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建设方案9篇

时间:2023-05-10 11:1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方案一:小组讨论式课堂

  实施步骤:

  1.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5人,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讨论题目。

  2.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鼓励多角度思考和交流。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和结论,促进全班互动和交流。

  优点:

  1.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缺点:

  1.需要教师在时间安排和问题设计上付出更多的精力。

  2.可能会出现某些小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其他小组无法发言。

  方案二:案例分析式课堂

  实施步骤:

  1.在课前,准备相关案例,并将其分发给学生。

  2.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案例,并就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就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优点:

  1.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

  1.案例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能不同,导致讨论效果不尽相同。

  方案三:游戏化课堂

  实施步骤:

  1.在课前,设计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模拟竞赛等。

  2.在课堂上,将游戏引入课程中,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3.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和应用课程知识。

  优点:

  1.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合作精神。

  缺点:

  1.游戏需要有足够的设计和准备时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游戏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分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篇二: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防城港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方案

  1、建设背景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围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等重要任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提出”三个课堂“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着高质量发展主线展开。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

  “五育并举”,突出因材施教,静心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新生态,潜心研究不同学段教育新内涵。笔者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比较研究,提出打造“三个课堂”,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一个全链条的保障体系。就学校教育来说,要通过着力打造“三个课堂”,实施课堂革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三个课堂”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课堂物态形式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第一课堂”物态形式要重视教育教学方式变化,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变革条件下对智能教室和讨论式、探究式学习的需要。“第二课堂”要重视功能部室、室外运动活动场所多样化建设,基于学校地域实际、发展积淀,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规划建设。“第三课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要建立预设方案审查制度,采取共建、参建、合建等多种方式,确保环境设施和管理现代化,建设适应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设施条件。

  2、“三个课堂”建设目标

  三个课堂系统方案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构建支撑新型教研、教学、学习的“三个课堂”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大规模区域同步互动、资源共享、研讨教研、网络教学等需求,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全区教育均衡、优质教学资源持续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形成智慧、均衡的教学环境

  通过“专递课堂”项目中主讲课堂及听讲课堂的建设,实现智慧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音视频的互联互通,能将各类不同接入设备信号汇聚,让校内的各种交流沟通覆盖到不同场景,实现人与人、校与校之间的多维度互动,并使地处偏远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形成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资源

  建设完善的资源录制、教学分享的基础环境设施,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完善软件基础设施。依托资源平台为各区域学校和师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整合本地化资源及其他优秀资源,发挥资源聚合方面的优势。

  深化信息化教学应用

  通过“三个课堂”的建设,将信息化技术和设备与教学的各个环节高效融合,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实现课堂教学的远程互动与场景实录,通过资源智能传递与推送、课堂互动与问答、师生多屏互动、小组投屏互动与管理,高效课堂管理、教学信息采集等各个环节,实现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创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新型教学模式与信息化的深度结合。

  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从传统“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生的行为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过程由记忆为主的知识掌握向以发现为主的知识建构转变,通过充分结合各地优质教学资源,学习过程由个人学习向协作学习、深度互动转变。

  强化教学督导质量评估

  通过督导评估,引导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专项督导的新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督导评课机制和网络化督导评价新体系,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形成覆盖教育全流程、全领域的教学督导网络体系。规范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定期开展“三个课堂”专业评估。

  3、“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3.1、专递课堂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系统方案以区域中心学校作为主讲教室,并与偏远地区的多个听课教室进行音视频互动教学,构建1+1、1+N的网络专递

  帮扶教学模式;让区域中心学校与偏远地区学校同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打造空中课堂、共享优质资源,帮扶薄弱学校或偏远地区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课表排课

  同步主讲与听课教室的课表,课表排课清晰直观,点击即可一键上课,快速进入同步课堂。

  专递教学

  主讲教室接入N端听课教室,实现“优带多”的课程专递教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跨区域远程互动教学

