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XX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全文)

时间:2024-02-07 11: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XX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XX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全文)

XX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A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未来教育发展提出了工作要求、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何立足均衡,突破制约我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优质均衡开好头,起好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近期对全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其中小学*所(不包含教学点*所),初级中学*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完全中学*所,特殊教育学校*所。共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现有小学学生*人,初中学生*人,特殊教育*人。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残疾儿童入学率为*%。近年来,*区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度推进教育改革,全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机制,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共识。始终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举全区之力优先办教育、兴教育、强教育。强化政策引领。将教育事业纳入全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0-2030年)》《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及《*市*区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率先为义务教育发展筑牢了政策基础。强化资金争取。先后编制《*市*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区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中心城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大力推进项目谋划论证,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支持,2018年至2022年累计争取资金*亿元。强化措施保障。紧扣教育经费“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要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渠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2020年至2022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占区财政总支出的*%、*%、*%。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在中心城区无偿划拨*亩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二)抓项目,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从教育发展最薄弱环节入手,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提高城乡和校际之间均衡化建设水平。优化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市、区教育一盘棋、一体化发展思路,制定了《*中心城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2022-2030年)》,新建*学校,改建、扩建*,合并乡镇学校*所、撤并村级小学*所,区域内学校布局大为改善。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加快学校校舍、校园场地、围墙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更新配套,三年来累计建成标准化校舍*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馆*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741间,配备课桌椅23900套、多媒体设备1272套、图书36.9万册、实验仪器50套、音体美器材310套,有效满足了日常教育教学需求。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全区教育电子政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微机室196个,购置计算机3106台,小学、初中生机比分别达到5.81:1和6.35:1,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优质数字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了全覆盖。

  (三)抓队伍,师资力量持续壮大。聚焦引进、培养、激励、作风四个关键环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广泛补充教师。借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免费师范生签约和特岗教师计划,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骨干教师、紧缺学科教师,近三年累计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658名,全区初中、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12.1和1:13.5。突出教师培训。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国培”“省培”计划、“一专多能培训”等各类培训,每年人均参训106学时,全区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健全激励机制。侧重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待遇落实、培训指标分配上加大倾斜力度,激发调动了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累计评选省、市、区级骨干教师1118名、学科带头人174名。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有力促进了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安心育人。锤炼师德师风。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加强校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为人师表”行业形象赢得点赞。

  (四)抓普惠,教育机会更趋公平。秉承“共享教育”理念,关注特殊教育群体需求,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政策,全力保障公平受教育权利。推进阳光招生。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免试直升”制度,均衡分配省、市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59%。关爱特殊群体。无条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1200多名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138名特殊教育学生入学接受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44%,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4.5%。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等教育优惠政策,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8万人,落实“两免一补”资金*亿元。

  (五)抓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优化管理机制,激发了办学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围绕打造优质、高效、绿色课堂,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课堂讲赛、专家讲座等活动,大力推广“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形成了*小学“三六一”、*小学“一二三五”教学品牌,近400名中小学教师在省、市级课堂教学竞赛获奖。深化办学机制改革。探索推行“名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1+N”连锁办学模式,培育了*等一批省级快乐学校,为更多孩子创造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整体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强化了学校用人自主权。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扎实开展“联校走教””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优势互补,近三年全区校长、教师交流任职任教人数累计达到*人。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教育督导制度,制定《*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评估方案》和《*区督学责任区工作实施方案》,设立5个督学责任区,常态化开展教育督导活动,先后对22所中小学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全区小学、初中学业成绩合格率分别达100%、98.99%,近三年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特别是今年有*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取得了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最好成绩。

