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寒食》教案3篇

时间:2023-05-14 13:4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部编版《寒食》教案

  

篇二:部编版《寒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解析

  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古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习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诗主要描绘了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青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后两句写出了权贵们蒙受皇恩,气象一派平和。

  ?教学目标

  1.会写“侯”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了解寒食节习俗,感受诗中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了解寒食节习俗,感受诗中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引出课题。

  1.出示《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相应图片及所代表的三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连线。

  2.过渡:这些传统节日代表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今天让我们走进一首古诗,去了解另一种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

  4.介绍诗人韩翃:字君平,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二、熟读古诗,理解诗文大意。

  1.出示自学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生自学,师巡视

  (2)生反馈

  小结:读好“侯”;出示“候、侯”对比识认。

  2.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春城、御柳、汉宫等词义

  (2)借助课外资料理解寒食节习俗由来

  (生根据课前预习反馈: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亦称“禁烟节”“冷节”,以禁火为标志,该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

  (3)借助诗文了解寒食习俗

  师:寒食节除了禁火还有别的习俗,例如斗鸡、斗草、荡秋千、踏青、祭扫等,课件依次出示,师生合作读: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孟浩然(斗鸡)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斗草、荡秋千)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踏青)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杜甫(祭扫)

  3.画节奏朗读,范读,合作读读出节奏、韵律。

  4.过渡:唐诗中多有对寒食节习俗的描绘,但韩翃的这一首传诵最广。让我们掀起诗句的面纱,走进韩翃的《寒食》。

  三、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画面

  1.学习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

  学生交流自己对上面诗句的理解:春天京城落花飞舞,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2)

  想象画面:抓住“飞、斜”感受在东风的吹拂下春天景色的灵动飘逸。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寒食这天,全城浓郁的春意。

  (4)

  指导朗读,读出春意盎然的欣喜。

  2.学习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学生交流自己对上面诗句的理解:夜晚皇宫传赐新火,王侯贵戚府第之间烛光点点,青烟袅袅。

  (2)展开想象:联系上文了解的传蜡烛习俗,引导学生抓住“传

  散”想象夜晚走马传烛图,王侯贵戚府第间洋溢着一派平和的气象。

  (3)指导朗读:“轻烟散入五侯家”适当拖长音调,读出青烟袅袅。

  (4)出示视频了解“介子推”的故事:寒食节是

  汉族

  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

  重耳

  为

  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

  介子推

  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5)提问:联系上下文,皇宫传赐新火还有别的寓意在里面吗?得到了烛火的王侯贵戚,会想些什么呢?老百姓这天又会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王侯贵戚蒙受皇恩的感激,皇宫希望贵戚效仿介子推的忠贞不二及百姓对忠臣介子推的悼念。

  (6)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朗读古诗

  四

  总结拓展,背诵古诗

  1.出示诗中飞花、御柳斜、传蜡烛、青烟等关键词,引导背诵。

  2.小结:今天我们借助注释、课外资料了解了寒食节的习俗;抓住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次感情朗读这首诗。

  3.课后搜集其他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读读有关寒食节的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寒食

  【唐】韩翃

  寒食节

  飞花、御柳斜

  传蜡烛、青烟

篇三:部编版《寒食》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教课方案

  《寒食》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1.

  抓住“斜”的读音,复习诗句的押韵。

  2.

  能正确认读

  “御、暮、侯”三个会写字,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过程:

  一、游戏:读句子,猜节日

  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特别喧闹,空气里涟漪着爆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色洋洋。——春节

  在一间间明晃晃的房屋里,人们正在那吃月饼,观月,看着那个如同白玉盘似的月亮,人们都笑了。天上的月亮照亮了大地,河面倒映着天上的月亮,美极了!——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偏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柳絮飘飞到处,柳枝遍插各门——寒食节

  引出课题《寒食》

  二、学生自主阅读,提守信息,认识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躲避混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僻的地方。

  重耳一行几日没有东西吃,饿得头晕眼花。这时,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上的肉。

  做成肉汤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他封赏群臣,可是

  介子推不肯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此后晋文公亲身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肯为官。闪避山里,晋文公手下纵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

  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良义士,于是晋文公命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1/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教课方案

  寒食节前后连绵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他被

  在柳树下,因此在寒食节,我们不

  能

  ,

  要。三、初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1.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御柳”“日暮”“五侯”,抽读,并谈谈它们的意思

  2.

  自由练习朗诵古诗,抽读,议论“斜”在这首诗中的读音,引出古诗押韵的规则。

  3.

  分男女生读古诗,齐读古诗

  四、剖析诗句意思

  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季的京城各处都飞舞着柳絮,寒食节里东风吹斜了皇宫里的柳树。

  京城里飘飞的柳絮,皇宫中随风摇晃的柳树都在提示着人们,寒食节到了。寒食节是不生火的,请你想象一下寒食节的夜晚,百姓的家里会是如何一幅

  画面?

  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色降临,宫里开始传达皇上恩赐的蜡烛,燃烛的轻烟在王孙贵族的家里逐渐升起。

  五、理解古诗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述的情形里,有让你感觉矛盾的地方吗?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走近作者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

  人。

  唐朝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欣赏,有名天下。

  可是,韩翃在“大历十才子”里最为有名,其实不是由于他的诗写的最好,而是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身上终究有如何一个传奇的故事,他还写过哪些

  诗词呢?感兴趣的孩子下来此后自己去查问资料,找寻答案。

  七、板书

  2/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寒食》教课方案

  寒食

  城

  柳

  柳

  宫

  五侯

  对现实的不满,对贵爵贵族使用特权的嘲讽

  3/3

推荐访问:部编版《寒食》教案 教案 寒食 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