  支持1对1,、1对N实时远程互动教学,师生零距离互动还原真实课堂。

  同步板书

  主讲和听课端的板书双向同步批注与分享,让异地师生交流互动更全面。

  网络教学

  通过直播、点播、课程录播等形式,汇聚于资源平台,做到资源管理、网络教学、课程回顾等功能,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2、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教、研、培、评”的网络研修共同体,将不同区域、学校的教研组紧密相连,打造全新数字化网络教研模式,实现“名师带多师、一校带多校”的网络教研活动,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观摩教学

  薄弱学校老师通过平台,在线观摩名师的直播教学过程,以及点播名师的示范课教学视频与资料,为老师提供借鉴学习的平台。

  网络教研

  网络连接区域内的学校、教研单位,组织在线教研、协同教研、课程分析等应用,实现不同学校教师同时参与、名师帮扶带的目标。

  远程互动指导

  以课堂远程互动教学为基础,名师可与薄弱学校的老师课堂双师互动,并指导教学,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

  网络评课

  不同的学校和老师通过平台组织网络评课、赛课,自动统计评课结果、排行、对比数据,为精准教研、考核、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3.3、名校网络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系统以云平台为

  依托、优质学校名校为主体、网络学校与网络课程为形式,实现名校的网络同步课程、课堂情景再现以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名师名校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并汇聚优质学校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区域内开放共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教学

  学生通过移动端、web平台在线访问名校,观看优质学校名校的课程直播和优课资源在线自主学习。

  4、整体方案优势

  功能应用全面

  功能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业务管理、使用全流程一体化。

  高度集成、轻量部署、运维简单

  核心设备软硬件高度集成化设计,互动服务轻量化部署,结构简单、故障节点少,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智能设计,操作简单

  上课自动开始录制、课堂自动导播、互动一键开启、课后自动发布、数据自动统计,降低老师对系统的繁杂操作,便于老师常态化应用。

  清晰流畅,低延时

  采用先进的压缩算法、智能抗丢包、网络自适应,让画面清晰流畅、无卡顿,<200ms的低时延。

  云端服务,无限制

  采用云端服务技术,不限制点播、直播、听课端、互动组别的数量和地域,支持规模并发访问。

篇三: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汉寨内中心小学

  “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实施方案

  教育部在2020年3月发布了《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给在疫情情况下的农村薄弱学校送来了及时雨、雪中炭。疫情虽然暂时延缓了学生返校的进程,却为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育部准确把握在线教育发展态势,适时发布《指导意见》,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校迅速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研讨。响应上级号召对学生实施网络施教,并引导学生收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秋季开学后,为了继续实施“三个课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特制定了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实施“三个课堂”的基础上,形成以“导学、研学、促学”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在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上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正确解读“三个课堂”,促使教师与学生“定位”

  我们认为

  “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虽然都包含“课堂”二字,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下课堂,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网络连接的“空中课堂”。

  1、“专递课堂”有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名师课堂”有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二、教学策略。

  我校针对“名师课堂”的共享性,决定重点实施。它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师资水平是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以校为本的读书、学习、反思、研究是学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听课、评课、研讨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常规做法是推荐部分教师现场上示范课、研讨课,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和研讨的样本。然而,受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限制,这样的示范课年复一年地开展,在专业上很容易进入平台期和倦怠期。通过网络共享“名师课堂”,研究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授课特点,不仅可以让教师走出“平台期”,也可以让教师在更高起点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学习并运用“名师课堂”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上好“三个课堂”,注重学生学习收看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研学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基本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

  1、课前预习导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

  2、收看名师课堂,参与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教师在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照名师课堂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名师经验把握问题的变化,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

  “三个课堂”的收看学习,查验教学结果,还要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3、课后拓展提升。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供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导学稿”上填写学后记,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当日课外作业就是掌握课堂上当天的学习内容,没有课外作业,没有作业本。