  二、存在问题

  *义务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纵观成绩显著,横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发展基础方面。一是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在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布局规划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发展步伐,特别是*等居民小区的大量增加,就学的适龄儿童大幅激增,但周边规划的学校尚未建设,势必造成现有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持续和反弹。在农村,现有百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89所,在校学生*人,教学班*个,学生校均*人、班均不足10人;
有农村教学点47个,在校学生404人,教学班96个,学生校均不足10人,成班率低,农村小规模学校运行艰难。二是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按照全区人口总量、区域区划测算,全区中心城区应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4所,学位52610个,农村学校170所,学位20943个,尽管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中心城区新增了*十中、*学校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所,新增学位8100个,但仍差欠17000多个学位。三是办学条件仍有欠账。部分乡镇村小学及教学点教学仪器设备不足、设施配备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达标;
部分城区学校受城市规划、用地限制,存在用地面积不足、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课外活动场地紧张等问题。四是资金保障仍有欠缺。由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基础弱、底子薄,刚性财政支出大,属于典型的“吃饭不足型”财政,加之近年来民生保障范围和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区级配套资金量大面广,教育事业经费投入依然不足。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不足。按照我区学生人数核算,全区义务阶段应有教师3931名,其中专任老师3886名,目前全区仅有义务教育阶段老师3829名,专任老师3784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村学校存在教师包班现象,教师工作量超负荷,学区在教师的均衡配置上难度增加。一些义务教育学校的语数外、计算机等专业教师缺乏,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跨专业代课,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三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对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入研究,仅停留在课本、教案层面,专业知识有缩水和退化现象,同学科专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全区教师队伍中各学科、各层次骨干教师缺乏,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名师、领军人物181人,仅占全区教师总数的*%。四是师德师风建设滞后。有的老师变相体罚学生,乱订教辅资料,教育办学行为失范;
有的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事业心不强,整天打的是个人“小算盘”、算的是自己“利益账”、谋的是校外“第二业”,始终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

  (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一是党的建设有待加强。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还不到位,重教学轻D建的“两张皮”现象还有存在;
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加强。二是学校管理需要规范。中心城区部分中小学学生数量多,校园占地小,校园安全隐患突出,教师教学精力分散,基础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
部分学校管理人员长期不代课,教学业务生疏,教育管理不细致、不扎实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教育评价有待完善。个别学校、教师仍未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存在着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教学办学行为,导致部分校本课程、专业课程课时安排不足、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音体美课程被语数外等课程占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策措施

  今后,在推进义务教育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抓项目促普惠、抓管理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抓责任保安全、抓D建强根基,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向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一)加快项目建设,在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上持续用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关键,项目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基础。加快城市教育资源配置。认真落实《*中心城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及建设规划》,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加大资源统筹配置力度,全面完成*搬迁,认真办好*小学建设任务,尽快启动*小学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问题。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深化推广“小班化教育”“联校走教”“片区化管理”和“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积极尝试个性化教学,建设草根式村小联盟,培育立足乡情的校本课程,开展网络教研和掌上教研,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让更多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有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安排各类资源,加大教辅人员配备、食堂供餐模式改革、温暖工程实施力度,全面提高学生公寓的住宿条件,积极营造温暖如家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到校内住宿,减少家长陪读和校外租房现象,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二)强化队伍建设,在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上持续用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大力实施教师引进工程,通过签约引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方式,引进紧缺专业教师。抢抓国家启动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东西部协作交流的重大机遇,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实施“名校长”工程。健全完善校长选拔、任用、交流、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校长后备人才库,确保优秀教育人才被选拔任用到校级领导岗位。积极引导各学校校长把学校发展放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去审视、去谋划,潜心研究教学,精心管理学校,用心发展学校。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按需设岗,按岗用人,加大教职工区域内跨学区调整力度,注重对优秀教师的均衡配置,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学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严格落实绩效工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激励制度,不断强化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与管理,合理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逐步实现教师配置基本均衡。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在现有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逐年提高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改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适度增加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严格落实教师师德表现年度考评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继续开展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活动,注重发掘和宣传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有效发挥好师德引领和感召作用。

  (三)深化教育改革,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持续用力。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健全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探索“全课程”整合教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等,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标准要求,增强课程的连续性。把德育目标融入各门学科,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发挥课程综合育人的核心作用,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建立学业评价新机制。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建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深化义务教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明确学业考试的性质,规范考试内容范围,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多样化考试和成绩呈现方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加强教育管理,在提升治教水平上持续用力。管理出公平、管理出成绩、管理出安全。严格执行阳光招生。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划片入学政策,防止“择校热”现象产生,不再增加大班额。同时,不断简化进城务工子女就读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取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均衡发展督导监测。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与复查机制,健全过程督导、跟踪监测、整改复查等制度,完善均衡督导规程,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督导,强化动态监控,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校园环境整治。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识。按照“预防为主、整治为重、教育经常、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交通、校车、网吧等重点领域的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五)注重D建引领,在教育制度化建设上持续用力。D建统领要成为坚强保证,就是要突出“政治引领、抓人促事”,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不折不扣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不移。把组织建设拿在手上。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坚持把抓好学校D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MZ生活H、组Z生活H制度,着力建设一批“五强五好”党组织,以过硬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把作风建设抓在经常。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大兴学习研讨之风,善用调查研究法宝,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查教育不正之风,切实增进群众对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度,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在实处。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管住管好招生考试、择校分配、人事调整、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偏正向,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推荐访问:XX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 事业发展 调研报告