意识形态知识补给,在党委和师生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

  校园媒体既有较为传统的媒体形式,也有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媒体类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仅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还需恰当运用新型网络媒体平台,将其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开展的主阵地。各大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设立专栏,如思政教育模块、红色历史研究模块等,充分利用新型媒体

  信息传播及时便捷的特点,做到全方位覆盖,使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平台推送的信息并进行深入学习。

  校园网和各个学院的媒体平台都是校园媒体的一份子,是高校创新发展的成果,校园媒体积极报道学校师生的先进事迹。与师生分享时政热点,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完善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层次,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开展的重点。校园物质文化一般指校园的软硬件设备设施等,校园精神文化一般指校风校训等。加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全面完善校园文化内容。

  4、加强校园课堂教育学习

  在校园中,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首要阵地即为课堂。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完全成型的学生来说,要想加深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深人开展,就需通过课堂教育传递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如加大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树立一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奠定政治理论基础形成意识形态安全思维,从而让课堂教育成为校园开展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方式。在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课堂教学时.授课教师需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与社会主义新发展实践结合,创新教学内容,如可依据网络平台更新最新的社会政治理论知识,或通过教材学习加讲解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自发了解社会主义

  内容。同时,授课教师还要仔细研究我国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教材,帮助学生加深社会主义意识,与时俱进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也为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树立典型。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我国高校应加强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建设,加快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如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科学利用校园媒体、完善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加强校园课堂教育学习、丰富高校社团活动形式.以此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校园建设进一步发展。

推荐访问: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 维护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