  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采用“四步学习法”。

  1、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教材,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完成第一步学习。学生在本环节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完成第二步

  学习。学生要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当堂进行训练和测试,及时得到反馈,教师综合评析,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步学习。

  4、课后认真做好复习巩固,训练提升,完成课本后的疑难练习题和巩固所学知识,在预习本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完成第四步学习。

  三、成立组织

  1.成立领导小组,在组织上有保证。

  组长:张芳强

  副组长:孙巧英

  成员:各年级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2.建立技术指导组,在实施过程中有技术保障。

  组长:张芳强

  副组长:韩仓粮(特聘计算机专家)

  成员:张晓萍

  付艳菊

  马惠军

  蔡燕丽

  张艳

  3.成立“三个课堂”应用指导组,在教研上有保障

  组长:张芳强

  副组长:孙巧英

  成员:王利峰(数学组长)

  孙巧英(语文组长)

  李利杭(英语组长)

  马惠军(思品课组长)

  张晓萍(科学组长)

  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业务素质好、底子厚、悟性高,并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学习和借鉴先进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成为先行者。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成教改工作小组,从而使教改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扎实地开展。

  五、建立教师业务发展性评价制度。

  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成绩、教科研方面、班级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由业务骨干教师帮助指导和请校外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多种措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六、加强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植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参与课堂互动意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七

  、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利用《致家长一封信》、座谈会等形式,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家长对

  “三个课堂”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从而配合学校工作,加强对子女学习的督促。

  八、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确保“三个课堂”所需的设备、资料、耗材、奖励等资金投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九、寻求支持。

  上好“三个课堂”及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陈腐,又有理论、技术方面的欠缺;既有大文化环境的污浊,又有经济条件的制约,种种。在较短时间内是难以奏效的,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上级领导和各届人士的理解、帮助和支持,需要全体教职工坚定信心,需要学生及家长的认真配合。学校将邀请中心校领导、专家、学生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寻求解决阻碍上好“三个课堂”工作顺利推进的办法。

  汉寨内中心小学

  学校“三个课堂”应用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校迅速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研讨。响应上级号召对学生实施网络施教,并引导学生收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策略。

  正确引导学生上好“三个课堂”,注重学生学习收看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研学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基本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

  4、课前预习导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

  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

  5、收看名师课堂,参与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教师在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照名师课堂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名师经验把握问题的变化,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

  “三个课堂”的收看学习,查验教学结果,还要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6、课后拓展提升。

  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供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导学稿”上填写学后记,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当日课外作业就是掌握课堂上当天的学习内容,没有课外作业,没有作业本。

  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采用“四步学习法”。

  1、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教材,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完成第一步学习。学生在本环节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完成第二步学习。学生要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当堂进行训练和测试,及时得到反馈,教师综合评析,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步学习。

  4、课后认真做好复习巩固,训练提升,完成课本后的疑难练习题和巩固所学知识,在预习本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完成第四步学习。

  汉寨内中心小学

  学校“三个课堂”建设情况

  《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校迅速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研讨。响应上级号召对学生实施网络施教,并引导学生收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秋季开学后,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决定响应上级号召继续实施“三个课堂”。

  一、成立组织

  1.成立领导小组,在组织上有保证。

  组长:张芳强

  副组长:孙巧英

  成员:各年级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2.建立技术指导组,在实施过程中有技术保障。

  组长:张芳强

  副组长:韩仓粮(特聘计算机专家)

  成员:张晓萍

  付艳菊

  马惠军

  蔡燕丽

  张艳

  3.成立“三个课堂”应用指导组,在教研上有保障

  组长:张芳强

  副组长:孙巧英

  成员:王利峰(数学组长)

  孙巧英(语文组长)

  李利杭(英语组长)

  马惠军(思品课组长)

  张晓萍(科学组长)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成教改工作小组,从而使教改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扎实地开展。

  三、建立教师业务发展性评价制度。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在实施“三个课堂”及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成绩、教科研方面、班级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由业务骨干教师帮助指导和请校外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多种措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四、加强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植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五、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利用《致家长一封信》、座谈会等形式,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家长对

  “三个课堂”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从而配合学校工作,加强对子女学习的督促。

  八、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确保“三个课堂”所需的设备、资料、耗材、奖励等资金投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九、寻求支持。

  上好“三个课堂”及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坚定信心,需要学生及家长的认真配合。学校将邀请中心校领导、专家、学生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寻求解决阻碍上好“三个课堂”工作顺利推进的办法。

篇四: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XX中学“三个课堂”建设应用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实施方案》,现按照文件通知制定XX中学“三个课堂”教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作为被帮扶乡村学校,能够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但要开好课程自身的力量还是有些薄弱,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其它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对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是一种有效举措。XX中学要充分利用XX学校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以此促进学校的教育水平,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学习“三个课堂”

  基本内涵

  本实施方案中的“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基本内涵是: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完善“三个课堂”技术环境。

  XX学校和XX中学开展“三个课堂”所需的技术装备、网络环境条件、师生信息化水平提升方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建设“三个课堂”管理平台,XX中学由微机室管理员XXX老师专人负责设备维护,为“三个课堂”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落地实施,推动应用普及

  制定“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根据XX学校确定的时间表,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学校要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制定“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二)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激发应用活力

  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

  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明确我校作为接收端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加强我校作为接收端和输出端的线下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统筹优化本地教师队伍结构,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

  加强培训者开展“三个课堂”相关培训的能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积极参加XX学校组建的网络研修共同体,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新兴技术为支撑,开展以“三个课堂”应用为主题的校本研训活动。

  (四)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改善应用条件

  学校全力补齐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技术,选用性能适切且成本优惠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加强“三个课堂”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融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拓展资源共享、教学支持、学习交互、学情分析和决策评估等服务。

  (五)开展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提升应用效能

  加强对“三个课堂”的统筹管理,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三个课堂”教学质量。依托XX教育资源公共

  服务平台,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

  (六)专递课堂的使用

  依托已建成的XX学校录播互动教室,我校农村常态化录播互动教室,依托县教育资源云平台和学校试点使用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以城乡教学联盟为基础,充分发挥“专递课堂”资源共享优势,XX中学、XX学校联合编排课程,统筹安排教学,以网络同步直播,远程互动教学,在线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将XX学校优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同步到我校,做到学生同步上课、同步分层作业、同步接受辅导,教师网上共同备课、上课、辅导、检测。

  (七)名师课堂使用

  依托XX学校名师工作室,接受每位网络教学名师向县教育局资源云平台上传优质课程,下载后认真观看和记录,提高利用率。运用教育云服务平台所提供的网络空间,积极参加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研修交流模式。利用好搭建的教育云数据中心,下载使用本地化微课、一师一优课资源,县级资源,各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XX学校互联网直播方式,为我校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课后自主学习平台,强化过程化管理,我校教师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XX中学教师要全面介入使用

  “名师优课”活动网站,教研室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看优课、学优课、上优

  课活动,跟着名师上优课,巧用微课资源突破重难点,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自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八)名校网络课堂使用

  县教育局确定XX学校、XX小学、XX小学等4所具有网络特色的学校,依托新APP云教育和县教育局资源云平台开展名校网络课堂建设。XX学校带动XX中学中学部,XX学校带动XX中学小学部。XX中学要在县教育局资源云服务平台和APP云教育下载使用优质课和微课。要在下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发展学校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学校课堂革命,转变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育人方式,发展有质量的教育教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XXX校长落实专项经费,副组长XX副校长安排负责此项工作,成员教研主任XX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具体安排各项工作任务,教导处主任XXX提炼典型做法,微机室管理员XXX负责技术装备、网络环境的维护。

  (二)积极参加专项培训。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和电教部门负责制定“三个课堂”专项培训计划,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设备应用培训和技术与学科融合专题培训。

  六、工作要求

  (一)学校于6月底前完成

  “三个课堂”教学所需的设备添置和网络环境建设,7月份开始启动“三个课堂”的实施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研讨“三个课堂”开展

  情况,帮助解决教师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二)技术环境。学校微机室管理员XXX教师专人负责设备维护与管理,每次“三个课堂”开课之前,XXX老师要提前到位,做好调试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三)教研活动。教研室要通过网络系统开展远程听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研究,听课评课,积极研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管理。XX中学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和辅导各环节中全力投入。

  备课。要根据XXX学校课时安排也要列入学期教学计划,教研室要安排好参与“三个课堂”的各学科教师。在优秀工作团队完成“三个课堂”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微视频的同时,XX中学的各学科教师也要备相同学科相同课题的教学设计,在听课时对比不同点,找差距,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上课。帮扶学校上课形式是实时在线课堂,同一时间同一堂课结对学校实时授课,或是同一堂课以录播视频等形式,通过网络等手段实现同步授课。我校教师要及时掌握班级学情,教学进度,针对两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精准教学,精准辅导。

  作业。我校教师可以根据在线布置同步作业,同时也可以线下布置同步分层作业,结对学校老师各自及时批改,借助网络交流、探讨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并将其记录,把好经验在研讨会中分享。

  检测。两校教师通过网络共同命制试题,根据学生差异设

  置分层试题,供学生、老师选择,采用在线测试或者网络联合阅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检测结果进行精准分析,科学诊断,自动生成学生和班级学情分析报告,及时在检测中找不足,补差距。

  辅导。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在线个别、小组或全体辅导,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推送微课等网络资源辅导,实现个性化学习。

  (五)总结和推广经验。XX中学总结梳理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成功案例,11月参加全县“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工作总结会议。

  在此次“三个课堂”活动中XX中学一定依托“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XX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XX中学要充分利用XX学校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以此促进学校的教育水平,实现教学高质量发展。

  XX中学

  2020.6.28

篇五: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大学第二、三课堂建设实施方法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群团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和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学校第十

  四次代会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

  第二、三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协同推进五课堂互

  融、互动、互补、互促,构建“价值塑造、人格养成、能力

  培养、知识探究”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五有”交大

  人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开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第二、三课堂建设围绕学校育人中心任务,在引

  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

  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工程库建设为核

  心、以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借鉴

  第一课堂做法,通过对工作内容、工程供给、评价机制等进

  行整体设计,探索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形

  成富有共青团、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制度机制,唱响好、好、改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好的时代主旋律。

  第三条本方法中的第二课堂指校内课外的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各类活动,第三课堂指国内校外的各类社会实

  践、志愿服务和课外实习实训等活动。

  第四条本方法适用于我校XXXX级及以后所有本科生,按要求完成第二、三课堂学时规定者,才能予以毕业。研究

  生参与第二、三课堂活动参照本方法执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学校成立第二、三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学生

  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负责人、校团委负责人任副组

  长,成员包括委学生工作部、委教师工作部、资产与实验室

  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统筹开展

  学校第二、三课堂建设。

  第六条第二、三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第二、三课堂信息管理、工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

  成绩单管理等工作。学生第二、三课堂总学时认定工作由各

  学院团委统筹负责,具体审定学生第二、三课堂学时的完成

  情况,计入成绩档案。

  第七条第二、三课堂工程的建设、督导以及质量评估等

  工作,纳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委

  员会统管理。

  第三章信息管理

  第八条第二、三课堂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第二、三课

  堂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第二、三课堂工程在线发布、学生在线

  选择、评价在线反应、学时在线记录等功能,系统将自动记

  录学生基本信

  息、参与第二、三课堂信息、成绩信息等,逐

  步形成学生成长数据池,最终为学生毕业时形成一张“第二

  成绩单”,实现学生第二、三课堂培养的科学化管理、规范

  化实施、全员化参与和全程化跟踪。

  第九条在工程开展前1个月,校内各机关部处、各学院

  和各级团学组织等工程组织方通过预先设定账号登录第二、三课堂信息管理系统提交工程开设申请,经管理部门审核通

  过后视为开设成功,同时在系统中予以发布,在工程实施完

  成后按要求给予学生成绩。

  第十条学生通过教务系统账号登录第二、三课堂信息管

  理系统,查看工程信息,根据个人成长开展需求和兴趣爱好

  自主选择参加工程,同时在按要求完成工程后,对工程进行

  评价反应。

  第四章工程管理

  第十一条第二、三课堂工程按照形式分为讲座、活动和

  竞赛。围绕“五有”交大人培养,按照类别设置七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艺术

  体验与审美修养类、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类、心理素质与身

  体素质类、社会工作与领导能力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

  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工程:开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的工程,主

  要记载大学生参加校、团校培训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类活

  动等经

  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2、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工程:开设提升专业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

  内容的工程,主要记载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和创新创

  业类活动等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3、艺术体验与审美修养类工程:开设加强通识教育、艺

  术素养教育和精品文学鉴赏等内容的工程,主要记载大学生

  参与文学艺术和人文情怀类活动等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

  誉。

  4、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类工程:开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提升视野等内容的工程,主要

  记载大学生参与团队训练、演讲辩论和跨文化交流活动等经

  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5、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类工程:开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情绪管理和身体素质训练、塑造健全人格等内容的工程,主要记载大学生参与心理、情感、体育类活动等经历,以及

  获得的相关荣誉。

  6、社会工作与领导能力类工程:开设各级各类骨干培训、自我管理与提升教育和领导力培养、提升职业操守和专业才

  能等内容的工程,主要记载大学生在校内各级组织、团组织

  和学生组织的工作任职履历、在校外的社会工作履历和各级

  各类大学生骨干培训等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7、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工程:开设提升大学生实践能

  力、社会担当和感恩奉献意识培养等内容的工程,主要记载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课外的实习实

  训类活动等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

  前6类为第二课堂工程,第7类为第三课堂工程。

  第十二条第二、三课堂工程按照主体设置三个层级,包

  括校级工程、院级工程和一般工程。校级工程主要面向全校

  大学生开设,重在提升学生基本综合素质;院级工程主要面

  向本院学生,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开展活动,重在提升学生专

  业实践能力;一般工程主要面向少数XX学生开设,重在提升

  团支部活力,表达学生组织。

  第十三条第二、三课堂工程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具、学生喜欢”原那么建设重点工程“工程库”,实行动态

  管理,以工程质量评价为依据对工程进行定期淘汰遴选。入

  库工程由工程组织方自主申报并提交工程建设方案,经管理

  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入选工程库。入库工程应按照工程

  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第五章学生管理

  第十四条第二课堂必修环节为48个学时,第三课堂必

  修环节为16个学时,原那么上每1个小时计一个学时。其中,第二课堂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类工程

  至少各完成8个学时,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工程

  至少完成

  16个学时,其余模块工程至少完成2个学时。实

  施学时预警,引导学生合理参加第二、三课堂工程,确保顺

  利到达毕业条件。

  第十五条学生根据工程开设要求,在系统中当次工程开

  放报名截止时间之前报名,视为选课成功,按要求完成工程

  参与和工程评价者可获得相应学时,中途退出或未完成上述

  环节者,不能获得学时。具体工程学时认定由工程组织方在

  工程实施完成后确认。

  第六章成绩单管理

  第十六条在学生毕业时,第二、三课堂信息管理系统将

  生成经学校认证的“XX大学学生第二成绩单”,作为学生在

  大学期间综合素质成长情况证明,与教务第一成绩单共同记

  录学生大学阶段成长经历。

  第十七条“XX大学学生第二成绩单”以学生需求为中

  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科学性、客观性、价值性,作

  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

  人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附那么第十八条本方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最终解释权归校团

  委。

篇六:三个课堂建设方案篇七: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区中小学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2021-2022年)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支撑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优质资共享新生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到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

  二、实施办法(一)统筹规划。按照省、市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区、校建管用职责,着力形成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教研、师训、电教、装备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创新特色。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聚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和难点,形成具有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课堂”建设与创新应用新形态。

  (三)强化应用。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判断“三个课堂”应用的重要标准。加强应用指导,完善我区教研机制,积极探索教研模式改革,在“精准有效可持续”上下功夫。

  三、应用模式(一)专递课堂。“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是针对农村薄

  -2-弱学校,利用录播教室、音视频设备和钉钉、企业微信等互动平台,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专递课堂”以城乡教育共同体为依托,由城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区教体局教育股负责指导和监管。

  (二)名师课堂。“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新教师、农村教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或网络集体备课、网络集体教研等方式,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名师课堂”由区教体局教研室统一组织。

  (三)名校网络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区域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名校网络课堂”由鹤壁市教体局组织建设,区教体局配合,区教体局体卫艺站负责指导和监督。

  四、重点任务(一)建设“三个课堂”基础环境

  “三个课堂”基础环境是指开展“网络课堂”在线教学的设备和网络,其中设备可分为主讲端和听讲端设备。

  区教体局负责统筹各学校的“三个课堂”基础环境建设,选用性能适切且成本优惠的“同步课堂”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农村学校,按教学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听讲端教学设备,或具备交互功能的常态化录播设备。区直学校,按教学需要为普通教室配备主讲端教学设备,或集中建设“三个课堂”专用录播教室。鼓励各学校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录播教室,改造升级后使其具备主讲端功能,避免重复

  建设。

  (二)建设“三个课堂”管理平台

  依托鹤壁市“三个课堂”管理平台,建设淇滨区“三个课堂”管理平台,平台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开放架构,支持多平台和多终端接入,实现基本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网络巡课、课堂实录、视频存储和点播、质量监测和评价等,以实现对全区“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

  (三)推进“三个课堂”教学应用

  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互动式、直播式、录播式、研讨式、观摩式等多样化教学应用,形成丰富多彩的“三个课堂”特色模式。

  1.区教体局。配合市教体局开展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指导学校依托校本课程或学校优势学科等开展网络课堂建设,汇聚优质教学资,形成优质教育资库,通过直播和点播的方式,在PC端、移动端或电视端实现多端呈现,实现优质资共享。统一组织本区域内的特级教师、教学名师等,通过名师示范课、名师工作室、网络集体备课等形式,形成名师课堂资。组织和指导区直学校开展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名师课堂可利用区域录播平台或参考应用“钉钉”、企业微信等第三方软件,开展线上线下观摩听课、教学研讨、学习研修、协同备课等,带动区域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也可组织开设名师工作室、名师空间等,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

  2.各中小学。在各级教育部门指导下,积极主动完成“三个课堂”环境建设,配足配齐主讲和听讲端设备,组织教师参与三个课堂应用,完成主讲或听讲任务,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

  -4-学应用模式。同时,各区直学校要在区教体局统筹规划下,组织开展优质资的专送专递,指导农村学校根据实际选择“互动课堂”“点播课堂”“双师课堂”等多种开课方式,并充分利用教育课程资,开展教师培训。

  (四)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考核机制1.常态化运行机制。局机关相关股室和各学校要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纳入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教学和教师管理制度等,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整合基教、教研、装备、电教等多方力量,明确“网络课堂”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考核激励机制。局机关相关股室和各学校要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承担“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主讲任务的教师,其教学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评定时予以倾斜;承担“名校网络课堂”的学校,在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中予以倾斜。

  (五)强化教研支撑

  发挥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三个课堂”操作和应用能力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

  教研部门要组织由中小学优秀教师、教研团队等多方联动的“三个课堂”应用能力研训队伍,为“三个课堂”应用提供及时指导。通过开展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示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三个课堂”应用的先进经验。

  五、进度安排

  (一)2021年2月底前各学校要成立“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方案。将“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情况纳入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

  (二)加快“三个课堂”基础环境建设工作。2021年底前,区直学校主讲端设备配备率达到80以上,专用录播教室配备率达到90以上,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的听讲端配备率90以上,常态化录播设备配备率达到80以上。2022年底前全区中小学基本实现基础环境全覆盖。

  (三)2021-2022年大力组织开展三个课堂应用活动。汇聚教学资,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库。

  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成立区教体局局长卢静同志任组长的“三个课堂”建用领导小组,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统筹教研、师训、电教、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工作研判和定期会商机制,切实提高“三个课堂”的组织力。按照教育厅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制定实施和考核办法,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导和评估。各学校也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三个课堂”建用领导小组,切实抓好“三个课堂”的建设、应用工作。

  (二)经费保障

  机关相关股室要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财政教育资金,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费投入。对于“提升工程”中

  -6-已明确用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资金,要切实用足用好,严禁挪作他用。对于“提升工程”无法覆盖的学校或仅依托“提升工程”无法达到“三个课堂”应用目标的地区,由区财政或学校自筹资金予以解决。鼓励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鼓励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建立运维服务体系。

  (三)安全保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制度和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要求“三个课堂”相关服务提供方,规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加强对“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四)加强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

  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评估办法,定期开展测评并发布评估报告,促进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篇八:三个课堂建设方案篇九: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汉寨内中心小学

  教育部在2020年3月发布了《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给在疫情情况下的农村薄弱学校送来了及时雨、雪中炭。疫情虽然暂时延缓了学生返校的进程,却为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育部准确把握在线教育发展态势,适时发布《指导意见》,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校迅速组织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研讨。响应上级号召对学生实施网络施教,并引导学生收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秋季开学后,为了继续实施“三个课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特制定了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实施“三个课堂”的基础上,形成以“导学、研学、促学”为载体的“先学后教,训练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上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二、正确解读“三个课堂”,促使教师与学生“定位”

  我们认为“三个课堂”,是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虽然都包含“课堂”二字,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下课堂,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网络连接的“空中课堂”。

  1、“专递课堂”有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名师课堂”有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二、教学策略。

  我校针对“名师课堂”的共享性,决定重点实施。它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师资水平是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以校为本的读书、学习、反思、研究是学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听课、评课、研讨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常规做法是推荐部分教师现场上示范

  课、研讨课,为全体教师提供学习和研讨的样本。然而,受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限制,这样的示范课年复一年地开展,在专业上很容易进入平台期和倦怠期。通过网络共享“名师课堂”,研究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授课特点,不仅可以让教师走出“平台期”,也可以让教师在更高起点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学习并运用“名师课堂”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上好“三个课堂”,注重学生学习收看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研学发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基本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1、课前预习导学。

  2、收看名师课堂,参与学习研讨。

  课堂学习研讨应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教师在通过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照名师课堂把握每一课的重点,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名师经验把握问题的变化,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课内训练巩固。。“三个课堂”的收看学习,查验教学结果,还要从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训练设计要分层次,呈现出各个问题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同时异步”教学,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3、课后拓展提升。

  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采用“四步学习法”。

  1、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教材,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完成第一步学习。学生在本环节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完成第二步学习。学生要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3、当堂进行训练和测试,及时得到反馈,教师综合评析,举一反三,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步学习。

推荐访问:三个课堂建设方案 课堂 方案 建设

上一篇:食堂建设方案9篇 下一篇:党建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